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烟诱发变异性心绞痛致心肌梗死一例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墨扬 刘蓉 +4 位作者 崔锦刚 邱洪 杨伟宪 乔树宾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4-274,共1页
1病例资料 患者男,56岁,于2009-11开始反复出现活动时胸闷症状,含服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同年12月开始出现夜间休息时胸闷发作,于我院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示:左前降支近段斑块,右冠脉斑块形成,狭窄程度均小于50%。予以阿司匹林、... 1病例资料 患者男,56岁,于2009-11开始反复出现活动时胸闷症状,含服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同年12月开始出现夜间休息时胸闷发作,于我院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示:左前降支近段斑块,右冠脉斑块形成,狭窄程度均小于50%。予以阿司匹林、辛伐他汀、单硝酸异山梨酯、硝苯地平等口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性心绞痛 心肌梗死 冠脉斑块形成 单硝酸异山梨酯 诱发 吸烟 左前降支近段 胸闷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站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墨扬 宋光远 +6 位作者 张倩 牛冠男 叶蕴青 罗彤 滕思勇 乔树宾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46-851,共6页
目的:总结“一站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一站式”PCI+TAVR的合并冠状动脉狭窄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或反流患者35例,记... 目的:总结“一站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一站式”PCI+TAVR的合并冠状动脉狭窄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或反流患者35例,记录术中、术后不良事件及6个月随访结果。结果:35例患者平均年龄(77.0±6.6)岁,平均心胸外科协会风险评分(6.8±2.1)%。术前平均主动脉瓣最大流速(4.6±0.8)m/s,跨瓣压差(53.4±23.0)mmHg(1 mmHg=0.133 kPa)。35例患者均进行了PCI,其中处理冠状动脉靶病变≥2处共5例,左主干病变8例,重度钙化病变予以旋磨3例,所有患者PCI过程无并发症。PCI后立即应用国产自膨胀瓣膜行TAVR,1例术中死亡,2例急诊转外科,2例置入第二个TAVR瓣膜,无术后即刻中度及以上瓣周反流,无急性冠状动脉闭塞。住院期间永久起搏器植入5例,无大出血及脑卒中发生,6个月随访全因死亡2例,无新发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及脑卒中。二叶瓣比三叶瓣瓣叶钙化程度更为严重[(529.5±277.8)mm^(3) vs.(301.8±316.2)mm^(3),P=0.041],二叶瓣患者术中死亡、急诊转外科及瓣中瓣比例相对三叶瓣患者更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三叶瓣比较30 d全因死亡率、早期安全率以及6个月全因死亡率、脑卒中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具备成熟PCI和TAVR经验的中心行“一站式”PCI+TAVR安全、有效,在二、三叶瓣患者均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一站式 主动脉瓣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例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主动脉根部影像学与临床应用--单中心早期经验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墨扬 许亮 +6 位作者 裴汉军 滕思勇 张海涛 吕滨 王浩 杨跃进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14-717,共4页
目的:15例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患者主动脉根部影像学与临床应用的单中心早期临床经验。方法:入选我院2011-03至2013-11拟行TAVI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15例,分别进行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扫描、经胸超声心动图采集主动脉根... 目的:15例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患者主动脉根部影像学与临床应用的单中心早期临床经验。方法:入选我院2011-03至2013-11拟行TAVI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15例,分别进行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扫描、经胸超声心动图采集主动脉根部解剖数据,并对比主动脉瓣环测量差异。根据CT测量结果选择植入瓣膜型号,通过术后6个月随访,评估术前测量准确性。结果:15例患者术前CT测量主动脉瓣环短径(21.5±2.4)mm,主动脉瓣环长径(27.3±2.7)mm,瓣环平均内径(24.4±2.4)mm,左心室流出道长径(28.3±4.5)mm,左心室流出道平均内经(24.±3.5)mm;升主动脉内径(35.3±4.4)mm。置入A-Venus人工瓣膜26号瓣膜8例,29号瓣膜7例。CT测量主动脉瓣环内径均值大于经胸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瓣环内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6个月随访,15例患者均未出现主动脉根部破裂、阻挡冠状动脉、主动脉瓣及瓣周中量及以上反流,有4例患者因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起搏器置入。结论:CT及经胸超声心动图对于主动脉瓣环测量结果存在差异,CT测量可准确有效评估主动脉根部形态及毗邻,为TAVI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主动脉根部 影像学测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世界二叶式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应用Venus-A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多中心经验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墨扬 周政 +21 位作者 陶凌 罗建方 董念国 张海波 方臻飞 姜楠 王焱 吴延庆 姜正明 安健 陈韵岱 苏晞 杨毅宁 刘继红 郭延松 彭小平 郭然 陈良龙 于波 何奔 陆方林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9-334,共6页
目的:探索我国真实世界中采用第一代自膨胀式Venus-A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二叶瓣)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4月至2020年3月共22个中心行TAVR的二叶瓣重度狭窄患者,根据CT核心实验室... 目的:探索我国真实世界中采用第一代自膨胀式Venus-A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二叶瓣)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4月至2020年3月共22个中心行TAVR的二叶瓣重度狭窄患者,根据CT核心实验室判断将患者按Sievers分型分为0型二叶瓣组和1型二叶瓣组。通过基线、术中及短期随访指标评价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主要终点为30 d全因死亡及致残性脑卒中。次要终点包括术中即刻不良事件指标;30 d随访指标:延迟冠状动脉阻塞及瓣环破裂、主要出血、新发永久起搏器植入、NYHA心功能分级以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共入选199例二叶瓣重度狭窄患者,平均年龄(71.77±8.13)岁,男性113例(56.8%),0型二叶瓣组121例(60.8%),1型二叶瓣组78例(39.2%)。所有患者均采用Venus-A瓣膜行TAVR治疗,术中无死亡、无冠状动脉闭塞、无瓣环破裂,1例(0.5%)患者急诊外科开胸,7例(3.5%)患者出现瓣膜移位,24例(12.1%)患者进行了第二枚瓣膜置换。释放后即刻4例(2.0%)患者出现中度及以上瓣周反流,6例(3.0%)患者仍有残余狭窄。术后30 d随访,全因死亡率0.5%,致残性脑卒中发生率0.5%,无延迟冠状动脉闭塞及瓣环破裂。新发永久起搏器植入19例(9.5%),1型二叶瓣组发生率高于0型二叶瓣组(19.2%vs.3.3%,P=0.023)。30 d随访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主动脉瓣峰值流速及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基线有明显改善。5例(2.5%)患者仍存在中量及以上瓣周反流,0型二叶瓣组发生率高于1型二叶瓣组(4.1%vs.0%,P=0.034),1例(0.5%)患者仍有残余狭窄。结论:真实世界中采用Venus-A瓣膜行二叶瓣TAVR短期整体效果满意,体现出了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叶式主动脉瓣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自膨胀式瓣膜 真实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纤维性纵隔炎致肺动脉高压一例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墨扬 熊长明 +4 位作者 倪新海 柳志红 何建国 张岩 程显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3-193,共1页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纵隔炎 纤维性 慢性 胸闷气短 抗结核治疗 收缩期杂音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动脉自发性夹层伴血栓形成致双肾梗死一例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墨扬 于靖 +3 位作者 孟昭斌 马文君 蒋雄京 吴海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6-386,共1页
1临床资料 男性患者,39岁。因腰腹痛伴血压升高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持续性疼痛,时轻时重,体温37.7℃,最高达38.9℃。疼痛持续3—4天,右下腹疼痛缓解,转为左腰部疼痛,亦呈持续性。于当地省级医院就诊,... 1临床资料 男性患者,39岁。因腰腹痛伴血压升高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持续性疼痛,时轻时重,体温37.7℃,最高达38.9℃。疼痛持续3—4天,右下腹疼痛缓解,转为左腰部疼痛,亦呈持续性。于当地省级医院就诊,磁共振成像(MRI)提示双肾梗死。患者发病伴有血压升高,最高150/100mmHg(1mmHg=0.133kPa),间断服用降压药,血压维持在140/100mmHg,为进一步诊断治疗而我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梗死 血栓形成 自发性 肾动脉 持续性疼痛 右下腹疼痛 夹层 血压升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性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在治疗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应用——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墨扬 宋光远 +12 位作者 裴汉军 王媛 张倩 牛冠男 周政 张昊 张文佳 王建德 吕滨 吴永健 乔树宾 杨跃进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6-340,共5页
目的:探讨过渡性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治疗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3至2017-03在阜外医院行PBAV的37例暂不适宜行瓣膜置换术的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年龄(74±12)岁。观察患者临床及解... 目的:探讨过渡性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治疗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3至2017-03在阜外医院行PBAV的37例暂不适宜行瓣膜置换术的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年龄(74±12)岁。观察患者临床及解剖特点、手术有效及安全性,并进行随访。结果:本组患者基线外科风险高心功能差,二叶式主动脉瓣占比约50%,瓣叶钙化程度重[钙化体积CT值850(HU850)=(856.0±658.2)mm3]。术中参考瓣环上平均内径选择球囊,术后7天主动脉瓣瓣口面积从(0.37±0.10)cm2增大至(0.87±1.10)cm2,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从(55.1±22.9)mm Hg(1 mm Hg=0.133 k Pa)降至(44.8±17.8)mm Hg(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从(35.8±14.3)%增加到(41.0±12.2)%(P<0.001)。术后住院期间发生死亡4例,1例安装永久起搏器,1例主动脉瓣重度反流。术后平均随访(16.5±11.1)个月,共有13例(35.1%)患者过渡到外科或经导管瓣膜置换术治疗。结论:对于暂不宜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PBAV可取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结果,有望成为过渡性治疗手段,对于中国二叶式主动脉瓣比例高,瓣叶钙化重特点,采用瓣环上内径选择较小球囊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 过渡性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一年人工瓣膜影像学形态特点及其对临床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墨扬 宋光远 +9 位作者 牛冠男 王媛 张倩 周政 张文佳 罗彤 任心爽 韩磊 吕滨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61-666,共6页
目的: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1年人工瓣膜影像学形态特点及其对临床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2-09至2014-12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使用Venus-A主动脉瓣膜行TAVR并完成1年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随访的30例患者。通过术后CT... 目的: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1年人工瓣膜影像学形态特点及其对临床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2-09至2014-12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使用Venus-A主动脉瓣膜行TAVR并完成1年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随访的30例患者。通过术后CT多水平测量人工瓣膜椭圆率、膨胀率、瓣膜置入深度和瓣叶增厚情况等指标,分析人工瓣膜形态特点,以及其结果对术后血流动力学和临床的影响。结果:30例患者Venus-A主动脉瓣膜功能水平(B平面)膨胀率(面积法)良好,为(106.7±17.2)%。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术后B平面膨胀率(面积法)与三叶式主动脉瓣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6.9±17.7)%vs(103.6±1.5)%,P=0.132]。B平面膨胀率(面积法)≥100%者(n=23)与B平面膨胀率(面积法)<100%者(n=7)比较,术前CT主动脉根部径线、钙化体积、术中是否球囊后扩张、术后1年CT检测的瓣膜置入深度、人工瓣叶增厚比例、术后1年超声心动图检测的中度及以上瓣周反流的比例、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Ⅲ级患者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平面膨胀率(面积法)<100%者相比,B平面膨胀率(面积法)≥100%者术后1年超声心动图检测最大跨瓣流速更低[(2.1±0.4)m/s vs(2.6±0.5)m/s,P=0.023]。结论 :置入Venus-A主动脉瓣膜后1年CT评估人工瓣膜功能水平完全膨胀程度较高,血流动力学总体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术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前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墨扬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15-717,共3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是治疗外科高危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的新兴介入技术。基于其"非直视"手术特点,术前影像学评估对于筛选患者、了解主动脉根部解剖毗邻及规划入路极为重要,有效而准确的术前影像学评估可减低术中并发症发...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是治疗外科高危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的新兴介入技术。基于其"非直视"手术特点,术前影像学评估对于筛选患者、了解主动脉根部解剖毗邻及规划入路极为重要,有效而准确的术前影像学评估可减低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手术成功率。其中主要评估方法如超声心动图、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及核磁共振技术各有不同。本文对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术前影像学综合评估的流程、各评估方法的优劣势以及如何通过评估结果规划手术从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影像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itraClip导管系统行经皮二尖瓣成形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墨扬 吴永健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2年第4期309-311,共3页
各种原因所致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均在不同程度上使收缩期左心室内血流向左心房反流,从而增加左心室前负荷,导致心功能不全。随着心室的重构扩大,二尖瓣环也随之增大,二尖瓣反流量进一步增加,如此的恶性循环使得左心室功能不全加重,... 各种原因所致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均在不同程度上使收缩期左心室内血流向左心房反流,从而增加左心室前负荷,导致心功能不全。随着心室的重构扩大,二尖瓣环也随之增大,二尖瓣反流量进一步增加,如此的恶性循环使得左心室功能不全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甚至死亡。据统计,罹患此病的患者在欧美达800万人左右,而且每年新增近25万人,总体发病率约为5万/人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关闭不全 经皮二尖瓣成形术 MitraClip导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2023年度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墨扬 周政 +5 位作者 牛冠男 陈阳 丰德京 胡祥铭 史文册 吴永健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14-19,共6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目前已经成为治疗主动脉瓣疾病患者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器械的持续革新,经验的日益丰富,TAVR的适应证范围得到不断扩展。紧跟国际趋势,我国TAVR手术量逐年稳步上涨。2023年度TAVR领域在低危...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目前已经成为治疗主动脉瓣疾病患者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器械的持续革新,经验的日益丰富,TAVR的适应证范围得到不断扩展。紧跟国际趋势,我国TAVR手术量逐年稳步上涨。2023年度TAVR领域在低危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的长期随访结果进一步验证了TAVR手术的远期获益,针对主动脉瓣反流患者行TAVR手术的相关研究以及TAVR手术在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的应用均为TAVR适应证的拓展提供了证据支持。与此同时,国内外瓣膜器械的研发及新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全生命周期管理新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我国本土器械研发进展迅速,多种器械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其临床表现及研究结果值得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适应证 新技术 新器械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首例完全局部麻醉且无镇静下极简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被引量:16
12
作者 陈阳 王墨扬 +13 位作者 牛冠男 宋光远 张洪亮 叶蕴青 周政 赵振燕 赵跃武 谢慕蓉 罗彤 滕思勇 刘庆荣 赵杰 马宁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27-1030,共4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开展近20年以来,早期遵循与外科手术类似的复杂流程,比如手术操作在杂交手术室或外科手术室,全身麻醉(全麻)与气管插管后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和X线引导进行,需要建立动脉和中心静脉等多条有创通路进行血流动力学监...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开展近20年以来,早期遵循与外科手术类似的复杂流程,比如手术操作在杂交手术室或外科手术室,全身麻醉(全麻)与气管插管后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和X线引导进行,需要建立动脉和中心静脉等多条有创通路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以双侧股动脉切开或经皮穿刺入路;需要经静脉系统植入临时起搏器辅助瓣膜置入;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拔除气管插管,等待患者清醒病情稳定后,再转入普通病房进行功能恢复,因此住院时间一般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极简式 完全局部麻醉 无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宋光远 王墨扬 +9 位作者 王媛 牛冠男 张倩 陈茂 王建安 冯沅 赵振刚 刘先宝 杨跃进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阜外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TAVR的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49例。分... 目的:探讨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阜外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TAVR的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49例。分析患者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手术有效性及安全性,并进行随访。结果:二叶式主动脉瓣无嵴与带嵴类型占比相当(55.1%vs 44.9%),瓣叶钙化程度重[钙化体积HU850=(604.1±318.7) mm^3],平均瓣环周长大于平均瓣环上水平周长[(78.8±7.4) mm vs (67.1±6.7) mm,P<0.001],平均左心室流出道(LVOT)周长大于平均瓣环周长[(81.6±10.5) mm vs (78.8±7.4) mm,P=0.003]。置入瓣中瓣患者12例(24.5%),瓣膜置入过深患者14例(34.1%)。置入瓣中瓣患者比无瓣中瓣患者瓣环平均内经[(26.8±2.4) mm vs(23.9±2.0) mm,P<0.001]、周长[(85.7±7.0) mm vs (76.6±6.1) mm,P<0.001]及LVOT平均内径[(28.4±2.7) mm vs (24.3±3.1) mm,P<0.001]、周长[(91.3±9.1) mm vs (78.4±8.9) mm,P<0.001]更大,LVOT周长/瓣环上水平周长比值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5±12.3)%vs (119.4±15.7)%,P=0.067],但趋近阈值。瓣膜置入过深患者比无置入过深患者LVOT周长/瓣环周长比值更大[(108.0±7.4)%vs (101.2±6.7)%,P=0.005]。结论: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的瓣环和LVOT平均内径及LVOT周长/瓣环周长比值对于TAVR中瓣中瓣的置入及瓣膜置入深度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根部形态学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经颈动脉途径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11
14
作者 牛冠男 宋光远 +4 位作者 王墨扬 张倩 罗彤 王旭 吴永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87-690,共4页
目的分析高危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经颈动脉途径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2月于北京阜外医院、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医院经... 目的分析高危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经颈动脉途径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2月于北京阜外医院、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医院经颈动脉途径TAVR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疾病患者21例,男性13例,年龄58~91(72.8±8.5)岁.对入选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中,12例接受全麻手术,9例在局麻下完成手术.20例患者经右颈动脉途径TAVR,1例经左颈动脉行TAVR治疗.置入Venus A瓣膜20例,VitaFlow Ⅱ瓣膜1例.其中1例患者出现颈动脉血肿,经局部处理后,血肿吸收好转,其余患者手术过程顺利.21例患者均完成术后随访,其中2例患者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起搏器置入术.患者术后随访(30±7)d,均未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血管并发症、心肌梗死、瓣周漏等不良事件.术后超声心动图显示,未见中量及以上反流;且术后1个月LVEF较术前明显改善[(61.44±6.48)% vs (51.90±13.17)%,P<0.05];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平均跨瓣压差较术前明显下降[(14.90±8.03)mm Hg(1 mm Hg=0.133 kPa)vs (59.48±22.43)mm Hg,P<0.01;(13.11±8.45)mm Hg vs (59.48±22.43)mm Hg,P<0.01].结论对不适合行股动脉入路的患者以及主动脉瓣病变复杂,尤其是严重钙化、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既往曾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实施经颈动脉途径TAVR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治疗结果 经颈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单纯局部麻醉下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可行性和安全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赵振燕 张洪亮 +11 位作者 张喆 袁素 王墨扬 牛冠男 叶蕴青 周政 张倩 王彬成 陈阳 孟真 赵杰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1-347,共7页
目的:本研究观察在单纯局部麻醉(局麻)下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连续入选2021年3月至2021年9月我院计划在单纯局麻下行TAVR治疗的患者共72例。观察手术成功率、心功能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30 d内主... 目的:本研究观察在单纯局部麻醉(局麻)下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连续入选2021年3月至2021年9月我院计划在单纯局麻下行TAVR治疗的患者共72例。观察手术成功率、心功能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30 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72例患者均成功置入TAVR人工瓣膜,根据瓣膜学术研究联盟(VARC)-3定义,总的手术成功率和30 d器械植入成功率均为80.6%(58/72)。其中,63例(87.5%)患者行单纯局麻下TAVR,2例(2.8%)因股动脉穿刺口部损伤和纳入临床试验改为全身麻醉,7例(9.7%)患者由单纯局麻改为局麻+镇静;共6例(8.3%)因并发症和术中不适症状更改麻醉方式。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P<0.001)。72例患者中,术后30 d内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1例(1.4%),出现急性脑卒中1例(1.4%)、血管并发症3例(4.2%)、新发起搏器植入5例(6.9%),无急性肾损伤、瓣膜移位、中度及以上瓣膜反流等情况。结论:在单纯局麻下行TAVR安全、可行,是局麻+镇静麻醉TAVR的进一步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局部麻醉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安全性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及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倩 张文佳 +7 位作者 王墨扬 王旭 叶蕴青 宋光远 赵振燕 周政 牛冠男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79-1084,共6页
目的:了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及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9月至2017年1月于阜外医院行TAVR的119例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了解急性肾损伤出现的特点及分期,同时分析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 目的:了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及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9月至2017年1月于阜外医院行TAVR的119例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了解急性肾损伤出现的特点及分期,同时分析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急性肾损伤及分期,临床资料中术中致命及主要出血事件及主要、次要血管并发症均依据瓣膜学术联盟-2标准(VARC-2)定义。结果:TAVR术后有27例(22.7%)发生急性肾损伤,其中1期21例(77.8%),2期4例(14.8%),3期2例(7.4%)。术后24 h、48 h、72 h分别出现14例(51.9%)、7例(25.9%)、3例(11.1%)急性肾损伤;术后4 d、5 d、7 d均分别出现1例(3.7%)急性肾损伤。出院时急性肾损伤患者无完全不恢复,2例(7.4%)未完全恢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肌酐水平增高、手术时间延长、主要及次要血管并发症是影响术后出现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肾损伤是TAVR术后常见并发症,多出现在术后72 h内,大部分可完全恢复,术前血肌酐水平、手术时间、主要及次要血管并发症是影响术后出现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急性肾损伤 慢性肾功能不全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5岁以上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喆 叶蕴青 +6 位作者 王墨扬 许海燕 滕思勇 钱杰 王巍 王旭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80-784,共5页
目的:高龄(年龄≥75岁)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比较不同干预治疗方案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01至2015-01-01期间我院收治的所有年龄≥75岁且诊断为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421例的临床资料,男性... 目的:高龄(年龄≥75岁)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比较不同干预治疗方案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01至2015-01-01期间我院收治的所有年龄≥75岁且诊断为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421例的临床资料,男性243例(57.7%),平均年龄为(79.1±3.5)岁。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测的主动脉瓣口面积大小,将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n=112)、中度狭窄组(n=83)和重度狭窄组(n=226)。随访1年观察全因及心原性死亡终点。重度狭窄组患者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死亡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21例患者随访1年的全因及心原性死亡率分别为22.3%(94例)和19.7%(83例)。三组间1年全因死亡率及心原性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管病变[比值比(OR)=2.31,95%可信区间(CI):1.215-4.392]、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OR=0.966,95%CI:0.942-0.991)、不同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OR=2.022,95%CI:1.140-3.586)是1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OR=2.157,95%CI:1.213-3.836)、LVEF(OR=0.975,95%CI:0.950-1.000)、不同NT-proBNP水平(OR=2.786,95%CI:1.449-5.356)、血磷(OR=5.755,95%CI:1.462-22.657)是1年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重度狭窄组的药物治疗、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及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43.6%、57.1%、7.3%、6.45%。TAVR、SAVR较药物治疗死亡率均明显降低(P〈0.0001),TAVR与SAVR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不同程度的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1年全因死亡及心原性死亡率随狭窄程度的加剧呈逐渐上升趋势,但死亡率与狭窄程度无关。外周血管病变和血磷是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重度狭窄患者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较药物治疗效果更佳,TAVR与SAVR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左心室导丝起搏技术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一站式手术一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新民 宋光远 +8 位作者 滕思勇 罗彤 王墨扬 张洪亮 王宇彬 周政 牛冠男 钱杰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50-1252,共3页
目前我国多家医院相继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积累了初步经验。TAVR中进行球囊预扩张、释放瓣膜、球囊后扩张时,应行快速心室起搏以减少心搏出量及心排血量,从而减少球囊及瓣膜收到的冲击力,避免器械滑动。国内常规应用经外周... 目前我国多家医院相继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积累了初步经验。TAVR中进行球囊预扩张、释放瓣膜、球囊后扩张时,应行快速心室起搏以减少心搏出量及心排血量,从而减少球囊及瓣膜收到的冲击力,避免器械滑动。国内常规应用经外周静脉植入临时起搏器起搏右心室以满足术中需要,该方法存在一定并发症的风险。左心室导丝起搏技术省略经静脉起搏器导线植入,可以进一步简化TAVR手术过程。阜外医院于2019年10月14日顺利完成1例采用左心室导丝起搏技术辅助下的经股动脉TAVR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一站式手术,病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导丝起搏技术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低开口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牛冠男 王墨扬 +10 位作者 赵庆豪 张倩 叶蕴青 宋光远 张洪亮 罗彤 滕思勇 赵杰 安云强 吕滨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6-361,共6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低开口(≤10 mm)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瓣置换术(TAVR)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21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TAVR治疗的患者622例,分为冠状动脉开口高度>10 mm组(...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低开口(≤10 mm)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瓣置换术(TAVR)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21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TAVR治疗的患者622例,分为冠状动脉开口高度>10 mm组(n=556);冠状动脉开口高度≤10 mm组(n=66,均经术前影像学筛选,排除冠状动脉阻塞高风险后接受TAVR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各项基线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全部患者早期手术成功率较高(83.28%);冠状动脉开口高度≤10 mm组和冠状动脉开口高度>10 mm组术中使用第二枚瓣膜、术后早期植入起搏器、早期全因死亡、脑卒中、严重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均明显减低(P<0.01),主动脉瓣瓣口面积均明显扩大(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状动脉阻塞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2%vs.0%,P=0.49)。冠状动脉开口高度≤10 mm组需要进行冠状动脉保护的患者比例较冠状动脉开口高度>10 mm组明显增高(6.06%vs.1.44%,P<0.01),经冠状动脉保护后无患者出现冠状动脉阻塞或围术期死亡、脑卒中等并发症。结论:经术前细致影像学筛选的冠状动脉低开口患者接受TAVR治疗安全、有效。对冠状动脉低开口患者结合形态学特征、冠状动脉开口水平瓣叶结构及窦部宽度评估冠状动脉阻塞风险,并进行适当冠状动脉保护,是避免冠状动脉阻塞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冠状动脉阻塞 冠状动脉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对中国老年二尖瓣反流治疗决策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叶蕴青 周政 +6 位作者 李喆 王墨扬 张而立 刘庆荣 齐喜玲 许海燕 吴永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85-588,共4页
目的了解中国老年二尖瓣反流(MR)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率、治疗现状,分析房颤是否与MR治疗决策及预后相关。方法选择中度以上老年MR患者2248例,分为房颤组(537例)和非房颤组(1711例),比较2组基线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差异。结果老... 目的了解中国老年二尖瓣反流(MR)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率、治疗现状,分析房颤是否与MR治疗决策及预后相关。方法选择中度以上老年MR患者2248例,分为房颤组(537例)和非房颤组(1711例),比较2组基线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差异。结果老年MR合并房颤发生率为23.89%。与非房颤组比较,房颤组年龄更大(P<0.01),吸烟、合并心肌病、缺血性脑卒中、心功能不全、NYHAⅢ级和Ⅳ级比例更高(72.25%vs 67.97%,14.71%vs 10.29%,12.66%vs 7.95%,73.00%vs 67.62%,40.04%vs 32.14%,17.13%vs 13.85%,P<0.05,P<0.01)。房颤组风湿性及功能性MR比例、接受二尖瓣修复比例明显高于非房颤组(P<0.01),接受干预治疗比例、住院天数、监护病房天数、院内不良事件及死亡率与非房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房颤组随访12个月累积生存率、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与非房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MR合并房颤比例较高。但房颤并未明显影响MR治疗的决策和近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二尖瓣闭锁不全 二尖瓣成形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