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andsat与Sentinel-3A卫星数据的当惹雍错1988—2018年湖泊水位—水量变化及归因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文种 黄对 +2 位作者 刘九夫 刘宏伟 王欢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52-1563,共12页
湖泊变化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为探索利用单一短时间尺度的卫星水位数据源估算长时间序列的湖泊水量变化的可行性,本文利用短时间尺度(2016-2018年)Sentinel-3A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SRAL)作为唯一卫星水位数据源,以藏北高原内陆湖泊当惹... 湖泊变化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为探索利用单一短时间尺度的卫星水位数据源估算长时间序列的湖泊水量变化的可行性,本文利用短时间尺度(2016-2018年)Sentinel-3A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SRAL)作为唯一卫星水位数据源,以藏北高原内陆湖泊当惹雍错为例,结合基于Landsat光学遥感数据提取的1988-2018年的湖泊面积,综合分析2016-2018年间的非结冰期遥感湖泊面积与遥感湖泊水位变化,基于该时段范围的水位变化面积变化关系和水量估算公式,估算1988-2018年湖泊水位水量变化与2001-2018年的年内变化,并结合GLDAS产品数据与雪线变化情况初步探讨湖泊变化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当惹雍错近30年湖泊面积扩张明显,湖泊水位、水量增加显著,相比1988年,2018年的湖泊面积、水位、水量分别增加21.1 km^2、5.29 m、44.75亿m^3.其中1988-1998年湖泊面积水位水量有所减少,2000-2018年间湖泊变化总体呈增加趋势.2001-2018年内湖泊面积、水位、水量变化呈现干湿季特征.1996-2014/2015年湖泊水量变化为38.3亿/35.5亿m^3,水量变化趋势、变化量与以往对应时间段的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一致性.湖泊面积扩张主要发生在水下地形平缓的东南部和中西部区域.结合气候因素与雪线变化的分析表明,湖泊水量变化受降雨、气温影响复杂,长时间年际尺度上的湖泊水量增长与气温的一致性较降水量强,湖泊湿季受降水量与气温的影响都较大,其中2008-2018年的湿季降水量、气温与水量变化散点拟合的确定性系数R^2分别为0.613、0.845.该研究表明Sentinel-3A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在湖泊水量变化估算上的潜力,为利用单一且只具有短时段数据的卫星雷达数据估算长时间序列湖泊水量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nel-3 合成孔径雷达 LANDSAT 水位 水量 当惹雍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上游区域GPM IMERG卫星降水数据应用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文种 黄对 +2 位作者 刘宏伟 马涛 王欢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共4页
为系统评估GPM IMERG V05B卫星降水产品在淮河息县以上流域的应用,以流域内9个地面站实测雨量数据作为参考,应用统计指标、分类指标及极端降水指标,对2015~2017年GPM IMERG产品分别评价分析了日、月、年尺度上统计指标与分类指标,评估... 为系统评估GPM IMERG V05B卫星降水产品在淮河息县以上流域的应用,以流域内9个地面站实测雨量数据作为参考,应用统计指标、分类指标及极端降水指标,对2015~2017年GPM IMERG产品分别评价分析了日、月、年尺度上统计指标与分类指标,评估了不同雨强、极端降水探测性能。结果表明,GPM IMERG卫星降水产品与地面监测数据在日、月尺度的降水监测值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总体呈高估现象,日尺度探测率高于0.8,但错报率、汉森和凯普斯得分不理想,月尺度上在8、9月份存在低估,年雨量误差10.0%~23.8%;GPM IMERG对小雨综合探测性能强,但错报率较高,对中雨探测精度较高;极端降水事件探测能力表现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M IMERG 卫星降水 统计指标 分类指标 极端降水指标 淮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口水电站坝下治理工程实施后尾水位—流量关系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文种 刘宏伟 +2 位作者 彭安帮 王欢 翟劭燚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23,54,共4页
水口水电站坝下治理工程实施后,电站坝下尾水位-流量关系发生变化,直接影响电站平稳运行。为分析这种变化,基于一维恒定非均匀流水力学方法,对水口水电站坝下工程实施后水电站坝下尾水位-流量关系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河道来沙量、采砂... 水口水电站坝下治理工程实施后,电站坝下尾水位-流量关系发生变化,直接影响电站平稳运行。为分析这种变化,基于一维恒定非均匀流水力学方法,对水口水电站坝下工程实施后水电站坝下尾水位-流量关系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河道来沙量、采砂量及河道大断面变化资料,分析工程建设前、后水电站尾水位-流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河道地形变化是尾水位-流量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坝下治理工程建成后,水电站尾水位-流量关系与现状相比整体升高1.20~3.01m,发电净水头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口水电站 坝下治理工程 尾水位-流量关系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旱情监测指数应用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文种 张友静 《地球信息科学》 CSCD 2008年第2期273-278,共6页
本文利用MODIS地表温度数据(Ts)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构建Ts和EVI(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空间。同时分别获取2002年3月8日,4月2日、4月13日、6月12日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以其为旱情指标对黄河三花间(三门峡-花园口区间)区域旱... 本文利用MODIS地表温度数据(Ts)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构建Ts和EVI(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空间。同时分别获取2002年3月8日,4月2日、4月13日、6月12日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以其为旱情指标对黄河三花间(三门峡-花园口区间)区域旱情进行了监测;结合气象站点数据及表观热惯量对TVDI进行评价,TVDI与热惯量相关系数R2达到0.7,并分析了土地利用和高程对TVDI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影响着TVDI值的分布;三花间(三门峡-花园口区间)区域250m以上高程和TVDI关系显著。以Ts和EVI构建的TVDI适用于半干旱区的旱情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MODIS TS EVI 土地利用 TV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水利“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构建与应用初探 被引量:3
5
作者 钱峰 成建国 +4 位作者 夏润亮 王金星 丁昱凯 王文种 李冰 《中国水利》 2024年第24期39-47,共9页
监测感知是数字孪生水利的前提和基础。单一监测感知手段已难以满足全面提升水利对象全要素和水利治理管理全过程智能感知能力需求。构建数字孪生水利“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是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的迫切要求,是发展水利新... 监测感知是数字孪生水利的前提和基础。单一监测感知手段已难以满足全面提升水利对象全要素和水利治理管理全过程智能感知能力需求。构建数字孪生水利“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是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的迫切要求,是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数字孪生水利提质增效的基本要求。介绍了“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的总体框架、基本原则与建设目标,从夯实技术设备、通信安全、数据归集、制度标准等四方面通用公用基础,提升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与调配、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河湖长制及河湖管理、水土保持、农村水利水电等六方面业务监测感知能力两个大类,梳理了“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实施路径,以及强化组织领导、资金保障、科技创新、人才支撑等保障措施。分析了湖南团洲垸堤防决口险情应对的监测感知体系应用案例。研究成果能够为全面建成“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支撑具有全要素高保真“四预”功能的数字孪生水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水利 天空地水工 一体化 监测感知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进展 被引量:58
6
作者 马涛 刘九夫 +4 位作者 彭安帮 郑锦涛 王文种 郑皓 邓晰元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60-969,共10页
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缓解水资源危机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深化对中国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现状的认知,更好地支撑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实践,在对不同类型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重点阐述非常... 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缓解水资源危机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深化对中国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现状的认知,更好地支撑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实践,在对不同类型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重点阐述非常规水资源的术语和内涵,总结非常规水资源的现状开发利用量和开发利用模式,分析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对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量逐年上升,截至2018年底已达86.4亿m^3,但在全国供水总量中的占比尚不足1.5%,开发利用中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规划设计不到位、工程技术有短板等问题,制约着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序发展。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涉及面广,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迎来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水资源 开发利用 再生水 雨水 海水淡化 矿井水 咸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DL的MODIS影像地表蒸散发参数反演系统 被引量:6
7
作者 邓世赞 张友静 +2 位作者 张子衡 谢丽军 王文种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7-451,共5页
针对水文水资源分析计算所需要的地表蒸散发参数难以获取的问题,利用MODIS遥感影像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采用SEBAL(地表能量平衡)模型,并结合ENVI/IDL二次开发语言构建了流域陆面蒸散发反演系统.以黄河三花间(三门峡一花园口区间)流域为... 针对水文水资源分析计算所需要的地表蒸散发参数难以获取的问题,利用MODIS遥感影像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采用SEBAL(地表能量平衡)模型,并结合ENVI/IDL二次开发语言构建了流域陆面蒸散发反演系统.以黄河三花间(三门峡一花园口区间)流域为例,编程实现了地表温度、植被指数、水体指数、不透水面指数等蒸散发计算所需相关地表参数的提取和日陆面蒸散发量的计算,并利用IDL的统计分析功能,通过随机采样,综合分析了地表参数与蒸散发量的关系.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平台无关性特点,人机交互友好,可作为独立模块加入水文分析等专业系统,有效解决了通用遥感软件缺乏专业信息提取功能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蒸散发参数 反演系统 SEBAL模型 MODIS影像 ENVI/IDL 黄河三花间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文应用的多源数字高程模型精度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欢 刘九夫 +1 位作者 谢自银 王文种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0-38,共9页
天空地监测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可免费获取的地形数据越来越多,而不同地形数据的精度和现势性制约着水文科学的创新和发展。收集目前可免费获取的数字高程模型,基于分辨率、现势性、覆盖范围等属性筛选出SRTM、ASTER2 GDEM和ALOS World 3... 天空地监测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可免费获取的地形数据越来越多,而不同地形数据的精度和现势性制约着水文科学的创新和发展。收集目前可免费获取的数字高程模型,基于分辨率、现势性、覆盖范围等属性筛选出SRTM、ASTER2 GDEM和ALOS World 3D三类数据源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地形地貌区,计算分析与水文密切相关的DEM衍生特征的精度,进而提出不同数字高程模型在水文应用中的适用范围。经分析:各DEM在地势起伏大的区域,地形宏观描述基本一致;地势起伏小的区域,Aster2 DEM与其他三种DEM存在差异;在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经验模型中,根据资料情况利用任何一种数字高程模型提取流域参数均可,不作为影响模型精度的重要指标。在地势起伏大的地区,除SRTM外各DEM对水系形态的描述精度较高;地势起伏小的地区,除ALOS world 3D能准确描述河口区域水系结构关系外,其余DEM均不能准确描述河口区域水系形态;分布式水文模型的产汇流分析、水文通视性分析等建议使用ALOS world 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 数字高程模型 ALOS World 3D 水系提取 地形地貌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典型区高氟深层地下水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9
作者 杨娜 刘九夫 +4 位作者 廖爱民 王文种 郑皓 林锦 顾慰祖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41,共9页
选取皖北典型区深层地下水的氟作为研究对象,在资料收集、水文地质调查、采样测试的基础上,获取了81个深层地下水及71个浅层地下水样品的测试数据。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离子比例系数和Piper图示法,分析深层水氟的分布特征... 选取皖北典型区深层地下水的氟作为研究对象,在资料收集、水文地质调查、采样测试的基础上,获取了81个深层地下水及71个浅层地下水样品的测试数据。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离子比例系数和Piper图示法,分析深层水氟的分布特征、来源及形成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皖北典型区的深层地下水氟含量具有四周低、中部高的特点;高氟水多呈弱碱性,依据水化学类型特征可将该研究区划分为三个系统:亳州系统、阜阳系统和蒙城系统。亳州系统多为Cl—Na型水,阜阳系统多为HCO_3—Na型水,蒙城系统较复杂,包括Cl—Na型、HCO_3·SO_4·Cl—Na型、HCO_3—Ca·Mg型及HCO_3—Na·Mg·Ca型水;深层地下水中氟的主要来源是含氟矿物的溶解;弱碱性水、溶解/沉淀作用和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是影响皖北典型区深层地下水氟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北典型区 深层地下水 高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劈窗算法结合Landsat 8热红外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翟劭燚 黄对 +3 位作者 王文种 刘九夫 王欢 陆之昂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13,95,共7页
将劈窗算法(SW,split window algorithm)应用于Landsat8数据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完全基于Landsat8数据本身不需要借助外部数据源,克服了传统地表温度反演依赖MODIS水汽产品外部数据造成的局限,实现利用Landsat8热红外数据反演得到较高空... 将劈窗算法(SW,split window algorithm)应用于Landsat8数据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完全基于Landsat8数据本身不需要借助外部数据源,克服了传统地表温度反演依赖MODIS水汽产品外部数据造成的局限,实现利用Landsat8热红外数据反演得到较高空间分辨率的地表温度产品。以美国Walnut Gulch流域为例进行SW算法地表温度反演,并与SC算法结果、MOD11-L1地表温度产品和实测地表温度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SC(generalized single-channel algorithm)算法和MOD11-L1地表温度产品相比,SW算法应用于Landsat 8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取得较好的效果,平均误差最小为0.89K,相关系数最高为0.9841,反演结果和实测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反演 劈窗算法(SW) 单窗算法(SC) Landsat8热红外数据 MOD11-L1地表温度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影像的植被覆盖度提取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戴俣俣 丁贤荣 王文种 《遥感信息》 CSCD 2009年第2期67-70,共4页
利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对河南省三门峡地区MODIS1B影像进行植被覆盖度(fv)信息提取,将结果与反映植被覆盖度的NDVI比较,并提出在实测资料缺乏的情况下利用同期高分辨率ETM+图像对选取样本区域进行定量验证的方法。结果表明,对于MODIS数据... 利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对河南省三门峡地区MODIS1B影像进行植被覆盖度(fv)信息提取,将结果与反映植被覆盖度的NDVI比较,并提出在实测资料缺乏的情况下利用同期高分辨率ETM+图像对选取样本区域进行定量验证的方法。结果表明,对于MODIS数据,线性光谱混合(LSMM)分解方法能有效提取大区域范围的植被覆盖度信息,比NDVI-fv经验统计方法更具有理论意义,为快速、准确、高效的植被监测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像元 线性混合像元分解 植被覆盖度 MOD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地貌参数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欢 刘九夫 +1 位作者 谢自银 王文种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0-34,共5页
在流域地貌特征提取中采用AGREE算法的关键技术,将水系形态特征融入数字高程模型形成水文数字高程模型。通过分析不同集水阈值(0.2km2、1km2、2km2、3km2、4km2、5km2)、不同比例尺(万分之一、5万分之一、25万分之一)、不同流域面积标准... 在流域地貌特征提取中采用AGREE算法的关键技术,将水系形态特征融入数字高程模型形成水文数字高程模型。通过分析不同集水阈值(0.2km2、1km2、2km2、3km2、4km2、5km2)、不同比例尺(万分之一、5万分之一、25万分之一)、不同流域面积标准(0.2km2、1km2、2km2、3km2、4km2、5km2)下流域地貌参数,得出地貌参数的稳定性与河流分级有关,当河流级别达到5级时,参数不随比例尺、集水阈值、面积标准变化而变化。在缺资料地区洪水预报中,只要具备一定精度的地形数据及相应水系,即可满足流域地貌参数的获取。地貌瞬时单位线法相对较稳定,适用于无资料地区中小流域洪水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地貌参数 变阈值 多比例尺 不同流域面积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蒸散发时间尺度扩展方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翟劭燚 王文种 +2 位作者 刘九夫 王欢 陆之昂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4,共7页
蒸散发量(ET,evapotranspiration)的时间尺度扩展是遥感反演区域ET的关键。为评价由瞬时潜热通量经时间尺度扩展方法计算日蒸散发量的可靠性,利用美国西南部半干旱地区的Walnut Gulch实验流域草地站点的波文比系统实测数据,分析评价蒸... 蒸散发量(ET,evapotranspiration)的时间尺度扩展是遥感反演区域ET的关键。为评价由瞬时潜热通量经时间尺度扩展方法计算日蒸散发量的可靠性,利用美国西南部半干旱地区的Walnut Gulch实验流域草地站点的波文比系统实测数据,分析评价蒸发比法、简化蒸发比法、作物系数法、简化参考作物系数法、正弦关系法、冠层阻力法和修正冠层阻力法共7种蒸散发时间尺度扩展方法的估计效果,统计结果显示,7种蒸散发时间尺度扩展方法总体趋势具有一致性,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采用10:00~14:30的瞬时值估计较为接近实测蒸发值。正弦法、简化参考作物系数法及简化的蒸发比法的模拟精度较高(相对均方根误差在20%左右),比较适合于估算半干旱地区的日蒸散发量。对具有相近气象、气候、下垫面条件和空间尺度数据且具有充足气象观测资料的地区,推荐采用基于简化作物系数的时间尺度扩展方法开展从小时到日的ET时间尺度扩展,对于缺少气象观测资料的类似地区,推荐采用正弦法和简化的蒸发比法进行时间尺度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量 时间尺度扩展 蒸发比 作物系数 正弦关系 冠层阻力 不确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8辐射模块耦合SEBAL模型蒸散发估算 被引量:2
14
作者 翟劭燚 王文种 +2 位作者 刘九夫 王欢 陆之昂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22,111,共6页
蒸散发(ET)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态水文循环过程的重要因素。Landsat8数据的波谱信息丰富、空间分辨率高,是通过遥感技术反演蒸散发的理想数据源。SEBAL模型是以陆面能量平衡为基础,物理意义明确;但净辐射估算影响其估算精度。研究详细... 蒸散发(ET)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态水文循环过程的重要因素。Landsat8数据的波谱信息丰富、空间分辨率高,是通过遥感技术反演蒸散发的理想数据源。SEBAL模型是以陆面能量平衡为基础,物理意义明确;但净辐射估算影响其估算精度。研究详细阐述了基于Landsat8数据的辐射模块耦合SEBAL模型,旨在提高反演结果精度,满足在水文、生态和农业研究应用中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SEBAL Landsat8 能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的三花间流域旱情监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晨 刘媛媛 +1 位作者 王文种 何川 《东北水利水电》 2008年第2期32-34,共3页
利用三花间流域的MODIS数据提取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和陆地表面温度(LST),构建LST/NDVI特征空间,计算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对2002年4月份的三花间流域进行旱情分级统计,并与当地气象站实测的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气温进行回归分析。结... 利用三花间流域的MODIS数据提取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和陆地表面温度(LST),构建LST/NDVI特征空间,计算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对2002年4月份的三花间流域进行旱情分级统计,并与当地气象站实测的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气温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进行三花间流域旱情监测能够较好反映当地旱情。根据温度植被干旱指数与地表温度以及归一化植被指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旱情监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LST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 三花间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3A SRAL 2级产品的鄱阳湖水位评估与校准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对 王文种 +4 位作者 刘九夫 张建云 崔巍 韦丽 闵敏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0,共10页
Sentinel-3A卫星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SRAL)因其时空分辨率优势在水位监测上应用潜力较大。基于2016—2018年Landsat-8与Sentinel-2光学遥感获取鄱阳湖星子站邻近水域,提取湖上Sentinel-3A SRAL 2级产品卫星测高点,提出一种卫星测高水位... Sentinel-3A卫星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SRAL)因其时空分辨率优势在水位监测上应用潜力较大。基于2016—2018年Landsat-8与Sentinel-2光学遥感获取鄱阳湖星子站邻近水域,提取湖上Sentinel-3A SRAL 2级产品卫星测高点,提出一种卫星测高水位计算与校准方法,并结合实测水位进行评估。结果表明:Sentinel-3A SRAL 2级产品在鄱阳湖的过境数据有效率为64%,3—9月有连续覆盖数据,12月至次年2月受水位低或湖滩出露影响无有效数据;不同高程系统下的卫星观测水位与实测水位序列的一致性极显著,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999,在0.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实测水位变化量与卫星观测水位变化量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1,二者的平均偏差为−0.175 m,标准差为0.084 m,其中降轨统计指标值优于升轨,枯水期则优于丰水期,以降轨枯水期指标值为最优:平均偏差、均方根误差、标准差分别为−0.082、0.107和0.076 m。以2016—2017年、2017—2018年、2016—2018年卫星测高水位与实测数据的平均偏差作为校准参数,校准水位的平均绝对偏差都为0.073 m,皮尔逊相关系数为1。研究验证了卫星测高数据计算和校准河湖水位方法的有效性,该类数据可应用于水文、气候变化研究与洪旱监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Sentinel-3A 水位 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SRAL) 校准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中上游植被变化及其对气象因素的多时空尺度响应
17
作者 黄对 彭安帮 +3 位作者 刘九夫 张建云 王文种 王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8-278,共11页
[目的]植被与气象因子关系的多时空特征有助于深入理解流域生态系统,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MODIS EVI数据与气象观测资料,结合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淮河中上游2001-2015年植被动态... [目的]植被与气象因子关系的多时空特征有助于深入理解流域生态系统,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MODIS EVI数据与气象观测资料,结合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淮河中上游2001-2015年植被动态并探讨流域至局地尺度的植被与降水、气温的相关关系。[结果](1)流域植被整体呈明显增长趋势(p<0.05),EVI指数增长速率为0.055/10 a,冬季增速最大(0.075/10 a)、夏季最小(0.047/10 a),不同地类增速差异显著。(2)年均EVI呈增加的区域占流域总面积的93%,其中呈显著(p<0.05)及极显著(p<0.01)上升趋势约占82%,华北平原(主要为耕地)增速最大,山区、山丘区增速次之,郑州市辖区等呈显著下降(p<0.05);EVI变化的时空分布差异明显。(3)流域尺度春季EVI与同期(3-5月)和2-5月降水呈显著正相关(p<0.05),冬季EVI与同期降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月EVI在3月、11月与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12月分别与最高气温、降水呈显著正相关(p<0.05)和极显著负相关(p<0.01)。(4)局地尺度季、月EVI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有明显地区差异,淮南的固始冬季植被与降水呈正相关,淮北区域则与降水呈负相关;从月来看,驻马店在2月、11月、12月植被受各类气温的积极影响(p<0.05),许昌植被对4月、7月降水响应积极并有一个月的滞后响应(p<0.05),固始植被在7-8月与降水、气温呈显著正、负相关(p<0.05),9月与最高、平均气温极显著负相关(p<0.01),10月植被对最高、最低气温存在一个月的滞后响应。[结论]流域尺度EVI、局地尺度EVI与气象因素的相关关系分别反映流域主要植被生长特点和植被变化驱动因素的地区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流域生态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I 降水 气温 多时空尺度 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山流域河水同位素年内变化及采样方案优化
18
作者 廖爱民 李薛刚 +4 位作者 刘九夫 张建云 王越 王文种 李志恒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87-900,共14页
小流域河水同位素特征和采样方案研究对深入理解流域降水径流关系和构建同位素水文站网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江淮过渡带代表流域花山流域总控断面及其邻近嵌套子流域出口断面,开展了1个完整水文年的高频率采样,分析河水氢氧同位素年内变... 小流域河水同位素特征和采样方案研究对深入理解流域降水径流关系和构建同位素水文站网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江淮过渡带代表流域花山流域总控断面及其邻近嵌套子流域出口断面,开展了1个完整水文年的高频率采样,分析河水氢氧同位素年内变化特征,为制定小流域河水采样方案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花山流域两断面河水氢氧同位素的变化一致,但流域总控断面河水氢氧同位素要高于支流出口断面。②河水的氢氧同位素在年内从汛期开始呈现4个阶段的变化,即夏季波动下降期、秋季上升期、冬季平稳期和春季上升期。③河水同位素对暴雨过程有3种响应类型:暴雨中期陡降型、暴雨中期缓降型和暴雨后期缓降型。④推荐的河水常规采样方案为:夏季2 d采集1次,其他季节每15 d采集1次;推荐的降雨期间河水采样方案为:对夏、秋、春季出现中大雨以上的降雨,从降雨开始到降雨结束后的每隔4 h采集1次断面水样。研究成果可为中小流域站网河水同位素监测采样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河水 氢氧同位素 年内变化 采样方案 江淮过渡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稠密光流法的平原河网区视频测流技术 被引量:4
19
作者 杜红娟 王文种 +2 位作者 唐炜 陈志峰 陶然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7-49,88,共4页
针对平原河网区河道低流速条件下自动测流设备选型和应用难的问题,以平原河网低流速测流为目的,构建了基于稠密光流法的平原河网区视频测流技术方法,同时结合平原河网区水流流速缓慢、往复流及易受风扰动的特征,应用阈值分割技术改进稠... 针对平原河网区河道低流速条件下自动测流设备选型和应用难的问题,以平原河网低流速测流为目的,构建了基于稠密光流法的平原河网区视频测流技术方法,同时结合平原河网区水流流速缓慢、往复流及易受风扰动的特征,应用阈值分割技术改进稠密光流视频测流方法,并应用于江苏宜兴试验站。结果表明,该视频测流方法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风和倒影给河道表面测流带来的影响,河道表面粒子捕捉效率高,计算的河道流速流向合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平原河网河道低流速测流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测流 稠密光流 平原河网 Farneba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全国第一次河流湖泊普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文种 刘九夫 +5 位作者 谢自银 刘宏伟 陆之昂 王欢 贾淑彬 翟劭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CSCD 2011年第S1期177-186,共10页
河流湖泊是水体环境的主要形式,是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生态用水的重要来源,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遥感技术为全国第一次河湖普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本次河流湖泊普查涉及到的遥感影像数据为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 河流湖泊是水体环境的主要形式,是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生态用水的重要来源,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遥感技术为全国第一次河湖普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本次河流湖泊普查涉及到的遥感影像数据为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数据及2.5m高空间分辨率影像.为全面查清我国湖泊数量、分布等基本情况,本文对全国第一次河湖清查阶段中利用CBERS数据进行湖泊对象清查进行了介绍;并着重讨论了ENVI\IDL环境下CBERS数据批处理模式的建立及应用,为同类CBERS数据的大范围、大批量数据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同时,全国1:5万分幅2.5m高空间分辨率影像作为重要的河流水系现势性检查数据,本文对利用此数据进行1:5万DLG数字水系的合理性检查进行了探讨,并利用ENVI\IDL实现了全国水系的自动化检查;作为水系复核工作中的有效工具,增强了河流水系提取的现势性,提高了河流水系的精度,实现了水系提取数据精度源于并高于1:5万DLG数字水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第一次河流湖泊普查 CBERS 高空间分辨率 批处理模式 现势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