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多元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状况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焦连志 黄一玲 焦凤梅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第4期77-81,共5页
网络信息传播的诸多特点使得网络成为多元思潮泛滥的场域,网络中传播的多元思潮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产生影响。调研显示,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已重塑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其思想状态与网络信息传播紧密关联。总体来看,借助网络传播... 网络信息传播的诸多特点使得网络成为多元思潮泛滥的场域,网络中传播的多元思潮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产生影响。调研显示,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已重塑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其思想状态与网络信息传播紧密关联。总体来看,借助网络传播的多元思潮虽然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着冲击,但是,由于受制于网络文化"泛娱乐化"倾向的影响,其总体影响相对有限;而不可忽视的是"泛娱乐化"也侵蚀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多元社会思潮 大学生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同向同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路径 被引量:38
2
作者 焦连志 黄一玲 《现代教育科学》 2018年第3期121-126,共6页
构建"同向同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是新时期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方向,构建"同向同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需要革新课堂教学理念,树立"全课程育人"新理念,要实现从"思政课程... 构建"同向同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是新时期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方向,构建"同向同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需要革新课堂教学理念,树立"全课程育人"新理念,要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包括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核心课程"作用;创新通识教育课程,发挥通识教育的育人功能;明确专业教育课程"守渠"责任,开掘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资源,从而形成育人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归社会”:非公经济组织党建的理念变革与创新 被引量:14
3
作者 焦连志 桑玉成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2-126,共5页
非公经济组织党建是党的组织扩张和组织覆盖的重要内容。过去的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过于强调"自上而下"的组织推进,强调党组织对非公经济组织空间的组织统合与组织嵌入,但是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依然面临"三难"困... 非公经济组织党建是党的组织扩张和组织覆盖的重要内容。过去的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过于强调"自上而下"的组织推进,强调党组织对非公经济组织空间的组织统合与组织嵌入,但是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依然面临"三难"困境。新时期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需要一种"回归社会"的视角,关注政党对社会的"回归"、关注政党社会组织属性及其社会功能的挖掘,以及在非公经济组织这一新社会空间中政党与各方面关系的重新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公经济组织 党的建设 党组织 回归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媒介“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探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焦连志 黄一玲 焦凤梅 《黑河学刊》 2013年第5期170-172,共3页
网络媒介的勃兴进一步助推了大众传播质的飞跃,但资本控制下的信息全球化导致了信息传播的泛娱乐化。网络媒介信息传播的"泛娱乐化"深刻地塑造和影响着网络受众的价值偏好与信息消费取向。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不... 网络媒介的勃兴进一步助推了大众传播质的飞跃,但资本控制下的信息全球化导致了信息传播的泛娱乐化。网络媒介信息传播的"泛娱乐化"深刻地塑造和影响着网络受众的价值偏好与信息消费取向。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媒介信息传播"泛娱乐化"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重视"泛娱乐化"的负面影响,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重视网络舆论引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来努力抵制"泛娱乐化"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消解与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娱乐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信息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技术转移的知识产权制约瓶颈与对策 被引量:5
5
作者 焦连志 牛贵宏 《兰州学刊》 2005年第6期186-188,185,共4页
高校技术转移是国家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现其服务社会功能的核心。高校技术转移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其中知识产权方面的制约瓶颈是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高校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构建基于... 高校技术转移是国家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现其服务社会功能的核心。高校技术转移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其中知识产权方面的制约瓶颈是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高校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构建基于知识产权战略基础上的高校技术转移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转移 技术创新 知识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同向同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意义 被引量:21
6
作者 焦连志 黄一玲 《现代教育科学》 2017年第10期115-119,共5页
开掘其他课程的育人资源构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课程育人体系是今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重要方向。构建同向同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有助于明确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提升全员育人的思想意识;有助于挖掘其它课程的育德... 开掘其他课程的育人资源构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课程育人体系是今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重要方向。构建同向同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有助于明确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提升全员育人的思想意识;有助于挖掘其它课程的育德资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有助于用好课堂育德主渠道,明确教师立德树人新使命;有助于使思想政治教育由"阶段"育人向"全程"育人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路径探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焦连志 黄一玲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第8期99-102,共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发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重要切入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途径。在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过程中,要将中华优秀传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发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重要切入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途径。在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过程中,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过程,营造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校园文化,重视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吸纳政治”模式与中国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 被引量:6
8
作者 焦连志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37,共4页
伴随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成长,该阶层已成为政治市场中的积极行动者并日益地给政治体系带来了政治参与的压力。为应对这一新兴社会力量的政治参与压力和实现对其政治整合,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采取了类似于"行政吸纳政治"模式的统战... 伴随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成长,该阶层已成为政治市场中的积极行动者并日益地给政治体系带来了政治参与的压力。为应对这一新兴社会力量的政治参与压力和实现对其政治整合,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采取了类似于"行政吸纳政治"模式的统战策略和吸纳战略,将政治参与过程纳入到体制内部化解,通过体制内民主的既有管道来化解其政治参与的压力,并通过主动调整民主价值格局来引导该阶层实现有序政治参与,显示了当前民主体制的良好政治弹性和较强吸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吸纳政治 私营企业主 执政党 政治参与 政治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官场文化生态的转型与变迁 被引量:2
9
作者 焦连志 黄一玲 《天府新论》 CSSCI 2011年第4期124-128,共5页
中国有着悠久的官僚政治传统以及与之伴生的官场文化传统,良莠并存的官场文化历经近代以来多次的中国政制改革和政治变迁而始终绵延并影响着当代中国官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官场文化经历了建国初期公仆型官员文化为主导的官场文化重... 中国有着悠久的官僚政治传统以及与之伴生的官场文化传统,良莠并存的官场文化历经近代以来多次的中国政制改革和政治变迁而始终绵延并影响着当代中国官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官场文化经历了建国初期公仆型官员文化为主导的官场文化重建、改革开放以来催生的敢"闯"敢"冒"的改革型官员文化和进入新世纪以来官场"个性官员"文化异军突起的官场文化生态变迁过程。通过考察官场文化生态的变迁,有助于厘清当代中国官场文化生态的变迁脉络和更好地把握当代的"个性官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场文化 政治变迁 官员形象 “个性官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性变迁与外生性变迁——中国传统村落家族文化现代变迁中的两种不同路径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焦连志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40,共5页
传统村落家族文化的现代变迁存在着两种可能的变迁路径,即外生性变迁路径与内生性变迁路径。在外生性变迁与内生性变迁的双重路径的作用下,推动了传统村落家族文化的现代变迁。外生性变迁与内生性变迁的有机结合应当成为实现传统村落家... 传统村落家族文化的现代变迁存在着两种可能的变迁路径,即外生性变迁路径与内生性变迁路径。在外生性变迁与内生性变迁的双重路径的作用下,推动了传统村落家族文化的现代变迁。外生性变迁与内生性变迁的有机结合应当成为实现传统村落家族文化现代变迁的最优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性变迁 外生性变迁 村落家族文化 土地改革 人民公社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众文化建设 被引量:2
11
作者 焦连志 黄一玲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7-59,共3页
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推动大众文化的勃兴,大众文化自身的价值紊乱、价值失序,以及多元价值的野蛮生长的状态挤压着主流价值传播与生长的空间。要全面认识大众文化的价值及其意义,警惕其对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流价值的冲击;同时要充分... 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推动大众文化的勃兴,大众文化自身的价值紊乱、价值失序,以及多元价值的野蛮生长的状态挤压着主流价值传播与生长的空间。要全面认识大众文化的价值及其意义,警惕其对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流价值的冲击;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文化发展中构筑价值共识的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大众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众文化 大众传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民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适应 被引量:9
12
作者 焦连志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7-150,共4页
对于进城农民而言,两种不同文化模式之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是阻碍其真正融入城市的深层原因。进城农民实现职业与身份的转换是农民城市化的重要步骤,但要真正完成市民化过程,还需要实现对城市文化的文化适应。文化适应是个体或群体... 对于进城农民而言,两种不同文化模式之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是阻碍其真正融入城市的深层原因。进城农民实现职业与身份的转换是农民城市化的重要步骤,但要真正完成市民化过程,还需要实现对城市文化的文化适应。文化适应是个体或群体进入和融入异文化环境的必经步骤。进城农民在实现地域、职业、身份等的变换之后,必须实现对城市文化的文化适应,这是进城农民真正实现市民化的最后的和关键的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城农民 城市化 文化适应 市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培育——全球化与网络化语境下的思考 被引量:8
13
作者 焦连志 黄一玲 《现代教育科学》 2017年第7期28-34,共7页
全球化与网络化激发了民族文化意识与多元文化及价值的竞争。发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中国传统文化根基,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继承与发展,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育其社会主... 全球化与网络化激发了民族文化意识与多元文化及价值的竞争。发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中国传统文化根基,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继承与发展,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育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与意义,从而促进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以及价值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计划经济年代的“票证社会”——中国传统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解读视角 被引量:5
14
作者 焦连志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8-72,共5页
计划票证是计划经济年代大量发行的计划供应的凭证,原本是权宜之计的计划供应因计划经济体制所致的"体制性短缺"而变成了一项影响深远的制度。国家通过计划票证的垄断性分配掌控了人们基本的"生存性生活"这一私域,... 计划票证是计划经济年代大量发行的计划供应的凭证,原本是权宜之计的计划供应因计划经济体制所致的"体制性短缺"而变成了一项影响深远的制度。国家通过计划票证的垄断性分配掌控了人们基本的"生存性生活"这一私域,在计划票证的背后是复杂的制度、意识形态的安排以及相互交织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网络,它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主义社会的制度结构、社会运行状况乃至人们的思想、观念与行为,以至于我们可以用"票证社会"来指称传统社会主义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票证 “票证社会” 计划经济体体制 统购统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及其解决——图式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5
15
作者 焦连志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78,共4页
本文运用文化图式理论来跨学科地对农民城市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文化冲突进行分析。认为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文化冲突从根本上来说,是两种异质文化的文化图式冲突所导致的。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在城市中会积极通过对异质文化的认知、... 本文运用文化图式理论来跨学科地对农民城市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文化冲突进行分析。认为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文化冲突从根本上来说,是两种异质文化的文化图式冲突所导致的。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在城市中会积极通过对异质文化的认知、学习及经验习得过程,逐步接受城市文化的文化图式,通过自身文化图式的重构来克服这种文化冲突,从而真正完成其城市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式理论 文化图式 城市化 文化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邓小平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1
16
作者 焦连志 谭祖飞 《求实》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16,共3页
邓小平发展了毛泽东开创的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两个“构建”:一是以“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样一个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科学命题,构建了以发展为中心的执政党思维形态;二是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 邓小平发展了毛泽东开创的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两个“构建”:一是以“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样一个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科学命题,构建了以发展为中心的执政党思维形态;二是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政治路线,在执政党的政治、组织、思想、作风、制度等方面的建设都做出了重大发展,初步构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基本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政党建设 毛泽东 邓小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舆论中的“非毛化”思潮及其批判 被引量:1
17
作者 焦连志 黄一玲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15年第5期42-46,共5页
网络舆论作为网络"公共意见空间",是社会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同时,网络舆论具有双刃剑特性,错误的网络舆论危害巨大。"非毛化"思潮是以歪曲毛泽东形象和党的历史与形象为主要内容... 网络舆论作为网络"公共意见空间",是社会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同时,网络舆论具有双刃剑特性,错误的网络舆论危害巨大。"非毛化"思潮是以歪曲毛泽东形象和党的历史与形象为主要内容和倾向的错误思潮,是历史虚无主义蛊惑人心的鬼魅,主流媒体应当在引导网络舆论,抵制"非毛化"思潮中承担其自身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论 “非毛化”思潮 毛泽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当代中国意义的思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焦连志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3-25,28,共4页
如何认识阶级分析理论的当代中国意义及其命运是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命题。必须明确,阶级是客观历史存在,并且首先是包含一定经济意义的政治范畴,因而不能仅仅局限于阶级关系的狭隘政治解读。必须从阶级斗争和“左”倾意识形态话语下解... 如何认识阶级分析理论的当代中国意义及其命运是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命题。必须明确,阶级是客观历史存在,并且首先是包含一定经济意义的政治范畴,因而不能仅仅局限于阶级关系的狭隘政治解读。必须从阶级斗争和“左”倾意识形态话语下解放出来,在回归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全面辨证地理解阶级关系,并结合变化了的时代历史条件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做出新的发展。阶层分析并非与阶级分析相对立,更不能代替阶级分析,而是内在地包含在阶级分析之中的具体方法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分析 阶层分析 阶级斗争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念的建构 被引量:1
19
作者 焦连志 黄一玲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83,共3页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有效性和实效性不足的困境,而要突破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困境,就必须构建顺应时代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应在坚持政治性这一思想政治工作本质特性的前提下,积...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有效性和实效性不足的困境,而要突破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困境,就必须构建顺应时代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应在坚持政治性这一思想政治工作本质特性的前提下,积极倡导人本性这一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价值,进而在这一新理念的指导下推进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政治性 人本性 开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莫斯科日记》看苏联干部特权阶层的形成及其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焦连志 张春霞 《兰州学刊》 2006年第7期122-123,共2页
《莫斯科日记》中,罗曼.罗兰客观地指出了苏联当时存在的特权现象,指出无产阶级革命首要的目的是“确立劳动者的平等,形成统一的阶级。”然而,在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这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之后,却逐步形成了干部特权阶层。苏联社... 《莫斯科日记》中,罗曼.罗兰客观地指出了苏联当时存在的特权现象,指出无产阶级革命首要的目的是“确立劳动者的平等,形成统一的阶级。”然而,在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这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之后,却逐步形成了干部特权阶层。苏联社会结构中干部阶层特权的存在导致苏联社会结构的二元分裂,党群关系淡漠,官僚主义盛行以及干部阶层的腐败等,使党日益脱离了它所代表的人民群众,这是苏联共产党最终亡党亡国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在深入学习和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今天,深入思考这一问题,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部特权阶层 苏联 二元分裂 “三个代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