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S100β、TNF-α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预测价值及其与神经系统损伤的关系
1
作者 王开运 彭晓星 任德全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5期630-634,63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S100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预测价值及其与神经系统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110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患者作为VZV组,另选取同期该院116例健康体检者... 目的探讨血清S100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预测价值及其与神经系统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110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患者作为VZV组,另选取同期该院11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S100β、TNF-α水平。采用温度感觉分析仪评估所有研究对象温觉、冷觉、热痛觉、冷痛觉阈值。收集VZV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后的疼痛程度数字量表(NRS)评分分为PHN组和非PHN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100β、TNF-α对VZV感染患者发生PHN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ZV感染患者发生PHN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VZV感染患者温觉、冷觉、热痛觉、冷痛觉阈值与血清S100β、TNF-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VZV组血清S100β、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PHN组和PHN组发病部位、合并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男性占比及年龄、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PHN组和PHN组VZV分型占比、NRS评分及血清S100β、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100β、TNF-α水平升高为VZV感染患者发生PHN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100β、TNF-α单独及二者联合检测预测VZV感染患者发生PHN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7、0.840、0.923,二者联合检测预测VZV感染患者发生PHN的AUC大于单独检测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34、2.677,P=0.006、0.007)。VZV组温觉、冷觉、热痛觉、冷痛觉阈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VZV感染患者温觉、冷觉、热痛觉、冷痛觉阈值与血清S100β、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VZV感染患者血清S100β、TNF-α水平均升高,二者对VZV感染患者发生PHN均有一定预测价值,并且与神经系统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S100Β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神经系统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点实验室的运作实践及问题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林琎 王开运 赵春青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1年第1期180-183,共4页
介绍了山东省高校农药毒理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的运作及管理。实验室运作中按照仪器设备的功能及农药系的6个大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实验室划分,其划分既发挥了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的功能,又实现了资源共享,更促进了科研工作的系统性与学科交... 介绍了山东省高校农药毒理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的运作及管理。实验室运作中按照仪器设备的功能及农药系的6个大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实验室划分,其划分既发挥了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的功能,又实现了资源共享,更促进了科研工作的系统性与学科交叉性。在管理上,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从仪器管理和人员管理两方面入手,保证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及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从而使科研与教学工作进行顺利。自2006年被列为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以来,在科研、人才培养、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级重点实验室 介绍 管理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承载力与崇明岛生态建设 被引量:35
3
作者 王开运 邹春静 +2 位作者 孔正红 王天厚 陈小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447-2453,共7页
概述了崇明岛的生态建设目标及历史背景,分析了崇明岛生态经济现状和制约因素,阐明了崇明岛生态建设要解决的科学问题.据此提出,崇明生态岛建设科学研究应从生态承载力研究着手,紧密结合崇明岛的区域特点,研究借鉴国内外生态岛资源节约... 概述了崇明岛的生态建设目标及历史背景,分析了崇明岛生态经济现状和制约因素,阐明了崇明岛生态建设要解决的科学问题.据此提出,崇明生态岛建设科学研究应从生态承载力研究着手,紧密结合崇明岛的区域特点,研究借鉴国内外生态岛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模式,从系统和动态的观点出发,综合研究崇明岛生态承载力现状和发展动态,提出操作性强的提升崇明岛生态承载力的对策,制定与区域生态承载力相适应的新型产业结构、人口规模调整和优化布局方案,构建崇明岛有效的生态安全预警调控系统,为崇明生态岛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建议和战略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崇明岛 生态建设 生态安全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等杀虫剂抗性的选育及其生化机理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开运 慕立义 +2 位作者 刘峰 仪美芹 慕卫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3-31,共9页
从用药水平低的棉田采集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在室内恒温条件下以人工饲料饲养,用氰戊菊酯等4种杀虫剂和1种混合剂经点滴法分别逐代处理棉铃虫幼虫,以选育其抗药性。用氰戊菊酯选择15代,抗性达311倍;而用灭多威、... 从用药水平低的棉田采集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在室内恒温条件下以人工饲料饲养,用氰戊菊酯等4种杀虫剂和1种混合剂经点滴法分别逐代处理棉铃虫幼虫,以选育其抗药性。用氰戊菊酯选择15代,抗性达311倍;而用灭多威、甲基对硫磷和辛硫磷分别选择13代、14代及13代,抗性仅分别达10.8倍、3.5倍及5.2倍,抗性发展较慢;甲基对硫磷与辛硫磷的混合剂选择12代,抗性也只有4.8倍。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三氟氯氟菊酯间存在明显的交互抗性。用生测法测定酶抑制剂和生化法测定酶活性的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主要与幼虫体内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提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氰戊菊酯 抗药性 抗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主要菜区瓜(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抗药性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41
5
作者 王开运 姜兴印 +3 位作者 仪美芹 吕宝乾 张洪才 李长征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9-24,共6页
利用毛细管点滴法测定了山东省 4个主要菜区瓜 (棉 )蚜 (Ap his gossypiiGlover)对氰戊菊酯、吡虫啉、氧乐果和灭多威的抗性。结果表明 ,聊城种群对氰戊菊酯的抗性高达 12 1710 .1倍 ,对吡虫啉、氧乐果和灭多威也分别产生了 9.6、2 9.4... 利用毛细管点滴法测定了山东省 4个主要菜区瓜 (棉 )蚜 (Ap his gossypiiGlover)对氰戊菊酯、吡虫啉、氧乐果和灭多威的抗性。结果表明 ,聊城种群对氰戊菊酯的抗性高达 12 1710 .1倍 ,对吡虫啉、氧乐果和灭多威也分别产生了 9.6、2 9.4及 7.9倍的抗性 ;寿光种群对氰戊菊酯的抗性也高达 2 74 59.3倍 ,对吡虫啉、氧乐果和灭多威的抗性分别为 4 .1、18.1及 2 .9倍 ;苍山、泰安两种群对 4种药剂的抗性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离体酶活性和增效剂测定结果表明 ,聊城种群的抗药性与多功能氧化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提高均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抗性 山东 蔬菜区 瓜类 棉花 农药防治 蚜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虫啉对6种蚜虫的毒力和温度效应 被引量:24
6
作者 王开运 仪美芹 +1 位作者 姜兴印 王怀训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13-14,共2页
1998年5~6月从泰安郊区和校内试验田采集7种寄主上的6种蚜虫,用吡虫啉等3种杀虫剂分别做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吡虫啉对6种蚜虫均十分敏感,毒力分别是氧乐果的645~8025倍;在11~32℃测定温度范围内,吡虫... 1998年5~6月从泰安郊区和校内试验田采集7种寄主上的6种蚜虫,用吡虫啉等3种杀虫剂分别做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吡虫啉对6种蚜虫均十分敏感,毒力分别是氧乐果的645~8025倍;在11~32℃测定温度范围内,吡虫啉对棉蚜的毒力相差607倍,表现出显著的正温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 蚜虫 毒力 温度效应 杀虫剂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夜蛾的抗药性变化及治理对策的研究 被引量:40
7
作者 王开运 姜兴印 +1 位作者 仪美芹 陈丙坤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9-32,共4页
利用点滴法测定甜菜夜蛾泰安种群对顺式氯氰菊酯和毒死蜱的抗性 ,与敏感品系相比 ,1998年分别达 46 5 9和 74 7倍 ;2 0 0 0年分别达 15 35 9和 16 4 1倍。浸渍法测定证明 ,该虫对上述两种药剂的抗性 1998年分别达 10 2 9和 49 6倍 ;2... 利用点滴法测定甜菜夜蛾泰安种群对顺式氯氰菊酯和毒死蜱的抗性 ,与敏感品系相比 ,1998年分别达 46 5 9和 74 7倍 ;2 0 0 0年分别达 15 35 9和 16 4 1倍。浸渍法测定证明 ,该虫对上述两种药剂的抗性 1998年分别达 10 2 9和 49 6倍 ;2 0 0 0年分别达 5 33 1和 86 9倍。抗性发生严重。测定了 17种杀虫剂对 4龄幼虫的毒力 ,19种药剂对 5龄幼虫的杀虫作用 ;进行了 10种药剂防治甜菜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还对该虫的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抗药性 治理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种杀螨剂对二斑叶螨抗性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毒力比较 被引量:43
8
作者 王开运 赵卫东 +1 位作者 姜兴印 王金花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31,共3页
采用FAO推荐的玻片浸渍法和叶片残毒法 ,测定了 10种杀螨剂对二斑叶螨的抗性种群的卵和雌成螨的毒力。结果表明 :杀卵活性最高依次为虫螨腈、阿维菌素、哒螨灵、氟虫脲和三氯杀螨醇 ,其LC50 在 0 .12 2 3~ 7.6 5 6 2mg/L之间 ;杀成螨... 采用FAO推荐的玻片浸渍法和叶片残毒法 ,测定了 10种杀螨剂对二斑叶螨的抗性种群的卵和雌成螨的毒力。结果表明 :杀卵活性最高依次为虫螨腈、阿维菌素、哒螨灵、氟虫脲和三氯杀螨醇 ,其LC50 在 0 .12 2 3~ 7.6 5 6 2mg/L之间 ;杀成螨活性最高的是阿维菌素和虫螨腈 ,LC50 分别为 0 .0 86 4mg/L和 9.5 377mg/L ;对成螨和卵的毒力倍数差异最大的是哒螨灵 ,高达 96 8.3倍 ;其次为虫螨腈、氟虫脲、双甲脒和三氯杀螨醇 ,毒力倍数在 5 7.8~ 80 .6倍之间 ;阿维菌素对雌成螨和卵的毒力差异与其它药剂相反 ,仅为 0 .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种群 发育阶段 毒力比较 果树 杀螨剂 二斑叶螨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棉蚜后代抗药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开运 姜兴印 +1 位作者 仪美芹 吕宝乾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69-475,共7页
测定了 5种药剂对棉蚜Aphisgossypii抗氰戊菊酯、吡虫啉品系和敏感品系取食棉花、黄瓜和石榴的后代的毒力 ,并对它们的后代体内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的比活力做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 ,氰戊菊酯抗性品系取食棉花比取食黄瓜的后代对氰... 测定了 5种药剂对棉蚜Aphisgossypii抗氰戊菊酯、吡虫啉品系和敏感品系取食棉花、黄瓜和石榴的后代的毒力 ,并对它们的后代体内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的比活力做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 ,氰戊菊酯抗性品系取食棉花比取食黄瓜的后代对氰戊菊酯的抗性大 76 4倍 ,对灭多威、氧乐果、硫丹和吡虫啉的抗性也大 0 5~ 4 6倍 ;取食石榴的后代对 5种药剂的抗性介于取食棉花和黄瓜的之间。吡虫啉抗性品系的测定结果与氰戊菊酯抗性品系基本一致。敏感品系取食黄瓜比取食棉花的后代对 5种药剂的敏感性更高。 3个品系取食不同植物的后代相比 ,其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比活力 ,取食棉花的为取食黄瓜的 2 4~ 2 8倍 ;羧酸酯酶的比活力 ,取食棉花的为取食黄瓜的 1 8~ 2 4倍。证明棉蚜的抗性和敏感品系取食的寄主植物不同 ,可引起对药剂敏感性的变化。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活力的变化均是引起这种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寄主植物 杀虫剂 抗性 后代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杀虫剂对棉铃虫抗药性种群幼虫呼吸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开运 姜兴印 +1 位作者 仪美芹 孙学振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4-28,共5页
利用 L D50 及 L D95剂量的氰戊菊酯、灭多威、甲基对硫磷和硫丹 4种杀虫剂 ,分别处理棉铃虫 H elicoverp a armigra Hübner敏感和抗药性种群的 5龄幼虫 ,测定各药剂对幼虫呼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 L D50 计 ,氰戊菊酯和灭多... 利用 L D50 及 L D95剂量的氰戊菊酯、灭多威、甲基对硫磷和硫丹 4种杀虫剂 ,分别处理棉铃虫 H elicoverp a armigra Hübner敏感和抗药性种群的 5龄幼虫 ,测定各药剂对幼虫呼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 L D50 计 ,氰戊菊酯和灭多威对抗药性种群的处理剂量分别是敏感种群的 15.8和 14.1倍 ,但其呼吸抑制率却显著降低 ;用甲基对硫磷、硫丹处理 30 0~144 0 min对抗药性种群的呼吸抑制率也低于对敏感种群。在 L D95剂量下 ,用氰戊菊酯、甲基对硫磷处理 10~ 6 0 min对抗性种群呼吸抑制率分别为 14.7%~ 2 7.3%和 2 7.2 %~ 15.5% ,而对敏感种群则分别达 4 2 .0 %~ 4 8.6 %和 4 5.8%~ 50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杀虫剂 抗性 呼吸代谢 抗药性种群 幼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主要棉花害虫的发生现状与综合防治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开运 姜兴印 仪美芹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9,共4页
本文报道了近年来山东省棉花上主要害虫的发生现状和综合防治对策,分析了影响棉铃虫、棉蚜、棉红蜘蛛和玉米螟发生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棉花 害虫 现状 综合防治 山东 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蚜虫对溴氰菊酯等杀虫剂的抗性及毒力选择性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开运 慕立义 +2 位作者 张世安 张国伟 张克东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5,共4页
1985和1990年从用药水平较低和用药水平较高的地方分别采集6种蚜虫,用3种杀虫剂分别做毒力测定。其结果:山东德州棉蚜对溴氰酯、氰戊菊酯的抗性发展最快,分别达6113.0及12576.8倍;其次为泰安的甘蓝蚜,对溴氰菊酯的抗性达2131.0倍;莱州... 1985和1990年从用药水平较低和用药水平较高的地方分别采集6种蚜虫,用3种杀虫剂分别做毒力测定。其结果:山东德州棉蚜对溴氰酯、氰戊菊酯的抗性发展最快,分别达6113.0及12576.8倍;其次为泰安的甘蓝蚜,对溴氰菊酯的抗性达2131.0倍;莱州的苹果黄蚜、昌乐和青州烟草上的桃蚜、肥城的桃蚜、莱西的花生蚜、泰安的甘蓝蚜对溴氰菊酯,泰安的苹果黄蚜对氰戊菊酯,莱州、泰安的苹果黄蚜对氧化乐果均已产生了较明显的抗性(12.1~843.8倍)。溴氰菊酯、氧化乐果对六种较敏感蚜虫的LD_(50)相比,表明种间存在着明显的毒力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溴氰菊酯 蚜虫 抗性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连作樱桃番茄绿色生产技术及应用
13
作者 刘勇 胡卫东 王开运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6期51-53,共3页
为解决大棚樱桃番茄连作障碍的问题,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集成了绿色生产技术,分别在山东省寿光市、山东省泰安市和辽宁省北票市3地,选择连作种植樱桃番茄的冬暖式大棚进行樱桃番茄绿色生产技术试验。通过土壤消毒,健壮育苗,施含超高效固... 为解决大棚樱桃番茄连作障碍的问题,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集成了绿色生产技术,分别在山东省寿光市、山东省泰安市和辽宁省北票市3地,选择连作种植樱桃番茄的冬暖式大棚进行樱桃番茄绿色生产技术试验。通过土壤消毒,健壮育苗,施含超高效固氮菌的特色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改良土壤,用含灵芝多糖的慧动力水剂提高植株抗病性,生长后期喷洒少量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并配合植物保健剂含灵芝多糖的慧动力一起使用,促进樱桃番茄自行降解农药残留。最后获得预期的结果,产品优质高产,农药残留低于国家绿色食品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番茄 大棚连作 绿色生产技术 农药残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抗药性棉铃虫有效药剂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开运 慕立义 +4 位作者 仪美芹 李翠明 刘峰 韩道平 刘冰利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6,共3页
本研究用15种杀虫剂对抗药性棉铃虫进行了室内杀虫作用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以选出在棉铃虫不同发生世代应用的有效药剂。结果表明,对二代棉铃虫的防治效果达80%以上的药剂有50%棉铃宝、44%多虫清、25%广克威、20%灭多威、30%灭铃... 本研究用15种杀虫剂对抗药性棉铃虫进行了室内杀虫作用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以选出在棉铃虫不同发生世代应用的有效药剂。结果表明,对二代棉铃虫的防治效果达80%以上的药剂有50%棉铃宝、44%多虫清、25%广克威、20%灭多威、30%灭铃灵和35%硫丹等12种。对三代棉铃虫的防效达80%以上的仅有棉铃宝、多虫清、广克威等6种。15种药剂中对二、三代棉铃虫的药效及室内杀虫效果排在前三位的均为混剂。提出混剂将在目前抗药性棉铃虫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防治 杀虫剂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灭多威及其混合剂对棉铃虫的杀卵作用和生化机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开运 姜兴印 +2 位作者 仪美芹 迟胜起 肖昌海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6-18,共3页
用灭多威及其混合剂处理不同发育阶段的棉铃虫卵和初孵幼虫,生化法测定不同发育阶段卵中的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灭多威及其混合剂对初产卵杀卵作用较小,对发育至1日龄以后卵的杀卵作用大;3种混合剂... 用灭多威及其混合剂处理不同发育阶段的棉铃虫卵和初孵幼虫,生化法测定不同发育阶段卵中的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灭多威及其混合剂对初产卵杀卵作用较小,对发育至1日龄以后卵的杀卵作用大;3种混合剂对初孵幼虫的击倒毒力(KT_(50))均高于灭多威;该类药剂杀卵作用大小与卵内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多威 棉铃虫 杀卵作用 生化机理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丹对抗药性棉蚜、棉铃虫的防治效果及应用展望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开运 慕立义 +1 位作者 谢来泉 张汝文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4,共3页
本文利用杀虫剂硫丹在室内对抗性棉蚜进行药效测定,在田间对抗药性水平较高的棉蚜。棉铃虫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发现:35%硫丹乳油对溴氰菊酯抗性棉蚜有较高的杀虫活性;田间每亩喷洒15~30毫升防治棉花苗期蚜虫,每亩60~120毫升防... 本文利用杀虫剂硫丹在室内对抗性棉蚜进行药效测定,在田间对抗药性水平较高的棉蚜。棉铃虫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发现:35%硫丹乳油对溴氰菊酯抗性棉蚜有较高的杀虫活性;田间每亩喷洒15~30毫升防治棉花苗期蚜虫,每亩60~120毫升防治二、三代棉铃虫,均可获得比较理想的防治效果,是目前防治抗药性棉蚜和棉铃虫的较高效药剂之一。预测该药在今后棉虫抗性治理中将有较大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棉铃虫 防治 硫丹 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高山针叶林群落系统的生态学过程和持续性机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开运 杨万勤 Seppo Kellomki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3年第5期17-24,共8页
森林生态系统由于其复杂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通道 ,直接参与地圈 -生物圈间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因此 ,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一直是研究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核心。目前在这个研究领域的共识是 :对生态系统功能的了解首先是基... 森林生态系统由于其复杂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通道 ,直接参与地圈 -生物圈间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因此 ,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一直是研究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核心。目前在这个研究领域的共识是 :对生态系统功能的了解首先是基于对系统组分过程结构和动态的理解 ,而生态系统多功能的持续性机制在于确保组成系统的各组分过程结构的维持和良好的协调。在森林群落生态系统中 ,最基本的植物、生态学过程是能流传输 (transfer)和分配 (partitioning)过程 ,碳、养分和水循环过程 ,生态位的相对稳定和分化过程以及植物的生长 ,死亡和更新过程。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是我国西部目前唯一保存良好的天然森林。除了它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地位外 ,从生态系统本身以及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联系上 ,地处高寒环境下的川西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有其独特之处 :相对简单的层次结构和种丰富度 ,清晰的更新和演替规律 ,有意义的地质、气候和区系历史 ,巨大的土壤冷冻碳库 ,更加分化的结构和功能类型 ,复杂的地形、地貌组合以及生态位的多样性等。这些特征一方面给系统生态过程研究带来许多挑战性的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地区 针叶林 森林群落系统 持续性机制 森林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常用杀虫剂对抗性棉蚜毒力及药效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开运 王卫东 辛相启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2-4,共3页
本文针对抗性棉蚜,用棉田常用杀虫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目前能有效防治抗性棉蚜的药剂已越来越少,该虫对久效磷、氧乐果抗性呈缓慢上升趋势;而对拟除虫菊酯中的溴氰菊酯仍持高度抗性;灭多威对该虫有良好的防效。
关键词 棉花 棉蚜 杀虫剂 抗性 毒力 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效剂对抗药性玉米螟的增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开运 慕立义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1期21-25,共5页
以本室选育的氰戊菊酯及呋喃丹两个抗性玉米螟品系为试虫,用6类10种增效剂分别与氰戊菊酯及呋喃丹混用,以测定增效作用,其结果:对氰戊菊酯抗性玉米螟品系,S_(13)对氰戊菊醇增效高达38.5倍,S_(16)、SV_1及PB增效分别为9.6、8.7及6.2倍。... 以本室选育的氰戊菊酯及呋喃丹两个抗性玉米螟品系为试虫,用6类10种增效剂分别与氰戊菊酯及呋喃丹混用,以测定增效作用,其结果:对氰戊菊酯抗性玉米螟品系,S_(13)对氰戊菊醇增效高达38.5倍,S_(16)、SV_1及PB增效分别为9.6、8.7及6.2倍。对呋喃丹抗性玉米螟品系,S_(16)对呋喃丹增效为4.0倍,而PB、S_(13)及SV_1的增效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效剂 氰戊菊酯 呋喃丹 玉米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化龙山森林植被垂直分布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开运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88-96,共9页
本文对陕西省化龙山植被的垂直分布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文中采用了数量分类结合对群落生态特点及区系组成的分析,划分出森林植被垂直带如下: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海拔1600m以下;落叶阔叶林带,海拔1600-2200m;亚高山针叶林带,海拔22... 本文对陕西省化龙山植被的垂直分布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文中采用了数量分类结合对群落生态特点及区系组成的分析,划分出森林植被垂直带如下: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海拔1600m以下;落叶阔叶林带,海拔1600-2200m;亚高山针叶林带,海拔2200-2917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分布 数量分类 森林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