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东湾北部JXC-1孔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1
作者 王忠蕾 李杰 +3 位作者 胡刚 梅西 窦衍光 孟祥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2,共10页
【目的】研究辽东湾北部JXC-1孔孢粉学特征,以更好地认识早更新世晚期以来辽东湾古环境演化。【方法】对JXC-1孔沉积地层选取159个样品进行孢粉鉴定,结合测年数据,对比有孔虫丰度和粒度变化等指标,开展孢粉组合及含量变化分析。【结果... 【目的】研究辽东湾北部JXC-1孔孢粉学特征,以更好地认识早更新世晚期以来辽东湾古环境演化。【方法】对JXC-1孔沉积地层选取159个样品进行孢粉鉴定,结合测年数据,对比有孔虫丰度和粒度变化等指标,开展孢粉组合及含量变化分析。【结果】划分出9个孢粉带,孢粉组合可以反映渤海陆缘区植被面貌,其中草本花粉在整个剖面占绝对优势,含量在60%以上,具有超代表性,而木本花粉代表性低。【结论】对比冰期、间冰期气候变化过程,研究区早更新世晚期以来孢粉组合变化特征指示气候呈冷干-温湿交替。中更新世末期以来辽东湾经历了3次高海平面过程,与孢粉组合指示的气候变化趋势一致,MIS7和MIS5时期,阔叶树种和蒿属比例较高,有孔虫丰度较高,气候偏暖,属沉积动力相对稳定的浅海或滨海环境;而MIS6和MIS4时期,孢粉浓度极低,气候偏冷,属沉积动力相对复杂的滨岸湖泊或沼泽等陆相环境。MIS3时期至全新世(MIS1)时期,气候由凉湿向温湿转变。全新世孢粉组合指示气温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与海平面变化响应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 晚更新世 孢粉组合 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编图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忠蕾 张训华 +3 位作者 温珍河 杨金玉 郭兴伟 侯方辉 《海洋地质前沿》 2012年第1期21-29,共9页
地质编图是地质调查成果最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是现代各项工程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地质资料。地质编图成果的水平和质量如何,能否有效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近年来,地质制图、地学遥感、GIS、... 地质编图是地质调查成果最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是现代各项工程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地质资料。地质编图成果的水平和质量如何,能否有效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近年来,地质制图、地学遥感、GIS、地图制印等方面新技术不断发展,为地质编图的研究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和支持。广泛应用性、科普性、制作表现形式多样性、多学科系列图件、洲际图件或全球图件成为国际地质编图发展的新动向。介绍了地理底图设计、图面表达、网格GIS平台、InSAR技术、地质图数据库建设与管理等地质编图技术的发展,总结了国内外地质编图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质编图未来的发展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编图 地质制图技术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带地区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研究综述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忠蕾 张训华 +1 位作者 许淑梅 何起祥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8-34,共7页
随着全球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如何保持区域可持续发展受到政府决策者和科学家的关注。加强海岸带和近海地质环境的调查和评价,全面掌握区域环境地质特征,保护海岸带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合理开发利用海岸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随着全球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如何保持区域可持续发展受到政府决策者和科学家的关注。加强海岸带和近海地质环境的调查和评价,全面掌握区域环境地质特征,保护海岸带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合理开发利用海岸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协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战略性任务。概括总结了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量化计算的方法,并对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在海岸带地区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环境承载力 指标体系 量化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的海岸线动态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忠蕾 张训华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共7页
海岸线是指海水面与陆地接触的分界线,它随潮水的涨落而变动位置。海岸线的变迁受海岸侵蚀、海平面升降、海岸淤积等因素的影响,海岸线动态监测对海岸带防护、海岸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论述了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海岸线变迁的... 海岸线是指海水面与陆地接触的分界线,它随潮水的涨落而变动位置。海岸线的变迁受海岸侵蚀、海平面升降、海岸淤积等因素的影响,海岸线动态监测对海岸带防护、海岸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论述了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海岸线变迁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海岸线的数据选取、技术方法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 海岸线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陆1∶500万地理底图研制
5
作者 王忠蕾 张训华 +2 位作者 温珍河 杨金玉 韩波 《海洋测绘》 2014年第1期58-60,共3页
介绍了1∶500万中国海陆及邻区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地理底图编制的资料来源、流程、比例尺以及地图投影的选取、制图综合的结果等,认为该地理底图能够满足系列图专题图件的要求,突出了系列图编制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 地图编绘 中国海陆 地理底图 地图投影 制图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1∶100万)成果简介
6
作者 王忠蕾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40,共1页
《中国东部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是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我国海域1:100万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项目组2003—2006年工作成果的总结,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负责。2011年1月由海洋出版社正式公开出版发行,主... 《中国东部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是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我国海域1:100万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项目组2003—2006年工作成果的总结,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负责。2011年1月由海洋出版社正式公开出版发行,主编:张洪涛、张训华、温珍河、蓝先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研究所 中国东部 物理系 成果简介 地球 邻域 海区 中国地质调查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编制取得重要阶段成果
7
作者 王忠蕾 《海洋地质前沿》 2014年第5期70-70,共1页
4月22—23日,“中国海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编图技术标准专题研讨会暨项目阶段成果交流在青岛举行。“中国海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包括:1:300万水深-地形图、地势图、重力异常图(陆岛改正)、均衡重力异常图、磁力异常... 4月22—23日,“中国海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编图技术标准专题研讨会暨项目阶段成果交流在青岛举行。“中国海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包括:1:300万水深-地形图、地势图、重力异常图(陆岛改正)、均衡重力异常图、磁力异常图、构造纲要图、地球动力学图、新生代盆地分布图、典型剖面2条和1:100万水深-地形图、地势图、地球动力学图、中-新生代盆地构造图、新构造地质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动力学 地质图 物理系 中国海 邻域 新生代盆地 制取 专题研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生代以来东亚洋陆汇聚带多圈层动力下的中国海及邻区构造演化及资源环境效应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勇 姚永坚 +22 位作者 李学杰 尚鲁宁 杨楚鹏 王中波 王明健 高红芳 彭学超 黄龙 孔祥淮 汪俊 密蓓蓓 钟和贤 陈泓君 吴浩 罗伟东 梅西 胡刚 张江勇 徐子英 田陟贤 王哲 李霞 王忠蕾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71-1309,共39页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活动主要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控制。近年来,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的提出为深入理解东亚洋陆汇聚系统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思维。本文以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为指导,依托1∶10...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活动主要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控制。近年来,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的提出为深入理解东亚洋陆汇聚系统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思维。本文以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为指导,依托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实际资料与成果,在东亚大陆边缘多圈层动力系统的框架内,对中国海域及邻区的地质构造进行了总结,初步形成了以“一个边缘、两次消减、三期伸展、分层控制”为核心的“东亚洋陆汇聚边缘多圈层相互作用”理论模式,并进一步提出新的构造单元划分方案。本文首次将大洋板块与大陆边缘稳定地块之间的区域,划分为“东亚大陆边缘汇聚带”这一独立的一级构造单元,按照构造演化的差异,以台湾岛界大致可以分为北部的日本—琉球段和南部的菲律宾段。“东亚大陆边缘汇聚带”以全新视角诠释了中—新生代以来在西太平洋俯冲汇聚系统下,东亚大陆发生的多期次地质构造事件的深部板块动力学过程,特别是在菲律宾海板块俯冲背景下,形成了中国海域东部带状变化、南部环状变化的地貌特征。海域地貌格局进一步控制了东部海域“大江大河—大三角洲—陆源碎屑—条带状”和南部海域“短源河流-高角度陆坡-混合物源-环状分布”的沉积分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区域地质 中—新生代 东亚洋陆汇聚带 大地构造 资源环境效应 海洋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洋地学编图现状、计划与主要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温珍河 张训华 +5 位作者 郝天珧 邱燕 杨金玉 郭兴伟 侯方辉 王忠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907-3919,共13页
我国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工作起步晚,整体调查程度较低,进一步加强我国海洋地学编图显得十分必要.我国实施的"海洋地质保障工程",将分"中国海陆"、"中国海及邻域"和"中国各海区"三个层次来进行地... 我国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工作起步晚,整体调查程度较低,进一步加强我国海洋地学编图显得十分必要.我国实施的"海洋地质保障工程",将分"中国海陆"、"中国海及邻域"和"中国各海区"三个层次来进行地学编图.第一层次编制了空间重力异常图、布格重力异常图、磁力异常图、地震层析成像图、莫霍面深度图、地质图、大地构造格架图和大地构造格架演化图等8种图件.编图反映出中国海陆重力异常是"线性异常带纵横交错,块状异常区坐落其间"、重力梯级带主要为块体结合带;陆地磁力异常大致正负磁异常相间分布,海域北部为沟-弧-盆相关异常、南部磁条带异常;莫霍面总体特征为"东西分带,南北分块";地震层析成像反映出中国东部和西部岩石层厚度的差异以及上地幔软流层的分布特点;大地构造格架和演化图再现了块体体制向板块体制的转换过程.本次编图强调地球深部结构的变化对表层构造的关联,重视地球物理资料与地质构造的结合,以深-浅层结合来划分中国大地构造格架.已有成果表明,中国海陆大地构造格局可以用"块体构造学说"来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基础地质 地质学编图 编图计划 主要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域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主要成果与认识 被引量:5
10
作者 秦绪文 石显耀 +23 位作者 张勇 李学杰 李军 肖桂义 许振强 王宏斌 吕文超 吴浩 姚永坚 尚鲁宁 杨楚鹏 王中波 高红芳 王明健 密蓓蓓 钟和贤 胡刚 陈泓君 黄龙 罗伟东 梅西 徐子英 田陟贤 王忠蕾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55-1369,共15页
中国海域及邻区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造海洋命运共同体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地区,也是地球科学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研究区域之一。中国管辖海域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解决重大地球系统科学... 中国海域及邻区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造海洋命运共同体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地区,也是地球科学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研究区域之一。中国管辖海域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解决重大地球系统科学问题为目标的基础性公益性工作。中国地质调查局通过近20年的持续调查,实现了对中国管辖海域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全面覆盖,系统地获取了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基础数据,形成了基于实测数据的“一图一库一报告”,大幅提升了中国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程度。这项工作填补了中国小比例尺海洋地质国情调查的空白,初步摸清了中国管辖海域地质环境条件和资源环境潜力,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的认识,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地质资料,为提升区域地质科学的认知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域 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 海域构造 海域地层 海域地貌 海域资源 海域沉积 海洋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支运动以来中国海陆地势演化及阶梯地貌特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训华 王忠蕾 +2 位作者 侯方辉 杨金玉 郭兴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968-3980,共13页
地势是地面高低起伏的形势,是地球内营力和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地壳内部结构、构造及其发展在地表的反映.空间重力异常与地形、地貌密切相关,反映地壳内部结构和构造的变化.均衡原理认为高山下面地壳厚,平原下面地壳薄,即地势的起... 地势是地面高低起伏的形势,是地球内营力和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地壳内部结构、构造及其发展在地表的反映.空间重力异常与地形、地貌密切相关,反映地壳内部结构和构造的变化.均衡原理认为高山下面地壳厚,平原下面地壳薄,即地势的起伏同莫霍面的起伏呈镜像关系.中国海陆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编制了大地构造格架图和大地构造格架演化图等专题图件,对中国海陆各主要块体的时空演化进行研究,研究了中国海陆地势的"跷跷板"演化过程.本文根据中国海陆1∶500万空间重力异常图和莫霍面深度图分析了海陆地貌特征,按照构造地貌的分类原则,将中国海域和陆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地貌分类,在中国大陆地势呈三个地貌阶梯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国海陆地貌总体特征为西高东低,呈五级阶梯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陆 地势 演化 地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海洋角度看中国大地构造编图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兴伟 张训华 +4 位作者 王忠蕾 温珍河 杨金玉 尹航 侯方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大地构造图反映着作者对大地构造演化过程和动力机制的理解,往往以某种大地构造观点为指导。经历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百家争鸣的大地构造编图时代以后,随着板块构造理论的引进,各家观点在承认板块构造理论的同时,表述各有侧重。地质地球... 大地构造图反映着作者对大地构造演化过程和动力机制的理解,往往以某种大地构造观点为指导。经历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百家争鸣的大地构造编图时代以后,随着板块构造理论的引进,各家观点在承认板块构造理论的同时,表述各有侧重。地质地球物理调查是大地构造编图的资料基础,近年来,调查资料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精度上,都有较大的突破。但是,海区的大地构造编图还存在一些问题,就是海区调查研究基础与陆区相比还相对薄弱,近十年来海区的地调科研成果也没有表现在大区域的,尤其是涵盖全海区或整个中国海陆的大地构造图上。多种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研究,可以作为中国海陆大地构造对比和研究的纽带,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和资料的综合应用,可作为大地构造编图的重要基础。从一个海洋地质构造工作者的角度,在阐释对我国大地构造编图的历史、观点、资料、成果及努力方向理解的基础上,希望通过正在执行的"中国海陆大地构造格架图",为编制中国大地构造图的思路做一个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 编图 块体构造学说 中国海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训华 孙晓明 +4 位作者 印萍 刘健 叶思源 夏真 王忠蕾 《海洋地质前沿》 2015年第1期1-8,共8页
海岸带是一个完整的环境系统,位于海陆相互作用的交集地带。海岸带地质工作是海岸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沿海经济区城市群规划布局、海岸带土地利用和海洋功能区划、重大工程... 海岸带是一个完整的环境系统,位于海陆相互作用的交集地带。海岸带地质工作是海岸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沿海经济区城市群规划布局、海岸带土地利用和海洋功能区划、重大工程布局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减灾防灾和应急、地质资源开发规划、地质科学发展等都迫切需要加强海岸带地质工作。通过海岸带海域综合地质调查、海岸带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建立、海岸带地质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中心建成,将取得一批服务于海岸带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调查成果、一批服务于各级政府决策的专题性成果和破解重大地质问题的技术创新示范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地质调查 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生物标志物记录的浮游藻类生物量和群落组成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梅西 孟祥君 +2 位作者 王中波 王忠蕾 南青云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9年第2期10-17,共8页
对渤海辽东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浮游植物生物标志物的分布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辽东湾51个站位的调查研究发现,硅藻、甲藻和颗石藻这3种浮游植物的生物标志物含量分布规律不明显,为了消除粒度和沉积速率的影响,将这3种生物标志物总量与总... 对渤海辽东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浮游植物生物标志物的分布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辽东湾51个站位的调查研究发现,硅藻、甲藻和颗石藻这3种浮游植物的生物标志物含量分布规律不明显,为了消除粒度和沉积速率的影响,将这3种生物标志物总量与总有机碳(TOC)含量做比值,得到的相对含量从湾内到湾口随着离岸距离增加而增加,生物标志物指示的初级生产力与现场调查的结果一致,表明生物标志物法基本可以用来重建初级生产力。辽东湾海域初级生产力在湾口高于湾内,表明其主要控制因素是水体浊度而不是陆源营养盐的输入。辽东湾西侧菊花岛附近初级生产力的高值主要与人类养殖、陆源排污等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相对比例结果显示,辽东湾两侧近岸区硅藻和甲藻相对贡献高,尤其是硅藻占据绝对优势,这主要与硅藻在高营养盐的情况下具有竞争优势有关,而在辽东湾中部发现高的颗石藻相对贡献与黄海暖流入侵路径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 初级生产力 生物标志物 浮游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及邻域宏观地质特征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训华 侯方辉 +4 位作者 孙军 温珍河 郭兴伟 王忠蕾 朱晓青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共8页
通过对我国海域最新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资料进行解释分析,并结合近十年来的编图成果,概要论述了研究区的地球物理场以及宏观地质特征,总结了中国海及邻域的宏观构造演化过程。研究表明:中国海及邻域所在的欧亚板块可进一步分为东亚大陆... 通过对我国海域最新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资料进行解释分析,并结合近十年来的编图成果,概要论述了研究区的地球物理场以及宏观地质特征,总结了中国海及邻域的宏观构造演化过程。研究表明:中国海及邻域所在的欧亚板块可进一步分为东亚大陆构造域和东亚大陆边缘构造域,地质构造复杂;印支运动结束了古全球构造阶段转而进入新全球构造阶段,从而奠定了中国海及邻域形成演化的基础;古全球构造阶段是由北向南发展,北老南新;新全球构造阶段是由南向北、自西向东发展,南早北晚,西老东新;从古全球构造阶段到新全球构造阶段,不同地区不同块体的发展存在同序时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构造演化 中国海及邻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SYS90-1A孔第四纪沉积物磁性地层学研究
16
作者 陆凯 孙军 +7 位作者 李广雪 杨慧良 王忠蕾 梅西 陈晓辉 祁江豪 朱晓青 强小科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9,共13页
可靠的年代地层框架是开展南黄海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的基础。目前南黄海南部地区缺乏可靠年代学控制的长序列钻孔。通过对南黄海南部SYS90-1A孔(孔深90.1 m)沉积物开展详细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并结合AMS14C测年结果及区域已有磁性地... 可靠的年代地层框架是开展南黄海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的基础。目前南黄海南部地区缺乏可靠年代学控制的长序列钻孔。通过对南黄海南部SYS90-1A孔(孔深90.1 m)沉积物开展详细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并结合AMS14C测年结果及区域已有磁性地层学结果,建立南黄海南部地区第四纪沉积物年代地层框架。结果显示,SYS90-1A孔岩芯记录了从布容(Brunhes)正极性时至松山(Matuyama)负极性时上部,包括Kamikatsura和Santa Rosa地磁漂移事件。早、中更新世界线即布容正极性时与松山负极性时界线(B/M界线)深度位于74.2 m,Kamikatsura和Santa Rosa地磁漂移事件深度分别位于79.75~82.47 m和85.25~87.74 m。根据Kamikatsura和Santa Rosa地磁漂移事件的年代控制点和平均沉积速率,推算钻孔底部年龄为0.96 Ma。南黄海SYS90-1A孔早更新世晚期的沉积速率约为8.66 cm/ka,中更新世以来的沉积速率约为9.5 cm/ka,而全新世以来的沉积速率为12.8 cm/ka,沉积速率自早更新世晚期以来呈增加趋势。这一结果不仅为南黄海南部第四纪沉积物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年代学约束,而且为南黄海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和对比、沉积环境与气候变化、物源示踪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时间标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学 沉积速率 第四纪 中部泥质区 南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砣矶岛稀土异常富集层位新发现及其地质特征
17
作者 朱晓青 梅西 +7 位作者 张勇 毕世普 密蓓蓓 秦亚超 王明健 黄龙 潘军 王忠蕾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0-102,共3页
0引言稀土被称为工业界的“维生素”,因其战略性矿产资源的重要地位,近年来倍受关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山东省强调加大矿产的深勘精查力度。2019—2024年,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在实施渤海海峡区1:5万海... 0引言稀土被称为工业界的“维生素”,因其战略性矿产资源的重要地位,近年来倍受关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山东省强调加大矿产的深勘精查力度。2019—2024年,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在实施渤海海峡区1: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于砣矶岛(图1)蓬莱群中首次发现一套稀土异常富集的绢云斑点板岩。该发现可为下一步区域稀土成矿潜力评价提供关键线索和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研究 战略性矿产资源 渤海海峡 中国地质调查局 潜力评价 砣矶岛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峡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与物源判别
18
作者 赵竺栩 熊伟 +4 位作者 王忠蕾 黄龙 密蓓蓓 王峻 梅西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160,共10页
对渤海海峡383个站位表层沉积物的稀土元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旨在揭示其分布特征、影响因素、主要物质来源以及迁移机制。结果表明:渤海海峡沉积物稀土元素总量(∑REE)为44.85~283.00μg/g,平均含量为166.33μg/g,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沉积物... 对渤海海峡383个站位表层沉积物的稀土元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旨在揭示其分布特征、影响因素、主要物质来源以及迁移机制。结果表明:渤海海峡沉积物稀土元素总量(∑REE)为44.85~283.00μg/g,平均含量为166.33μg/g,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沉积物粒度较细的西部和南部海域,低值区分布在沉积物粒度较粗的东北部海域,呈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点。通过对∑REE以及部分特征参数与粒度、化学蚀变指数和部分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REE与沉积物粒度平均粒径呈正相关,指示研究区稀土分布与沉积物粒度和物源密切相关。渤海海峡稀土元素的上地壳和球粒陨石配分模式与黄河及辽东湾河流物质具有相似性,表现出较强的陆源性特征,而与鸭绿江和朝鲜半岛河流差异较大,表明物源主要来自中国大陆。利用球粒陨石标准化计算的δEu-(La/Yb)_(N)和(Gd/Yb)_(N)-(La/Yb)_(N)指标进行物源判别,结果显示渤海海峡物质主要来源于黄河,而研究区东北部则为黄河与辽东湾河流混合来源。辽东湾环流及渤海沿岸流的共同作用影响了渤海海峡的沉积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稀土元素 物源 渤海海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中部泥质区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年龄物源判别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忠蕾 陆凯 +6 位作者 孙军 张勇 朱晓青 胡刚 何梦颖 黄湘通 密蓓蓓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0-82,共13页
对南黄海中部泥质区南侧4个表层沉积物和SYS90-1A孔中5个沉积物样品进行碎屑锆石U-Pb定年,具体分析了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物源差异及约1.0 Ma以来沉积物物源变化。结果显示,泥质区沉积物主要来自黄河,而泥质区外部南侧沉积物可能主要由长... 对南黄海中部泥质区南侧4个表层沉积物和SYS90-1A孔中5个沉积物样品进行碎屑锆石U-Pb定年,具体分析了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物源差异及约1.0 Ma以来沉积物物源变化。结果显示,泥质区沉积物主要来自黄河,而泥质区外部南侧沉积物可能主要由长江供应。SYS90-1A孔主要记录了早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沉积记录,不同时期物源差异明显:中更新世早期以长江源物质为主,利用磁化率开展旋回地层学分析,根据天文年代调谐确定该时期具体时代为0.59~0.71 Ma;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以及中更新世中期以来以黄河源物质为主。这一结果与前人关于南黄海早更新世以来沉积物以黄河源物质为主的认识不同,长江源物质对南黄海泥质区沉积物贡献需要重新认识。上述表层沉积物样品和钻孔沉积物样品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布与朝鲜半岛河流沉积物完全不同,说明该区域自早更新世晚期以来沉积物主要来自中国大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泥质区 碎屑锆石U-PB年龄 物源判别 南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BL的初中信息技术项目设计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忠蕾 《数字通信世界》 2021年第9期271-272,共2页
PBL教学法是一种依靠设计学习情境进行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将问题式学习或项目式学习作为核心策略。这种学习方法起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医学教育,并在这个时代得到广泛运用。以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学科为例,该学科就能够有效应用PBL,并以... PBL教学法是一种依靠设计学习情境进行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将问题式学习或项目式学习作为核心策略。这种学习方法起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医学教育,并在这个时代得到广泛运用。以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学科为例,该学科就能够有效应用PBL,并以项目设计的方式完成教学工作。文章将围绕基于PBL的初中信息技术项目设计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初中信息技术 项目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