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动脉置管定位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李晶 阚雪锋 +3 位作者 熊付 卢浩浩 梁斌 郑传胜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4年第5期367-371,共5页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重要手段,TIPS术中从肝静脉穿刺命中门静脉是TIPS极为关键且较难的一步,对于大量腹腔积液或肝硬化门静脉裸露的患者,穿刺失败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术中定位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重要手段,TIPS术中从肝静脉穿刺命中门静脉是TIPS极为关键且较难的一步,对于大量腹腔积液或肝硬化门静脉裸露的患者,穿刺失败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术中定位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安全性及有效性,本文介绍了肝动脉置管定位技术在TIPS中的应用,特别是对于肝动脉与门静脉并行的患者,在我院10例该类型患者中成功运用该技术,安全性良好,大大降低了TIPS术中穿刺的难度,并提高了手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门脉高压症 肝动脉置管 定位 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左动脉栓塞减肥 被引量:2
2
作者 操焱焱 熊付 +3 位作者 梁斌 熊斌 梁惠民 郑传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47-850,共4页
肥胖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与26种疾病具有因果关系。胃左动脉栓塞减肥,作为一种新兴的介入微创减肥方式,能够减少胃底部ghrelin激素的分泌,在动物模型中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在短期随访的临床研究中也取得了良好的减轻体重的... 肥胖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与26种疾病具有因果关系。胃左动脉栓塞减肥,作为一种新兴的介入微创减肥方式,能够减少胃底部ghrelin激素的分泌,在动物模型中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在短期随访的临床研究中也取得了良好的减轻体重的效果,且并发症轻微。本文对胃左动脉栓塞减肥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减肥 胃左动脉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在腹主动脉病变腔内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家成 熊斌 +6 位作者 周晨 马金强 石钦 袁锋 熊付 阚雪锋 郑传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34-737,共4页
目的探讨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病变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适合人群。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采用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行腔内修复术治疗的11例腹主动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主动脉夹层伴髂总动脉夹层4例(3... 目的探讨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病变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适合人群。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采用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行腔内修复术治疗的11例腹主动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主动脉夹层伴髂总动脉夹层4例(36.4%),腹主动脉瘤2例(18.2%),腹主动脉壁内血肿伴髂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溃疡伴髂总动脉闭塞、髂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伴髂总动脉瘤、髂总动脉瘤各1例。评估手术治疗效果,术后支架变形、移位及内漏,支架内血流通畅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11例患者腔内修复术均获成功,围手术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3、6个月无支架变形或移位发生,支架内血流通畅率均为100%,无一例死亡。术后3个月发现Ⅰ型内漏1例,术后6个月复查时消失。术后1个月1例出现心力衰竭,入院治疗后好转。结论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病变安全有效,对入路血管损伤小、支架无移位,适合于治疗局限性腹主动脉夹层、主髂分叉处直径较小的腹主动脉瘤等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 血管内修复 腹主动脉夹层 解剖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介入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操焱焱 熊付 +4 位作者 熊斌 袁锋 阚雪锋 任衍乔 郑传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2-197,共6页
勃起功能障碍(ED)指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时不能维持足够的硬度和持续时间以满足性交。40~70岁男性中超过一半受到ED困扰,其中20%病情处于严重状态。阴茎供血动脉灌注不足占所有ED患者中20%~70%。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对动脉性ED诊断和... 勃起功能障碍(ED)指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时不能维持足够的硬度和持续时间以满足性交。40~70岁男性中超过一半受到ED困扰,其中20%病情处于严重状态。阴茎供血动脉灌注不足占所有ED患者中20%~70%。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对动脉性ED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作用。介入治疗与血管重建术相比是一种微创治疗方式,药物涂层支架(ZEN临床试验)和单纯腔内球囊成形术治疗动脉性ED在近期随访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该文分析了阴茎动脉解剖和病理等,重点阐述了介入治疗在动脉性ED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 阴茎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激肽原酶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5
作者 曹春丽 张静 +1 位作者 吴淑琼 熊付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29期4-7,共4页
目的评估胰激肽原酶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68例P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 目的评估胰激肽原酶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68例P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控制血糖等内科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普瑞巴林治疗,治疗组加用胰激肽原酶联合普瑞巴林治疗,持续观察8周。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强度变化,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N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NCV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SNC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MN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MNCV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MNCV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MNC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联合普瑞巴林较单独使用普瑞巴林治疗PDPN改善疼痛的效果更佳,同时能提高患者的SNCV和MNCV,效果优于单用普瑞巴林治疗者,临床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痛 胰激肽原酶 普瑞巴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格列汀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静 曹春丽 +1 位作者 吴淑琼 熊付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5期677-679,683,共4页
目的观察使用2种以上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换用利格列汀联合地特胰岛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4例使用2种以上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T2DM患者... 目的观察使用2种以上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换用利格列汀联合地特胰岛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4例使用2种以上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T2DM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使用利格列汀联合地特胰岛素,对照组单用门冬胰岛素30,2组均治疗12周。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重指数(BMI)、日均胰岛素用量及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FBG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HOMA-IR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2h PG及HbA1c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BMI较治疗前无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BMI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日均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低血糖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2种以上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T2DM患者换用利格列汀联合地特胰岛素或单用门冬胰岛素30均能有效控制血糖,但前种方案日均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更高,更适合老年T2DM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药物疗法 降血糖药 老年人 利格列汀 地特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美蓝造影在下消化道动脉出血定位中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刘佳韵 阚雪锋 +4 位作者 张桂林 黎欣怡 熊付 钱坤 郑传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30-1232,共3页
目的评估经导管动脉美蓝造影在下消化道动脉出血定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例下消化道动脉出血患者行介入腹腔动脉造影,发现出血责任动脉后,将微导管超选置于出血责任动脉内,在外科术中经微导管注入美蓝注射液显示出血段肠管,为切... 目的评估经导管动脉美蓝造影在下消化道动脉出血定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例下消化道动脉出血患者行介入腹腔动脉造影,发现出血责任动脉后,将微导管超选置于出血责任动脉内,在外科术中经微导管注入美蓝注射液显示出血段肠管,为切除出血段肠管提供精准定位。结果 经导管动脉美蓝造影可清晰显示出血段肠管,10例患者的出血段肠管得到快速精准切除治疗,术后患者消化道出血停止,且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导管动脉美蓝造影可精准发现下消化道动脉出血段肠管,为外科手术快速切除出血段肠管提供精准定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消化道动脉出血 经导管 美蓝注射液 动脉造影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超声/CT双引导的射频消融和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危险部位肝癌的临床分析
8
作者 张桂林 阚雪锋 +3 位作者 任衍乔 刘佳韵 熊付 郑传胜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92-1398,共7页
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超声/CT双引导的射频消融和碘125粒子植入术治疗危险部位肝癌的疗效、并发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搜集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超声/CT双引导的射频消融和碘125粒子植入术治疗危险部位肝细胞癌(≤5 cm)患者资料... 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超声/CT双引导的射频消融和碘125粒子植入术治疗危险部位肝癌的疗效、并发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搜集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超声/CT双引导的射频消融和碘125粒子植入术治疗危险部位肝细胞癌(≤5 cm)患者资料,统计分析其治疗效果、并发症及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56例危险部位肝癌患者,随访17~123个月,33例(58.9%)患者治疗后出现肿瘤复发,其中9例(16.1%)出现局部复发,24例(42.9%)出现肝内远处复发和肝外转移。1~5年肿瘤局部复发率分别为0%、9.1%、13.9%、13.9%、17.5%,1~5年肿瘤总体复发率分别为1.8%、23.6%、37.7%、54.1%、61.6%,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3 cm是肿瘤局部和总体复发的保护因素(P=0.009,P<0.001)。患者1~5年肿瘤局部无进展生存率和总体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0%、85.6%、72.5%、67.2%、56.0%和98.2%、71.2%、55.8%、39.2%、33.6%,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3 cm是患者肿瘤局部无进展生存及总体无进展生存的保护因素(P=0.015,P=0.002)。患者1~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0%、94.6%、81.9%、76.7%、64.8%,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单个肿瘤病灶、肝癌巴塞罗那分期A期是患者总体生存的保护因素(P=0.016,P=0.009)。所有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术、碘125粒子植入术均成功进行,没有出现与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对于不可手术切除且直径≤5 cm的危险部位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超声/CT双引导的射频消融和碘125粒子植入治疗是一种理想治疗策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射频消融 碘125粒子植入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