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搭建由“唯物史观”到“历史解释”的桥梁——以初中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与发展”为例
1
作者 沈治仁 《求知导刊》 2024年第15期98-100,共3页
在初中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与发展”的相关课程内容学习中,存在着如何看待历史发展中的曲折性和必然性等难点。主要阐述了初中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与发展”一课的内容,分析了这一课的学习难点,探讨了这一课的教... 在初中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与发展”的相关课程内容学习中,存在着如何看待历史发展中的曲折性和必然性等难点。主要阐述了初中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与发展”一课的内容,分析了这一课的学习难点,探讨了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学设计 唯物史观 历史解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考古发现”引入“史前时期”--历史教学评价设计例谈 被引量:1
2
作者 沈治仁 《华夏教师》 2021年第24期33-34,共2页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史前时期”的历史没有正式的历史记载,主要依据考古发现重构,所以本文尝试将考古发现及考古研究方法引入教学评价设计中,旨在探究评价设计指标、方法创新与优化的方法,并促进评价设计理...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史前时期”的历史没有正式的历史记载,主要依据考古发现重构,所以本文尝试将考古发现及考古研究方法引入教学评价设计中,旨在探究评价设计指标、方法创新与优化的方法,并促进评价设计理念的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评价设计 实践与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历史调查活动”的评价设计与反思
3
作者 沈治仁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17年第10期67-69,共3页
“旅行与梦想”是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之一。我们组织七年级学生每周五下午外出参观南京的历史文化景点,作为对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从而丰富学生的阅历。作为课程负责人之一,我带领任教班级的学生参与了整个课程。
关键词 历史文化 调查活动 校本课程 设计 评价 初中 学生参与 七年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组合作中的分层施策
4
作者 沈治仁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2021年第1期89-91,共3页
小组合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即便细分了小组,缩小了交流的场域,仍需从关注“每一组”转向关注“每一个”。因此,小组合作中除了组织分组交流,还应落实分层施策:目标分层,让所有的学... 小组合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即便细分了小组,缩小了交流的场域,仍需从关注“每一组”转向关注“每一个”。因此,小组合作中除了组织分组交流,还应落实分层施策:目标分层,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开口的机会;行为分层,让所有学生明确学习路径;评价分层,让所有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组合作 目标分层 行为分层 评价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夏族的形成与发展探微
5
作者 沈治仁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2020年第4期82-85,共4页
从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挖掘出华夏族形成与发展的脉络:诸族杂居加速华夏族的形成;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推动华夏族的发展。在华夏族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以下特点:民族结构多元,祖先认同同源;民族冲突为支流,民族交融为主流;各... 从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挖掘出华夏族形成与发展的脉络:诸族杂居加速华夏族的形成;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推动华夏族的发展。在华夏族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以下特点:民族结构多元,祖先认同同源;民族冲突为支流,民族交融为主流;各民族呈现一体趋势,但保留民族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族 民族交融 多元一体 民族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衔接 新常态的思考与实践——以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为例
6
作者 李建华 沈治仁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15年第1期27-29,共3页
九年一贯制学校中的中小衔接问题值得学校管理者重视。文章以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的做法为例,从"文化先行""课程创新""教学融通""评价一体"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 九年一贯制学校 中小衔接 新常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历史课外作业评价中的问题与对策
7
作者 姚锦祥 沈治仁 《中学历史教学》 2016年第3期65-67,共3页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课外作业评价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也有利于对教学过程的反馈与调控,但由于当前历史作业设计和反馈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课外作业评价的重要性并未得到体观。 一、历史课外作业设计和反馈中的问题 ...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课外作业评价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也有利于对教学过程的反馈与调控,但由于当前历史作业设计和反馈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课外作业评价的重要性并未得到体观。 一、历史课外作业设计和反馈中的问题 历史学科的课外作业,功能上看可分为巩固型与拓展型两种,形式有书面练习和课外活动,其评价过程涉及到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和反馈几个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外作业 作业评价 中学历史 作业设计 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 历史学科 课外活动
原文传递
蕴含“激趣”“对话”“迁移”的“分时段课堂”——薄弱初中课堂教学评价的校本实践
8
作者 沈治仁 《华人时刊·校长版》 2020年第8期64-66,共3页
莲花实验学校初中部自2013年建校以来,存在着生源基础较薄弱、师资结构不均衡的情况。为此,学校从课堂质量出发,以教学评价为研究抓手,通过一系列教学教研活动,摸索出了一套蕴含"激趣""对话""迁移"的&qu... 莲花实验学校初中部自2013年建校以来,存在着生源基础较薄弱、师资结构不均衡的情况。为此,学校从课堂质量出发,以教学评价为研究抓手,通过一系列教学教研活动,摸索出了一套蕴含"激趣""对话""迁移"的"分时段课堂"教学基本框架。问题显现:"评价"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诊断在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之初,学校组织了各教研组开展"基于学情的课堂教学评价量表设计"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评价 实验学校 课堂教学研究 教学教研 初中部 激趣 校本实践 量表设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