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产期奶牛酮病发病规律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帆 唐湘方 熊本海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0-1423,共14页
奶牛酮病是一种因围产期能量负平衡引起脂质代谢紊乱的全身性营养代谢疾病。奶牛酮病可分为临床型和亚临床型酮病。随着奶牛泌乳性能的不断提高,奶牛酮病的发病率快速增加。与正常奶牛相比,酮病奶牛的产奶量降低,乳品质下降,乳房炎和子... 奶牛酮病是一种因围产期能量负平衡引起脂质代谢紊乱的全身性营养代谢疾病。奶牛酮病可分为临床型和亚临床型酮病。随着奶牛泌乳性能的不断提高,奶牛酮病的发病率快速增加。与正常奶牛相比,酮病奶牛的产奶量降低,乳品质下降,乳房炎和子宫炎的发病率增加,繁殖性能降低。酮病也可增加奶牛的死淘率,提高治疗成本,缩短使用年限,进而降低经济效益。而奶牛酮病的发病规律受奶牛的品种、胎次、体况、生产性能、饲养环境、饲养方式等因素影响。探究奶牛酮病的发病规律,对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产后奶牛酮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控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奶牛饲养者有效防治产后奶牛酮病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能量负平衡 酮病 发病规律 围产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孙福昱 南雪梅 +2 位作者 唐志文 蒋林树 熊本海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7-165,共9页
海藻是海洋中藻类植物的总称,分布在低潮线以下的浅海区域,是植物界中的隐花植物。全世界已知藻类有3万余种,目前已被人类开发利用的藻类主要分为红藻、褐藻、绿藻和蓝藻4大类。随着常规饲料原料的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开发非常规综合性... 海藻是海洋中藻类植物的总称,分布在低潮线以下的浅海区域,是植物界中的隐花植物。全世界已知藻类有3万余种,目前已被人类开发利用的藻类主要分为红藻、褐藻、绿藻和蓝藻4大类。随着常规饲料原料的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开发非常规综合性功能饲料已成为解决畜牧业饲料资源有效供应的长期任务。海藻作为一种优质的非常规饲料资源,具有分布广、产量大、适应能力强等特点且含有大量陆地植物所缺乏的生物活性物质和营养物质,这些特性决定了其巨大的饲料经济开发价值。作者综述了海藻的区域分布、特性、分类及营养物质的种类、功能及其在动物上的应用,由于其富含蛋白质类、氨基酸类、矿物质、多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及多糖多酚类、萜类等功能性物质,在畜牧业生产应用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此外,作者指出了在使用海藻饲料原料过程中应注重的问题,探讨了海藻在动物生产中发挥的多种功能性应用价值与潜在市场,旨在为藻类资源在动物日粮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 营养价值 动物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带粉对饲喂高精料饲粮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和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孙福昱 赵一广 +4 位作者 薛夫光 华登科 杜春梅 蒋林树 熊本海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842-2853,共12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海带粉作为饲料原料对饲喂高精料饲粮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及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为(605±36)kg的健康泌乳中后期荷斯坦奶牛1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5头。采用随机试验设计,3组奶牛分别饲喂45%低精料饲粮、55%高... 本试验旨在探究海带粉作为饲料原料对饲喂高精料饲粮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及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为(605±36)kg的健康泌乳中后期荷斯坦奶牛1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5头。采用随机试验设计,3组奶牛分别饲喂45%低精料饲粮、55%高精料饲粮和55%高精料+5%海带粉饲粮。试验期为35d,于试验末对晨饲前奶牛经口腔采集瘤胃液,测定其pH,氨态氮、微生物蛋白、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菌群结构。结果显示:1)相比55%高精料饲粮,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后,瘤胃中pH显著升高(P<0.05),氨态氮和微生物蛋白的浓度显著降低(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以及挥发性脂肪酸中丁酸、异丁酸和异戊酸的比例显著增加(P<0.05)。2)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降低了样本独有的操作分类单元(OUT)数量,但对瘤胃细菌α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P>0.05)。在门水平上,与44%低精料饲粮相比,55%高精料饲粮显著增加了瘤胃中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瘤胃中SR1_Absconditabacteria的相对丰度(P<0.05);而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后,瘤胃中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瘤胃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同时进一步显著增加了瘤胃中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相对于45%低精料饲粮,55%高精料饲粮显著增加了瘤胃中瘤胃球菌属2(Ruminococcus_2)和毛螺菌科NK3A20类群(Lachnospiraceae_NK3A20_group)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瘤胃中普雷沃氏菌属1(Prevotella_1)和普雷沃氏菌科UCG-003(Prevotellaceae_UCG-003)的相对丰度(P<0.05);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后,进一步显著降低了瘤胃中Prevotella_1的相对丰度(P<0.05),并显著增加了瘤胃中Ruminococcus_2的相对丰度(P<0.05)。综上可见,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的海带粉可以改善饲喂高精料饲粮奶牛的瘤胃发酵环境,调整瘤胃菌群结构,对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海带粉 瘤胃发酵 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带、紫菜、裙带菜3种海藻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及产气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孙福昱 赵一广 +4 位作者 薛夫光 华登科 杜春梅 蒋林树 熊本海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793-4801,共9页
本试验旨在比较评定海带、紫菜、裙带菜3种海藻资源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试验筛选出10头体况评分接近、3胎次的高产荷斯坦奶牛,通过口腔采集瘤胃液。在体外发酵条件下,全混合日粮中每种海藻分别设计6个添加量[0(对照)、2%、4%、6%... 本试验旨在比较评定海带、紫菜、裙带菜3种海藻资源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试验筛选出10头体况评分接近、3胎次的高产荷斯坦奶牛,通过口腔采集瘤胃液。在体外发酵条件下,全混合日粮中每种海藻分别设计6个添加量[0(对照)、2%、4%、6%、8%、10%],每个添加量设置8个重复,试验共进行3个批次。体外发酵48.0 h后取样,测定发酵参数并记录产气量。结果表明:1)相比对照组,添加4%~8%的海带可以显著降低48 h时的产气量,添加2%~4%的海带可以显著降低氨态氮(NH 3-N)浓度(P<0.05),显著提高微生物蛋白(MCP)浓度(P<0.05),添加2%~6%的海带还可以显著提高干物质消失率(P<0.05)。2)相比对照组,添加2%~8%的紫菜可以显著增加48.0 h时的产气量和MCP浓度(P<0.05),添加4%~8%的紫菜可以显著提高干物质消失率(P<0.05)。3)相比对照组,添加2%~4%的裙带菜可以显著增加48.0 h时的产气量和MCP浓度(P<0.05),添加2%~8%的裙带菜可以显著提高干物质消失率(P<0.05)。综上可知,在体外发酵条件下,海带、紫菜、裙带菜作为饲料原料均可以有效调节瘤胃发酵环境,改变产气量,同添加量下紫菜的促进发酵效果优于海带和裙带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紫菜 裙带菜 瘤胃 体外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化肉牛场数字化管控平台的开发与应用——以阳信亿利源5G数字化牧场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帆 周梦婷 +3 位作者 唐湘方 刘民泽 杨振刚 熊本海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4年第1期68-81,共14页
随着我国肉牛规模化设施养殖模式的逐步普及,对牛只的精细化甚至智慧化管控已提上议事日程;同时,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I)甚至大模型的快速发展正不断渗透到各行各业,使得对包括传统养殖在内的智慧管控也成为可能。本研究以阳信亿... 随着我国肉牛规模化设施养殖模式的逐步普及,对牛只的精细化甚至智慧化管控已提上议事日程;同时,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I)甚至大模型的快速发展正不断渗透到各行各业,使得对包括传统养殖在内的智慧管控也成为可能。本研究以阳信亿利源5G数字化牧场为研究对象,集成应用智能电子耳标及智能项圈,以及包括温湿度、氨气、二氧化碳、风向风速、光照及空气质量(H2S,PM2.5,PM10,TSP)等多种环境传感器。同时进行全面动态感知牛只个体的生理指标如运动量、反刍量等,并通过对上述2个重要的生理指标的分析,判断繁殖母牛的发情情况并预测最佳的配种时间,或通过监测牛只反刍量的变化,判断饲料的调整是否合适;全面感知牛舍包括温湿度及空气质量指标,为牛舍的精准通风及环境质量的精准控制提出数据支撑;并采用MY SQL数据库技术及DELPHI语言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本研究构建了集养殖环节关键数据自动采集、数据的自动转换计算、数据的有线及无线传输、数据的远程贮存及处理控制为一体的物联网管控平台,实现了对肉牛养殖环境、健康状态、防疫及饲料调度等数字化管控平台。随着系统不断运行与迭代、养殖过程数据维度及数据量的不断积累与拓展,基础数据及派生数据的挖掘及升值空间越大,将为建立肉牛养殖的大模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 数字化牧场 电子耳标 传感器 管控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牛生理指标智能监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6
作者 张帆 周梦婷 +4 位作者 熊本海 杨振刚 刘民泽 冯文晓 唐湘方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4期1-17,共17页
[目的/意义]随着自动化、数智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在肉牛养殖上的逐步推广利用,肉牛智能化养殖技术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步。肉牛的生理指标如运动量、体温、心率、呼吸频率,以及反刍量等变化反映了肉牛的健康或亚健康状态。基... [目的/意义]随着自动化、数智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在肉牛养殖上的逐步推广利用,肉牛智能化养殖技术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步。肉牛的生理指标如运动量、体温、心率、呼吸频率,以及反刍量等变化反映了肉牛的健康或亚健康状态。基于多种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以及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及模型化分析等技术的利用,肉牛的生理指标可由智能感知装备尤其接触式设备自动获取并用于发情、产犊、健康和应激的监测。[进展]针对肉牛养殖过程生理指标的智能监测技术及其利用价值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了生理指标监测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现状,总结了肉牛生理指标监测的难点和挑战,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结论/展望]肉牛生理指标的智能监测与利用既提高数据采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有利于提高一线人员工作效率,促进肉牛养殖的智能化水平及健康养殖水平。结合当前中国肉牛实际饲养现状和肉牛生理指标智能监测传感器的研究现状,未来需降低接触类相关设备能耗、提高使用寿命;提高各监测数据的相互融合深度分析,提高监测准确率;加强非接触、高精度、自动化的数据采集分析技术研发,减少人工佩戴设备的工作量和设备使用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生理指标 人工智能 智能监测 传感器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提取物抑制反刍动物瘤胃甲烷排放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肖莉 刘子豪 +1 位作者 南雪梅 熊本海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52-2760,共9页
植物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多能效性,可作为天然饲草资源或饲料添加剂,用于反刍动物营养补充及疾病防治。自2019年“禁抗”目标提出以来,植物提取物成为替代抗生素的首要研究对象,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此外,... 植物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多能效性,可作为天然饲草资源或饲料添加剂,用于反刍动物营养补充及疾病防治。自2019年“禁抗”目标提出以来,植物提取物成为替代抗生素的首要研究对象,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此外,由于近年来温室效应愈演愈烈,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而多种植物提取物凭借其调节瘤胃菌群、有效抑制产甲烷菌群丰度的特性引起重视。植物提取物具有来源广、无污染、低毒性等特点,使其成为一类极具潜力的绿色、天然甲烷抑制剂。本文就植物提取物抑制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为实现甲烷减排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反刍动物 甲烷 产甲烷菌 活性物质 瘤胃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条青贮对奶牛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申瑶 薛夫光 +2 位作者 康雅洁 熊本海 杨亮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65-4773,共9页
【目的】试验旨在以青贮的方式提高柠条的消化利用率,探究柠条青贮对奶牛瘤胃干物质降解率和发酵性能的影响,为反刍动物提供一种潜在的饲料资源。【方法】将新鲜刈割的柠条分为2组:鲜样组和青贮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1000 g,青贮30 d... 【目的】试验旨在以青贮的方式提高柠条的消化利用率,探究柠条青贮对奶牛瘤胃干物质降解率和发酵性能的影响,为反刍动物提供一种潜在的饲料资源。【方法】将新鲜刈割的柠条分为2组:鲜样组和青贮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1000 g,青贮30 d后测定柠条的营养成分及青贮品质。将烘干后的样品,按照10 g/份分别称取18份,测定柠条在奶牛瘤胃发酵2、4、8、24、48和72 h的尼龙袋干物质降解率;再按照0.5 g/份分别称取18份样品,测定柠条在体外发酵2、4、8、24、48和72 h的发酵参数。【结果】青贮组柠条的干物质、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低于鲜样组(P<0.05)。柠条青贮30 d后pH为4.51,氨态氮含量为5.12 g/kg,乳酸含量为14.53 mmol/g,乙酸含量为8.45 g/kg。鲜样组柠条的尼龙袋干物质降解率在奶牛瘤胃发酵2、4、8、24和48 h时显著低于青贮组(P<0.05)。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结果显示,青贮组柠条的体外干物质降解率、产气量、乙酸、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鲜样组(P<0.05);在体外发酵24、48和72 h时青贮组柠条的氨态氮和甲烷含量均显著高于鲜样组(P<0.05)。【结论】青贮可有效降低柠条的粗纤维含量,有效提高柠条的奶牛瘤胃干物质降解率、体外产气量、挥发性脂肪酸及氨态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 青贮 体外产气法 干物质降解率 瘤胃发酵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酸对全株饲料桑青贮营养和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及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康雅洁 申瑶 +4 位作者 薛夫光 胡秀贞 南雪梅 唐湘方 熊本海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170-5180,共11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甲酸对全株饲料桑青贮营养和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及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为全株饲料桑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支撑。试验分为5组,各组分别在饲料桑中添加0(对照组,CK组)、2(FA2组)、4(FA4组)、6(FA6组)、8 mL/k... 本研究旨在探究甲酸对全株饲料桑青贮营养和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及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为全株饲料桑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支撑。试验分为5组,各组分别在饲料桑中添加0(对照组,CK组)、2(FA2组)、4(FA4组)、6(FA6组)、8 mL/kg(FA8组)甲酸,每组4个重复,青贮90 d。分别在有氧暴露第0(当天)、3、6、9、12天采集样品,测定其青贮品质和有氧稳定性,以选出适宜甲酸添加水平。随后,进一步探究饲料桑添加甲酸后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将饲料桑分为3组:饲料桑青贮原料组(M组)、未添加甲酸青贮饲料桑组(CK组)和经筛选出最优甲酸添加水平青贮饲料桑组(FA2组),每组3个重复,进行48 h体内降解试验和体外发酵试验。结果表明:1)有氧暴露期间,FA4组干物质(DM)含量始终最高,有氧暴露第0、3、6、12天显著高于CK和FA6组(P<0.05);FA2、FA4组有氧暴露第9天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低于CK和FA8组(P<0.05)。2)有氧暴露第0天,FA2、FA4、FA6、FA8组pH及氨态氮(NH_(3)-N)、乙酸(AA)含量均显著低于CK组(P<0.05)。随有氧暴露时间延长,FA2组pH稳定且始终最低。3)有氧暴露期间,FA2组饲料温度始终低于CK组和环境温度。因此,适宜的甲酸添加水平为2 mL/kg。4)FA2组干物质消化率(DMD)显著高于CK组(P<0.05),丙酸、正戊酸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pH、乙酸含量、乙酸/丙酸显著低于M组(P<0.05)。综上所述,添加2 mL/kg甲酸可改善饲料桑青贮营养和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及体外瘤胃发酵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 饲料桑 青贮 有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在羊生产应用中研究进展
10
作者 潘东霞 王辉 +1 位作者 熊本海 唐湘方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90-700,共11页
基因编辑是一种能够进行基因组修饰的基因工程技术。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成簇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相关蛋白系统(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associated protein,CRISPR-Cas)作为... 基因编辑是一种能够进行基因组修饰的基因工程技术。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成簇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相关蛋白系统(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associated protein,CRISPR-Cas)作为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强大的基因编辑工具,因具有高效性、精确性和灵活性而被广泛应用。CRISPR-Cas系统通过在特定基因组位点引入插入、缺失或单碱基替换等方式实现位点的特异性修饰,在畜牧生产的诸多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羊生产应用方面,通过建立改善生产经济性状和抗病性的绵山羊动物模型,可以对关键基因的功能进行研究,从而加速性状的改良。本文主要综述了CRISPR-Cas系统的机制与功能及其在羊繁殖性状、肉用性状、产毛性状、泌乳性状和抗病性状生产应用与创建羊动物模型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系统 基因编辑技术 绵羊 山羊 生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牛、羊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潘东霞 王辉 +1 位作者 熊本海 唐湘方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80-4889,共10页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作为一种基因组修饰工具迅速发展,包括锌指核酸酶(zinc-finger nucleases,ZFNs)、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TALENs)和成簇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相关蛋白(clus...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作为一种基因组修饰工具迅速发展,包括锌指核酸酶(zinc-finger nucleases,ZFNs)、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TALENs)和成簇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相关蛋白(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associated protein,CRISPR-Cas)系统在内的基因编辑工具使生物体的基因组DNA靶向修饰成为可能,尤其是CRISPR-Cas9系统的出现,加速了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成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中的革命性工具。与ZFNs和TALENs技术相比,CRISPR-Cas9系统因其高灵活性、灵敏度、特异性和成本效益而被广泛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通过靶向特定序列精确地切割DNA,并通过在特定基因组位点产生双链断裂来添加、去除或替换核苷酸等方式在位点引入特异性修饰对畜牧生产的不同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产生了改善牲畜生产和具有抗病性等多种动物模型,以研究畜禽关键基因功能,加速性状改良。作者主要阐述了CRISPR-Cas9系统的机制与功能及其在牛、羊生产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系统 基因编辑 繁殖 泌乳 抗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基因检测技术的FecB基因快速筛选方法研究及Cas核酸酶性能测定
12
作者 潘东霞 王辉 +4 位作者 贺越 平措班旦 木卡地斯·米吉提 熊本海 唐湘方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1-98,共8页
基于CRISPR-Cas系统的新型基因检测技术对核酸序列碱基突变检测分析具有独特的优势,但目前对单个碱基突变检测过程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研究较少。为此,本研究针对小尾寒羊中具有单碱基突变的多羔基因FecB进行研究,探究CRISPR-Cas系统对... 基于CRISPR-Cas系统的新型基因检测技术对核酸序列碱基突变检测分析具有独特的优势,但目前对单个碱基突变检测过程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研究较少。为此,本研究针对小尾寒羊中具有单碱基突变的多羔基因FecB进行研究,探究CRISPR-Cas系统对其检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试验以小尾寒羊个体作为试验动物,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BB、++、B+型的基因序列为底物。基于Cas核酸酶的体外定点内切酶活性,针对FecB基因BB型基因序列设计了3种Cas9核酸酶sgRNA和1种Cas12a核酸酶crRNA,利用CRISPRCas9和CRISPR-Cas12a系统对不同基因型目标序列进行酶切检验,并探究Cas核酸酶的切割性能。结果表明:3种基因型的靶DNA均被切割为250 bp和100 bp 2个片段;Cas核酸酶切割性能检测结果显示,缩短酶切反应时间对提高Cas核酸酶切割特异性没有影响,降低Cas核酸酶和sgRNA浓度影响切割效率,但是不能有效改善Cas核酸酶的切割特异性,对区分FecB基因BB、++、B+基因型没有影响。本研究试验结果表明Cas核酸酶具有较高的切割稳定性和切割灵敏性,但其特异性是复杂的,受多种因素影响,且sgRNA/crRNA与靶DNA的互补配对有一定的容错性,存在单碱基错配不影响Cas核酸酶的切割活性,不能有效区分绵羊FecB基因型。本研究揭示了影响Cas核酸酶切割特异性的多重因素,为后续优化CRISPR-Cas系统中核酸酶和sgRNA/crRNA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助于提高基因组编辑的特异性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系统 单碱基突变 检测性能 FecB突变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脱氧核酶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奶牛血清铜离子的研究
13
作者 孙超群 王辉 +4 位作者 贺越 余志雪 梁兴伟 熊本海 唐湘方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54-359,共6页
铜离子作为奶牛生长发育阶段的必需金属元素发挥着极为重要作用,其缺乏或过量都会影响奶牛生理健康及养殖场经济效益,因此实时快速检测铜离子对于调节饲料中含铜添加剂具有重要意义。荧光生物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实时监测、... 铜离子作为奶牛生长发育阶段的必需金属元素发挥着极为重要作用,其缺乏或过量都会影响奶牛生理健康及养殖场经济效益,因此实时快速检测铜离子对于调节饲料中含铜添加剂具有重要意义。荧光生物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实时监测、易操作、低成本、大规模生产等优点,非常适合奶牛养殖场现场快速检测。本试验旨在将对铜离子选择性和灵敏性高的脱氧核酶作为生物敏感材料,设计在脱氧核酶的5'端和特异性底物链的3'端分别标记标荧光染料Cy5和猝灭剂BHQ3,制备荧光生物传感器,对生物敏感材料浓度与pH环境进行优化,并对钙、镁、锌等金属离子进行特异性检测。当铜离子存在时,铜离子与脱氧核酶特异性结合,进而切割特异性底物链的rA位点,导致Cy5重新暴露,荧光信号增强。通过试验表明,该方法构建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可以在pH 6.0~6.5对1~1000 nmol/L的铜离子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0.67 nmol/L,该方法可快速检测奶牛血清铜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铜 脱氧核酶 分子信标 荧光 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猪及其产品从农场到餐桌质量溯源解决方案--以天津市为例 被引量:51
14
作者 熊本海 傅润亭 +3 位作者 林兆辉 罗清尧 杨亮 潘家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0-237,共8页
【目的】满足政府监管猪肉的安全生产和食品消费者的知情权,保障猪肉食品的公共安全。【方法】采用动物的标识技术、PDA智能识读技术、GPRS技术、Intranet和Internet等技术,结合中国《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提出基于猪肉安全生... 【目的】满足政府监管猪肉的安全生产和食品消费者的知情权,保障猪肉食品的公共安全。【方法】采用动物的标识技术、PDA智能识读技术、GPRS技术、Intranet和Internet等技术,结合中国《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提出基于猪肉安全生产的物质流与信息流的跟踪与溯源流程,设计集约化养猪场及散养模式下养殖、屠宰与销售环节的元数据及相应的关系型数据表,并开发上述3个环节的数据记录系统,以及面向政府监管和消费者查询的公共网络平台。【结果】开发的集约化养殖过程信息系统在记录猪只各种事件数据的基础上,具有对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的业务预警功能,能及时向溯源中央数据库提交出栏猪只的养殖过程事件;开发的PDA数据采集系统,能移动采集散养猪只的养殖事件数据,并通过GPRS远程提交溯源数据;开发的基于web技术的天津猪肉质量溯源平台,具有在线集成来自养殖、屠宰和销售环节的各种标识数据及有关猪肉质量安全数据,并实现标识的转换与数据的关联,最终实现从生产源头向消费终端的跟踪和反方向的可追溯。【结论】本研究开发的或集成的各种标识技术、元数据规范及数据记录系统和web查询平台,经过实际应用是可行的,个别技术瓶颈随通讯技术的发展将得到解决,其全面实施将为保证猪肉质量安全生产的监管及满足消费需求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标识 猪肉 跟踪 溯源 PDA GP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荷斯坦奶牛乳成分及相关指标的季节性与胎次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7
15
作者 熊本海 易渺 +2 位作者 杨琴 庞之洪 杨亮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37,共7页
为满足对奶牛饲养管理的季节性及胎次调控,探索乳成分及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基于中国北方荷斯坦泌乳奶牛群的DHI测定数据及派生数据,按胎次及自然月份对DHI原始数据进行分组,剔除异常数据后获得包括乳产量(DMP)、乳干物质率(MSP)、乳脂... 为满足对奶牛饲养管理的季节性及胎次调控,探索乳成分及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基于中国北方荷斯坦泌乳奶牛群的DHI测定数据及派生数据,按胎次及自然月份对DHI原始数据进行分组,剔除异常数据后获得包括乳产量(DMP)、乳干物质率(MSP)、乳脂率(MFP)、乳蛋白率(MPP)、乳糖率(MLP)、体细胞数(SCC)、体况评分(BCS)、奶损失量(LMP)及脂肪蛋白比(FPR)等9项指标的完整观察数据6 520套,以自然月份、胎次及两者的互作作为影响上述指标变化的因素,SAS软件GLM过程进行的方差分析表明:自然月份及胎次分别极显著或显著影响9项观察指标(P<0.000 1,或P<0.001,或P<0.05)。但是,两者的互作对MFP、MPP、MSP、SCC及FPR的变化影响不显著(P>0.05),对DMP影响极显著(P<0.000 1),对MLP、BCS及LMP影响显著(P<0.05)。进行牛群自然月份下乳成分的Duncan多重比较显示,DMP、MSP、MPP及MFP均在6月份表现最低,依次为23.58kg·d-1,12.35%,3.02%及3.81%。SCC在8月份达到最高(385.3×1 000.mL-1),而LMP在11月份最高(1.12kg·d-1)。FPR在2月份最高(1.32),预示着该月份奶牛在快速动用体脂。进行牛群不同胎次性状指标的多重比较表明,MSP、MPP及MLP到第4胎显著下降(P<0.05),而SCC在第4胎显著上升,LMP也随胎次显著增加(P<0.05),意味着随着胎次增加,乳的品质逐渐下降,乳品的卫生指标随之恶化,LMP在增加。其次,对9项指标的典型相关分析表明,BCS与SCC、LMP呈高度正相关(0.830 6,0.836 0),而SCC与LMP也表现高度相关(0.786 1)。最后,利用Wood模型,建立了不同胎次混合牛群的乳干物质率(MSP)及乳糖率(MLP)与自然月份之间的关系方程(MSP=12.862x-0.031 7*e0.004 59x,MLP=4.982 4x-0.019 6*e0.001 06x,式中x代表月份)。通过数据挖掘获得的乳成分及相关性状在自然月份及不同胎次之间的变化规律及模型,为准确调控牛群的饲养管理和营养供给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斯坦奶牛 乳成分 自然月份 胎次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畜牧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3
16
作者 熊本海 杨振刚 +1 位作者 杨亮 潘晓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37-246,共10页
以"感知"为基础的物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及产业化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包括畜牧业在内的农业物联网的发展也十分迅猛。该文重点从家畜编码规范及标识技术,家畜养殖环境及体征行为远程监测,母猪精细饲喂智能装备及种畜(种猪、奶牛... 以"感知"为基础的物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及产业化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包括畜牧业在内的农业物联网的发展也十分迅猛。该文重点从家畜编码规范及标识技术,家畜养殖环境及体征行为远程监测,母猪精细饲喂智能装备及种畜(种猪、奶牛)养殖过程数字化监管与云计算平台构建等多个方面,综述物联网技术在畜牧业领域的应用环节、效果及存在的局限性。综述表明,在感知标识层,关于家畜标识的国际标准主要包括动物管理系列标准ISO/TC 23/SC 19,它负责制订动物管理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方面标准,包括ISO 11784/11785和ISO 14223标准,但3个标准内涵的分工不同,而中国的标准包括国家规范、地方标准及企业内部规范,具体包括农业部第67号令,上海地方标准(DB31/T341-2005)和新疆地方标准(DB 65/T3209-2011)2个动物电子标识规范,以及北大荒及亿利源企业的肉牛内部编码规范。在感知传输层,主要基于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感知家畜舍环境参数(温湿度、光照强度、氨气及CO2浓度等)及体征行为(视频、质量,体表温度等)。在数据传输层,采用无线公网(2G/3G/4G)网络对家畜舍环境数据及个体的行为状态数据实施远程传输,而视频数据及大量的生产过程数据采用有线网络传输到Internet网路数据库;在数据应用层,典型的应用包括通过移动智能手机终端,依据对采集数据的分析及预警,对远程的环境控制设备(风机、灯电暖、水泵等)进行智能开启与关闭;其次是奶牛繁殖场及种猪养殖场云计算平台的开发与数据挖掘分析应用,以及基于传感器技术及机电控制技术的母猪电子自动与精确饲喂设备的开发与应用。最后,该文从微观到宏观剖析了中国畜牧业物联网当前在技术、产品、应用、政策及认识层面存在的不足,并给出相应的技术与政策建议。综合认为,中国畜牧业发展的现代化需要物联网技术的支撑,物联网技术也必须在领域的应用中寻找正能量,促进畜牧业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标识 监测 跟踪 畜牧业 物联网 电子饲喂站 数据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养模式下猪只个体标识及溯源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1
17
作者 熊本海 傅润亭 +2 位作者 林兆辉 罗清尧 杨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8-102,共5页
为了猪肉安全生产的监管和满足食品消费者的知情权,保障猪肉食品的公共安全,论文采用标识技术、PDA移动智能识读技术、GPRS技术和Internet等技术,结合中国"畜禽标识及养殖档案管理办法",提出了猪只散养模式下养殖过程信息的... 为了猪肉安全生产的监管和满足食品消费者的知情权,保障猪肉食品的公共安全,论文采用标识技术、PDA移动智能识读技术、GPRS技术和Internet等技术,结合中国"畜禽标识及养殖档案管理办法",提出了猪只散养模式下养殖过程信息的采集技术方案,设计了散养模式下养殖过程信息的元数据结构及相应的mobile数据表,开发了猪只移动养殖环节数据采集记录与传输的嵌入式系统,与面向政府监管和消费者查询的公共网络平台实现了移动互联。所开发的移动系统能够实现猪只耳标的移动识别、包括饲料、兽药使用和违禁药品监测等各种事件的移动记录,及时向溯源数据库移动系统提交出栏猪只的养殖数据,同样可远程维护散养猪只的养殖档案数据,最终实现散养模式下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终端的跟踪和溯源。该移动数据采集系统,解决了中国养猪业主体模式——农户散养模式下猪只养殖电子档案建立的难题,并经在天津猪肉质量溯源体系中的实际应用证明是可行的,个别技术瓶颈随通讯技术的发展将得到解决,其全面实施将为保证中国农户养殖模式下生猪及其产品溯源体系与制度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养 移动装置 农产品 养殖档案 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元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8
作者 胡秀贞 周梦婷 +1 位作者 刘民泽 熊本海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50-3461,共12页
益生元是一种不被宿主消化且能被肠道有益菌利用的绿色替抗饲料添加剂,具有调节肠道健康、提高免疫性能、调节脂质代谢、抗癌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本文综述了益生元的概念、生理功能和作用机制及其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益生... 益生元是一种不被宿主消化且能被肠道有益菌利用的绿色替抗饲料添加剂,具有调节肠道健康、提高免疫性能、调节脂质代谢、抗癌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本文综述了益生元的概念、生理功能和作用机制及其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益生元在反刍动物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元 生理功能 反刍动物 畜牧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奶牛个体体况的精细饲养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8
19
作者 熊本海 钱平 +1 位作者 罗清尧 吕健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8-123,共6页
在“奶牛精细养殖技术平台”上,通过应用RF ID、PDA、无线局域网等技术,进行奶牛个体体况信息采集,将采集的数据与系统预先设置的主要养分预测模型、泌乳奶牛泌乳曲线模型等结合,按个体计算出符合筛选条件的奶牛的日营养需要量,然后对... 在“奶牛精细养殖技术平台”上,通过应用RF ID、PDA、无线局域网等技术,进行奶牛个体体况信息采集,将采集的数据与系统预先设置的主要养分预测模型、泌乳奶牛泌乳曲线模型等结合,按个体计算出符合筛选条件的奶牛的日营养需要量,然后对相同生产或生理阶段的奶牛,采用相同的精补料类型,以及相同的粗饲料原料,由系统按线性规划原理批量优化依个体体况不同而异的日粮配方。计算结果表明,主要从几种原料的不同用量上,体现日粮的个体差异性,从而实现基于奶牛个体的精细饲养。此外,研究还指出,制约个体日粮的科学性主要取决于采集的奶牛个体信息是否完整,所采用的养分预测模型是否科学,所采用的饲料成分和营养价值数据是否反映饲料的真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信息采集 精细养殖 日粮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饲喂自动机电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4
20
作者 熊本海 蒋林树 +2 位作者 杨亮 王坤 潘晓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7-163,共7页
为开展奶牛精准饲喂及采食行为学研究,设计了一种集自动识别、饲喂、数据自动采集、数据分析与处理于一体的奶牛饲喂自动机电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机械装置、电子识别系统、料槽称质量系统、中央控制系统、现场数据存贮及远程数据提取... 为开展奶牛精准饲喂及采食行为学研究,设计了一种集自动识别、饲喂、数据自动采集、数据分析与处理于一体的奶牛饲喂自动机电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机械装置、电子识别系统、料槽称质量系统、中央控制系统、现场数据存贮及远程数据提取与分析系统等几部分。其中,机械装置包括料斗、支撑座、栏杆和阻挡单元等;电子识别系统包括阅读天线及料门启闭的气动装置;料槽称质量系统除支撑座外,还有嵌入的质量传感器及线路;中央控制系统包括微处理器、看门狗复位电路、读卡器电路、称质量数据采集电路、数据通信电路、数据收发器电路及外围驱动与稳压电路等。现场数据存贮电路接受来自各个饲喂系统的中央控制系统发送的采食行为数据,其主板结构与中央控制系统基本一致,预设可存贮记录数为14 000条,且采用堆栈数据存贮模式。远程PC端数据提取与分析系统实时管理采食行为数据,并提供多功能的数据挖掘分析。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对牛只低频RFID(134 kHz)电子耳标的识读率为100%,料及槽的计量范围为0.01~200 kg,最低称量精度10 g,实际称量相对误差≤0.15%,同时满足奶牛对最大采食量及精准饲喂对计量的需求。系统的采食行为试验表明,奶牛的日均采食次数、采食时间及采食量等采食行为均差异显著(P<0.05),符合奶牛的采食行为特点。具体地,奶牛日均采食次数10~13次,日均采食时间5.38 h,而奶牛个体实际采食量与NRC(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模型预测的采食量有-4.76%~7.83%的偏差,可能是由各种内外部因素及NRC模型的普适度造成的,有待进一步研究。总之,该系统能较好地实现奶牛个体的精细化饲喂,为研究奶牛的采食行为特点提供了在线、智能化的自动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控制系统 自动检测 奶牛 精准饲喂 采食行为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