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火处理对多道Ni基熔覆涂层组织和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传琦 刘洪喜 +3 位作者 周荣 张晓伟 曾维华 蒋业华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5-150,共6页
利用6 kW多模横流CO2激光器在45钢表面熔覆了Ni60CuMoW合金粉末,并对熔覆涂层进行了回火处理。通过OM、XRD、SEM、EDS和电化学综合测试系统等手段分析了激光功率和回火复合处理对熔覆层组织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熔覆层与基体呈... 利用6 kW多模横流CO2激光器在45钢表面熔覆了Ni60CuMoW合金粉末,并对熔覆涂层进行了回火处理。通过OM、XRD、SEM、EDS和电化学综合测试系统等手段分析了激光功率和回火复合处理对熔覆层组织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熔覆层与基体呈良好的冶金结合,熔覆层组织致密。熔覆层主要由富含Ni的基体相γ(Ni,Fe)、固溶体(Ni,Cu)、化合物Ni31Si12、BCr、Cr5 B3、BNi3、FeNi3和M23 C6(M=Cr、Ni、Fe)等组成。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熔覆层与基体间的过渡区域更加平滑。试样耐蚀性随激光功率的降低而增强,腐蚀电位明显正移,腐蚀电流密度降低近2个数量级。对单道涂层试样,回火处理后的耐蚀性好于回火前,而多道熔覆层的耐腐蚀性又优于单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回火处理 多道涂层 微观组织 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振动辅助激光重熔Ni基合金TiC复合涂层微观组织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传琦 刘洪喜 +2 位作者 周荣 蒋业华 张晓伟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651-2657,共7页
采用机械振动辅助激光重熔复合改性工艺在45钢表面制备了NiCrBSi+TiC复合涂层。运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XRD)等表征手段分析了涂层形貌、微观结构和相组成,并测试了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分布。结果表明:由于受到激光二... 采用机械振动辅助激光重熔复合改性工艺在45钢表面制备了NiCrBSi+TiC复合涂层。运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XRD)等表征手段分析了涂层形貌、微观结构和相组成,并测试了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分布。结果表明:由于受到激光二次扫描和激振力综合作用的影响,基体相由树枝晶向胞状枝晶转变,增强相TiC等硬质颗粒分布呈现出递增趋势,占选取视场内的面积分数提高约18.2%。Ti元素扩散趋势减缓,细晶强化和弥散强化作用增强。机械振动激光重熔涂层近结合界面处显微硬度波动减缓,结合区横向显微硬度波动有效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重熔 NiCrBSi+TiC复合涂层 机械振动 微观组织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转录因子最新研究方法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传琦 孔稳稳 李晶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3年第1期118-123,共6页
转录因子可以调控众多下游基因的表达,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及对外界环境的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结合近年来植物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归纳分析了高等植物转录因子研究的主要策略和最新的技术方法,并从生物信息学分析、瞬间转化技... 转录因子可以调控众多下游基因的表达,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及对外界环境的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结合近年来植物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归纳分析了高等植物转录因子研究的主要策略和最新的技术方法,并从生物信息学分析、瞬间转化技术的应用、突变体表型分析及调控网络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为植物转录因子的预测、功能鉴定及靶基因分析等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转录因子 功能分析 生物信息学 调控网络 策略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色彩转换和投影的车牌定位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传琦 张建 +1 位作者 闫晓东 刘佳宇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38-40,共3页
为了设计出一种能够快速自动识别定位车牌的方法,首先对获得的彩色车牌图像进行灰度化和二值化,然后对经二值化处理的车牌图像进行水平和垂直投影,同时充分利用车牌的几何特征,共同完成车牌的区域定位。经VC++验证表明,该方法定位速度快... 为了设计出一种能够快速自动识别定位车牌的方法,首先对获得的彩色车牌图像进行灰度化和二值化,然后对经二值化处理的车牌图像进行水平和垂直投影,同时充分利用车牌的几何特征,共同完成车牌的区域定位。经VC++验证表明,该方法定位速度快,定位精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牌定位 彩色 二值化 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彩色图像边缘检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传琦 张建 +1 位作者 熊伟 史彩娟 《平顶山工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9-11,共3页
图像边缘检测大都是基于灰度图像的,其不能充分利用彩色图像的全部色彩信息。本文利用数学形态学在描述灰度图像方面的优势,将灰度形态学边缘检测法运用到彩色图像中。首先在RGB空间对原彩色图像的R、G、B三副伪灰度图像分别进行形态学... 图像边缘检测大都是基于灰度图像的,其不能充分利用彩色图像的全部色彩信息。本文利用数学形态学在描述灰度图像方面的优势,将灰度形态学边缘检测法运用到彩色图像中。首先在RGB空间对原彩色图像的R、G、B三副伪灰度图像分别进行形态学边缘检测,然后对三副图像的边缘强度进行合并,并采用阈值分割法提取出图像的轮廓边缘。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计算量小,并且充分利用了图像的色彩信息,能有效地检测出彩色图像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形态学 彩色图像 边缘检测 阚值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PMSR2对脂肪族芥子油苷侧链的修饰作用
6
作者 王传琦 张献贺 +2 位作者 王红波 于欣鑫 李晶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6-231,237,共7页
芥子油苷是一类由氨基酸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脂肪族芥子油苷主要来源于甲硫氨酸,因侧链长度和结构的不同而拥有多样化的生物活性。根据拟南芥不同组织中芥子油苷组分和含量的特点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推断脂肪族芥子油苷的侧链修饰反... 芥子油苷是一类由氨基酸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脂肪族芥子油苷主要来源于甲硫氨酸,因侧链长度和结构的不同而拥有多样化的生物活性。根据拟南芥不同组织中芥子油苷组分和含量的特点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推断脂肪族芥子油苷的侧链修饰反应中可能存在由甲基亚磺酰基芥子油苷向甲硫基芥子油苷转化的还原反应,候选基因为甲硫氨酸硫还原酶2(Peptide Methionine Sulfoxide Reductase 2,PMSR2)。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我们构建了过量表达PMSR2基因的转基因拟南芥,对其芥子油苷组分及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野生型和PMSR2基因缺失的突变体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PMSR2基因的过量表达并未使芥子油苷含量与组分发生明显变化,但PMSR2基因缺失的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MS GSL/MT GSL的值显著提高,证明PMSR2参与了脂肪族芥子油苷侧链的修饰反应,可以将MS GSL中的硫还原生成MT GSL。该酶的鉴定进一步完善了对芥子油苷合成途径及其侧链修饰的认识,为深入研究脂肪族芥子油苷的生理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族芥子油苷 侧链修饰 还原反应 甲硫氨酸硫还原酶 PMSR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累积架空输电线路覆冰预测模型与算法综述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传琦 伍历文 +2 位作者 邓志斌 邓伟锋 杨彬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3-164,234,共13页
在覆冰条件的气象因素下,输电导线随时间累积形成的覆冰厚度、形状和分布变化,影响着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按预测模型从覆冰生长到导线除冰各阶段存在的关联分析,讨论了各模型的优势差异以及相互存在组合的可能性。覆冰全周期存在着由... 在覆冰条件的气象因素下,输电导线随时间累积形成的覆冰厚度、形状和分布变化,影响着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按预测模型从覆冰生长到导线除冰各阶段存在的关联分析,讨论了各模型的优势差异以及相互存在组合的可能性。覆冰全周期存在着由微观到宏观的变化,影响着导线覆冰的生长进程。预测模型可按全周期组合,首先,对初始数据的降噪可解决数据发散,用主成分分析法的降维可提高预测精度。其次,模型中的支持向量机、混合的群智能优化算法、遗传算法组合等工具乃至交叉方式,都着力于覆冰过程的辨识与建模。再次,将热力融冰技术的负荷交流或涡流自热环应用在除冰阶段,使覆冰监测形成了动态闭环系统。最后,结合分析对输电线路覆冰预测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累积 气象因素 架空输电线路 覆冰 预测模型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表面多道激光熔覆Ni基涂层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20
8
作者 刘洪喜 曾维华 +2 位作者 张晓伟 王传琦 蒋业华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15-1523,共9页
为提高不锈钢的硬度和耐蚀性能,利用6 kW横流CO2激光器在1Cr18Ni9Ti表面进行了单道和多道Ni25WC35合金粉末熔覆。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EDAX)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熔覆层主要由(Fe,Ni)固溶体和WC原位自生成的W2C组成,同时含有CrNiFeC,... 为提高不锈钢的硬度和耐蚀性能,利用6 kW横流CO2激光器在1Cr18Ni9Ti表面进行了单道和多道Ni25WC35合金粉末熔覆。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EDAX)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熔覆层主要由(Fe,Ni)固溶体和WC原位自生成的W2C组成,同时含有CrNiFeC,Cu3.8Ni化合物和Fe W3C,Ni2Si,Fe3Ni3B等硬质相。光学显微形貌观察显示熔覆层组织均匀、致密,与基体结合良好。显微硬度测试得出熔覆层硬度为基体的2倍,最高出现在双道试样第二道熔覆层CZ区中部,其值达到650 HV。熔覆层在5.0%NaCl饱和溶液中的最高自腐蚀电位为-488.70 mV,较基体上升了630.9 mV;最低腐蚀电流密度为0.55μA·cm-2,较基体降低了75.11%。综合比较显示单道试样耐腐蚀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多道涂层 不锈钢 显微硬度 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变磁场对激光熔覆Fe基复合涂层组织结构及其耐磨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蔡川雄 刘洪喜 +3 位作者 蒋业华 王传琦 张晓伟 唐淑君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9-235,共7页
采用激光熔覆辅助电磁控制工艺在45钢表面合成了Fe-Cr-Si-B-C复合涂层.通过对熔覆层进行SEM、EDS和XRD表征,研究了外加交变磁场对涂层微观组织和物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磁场可降低激光熔池固-液界面前沿液相的温度梯度和增加非均... 采用激光熔覆辅助电磁控制工艺在45钢表面合成了Fe-Cr-Si-B-C复合涂层.通过对熔覆层进行SEM、EDS和XRD表征,研究了外加交变磁场对涂层微观组织和物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磁场可降低激光熔池固-液界面前沿液相的温度梯度和增加非均质形核率,促使粗大、方向性很强的柱状晶转变为均匀、细小的等轴晶,并能够消除熔覆层内的气孔和裂纹等缺陷,但其对熔覆层物相组成的影响不大.熔覆涂层由白色初生γ-(Fe,Cr)固溶体相和其间黑色的γ-(Fe,Cr)共晶相组成,同时含有少量Fe3(B,C)、Cr7(B,C)3、CrFeB等碳化物和硼化物.常温干摩擦磨损试验表明,外加磁场所制备的涂层耐磨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其磨损失重仅为未加磁场的43%,且摩擦系数波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交变磁场 复合涂层 微观组织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变磁场对激光熔覆铁基复合涂层宏观形貌的影响及其微观组织演变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洪喜 蔡川雄 +2 位作者 蒋业华 张晓伟 王传琦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402-2410,共9页
通过特殊设计的电路及作用线圈制作了交变磁场发生装置,并用其研究了不同磁场强度对激光熔覆铁基涂层宏观形貌和显微组织的影响。基于电磁学及金属凝固原理,揭示了激光熔覆涂层的固化过程和磁场诱发熔覆涂层柱状树枝晶向等轴晶转变的主... 通过特殊设计的电路及作用线圈制作了交变磁场发生装置,并用其研究了不同磁场强度对激光熔覆铁基涂层宏观形貌和显微组织的影响。基于电磁学及金属凝固原理,揭示了激光熔覆涂层的固化过程和磁场诱发熔覆涂层柱状树枝晶向等轴晶转变的主要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在交变磁场作用下,熔池金属液表面产生的趋肤效应和交变电磁力使凝固后熔覆层的表面形态呈波浪式,熔高和横截面积均随磁场电流的增加而减小,但熔宽变化不大。熔池内部产生的电磁力驱动熔体流动使树枝晶熔蚀和机械折断,游离的破碎枝晶成为新的形核核心,增加了形核率,从而促使熔覆层顶部组织由树枝晶向等轴晶转变。随着磁场电流的增加,等轴晶区扩大,但涂层底部的组织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交变磁场 复合涂层 宏观形貌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不锈钢表面激光熔覆Ni基涂层组织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曾维华 刘洪喜 +2 位作者 王传琦 张晓伟 蒋业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4-29,共6页
利用6kW横流CO2激光器在1Cr18Ni9Ti不锈钢表面进行了不同工艺参数下单道Ni25WC35合金粉末熔覆。分析了熔覆层的物相组成,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熔覆层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熔覆层主要由(Fe,Ni)固溶体和WC原位自生成的W2C组成,同... 利用6kW横流CO2激光器在1Cr18Ni9Ti不锈钢表面进行了不同工艺参数下单道Ni25WC35合金粉末熔覆。分析了熔覆层的物相组成,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熔覆层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熔覆层主要由(Fe,Ni)固溶体和WC原位自生成的W2C组成,同时含有CrNiFeC,Cu3.8Ni化合物和FeW3C,Ni2Si,Fe3Ni3B等硬质相。光学显微观察显示熔覆层组织均匀、致密,与基体结合良好。在5.0%NaCl饱和溶液中电化学腐蚀测量分析结果得出,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熔覆层的耐腐蚀性能降低;随着扫描速率增加,耐腐蚀性能先增加,后降低。最高自腐蚀电位为-554.70mV,最低腐蚀电流密度为0.55μA.cm-2。综合得出,Р=3.0kW,ν=500mm.min-1的试样熔覆层耐腐蚀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镍基涂层 不锈钢 显微组织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辅助激光熔覆制备Ni60CuMoW复合涂层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洪喜 纪升伟 +2 位作者 蒋业华 张晓伟 王传琦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901-2905,共5页
采用磁场辅助激光熔覆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Ni60CuMoW复合涂层,借助SEM,EDS和XRD等表征手段对涂层进行了微观组织和物相分析,利用维氏硬度计测试了复合涂层截面的显微硬度分布,通过摩擦磨损实验和电化学测试系统研究了复合涂层的磨... 采用磁场辅助激光熔覆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Ni60CuMoW复合涂层,借助SEM,EDS和XRD等表征手段对涂层进行了微观组织和物相分析,利用维氏硬度计测试了复合涂层截面的显微硬度分布,通过摩擦磨损实验和电化学测试系统研究了复合涂层的磨损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涂层主要由γ-Ni,Cu)固溶体、硅化物和硼化物组成,Cr3Si晶粒细化且均匀致密;磁场辅助作用下,激光熔覆涂层平均显微硬度达到913HV0.5,为无磁场辅助涂层的1.5倍,磨损失重仅为无磁场涂层的36%,自腐蚀电位上升了100mV,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70%,耐磨耐蚀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复合涂层 磁场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13钢表面激光选区熔覆Ni-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12
13
作者 唐淑君 刘洪喜 +3 位作者 张晓伟 王传琦 蔡川雄 蒋业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21-1626,共6页
通过控制Ni基自熔性合金粉末中Al的含量,在H13热作模具钢表面分别原位制备了Ni3Al和NiAl金属间化合物复合熔覆涂层。借助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不同熔覆涂层的化学组成和物相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种不同Al含量的熔覆层均显... 通过控制Ni基自熔性合金粉末中Al的含量,在H13热作模具钢表面分别原位制备了Ni3Al和NiAl金属间化合物复合熔覆涂层。借助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不同熔覆涂层的化学组成和物相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种不同Al含量的熔覆层均显现出平整致密、无明显缺陷的宏观特征。随着Al含量的增加,熔覆层显微形貌呈现出底部枝晶区域增加及枝晶逐渐粗化,甚至出现胞状晶的现象。熔覆层在未加入Al时,其主要物相为Ni3Fe及(Ni,Cr)固溶体。随着Al含量的增加,主要物相则由最初的Ni3Al金属间化合物、(Ni,Cr)固溶体到Ni3Al、NiAl金属间化合物和(Fe,Cr)固溶体,再到最终Al含量达到13.9%时的NiAl金属间化合物和(Fe,Cr)固溶体。同时,Al含量的提高使得涂层中杂质相减少。熔覆层摩擦系数均低于基体,最高显微硬度为基体的3.5倍,耐磨性较基体提高了5.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H13钢 复合涂层 金属间化合物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13钢表面TiC/Co基激光修复层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16
14
作者 范氏红娥 张晓伟 +2 位作者 王传琦 刘洪喜 蒋业华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7-31,共5页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H13热作模具钢表面分别制备了Co50合金涂层和TiC/Co基复合涂层.借助XRD,SEM与显微硬度计对比分析了涂层与基材的结合状态、涂层物相组成、截面组织形貌和显微硬度分布.结果表明,Co50合金涂层和TiC/Co基复合涂层均与H1...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H13热作模具钢表面分别制备了Co50合金涂层和TiC/Co基复合涂层.借助XRD,SEM与显微硬度计对比分析了涂层与基材的结合状态、涂层物相组成、截面组织形貌和显微硬度分布.结果表明,Co50合金涂层和TiC/Co基复合涂层均与H13钢基材呈良好冶金结合特征.Co50合金涂层主要由初生γ-Co枝晶及其间的共晶组织组成,而TiC/Co基复合涂层主要由TiC颗粒、枝晶及细小的共晶组织组成,其组成相除含有TiC,TiCo3和Cr2Ni3外,还有Cr-Ni-Fe-C等相.涂层截面显微硬度分布表明,TiC/Co基复合涂层截面平均显微硬度明显高于Co50合金涂层,分别为5 520 MPa和4 990 MPa,分别是H13钢基材的2.7和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热作模具钢 钴基合金 复合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年冻土地区给排水管道保温层厚度设计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传琦 牟瑞芳 王芃 《铁道标准设计》 2007年第1期86-88,共3页
通过对高寒地区给排水管道铺设和管道保温层厚度设计的研究,提出一种新的高寒地区给排水管道保温层厚度设计计算的方法,即利用计算机通过Ansys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的方法,并通过实例得以证明这种计算方法是有效的,从而丰富了高寒地区... 通过对高寒地区给排水管道铺设和管道保温层厚度设计的研究,提出一种新的高寒地区给排水管道保温层厚度设计计算的方法,即利用计算机通过Ansys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的方法,并通过实例得以证明这种计算方法是有效的,从而丰富了高寒地区给排水管道保温层厚度的设计计算方法,并为其他计算方法提供了验证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给排水管道 保温层 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送粉角度对激光熔覆铁基复合涂层形状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蔡川雄 刘洪喜 +2 位作者 张晓伟 王传琦 蒋业华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59-1364,共6页
通过分析激光熔覆过程中光束、粉末和熔池间的作用机理,建立了送粉式激光熔覆材料有效利用率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了送粉角度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并计算了不同送粉角度下的熔覆材料有效利用率、熔高和横截面积。结果表明,... 通过分析激光熔覆过程中光束、粉末和熔池间的作用机理,建立了送粉式激光熔覆材料有效利用率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了送粉角度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并计算了不同送粉角度下的熔覆材料有效利用率、熔高和横截面积。结果表明,在熔覆工艺参数不变的条件下,理论计算的熔覆材料有效利用率、熔覆层高度和横截面积均随送粉角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均高于实验检测值。激光熔覆过程中,由于粉末烧损和机械损失,使熔覆材料有效利用率、熔高和横截面积随送粉角度变化出现最大值,理想送粉角度为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有效利用率 送粉角度 成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INCC的水源取水控制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5
17
作者 孟如 张建 +2 位作者 张伟芹 王传琦 陈利利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9-80,共2页
介绍了由组态软件WINCC作上位机监控管理,以PLC为主站和子站的控制器,对水源取水的净水系统进行控制。详细论述了其电气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及对源水的余氯、pH值、浊度、流量等工艺参数的控制方法,为水源净水处理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提供了... 介绍了由组态软件WINCC作上位机监控管理,以PLC为主站和子站的控制器,对水源取水的净水系统进行控制。详细论述了其电气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及对源水的余氯、pH值、浊度、流量等工艺参数的控制方法,为水源净水处理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途径。以范县黄河水源取水的净化系统为例,对整个系统进行了研发设计。系统已安全稳定运行2 a多,由于进出水量增加和水质较同类型的水厂都有较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 WINCC 通信网络 PLC 组态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移动式破碎站控制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3
18
作者 孟如 王传琦 +2 位作者 吴晓春 张伟芹 张建 《工矿自动化》 2009年第4期92-94,共3页
文章介绍了一种应用于露天煤矿的半移动式破碎站控制系统的设计,详细介绍了该控制系统的结构和控制方式,并给出了其I/O配置和控制流程。该系统以PLC为主控制器,通过上位机实施监控,并对参控设备设置了就地箱。实际运行表明,该控制系统... 文章介绍了一种应用于露天煤矿的半移动式破碎站控制系统的设计,详细介绍了该控制系统的结构和控制方式,并给出了其I/O配置和控制流程。该系统以PLC为主控制器,通过上位机实施监控,并对参控设备设置了就地箱。实际运行表明,该控制系统性能稳定、可靠,有效保证了破碎站系统正常运行,为露天煤矿的破碎-运输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移动式破碎站 控制系统 高低压柜 PLC 远程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筒式煤泥干燥系统自动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孟如 张建 +2 位作者 王传琦 刘艳玲 孟特 《选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8-61,共4页
详细介绍了滚筒式煤泥干燥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结构,通过贝叶斯粗糙集数学模型建立了相应的预期推断和优化策略,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 滚筒式干燥机 尾煤泥 上位机 控制功能 控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与3D模型预测石太客运专线特长隧道涌水量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芃 黄涛 王传琦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1-54,66,共5页
研究目的:目前较为常用的隧道涌水量的预测方法为专业理论方法,其精度不高。为此,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寻求新的方法,并预测石太客运专线特长隧道涌水量,从而指导现场施工。研究方法:理论模型与2D、3D数学模型相结合,合理设定边界条件使数... 研究目的:目前较为常用的隧道涌水量的预测方法为专业理论方法,其精度不高。为此,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寻求新的方法,并预测石太客运专线特长隧道涌水量,从而指导现场施工。研究方法:理论模型与2D、3D数学模型相结合,合理设定边界条件使数学模型接近实际情况。研究结果:利用有限单元法建立二维与三维预测结果互相吻合,且与现场观测数据非常相近。研究结论:本预测方法具有指导现场施工的作用,对同类地区的隧道涌水量计算有借鉴意义。但三维数值模型预测的隧道涌水量值都小于二维数值模型的预测值,这主要是在对单元划分处理时偏于简单化所致,需在以后的工作中对程序做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模型 三维模型 有限元 隧道涌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