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口腔颌面部肿瘤样本采集及保藏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1
作者 潘新华 李志会 +5 位作者 徐骎 严明 张瑱 冯芝恩 泥艳红 陈万涛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5年第S1期40-44,共5页
我国口腔颌面部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研究发展诊断和治疗新技术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有效途径。生物样本库平台即生物医学样本和相关临床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析共享系统已成为精准医疗研究发展的基石。利用口... 我国口腔颌面部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研究发展诊断和治疗新技术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有效途径。生物样本库平台即生物医学样本和相关临床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析共享系统已成为精准医疗研究发展的基石。利用口腔颌面部肿瘤生物样本资源可开展口腔癌发病机制研究、疾病分类分型和诊断治疗新技术方法的建立,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等新型的精准诊治策略。本文详细探讨了口腔颌面部肿瘤生物样本的采集标准规程及保藏标准规范,旨在为口腔颌面部肿瘤生物样本库的建设提供参考,促进口腔颌面部肿瘤精准诊疗方案的制订以及健康研究和产业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 生物样本库 采集 保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源性始基瘤4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2
作者 张磊 李慧玲 +6 位作者 夏舒 帕克扎提·色依提 陈盛 杨艳 叶传进 泥艳红 黄晓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5-709,共5页
目的 探讨牙源性始基瘤(primordial odontogenic tumour, PO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4例颌骨POT的临床资料,采用影像学检查、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发... 目的 探讨牙源性始基瘤(primordial odontogenic tumour, PO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4例颌骨POT的临床资料,采用影像学检查、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发病年龄5~21岁;男女性各2例;发病部位于上、下颌骨各2例。临床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切面呈灰黄、灰白色,周围多与1枚未萌牙牙冠相关。肿瘤由黏液样背景中散在疏松梭形或星形细胞组成,周边可见单层立方、柱状上皮被覆,部分区域可见乳头状反褶内陷,2例可见钙化。结论 POT是罕见的良性牙源性混合性肿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掌握其特征性的组织学表现可作出正确诊断,行完整切除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肿瘤 牙源性始基瘤 病理学特征 免疫表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靶向RNA干扰质粒构建及其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泥艳红 施佩花 +5 位作者 王志勇 黄晓峰 韩伟 侯亚义 华子春 胡勤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用RNA干扰技术阻断人舌鳞癌系Tca8113细胞中VEGF基因的表达,观察细胞增殖及凋亡特征。方法:检测人舌鳞癌系Tca8113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采用真核转录质粒pRNA-U6.1/Neo构建针对VEGF基因的重组转染质粒。将4种不同... 目的:用RNA干扰技术阻断人舌鳞癌系Tca8113细胞中VEGF基因的表达,观察细胞增殖及凋亡特征。方法:检测人舌鳞癌系Tca8113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采用真核转录质粒pRNA-U6.1/Neo构建针对VEGF基因的重组转染质粒。将4种不同序列的VEGF-shRNAV1、VEGF-shRNAV2、VEGF-shRNAV3、VEGF-shRNAV4质粒以及含与VEGF无关序列的VEGF-shRNAVc和空白质粒VEGF-shRNAU6分别转染Tca8113细胞,48h后检测其VEGF表达水平,筛选稳定转染RNAi-VEGF的细胞;CCK8检测其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周期;Anexin-V-PI检测其凋亡特征。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ca8113细胞阳性表达VEGF;用Lipofectamine 2000成功将不同VEGF片段的质粒转染入Tca8113细胞;RT-PCR发现,VEGF-shR-NAV2组细胞VEGF表达被显著抑制,用400ng/mLG418压力筛选获得VEGF稳定被抑制的细胞系;CCK8检测各组Tca8113细胞增殖见VEGF-shRNAV2组增殖能力小于VEGF-shRNAVc组和VEGF-shRNAU6组;转染VEGF-shRNAV2的Tca8113细胞G0-G1期细胞较VEGF-shRNAVc组和VEGF-shRNAU6组高,且细胞凋亡多。结论:用RNA靶向干扰能明显降低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内VEGF的表达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促进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RNA干扰 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iR-15b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泥艳红 黄晓峰 +1 位作者 侯亚义 胡勤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81-1083,1088,共4页
目的探讨microRNA-15b(miR-15b)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收集46例经病理证实为OSCC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分别提取组织内的mRNA,采用qRT-PCR技术检测... 目的探讨microRNA-15b(miR-15b)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收集46例经病理证实为OSCC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分别提取组织内的mRNA,采用qRT-PCR技术检测组织中miR-15b的表达;分析OSCC癌灶组织内miR-15b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OSCC癌灶组织内miR-15b表达与对应癌旁组织相比明显下降(P=0.004 1);OSCC癌灶组织内miR-15b表达与患者WHO病理分级有关(P=0.042),而与患者性别、年龄、TNM分期、吸烟、淋巴结转移及癌灶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miR-15b在OSCC癌灶组织内低表达,且与肿瘤分化相关;miR-15b有望成为OSCC早期诊断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鳞状细胞癌 qRT—PCR 肿瘤诊断 miR-15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心脏来源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2
5
作者 泥艳红 凌丽珍 +5 位作者 胡娅莉 侯亚义 蒋文群 叶鸿苹 陈建秀 黄亚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3-437,共5页
目的:胎儿心脏正处于组织器官形成和发育时期,其中的细胞数量和增殖能力应该高于成体组织,但是目前关于培养人胎儿心脏来源细胞的方法以及基本生物学特征还鲜见报道。实验拟建立体外培养胎儿心脏来源细胞的方法,探讨心脏来源细胞基本的... 目的:胎儿心脏正处于组织器官形成和发育时期,其中的细胞数量和增殖能力应该高于成体组织,但是目前关于培养人胎儿心脏来源细胞的方法以及基本生物学特征还鲜见报道。实验拟建立体外培养胎儿心脏来源细胞的方法,探讨心脏来源细胞基本的生物学特征和细胞种类。方法:实验于2005-10/2007-05在南京大学医学院和国家生物医药技术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水囊引产的12~18周胎儿10例由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提供,实验经产妇及家属同意,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取胎龄12~18周水囊引产的胎儿心脏,将消化后获得的细胞培养于添加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干细胞生长因子、心肌营养素及含10% FBS的DMEM/F12培养基中。③实验评估:应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采用RT-PCR检测培养前后心脏来源细胞干细胞标志基因等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前及培养19d后细胞的表面标志。结果:①心脏来源的细胞可以生长增殖。培养16d后出现克隆,并有类似生长中心的区域形成,类似生长中心区域内的细胞较小,形态接近圆形,细胞核占细胞比例大,而周围的细胞形状多为梭形核多角形,细胞核所占的比例较小,并且显微镜下可见正在分裂的细胞。②RT-PCR检测显示,胎儿心脏组织分离获得的心肌细胞中表达c-Kit、KDR、GATA-4、Nkx-2.5、MEF-2c,不表达c-Tnl。培养19d后细胞中GATA-4、KDR、MEF-2c表达量降低,不表达c-Kit,Nkx-2.5和c-Tnl。③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培养19d后细胞群中CD29和CD44高表达,CD45、GATA-4和c-Tnt低表达。结论:建立了一种体外培养胎儿心脏来源细胞的方法,并确定细胞群中有心脏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和心肌祖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心肌干细胞 心肌祖细胞 间质细胞 C-K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胎心脏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获取及其生物学特征
6
作者 泥艳红 凌丽珍 +4 位作者 胡娅莉 蒋文群 叶鸿苹 黄亚红 侯亚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5601-5606,共6页
背景:目前尚缺乏关于人胚胎心脏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各代在体外生物学特征的报道。目的:以不同培养方法获取人胚胎心脏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并观察其生物学特征,筛选适合作为心肌修复细胞源的传代次数。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 背景:目前尚缺乏关于人胚胎心脏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各代在体外生物学特征的报道。目的:以不同培养方法获取人胚胎心脏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并观察其生物学特征,筛选适合作为心肌修复细胞源的传代次数。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比观察,在南京大学医学院和国家生物医药技术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流产人胚胎10例,均来自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经产妇及家属知情同意,实验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方法:取心脏组织,剪为约1mm的碎块,胶原酶消化过筛。获得单细胞悬液采用细胞培养法,向细胞悬液中添加10%FBS的DMEM/F12培养基;消化后的残余组织采取组织块培养法,放于培养板中,于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箱中放置1.5h后.添加10%FBS的DMEM/F12培养基。两种方法均采取直接贴壁方式获取贴壁细胞,常规传代。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观察心脏组织来源各代细胞的形态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各代细胞表面标志,分析细胞周期。结果:细胞培养与组织块培养至P3代后,细胞形态相似且均呈梭形。细胞培养的P3和P4代以及组织块培养的细胞群中CD29和CD44阳性比例较高.而c—Kit、CD31、CD45、GATA-4和c—Tnt均呈阴性:细胞培养的P2和P3代细胞群间充质干细胞的比例最大.组织块培养的细胞中P3代细胞群间充质干细胞的比例最大;且P2-P4代细胞状态较好.当传至P7代时细胞生长速度开始减慢。原代-P5代细胞绝大部分处于静息状态,但保留自我更生的潜能,符合干细胞特性。结论:利用细胞培养法或组织块培养法都可以成功获得人胚胎心脏来源间充质干细胞,P3代细胞更适合予心脏修复的细胞移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特征 细胞培养 组织块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胞质DNA感受通路:cGAS-STING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丁亮 泥艳红 +1 位作者 胡勤刚 侯亚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30-838,共9页
细胞胞质中存在的游离DNA一直被宿主的固有免疫系统当做潜在的危险信号,但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这些危险信号的机制还不明确.近几年有研究发现,DNA感受器(DNA sensor)是宿主感受DNA和免疫防御的桥梁,目前已经有超过10种DNA感受器被发现,... 细胞胞质中存在的游离DNA一直被宿主的固有免疫系统当做潜在的危险信号,但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这些危险信号的机制还不明确.近几年有研究发现,DNA感受器(DNA sensor)是宿主感受DNA和免疫防御的桥梁,目前已经有超过10种DNA感受器被发现,而干扰素刺激基因(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也称为TMEM173、MPYS、MITA和ERIS)作为一种DNA感受通路下游关键的接头分子,在感受胞质DNA和免疫防御方面起着重要的信号传递作用,胞质中的DNA可通过DNA感受器激活STING,再激活Ⅰ型干扰素和其他细胞因子,进而启动机体的免疫反应.近些年,胞质中游离DNA如何激活STING,进而如何在体内启动免疫反应以产生抗病毒或抗菌作用的机制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最近,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发现了一种新型的核酸转移酶cGAS(cyclic GMP-AMPsynthase),它能识别DNA并能产生一种内源性的环化二核苷酸cGAMP(cyclic GMP-AMP)激活STING.本文将最近关于cGAS的发现、胞质DNA通过cGAS激活STING及STING活化后激活机体免疫反应的机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刺激基因(STING) 核酸转移酶(cGAS) 抗感染免疫 DNA感受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 STING 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陈盛 泥艳红 +1 位作者 丁亮 黄晓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44-746,750,共4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刺激基因(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收集25例OSCC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提取组织内mRNA,采用SYBR G... 目的探讨干扰素刺激基因(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收集25例OSCC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提取组织内mRNA,采用SYBR Green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组织中STING、TBK-1和IRF-3的表达,并分析正常角朊细胞系和OSCC细胞系中IRF-3的表达。结果 OSCC组织内STING的表达与对应癌旁组织相比显著下降(P=0.014 1);OSCC组织内STING下游基因TBK-1的表达与对应癌旁组织相比显著下降(P=0.030 6);OSCC组织内IRF-3的表达与对应癌旁组织相比显著下降(P=0.0313);OSCC细胞系HSC-3与正常细胞系HaCaT细胞系相比,IRF-3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09 3)。结论 STING及其下游基因在OSCC癌灶组织内低表达,下调的STING-TBK-1-IRF-3通路可能与癌症进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鳞状细胞癌 干扰素刺激基因 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期疾病组织样本采集、存储及应用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建议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鸣宇 徐骎 +8 位作者 冯芝恩 泥艳红 李江 潘新华 李志会 严明 王旭 张建军 陈万涛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0年第2期113-116,共4页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蔓延至国内其他省市和地区[1]。我国研究人员第一时间分离确定了引起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2]。2020年2月11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蔓延至国内其他省市和地区[1]。我国研究人员第一时间分离确定了引起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2]。2020年2月11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ICTV)宣布,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正式分类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而世界卫生组织(WHO)同日宣布,由SARS-CoV-2这一病毒导致的疾病正式名称为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疾病(coronavirus disease,COVID-19)[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样本采集 操作规范 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学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及精准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勤刚 泥艳红 王雨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7-211,共5页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其5年生存率仅约60%,缺乏高效、特异及快速的诊断方法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至今尚无相关肿瘤标志物或差异物。研究显示,与其他恶...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其5年生存率仅约60%,缺乏高效、特异及快速的诊断方法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至今尚无相关肿瘤标志物或差异物。研究显示,与其他恶性肿瘤相似,OSCC发生了明显的代谢重编程,而采用代谢组学方法筛选变化的代谢酶及代谢物则可能有助于OSCC的早期筛查和精准诊疗。本文回顾了近年来OSCC相关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希望为改进OSCC早期诊断、精准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呈现新思路或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代谢组学 早期筛查 精准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靶向性沙门氏菌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裸鼠Tca8113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李浩 陈健翔 +4 位作者 泥艳红 黄晓峰 陈亮 华子春 胡勤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3-496,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靶向性沙门氏菌VNP20009与环磷酰胺联合应用抑制人舌鳞癌细胞移植瘤的效应与毒副作用。方法:建立舌鳞癌Tca8113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64只,随机分为4组,治疗后测量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检测血清VEGF、ALT、AST及肿瘤与肝脏内... 目的:探讨肿瘤靶向性沙门氏菌VNP20009与环磷酰胺联合应用抑制人舌鳞癌细胞移植瘤的效应与毒副作用。方法:建立舌鳞癌Tca8113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64只,随机分为4组,治疗后测量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检测血清VEGF、ALT、AST及肿瘤与肝脏内细菌浓度。结果:沙门氏菌与环磷酰胺联合比单用沙门氏菌或环磷酰胺能更有效地抑制Tca8113移植瘤的生长(P<0.01)。结论:减毒沙门氏菌VNP20009与环磷酰胺有协同抗肿瘤作用,联合治疗可以增强抗肿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癌 肿瘤靶向性沙门氏菌 环磷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来源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和牙周牙髓共存病变患牙牙周治疗时机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46
12
作者 金玥 陈斌 +1 位作者 泥艳红 闫福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7-173,共7页
目的评估牙周来源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以及真正联合病变(牙周病变和牙髓病变共存)患牙的牙周治疗时机,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在Pub Med、EMbase、Cochrane、WebofScience、CNKI、CBM、万方数据库中搜索1980年至2017年3月间关于牙周牙髓... 目的评估牙周来源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以及真正联合病变(牙周病变和牙髓病变共存)患牙的牙周治疗时机,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在Pub Med、EMbase、Cochrane、WebofScience、CNKI、CBM、万方数据库中搜索1980年至2017年3月间关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治疗的相关文章,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篇随机对照研究、2篇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和8篇病例报告。所有研究病例均采用根管治疗和牙周非手术治疗或牙周手术治疗,且根管治疗是综合治疗的第一步;观察指标包括牙周探诊深度及附着丧失等。结论对于牙周来源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和真正的联合病变患牙,牙髓治疗和牙周非手术治疗间可能不需要观察期,但此结论还需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牙周治疗 根管治疗 治疗时机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TGF-β1表达和临床病理学参数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陆展翼 胡勤刚 +3 位作者 陈盛 杨艳 丁亮 泥艳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3-438,共6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口腔鳞癌肿瘤中心和浸润前沿处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收集104例手术切除的口腔鳞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中心和浸润前沿处TGF-β1的表达。结果:TGF-β1在肿瘤中心和浸润前沿处的阳性表...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口腔鳞癌肿瘤中心和浸润前沿处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收集104例手术切除的口腔鳞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中心和浸润前沿处TGF-β1的表达。结果:TGF-β1在肿瘤中心和浸润前沿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89.4%,无显著差异(P>0.05)。χ~2检验显示肿瘤中心和浸润前沿处TGF-β1高表达与高等级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5 mm、发生神经侵犯或复发显著正相关(均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TGF-β1在肿瘤中心和浸润前沿处高表达与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降低显著相关(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GF-β1在肿瘤中心处高表达与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降低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TGF-β1在肿瘤中心处高表达可能是口腔鳞癌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转化生长因子Β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可调控巨噬细胞的极化 被引量:10
14
作者 宋玉仙 张东亚 +2 位作者 许玉君 侯亚义 泥艳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002-2008,共7页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具有与母细胞类似的修复组织损伤的作用,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巨噬细胞在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探讨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作用,将有助于阐明其组织修复的机制。目的...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具有与母细胞类似的修复组织损伤的作用,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巨噬细胞在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探讨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作用,将有助于阐明其组织修复的机制。目的:提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并探讨其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分别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纳米颗粒追踪法检测粒径、蛋白印迹法检测标志蛋白表达;然后用得到的外泌体处理小鼠骨髓巨噬细胞,探讨其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作用。结果与结论:①成功提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其形态呈经典的囊泡样结构,直径(92.0±34.1) nm,表达外泌体标志蛋白CD63和Alix;②该外泌体能显著降低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M1型活化标志肿瘤坏死因子α和一氧化氮合酶水平,而提高M2型活化标志白细胞介素10和精氨酸酶1水平;③结果可见,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具有调控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的作用,进而发挥组织修复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巨噬细胞 极化 M1型 M2型 干细胞外泌体 囊泡样结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脐带 间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vastin联合抗原致敏的DC-CTL细胞体外抑制口腔鳞癌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丽娟 郑阳 +4 位作者 泥艳红 韩伟 黄晓峰 胡勤刚 王志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48-852,共5页
目的:研究贝伐单抗(Bevacizumab,Avastin)与口腔鳞癌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联合应用,体外研究其对口腔鳞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CAL27、SCC4肿瘤细胞系的培... 目的:研究贝伐单抗(Bevacizumab,Avastin)与口腔鳞癌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联合应用,体外研究其对口腔鳞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CAL27、SCC4肿瘤细胞系的培养,检测VEGF分泌水平;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冻融法制备SCC4口腔鳞癌细胞可溶性抗原并致敏DC,检测DC表面标志物变化,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及IL-12分泌水平;将同源人T淋巴细胞与之共同培养诱导出抗原特异性的CTL细胞,Avastin联合CTL对SCC4细胞进行体外杀伤实验。结果:SCC4较CAL27分泌更高水平的VEGF;经肿瘤抗原致敏后的DC,其表面标志CD83、CD80、CD86、CD40及功能相关分子IL-12表达上调,CD1a的表达下调,可显著刺激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具有统计学差异;Avastin联合CTL对SCC4的杀伤率达56.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vastin联合DC致敏的CTL能显著抑制口腔癌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贝伐单抗 口腔鳞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骨术与植骨联用屏障膜在牙周再生治疗中临床疗效对比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汪是琦 常雅琴 +2 位作者 陈斌 谭葆春 泥艳红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644-651,共8页
目的比较牙周再生治疗中单纯植骨术与植骨术联合应用屏障膜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在PubMed、Cochrane 、Embase、Web of Science、CNKI、CBM、万方数据库及相关杂志中检索1988年6月至2019年5月植骨术与植骨联用膜材料的临床疗效对比的相... 目的比较牙周再生治疗中单纯植骨术与植骨术联合应用屏障膜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在PubMed、Cochrane 、Embase、Web of Science、CNKI、CBM、万方数据库及相关杂志中检索1988年6月至2019年5月植骨术与植骨联用膜材料的临床疗效对比的相关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2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经评估,最终15篇研究被纳入。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植骨组与联合组在临床附着水平、探诊深度、骨增量方面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牙龈退缩方面,与植骨组相比,联合组使用不可吸收膜产生了更多的退缩(P<0.05),而使用可吸收膜产生了较少的退缩(P<0.05)。结论牙周再生治疗时单纯植骨术与植骨联用膜材料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除牙龈退缩外,尚未发现两者的临床疗效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组织再生术 植骨术 牙周再生 临床疗效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儿肝脏来源C-kit^+细胞的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凌丽珍 泥艳红 +3 位作者 胡娅莉 侯亚义 蒋文群 叶鸿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116,共6页
背景:在成年动物肝脏中干细胞含量很少,且体外大量扩增并保持未分化状态的问题仍然没有很好的解决,许多科研者预测胚胎肝干细胞可能具有诱人的临床应用价值。近年来C-kit被选择作为研究肝干细胞的共同标志,并发现C-kit抗原参与肝干细胞... 背景:在成年动物肝脏中干细胞含量很少,且体外大量扩增并保持未分化状态的问题仍然没有很好的解决,许多科研者预测胚胎肝干细胞可能具有诱人的临床应用价值。近年来C-kit被选择作为研究肝干细胞的共同标志,并发现C-kit抗原参与肝干细胞的生长和发育。目的:对胎儿肝脏来源的C-kit+细胞进行分离培养,观察其体外生长和分化的特征。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5-10/2008-03在南京大学医学院和国家生物医药技术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肝脏C-kit+细胞来源于32例流产胎儿,由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提供。Percoll分离液为Pharmacia公司产品,Ficoll分离液为天津灏阳生物制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产品,表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为R&D公司产品。方法:无菌状态下取出胎儿肝脏,以胶原酶消化法和机械分离法获得胎儿肝脏来源单细胞悬液,分别采用1.070g/mLPercoll分离液和1.077g/mLFicoll分离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吸取界层细胞,添加含体积分数为0.1FBS、20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40μg/L表皮生长因子的DMEM/F12新鲜培养基诱导9d。主要观察指标:胎儿肝脏中C-kit+细胞计数,界层细胞形态、生长特征、表型及C-kit标志的鉴定,界层细胞诱导分化结果。结果:未经分离的新鲜胎儿肝脏细胞中C-kit+细胞所占比例仅为1.28%,使用Percoll和Ficoll分离液获取的界层细胞分布在三角形区域内的C-kit+细胞所占比例显著增加,分别为74.21%和72.15%,但绝对数量仍然有限。两种分离液获取的界层细胞在形态、生长状况方面基本相似,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后大体可分为4类:第1类细胞为C-kit+细胞集落,第2类细胞既呈CD29+、CD90+、CD34-、C-kit-(间充质干细胞表型特征),又较弱地表达细胞角蛋白19(胆管细胞特异性标志),第3类细胞较强地表达细胞角蛋白19,不表达C-kit抗原,第4类细胞高表达CD45,微弱表达CD34、CD90、C-kit。诱导后,界层细胞角蛋白19呈强阳性表达,不表达C-kit、白蛋白、甲胎蛋白及细胞角蛋白18。结论:胎儿肝脏中的C-kit+细胞数量很少,Percoll和Ficoll分离液均可提高C-kit+细胞的得率。胎儿肝脏中可能存在的一类间充质-胆管细胞的中间态细胞,这种细胞可能有促进C-kit+细胞生长的作用。间充质干细胞可向胆管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干细胞 C-kit+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胆管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膦酸盐性颌骨坏死小鼠模型中髓系抑制细胞及亚群的变化 被引量:6
18
作者 田美 魏斌 +2 位作者 泥艳红 宋玉仙 孙国文 《口腔生物医学》 2020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双膦酸盐性颌骨坏死(BRONJ)小鼠模型,探究髓系抑制细胞(MDSC)改变在BRONJ发病机理中的潜在作用。方法:通过静脉注射唑来膦酸诱导C57BL/6小鼠产生BRONJ样疾病,观察其牙龈愈合情况,micro-CT测量牙槽窝骨质修复情况,组织学检... 目的:通过建立双膦酸盐性颌骨坏死(BRONJ)小鼠模型,探究髓系抑制细胞(MDSC)改变在BRONJ发病机理中的潜在作用。方法:通过静脉注射唑来膦酸诱导C57BL/6小鼠产生BRONJ样疾病,观察其牙龈愈合情况,micro-CT测量牙槽窝骨质修复情况,组织学检测拔牙窝周围骨质破坏及坏死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MDSC及其亚群所占的比例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RONJ小鼠的拔牙窝黏膜未完全愈合,牙槽窝空虚,micro-CT可见拔牙窝散在高密度影像;HE染色显示骨小梁被吸收,拔牙窝周围可见多核巨细胞破坏骨质。与对照组比较,BRONJ小鼠外周血中MDSC及其亚群的比例明显降低。结论:BRONJ小鼠模型中MDSC分化受到了抑制,从而验证了免疫功能失调导致BRONJ发生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性颌骨坏死 髓系抑制细胞 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腱蛋白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皓月 王毓佳 泥艳红 《东南国防医药》 2019年第2期167-170,共4页
肌腱蛋白(TNC)是一种细胞外基质糖蛋白,在胚胎发育和器官形成过程中高度表达,正常成人组织不表达。但在大多数肿瘤细胞和细胞外间质中TNC就TNC在促进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肌腱蛋白 细胞外基质糖蛋白 肿瘤细胞 肿瘤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20
作者 吴朱昊 张晓昕 +2 位作者 泥艳红 孙国文 董迎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3-630,共8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实验一:选用人口腔鳞癌细胞系HN6和CAL27,根据右美托咪定浓度不同随机均分为六组:阴性对照组(NC组)、右美托咪定1 nmol/L组(D1组)、右美托咪定10 nmol/L组(D2组)、...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实验一:选用人口腔鳞癌细胞系HN6和CAL27,根据右美托咪定浓度不同随机均分为六组:阴性对照组(NC组)、右美托咪定1 nmol/L组(D1组)、右美托咪定10 nmol/L组(D2组)、右美托咪定100 nmol/L组(D3组)、右美托咪定1μmol/L组(D4组)和右美托咪定10μmol/L组(D5组)。培养24、48 h后分别采用CCK-8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实验二: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右美托咪定1μmol/L处理HN6细胞12 h后差异表达的基因。采用慢病毒转染细胞,建立稳定敲低细胞色素P4501B1(CYP1B1)的HN6细胞株。将细胞随机分为四组:shCtrl组(C组)、shCYP1B1组(CYP组)、shCtrl+右美托咪定组(CD组)和shCYP1B1+右美托咪定组(CYPD组)。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HN6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实验一:与NC组比较,D2组、D3组、D4组和D5组HN6和CAL27细胞迁移率均明显升高,基质胶内穿膜细胞数均明显增多;D1组HN6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P<0.05)。与D1组比较,D2组、D3组、D4组和D5组HN6和CAL27细胞迁移率均明显升高,基质胶内穿膜细胞数均明显增多(P<0.05)。与D2组比较,D3组、D4组和D5组HN6和CAL27细胞迁移率均明显升高,基质胶内穿膜细胞数均明显增多(P<0.05)。与D3组比较,D4组HN6、CAL27细胞和D5组HN6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基质胶内穿膜细胞数均明显增多(P<0.05)。与D4组比较,D5组HN6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基质胶内穿膜细胞数明显增多;D5组CAL27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基质胶内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培养24、48 h后六组HN6和CAL27细胞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二:对右美托咪定处理后的HN6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出5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CYP1B1表达明显上调。慢病毒成功转染HN6细胞,构建稳定敲低CYP1B1的HN6细胞株。与C组比较,CYP组迁移率明显降低,基质胶内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CD组和CYPD组迁移率明显升高,基质胶内穿膜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与CYP组比较,CD组和CYPD组迁移率明显升高,基质胶内穿膜细胞数增多(P<0.05)。与CD组比较,CYPD组迁移率明显降低,基质胶内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增强口腔鳞癌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该作用可能与右美托咪定处理后CYP1B1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1B1 右美托咪定 口腔鳞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