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橄榄鲜食新品系“福榄2号”的主要性状及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9
1
作者 万继锋 熊双伟 +4 位作者 吴如健 韦晓霞 陈瑾 胡菡青 林岳晶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9-130,134,共3页
橄榄Canariurn album(Lour.)Raeusch.是药食兼用型水果。我国橄榄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经长期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和栽培驯化,其后代变异大,遗传资源极其丰富,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四川、重庆、广西,台湾、云南、贵州、浙江、... 橄榄Canariurn album(Lour.)Raeusch.是药食兼用型水果。我国橄榄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经长期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和栽培驯化,其后代变异大,遗传资源极其丰富,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四川、重庆、广西,台湾、云南、贵州、浙江、海南等地也有分布。目前绝大部分橄榄品种为加工橄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技术要点 橄榄 主要性状 新品系 鲜食 栽培历史 自然选择 栽培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桑园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于翠 熊双伟 +4 位作者 李勇 邓文 莫荣利 熊超 胡兴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31,共7页
氨氧化微生物是执行土壤氮素养分转化的关键微生物类群。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采用不同施肥方案的桑园土壤中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为桑园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单施氮肥(N)、氮磷钾肥(NPK)及未施肥(CK)的桑园土壤比较,施... 氨氧化微生物是执行土壤氮素养分转化的关键微生物类群。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采用不同施肥方案的桑园土壤中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为桑园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单施氮肥(N)、氮磷钾肥(NPK)及未施肥(CK)的桑园土壤比较,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桑园土壤中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群落结构的多样性指数较高。不同肥料处理区桑园土壤样品的AOB和AOA扩增条带的大小与明亮程度存在差异,表明不同肥料处理区桑园土壤样品间的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不同,且优势种群有一定差异。相关分析表明,AOA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与土壤p H值呈显著负相关;而AOB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与土壤p H值无显著相关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区与未施肥处理区(CK)土壤间的AOB群落结构差异较大,而AOA群落结构差异较小。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桑园土壤中的氨氧化微生物对施入不同肥料的响应不同,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有利于提高桑园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园土壤 肥料种类 氨氧化细菌 氨氧化古菌 多样性 PCR扩增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偏施氮肥对桑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邓文 熊双伟 +4 位作者 于翠 李勇 莫荣利 熊超 胡兴明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23期6108-6112,共5页
采用Biolog微生态技术,研究长期(4年-4Y,17年-17Y,32年-32Y)偏施氮肥桑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年限及不同取样时期桑树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单一碳源能力不同,4Y土壤微生物活性(AWCD)、Shannon多样性指数及... 采用Biolog微生态技术,研究长期(4年-4Y,17年-17Y,32年-32Y)偏施氮肥桑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年限及不同取样时期桑树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单一碳源能力不同,4Y土壤微生物活性(AWCD)、Shannon多样性指数及对糖类、氨基酸类、胺类碳源的利用能力均高于其他处理土壤,且与32Y土壤均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4Y土壤和17Y土壤与32Y土壤间微生物碳代谢功能差异较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碳源利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p H及速效氮含量有一定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根际微生物 碳源利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橄榄栽培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5
4
作者 赖瑞联 陈瑾 +3 位作者 熊双伟 冯新 陈义挺 吴如健 《东南园艺》 2018年第4期45-52,共8页
橄榄是我国热带亚热带特色果树,也是国家卫计委公布的药食同源作物。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橄榄生产体系成为橄榄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目前,橄榄栽培管理技术相关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为进一步加快这些技术在产业... 橄榄是我国热带亚热带特色果树,也是国家卫计委公布的药食同源作物。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橄榄生产体系成为橄榄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目前,橄榄栽培管理技术相关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为进一步加快这些技术在产业上的推广应用,文章从品种选择、播种育苗、高效嫁接、果园建设、树体管理、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生草栽培和寒害防控等方面对橄榄栽培管理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同时概括了橄榄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基于这些研究背景和趋势,提出了现代农业技术应用、产业链延伸、科研投入和产业引导等方面橄榄产业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 栽培管理 贮藏保鲜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橄榄栽培实用技术 被引量:5
5
作者 熊双伟 吴如健 《福建果树》 2012年第3期41-44,共4页
橄榄属于橄榄科橄榄属常绿乔木果树,在我国有二千多年栽培历史,作为果树栽培的有白榄与乌榄两种,两者主要区别在于果实成熟时白榄果皮呈青绿色或淡黄色,乌榄果皮呈紫黑色;乌榄的小叶(15~21片)比白榄(11~15片)多。白榄主要分... 橄榄属于橄榄科橄榄属常绿乔木果树,在我国有二千多年栽培历史,作为果树栽培的有白榄与乌榄两种,两者主要区别在于果实成熟时白榄果皮呈青绿色或淡黄色,乌榄果皮呈紫黑色;乌榄的小叶(15~21片)比白榄(11~15片)多。白榄主要分布在福建和广东省,广西、台湾、浙江、四川、云南、海南等省(区)也有分布,而乌榄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广西、福建、海南等省(区)也有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历史 橄榄科 实用技术 果树栽培 常绿乔木 果实成熟 广东省 乌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侯县橄榄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熊双伟 吴如健 《东南园艺》 2013年第1期47-50,共4页
1闽侯县橄榄产业历史与现状闽侯县种植橄榄的历史悠久,早在唐朝已很盛行。据《新唐书》及《八闽通志》记载,唐朝时福州府在土特产贡品中就列有橄榄。民国版《闽侯县志》载,橄榄"出福州甘蔗洲,芋原八十里间,沿麓树之"。
关键词 闽侯县 橄榄 产业 土特产 历史 唐朝 福州 甘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沙肥田增产效应的试验初报 被引量:3
7
作者 熊双伟 李世猷 陈汉成 《广东蚕业》 2001年第1期30-32,共3页
福建山多、田少、人多、粮紧.粮食能否持续稳定增产是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人民极为关注的大事.我县自1989年提出蚕桑生产向贫困山区战略转移以来,廷坪、大湖两个高海拔山区已发展桑园533hm2,养蚕数量迅速增加,蚕沙肥田是我县开发山区栽... 福建山多、田少、人多、粮紧.粮食能否持续稳定增产是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人民极为关注的大事.我县自1989年提出蚕桑生产向贫困山区战略转移以来,廷坪、大湖两个高海拔山区已发展桑园533hm2,养蚕数量迅速增加,蚕沙肥田是我县开发山区栽桑养蚕搞综合利用,即桑叶养蚕,茧丝出口,蚕沙肥田"促粮",桑枝木屑生产香菇促菌保林,稻草还桑改土,实现粮、蚕、菌良性循环课题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沙 蚕桑副产物综合利用 土壤肥力 增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叶菜周年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3
8
作者 熊双伟 汪秀云 +2 位作者 许思亮 余述 方祥勇 《辣椒杂志》 2012年第4期42-43,共2页
近年来,福建省闽侯地区的苦叶菜栽培面积逐年上升,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方式。本文总结了苦叶菜的周年高产栽培技术,为引导农民科学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苦叶菜 周年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区“茧、粮、菌”良性循环 综合开发大有可为
9
作者 熊双伟 《福建农业》 2001年第7期15-15,共1页
我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只局限于沿江两岸的低洼洲地,面积有限,产量不高不稳。为了进一步提高蚕桑的经济效益,我们根据当地有用木屑生产香菇,稻草多数就地烧毁的习惯及山地旱、瘠等特点,提出了“茧、粮、菌”良性循环,综合开... 我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只局限于沿江两岸的低洼洲地,面积有限,产量不高不稳。为了进一步提高蚕桑的经济效益,我们根据当地有用木屑生产香菇,稻草多数就地烧毁的习惯及山地旱、瘠等特点,提出了“茧、粮、菌”良性循环,综合开发的设想,经过近三年的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现将具体做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一、稻草还桑 1.在冬季桑树落叶后进行冬伐(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粪 蚕区 综合开发 化肥 稻草 桑叶 良性循环 杂木屑 桑树 食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沙对早稻的增产效应试验
10
作者 熊双伟 李世猷 陈汉成 《福建农业科技》 2002年第2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蚕沙 早稻 增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桑“大十”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峻 熊双伟 《福建热作科技》 2005年第1期23-23,25,共2页
本文介绍了桑果的药用、食用价值,发展桑果生产的市场前景及适合推广的主要品种;并从园地选择、定植、树型养成、肥培管理、摘芯、剪梢和病虫害防治等几个主要环节介绍了果桑“大十”优质高产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 果桑 大十 优质高产 技术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