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种悬索桥猫道线形精确计算及优化方法 |
潘桂林
姚清涛
游新鹏
|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2
|
五峰山长江大桥北锚碇沉井基础首次下沉方法研究 |
潘桂林
李德杰
冯龙健
|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
2021 |
8
|
|
3
|
相似与共鸣:女性主义与生态学联姻的内在依据 |
潘桂林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4
|
自媒体对文学场和新诗走向的深度影响 |
潘桂林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5
|
学院派新媒介文学批评的现实困境及其破解 |
潘桂林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6
|
温州瓯江北口大桥主桥钢桁梁施工技术研究 |
潘桂林
杨建平
汪仁威
|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
2022 |
4
|
|
7
|
微信媒介对汉语新诗狂欢化的影响 |
潘桂林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8
|
性别叙事与林黛玉、简·爱形象之比较 |
潘桂林
高雪晓
|
《云梦学刊》
|
2005 |
1
|
|
9
|
中国近代小说读者意识浅探 |
潘桂林
|
《广西社会科学》
|
2004 |
4
|
|
10
|
视译法视角下的中式英语纠正对策分析 |
潘桂林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3
|
|
11
|
读者意识的转型与晚清小说反讽意识的弱化 |
潘桂林
|
《求索》
CSSCI
|
2004 |
1
|
|
12
|
话语交流视域下的叙事声音类型论 |
潘桂林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3
|
文学场与读者意识:近代“新小说”研究的新视角 |
潘桂林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4
|
伙伴关系模式:女性解放的绿色构想 |
潘桂林
|
《广西社会科学》
|
2007 |
1
|
|
15
|
撕去“灰色假面”,回归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文学理论”课程的教改思考 |
潘桂林
|
《怀化学院学报》
|
2006 |
3
|
|
16
|
视译训练的信息处理与应用策略 |
潘桂林
|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17
|
构建基于虚拟现实的MTI口译交互式教学模式 |
潘桂林
|
《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
2016 |
2
|
|
18
|
浅析报章语境中长篇小说结构的集锦化倾向 |
潘桂林
|
《云梦学刊》
|
2008 |
1
|
|
19
|
近代小说创作中读者意识转型的文化语境 |
潘桂林
|
《怀化学院学报》
|
2008 |
1
|
|
20
|
《红楼梦》小妾形象谱系解读 |
潘桂林
|
《怀化学院学报》
|
200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