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国际法实践中的多边主义进路:基于“对外关系法”的扩展分析
1
作者 牟文富 《昆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5,共15页
为了澄清近来国际关系中有关多边主义话语的一些含混,有必要诉诸基于共识的规范标准。中国国际法实践的典型特色是秉承一种基于最大共识的多边主义,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平台、国际法治三位一体结构构成。可... 为了澄清近来国际关系中有关多边主义话语的一些含混,有必要诉诸基于共识的规范标准。中国国际法实践的典型特色是秉承一种基于最大共识的多边主义,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平台、国际法治三位一体结构构成。可以通过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所反映的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内容来查明这种多边主义进路的最大共识性。中国的多边主义国际法实践体现了合作国际法的精髓,在许多方面还丰富了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基于最大共识的多边主义国际法进路完全可以作为检验伪多边主义、选择性多边主义的标准,同时也有助于消解敌我观念,各种冲突的断层线也有望在伙伴关系、利益交汇点中得以弥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多边主义 单边主义 国际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国际法律秩序的思想基础——卢梭、康德和凯尔森之和平架构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牟文富 刘强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3-108,共6页
卢梭、康德和凯尔森都提出了永久和平的构架,分别是统一的欧洲联邦国家、自由共和制国家的普遍性联盟、具有集中制裁权能的国际组织,都是后世国际法秩序的思想先驱,各自都为当今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法律秩序提供了知识基础。三者在处理... 卢梭、康德和凯尔森都提出了永久和平的构架,分别是统一的欧洲联邦国家、自由共和制国家的普遍性联盟、具有集中制裁权能的国际组织,都是后世国际法秩序的思想先驱,各自都为当今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法律秩序提供了知识基础。三者在处理"自然状态"这一假设和作为和平前提的"国家同质性问题"上的差异导致其理论具有根本性的不同。自然状态是卢梭和康德要克服的状态,而凯尔森将其作为走向集中性制裁之国际组织的出发点;国家的同质性是康德和平理论的根本出发点,也是一种先验规定,而凯尔森的和平构架对此完全予以忽略。他们和平架构的深层规范性基础各具特色,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都显得比较狭窄。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他们各自的规范性基础内容才得以充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律秩序 卢梭 康德 凯尔森 和平架构 自然状态 国家同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背景下中国对专属经济区内军事活动的政策选择 被引量:7
3
作者 牟文富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3年第11期45-58,共14页
协调专属经济区内"航行自由"规则的解释、适用、遵守与外国军事活动之间的关系,是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主要议题。根据专属经济区内"航行自由"是否包括从事军事活动权利为标准,本文将各种立场划分为"包容性解释&... 协调专属经济区内"航行自由"规则的解释、适用、遵守与外国军事活动之间的关系,是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主要议题。根据专属经济区内"航行自由"是否包括从事军事活动权利为标准,本文将各种立场划分为"包容性解释"和"非包容性解释",并根据国家海军力量大小,将理想的博弈分为弱国—弱国、强国—强国、强国—弱国三种类型,博弈结果就是在两种立场之间做出占优的策略选择。分析结论表明,如果对中国有重要战略价值的周边国家都持"非包容性解释"立场,则中国的收益偏低;若中国和其他相关国家都持"包容性解释"立场,除了中美博弈过程中中国收益为负外,其他情况下总体收益为正。因此,倡导和维护一种以"包容性解释"立场为核心的海洋法律秩序符合中国国家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属经济区 海洋秩序 军事活动 政策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续线与南海总体空间秩序 被引量:2
4
作者 牟文富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38,共13页
南海的总体法律状况可以通过国际法中的空间分配概念来解释。南海断续线长期、合法存在构成了南海总体空间秩序的关键环节,是国际法下有效的赋权性事实、且构成一种独特的空间标记。南海空间秩序是一种部分地异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南海的总体法律状况可以通过国际法中的空间分配概念来解释。南海断续线长期、合法存在构成了南海总体空间秩序的关键环节,是国际法下有效的赋权性事实、且构成一种独特的空间标记。南海空间秩序是一种部分地异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特殊空间秩序,其特殊性主要在于断续线迥异于海洋法中以领海基线作为起讫点来确定应享的海洋空间的空间分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续线 历史性权利 历史性所有权 南海仲裁 南海争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专利法演进的动因及其知识供给 被引量:2
5
作者 牟文富 《国际商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55,共6页
本文就中国专利法演进的动因以及相关立法的知识供给状况做出解释。从1985年第一部专利法出台以后,中国专利法的初期发展以中国经济改革、建设市场经济制度这样的政策导向为基础,1992年和2000年的两次修改是最明显的表现,而2006年的修... 本文就中国专利法演进的动因以及相关立法的知识供给状况做出解释。从1985年第一部专利法出台以后,中国专利法的初期发展以中国经济改革、建设市场经济制度这样的政策导向为基础,1992年和2000年的两次修改是最明显的表现,而2006年的修正草案则着眼于确定性和可预见性,具有司法导向的效果。在这样一个演进过程中,关于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激励理论对1985年至2000年专利法的发展具有相当的解释作用,另一方面,中国恢复GATT缔约国地位和加入WTO的外部要求也成了中国专利法发展的一个诱因。在这个演进过程中,借鉴西方国家的专利法实践和满足中国加入的国际条约的外部要求构成了中国专利法发展的知识源泉。专利法的这种发展路径在中国众多的法律演进历史中具有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法演进 激励理论 知识供给 外部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澳大利亚、印尼关于行使群岛海道航过权的19条规则》分析及评注 被引量:1
6
作者 牟文富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20年第3期53-66,共14页
印度尼西亚是目前唯一指定部分群岛海道的国家,这些群岛海道是中国走向印度洋、西南太平洋、大洋洲的必经之道。中国发展远洋力量、维护海上战略通道安全、进行海上维权等战略目标均依赖于理解和适用对涉群岛海道国际法规则。本文以《... 印度尼西亚是目前唯一指定部分群岛海道的国家,这些群岛海道是中国走向印度洋、西南太平洋、大洋洲的必经之道。中国发展远洋力量、维护海上战略通道安全、进行海上维权等战略目标均依赖于理解和适用对涉群岛海道国际法规则。本文以《美国、澳大利亚、印尼关于行使群岛海道航过权的19条规则》(“《19条规则》”)为基础考察群岛海道通过权相关法律问题,尤其是“通常方式”要求、提前通知、合理注意等关键问题。《19条规则》的核心为军舰、军用飞机的通过权问题。这需要在群岛国的安全与海军大国的海军机动性需求间维持一种平衡,《19条规则》大体上顾及双方的立场,对中国海军走向远洋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尼西亚 群岛海道 群岛水域 航行自由 飞越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TO争端解决机制中反措施的相称性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牟文富 《国际商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4-50,共7页
本文结合国家责任法中反措施的相称性原则归纳了WTO中仲裁裁决中所反映的反措施实践。在WTO法律中,《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SCM)第4.10、第4.11条中的反措施、《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DSU)第22.4条的中止减让措施在WTO司法... 本文结合国家责任法中反措施的相称性原则归纳了WTO中仲裁裁决中所反映的反措施实践。在WTO法律中,《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SCM)第4.10、第4.11条中的反措施、《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DSU)第22.4条的中止减让措施在WTO司法实践中和学理上被视为国家责任法中的反措施。SCM第4.10、第4.11条对反措施规定了"适当"这样的限制;DSU第22.4条对中止减让措施规定了"等同"限制。此二种限制就是反措施的相称性要求。在SCM中,"适当性"要求是定性的描述,以目的论作为标准,如果中止减让能够使被诉一方撤回补贴或消除不利影响,则就是适当的。在DSU中,"等同性"必须以"抵消或受损"的水平来衡量,是量化标准。对二者进行比较,"适当性"标准不是严格的相称性,只要不是"不成比例"就可接受。这两种相称性最终都是通过数量来表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称性 适当性 等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之外塑造海洋秩序的战略 被引量:10
8
作者 牟文富 《中国海洋法学评论(中英文版)》 2014年第2期183-267,共85页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海洋制定了法律秩序,但作为世界最强大的海权国家,美国至今没有加入该公约。尽管现在美国政府积极推动加入公约,但其复杂的国内政治、高度分化的国内舆论使得其在很长时间内难以完成这个任务,这就使美国在公...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海洋制定了法律秩序,但作为世界最强大的海权国家,美国至今没有加入该公约。尽管现在美国政府积极推动加入公约,但其复杂的国内政治、高度分化的国内舆论使得其在很长时间内难以完成这个任务,这就使美国在公约之外塑造对其有利的海洋秩序,为美国享有海洋权益寻找一种法律基础。美国主要通过三种策略来塑造海洋秩序:习惯法主张、航行自由计划、在“防扩散安全倡议”框架下签订双边船舶登临协议去超越传统的海上管辖权,三者分别对应着权利基础、显示武装力量去维护和强化该权利基础的国家实践、重建对海上船舶管辖权制度的企图。美国实施的“航行自由计划”还导致其与中国发生了争端。如果说促使美国试图塑造新的海洋秩序的主导动机有什么特点的话,那首先是它反映了美国在世界总体权力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其次是它以海洋自由为核心,不过还融合了反恐、防扩散领域中的美国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法公约》 海洋秩序 习惯法 航行自由计划 登临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使用的“国际水域”概念及其海上行为的主观依据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牟文富 CHEN Jueyu(Translators) HAN Yuchen(Translators) 《中华海洋法学评论》 2022年第4期1-50,共50页
“国际水域”是由美国强势推行但在海洋法中并不存在的一种空间概念,其所界定的海洋空间是一个无差别的海洋整体,美国借此消解现代海洋法中的各种区域划分,希望以此作为法律基础,在尽可能广阔的海洋上维持其海军最大限度的活动自由,同... “国际水域”是由美国强势推行但在海洋法中并不存在的一种空间概念,其所界定的海洋空间是一个无差别的海洋整体,美国借此消解现代海洋法中的各种区域划分,希望以此作为法律基础,在尽可能广阔的海洋上维持其海军最大限度的活动自由,同时压缩沿海国的海上管辖权范围。美国以“国际水域”概念为法律工具去塑造一种施米特式的海洋大空间秩序,航行自由是该大空间中的支配性意识形态。就其扩展至整个海洋而言,它是施米特式大空间秩序的一个变体。一如施米特的大空间秩序体现了维护区域霸权的企图,美国塑造海洋大空间秩序在本质上即维持其海上霸权。美国对单方解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倚重、其“航行自由计划”及其北极政策转向都可以在此框架中得以解释。在当代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法体系中,美国诉诸“国际水域”概念及相关行为不符合海洋法以及《联合国宪章》所体现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水域 航行自由 海洋法 卡尔·施米特 北极 大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东亚秩序构想:过去与未来的连结
10
作者 牟文富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8-42,共15页
本文主要考察中国古代的天下秩序对思考当代世界秩序的积极意义。在分析意义上,古代东亚的朝贡体系所蕴含的和平秩序是一种替代征服性帝国的国际关系模式,其中值得借鉴的原则包括:文明吸引力、制订合法性标准、非战原则、自愿原则、以... 本文主要考察中国古代的天下秩序对思考当代世界秩序的积极意义。在分析意义上,古代东亚的朝贡体系所蕴含的和平秩序是一种替代征服性帝国的国际关系模式,其中值得借鉴的原则包括:文明吸引力、制订合法性标准、非战原则、自愿原则、以经济实力支撑政治秩序。同朝贡体系一样,现代国际关系也会孕育事实上的权力等级、经济与安全上的依附,但这些关系并不意味着与主权平等原则相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秩序 东亚秩序 天下秩序 朝贡体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求偿——以“总价协议”为基础的国家实践
11
作者 牟文富 《国际商务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39,共10页
"总价协议"频繁用于解决社会改革过程中因征收、国有化等国家行为引起的大规模国际求偿。求偿国与被求偿国通过谈判达成这类协议,之后由求偿国的国内机构根据协议及有关国际法、国内法来受理求偿并做出裁判。"总价协议&q... "总价协议"频繁用于解决社会改革过程中因征收、国有化等国家行为引起的大规模国际求偿。求偿国与被求偿国通过谈判达成这类协议,之后由求偿国的国内机构根据协议及有关国际法、国内法来受理求偿并做出裁判。"总价协议"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求偿人的资格、赔偿范围、责任的基础、求偿国国内机构实施求偿协议的实践等问题。此外,本文还涉及有关中国作为求偿国与被求偿国方面的实践。中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的规模日益增大,熟悉此类争端解决方式有助于保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尤其是海外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求偿 国家责任 外交保护 总价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恩·布朗利的客观实证主义国际法观述评
12
作者 牟文富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83-91,共9页
本文旨在考察英国著名国际法学家伊恩·布朗利的客观实证主义国际法观。首先是布朗利的"客观实证主义国际法"所体现的一般国际法理论。在这方面,布朗利在国际法效力上接受了凯尔森的"基础规范"影响,但他把注意... 本文旨在考察英国著名国际法学家伊恩·布朗利的客观实证主义国际法观。首先是布朗利的"客观实证主义国际法"所体现的一般国际法理论。在这方面,布朗利在国际法效力上接受了凯尔森的"基础规范"影响,但他把注意力放在国际法的实际功效上,认为国际法事实上是有功效的,而在现实中被误解和低估了。其次,在对待习惯国际法方面,他严格按照"国家实践"和"法律确念"的要素来检验,这体现在他处理国际法中最有争议的人道主义干预问题的方法上。第三,布朗利通过"国际事务中的法治"概念来构建国际公共秩序,其组成要素实际上是形式主义的法治观,其方法与耶鲁学派的"政策导向"方法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实证主义的国际法假定对规则的客观解释就是现实,规则对所有国家都平等适用,但规则产生的背景性质、平等适用是否对所有国家产生相同的法律后果,这是实证主义方法没有考虑的。耶鲁学派将法律描述成"权威决策过程",其对中国的积极意义在于,中国必须深度介入国际法的立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恩·布朗利 客观实证主义 习惯国际法 法治 国际公共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原则的影响及其在海洋环保制度下的适用问题
13
作者 牟文富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43-48,共6页
"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是处理跨国污染赔偿责任的一个里程性案例,其中的原则对后来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相当多的多边环境保护条约吸收了其中的"领土无害使用原则"的精神,国际法委员会在对国际法的编... "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是处理跨国污染赔偿责任的一个里程性案例,其中的原则对后来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相当多的多边环境保护条约吸收了其中的"领土无害使用原则"的精神,国际法委员会在对国际法的编纂和渐进发展过程中也以此原则为指导精神,可以说该原则已经具有习惯国际法规则的地位。1982年《海洋法公约》中有关海洋环境保护的规定也吸收了"领土无害使用原则"精神。在国家管辖海域——领海、专属经济区发生的污染可能危及其他国家领土或管辖下的海域,因此在预防海洋污染方面,该原则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个可能的情况是他国陆地来源地的污染对本国领海、专属经济区造成损害,或反之亦然。就该案所主要解决的损害赔偿责任而言,它同当代海洋污染的责任制度有很大的差距,后者规定各国主要承担预防义务,其次主要处理船舶污染问题、船舶所有人的赔偿责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 领土无害使用 海洋法公约 跨界污染 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经济中的价值及其创造者
14
作者 牟文富 鲁茉莉 《国际商务研究》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20,共5页
关键词 知识经济 价值 创造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不扩散话语的合法化
15
作者 牟文富 郭贵民 《国际商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5-58,共4页
核不扩散话语的产生是同核权力的产生联系在一起的。这种话语的合法化过程是通过发话者数量的扩展、国际机制的建立和相应的立法、确立检查机制、成为知识和职业的对象等途径而完成的。核不扩散话语的合法化表明该话语不过是核权力在国... 核不扩散话语的产生是同核权力的产生联系在一起的。这种话语的合法化过程是通过发话者数量的扩展、国际机制的建立和相应的立法、确立检查机制、成为知识和职业的对象等途径而完成的。核不扩散话语的合法化表明该话语不过是核权力在国际政治中的一种表现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不扩散话语 合法化 发话者 受话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的外资公司和美国的对外贸易
16
作者 牟文富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报)》 1998年第6期20-23,共4页
美国的外资公司对美国货物贸易赤字规模与增长的作用在比例上远远大于其在出口中的份额。1994年,它们占美国出口的22%,进口的33%。
关键词 外资公司 母公司 对外贸易 贸易赤字 子公司 美国企业 美国公司 进口总值 出口总值 贸易逆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订未来的贸易程序,迈向无国界的全球经济
17
作者 牟文富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报)》 1997年第12期13-18,共6页
1997年9月29日鲁杰罗在旧金山举行的国际工业大会上的演讲全文:1哥伦布时代前的海洋将世界分隔开来,现在它们却联结着我们。数万公里的光缆跨越大洲和大洋,同时无数种声波和电磁波时时交织在我们星球上空。每天二十四小时,这种全球网络... 1997年9月29日鲁杰罗在旧金山举行的国际工业大会上的演讲全文:1哥伦布时代前的海洋将世界分隔开来,现在它们却联结着我们。数万公里的光缆跨越大洲和大洋,同时无数种声波和电磁波时时交织在我们星球上空。每天二十四小时,这种全球网络带着世界的商业合同、货币交易、医学信息以及教育资源同时跨越着时区、疆界和文化。九十年代的商路是激光信号与卫星波束。货物不是丝绸与香料,而是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经济 无国界 世界贸易组织 九十年代 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 互联网络 一体化 世界经济 世界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元叙事:海权对海洋法律秩序的塑造 被引量:34
18
作者 牟文富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3-85,157-158,共23页
中国的崛起催生了选择成为陆权国家还是海权国家的辩论,中国政府的政策是建设"海洋强国",但无论是以"海洋强国"还是"海权"名之,都应该避免太过于强调力量因素而忽视其他关键问题。作者在"海洋叙事&q... 中国的崛起催生了选择成为陆权国家还是海权国家的辩论,中国政府的政策是建设"海洋强国",但无论是以"海洋强国"还是"海权"名之,都应该避免太过于强调力量因素而忽视其他关键问题。作者在"海洋叙事"这个方向上来考察海权,即关于海洋秩序的叙事,它实际上具有元叙事的功能——合法化功能。对历史中若干海洋国家实践的考察表明,塑造海洋秩序、维护其海洋利益的海洋叙事是海权的关键特征,海洋叙事能力与海上力量也成正相关关系。当今海洋法律秩序是历史上关于海洋空间、资源、战场这些叙事的影响下形成的,海洋大国的海洋叙事能力一直是影响海洋事务的一个持久性因素。海洋叙事能力对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价值在于,塑造海洋秩序的意志、能力、手段是海洋大国赖以生存的关键。对中国的海权理想而言,实际的情况可能是建设海军力量相对容易,而提出一种关于海洋秩序的元叙事反而更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叙事 海洋强国 海权 海洋法律秩序 中国复兴
原文传递
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国际现状的规范性构建--基于国际法的视角 被引量:2
19
作者 牟文富 朱新山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24,共10页
当下的政治话语对"国际现状"的概念不加界定就用来作为评判中国崛起的标尺,该术语最大的问题在于其高度情景化,且无确定的规范性内容。作者以国际法规范作为国际现状的规范内容。国际现状的核心是国际体系成员基于广泛承认与... 当下的政治话语对"国际现状"的概念不加界定就用来作为评判中国崛起的标尺,该术语最大的问题在于其高度情景化,且无确定的规范性内容。作者以国际法规范作为国际现状的规范内容。国际现状的核心是国际体系成员基于广泛承认与同意而做出的秩序安排。国际现状的具体表现为人类生活的空间法律秩序、物质基础法律秩序、国家行为和交往规范。通过从中国解决边界纠纷模式、加入国际制度的趋势、使用武力的环境与历史、接受习惯国际法、参与国际海洋法的立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进程分析来看,中国是在国际现状的框架范围内谋求国家利益的,而且还通过自身的国际法立法行为促进了国际现状和规范的形成。作者认为,在处理大国崛起或体系中的结构性变化时,应确保大国在国际立法过程中进行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规范 国际现状 合法性 共同同意
原文传递
作为集体安全构想的联合国复活了?
20
作者 牟文富 郑耀武 《国际观察》 1997年第1期23-26,共4页
关键词 联合国 集体安全 国际干预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集体行动 构想 恢复和平 联合国宪章 干涉主义 国际政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