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静脉留置针行心包穿刺引流12例体会
1
作者 濮仁富 《感染.炎症.修复》 2005年第3期185-185,191,共2页
心包积液可引起心包压塞、回流受阻、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及时行心包穿刺,解除心脏压塞,可使症状立即获得缓解,转危为安。常规心包穿刺术进针及抽液时不易掌握深度,不能保留穿刺针,并发症较多,危险性较大,我们采用一次性静脉留... 心包积液可引起心包压塞、回流受阻、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及时行心包穿刺,解除心脏压塞,可使症状立即获得缓解,转危为安。常规心包穿刺术进针及抽液时不易掌握深度,不能保留穿刺针,并发症较多,危险性较大,我们采用一次性静脉留置针行心包穿刺引流12例,效果较好,操作安全、简单,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常规 心包 大量心包积液 心包穿刺术 穿刺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治疗策略的选择 被引量:4
2
作者 何庚戌 刘俊堂 +3 位作者 李海英 周峰 濮仁富 蔡宝松 《心脏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90-492,共3页
目的:探讨Stand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的治疗策略的选择。方法:总结我院2年期间通过内科药物和腔内修复手术治疗的Stand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16例,根据患者治疗结果进行评价主动脉壁间血肿治疗策略的选择。结果:16例患者中,药物... 目的:探讨Stand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的治疗策略的选择。方法:总结我院2年期间通过内科药物和腔内修复手术治疗的Stand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16例,根据患者治疗结果进行评价主动脉壁间血肿治疗策略的选择。结果:16例患者中,药物治疗的患者6例,腔内修复治疗的患者10例(其中4例是由于药物治疗后症状持续加重转为腔内修复手术治疗的)。腔内治疗患者均存活,药物治疗组中死亡2例,均为出现急性主动脉夹层引起死亡。结论:腔内修复治疗对于Standford B主动脉壁间血肿是安全可行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壁间血肿 血管内支架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性外伤性主动脉损伤的治疗策略选择 被引量:2
3
作者 都日娜 何庚戌 +4 位作者 濮仁富 蔡宝松 张雁 周峰 李海英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710-713,共4页
目的探讨钝性外伤性主动脉损伤的手术治疗时机和治疗策略选择对术后恢复影响。方法回顾收治的主动脉损伤患者16例的诊疗过程,分析其诊断方法、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方法,以及治疗结果。结果钝性外伤性主动脉损伤患者16例中,减速伤11例,... 目的探讨钝性外伤性主动脉损伤的手术治疗时机和治疗策略选择对术后恢复影响。方法回顾收治的主动脉损伤患者16例的诊疗过程,分析其诊断方法、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方法,以及治疗结果。结果钝性外伤性主动脉损伤患者16例中,减速伤11例,摩托车外伤1例,高空坠落伤2例,腹部挤压伤1例,胸部震荡伤1例;2例胸部CT平扫,14例CT血管成像(CTA)确诊;胸降主动脉损伤14例,腹主动脉损伤2例;胸降主动脉损伤行腔内修复术12例,腹主动脉损伤患者行开腹人工血管置换术1例,腹主动脉夹层随访观察1例,2例患者未及治疗死亡。结论钝性外伤性主动脉损伤患者术前应通过CTA检查进行明确诊断,结合主动脉损伤的程度、合并损伤尤其是脑损伤评估治疗时机与方法,采用腔内修复手术仍是目前治疗主动脉损伤的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性外伤性主动脉损伤 诊断方法 腔内主动脉修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尔硫卓预防肺切除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的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何庚戌 要彤 +4 位作者 王春光 李海英 濮仁富 周峰 蔡宝松 《心脏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 观察预防性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地尔硫卓能否降低肺切除术后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从2007年-2011年接受肺叶切除患者341例,采用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其中169例患者给予术前口服、术后进食后即开始口服... 目的: 观察预防性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地尔硫卓能否降低肺切除术后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从2007年-2011年接受肺叶切除患者341例,采用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其中169例患者给予术前口服、术后进食后即开始口服地尔硫卓, 直至术后14 d;安慰剂组172例患者。观察的终点是对治疗期间持续房颤或临床症状明显的房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地尔硫卓治疗组房颤或房扑的发生率[10.6%(20/169)]较对照组[19.8%(36/172)]显著降低(P〈0.05);房颤发生的患者中地尔硫卓治疗组的平均心率较安慰剂组也显著降低。但两组之间在术后主要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均无显著差异。无明显的与口服地尔硫卓相关的并发症出现。结论: 预防性口服地尔硫卓可以显著降低胸外科手术后患者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切除术 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地尔硫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胸腔镜辅助下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后房颤发生率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要彤 何庚戌 +5 位作者 李方江 濮仁富 刘俊堂 赵雷 蔡宝松 张雁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7年第5期312-317,共6页
目的研究经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后房颤发生率的区别以及术后心率变异性的差别,进一步探讨自主神经系统在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房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60岁以上接受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作为胸... 目的研究经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后房颤发生率的区别以及术后心率变异性的差别,进一步探讨自主神经系统在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房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60岁以上接受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作为胸腔镜组,既往数据库中接受开胸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作为开胸组,两组各11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础临床资料相匹配,在术后经动态心电图监测96 h,分析房颤发生率以及术后不同时间段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变化。结果术后共有39例患者出现房颤,发生率为17.4%,其中胸腔镜组为19例、开胸组为20例;房颤发生时间均在术后24 h之后。两组之间房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9%vs.17.9%,P=0.88)。两组之间的术后整体心率变异性无明显区别。结论胸腔镜手术并不能降低肺癌患者房颤的发生率;不同手术策略对肺叶切除术后心率变异性无影响。自主神经机制可能是肺叶切除术后房颤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房颤 胸腔镜辅助下肺叶切除术 开胸手术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性外伤性主动脉损伤的诊断及治疗策略的选择 被引量:2
6
作者 何庚戌 刘俊堂 +4 位作者 濮仁富 蔡宝松 赵雷 张雁 孙永杰 《心脏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708-712,共5页
目的探讨钝性外伤性主动脉损伤的诊断、手术治疗时机和治疗策略的选择。方法总结主动脉损伤患者17例(其中胸主动脉损伤15例、腹主动脉损伤2例)的诊疗过程,分析其诊断方法、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方法,以及治疗结果。结果 17例钝性外伤性... 目的探讨钝性外伤性主动脉损伤的诊断、手术治疗时机和治疗策略的选择。方法总结主动脉损伤患者17例(其中胸主动脉损伤15例、腹主动脉损伤2例)的诊疗过程,分析其诊断方法、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方法,以及治疗结果。结果 17例钝性外伤性主动脉损伤患者中,12例减速伤,1例为摩托车外伤,高空坠落伤2例,腹部挤压伤1例,胸部震荡伤1例;从受伤到确诊时间6 h~15 d,2例胸部CT平扫确诊,15例CT血管成像(CTA)确诊;胸降主动脉15例,腹主动脉损伤2例; 13例胸降主动脉损伤行腔内修复术,1例腹主动脉损伤患者行开腹人工血管置换术,1例腹主动脉夹层随访观察,2例患者未及治疗死亡。结论钝性外伤性主动脉损伤可以通过CTA明确诊断,应根据患者主动脉损伤的程度、并发损伤尤其是脑损伤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腔内修复手术是目前治疗胸降主动脉损伤的最佳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性外伤性主动脉损伤 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 血管腔内主动脉修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全肺切除术后心脏疝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何庚戌 要彤 +5 位作者 濮仁富 李海英 周峰 蔡宝松 张雁 孙永杰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5期378-379,共2页
心脏疝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包留下较大缺损或裂口.心脏或其一部分疝出心包外,发生心脏嵌顿或扭转而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是一种严重的致命的病理状况。可发生于异位心脏、外伤、先天性心包缺损患者,全肺切除术中心包切开或部分切除是其... 心脏疝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包留下较大缺损或裂口.心脏或其一部分疝出心包外,发生心脏嵌顿或扭转而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是一种严重的致命的病理状况。可发生于异位心脏、外伤、先天性心包缺损患者,全肺切除术中心包切开或部分切除是其常见的诱因。心包内全肺切除术后心脏疝是一肿严重致命的并发症,及时准确诊断对于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术后胸部X片是可以最早发现该并发症的手段之一,然而关于其影像学资料的认识往往被临床医生所忽视,可能会延误诊断。现报告我院的心包内处理肺动脉右全肺切除术并发心脏疝的病例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切除术 心包 胸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全肺切除术心脏疝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何庚戌 要彤 +4 位作者 濮仁富 李海英 周峰 蔡宝松 张雁 《心脏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493-494,共2页
心脏疝是全肺切除术后一种少见而致命性的并发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其病死率很高,确诊患者病死率可达50%,未确诊则可达100%,因此提高对此并发症的认识、及时的手术治疗是至关重要的。现报告我院l例右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脏疝的病例的... 心脏疝是全肺切除术后一种少见而致命性的并发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其病死率很高,确诊患者病死率可达50%,未确诊则可达100%,因此提高对此并发症的认识、及时的手术治疗是至关重要的。现报告我院l例右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脏疝的病例的诊治经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疝 肺癌 全肺切除术 心包内全肺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术中通气策略对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何庚戌 刘俊堂 +4 位作者 李海英 周峰 刘颖 方万香 濮仁富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9年第3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中肺持续通气对CPB引起的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CPB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随机分为持续通气组和非通气组。分别在麻醉后、主动脉开放后1 h、4 h和6 h测定血浆白介素(IL)-8、IL-10、基质金属蛋白...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中肺持续通气对CPB引起的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CPB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随机分为持续通气组和非通气组。分别在麻醉后、主动脉开放后1 h、4 h和6 h测定血浆白介素(IL)-8、IL-10、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和血栓素B2(TXB2)的水平。并在术前和主动脉开放后4 h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上述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血浆IL-8、IL-10和MMP-9水平在主动脉开放后1 h、4 h和6 h均明显升高。在主动脉开放后4 h非通气组IL-8水平明显高于持续通气组。MMP-9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持续通气组血浆IL-10的水平在主动脉开放后1 h、4 h和6 h显著高于非通气组。TIMP-1的血浆水平在术后持续升高,在术后1 h和4 h持续通气组较非通气组明显增高。血浆中TXB2水平在主动脉开放后1 h、4 h和6 h明显高于术前水平,持续通气组较非通气组水平明显降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8、IL-10、MMP-9和TXB2水平在主动脉开放后4 h较术前明显升高。TIMP-1水平在主动脉开放后4 h同样显著升高,且持续通气组水平显著高于非通气组,而TXB2水平明显低于非通气组。结论CPB下CABG中持续通气可明显降低全身炎症反应,对术后肺功能可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全身炎症反应 炎性因子 支气管肺泡灌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金属异物游走至右肺动脉1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昌富 张全亮 +3 位作者 周峰 李海英 濮仁富 王通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1619-1619,共1页
关键词 心脏 异物游走 肺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细胞肺癌心脏转移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跃燕 苏伟力 濮仁富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9年第3期204-204,共1页
患者男,57岁,咳嗽、咳痰,偶有痰中带血半年。体格检查:右肺叩实音,呼吸音明显减弱,心率86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心脏杂音。胸部增强CT:右肺中叶占位,大小约9.6cm×8.9cm×9.6cm,突入左心房内。超声心动... 患者男,57岁,咳嗽、咳痰,偶有痰中带血半年。体格检查:右肺叩实音,呼吸音明显减弱,心率86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心脏杂音。胸部增强CT:右肺中叶占位,大小约9.6cm×8.9cm×9.6cm,突入左心房内。超声心动图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心脏转移 右肺中叶占位 超声心动图检查 胸部增强CT 痰中带血 体格检查 心脏杂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神经竞争性机制在肺叶切除术后房颤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庚戌 要彤 +6 位作者 王春光 刘俊堂 李海英 蔡宝松 濮仁富 周峰 张雁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80-184,共5页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在肺叶切除术后房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281例60岁以上接受肺叶或全肺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术前24 h、术后连续96 h的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出现房颤患者术前2 h、房颤发生前60 min、30 min、5 min的动态心电图的心率变异性指...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在肺叶切除术后房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281例60岁以上接受肺叶或全肺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术前24 h、术后连续96 h的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出现房颤患者术前2 h、房颤发生前60 min、30 min、5 min的动态心电图的心率变异性指标进行分析,选取5 min的阶段,研究心率变异性在房颤发生前4个时间点的变化趋势,分析交感神经张力与迷走神经张力在房颤发生前的变化。结果 281例肺切除患者术后有48例出现房颤,发生率17.1%;房颤发生前60 min、30 min、5 min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指标SDNN、r MSSD、p NN50、HF均有明显升高,而反映交感/副交感神经平衡的指标LF/HF则有逐渐降低趋势;在房颤发生前5 min的SDNN、r MSSD、p NN50、HF明显升高,而LF/HF比值明显降低,表明迷走神经张力明显升高,RR间期在房颤发生前逐渐缩短。结论肺叶切除术后的房颤发生前心率变异性存在明显升高的表现,肺叶切除术后交感神经张力明显升高的背景下迷走神经张力竞争性升高可能是导致房颤发生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心率变异性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自主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腔静脉重建术中血流动力学及脑氧代谢变化对手术策略的选择
13
作者 何庚戌 要彤 +4 位作者 李海英 濮仁富 蔡宝松 张雁 孙永杰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26-430,共5页
目的探讨侵犯上腔静脉的胸部肿瘤手术中手术策略的选择对上腔静脉阻断期间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总结分析31例胸部肿瘤侵犯上腔静脉合并(阻断组,n=19)及未合并(旁路组,n=12)上腔静脉阻塞患者上腔静脉重建术中,直接阻断上腔静脉(阻断组)... 目的探讨侵犯上腔静脉的胸部肿瘤手术中手术策略的选择对上腔静脉阻断期间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总结分析31例胸部肿瘤侵犯上腔静脉合并(阻断组,n=19)及未合并(旁路组,n=12)上腔静脉阻塞患者上腔静脉重建术中,直接阻断上腔静脉(阻断组)或旁路分流(旁路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脑氧代谢及乳酸改变的情况。结果阻断组患者术前上腔静脉压力、脑氧摄取率、颈内静脉乳酸水平、颈静动脉乳酸差值明显高于旁路组,而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低于旁路组(均P<0.05)。血管重建后阻断组上腔静脉压力、脑氧摄取率、颈内静脉乳酸水平、颈静动脉乳酸差值明显下降,而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上升(均P<0.05);旁路组上腔静脉压力、脑氧摄取率、颈内静脉乳酸水平、颈静动脉乳酸差值以及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改变(均P>0.05)。结论合并上腔静脉阻塞患者在上腔静脉重建过程中直接阻断上腔静脉进行肿瘤切除、腔静脉重建是安全的,未合并上腔静脉阻塞者进行上腔静脉至心房的旁路分流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肿瘤/外科学 腔静脉 上腔静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牛颈静脉行上腔静脉置换治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14
作者 何庚戌 要彤 +6 位作者 刘俊堂 李海英 周峰 濮仁富 徐昌富 蔡宝松 张雁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牛颈静脉行上腔静脉置换治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可行性。方法 2008年2月—2011年5月收治胸部肿瘤侵犯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12例,均应用牛颈静脉置换受肿瘤侵犯的上腔静脉。结果本组术后均恢复顺利,术后12~36 ... 目的探讨应用牛颈静脉行上腔静脉置换治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可行性。方法 2008年2月—2011年5月收治胸部肿瘤侵犯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12例,均应用牛颈静脉置换受肿瘤侵犯的上腔静脉。结果本组术后均恢复顺利,术后12~36 h上腔静脉阻塞症状缓解。术后所有患者接受化疗,2例恶性胸腺瘤术后6个月接受局部放疗。牛颈静脉1年通畅率为100%。1例肺癌术后18个月肿瘤复发未接受治疗,1例肺癌和2例恶性胸腺瘤均于术后24个月死亡。随访期间未见移植的牛颈静脉内血栓形成及钙化。结论应用戊二醛处理的牛颈静脉对胸部肿瘤引起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行上腔静脉置换治疗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综合征 上腔静脉置换 颈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岁以上房间隔缺损患者行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的体会
15
作者 周峰 张全亮 +3 位作者 常芳荣 徐昌富 李海英 濮仁富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427-429,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40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效果及围手术期经验.方法13例40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年龄41~67岁,平均(45.9±5.6)岁.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8例,其中中度以上关闭不全6例;合并二尖...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40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效果及围手术期经验.方法13例40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年龄41~67岁,平均(45.9±5.6)岁.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8例,其中中度以上关闭不全6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房颤3例.肺动脉平均压力为(36.5±17.1)mm Hg.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房间隔缺损修补采用直接连续缝合和心包片修补,术中在心脏跳动下探查二尖瓣和三尖瓣,决定是否对瓣膜进行处理.本组中7例行三尖瓣1)e vage成形,2例行二尖瓣成形术,为交界区修补.在心脏跳动下动态观察各瓣膜手术成形效果.结果13例患者术后全部生存,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中老年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和合理的手术方式,对合并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病变的探查和手术成形治疗有一定的优越性;中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应加强心功能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体外循环 心血管外科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冠心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研究
16
作者 杨克明 张浩 濮仁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比较中老年冠心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能力差异,应用低能量激光照射对细胞培养过程进行干预,了解其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49例,其中中年组23例,年龄45~59(53.2±5)岁、老年... 目的:比较中老年冠心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能力差异,应用低能量激光照射对细胞培养过程进行干预,了解其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49例,其中中年组23例,年龄45~59(53.2±5)岁、老年组26例,年龄60~72(65.4±4)岁。分离、培养骨髓MSCs,记录原传时间、首次传代时间、平均传代时间。用四唑盐法绘制细胞增殖曲线。老年组6例骨髓MSCsP2代细胞,应用低能量激光(0.5J/cm2照射组、2.0J/cm2照射组)对细胞进行照射,并与对照组比较,四唑盐法测定细胞增殖曲线。结果:与中年组比较老年组原传时间、传P1代时间、第1~6代平均传代时间均延长(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中年组相比,老年组的骨髓MSCs增殖较中年组减慢,第12、14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接受低能量激光照射后,骨髓MSCs增殖曲线显示,第4、6、8、10天0.5J/cm2及2.0J/cm2照射组细胞增殖均显著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0.5J/cm2照射组及2.0J/cm2照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证实骨髓MSCs的增殖能力随年龄及传代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低能量激光照射能促进老年组患者MSCs增殖,增加细胞数量,缩短细胞培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年龄 细胞培养 低能量激光照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不停跳对中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恢复的作用
17
作者 周峰 李伯君 +2 位作者 常芳荣 方万香 濮仁富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471-472,共2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对中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恢复的作用。方法:对19例中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情况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同时有10例行三尖瓣De vage成形术, 3例行二尖瓣成形术。结果: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对中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恢复的作用。方法:对19例中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情况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同时有10例行三尖瓣De vage成形术, 3例行二尖瓣成形术。结果:19例患者术后全部生存,心功能明显改善,总有效率89%。结论:心脏不停跳有利于中老年房间隔缺损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心肺转流术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策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血浆S100β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18
作者 刘俊堂 李海英 +3 位作者 何庚戌 王松柏 濮仁富 周峰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7年第2期81-83,120,共4页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测定血浆S100β的浓度变化监测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过程中脑损伤的情况。方法选择35例OPCABG和25例CCABG手术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在不同时...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测定血浆S100β的浓度变化监测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过程中脑损伤的情况。方法选择35例OPCABG和25例CCABG手术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液标本测定血浆S100β的浓度,评价麻醉及手术的不同时期脑损伤情况。结果两组血浆S100β在麻醉诱导前处于最低水平,在心脏操作前就显著升高(P<0.05),在关胸前峰值水平最高且CCABG组高于OPCABG组(P<0.05),术后24h两组均明显下降,但均高于基线水平(P<0.05)。结论研究表明脑损伤可能在心脏操作前即已经发生,提示我们在整个麻醉和心脏手术的全过程中都要注重脑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体外循环 脑损伤 S100Β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辅助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后房颤发生率和心率变异性的比较
19
作者 何庚戌 要彤 +7 位作者 李方江 濮仁富 刘俊堂 赵雷 蔡宝松 张雁 周峰 李海英 《心脏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453-457,共5页
目的比较经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手术后房颤发生率和术后心率变异性的差别。方法 60岁以上接受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胸腔镜组,n=112)与既往数据库中接受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开胸组,n=112),在性别、年龄等基础临床资料与其相匹配患者,在... 目的比较经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手术后房颤发生率和术后心率变异性的差别。方法 60岁以上接受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胸腔镜组,n=112)与既往数据库中接受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开胸组,n=112),在性别、年龄等基础临床资料与其相匹配患者,在术后经动态心电图监测96 h,分析房颤发生率以及术后不同时间段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变化。结果胸腔镜组术后发生房颤19例(发生率17.0%)、开胸组发生20例(17.9%),房颤发生时间均在术后24 h之后,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两组术后整体心率变异性无显著差异。结论胸腔镜手术并不能降低房颤的发生率,不同方式肺叶切除术对术后心率变异性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胸腔镜辅助下肺叶切除术 开胸手术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放射性粒子术中组织间植入在胸部肿瘤治疗中的可行性
20
作者 何庚戌 李海英 +5 位作者 周峰 濮仁富 刘颖 孙燕 刘俊堂 王松柏 《现代临床医学》 2011年第3期193-194,共2页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手术切除同期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49例胸部肿瘤患者,手术中切除肿瘤后在瘤床或淋巴结转移区域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其中纵隔肿瘤9例、肺癌26例,食管癌14例。通过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观察对胸部大血...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手术切除同期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49例胸部肿瘤患者,手术中切除肿瘤后在瘤床或淋巴结转移区域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其中纵隔肿瘤9例、肺癌26例,食管癌14例。通过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观察对胸部大血管、支气管残端、食管胃吻合口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未出现无名静脉、上腔静脉、肺动脉、主动脉等血管并发症,未出现支气管胸膜瘘、食管胃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未发现放射性粒子移位等。结论:胸部肿瘤切除同期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 肿瘤 125I 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