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宛敏灏《词学概论》字声之学探赜
1
作者 沈文凡 刘钦可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8-54,共7页
宛敏灏先生是20世纪词坛的重要学者之一,其凝聚心力所撰成的《词学概论》历经数次出版,至今仍能为当代研究者们指点迷津。其中《字声在词里的运用》一章不仅涵盖了四声发展的始末,还对字声的具体用法及搭配作出经典阐释。宛先生的词学... 宛敏灏先生是20世纪词坛的重要学者之一,其凝聚心力所撰成的《词学概论》历经数次出版,至今仍能为当代研究者们指点迷津。其中《字声在词里的运用》一章不仅涵盖了四声发展的始末,还对字声的具体用法及搭配作出经典阐释。宛先生的词学研究析毫剖厘,鞭辟入里;从音与声的多重维度思考词与音乐的关系,以音乐性为线索,归纳总结出词的发展路径,同时为字声之学贡献了新的观点与论据,对“入派三声”的语音现象作出更加通俗易懂的解释,将字声之学更为自然地融入到词学研究整体之中。全书从布局中见宏大开阔,从字声处察匠心巧思,是具有词学理论意义之著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宛敏灏 字声 《词学概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宛敏灏词话观探赜——以《词学概论》为中心
2
作者 沈文凡 郭鹏飞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10-114,共5页
宛敏灏先生是卓有成就的词学大家,在词话研究方向颇有开山之功:其一,阐明词话的兴起和发展脉络;其二,概括词话的性质和特征,辨析历代词话创作的主要内容;其三,总结词话资料的具体研究方式。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宛先生词话观的主体,是其... 宛敏灏先生是卓有成就的词学大家,在词话研究方向颇有开山之功:其一,阐明词话的兴起和发展脉络;其二,概括词话的性质和特征,辨析历代词话创作的主要内容;其三,总结词话资料的具体研究方式。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宛先生词话观的主体,是其词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词学概论》中有突出体现。从词话史构建到词话性质阐释,再到词话研究方式,宛先生立论精当、别开生面,填补了词话文献研究的学术空白,有效推动了现代词学研究体系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宛敏灏 《词学概论》 词话 词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传奇人物本事来源探析
3
作者 沈文凡 刘钦可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95-100,共6页
唐传奇所涉人物本事多有根源,依照取材来源可以分为三类。其一,附会史传类:或增添情节附会史事,或刻画人物附会史传。本事的生成途径不尽相同,又以不同的形式流传辗转,追溯本事亦是从文史结合的角度探讨传奇文体与历史变迁之间的种种关... 唐传奇所涉人物本事多有根源,依照取材来源可以分为三类。其一,附会史传类:或增添情节附会史事,或刻画人物附会史传。本事的生成途径不尽相同,又以不同的形式流传辗转,追溯本事亦是从文史结合的角度探讨传奇文体与历史变迁之间的种种关联。其二,转录闻说类:多围绕唐人的笔记小说和上古神话传说展开,同一本事多次被改写或重写,仍能够在变化中体现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与人文审美。其三,系于诗文类:将诗文名篇视为纽带,建立起其他文体与传奇的联系。文体间的交互亦使得唐代文学在宏观视角下成为一个整体,诗、文、传的联系愈加紧密。同时,文人群体“始有意”的创作奠定了传奇本事的类型基础,丰富了故事题材的文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传奇 本事 人物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辽交聘背景下的彭汝砺使辽诗 被引量:8
4
作者 沈文凡 陈大远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99-202,共4页
彭汝砺于公元1091年出使辽国,途中他创作了大量诗歌,大多已散佚,后人从彭汝砺的《鄱阳集》中辑出其使辽诗60首,这些诗作虽然在浩瀚的宋诗海洋中微乎其微,但在北宋使辽诗中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诗歌不仅记述了辽国的自然风光、民俗特... 彭汝砺于公元1091年出使辽国,途中他创作了大量诗歌,大多已散佚,后人从彭汝砺的《鄱阳集》中辑出其使辽诗60首,这些诗作虽然在浩瀚的宋诗海洋中微乎其微,但在北宋使辽诗中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诗歌不仅记述了辽国的自然风光、民俗特色,也抒发了作者出使旅途的艰辛寂寞之感,身处异国的思乡思归之情,以及身为使臣的大国情怀及对和平稳定的美好畅想。他沿途记录下来的乡风民俗也为今人了解北宋时期辽国的地域文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汝砺 《鄱阳集》 使辽诗 地域民俗 北宋 辽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愈贬潮心迹考论——从比较昌黎《论佛骨表》与傅奕《请除释教书》展开 被引量:5
5
作者 沈文凡 张德恒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共8页
历来人们皆以为韩愈因上《论佛骨表》反佛而遭贬潮州。然通过勾稽宪宗仰慕太宗、玄宗之治的相关史料,并将初唐傅奕之《请除释教书》与《论佛骨表》对勘,发现韩愈被贬潮州乃是由于其在行文过程中因檃栝傅文不慎而犯了"十恶"中... 历来人们皆以为韩愈因上《论佛骨表》反佛而遭贬潮州。然通过勾稽宪宗仰慕太宗、玄宗之治的相关史料,并将初唐傅奕之《请除释教书》与《论佛骨表》对勘,发现韩愈被贬潮州乃是由于其在行文过程中因檃栝傅文不慎而犯了"十恶"中的"大不恭"之罪,其贬后之懊悔心态也即由此而生。韩愈遭贬后的"惧死心理"并不仅仅因为潮州环境恶劣,而是韩诗中始终贯穿的主题,这其实是其生命价值与生命本体相冲突的一种体现。这种冲突的激烈和平缓,也就潜在地决定了韩诗或怪奇怒烈或平易清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贬潮 《论佛骨表》 《请除释教书》 惧死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词中的独特体式——福唐独木桥体 被引量:5
6
作者 沈文凡 李博昊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9-195,共7页
福唐独木桥体是诗文创作中的一种特殊体式。从现存资料来看,直到北宋词人黄庭坚,才有明确标明用此体的创作。据笔者统计,在今存全宋词中,以该种体式创作的作品仅有19首①,数量不多却有着四种不同的形式。笔者对该体式的四种形式作了考述... 福唐独木桥体是诗文创作中的一种特殊体式。从现存资料来看,直到北宋词人黄庭坚,才有明确标明用此体的创作。据笔者统计,在今存全宋词中,以该种体式创作的作品仅有19首①,数量不多却有着四种不同的形式。笔者对该体式的四种形式作了考述,并考察了其在宋以后的发展状况,从而指出了该体式是汉语言文字、音韵特征的巧妙运用。它的部分作品有游戏之嫌,但优秀的作品确也是精美的艺术品,具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价值意义 福唐独木桥体 诗文创作 审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诗人姚合研究综述 被引量:7
7
作者 沈文凡 周非非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4-132,共9页
姚合是中晚唐之交颇为重要的一位诗人,然学界对于姚合重视程度与其在唐代所具有的影响力并不相符。经过了早期的无人问津,到80年代生平考证的大量涌现,到90年代姚贾研究的逐渐升温,再到2000年以后诗歌艺术的观照,学者们在生平思想、诗... 姚合是中晚唐之交颇为重要的一位诗人,然学界对于姚合重视程度与其在唐代所具有的影响力并不相符。经过了早期的无人问津,到80年代生平考证的大量涌现,到90年代姚贾研究的逐渐升温,再到2000年以后诗歌艺术的观照,学者们在生平思想、诗歌艺术、作品考辨和版本研究、姚贾比较等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形成了初步的研究体系。然而,目前的研究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还远远不够,这一领域仍然有着广阔的前景,期待学者们去开拓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和 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俳句与中国唐诗艺术表现之异同 被引量:6
8
作者 沈文凡 陈晓雷 《日本研究》 CSSCI 2009年第4期88-90,共3页
唐诗对日本俳句的创作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作为一个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国家,日本在文学创作,如俳句等方面借鉴了唐诗丰富多彩的词汇、巧妙奇特的构思以及表现形式等特质,同时二者的差异也较明显的:唐诗情感浓烈与澹然,壮美与柔美并存,内... 唐诗对日本俳句的创作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作为一个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国家,日本在文学创作,如俳句等方面借鉴了唐诗丰富多彩的词汇、巧妙奇特的构思以及表现形式等特质,同时二者的差异也较明显的:唐诗情感浓烈与澹然,壮美与柔美并存,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俳句则以纤丽和温婉见长,表现敏锐的季节感是日本俳句的特色。作为世界上最短小精炼的文学形式,就像唐诗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一样,俳句在日本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俳句 季题 受容 中国唐诗 艺术表现异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稹艳诗与悼亡诗中女性形象透视——结合唐代士大夫婚姻观念展开 被引量:7
9
作者 沈文凡 左红杰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9-12,共4页
元稹艳诗与悼亡诗代表了他诗歌的重要成就,从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中唐文学转型的标志之一。艳诗中的女子形象与悼亡诗中的妻子形象,是两类相异的女子形象,寄托作者不同的感情,甚至二难选择,体现出元稹情感与理智的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 元稹艳诗与悼亡诗代表了他诗歌的重要成就,从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中唐文学转型的标志之一。艳诗中的女子形象与悼亡诗中的妻子形象,是两类相异的女子形象,寄托作者不同的感情,甚至二难选择,体现出元稹情感与理智的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唐代士大夫的婚姻观念。他们在婚姻、爱情与仕宦的漩涡中痛苦挣扎,无法找到摆脱困境的出路,只能寄托于诗歌创作中:对妻子永恒与对情人永恒和满足之感,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完美地保持了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稹 艳诗与悼亡诗 女性形象与士大夫形象 婚姻观念 二难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诗中的外来商品及色彩转喻——以“瑟瑟”诗为中心 被引量:3
10
作者 沈文凡 陈瑜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134-140,共7页
唐代的"瑟瑟"是波斯、南诏和西域诸国官方用来进贡与贸易交流的一种珍稀商品。因其独特魅力,唐代诗人创作了五十三首"瑟瑟"诗,诗作中对"瑟瑟"既有传统释义的承续发展,又有首开先河的新兴释义。诗人将&qu... 唐代的"瑟瑟"是波斯、南诏和西域诸国官方用来进贡与贸易交流的一种珍稀商品。因其独特魅力,唐代诗人创作了五十三首"瑟瑟"诗,诗作中对"瑟瑟"既有传统释义的承续发展,又有首开先河的新兴释义。诗人将"瑟瑟"以物代色,借用其明艳亮丽的色彩转喻江水碧色、茶末鲜色、衣饰丽色、松竹青色等,极大地丰富了诗歌创作色彩层次,并提升了唐诗的艺术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瑟瑟” 本源释义 色彩转喻 意象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百年武则天与上官婉儿诗歌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1
作者 沈文凡 左红杰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11,17,共12页
武则天与上官婉儿是初唐诗坛上举足轻重的女性诗人,她们重视诗歌创作,自身有较高文学修养,由于其特殊地位,所提倡和实施的各种措施又对唐代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学界一直以来更加关注的是武则天和上官婉儿在政治上取得的成绩,忽视... 武则天与上官婉儿是初唐诗坛上举足轻重的女性诗人,她们重视诗歌创作,自身有较高文学修养,由于其特殊地位,所提倡和实施的各种措施又对唐代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学界一直以来更加关注的是武则天和上官婉儿在政治上取得的成绩,忽视了她们的文学成就,而近几十年来对这两位女诗人诗歌的研究不断深入,势头强劲,不仅弥补了之前的研究空白,而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因此,有必要对这些研究成果作一整体回顾和总结,由此来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诗歌研究 武则天诗歌研究 上官婉儿诗歌研究 《如意娘》 《彩书怨》 女性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居易“歌诗”音乐美学思想探微 被引量:3
12
作者 沈文凡 王春明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20,共3页
白居易重视文学与音乐的关系,在理论上明确提出"歌诗"的理念,在他的文学创作实践中随处可见此种理性操守的映象和轨迹。所谓"歌诗",既不同于后人提出的"声诗",又不同于所谓的"涉乐诗",有着独... 白居易重视文学与音乐的关系,在理论上明确提出"歌诗"的理念,在他的文学创作实践中随处可见此种理性操守的映象和轨迹。所谓"歌诗",既不同于后人提出的"声诗",又不同于所谓的"涉乐诗",有着独特的品性和自足的内涵。从接受美学史的角度着眼,白居易觉察到,"音韵优美,便于歌诵"的"歌诗"不同于只是诉诸语言文字而仅供阅读的诗作,"歌诗"更宜于传播。白诗浅俗风格的形成,与诗人执著追求音乐性有关。白氏的"歌诗"思想,既有音乐美学的高度,又有艺术实践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歌诗 音乐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朝咏物诗发展演变及其动因初探 被引量:4
13
作者 沈文凡 窦可阳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17-123,共7页
南朝咏物诗一方面对前代的兴寄传统有所继承,另一方面,赋体咏物诗的勃兴是南朝咏物诗一个最值得注意的现象。这种诗体讲究图形写貌,并且体现出鲜明的群体现象。促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南朝特殊的文化环境和氛围,其次是南... 南朝咏物诗一方面对前代的兴寄传统有所继承,另一方面,赋体咏物诗的勃兴是南朝咏物诗一个最值得注意的现象。这种诗体讲究图形写貌,并且体现出鲜明的群体现象。促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南朝特殊的文化环境和氛围,其次是南朝文学新变的影响,再次便是诗赋两体的交互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物诗 南朝 演变 动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4
作者 沈文凡 杨辰宇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72-80,共9页
张伯驹是一代风流雅士,与张学良、袁克定、溥侗一起,享有"民国四公子"的美誉。他出身官宦之家,但一生苦乐参半,命运多舛。他与袁世凯有戚缘,曾以项羽乡人为荣,刻有"重瞳"印,后辗转东北,春游纪梦,晚年返京,家徒一时... 张伯驹是一代风流雅士,与张学良、袁克定、溥侗一起,享有"民国四公子"的美誉。他出身官宦之家,但一生苦乐参半,命运多舛。他与袁世凯有戚缘,曾以项羽乡人为荣,刻有"重瞳"印,后辗转东北,春游纪梦,晚年返京,家徒一时。他为人洁雅、爱好传统艺术,在诗词、鉴赏、书画、戏剧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造诣与影响。在诗词方面,曾被周汝昌誉为词坛之"殿军";在收藏鉴赏方面,他慧眼识宝,大同于心,为公收藏;在书画方面,他伉俪携进,自创"鸟羽体",被刘叶秋称誉"卓然大家"之风;在戏剧方面,他视剧如命、讲求神韵,曾被赠与"第一票友"的美名。他是20世纪集收藏家、鉴赏家、书画家、词学家、京剧表演家于一身的集大成者,他是一座屹立在传统文化高原上的峻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伯驹 诗词 鉴藏 书画 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铸就了“诗圣”杜甫 被引量:2
15
作者 沈文凡 闫秋玉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4,共4页
《论语》铸就了"诗圣"杜甫。无论是杜甫的社会理想的确立、人生态度的选择,还是一部杜集何以会对世人有如此巨大的影响,都与杜甫接受了《论语》的精神要义有关。作为儒家思想起源的《论语》,在塑造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上起... 《论语》铸就了"诗圣"杜甫。无论是杜甫的社会理想的确立、人生态度的选择,还是一部杜集何以会对世人有如此巨大的影响,都与杜甫接受了《论语》的精神要义有关。作为儒家思想起源的《论语》,在塑造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上起了最为重要的作用。杜甫对《论语》中的精神要义不只是一般思想上的继承,而是身体力行的实践,因此而有了让人感动至今的"诗圣"杜甫,有了一部熠熠生辉传诵千载的杜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杜甫 继承 仁爱 君子 坚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东薛氏文学家族传论 被引量:2
16
作者 沈文凡 孟祥娟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3-52,共10页
"中外相门,奕代文学,阀阅之大,莫之与京",薛氏一族参与宫廷唱和,文人赠酬,登高则赋,寄情有诗,历周隋直至于唐末,一直活跃在政治与文学的舞台上。本文即以史籍记载与诗文流存为依据,力求尽可能详细的描勒出薛氏文人的生平经历... "中外相门,奕代文学,阀阅之大,莫之与京",薛氏一族参与宫廷唱和,文人赠酬,登高则赋,寄情有诗,历周隋直至于唐末,一直活跃在政治与文学的舞台上。本文即以史籍记载与诗文流存为依据,力求尽可能详细的描勒出薛氏文人的生平经历,并评介其文学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家族 薛道衡 薛元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河南于氏家族文学缉考 被引量:3
17
作者 沈文凡 孟祥娟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9-86,共8页
"勋庸弈载,位望优崇",河南于氏家族自于谨以武功起家,便一直活跃在隋唐五代的历史舞台上,其间入相者四人,入翰林者三人,主文修史,出镇方面者亦不乏其人。他们积极参与或者发起文人官僚之间的诗酒唱和,于志宁、于邵、于濆、于... "勋庸弈载,位望优崇",河南于氏家族自于谨以武功起家,便一直活跃在隋唐五代的历史舞台上,其间入相者四人,入翰林者三人,主文修史,出镇方面者亦不乏其人。他们积极参与或者发起文人官僚之间的诗酒唱和,于志宁、于邵、于濆、于公异等三十余人,都在文学上有一定的成就。于邵堪称唐德宗时期的大手笔,于濆则于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本文即从文学的角度出发,考察于氏家族文人的生平经历与文学创作,评介他们在文学上的造诣,并分析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于谨 于志宁 文学家族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诗分题材研究与构想——以考古诗、邸报诗及类分意识为中心 被引量:4
18
作者 沈文凡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5-111,共7页
唐宋诗歌题材不但具有社会学意义,更具有美学意义。研究它能够显示唐宋诗重要题材的产生、发展、演进的源流及其文化轨迹,揭示唐宋诗题材之间的异同与联系,重现在唐宋文化背景下诗人对诗歌题材所进行的文化选择的心理脉络。通过对唐宋... 唐宋诗歌题材不但具有社会学意义,更具有美学意义。研究它能够显示唐宋诗重要题材的产生、发展、演进的源流及其文化轨迹,揭示唐宋诗题材之间的异同与联系,重现在唐宋文化背景下诗人对诗歌题材所进行的文化选择的心理脉络。通过对唐宋各类诗歌的开掘,能更深入地揭示唐宋诗的本质特征,为唐宋诗的研究提供新的开拓与转换视角,使整个唐宋诗研究工作上升到了一个更高、更新和更富于概括性的层次。特别有利于说明唐宋诗以最宽广的渠道通向社会生活的主潮,同时还有利于说明文化选择方式对当代文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诗 分题材 石鼓文考古诗 邸报诗 类分意识 研究构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韩愈与法治 被引量:2
19
作者 沈文凡 刘文宙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43-46,共4页
韩愈作为中唐时期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与历史影响力,作为政治家的韩愈,其一生治民理政,官场沉浮,与法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从韩愈的法治思想、法治实践、勤政廉政及其法治思想的意义和影响四个... 韩愈作为中唐时期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与历史影响力,作为政治家的韩愈,其一生治民理政,官场沉浮,与法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从韩愈的法治思想、法治实践、勤政廉政及其法治思想的意义和影响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以助于我们更加深刻了解韩愈本人,对我们当下的法治观念与法治实践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法治 思想 实践 勤政廉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律”、“排律”名称之文献缉考——以唐宋元明时期作为考察范围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文凡 周非非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9-173,共5页
"长律"的概念内涵不是单一的指称"排律","排律"的概念使用较晚,这是诗体发展的特殊现象。实际上,如果考察从唐至明的文献,就会发现"律诗"的定义唐宋诗话中也很少见。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转换视角... "长律"的概念内涵不是单一的指称"排律","排律"的概念使用较晚,这是诗体发展的特殊现象。实际上,如果考察从唐至明的文献,就会发现"律诗"的定义唐宋诗话中也很少见。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转换视角,比如注意诗人的分体意识及创作实践,因为诗人在诗歌创作上理解与运用的概念,虽然从例证来看构不成完整的系统轨迹,但把所有诗人使用的相关概念综合链接起来,就可以判断其所指,看出它的内涵及其演变轨迹。"排律"诗体产生于唐代,但"排律"名称却形成于元代,元代杨士弘提出"排律"概念,明代诗人迅速接受,随后排律创作在明代繁盛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元明 长律 排律 诗题 文献 缉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