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4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晚唐宋元被字句考察
被引量:
9
1
作者
沈锡伦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101-106,116,共7页
文章对晚唐宋元时期被字句的各类句型及结构进行了详尽细致的分析与考察。这对探索被字句从古代向现代演变的轨迹,加深认识汉语的表达功能是有帮助的。
关键词
被字句
宋元时期
近代汉语
现代汉语
复音动词
动词性语素
表达功能
现代演变
单音节动词
名词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心理与价值观:汉语表达中的制约因素
被引量:
2
2
作者
沈锡伦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5-28,共4页
每一个民族都可以归纳出本民族的若干特征,共同的心理状态就是其中的一个。从文化分类的角度说,民族文化是一个广义的综合性的母系统,在民族文化下属的子系统中,民族心理是一种隐性的精神文化,它属于民族文化中层次较高的部分。不同的...
每一个民族都可以归纳出本民族的若干特征,共同的心理状态就是其中的一个。从文化分类的角度说,民族文化是一个广义的综合性的母系统,在民族文化下属的子系统中,民族心理是一种隐性的精神文化,它属于民族文化中层次较高的部分。不同的民族虽然文化不同,心理状态不同,却可能有相同的语言(例如中国的汉族和回族)。语言表达形式也会受到民族心理的影响,因此,研究表达形式也就应该研究民族心理。底下先看民族心理是怎样制约语言的表达形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表达
民族心理
制约因素
汉族
回族话
价值观念
爱泼斯坦
禁忌心理
认同心理
“灵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语法修辞结合研究的成功之路——《马氏文通》修辞方法论初探
被引量:
2
3
作者
沈锡伦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131-137,共7页
《马氏文通》虽是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作,但马氏的思路却并没有仅仅限止在“句读”之内,他在阐述古汉语语法现象和规律的同时,遵循了自古以来“为文之道”的传统,也阐述了修辞和章法的规律。这使得《马氏文通》超越了语言本体的研究,而在...
《马氏文通》虽是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作,但马氏的思路却并没有仅仅限止在“句读”之内,他在阐述古汉语语法现象和规律的同时,遵循了自古以来“为文之道”的传统,也阐述了修辞和章法的规律。这使得《马氏文通》超越了语言本体的研究,而在语法学。修辞学和文章学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作者系中文系讲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语法修辞
修辞方法
外动字
和谐美
生动形象
文章学
形象美
孟子
整齐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评《马氏文通》的成就和不足
被引量:
2
4
作者
沈锡伦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11-116,共6页
《马氏文通》的本意是用作语文教学的教科书,它继承了先秦以来的训诂学成果却又不为训诂学所拘,首创了从词法、句法两个层面论述语言事实的近代型语法格局,使语文教学有"法"可依,它所归纳的"法"直到现代还对中学语...
《马氏文通》的本意是用作语文教学的教科书,它继承了先秦以来的训诂学成果却又不为训诂学所拘,首创了从词法、句法两个层面论述语言事实的近代型语法格局,使语文教学有"法"可依,它所归纳的"法"直到现代还对中学语文教学有所影响。《马氏文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厚古薄今、机械模仿和重意义轻形式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马建忠
语言学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句法结构和词汇的简约性
被引量:
1
5
作者
沈锡伦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30-34,共5页
汉语的特点究竟怎样,立足于不同的视点能观察到不同的投影。有两个情况促使我们作进一步的思考:其一,联合国组织使用六种工作语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和阿拉伯文。据说,在各种文版的联合国文件中,总是中文版的最薄。其二...
汉语的特点究竟怎样,立足于不同的视点能观察到不同的投影。有两个情况促使我们作进一步的思考:其一,联合国组织使用六种工作语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和阿拉伯文。据说,在各种文版的联合国文件中,总是中文版的最薄。其二,据一位通晓维吾尔文的先生告知,《新疆日报》汉文版四个版面的信息量要等于维吾尔文版六个版面的信息量。这两个情况实质是一回事,都从印刷符号量的多寡说明了一个规律,即如果不计语体的因素,中文(汉语)的句法结构和词汇形式具有简约的特性,这是问题的一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约性
汉语句法
缩略语
“的”字
词汇
紧缩句
汉语的特点
意合现象
多项定语
比较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方法论的演进与变革——兼谈汉语文化语言学研究法
6
作者
沈锡伦
《汉语学习》
1988年第4期34-36,共3页
一 语言学在其进程中经历了三个时期:传统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传统语言学历史悠久,在学校教学语法中,影响极为深远,其特点是重意义而轻形式,重书面语而轻口语,语言分析力求规范。结构主义语言学兴盛于本世纪三十...
一 语言学在其进程中经历了三个时期:传统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传统语言学历史悠久,在学校教学语法中,影响极为深远,其特点是重意义而轻形式,重书面语而轻口语,语言分析力求规范。结构主义语言学兴盛于本世纪三十年代,它以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为代表,由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奠定基础。转换生成语言学创始于1957年,那一年乔姆斯基(N.Chomsky)发表《句法结构》一书,标志着这一语言学的诞生,其后乔姆斯基几次修正了自己的理论,力图把语言结构和语义解释更完美地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生成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
传统语言学
语言学研究
乔姆斯基
描写语言学派
方法论
教学语法
语言结构
布龙菲尔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马氏文通》的句读论
被引量:
7
7
作者
沈锡伦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111-118,共8页
《马氏文通》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语法专著,它以拉丁语法为蓝本,从词法、句法两方面入手,对古代汉语语法作了全面的描写。《文通》的语法思想,特别是它的句读论,多有创建,对近百年来的汉语语法研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现代汉语的一些...
《马氏文通》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语法专著,它以拉丁语法为蓝本,从词法、句法两方面入手,对古代汉语语法作了全面的描写。《文通》的语法思想,特别是它的句读论,多有创建,对近百年来的汉语语法研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现代汉语的一些语法概念,例如词类、助词、句子成分,语序,主谓谓语、连动式、兼语式等,都是渊源于《文通》而为我们现在所用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文通》是一部沟通古今的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作。弄清《文通》的句读论,对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建立科学的汉语语法体系是有认识作用和借鉴意义的。本文的某些论述吸收了方家的研究成果,特此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接读代字
现代汉语语法
中国语言学史
古代汉语语法
汉语语法研究
汉语语法学
静字
语法体系
主谓谓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魏晋以后汉语句式的变化看佛教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
4
8
作者
沈锡伦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2-14,共3页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早在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使者伊存就来到中原传播佛教,当时博士弟子景庐曾经在伊存那里学习浮屠经。汉明帝于永平八年(公元65年)还派遣使者去天竺求佛经,后使者携佛像经卷与梵僧迦叶摩腾...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早在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使者伊存就来到中原传播佛教,当时博士弟子景庐曾经在伊存那里学习浮屠经。汉明帝于永平八年(公元65年)还派遣使者去天竺求佛经,后使者携佛像经卷与梵僧迦叶摩腾同归汉土。东汉以后佛教交流更加密切,天竺及西域僧人来中国讲佛译经、学习汉文者日多。佛经大部分是用梵语(Sanskrit)、少数是用巴利语(Prakrit)写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佛教文化
句式
魏晋
梵语
佛经
巴利语
伊存
佛教交流
“被”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语法的摹仿和创新——谈《马氏文通》
被引量:
4
9
作者
沈锡伦
《汉语学习》
1985年第2期31-36,共6页
一 概说 1·0 我国的语法研究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就已有了萌芽,但是从语音、语义和语法三者关系来说,古人一般重视对字、词的音和义进行研究,而忽视对语法的研究,这是由汉语固有的特点决定的。随着训诂学的兴起和发展,前人在训...
一 概说 1·0 我国的语法研究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就已有了萌芽,但是从语音、语义和语法三者关系来说,古人一般重视对字、词的音和义进行研究,而忽视对语法的研究,这是由汉语固有的特点决定的。随着训诂学的兴起和发展,前人在训诂实践中也描写了一些语法现象。特别到了清代,小学研究进入全盛时期,清代学者的一些训诂著作,如袁仁林的《虚字说》、刘淇的《助字辨略》、王引之的《经传释词》、俞樾的《古书疑义举例》等,接触到并解释了较多的语法现象。不过应该指出,他们的这些语法研究的成果,仅仅是以解释语义为目的的训诂副产品,因而是不成体系的,不能描写出古代汉语语法的全貌。汉浯语法学直到《马氏文通》问世以后才建立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印欧语
散动
静字
动字
表词
《文通》
汉语
偏次
主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形容词的宾语
被引量:
4
10
作者
沈锡伦
《汉语学习》
1984年第5期1-4,65,共5页
一 1.1形容词作谓语,通常是对主语作静态的描写,表明主语的特点、状态和性质,这类谓语即形容词谓语。 由于有些形容词与不及物动词性质相似,因此,当这些形容词作谓语时,后面可以(不是必须)带上名词性成分。这时形容词和后面的名词性...
一 1.1形容词作谓语,通常是对主语作静态的描写,表明主语的特点、状态和性质,这类谓语即形容词谓语。 由于有些形容词与不及物动词性质相似,因此,当这些形容词作谓语时,后面可以(不是必须)带上名词性成分。这时形容词和后面的名词性成分之间的关系,从结构上看,跟不及物动词和它的宾语的关系十分接近。我们把这些名词性成分称为形容词的宾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容词
间接宾语
谓语
不及物动词
名词性成分
静字
单宾语
双宾语
带宾语
性质相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语言与文化
被引量:
2
11
作者
沈锡伦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50-57,共8页
一、关于“文化”的理解和分类 1.“文化”一词的由来 什么是文化?古往今来,人们有过种种的认识。早在先秦时期,儒家的言论中就多次提到“文”。例如,在《论语》中,孔子和他的弟子提及“文”的约有20余处: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
一、关于“文化”的理解和分类 1.“文化”一词的由来 什么是文化?古往今来,人们有过种种的认识。早在先秦时期,儒家的言论中就多次提到“文”。例如,在《论语》中,孔子和他的弟子提及“文”的约有20余处: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 于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子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语言和文化
文化语言学
汉语的人文性
文化人类学
文化学
社会语言学
沃尔夫
萨丕尔
文化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语言文明建设与法制观念
被引量:
1
12
作者
沈锡伦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28-29,共2页
语言文明建设与法制观念沈锡伦文明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法制社会,“有法必依,违法必纠,事事处处讲法”是法制社会的基本特征。这“事事处处讲法”当然也包括了语言应用在内。我认为,在语言文明建设中应强调加强法制观念,亦即在运用语...
语言文明建设与法制观念沈锡伦文明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法制社会,“有法必依,违法必纠,事事处处讲法”是法制社会的基本特征。这“事事处处讲法”当然也包括了语言应用在内。我认为,在语言文明建设中应强调加强法制观念,亦即在运用语言时要注意运用“合法”的语言。即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文明建设
法制观念
语言应用
收费员
刑事案件
检察院
安机关
法制社会
虚假药品广告
假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创新还是冲击——对于某些广告词的思考
被引量:
1
13
作者
沈锡伦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43-44,共2页
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广告业的发展。广告的作用在于以视觉形象和语言来激发并推动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这过程中,广告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由于广告词介入了社会的语言生活,因此广告词研究应该成为社会语言学高度重...
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广告业的发展。广告的作用在于以视觉形象和语言来激发并推动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这过程中,广告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由于广告词介入了社会的语言生活,因此广告词研究应该成为社会语言学高度重视的一个课题。几年前,一种著名的进口手表以“领导时代新潮流”的警世之句开了广告语言风气之先,成为广告词的时髦样板,一时间众多商品广告群起效仿,也宣称“领导”起了本类商品的“新潮流”。是真“领导”还是假“领导”,让人难分难辨。随后,又有一种风靡世界的外国咖啡以“味道好极了”的赞词独领广告语言之风骚。在它的影响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广告
社会语言学
购买欲望
语言生活
汉语规范化
风靡世界
语言文字工作
动宾式
保健饮料
庄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主谓谓语是谁首先提出的?
被引量:
1
14
作者
沈锡伦
《汉语学习》
1984年第1期54-55,共2页
主谓词组在句子中作谓语,这种谓语叫做主谓谓语。主谓谓语是汉语的特点之一。我们知道,印欧语言是以动词为中心的,谓语中必有动词,但是汉语中充当谓语的,除了动词外,还可以有形容词、名词和主谓词组。任汉语句子的谓语中划分出主谓谓语...
主谓词组在句子中作谓语,这种谓语叫做主谓谓语。主谓谓语是汉语的特点之一。我们知道,印欧语言是以动词为中心的,谓语中必有动词,但是汉语中充当谓语的,除了动词外,还可以有形容词、名词和主谓词组。任汉语句子的谓语中划分出主谓谓语这一类型,应该说这是非模仿语法的成就。过去语法学家在主谓谓语研究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努力,赵元任先生在《国语入门》中就指出了“他心好”是主谓谓语,而“他的心好”则是形容词谓语。其后《现代汉语语法讲话》进一步把主谓谓语句分成甲乙丙三类,指出了这三类主谓谓语各自的排他性特点。后来的汉语语法书都把主谓谓语作为谓语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谓谓语
表词
马氏
静字
赵元任
词组
“之”
管仲
句子
形容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表现民族文化的语言形式——文化语言学初探
被引量:
1
15
作者
沈锡伦
《语文建设》
1987年第2期18-22,共5页
传统语言学在向纵深发展的同时,已不能将自己的研究对象仅仅限制在语言现象本身上。作为更广阔的背景,社会文化形态通过语言的形式成为语言研究的新课题之一。语言学与其他多种学科如哲学、文艺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考古学、人...
传统语言学在向纵深发展的同时,已不能将自己的研究对象仅仅限制在语言现象本身上。作为更广阔的背景,社会文化形态通过语言的形式成为语言研究的新课题之一。语言学与其他多种学科如哲学、文艺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以及数学、符号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语言学
传统语言学
社会文化形态
方言岛
社会语言学
布龙菲尔德
社会文化知识
数理语言学
方言点
印第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简论汉字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16
作者
沈锡伦
《高校教育管理》
1992年第4期82-85,94,共5页
汉字是—种毁誉参半、争议颇多的文字。 汉字的是非功过靠什么评判呢?我们认为只能靠实践。 实践是区别科学和伪科学的标准。不能设想一种有太多缺点的文字会延续数千年而使用这种文字的人们不愿意舍弃它,人们总是会经过优劣比较淘汰落...
汉字是—种毁誉参半、争议颇多的文字。 汉字的是非功过靠什么评判呢?我们认为只能靠实践。 实践是区别科学和伪科学的标准。不能设想一种有太多缺点的文字会延续数千年而使用这种文字的人们不愿意舍弃它,人们总是会经过优劣比较淘汰落后的文字系统,接受先进的文字系统的。所谓“先进”的文字系统,大约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科学性与艺术性
文字系统
拼音文字
回文体
“千”
于谦
同音词
回文词
意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氏文通》的文章学思想述评
17
作者
沈锡伦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55-58,64,共5页
《马氏文通》是中国第一部汉语语法专著。作者马建忠从实用的原则出发,全面地描写了汉语的文言语法,对后来的汉语语法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马氏文通》建立汉语语法学的功绩,已有语法学界的定论,本文不加讨论。但是,《文通》的价值...
《马氏文通》是中国第一部汉语语法专著。作者马建忠从实用的原则出发,全面地描写了汉语的文言语法,对后来的汉语语法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马氏文通》建立汉语语法学的功绩,已有语法学界的定论,本文不加讨论。但是,《文通》的价值并不局限于此,综观《文通》全书,可以看出作者的思路经常超出语法的框架,而在更广阔的背景上,把语法学同修辞学、文章学乃至文化学结合了起来研究。因此,读者通过阅读《文通》,能得到多方面的收获,我们对《文通》的研究也应该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文章学
思想述评
《文通》
汉语语法学
汉语语法研究
修辞学
文言语法
化学结合
马建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格”形态的汉语化及其衰落——次、位、位次比较
18
作者
沈锡伦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51-54,共4页
汉语语法学是在十九世纪中西文化的交融中以《马氏文通》为旗帜而创立起来的,它标志着汉语研究摆脱了作为经学附庸的小学圈子,发展成为一门具有现代意义的科学。但是汉语语法在初创时期曾受过西方语言学理论很深的影响,清末“中学为体,...
汉语语法学是在十九世纪中西文化的交融中以《马氏文通》为旗帜而创立起来的,它标志着汉语研究摆脱了作为经学附庸的小学圈子,发展成为一门具有现代意义的科学。但是汉语语法在初创时期曾受过西方语言学理论很深的影响,清末“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潮使得它一开始就淡化了民族本位意识,走上了一条模仿的道路,从而在方法上陷入中西文化的断层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次
汉语化
《马氏文通》
印欧语
傅子
黎锦熙
动字
实体词
主次
句子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马氏文通》“止词”“表词”之争
19
作者
沈锡伦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95-96,共2页
《马氏文通》为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作,它第一次全面地描写了古代汉语语法,在汉语语法学史上立有开创之功,但是书中也有体例不清、论述不当、引例混乱乃至模仿印欧语法的缺点。后来的研究者对此每多贬词。本文对《马氏文通》研究中一个似...
《马氏文通》为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作,它第一次全面地描写了古代汉语语法,在汉语语法学史上立有开创之功,但是书中也有体例不清、论述不当、引例混乱乃至模仿印欧语法的缺点。后来的研究者对此每多贬词。本文对《马氏文通》研究中一个似已定论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希望与同志们进一步研究。《马氏文通》初版卷三“主次”章原有这么一段话:“凡句读中名代诸字之为止词、起词者,皆居主次,已详于前。间有名字不为止词、起词,而归入主次者,有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汉语语法学史
古代汉语语法
印欧语法
主次
表词
研究者
中名
语义
杨树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马氏文通》的“词”
20
作者
沈锡伦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143-150,168,共9页
《马氏文通》是一部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之作,它开创了汉语研究的一个新时期。本文拟从“词”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文通》里的“词”(sentenceelements)、探讨马建忠的语法思想。一般来说,句子成分是组成句子的构件,确定句子成分则是句法...
《马氏文通》是一部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之作,它开创了汉语研究的一个新时期。本文拟从“词”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文通》里的“词”(sentenceelements)、探讨马建忠的语法思想。一般来说,句子成分是组成句子的构件,确定句子成分则是句法分析的重要步骤。《文通》的词相当于今天的句子成分。它共有九种,即起词、语词、止词、转词、表词、司词、加词、前词和后词。《文通》卷十“句读论”中,只讨论了起词、语词、止词和转词等四种句子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词
转词
司词
介字
《马氏文通》
止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晚唐宋元被字句考察
被引量:
9
1
作者
沈锡伦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101-106,116,共7页
文摘
文章对晚唐宋元时期被字句的各类句型及结构进行了详尽细致的分析与考察。这对探索被字句从古代向现代演变的轨迹,加深认识汉语的表达功能是有帮助的。
关键词
被字句
宋元时期
近代汉语
现代汉语
复音动词
动词性语素
表达功能
现代演变
单音节动词
名词性成分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心理与价值观:汉语表达中的制约因素
被引量:
2
2
作者
沈锡伦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5-28,共4页
文摘
每一个民族都可以归纳出本民族的若干特征,共同的心理状态就是其中的一个。从文化分类的角度说,民族文化是一个广义的综合性的母系统,在民族文化下属的子系统中,民族心理是一种隐性的精神文化,它属于民族文化中层次较高的部分。不同的民族虽然文化不同,心理状态不同,却可能有相同的语言(例如中国的汉族和回族)。语言表达形式也会受到民族心理的影响,因此,研究表达形式也就应该研究民族心理。底下先看民族心理是怎样制约语言的表达形式的。
关键词
汉语表达
民族心理
制约因素
汉族
回族话
价值观念
爱泼斯坦
禁忌心理
认同心理
“灵魂”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语法修辞结合研究的成功之路——《马氏文通》修辞方法论初探
被引量:
2
3
作者
沈锡伦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131-137,共7页
文摘
《马氏文通》虽是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作,但马氏的思路却并没有仅仅限止在“句读”之内,他在阐述古汉语语法现象和规律的同时,遵循了自古以来“为文之道”的传统,也阐述了修辞和章法的规律。这使得《马氏文通》超越了语言本体的研究,而在语法学。修辞学和文章学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作者系中文系讲师。
关键词
马氏文通
语法修辞
修辞方法
外动字
和谐美
生动形象
文章学
形象美
孟子
整齐美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评《马氏文通》的成就和不足
被引量:
2
4
作者
沈锡伦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11-116,共6页
文摘
《马氏文通》的本意是用作语文教学的教科书,它继承了先秦以来的训诂学成果却又不为训诂学所拘,首创了从词法、句法两个层面论述语言事实的近代型语法格局,使语文教学有"法"可依,它所归纳的"法"直到现代还对中学语文教学有所影响。《马氏文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厚古薄今、机械模仿和重意义轻形式三个方面。
关键词
《马氏文通》
马建忠
语言学
历史
Keywords
background of writing, imitation, creativeness, style of writing
分类号
K204 [历史地理—中国史]
H0-0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句法结构和词汇的简约性
被引量:
1
5
作者
沈锡伦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30-34,共5页
文摘
汉语的特点究竟怎样,立足于不同的视点能观察到不同的投影。有两个情况促使我们作进一步的思考:其一,联合国组织使用六种工作语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和阿拉伯文。据说,在各种文版的联合国文件中,总是中文版的最薄。其二,据一位通晓维吾尔文的先生告知,《新疆日报》汉文版四个版面的信息量要等于维吾尔文版六个版面的信息量。这两个情况实质是一回事,都从印刷符号量的多寡说明了一个规律,即如果不计语体的因素,中文(汉语)的句法结构和词汇形式具有简约的特性,这是问题的一方面。
关键词
简约性
汉语句法
缩略语
“的”字
词汇
紧缩句
汉语的特点
意合现象
多项定语
比较句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方法论的演进与变革——兼谈汉语文化语言学研究法
6
作者
沈锡伦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汉语学习》
1988年第4期34-36,共3页
文摘
一 语言学在其进程中经历了三个时期:传统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传统语言学历史悠久,在学校教学语法中,影响极为深远,其特点是重意义而轻形式,重书面语而轻口语,语言分析力求规范。结构主义语言学兴盛于本世纪三十年代,它以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为代表,由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奠定基础。转换生成语言学创始于1957年,那一年乔姆斯基(N.Chomsky)发表《句法结构》一书,标志着这一语言学的诞生,其后乔姆斯基几次修正了自己的理论,力图把语言结构和语义解释更完美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
转换生成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
传统语言学
语言学研究
乔姆斯基
描写语言学派
方法论
教学语法
语言结构
布龙菲尔德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马氏文通》的句读论
被引量:
7
7
作者
沈锡伦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111-118,共8页
文摘
《马氏文通》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语法专著,它以拉丁语法为蓝本,从词法、句法两方面入手,对古代汉语语法作了全面的描写。《文通》的语法思想,特别是它的句读论,多有创建,对近百年来的汉语语法研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现代汉语的一些语法概念,例如词类、助词、句子成分,语序,主谓谓语、连动式、兼语式等,都是渊源于《文通》而为我们现在所用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文通》是一部沟通古今的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作。弄清《文通》的句读论,对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建立科学的汉语语法体系是有认识作用和借鉴意义的。本文的某些论述吸收了方家的研究成果,特此说明。
关键词
马氏文通
接读代字
现代汉语语法
中国语言学史
古代汉语语法
汉语语法研究
汉语语法学
静字
语法体系
主谓谓语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魏晋以后汉语句式的变化看佛教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
4
8
作者
沈锡伦
机构
上海师范大中文系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2-14,共3页
文摘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早在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使者伊存就来到中原传播佛教,当时博士弟子景庐曾经在伊存那里学习浮屠经。汉明帝于永平八年(公元65年)还派遣使者去天竺求佛经,后使者携佛像经卷与梵僧迦叶摩腾同归汉土。东汉以后佛教交流更加密切,天竺及西域僧人来中国讲佛译经、学习汉文者日多。佛经大部分是用梵语(Sanskrit)、少数是用巴利语(Prakrit)写成的。
关键词
汉语
佛教文化
句式
魏晋
梵语
佛经
巴利语
伊存
佛教交流
“被”字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语法的摹仿和创新——谈《马氏文通》
被引量:
4
9
作者
沈锡伦
出处
《汉语学习》
1985年第2期31-36,共6页
文摘
一 概说 1·0 我国的语法研究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就已有了萌芽,但是从语音、语义和语法三者关系来说,古人一般重视对字、词的音和义进行研究,而忽视对语法的研究,这是由汉语固有的特点决定的。随着训诂学的兴起和发展,前人在训诂实践中也描写了一些语法现象。特别到了清代,小学研究进入全盛时期,清代学者的一些训诂著作,如袁仁林的《虚字说》、刘淇的《助字辨略》、王引之的《经传释词》、俞樾的《古书疑义举例》等,接触到并解释了较多的语法现象。不过应该指出,他们的这些语法研究的成果,仅仅是以解释语义为目的的训诂副产品,因而是不成体系的,不能描写出古代汉语语法的全貌。汉浯语法学直到《马氏文通》问世以后才建立起来。
关键词
《马氏文通》
印欧语
散动
静字
动字
表词
《文通》
汉语
偏次
主次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形容词的宾语
被引量:
4
10
作者
沈锡伦
出处
《汉语学习》
1984年第5期1-4,65,共5页
文摘
一 1.1形容词作谓语,通常是对主语作静态的描写,表明主语的特点、状态和性质,这类谓语即形容词谓语。 由于有些形容词与不及物动词性质相似,因此,当这些形容词作谓语时,后面可以(不是必须)带上名词性成分。这时形容词和后面的名词性成分之间的关系,从结构上看,跟不及物动词和它的宾语的关系十分接近。我们把这些名词性成分称为形容词的宾语。
关键词
形容词
间接宾语
谓语
不及物动词
名词性成分
静字
单宾语
双宾语
带宾语
性质相似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语言与文化
被引量:
2
11
作者
沈锡伦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50-57,共8页
文摘
一、关于“文化”的理解和分类 1.“文化”一词的由来 什么是文化?古往今来,人们有过种种的认识。早在先秦时期,儒家的言论中就多次提到“文”。例如,在《论语》中,孔子和他的弟子提及“文”的约有20余处: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 于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子罕)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语言和文化
文化语言学
汉语的人文性
文化人类学
文化学
社会语言学
沃尔夫
萨丕尔
文化形态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语言文明建设与法制观念
被引量:
1
12
作者
沈锡伦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28-29,共2页
文摘
语言文明建设与法制观念沈锡伦文明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法制社会,“有法必依,违法必纠,事事处处讲法”是法制社会的基本特征。这“事事处处讲法”当然也包括了语言应用在内。我认为,在语言文明建设中应强调加强法制观念,亦即在运用语言时要注意运用“合法”的语言。即使...
关键词
语言文明建设
法制观念
语言应用
收费员
刑事案件
检察院
安机关
法制社会
虚假药品广告
假币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创新还是冲击——对于某些广告词的思考
被引量:
1
13
作者
沈锡伦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43-44,共2页
文摘
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广告业的发展。广告的作用在于以视觉形象和语言来激发并推动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这过程中,广告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由于广告词介入了社会的语言生活,因此广告词研究应该成为社会语言学高度重视的一个课题。几年前,一种著名的进口手表以“领导时代新潮流”的警世之句开了广告语言风气之先,成为广告词的时髦样板,一时间众多商品广告群起效仿,也宣称“领导”起了本类商品的“新潮流”。是真“领导”还是假“领导”,让人难分难辨。随后,又有一种风靡世界的外国咖啡以“味道好极了”的赞词独领广告语言之风骚。在它的影响下。
关键词
商品广告
社会语言学
购买欲望
语言生活
汉语规范化
风靡世界
语言文字工作
动宾式
保健饮料
庄臣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主谓谓语是谁首先提出的?
被引量:
1
14
作者
沈锡伦
出处
《汉语学习》
1984年第1期54-55,共2页
文摘
主谓词组在句子中作谓语,这种谓语叫做主谓谓语。主谓谓语是汉语的特点之一。我们知道,印欧语言是以动词为中心的,谓语中必有动词,但是汉语中充当谓语的,除了动词外,还可以有形容词、名词和主谓词组。任汉语句子的谓语中划分出主谓谓语这一类型,应该说这是非模仿语法的成就。过去语法学家在主谓谓语研究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努力,赵元任先生在《国语入门》中就指出了“他心好”是主谓谓语,而“他的心好”则是形容词谓语。其后《现代汉语语法讲话》进一步把主谓谓语句分成甲乙丙三类,指出了这三类主谓谓语各自的排他性特点。后来的汉语语法书都把主谓谓语作为谓语的一种。
关键词
主谓谓语
表词
马氏
静字
赵元任
词组
“之”
管仲
句子
形容词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表现民族文化的语言形式——文化语言学初探
被引量:
1
15
作者
沈锡伦
出处
《语文建设》
1987年第2期18-22,共5页
文摘
传统语言学在向纵深发展的同时,已不能将自己的研究对象仅仅限制在语言现象本身上。作为更广阔的背景,社会文化形态通过语言的形式成为语言研究的新课题之一。语言学与其他多种学科如哲学、文艺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以及数学、符号学、
关键词
文化语言学
传统语言学
社会文化形态
方言岛
社会语言学
布龙菲尔德
社会文化知识
数理语言学
方言点
印第安语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简论汉字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16
作者
沈锡伦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1992年第4期82-85,94,共5页
文摘
汉字是—种毁誉参半、争议颇多的文字。 汉字的是非功过靠什么评判呢?我们认为只能靠实践。 实践是区别科学和伪科学的标准。不能设想一种有太多缺点的文字会延续数千年而使用这种文字的人们不愿意舍弃它,人们总是会经过优劣比较淘汰落后的文字系统,接受先进的文字系统的。所谓“先进”的文字系统,大约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关键词
汉字
科学性与艺术性
文字系统
拼音文字
回文体
“千”
于谦
同音词
回文词
意舍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氏文通》的文章学思想述评
17
作者
沈锡伦
出处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55-58,64,共5页
文摘
《马氏文通》是中国第一部汉语语法专著。作者马建忠从实用的原则出发,全面地描写了汉语的文言语法,对后来的汉语语法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马氏文通》建立汉语语法学的功绩,已有语法学界的定论,本文不加讨论。但是,《文通》的价值并不局限于此,综观《文通》全书,可以看出作者的思路经常超出语法的框架,而在更广阔的背景上,把语法学同修辞学、文章学乃至文化学结合了起来研究。因此,读者通过阅读《文通》,能得到多方面的收获,我们对《文通》的研究也应该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
关键词
《马氏文通》
文章学
思想述评
《文通》
汉语语法学
汉语语法研究
修辞学
文言语法
化学结合
马建忠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格”形态的汉语化及其衰落——次、位、位次比较
18
作者
沈锡伦
出处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51-54,共4页
文摘
汉语语法学是在十九世纪中西文化的交融中以《马氏文通》为旗帜而创立起来的,它标志着汉语研究摆脱了作为经学附庸的小学圈子,发展成为一门具有现代意义的科学。但是汉语语法在初创时期曾受过西方语言学理论很深的影响,清末“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潮使得它一开始就淡化了民族本位意识,走上了一条模仿的道路,从而在方法上陷入中西文化的断层之中。
关键词
位次
汉语化
《马氏文通》
印欧语
傅子
黎锦熙
动字
实体词
主次
句子成分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马氏文通》“止词”“表词”之争
19
作者
沈锡伦
出处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95-96,共2页
文摘
《马氏文通》为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作,它第一次全面地描写了古代汉语语法,在汉语语法学史上立有开创之功,但是书中也有体例不清、论述不当、引例混乱乃至模仿印欧语法的缺点。后来的研究者对此每多贬词。本文对《马氏文通》研究中一个似已定论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希望与同志们进一步研究。《马氏文通》初版卷三“主次”章原有这么一段话:“凡句读中名代诸字之为止词、起词者,皆居主次,已详于前。间有名字不为止词、起词,而归入主次者,有三…
关键词
马氏文通
汉语语法学史
古代汉语语法
印欧语法
主次
表词
研究者
中名
语义
杨树达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马氏文通》的“词”
20
作者
沈锡伦
机构
不详
出处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143-150,168,共9页
文摘
《马氏文通》是一部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之作,它开创了汉语研究的一个新时期。本文拟从“词”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文通》里的“词”(sentenceelements)、探讨马建忠的语法思想。一般来说,句子成分是组成句子的构件,确定句子成分则是句法分析的重要步骤。《文通》的词相当于今天的句子成分。它共有九种,即起词、语词、止词、转词、表词、司词、加词、前词和后词。《文通》卷十“句读论”中,只讨论了起词、语词、止词和转词等四种句子成分。
关键词
起词
转词
司词
介字
《马氏文通》
止词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晚唐宋元被字句考察
沈锡伦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心理与价值观:汉语表达中的制约因素
沈锡伦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语法修辞结合研究的成功之路——《马氏文通》修辞方法论初探
沈锡伦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重评《马氏文通》的成就和不足
沈锡伦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汉语句法结构和词汇的简约性
沈锡伦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方法论的演进与变革——兼谈汉语文化语言学研究法
沈锡伦
《汉语学习》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马氏文通》的句读论
沈锡伦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从魏晋以后汉语句式的变化看佛教文化的影响
沈锡伦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语法的摹仿和创新——谈《马氏文通》
沈锡伦
《汉语学习》
198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关于形容词的宾语
沈锡伦
《汉语学习》
198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论语言与文化
沈锡伦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语言文明建设与法制观念
沈锡伦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创新还是冲击——对于某些广告词的思考
沈锡伦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主谓谓语是谁首先提出的?
沈锡伦
《汉语学习》
198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表现民族文化的语言形式——文化语言学初探
沈锡伦
《语文建设》
198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简论汉字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沈锡伦
《高校教育管理》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马氏文通》的文章学思想述评
沈锡伦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格”形态的汉语化及其衰落——次、位、位次比较
沈锡伦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关于《马氏文通》“止词”“表词”之争
沈锡伦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论《马氏文通》的“词”
沈锡伦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