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宪波教授诊治自身免疫性肝炎思路和经验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麟 王宪波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65-166,共2页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炎症性疾病,重视该病的诊断并给予适当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或延缓终末期肝病的发生。王宪波老师认为中医药具有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肝纤维化的综合药理作用,治...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炎症性疾病,重视该病的诊断并给予适当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或延缓终末期肝病的发生。王宪波老师认为中医药具有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肝纤维化的综合药理作用,治疗AIH或其某个阶段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笔者在此总结王宪波老师对AIH病机认识及病证结合的诊治思路和常用方药,再结合病例介绍王宪波老师诊治自身免疫性肝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中西医结合 辨证论治 名医经验传承 王宪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宪波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证思路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向 王宪波 《北京中医药》 2015年第9期713-716,共4页
王宪波教授认为乙型肝炎的治疗应中西合参,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根据疾病的不同分期遵循"缓则治本""急则治标"的原则,以疏肝健脾、补益气血、培补肝肾,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化痰、祛浊为法,不忘顾护脾胃,辨证施治。
关键词 王宪波 乙型肝炎肝硬化 治疗思路 治疗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宪波健脾护肝散结法治疗肝癌的临证思路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孟晓峰 王宪波(指导) 《北京中医药》 2019年第7期654-657,共4页
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隐匿、进展迅速、复发转移率高,预后差。王宪波教授基于对肝癌多年的治疗体会,提出'健脾为先,以助气血生化之源;护肝为要,补肝体助肝以防肝损加重;解毒散结,旨在消癌肿防复发'治疗观点,临证多... 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隐匿、进展迅速、复发转移率高,预后差。王宪波教授基于对肝癌多年的治疗体会,提出'健脾为先,以助气血生化之源;护肝为要,补肝体助肝以防肝损加重;解毒散结,旨在消癌肿防复发'治疗观点,临证多综合采用健脾护肝散结法,主辅有序,攻补兼施。与现代医学对肝癌治疗重在调控免疫平衡、改善肝功能以及抑制肿瘤生长和侵袭转移的治疗策略有异曲同工之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宪波 肝癌 健脾 护肝 散结 名中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宪波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经验 被引量:6
4
作者 倪旭 王宪波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652-653,659,共3页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目前被命名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慢性肝脏疾病,以肝内胆汁淤积为临床特点,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如不及时控制可进展为肝硬化。最新荟萃分析显示,PBC发病率在全球均呈上升趋势,年发病率为0.2~...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目前被命名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慢性肝脏疾病,以肝内胆汁淤积为临床特点,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如不及时控制可进展为肝硬化。最新荟萃分析显示,PBC发病率在全球均呈上升趋势,年发病率为0.2~5.31/10万[1],多发于中老年女性。PB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与环境毒素、感染和化学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学紊乱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宪波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治疗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5
作者 时克 张群 +1 位作者 王宪波 冯颖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8-573,共6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病情凶险,发病迅速,短期病死率高。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与ACLF发生发展和发病机制之间密切相关。ACLF进展过程中,肠道完整性破坏,肠道微生态及其代谢物失调,介导免疫紊乱,进而加重全身炎症性反应。本文旨在阐明肠道...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病情凶险,发病迅速,短期病死率高。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与ACLF发生发展和发病机制之间密切相关。ACLF进展过程中,肠道完整性破坏,肠道微生态及其代谢物失调,介导免疫紊乱,进而加重全身炎症性反应。本文旨在阐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在ACLF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相关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微生物组 代谢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佳良 王宪波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21-26,共6页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是治疗本病的一线药物,但仍有部分患者对UDCA治疗应答不佳,且不完全应答患者总...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是治疗本病的一线药物,但仍有部分患者对UDCA治疗应答不佳,且不完全应答患者总体预后较差,亟须安全有效的二线治疗药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明中医药治疗PBC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其在改善患者生化指标、提高UDCA应答率、改善临床症状、抗肝纤维化、调控免疫及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突出优势,但目前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以及长期终点事件研究。本文主要从中医病因病机认识及中医药治疗提高PBC疗效的相关临床研究进展进行评述,以供临床研究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中医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中药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临床疗效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宪波 毕于斐 +1 位作者 时克 冯颖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6期582-585,共4页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熊去氧胆酸是PBC一线治疗药物,但仍有40%生化应答不佳,这部分患者病情进展快,临床预后差。笔者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PBC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行了...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熊去氧胆酸是PBC一线治疗药物,但仍有40%生化应答不佳,这部分患者病情进展快,临床预后差。笔者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PBC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和分析,关注中医药在提高生化应答率、稳定病情以及减少并发症等方面的潜在价值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中药复方在治疗PBC方面有一定疗效,未来中医药有望成为PBC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中医药 临床疗效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执行编委导读
8
作者 王宪波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6期581-581,共1页
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是一组由异常的自身免疫导致的慢性肝病,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和IgG4相关性胆管炎等,主要特点是自身抗体产生、肝组织的炎性损伤和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异常增... 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是一组由异常的自身免疫导致的慢性肝病,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和IgG4相关性胆管炎等,主要特点是自身抗体产生、肝组织的炎性损伤和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异常增高,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随着诊断水平提高和专科医生重视,AILD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也是肝损伤、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重要病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病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专科医生 慢性肝病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免疫球蛋白 诊断水平 炎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中医诊疗指南 被引量:8
9
作者 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 王宪波 +4 位作者 高方媛 刘尧 李秀惠 赵文霞 朱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1-472,共12页
近年来,随着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进展,医务工作者对肝硬化的临床诊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国内关于肝硬化的中医证候规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日趋增多,尤其是在抗肝纤维化方面中医中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指南在2008版《中医内科常... 近年来,随着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进展,医务工作者对肝硬化的临床诊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国内关于肝硬化的中医证候规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日趋增多,尤其是在抗肝纤维化方面中医中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指南在2008版《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修订,项目组按照中医药标准化、循证医学、技术指导文件的相关要求,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访谈、问卷调查、临床问题确定、证据分级、推荐意见形成、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最终形成一套可行的中医药诊疗指南以切实、规范地指导临床诊疗。该指南经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发布,标准编号:T/CACM1576-20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中医 诊疗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利胆健脾方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生化应答不佳高风险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尧 高方媛 +5 位作者 陈佳良 毕于斐 王晓静 周桂琴 冯颖 王宪波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6期586-589,共4页
目的 评价疏肝利胆健脾方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生化应答不佳高风险人群的疗效。方法 将108例PBC患者随机分为疏肝利胆健脾方(观察)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54例,2组均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48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疏肝利胆健脾方,... 目的 评价疏肝利胆健脾方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生化应答不佳高风险人群的疗效。方法 将108例PBC患者随机分为疏肝利胆健脾方(观察)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54例,2组均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48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疏肝利胆健脾方,累计服用疏肝利胆健脾方时间至少12周。比较2组生化应答率、生化指标变化及不稳定失代偿发生频次。结果 观察组的生化应答率为38.9%,对照组20.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ALT、AST、ALP、GGT在治疗4周后均降低(P<0.05),TBIL在治疗12周后降低(P<0.05);对照组ALT、AST、ALP、GGT、TBIL在治疗48周时降低(P<0.05)。观察组不稳定失代偿发生频次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疏肝利胆健脾方能够提高PBC生化应答不佳高风险人群的生化应答率,4周即可出现疗效,且不稳定失代偿发生频次减少,对延缓和稳定病情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利胆健脾方 中医药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生化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线粒体抗体阴性与阳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11
作者 乔可欣 周桂琴 +4 位作者 刘亚兴 冯颖 刘尧 李斌 王宪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78-1784,共7页
目的对抗线粒体抗体(AMA)阴性与阳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免疫与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其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的PB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MA阴性组(139例,24.5%)及... 目的对抗线粒体抗体(AMA)阴性与阳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免疫与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其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的PB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MA阴性组(139例,24.5%)及AMA阳性组(428例,75.5%),以年龄及性别为匹配因素,匹配容差设置为0.06,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入院时肝功能、凝血、免疫等指标,同时分析治疗6个月的肝功能等指标变化及治疗6、12个月时对于熊去氧胆酸(UDCA)的应答情况。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AMA阴性及AMA阳性PBC患者各139例。AMA阴性组与阳性组入院时比较:AMA阴性组DBil、球蛋白(Glo)低于AMA阳性组,Alb、白蛋白/球蛋白(A/G)、前白蛋白(pre-A)、纤维蛋白原(FIB)高于AMA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应用UDCA治疗6个月后,AMA阴性组与阳性组比较,Glo、pre-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MA阴性组与阳性组治疗6个月后pre-A较入院时均有上升,但上升程度不同,AMA阴性组上升更明显(U=41.00,P=0.015)。应用UDCA治疗6、12个月后,AMA阴性组和阳性组患者对UDCA治疗应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在年龄及性别匹配条件下,AMA阴性PBC患者相对AMA阳性患者,肝脏炎症损伤程度轻,经UDCA治疗后炎症改善更明显,肝脏合成能力改善更明显,对于UDCA应答显现更佳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抗线粒体抗体 球蛋白 前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探讨益气养阴解毒化瘀方对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肠道代谢物的影响
12
作者 姜婷婷 张群 +4 位作者 王宪波 江宇泳 刘晓利 于浩 杨志云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9-477,共9页
目的通过肠道代谢组学探讨益气养阴解毒化瘀方对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MHE)的作用。方法选取2024年3月—2024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且经肝性脑病心理测量评分诊断为MHE的肝硬化患者(n=11)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招募健康... 目的通过肠道代谢组学探讨益气养阴解毒化瘀方对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MHE)的作用。方法选取2024年3月—2024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且经肝性脑病心理测量评分诊断为MHE的肝硬化患者(n=11)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招募健康患者家属作为对照组(n=11)。通过采集对照组及益气养阴解毒化瘀方治疗前后MHE患者的粪便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探索MHE患者的肠道代谢物特征,并通过人群队列探讨益气养阴解毒化瘀方对MHE患者肠道代谢的影响。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同一组内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及同组内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MHE组与对照组共检测出29种差异代谢物,差异代谢物主要为氨基酸类、有机酸类、有机胺类、碳水化合物类、脂肪酸类和维生素类,MHE组明显上调12种,下调17种,主要富集在鸟氨酸代谢通路、支链氨基酸代谢通路和芳香氨基酸代谢通路。MHE患者经益气养阴解毒化瘀方治疗前后共检测出80种差异代谢物,差异代谢物主要为碳水化合物类、有机酸类和氨基酸类,中药治疗后上调56种,下调24种,差异通路也主要富集在鸟氨酸代谢通路、支链氨基酸代谢通路和芳香氨基酸代谢通路。结论益气养阴解毒化瘀方可能通过调节MHE患者的肠道代谢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性脑病 益气养阴解毒化瘀方 中医药疗法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30天内死亡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黄云义 时克 王宪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6-520,共5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肝性脑病患者30天内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2018年4月北京地坛医院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616例,随访观察30天,根据患者预后将其分为生存组(n=488)与死亡组(n=12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肝性脑病患者30天内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2018年4月北京地坛医院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616例,随访观察30天,根据患者预后将其分为生存组(n=488)与死亡组(n=128)。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Cox回归分析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3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1.029,95%CI:1.014~1.044,P<0.001)、MELD评分(HR=1.118,95%CI:1.098~1.139,P<0.001)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HR=1.036,95%CI:1.015~1.057,P=0.001)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3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分析显示,当MELD评分≥20分与NLR≥4时,患者死亡风险较高,30天内的病死率为57.1%(80/140);MELD评分<20分与NLR<4时,30天内的病死率为3.9%(9/232)。结论 年龄、MELD评分及NLR是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3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MELD评分≥20分与NLR≥4的患者30天内的死亡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性脑病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肾Ⅱ号胶囊合并西药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伴微白蛋白尿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8
14
作者 王宪波 桑雁 +3 位作者 孔祥梅 乔立新 单春光 韩清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622-623,共2页
糖肾Ⅱ号胶囊合并西药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伴微白蛋白尿的临床观察王宪波,桑雁,孔祥梅,乔立新,单春光,韩清Mogensen认为微白蛋白尿[即尿白蛋白排泄率(AER)20~200μg/min」有预测糖尿病患者出现临床... 糖肾Ⅱ号胶囊合并西药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伴微白蛋白尿的临床观察王宪波,桑雁,孔祥梅,乔立新,单春光,韩清Mogensen认为微白蛋白尿[即尿白蛋白排泄率(AER)20~200μg/min」有预测糖尿病患者出现临床蛋白尿的作用(1)。此阶段称早期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IDDM 糖肾Ⅱ号胶囊 微白蛋白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窦内皮细胞损伤和表型改变在大鼠肝硬化门脉高压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宪波 刘平 +6 位作者 唐志鹏 陆雄 刘成海 胡义扬 徐列明 顾宏图 刘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811-1816,共6页
目的:探讨肝窦内皮细胞(SECs)损伤和表型改变与大鼠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4周12次腹腔注射复制大鼠肝硬化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d、2d、3d、1周、2周、4周、6周、8周作动态观察;肠系膜前静脉分支插管法测门脉压... 目的:探讨肝窦内皮细胞(SECs)损伤和表型改变与大鼠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4周12次腹腔注射复制大鼠肝硬化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d、2d、3d、1周、2周、4周、6周、8周作动态观察;肠系膜前静脉分支插管法测门脉压力(Ppv);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免疫组化观察肝窦壁CD44和Ⅷ因子相关抗原(vWF)表达;Northernblot检测肝组织内皮素-1(ET-1)mRNA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肝组织eNOS表达;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和肝组织ET-1含量。结果:DMN造模1d后CD44染色明显弱于正常对照组(P<0.05),SECs窗孔减少,血清H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DMN造模2d后vWF阳性染色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P<0.05);DMN大鼠的Ppv与肝窦壁vWF表达量和血清H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造模2d和3d时ET-1mRNA表达强于正常对照组,ET-1含量轻度高于正常对照组;造模1d、2d和3d时eNOSmRNA表达强于正常对照组,而eNOS一直呈低水平状态。结论:SECs损伤和表型改变是DMN大鼠肝硬化门脉高压形成的病理基础之一;ET-1和NO产生的平衡失调,使肝内血流阻力增加,在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硬化 一氧化氮 内皮缩血管肽类 高血压 门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虫夏草菌丝提取物降低二甲基亚硝胺大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效应的组织学基础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宪波 刘平 +4 位作者 唐志鹏 李风华 刘成海 胡义扬 徐列明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8年第11期1136-1144,共9页
目的:探讨冬虫夏草菌丝提取物(Cordyceps myceliaextract,CME)对二甲基亚硝胺(di methylnitrosamine,DMN)大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防治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Wistar大鼠采用10μg/kg DMN腹腔注射持续4周的方法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 目的:探讨冬虫夏草菌丝提取物(Cordyceps myceliaextract,CME)对二甲基亚硝胺(di methylnitrosamine,DMN)大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防治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Wistar大鼠采用10μg/kg DMN腹腔注射持续4周的方法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并取15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造模即日起CME预防组大鼠(n=15)予0.74g/(kg.d)CME灌胃(按冬虫夏草菌丝生药质量计算),1次/d,预防用药持续4周;CME治疗组大鼠(n=10)于造模成功后开始给药,用药4周。分别于造模后3d、2周、4周和造膜终止后2周、4周进行动态效应观察,肠系膜前静脉分支插管法检测门静脉压力(pressure of portal vein,Ppv);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窦壁CD44、第Ⅷ因子相关抗原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层黏连蛋白(laminin,LM)、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Ⅳ,ColⅣ)和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ColⅠ)表达。结果:预防用药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CME组大鼠门静脉管径显著缩小,门静脉压力显著降低(P<0.05),血清HA含量显著下降(P<0.05),v WF、α-SMA、ColⅣ、LM、ColⅠ染色减弱(P<0.05),CD44染色增强(P<0.05)。治疗用药2周时,与模型组比较,CME组大鼠门静脉直径显著缩小,门静脉压力显著降低(P<0.05),血清HA含量显著下降(P<0.05)。治疗用药4周时CME组大鼠门静脉管径与门静脉压力恢复至同期正常对照组大鼠水平。治疗用药2、4周时,与模型组比较,CME组大鼠肝窦壁CD44染色面积增加(P<0.05),LM、α-SMA、v WF和ColⅠ染色减弱(P<0.05),肝窦壁ColⅣ染色无显著变化。结论:CME对DMN致大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具有良好的干预和治疗作用。CME抗肝窦壁损伤、保护肝窦内皮细胞、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抑制肝窦毛细血管化形成与促进其逆转是其效应的组织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菌丝提取物 门静脉高压 肝硬化 肝窦内皮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肝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宪波 江宇泳 +4 位作者 赵彩彦 王晓静 刘芳 王亚东 成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5-328,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肝宝胶囊(虫草菌丝)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心肝宝胶囊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心肝宝胶囊组服用心肝宝胶囊,每次8粒,每日3次;对照组服用和络舒肝片,每次5粒,每日3次,两组均6个月... 目的探讨心肝宝胶囊(虫草菌丝)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心肝宝胶囊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心肝宝胶囊组服用心肝宝胶囊,每次8粒,每日3次;对照组服用和络舒肝片,每次5粒,每日3次,两组均6个月为1疗程。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纤维化4项指标和肝脏组织学等项目。结果心肝宝胶囊组治疗后血清ALT、AST水平,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及层黏联蛋白(LN)含量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HA、LN含量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肝宝胶囊组共有21例(53%入组病例)完成了治疗前后2次肝活检,心肝宝胶囊可使81%(17/21)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下降1级或以上,52%(11/21)患者纤维化分期下降1期或以上,33%(7/21)患者纤维化无变化。结论心肝宝胶囊具有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组织炎症和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肝宝胶囊 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亚硝胺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中门脉压力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宪波 刘平 +4 位作者 陆雄 刘成海 胡义扬 顾宏图 刘成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401-405,共5页
目的:探讨二甲基亚硝胺(DMN)肝纤维化大鼠门脉压力(Ppv)的动态变化及门脉高压形成的病理组织学基础。 方法:DMN 4 wk12次腹腔注射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2、4、6和8wk启肠系膜前静脉插管直接测定Ppv,获取肝组织光镜下观... 目的:探讨二甲基亚硝胺(DMN)肝纤维化大鼠门脉压力(Ppv)的动态变化及门脉高压形成的病理组织学基础。 方法:DMN 4 wk12次腹腔注射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2、4、6和8wk启肠系膜前静脉插管直接测定Ppv,获取肝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变化,Jamall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 结果:造模开始后不同时期大鼠Ppv(kPa),模型大鼠/正常大鼠如下:1 wk:1.48±0.11/1.17±0.12,P<0.05;2 wk∶1.48±0.42/1.01±0.03,P>0.05;4 wk∶1.97±0.19/0.90±0.01,P<0.01;6wk∶1.65±0.23/0.80±0.08,P<0.01;8 wk∶1.15±0.24/0.92±0.05,P>0.05。肝组织学观察,1 wk时可见肝细胞肿胀,少量出血,窦壁细胞增生,肝窦充血,2 wk时肝细胞肿胀、出血性坏死较重,有较粗的纤维间隔向肝小叶伸展。4 wk时可见大面积出血性坏死,汇管区明显增宽,窦壁细胞增生显著,有大量的长梭形细胞附着,窦壁增厚,肝窦甚至扭曲;闭塞。6 wk时窦壁细胞增生较4 wk时减轻,8 wk时肝窦组织结构趋向恢复正常,但6wk、8wk的纤维化仍较显著;模型大鼠的Ppv与肝组织Hyp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门脉高压是DMN肝纤维化大鼠的显著特征之一,肝窦壁病理变化是该模型门脉高压形成的主要组织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亚硝胺 大鼠 肝纤维化形成 门脉压力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医学模式下医学研究生教育中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宪波 冯颖 杨志云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1054-1055,共2页
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与现代医学发展的程度是同步互动的。现代医学在发展思路、临床需求、科研需求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和精准医学的崛起、转化医学的新兴发展,更加凸显了科研能力在医学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从而极大地影响着医学研究生教... 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与现代医学发展的程度是同步互动的。现代医学在发展思路、临床需求、科研需求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和精准医学的崛起、转化医学的新兴发展,更加凸显了科研能力在医学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从而极大地影响着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教学目的、教学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培养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医学研究生不仅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也能极大程度地提升我国的医学科研水平,是未来医学研究生个体化教育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发展 研究生教育 精准医学 转化医学 科研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草菌丝提取物抗二甲基亚硝胺诱致大鼠肝硬化肝窦毛细血管化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宪波 刘平 唐志鹏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10-815,共6页
目的探讨虫草菌丝提取物(CME)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致大鼠肝硬化肝窦毛细血管化作用的机制。方法将63只大鼠分为3组:正常组(18只)、模型组(30只)、用药组(15只,予CME)。采用DMN 10 mg/kg腹腔注射,每周连续3天,每天1次,共4周制作大鼠肝... 目的探讨虫草菌丝提取物(CME)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致大鼠肝硬化肝窦毛细血管化作用的机制。方法将63只大鼠分为3组:正常组(18只)、模型组(30只)、用药组(15只,予CME)。采用DMN 10 mg/kg腹腔注射,每周连续3天,每天1次,共4周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造模后3天、2周、4周作为观察时相点;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肝窦壁CD44、Ⅷ因子相关抗原(vWF)、Ⅳ型胶原(ColⅣ),酶谱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活性;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含量。结果DMN造模后3天MMP-2、MMP-9活性显著增加,肝窦壁ColⅣ沉积显著减少、CD44染色减弱、vWF阳性染色明显增强,肝窦内皮(SECs)窗孔减少,血清HA含量显著升高(P<0.05),4周时可见SECs失窗孔和SECs下基底膜形成;CME早期(3天,2周时)能够显著降低MMP-2、MMP-9活性(P<0.05),SECs失窗孔和SECs下基底膜形成减轻;CME灌胃2、4周后,大鼠血清HA水平下降(P<0.05),肝窦壁CD44表达增强、vWF阳性染色减弱(P<0.05),SECs窗孔增多,SECs基底膜形成减轻。结论早期MMP-9、MMP-2活性升高,降解肝窦内皮细胞下正常分布的ColⅣ,是肝窦毛细血管化形成的重要因素;CME早期通过降低MMP-2、MMP-9活性,抑制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启动;CME能够减轻DMN大鼠肝窦内皮细胞损伤和表型改变,抑制肝窦毛细血管化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亚硝胺 大鼠 基质金属蛋白酶2、9 虫草菌丝 肝窦毛细血管化 肝窦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