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终板在脊柱椎间植骨融合手术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焦文仓 任先军 周跃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8期762-765,共4页
目的 :研究椎体终板在脊柱椎间植骨融合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犬为实验动物 ,用自身对照 ,随机在L4、5和L6、7制成保留终板 (实验组 )和不保留终板 (对照组 )的脊柱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模型 ,比较术后 4、8、12周植骨间隙抗扭转的情况 ... 目的 :研究椎体终板在脊柱椎间植骨融合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犬为实验动物 ,用自身对照 ,随机在L4、5和L6、7制成保留终板 (实验组 )和不保留终板 (对照组 )的脊柱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模型 ,比较术后 4、8、12周植骨间隙抗扭转的情况 ;用未手术之腰椎间隙制成保留终板和不保留终板的植骨模型 ,比较其抗压性能。结果 :(1)抗压实验 :引起保留终板间隙出现 1mm位移的应力显著 >对照组 (P <0 .0 5 )。 (2 )抗扭转实验 :4周时实验组抗扭转强度 <对照组 ;8周时两组趋于相等 ;12周时两组完全一致。结论 :(1)保留终板椎间融合的抗压强度明显优于不保留终板者。 (2 )保留终板椎间植骨融合早期的骨愈合强度 <未保留终板者 ,但手术稍后阶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板 脊柱前路融合 植骨愈合 生物力学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2
作者 焦文仓 任先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颈椎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术 植骨方式 植骨块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终板的特性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焦文仓 任先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500-502,共3页
关键词 椎体终板 终板 解剖 生物力学 组织学 营养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苜蓿叶形支撑钢板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38
4
作者 焦文仓 任先军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0年第4期266-268,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AO苜蓿叶形支撑钢板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影响临床效果的因素。方法 分析我科自 1997年 4月至 1999年 3月用该方法治疗的 2 5例病人 2 7侧肢体的治疗效果 ;按Ruedi-Allgower分型 ,比较不同骨折类型的治疗效果 ;把... 目的 探讨应用AO苜蓿叶形支撑钢板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影响临床效果的因素。方法 分析我科自 1997年 4月至 1999年 3月用该方法治疗的 2 5例病人 2 7侧肢体的治疗效果 ;按Ruedi-Allgower分型 ,比较不同骨折类型的治疗效果 ;把骨折复位后的X片作复位质量统计后 ,比较不同复位质量的病例的临床疗效 ;评价手术治疗病例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 ,参照Teeny和Wiss提出的评分系统 ,临床疗效优良率为 78%。其中 ,Ⅰ型病例达 10 0 %。Ⅱ型达 82 % ,Ⅲ型为 6 9% ,放射学评价达解剖复位的 18个病例中 ,疗效良好以上 16例 ,复位一般的 7例中 ,疗效良好以上 5例 ,复位差的 2例中 ,疗效全部为差 ;本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 2 2 % ,其中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为 11%。结论 AO苜蓿叶形支撑钢板治疗Pilon骨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临床治疗效果与骨折类型、复位质量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内固定 切开复位 骨折固定术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 被引量:43
5
作者 初同伟 王正国 +3 位作者 朱佩芳 焦文仓 温建良 龚水根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 ,探讨应用 VEGF及拮抗VEGF对骨折愈合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利用新西兰大耳白兔 10 5只制作左侧桡骨中段骨折动物模型 ,随机分成三组 ,两组分别应用 VEGF多克隆抗体及 VEGF,另...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 ,探讨应用 VEGF及拮抗VEGF对骨折愈合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利用新西兰大耳白兔 10 5只制作左侧桡骨中段骨折动物模型 ,随机分成三组 ,两组分别应用 VEGF多克隆抗体及 VEGF,另一组为对照组 (不作任何处理 )。在伤后 8、2 4、72小时和 1、3、5、8周利用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测定骨折端血流量变化 ,在 1、3、5及 8周摄 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应用 VEGF使骨折端血流量在 8小时~ 3周较对照组增高 ,但 X线片却未见明显差异 ;而 VEGF多克隆抗体可导致骨折端血流量在各时相点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并阻碍了骨折的愈合进程 ,最终使骨折端形成骨不连样改变。结论 骨折愈合过程中缺乏 VEGF将严重影响骨折的正常愈合过程 ,并导致骨不连接 ,应用外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骨不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折愈合 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折愈合过程中血流量变化与VEGF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初同伟 王正国 +2 位作者 朱佩芳 焦文仓 温建良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77-579,共3页
目的 :探讨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对骨折端血流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大耳白兔 10 5只 ,随机分对照组、VEGF组及抗VEGF组 ,各组于伤后 8、2 4、72h ,1、3、5、8周利用单光子放射计算... 目的 :探讨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对骨折端血流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大耳白兔 10 5只 ,随机分对照组、VEGF组及抗VEGF组 ,各组于伤后 8、2 4、72h ,1、3、5、8周利用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 (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rizedtomography ,SPECT)测定骨折端血流量变化。结果 :应用VEGF使骨折端血流量在一定时间内较对照组增高 ;抗VEGF可导致骨折端血流量明显减少。结论 :VEGF对骨折端血流量变化可能影响骨折愈合 ,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 血流量 VEGF 相关性研究 SP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时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梗死心肌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曹丰 贾国良 +5 位作者 牛丽丽 张鹏 焦文仓 王冬梅 李艳华 裴雪涛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 :观察心肌梗死后不同炎症微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移植后在大鼠梗死心肌中的定位、存活及分化情况 ,探讨细胞治疗的最佳时间窗 .方法 :建立大鼠左冠状动脉结扎的心肌梗死模型 ,心肌梗死后 1h及 1,2 ,4 ,8wk分别取心脏进行... 目的 :观察心肌梗死后不同炎症微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移植后在大鼠梗死心肌中的定位、存活及分化情况 ,探讨细胞治疗的最佳时间窗 .方法 :建立大鼠左冠状动脉结扎的心肌梗死模型 ,心肌梗死后 1h及 1,2 ,4 ,8wk分别取心脏进行组织学观察 ;将经过 4’ ,6 二脒 2 苯基吲哚 (4’ ,6 diamidino 2 phenylindole ,DAPI)标记的同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心肌梗死后 1h及 1,2 ,4 ,8wk移植到心肌梗死边缘区(每组n =10 ) ,对照组心肌梗死后 1h注射等量培养基 (n =10 ) .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点采集心脏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炎症反应的变化 ,细胞移植治疗各组在心肌梗死后 8wk测定心脏功能、心脏瘢痕面积以及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细胞分化情况 .结果 :分离纯化的大鼠MSCs经流式细胞术鉴定为CD4 4 +CD90 + /CD34-CD4 5 -CD31-,心肌梗死后 1wk梗死相关区的炎症反应较强 ,2wk时减弱 ,4~ 8wk时瘢痕完全形成并出现左室重塑 .1wk移植组未发现有移植细胞存活 ,左室心功能及瘢痕面积百分比与对照组相似 ,1h及 2 ,4wk细胞移植组心肌组织冰冻切片中可观察到大量标记细胞存在 ,并向周围迁移分布 ,免疫组化显示阳性标记细胞desmin,ctnI阳性 ,左室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瘢痕面积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改善(P <0 .0 5 ) ,2wk的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梗死 微环境 分化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体金标记/银染信号放大法在寡核苷酸芯片检测人HCM突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朱前勇 李志 +4 位作者 陶生策 王栋 焦文仓 史常旭 梁志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9期1729-1731,共3页
目的 验证胶体金标记 /银染信号放大法在寡核苷酸芯片检测人肥厚型心肌病 (HCM )基因突变中对单碱基错配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方法 不对称PCR扩增、生物素标记待检测的人 β 肌凝蛋白重链基因片断 ,与构建的低密度HCM寡核苷酸芯片杂交 ... 目的 验证胶体金标记 /银染信号放大法在寡核苷酸芯片检测人肥厚型心肌病 (HCM )基因突变中对单碱基错配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方法 不对称PCR扩增、生物素标记待检测的人 β 肌凝蛋白重链基因片断 ,与构建的低密度HCM寡核苷酸芯片杂交 ,胶体金标记 /银染放大法检测 7种HCM恶性突变位点 ,观察胶体金标记 /银染信号放大法对单碱基错配形式的判别率。结果 胶体金标记 /银染信号放大法在寡核苷酸芯片中的单硝基突变的平均判别率为 16 2 ,可以鉴别所有的单碱基错配和三碱基缺失。结论 胶体金标记 /银染信号放大法代替荧光标记法用于寡核苷酸芯片靶标分子的标记和结果检测 ,可以区分所有的单碱基错配形式 ,实现了芯片杂交结果的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测 ,提高了DNA芯片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核苷酸芯片 突变检测 胶体金标记/银染放大 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融合保留终板的骨愈合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任先军 焦文仓 +1 位作者 张年春 张峡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42-544,共3页
目的 :探讨保留终板对颈椎前路椎间植骨融合的影响。方法 :临床资料中 ,6 4例颈椎前融合采用保留终板的植骨技术 ,男 43例 ,女 2 1例 ,年龄 2 0~ 72岁 ,平均 39岁。 75例颈椎前融合未保留终板 ,男 5 1例 ,女 13例 ,年龄 18~6 5岁 ,平... 目的 :探讨保留终板对颈椎前路椎间植骨融合的影响。方法 :临床资料中 ,6 4例颈椎前融合采用保留终板的植骨技术 ,男 43例 ,女 2 1例 ,年龄 2 0~ 72岁 ,平均 39岁。 75例颈椎前融合未保留终板 ,男 5 1例 ,女 13例 ,年龄 18~6 5岁 ,平均 37岁。实验资料中 ,利用成年犬构建腰椎前路融合模型 ,术后 4、8、12周分别切取新鲜融合脊柱节段 ,行SP法免疫组化染色 ,用抗—第八因子抗体标记植骨新生血管。结果 :临床病例中 ,两组均全部获骨性融合 ,平均骨融合时间均为 8周 ( 6~ 12周 )。实验资料中 ,4周时 2组植骨界面均有一定量新生毛细血管 ,对照组密度大于实验组 ;8周时两组植骨界面和植骨块内新生毛细血管数量趋于相等 ;12周时两组新生血管情况基本一致。结论 :保留终板后仍可在椎体—植骨界面提供良好的血供基床 ,并不会影响植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融合 终板 植骨界面 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终板的解剖与椎间植骨融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任先军 焦文仓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90-592,共3页
目的 :探讨椎体终板的解剖与椎间植骨融合的相关性。方法 :5具新鲜成人脊柱标本 ,取C3~ 7、L1~ 5椎体各2 5个 ,光镜下观察终板结构。成年犬 15只 ,随机在每只动物的L4~ 5和L6~ 7两个椎间隙构建保留终板和不保留终板的脊柱前路融合... 目的 :探讨椎体终板的解剖与椎间植骨融合的相关性。方法 :5具新鲜成人脊柱标本 ,取C3~ 7、L1~ 5椎体各2 5个 ,光镜下观察终板结构。成年犬 15只 ,随机在每只动物的L4~ 5和L6~ 7两个椎间隙构建保留终板和不保留终板的脊柱前路融合模型。术后 4、8、12周分别切取新鲜融合脊柱节段 ,标本切片行光镜和电镜检查 ,观察两组植骨愈合进程。结果 :终板中央区为多孔的松质骨样结构 ,该孔状空腔与终板的通透性有关。动物实验中 ,4周时保留终板组和对照组植骨区均以纤维性骨痂为主 ,保留终板组新生成基质和毛细血管相对较少 ;8周时两组植骨区新生成骨均较为明显 ,骨痂内都有一定量的新生软骨 ,但保留终板组稍多 ;12周时两组均获骨性愈合。结论 :终板有特殊的层状多孔结构 ,具有较大的通透性。保留终板对植骨愈合进程和骨愈合质量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板解剖 椎间融合植骨 相关性研究 组织学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折端Ⅷ因子相关抗原与血流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初同伟 王正国 +2 位作者 朱佩芳 焦文仓 温建良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研究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端Ⅷ因子相关抗原和血流量变化的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用 35只大耳白兔制作左侧桡骨骨折动物模型 ,分别于伤后 8、2 4、72h ,1、3、5、8周利用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 (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 目的 研究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端Ⅷ因子相关抗原和血流量变化的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用 35只大耳白兔制作左侧桡骨骨折动物模型 ,分别于伤后 8、2 4、72h ,1、3、5、8周利用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 (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rizedTomography ,SPECT)测定骨折端血流量变化 ,之后取骨折端标本提取蛋白样本定量检测Ⅷ因子相关抗原。结果 骨折端血流量在致伤后 8h开始上升 ,1周时达顶峰 ,高血流量状态一直维持到第 3周 ,第 5和第 8周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骨折端Ⅷ因子相关抗原在伤后 2 4h开始增高 ,骨折后 3天达到较高的水平 ,该状态一直维持到骨折后的第 3周 ,到第 5周时开始出现较明显的回落 ,第 8周时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伤后 72h骨折端血流量增高与骨折端血管生成有关 ,早期的血流量增加可能与骨折后的创伤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Ⅷ因子相关抗原 血流量 实验 相关性 桡骨骨折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坏血酸定向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敏 王冬梅 +6 位作者 侯玲玲 谢超 李海民 焦文仓 白慈贤 王亚平 裴雪涛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60-1164,共5页
神经干细胞(NSCs)是神经系统发生的始祖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NSCs的研究不仅对阐明神经系统发育有重要意义,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也提出了新的思路.研究NSCs定向分化的诱导因素和机制对NSCs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在体... 神经干细胞(NSCs)是神经系统发生的始祖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NSCs的研究不仅对阐明神经系统发育有重要意义,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也提出了新的思路.研究NSCs定向分化的诱导因素和机制对NSCs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在体外神经干细胞培养鉴定和扩增的基础上,观察了抗坏血酸(从)对NSCs定向诱导分化作用,并探讨了分化过程中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和可能的信号传递途径.结果表明AA诱导能明显促进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特异性酪氨酸羟化酶(TH)、多巴胺转运子(DAT)mRNA和蛋白表达;NSCs表达Ptx3和较弱的Nurr1,不表达TH,DAT和Shh;诱导后Ptx3表达无变化,Nurr1,Shh,TH和DAT表达增强.Erk阻断剂PD98059能阻断AA对Nurr1,TH,DAT mRNA的作用.提示Nurr1参与AA定向诱导,从可能通过Erk1/2信号转导途径起作用.研究为获得足够的治疗帕金森氏病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对AA定向诱导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对更好地发挥NSCs移植治疗帕金森氏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多巴胺能神经细胞 抗坏血酸 分化 帕金森氏病 信号传递 定向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半月板修补缝合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疗效及对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延明 焦文仓 王珂 《哈尔滨医药》 2024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究关节镜半月板修补缝合术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105例,其中将使用关节镜半月板修补缝合术进行治疗的55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将使用关节镜半月板切除术进行治疗的50... 目的探究关节镜半月板修补缝合术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105例,其中将使用关节镜半月板修补缝合术进行治疗的55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将使用关节镜半月板切除术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个月膝关节功能、疼痛情况,记录术后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70.9%)明显高于对照组(52.0%)(P<0.05);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估均明显高于术前,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个月内,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9%)明显低于对照组(26.0%)(P<0.05)。结论关节镜半月板修补缝合术可有效提高半月板损伤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修补缝合术 临床疗效 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腰椎椎间融合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江 焦文仓 徐国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1028-1029,共2页
[目的]介绍一种经皮穿刺放置可膨胀式椎间融合器行椎间融合的新技术。[方法]在完成经皮穿刺腰椎盘切吸术后,处理椎体间的上下终板,将1枚以色列Disc-O-Tech公司生产的可膨胀的椎间融合器斜向旋转在椎间隙内形成支架,然后在周围植骨,以求... [目的]介绍一种经皮穿刺放置可膨胀式椎间融合器行椎间融合的新技术。[方法]在完成经皮穿刺腰椎盘切吸术后,处理椎体间的上下终板,将1枚以色列Disc-O-Tech公司生产的可膨胀的椎间融合器斜向旋转在椎间隙内形成支架,然后在周围植骨,以求达到椎体即时和长久稳定的效果。[结果]目前治疗的所有患者,术前原有的症状在术后均消失或明显减轻;手术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在选择合适适应证的前提下,经皮穿刺腰椎椎间融合术具有损伤小、住院时间短、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但其长期临床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器 椎骨 经皮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的短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祥生 焦文仓 +2 位作者 韩延明 位付涛 赵海青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9期3501-3503,共3页
目的探究腓骨近端截骨术对早期膝骨关节炎(KOA)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早期KOA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予以对照组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予以观察组腓骨... 目的探究腓骨近端截骨术对早期膝骨关节炎(KOA)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早期KOA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予以对照组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予以观察组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3、6个月膝关节功能量表(KS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K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KSS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K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早期KOA可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单髁关节置换术 腓骨近端截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味地黄汤对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的研究
16
作者 肖永杰 焦文仓 +2 位作者 王珂 王振 刘德鼎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15期38-39,共2页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对髋关节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对髋关节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六味地黄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指标、髋关节功能,检测IL–6和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负重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功能、疼痛程度、活动度、关节畸形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味地黄汤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改善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提高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汤 切开复位内固定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钩刀微创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17
作者 肖永杰 焦文仓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4期319-320,共2页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又称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产生的、以手指感觉异常和进行性大鱼际肌萎缩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尽管手术方法很多,但主要为...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又称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产生的、以手指感觉异常和进行性大鱼际肌萎缩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尽管手术方法很多,但主要为两大类,即切开屈肌支持带直视下手术和腕关节镜下手术[1,2]。2012年8月~2014年10月我院采用钩刀微创治疗21例腕管综合征患者,术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松解术 钩刀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影响骨质溶解发生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肖永杰 焦文仓 +2 位作者 王珂 王振 刘德鼎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假体周围骨质溶解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85例行TKA手术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骨质溶解将其分为骨质溶解组和未发生骨质溶解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 目的探讨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假体周围骨质溶解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85例行TKA手术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骨质溶解将其分为骨质溶解组和未发生骨质溶解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可能影响骨质溶解发生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年。485例中24例发生骨质溶解,发生率为4.95%(24/485)。发生骨质溶解组与未发生骨质溶解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术前HSS评分及手术前后股胫角和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术后膝关节HSS评分骨质溶解组明显低于未发生骨质溶解组(P <0.001),手术前后股骨后髁偏距(PCO)、胫骨后倾角(PSA)及关节线水平(JL)变化量骨质溶解组均明显高于未发生骨质溶解组(P <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前后PCO、PSA和JL变化量均是影响TKA术后骨质溶解的独立因素(OR分别为1.675、1.596、1.952)。结论 TKA术后患者膝关节PCO、PSA、JL的变化量与骨质溶解的发生明显相关,临床应加强对恢复关节正常解剖结构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骨性关节炎 骨质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腱断裂切开修复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位付涛 赵磊 +3 位作者 谢素丽 王黎锋 焦文仓 王珂 《创伤外科杂志》 2022年第3期203-208,共6页
目的探讨跟腱断裂切开修复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骨科收治的102例跟腱断裂患者。根据是否伴有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16例)与非感染组(86例)。感染组男性13例... 目的探讨跟腱断裂切开修复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骨科收治的102例跟腱断裂患者。根据是否伴有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16例)与非感染组(86例)。感染组男性13例,女性3例;年龄21~74岁,平均41.4岁;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术后随访2年以上无不良并发症的非感染组男性79例,女性7例;年龄18~68岁,平均36.0岁。收集患者初次跟腱断裂的伤口情况、术后切口感染情况以及伤口分泌物培养与药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血糖和尿酸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29±4.20)kg/m^(2)vs.(24.40±2.67)kg/m^(2)、(4.86±0.21)mmol/L vs.(5.05±0.47)mmol/L、(382.94±85.59)μmol/L vs.(391.35±83.93)μmol/L,P>0.05]。感染组有8例(50.0%)为开放性损伤,非感染组3例(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感染组吸烟患者占比(8例,50.0%)高于非感染组(16例,18.6%),P=0.017。春季发生初次断裂患者非感染组(45例,52.3%)多于感染组(3例,18.7%),P=0.013。冬季发生初次断裂患者感染组(6例,37.5%)多于非感染组(5例,5.8%),P=0.001。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吸烟(OR=9.616,95%CI:1.725~53.600)以及开放性损伤(OR=53.589,95%CI:7.502~382.788)与跟腱断裂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有关(P<0.05)。感染组伤口分泌物培养结果提示有5例(31.3%)为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43.8%)伤口分泌物培养阴性,2例(12.5%)提示为铜绿假单胞菌,1例(6.2%)提示为路邓葡萄球菌,1例(6.2%)为粪肠球菌。结论跟腱断裂术后切口感染多发生在冬季,吸烟及开放性损伤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切口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断裂 切口感染 影响因素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4例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应用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延明 焦文仓 +4 位作者 王珂 刘德鼎 赵海青 张祥生 肖永杰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在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34例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患者行开放式踝关节融合术,观察组患者则行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比较术前、术后3个...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在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34例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患者行开放式踝关节融合术,观察组患者则行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时,两组患者疼痛度、踝关节功能变化,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基本情况、骨性融合时间及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结果:术后3个月、术后1年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术前有下降,AOFAS评分均较术前有提升,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性融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对患者预后康复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创伤性关节炎 关节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