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败毒散“逆流挽舟”理论溯源及现代研究
1
作者 熊珮宇 贾波 +3 位作者 张薇 刘兴隆 张培旭 陈旭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347-350,共4页
“逆流挽舟”是中医治痢的特殊治法,是经典名方人参败毒散方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近年来,众多学者对人参败毒散“逆挽”理论进行深入探究,进一步扩展其临床的应用范畴,并挖掘其内在的效应机制。本文通过梳理人参败毒... “逆流挽舟”是中医治痢的特殊治法,是经典名方人参败毒散方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近年来,众多学者对人参败毒散“逆挽”理论进行深入探究,进一步扩展其临床的应用范畴,并挖掘其内在的效应机制。本文通过梳理人参败毒散“逆流挽舟”理论源流,分析其组方立意,总结其现代应用发展,以期揭示人参败毒散“逆流挽舟”的科学内涵,为人参败毒散的临床运用及后续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败毒散 逆流挽舟 理论溯源 经典名方 现代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天士“泄肝安胃”治法思想探微
2
作者 陈旭 熊珮宇 +2 位作者 贾波 胡镜清 马晖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834-1837,共4页
“泄肝安胃”法是叶天士继承王子接临床经验,而总结出的“肝胃相对”思想,即“通阳明、泄厥阴”之治法纲领。其中,泄肝法分为“辛泄”“苦泄”“酸泄”三法治肝,安胃法又有通补胃阳与濡养胃阴两法并立,诸法合奏“泄肝安胃”主旨,广泛见... “泄肝安胃”法是叶天士继承王子接临床经验,而总结出的“肝胃相对”思想,即“通阳明、泄厥阴”之治法纲领。其中,泄肝法分为“辛泄”“苦泄”“酸泄”三法治肝,安胃法又有通补胃阳与濡养胃阴两法并立,诸法合奏“泄肝安胃”主旨,广泛见于《临证指南医案》中。叶氏应用此法处理临床肝-胃相关,即厥阴、阳明系统疾病。本文通过对“肝胃相对”思想源流梳理及含义阐发,讨论与分析泄肝安胃治法细则,以供临床借鉴,以期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肝安胃 厥阴 阳明 肝胃相对 叶天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流挽舟”法探索人参败毒散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熊珮宇 陈岚 +4 位作者 陈旭 张培旭 钟春 刘兴隆 贾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85-2293,共9页
目的观察人参败毒散对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采用TNBS诱导法造模,人参败毒散各剂量(31.2、15.6、8 g·kg^(-1))连续7天灌胃。检测各组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 目的观察人参败毒散对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采用TNBS诱导法造模,人参败毒散各剂量(31.2、15.6、8 g·kg^(-1))连续7天灌胃。检测各组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含量;结肠组织咬合蛋白(Occludin)、闭合蛋白(Claudin-5)与闭锁蛋白(ZO-1)m RNA和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Control)组比较,模型(Model)组的血清IL-1β、IL-6、TNF-α、以及IFN-γ含量明显增高(P<0.05),结肠组织Occludin、Claudin-5与ZO-1m 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下调(P<0.05)。经治疗后,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RH、RM、RL)组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IFN-γ含量均有降低,RH组干预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组织Occludin、Claudin-5以及ZO-1 m 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均有上调,且RH组干预效应明显优于其他给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流挽舟法"代表方人参败毒散能有效改善UC大鼠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IFN-γ释放,上调结肠黏膜Occludin、Claudin-5与ZO-1 m RNA和蛋白表达,促进肠上皮紧密连接修复,改善肠黏膜通透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人参败毒散 黏膜屏障 紧密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路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熊珮宇 《南方农业》 2021年第17期142-143,共2页
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中国乡村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推动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升级和发展,在新的时代要求下,乡村社工也承担新的历史使命,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社工队伍的建设。基于此,总结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乡村建设的相关研究,对比江西... 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中国乡村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推动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升级和发展,在新的时代要求下,乡村社工也承担新的历史使命,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社工队伍的建设。基于此,总结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乡村建设的相关研究,对比江西和深圳的社工发展模式,探索未来社工助力乡村振兴的可行性路径,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建设 社会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融合发展问题导向研究
5
作者 熊珮宇 《大众标准化》 2021年第14期63-65,共3页
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其中地域性的不平衡尤为凸显。城乡二元结构的对立,三农问题的突出都凸显出城乡问题亟待解决,城市反哺乡村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发掘乡村现有问题,从企业、政府等多方视角探索乡村存在... 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其中地域性的不平衡尤为凸显。城乡二元结构的对立,三农问题的突出都凸显出城乡问题亟待解决,城市反哺乡村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发掘乡村现有问题,从企业、政府等多方视角探索乡村存在发展困境的内在缘由,据此提出未来探索,为建设更美丽的乡村提出自己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二元结构 三农问题 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社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证指南医案》“法时”思想探微
6
作者 陈旭 熊珮宇 贾波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848-4851,共4页
《临证指南医案》载有叶天士大量的“法时”思想,其源于《黄帝内经》“运气七篇大论”及《伤寒论》“正气传经”“六经欲解时”条文精神。叶天士根据“时、日、周、月、季、岁”,时令“阴阳消息”与“运气”观思想,从天人感召,阐发脏腑... 《临证指南医案》载有叶天士大量的“法时”思想,其源于《黄帝内经》“运气七篇大论”及《伤寒论》“正气传经”“六经欲解时”条文精神。叶天士根据“时、日、周、月、季、岁”,时令“阴阳消息”与“运气”观思想,从天人感召,阐发脏腑生理、病理规律,运用于病机推演,及渗透疾病预测、诊断、治法、制方、防病、养生等各个方面。文章通过列举《临证指南医案》相关案例,阐发叶天士“法时”思想与含义,有益于扩展理论认识,贯通中医整体观思维,及有效制定治法、处方,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 法时 六经 欲解时 运气
原文传递
基于AMPK/ULK1自噬通路探讨人参败毒散对溃疡性结肠炎黏膜屏障的干预机制 被引量:11
7
作者 熊珮宇 钟春 +3 位作者 张培旭 刘兴隆 陈旭 贾波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52-59,共8页
目的:研究人参败毒散调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Unc-51样激酶1(AMPK/ULK1)自噬通路抑制溃疡性结肠炎小鼠黏膜屏障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组(西药组),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 目的:研究人参败毒散调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Unc-51样激酶1(AMPK/ULK1)自噬通路抑制溃疡性结肠炎小鼠黏膜屏障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组(西药组),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通过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50%乙醇诱导UC模型,西药组(0.3125 g·kg^(-1))、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31.2、15.6、7.8 g·kg^(-1))灌胃2周后,检测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AMPKα)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紧密连接蛋白中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蛋白-2(Claudin-2)、自噬标志蛋白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及AMPK/ULK1通路磷酸化蛋白p-AMPK、p-ULK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损伤评分明显上调(P<0.05),AMPKα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p-AMPK、p-ULK1、Occludin蛋白水平及LC3Ⅱ/Ⅰ明显下调(P<0.05),而p62、Claudin-2蛋白水平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的结肠损伤评分下降,AMPKαmRNA明显上调,p-AMPK、p-ULK1、Occludin蛋白水平及LC3Ⅱ/Ⅰ上升,而p62、Claudin-2蛋白表达下降,以人参败毒散中剂量组干预效应最明显(P<0.05)。结论:人参败毒散可抗肠道黏膜屏障损伤,以人参败毒散中剂量组疗效最佳,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ULK1自噬通路有关,通过加速LC3Ⅰ向LC3Ⅱ转化,促进p62降解,从而改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2功能,修复肠道机械屏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败毒散 溃疡性结肠炎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Unc-51样激酶1(AMPK/ULK1)通路 自噬 肠黏膜屏障
原文传递
人参败毒散调控自噬修复溃疡性结肠炎黏膜的机制 被引量:4
8
作者 熊珮宇 陈旭 +4 位作者 张薇 刘俊宇 刘兴隆 王一童 贾波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34-41,共8页
目的:从调控自噬清除过氧化物角度,探究人参败毒散修复溃疡性结肠炎(UC)肠黏膜的机制。方法:自由饮用3.0%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诱导UC小鼠模型,雄性C57BL/6J小鼠共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美沙拉嗪组(0.3 g·kg^(-1))... 目的:从调控自噬清除过氧化物角度,探究人参败毒散修复溃疡性结肠炎(UC)肠黏膜的机制。方法:自由饮用3.0%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诱导UC小鼠模型,雄性C57BL/6J小鼠共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美沙拉嗪组(0.3 g·kg^(-1))、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12.35、8.22、4.11 g·kg^(-1)),每组10只,连续给药灌胃7 d。选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变,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氏(PAS/AB)染色观察杯状细胞改变。免疫荧光法检测结肠组织活性氧自由基(ROS)荧光表达;生化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G蛋白偶联受体5(LGR5)、p6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UC模型组结肠HE染色见黏膜上皮结构大量缺失,肠腺破坏,炎性细胞大量浸润,结肠病理损伤评分(TDI)明显上调(P<0.05),杯状细胞大量丢失,SOD活性及LC3Ⅱ/Ⅰ、PCNA下调(P<0.05),而p62、MDA、ROS、LGR5水平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的人参败毒散组结肠TDI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PAS/AB染色见大量新生的杯状细胞。PCNA、LGR5、SOD活性及LC3Ⅱ/Ⅰ明显上升(P<0.05),而p62、MDA、ROS含量明显降低(P<0.05),以人参败毒散低剂量组最佳(P<0.05)。结论:人参败毒散可促肠上皮修复,其机制可能与启动肠道自噬,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促使肠干细胞增殖、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败毒散 溃疡性结肠炎 自噬 氧化应激 肠干细胞
原文传递
基于PI3K/Akt/NF-κB通路探讨人参败毒散、榆瑞灌肠液内外合治干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兴隆 张培旭 +3 位作者 熊珮宇 钟春 陈旭 贾波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42-51,共10页
目的: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核转录因子-κB(NF-κB)相关通路指标变化,探讨内治方人参败毒散、外治方榆瑞灌肠液及二方合用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黏膜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 目的: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核转录因子-κB(NF-κB)相关通路指标变化,探讨内治方人参败毒散、外治方榆瑞灌肠液及二方合用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黏膜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人参败毒散组(内治15.6 g·kg^(-1))、榆瑞灌肠液组(外治25 g·kg^(-1))、内外合治组(内治15.6 g·kg^(-1)+外治25 g·kg^(-1)),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采用2,4,6-三硝基本磺酸(TNBS)/乙醇诱导大鼠建立UC动物模型,造模后第8天给药,日1次,连续14 d。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结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结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TNF-α、IL-6定位及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PI3K/Akt/NF-κB通路相关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HE染色后镜下可见黏膜及黏膜下层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肠组织TNF-α、IFN-γ含量增高,IL-4、IL-10含量降低(P<0.05),结肠组织上皮细胞凋亡率增高(P<0.05),结肠组织Bax、TNF-α、IL-6阳性表达增高,Bcl-2阳性表达降低(P<0.05),结肠组织PI3K、Akt、NF-κB mRNA表达升高(P<0.05),PI3K、磷酸化(p)-PI3K、Akt、p-Akt、p65、p-p65、Bax、活化(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Bax/Bcl-2、cleaved Caspase-3/Caspase-3表达增高(P<0.05),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Bcl-2、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后内治组、外治组、合治组大鼠结肠黏膜损伤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肠组织TNF-α、IFN-γ含量降低,IL-4、IL-10含量升高(P<0.05),结肠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Bax、TNF-α、IL-6阳性表达降低,Bcl-2阳性表达增加(P<0.05);合治组PI3K mRNA表达降低(P<0.05);3个给药组结肠Akt、NF-κB mRNA表达降低(P<0.05),p-PI3K、Akt、p-Akt、p65、p-p65、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Bax/Bcl-2、cleaved Caspase-3/Caspase-3明显降低(P<0.05),IκBα、Bcl-2、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人参败毒散内治、榆瑞灌肠液外治及内外合治方法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调节该通路相关的基因和蛋白表达,达到抗炎、抗凋亡的作用,恢复UC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败毒散 榆瑞灌肠液 内外合治 溃疡性结肠炎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人参败毒散的历史沿革与现代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薇 熊珮宇 +4 位作者 刘俊宇 胡恒昶 宋丽 刘兴隆 贾波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60-71,共12页
目的:梳理人参败毒散的历史沿革及现代临床应用。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与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选择古籍数据库及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人参败毒散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提取朝代、书名、功能、剂量等信息,考证与分析方剂历史... 目的:梳理人参败毒散的历史沿革及现代临床应用。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与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选择古籍数据库及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人参败毒散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提取朝代、书名、功能、剂量等信息,考证与分析方剂历史沿革、组成与剂量、主治病证、煎服方法、药物基原、炮制及现代临床应用等。结果:人参败毒散首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称《局方》),方由柴胡、甘草、桔梗、人参、川芎、茯苓、枳壳、前胡、羌活、独活、生姜、薄荷组成,有散寒祛湿、益气解表功效。后世治疗病证多在《局方》上继承发展,其中感冒(112次)最多,占总病证的22.63%;其次为时行感冒(83次),占16.77%。人参败毒散现代临床应用广泛,涉及各科,呼吸系统疾病(42次)最多,占17.65%;其次为皮肤疾病(34次),占14.29%;再者为传染性疾病(33次),占13.87%。临证加减运用,究其病机或正虚外感,或外感风寒湿邪而正气不虚,充分体现中医异病同治的理念。结论:对经典名方人参败毒散进行考证,确定人参败毒散关键信息,为中医临床研究及复方制剂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人参败毒散 文献考证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