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话剧《茶馆》的美学表现方式 被引量:1
1
作者 滕紫欣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36-37,68,共3页
作为现、当代话剧的经典作品之一,《茶馆》的问世和坎坷的当代命运颇具传奇色彩。整部作品通过对诸多形形色色人物命运的深度剖析,揭示出旧社会的冷酷无情和人们必然的悲惨命运。《茶馆》作品本身的艺术表现手法独出一格,在艺术构思、... 作为现、当代话剧的经典作品之一,《茶馆》的问世和坎坷的当代命运颇具传奇色彩。整部作品通过对诸多形形色色人物命运的深度剖析,揭示出旧社会的冷酷无情和人们必然的悲惨命运。《茶馆》作品本身的艺术表现手法独出一格,在艺术构思、写作风格、语言运用等方面勇开先河,将原汁原味的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同时对现实生活也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馆》 美学 构思 语言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大荒文学及历史意义研究
2
作者 滕紫欣 张冬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4年第11期95-97,共3页
北大荒是一部英雄的史诗,她呼唤着北大荒文学。"北大荒文学"也叫"拓荒文学",记录东北文学史或黑龙江文学史独特的文学现象。"北大荒文学"伴随着上世纪五十年代对荒原的全面开发,在全国解放战争的号角声... 北大荒是一部英雄的史诗,她呼唤着北大荒文学。"北大荒文学"也叫"拓荒文学",记录东北文学史或黑龙江文学史独特的文学现象。"北大荒文学"伴随着上世纪五十年代对荒原的全面开发,在全国解放战争的号角声中产生,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茁壮成长。因此,北大荒文学对于那一代人开拓进取的历史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展现了那时人们的心理追求,他们的那种精神风貌早已成为现代社会的良好精神向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荒 相关文学 历史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海音作品“乡愁”与语言风格的韵味交融
3
作者 滕紫欣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年第9期60-62,65,共4页
作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贡献良多的女性作家,林海音作品中始终渗透的"乡愁"情思与情结是一个时代的集中体现,其文学作品中明朗不失柔美、质朴不失真挚的语言风格更是独具特色。乡愁情结与语言韵味紧密融合,呈现出乡愁文学中独... 作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贡献良多的女性作家,林海音作品中始终渗透的"乡愁"情思与情结是一个时代的集中体现,其文学作品中明朗不失柔美、质朴不失真挚的语言风格更是独具特色。乡愁情结与语言韵味紧密融合,呈现出乡愁文学中独特的一道风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海音 乡愁 小说 散文 文学作品 语言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荷花淀派兴起因素及其影响
4
作者 滕紫欣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5年第10期89-91,共3页
荷花淀派,即荷花淀文学流派,起源于作家孙犁的代表作品《荷花淀》,文笔轻快清新,寄景于情,景系情动。在我国文学界独树一帜,对我国华北地区文学创作影响深刻。在新的历史时期对荷花淀派形成和发展进行研究,对梳理我国现代文学发展脉络,... 荷花淀派,即荷花淀文学流派,起源于作家孙犁的代表作品《荷花淀》,文笔轻快清新,寄景于情,景系情动。在我国文学界独树一帜,对我国华北地区文学创作影响深刻。在新的历史时期对荷花淀派形成和发展进行研究,对梳理我国现代文学发展脉络,明确荷花淀派文学在文学创作中的影响作用,确定荷花淀文学流派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区文学 思潮 孙犁 荷花淀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知青小说中的“铁姑娘”形象书写
5
作者 滕紫欣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7年第12期71-73,共3页
"铁姑娘"形象是作家审美期待和文学理想外化的产物,"铁姑娘"形象与作家所受的深层文化心理机制濡染密切相关。"铁姑娘"形象多是男性作家笔下男主人公激情、理想、青春的纯美象征,在艰苦岁月中给予他们精... "铁姑娘"形象是作家审美期待和文学理想外化的产物,"铁姑娘"形象与作家所受的深层文化心理机制濡染密切相关。"铁姑娘"形象多是男性作家笔下男主人公激情、理想、青春的纯美象征,在艰苦岁月中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女性作家在塑造"铁姑娘"时,更注重从女性的生命体验和精神诉求方面,开掘"铁姑娘"们真实而复杂的精神世界。作家形成"群体精神同盟",观照知青一代在"文革"中个体生命被扭曲的现象,女性作家的叙事话语是依附男权文化为中心的叙事话语而存在的。"铁姑娘"形象是他们构设的虚拟的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知青小说 “铁姑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周作人的文学批评观
6
作者 滕紫欣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年第9期118-120,共3页
周作人最为大众所熟知是其散文家形象。事实上,作为文学评论家,周作人的批评实绩同样斐然,尤其是五四文学革命时期,周作人立足中国传统的同时吸取当时西方新文学、新思想,从最初"人的文学"与"平民文学"的朦胧批评... 周作人最为大众所熟知是其散文家形象。事实上,作为文学评论家,周作人的批评实绩同样斐然,尤其是五四文学革命时期,周作人立足中国传统的同时吸取当时西方新文学、新思想,从最初"人的文学"与"平民文学"的朦胧批评观逐步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印象鉴赏式文学批评,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人的文学 文学批评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之间的艰难抉择——从格雷马斯方阵角度分析《人生》的符号意义
7
作者 滕紫欣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3年第5期58-59,66,共3页
《人生》讲述了主人公高加林在事业、爱情上的曲折经历,反映了主人公在一次次人生抉择面前的矛盾和两难。然而,通过格雷马斯方阵分析我们却发现,作者路遥的潜在深意并不在抉择,而是着力体现命运背后的人情,尤其是颇具暖意的乡土人文情... 《人生》讲述了主人公高加林在事业、爱情上的曲折经历,反映了主人公在一次次人生抉择面前的矛盾和两难。然而,通过格雷马斯方阵分析我们却发现,作者路遥的潜在深意并不在抉择,而是着力体现命运背后的人情,尤其是颇具暖意的乡土人文情怀。作者借高加林命运的起伏,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对故乡农民质朴情怀的崇高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马斯方阵 人生 乡土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驱动因素与政府职能研究
8
作者 滕紫欣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3年第9期26-30,共5页
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理念和战略。技能型社会是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社会。在此背景下,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积极响应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时代号召,立足服务... 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理念和战略。技能型社会是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社会。在此背景下,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积极响应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时代号召,立足服务型政府、协调型政府、引导型政府的时代定位,开展优化政府技能供给公共服务职能、优化政府技能供给宏观管理职能、优化政府技能供给社会管理职能的“三个优化”实践探索,以满足全面建设技能型社会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型社会 驱动因素 政府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化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9
作者 滕紫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19年第8期443-443,445,共2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国民知识水平在不断的提升,特别是在接受教育的水平上,跟过去相比有明显的差异性表现。在新课标的改革下,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教育的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些建议与改革方案。
关键词 创新 改革 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学结合:中文学生培养中师生“双赢”策略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车红梅 滕紫欣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7年第8期144-146,共3页
"导为不导,学为创新",在中文人才培养中实现师生"双赢"策略是地方高校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秉持的观念,导与学是实现策略的关键。对教师队伍建设与学生培养两方面相互促动的研究,激发师生的创新潜能,充分发掘师生互动... "导为不导,学为创新",在中文人才培养中实现师生"双赢"策略是地方高校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秉持的观念,导与学是实现策略的关键。对教师队伍建设与学生培养两方面相互促动的研究,激发师生的创新潜能,充分发掘师生互动背后的心理机制,发挥内驱力的作用,实现师师合作、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三级互动。"导""学""研"相结合,提高师生创新能力,为构建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学结合 师生“双赢” 三级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干部要做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模范
11
作者 李颖 滕紫欣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0年第33期25-25,共1页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这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新形势、新任务的准确把握。领导干部肩负着历史重任,是党的事业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开拓者,理...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这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新形势、新任务的准确把握。领导干部肩负着历史重任,是党的事业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开拓者,理应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模范,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型政党 马克思主义 政党建设 领导干部 模范 共产党执政规律 历史重任 党的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信息时代的高职高专教学创新
12
作者 滕紫欣 《才智》 2017年第12期132-132,共1页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始表现出其局限性,尤其对于注重实践教学的高职高专教育更为突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解决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提供了助力。基于此,本文探讨了信息时代的教学特点与高职高专的教学创新。
关键词 信息时代 高职高专 教学创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