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减水剂对流态固化淤泥流动性的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文翀 黄英豪 +2 位作者 王硕 彭广益 王淮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05-1612,共8页
相比传统回填材料,可控性能流态固化回填料(Performance-controlled fluidized solidified backfill material,PCFS材料)具有高流态、自密实等特点,能够有效避免因压实不充分导致的工程问题,特别适用于狭窄区域的回填。以淤泥为原材料,... 相比传统回填材料,可控性能流态固化回填料(Performance-controlled fluidized solidified backfill material,PCFS材料)具有高流态、自密实等特点,能够有效避免因压实不充分导致的工程问题,特别适用于狭窄区域的回填。以淤泥为原材料,水泥为固化材料制备强度、流动性和凝结时间等性能可控的PCFS材料,通过流动度试验探讨了不同初始条件对PCFS的流动性的影响规律,为提升PCFS的流动性能,选择了木钙、萘系、聚羧酸3类减水剂,对3类减水剂提升PCFS流动性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PCFS的流动度和初始含水率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水泥的掺入会导致PCFS流动度明显降低,且主要发生在水泥掺量≤2%时。3类减水剂对PCFS流动度的提升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聚羧酸>萘系>木钙,其中聚羧酸和木钙的掺入会引入气泡,萘系和木钙的“饱和掺量”分别为2%,4%。水泥掺量不同又会使得3类减水剂提升流动度的效果产生明显差异,水泥掺量的增大使得木钙的提升效果降低,对于聚羧酸的影响则较小,而对于萘系则表现出了“反常效应”。最后讨论了“饱和掺量”和“反常效应”的成因,并提出了初始含水率2wL、5%水泥掺量条件下PCFS的流动度表达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 PCFS 减水剂 流动度 表达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拌固化淤泥流动性测试标准试验研究
2
作者 王硕 黄英豪 +2 位作者 王文翀 王淮 彭广益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100,共12页
流动性是评判新拌固化淤泥能否进行流动化施工的关键指标,一般采用流动度试验方法。研究流动度测试试验标准是推动新拌固化淤泥流动化施工的重要内容。采用目前主流的3种流动度测量筒/截锥圆模,研究初始含水比、水泥掺量及水化反应时间... 流动性是评判新拌固化淤泥能否进行流动化施工的关键指标,一般采用流动度试验方法。研究流动度测试试验标准是推动新拌固化淤泥流动化施工的重要内容。采用目前主流的3种流动度测量筒/截锥圆模,研究初始含水比、水泥掺量及水化反应时间对淤泥和新拌固化淤泥流动度的影响,讨论3种流动度测量模具所反映的流动度规律异同及适用性。研究发现:(1)淤泥和新拌固化淤泥流动度具有最大/小值,随着初始含水比的增加呈现S形增长。(2)水泥掺量从0变为50 kg/m^(3)时对流动度影响最大,掺量继续增加流动度变化趋缓;水泥掺量固定时,水灰比和流动度呈现较明显的线性关系;3种流动度测量模具所得的拟合参数变化规律类似。(3)随着水泥水化反应的进行,新拌固化淤泥流动度下降,较高水泥掺量时流动度下降更快。(4)JHS.A 313和GB/T2419流动度测量筒对初始含水比的变化关联度更强;ASTM D6103流动度测量筒因为其过长的高度,在实际操作中易造成试样倾斜,GB/T2419测量筒则更容易混进空气,二者均对试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推荐使用JHS.A313流动度测量筒进行淤泥、新拌固化淤泥流动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淤泥 流动性测试 含水比 水泥掺量 水化反应 灰色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絮凝技术在疏浚淤泥脱水处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黄英豪 吴敏 +3 位作者 陈永 王硕 王文翀 武亚军 《水道港口》 2022年第6期802-812,共11页
河流湖泊的治理和港口航道的浚深工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疏浚淤泥。目前,底泥疏浚通常采用环保绞吸的清淤方法,疏浚出的淤泥浓度低、含水率高、粘粒含量高,在堆场中天然落淤固结脱水非常缓慢,导致长期占用大量土地且污染环境。絮凝技术... 河流湖泊的治理和港口航道的浚深工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疏浚淤泥。目前,底泥疏浚通常采用环保绞吸的清淤方法,疏浚出的淤泥浓度低、含水率高、粘粒含量高,在堆场中天然落淤固结脱水非常缓慢,导致长期占用大量土地且污染环境。絮凝技术由于效果良好在污水、污泥、尾矿等行业中应用广泛,并逐步开始应用于疏浚淤泥的脱水处治中。从淤泥的特性和沉积规律出发,系统梳理了国内外主要的絮凝剂类型,主要包括无机、有机、复合及微生物絮凝剂,对每种絮凝剂的特性及絮凝效果进行了详细论述,指出无机高分子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是目前应用较广的类型。絮凝机理是在胶体稳定性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有压缩双电层、电性中和、吸附架桥和网捕卷扫作用等。淤泥絮凝技术在应用时经常需要联合土工管袋、真空预压、板框压滤、电渗法等脱水技术,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最后指明了淤泥絮凝技术今后的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淤泥 絮凝剂 无机高分子 有机高分子 絮凝机理 联合脱水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废渣固化铁尾矿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4
作者 王文翀 王硕 +4 位作者 付怀合 胡永涛 鲍尤智 关云飞 黄英豪 《河南科学》 2023年第12期1725-1732,共8页
为探究碱渣与矿粉等工业废渣固化铁尾矿的力学特性和固化机理,通过单掺和复掺碱渣、矿粉等对铁尾矿进行固化处理.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扫描电镜(SEM)试验等方法,分析初始含水率、压实度、养护龄期、养护条件、碱渣和矿粉等对固化铁... 为探究碱渣与矿粉等工业废渣固化铁尾矿的力学特性和固化机理,通过单掺和复掺碱渣、矿粉等对铁尾矿进行固化处理.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扫描电镜(SEM)试验等方法,分析初始含水率、压实度、养护龄期、养护条件、碱渣和矿粉等对固化铁尾矿强度的影响并探讨其固化机理.结果表明,碱渣、矿粉、石灰和催化剂复配可有效改良铁尾矿无侧限抗压强度.固化材料中,矿粉对铁尾矿的强度增长起积极作用,石灰和碱渣的掺入使得矿粉的强度增长作用更为明显;催化剂在压实度较低的试样中表现出良好的强度提升作用.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固化铁尾矿0~7 d强度增长较快,7~28 d强度增长较慢;在固化材料作用下,较高初始含水率的固化铁尾矿养护强度偏低;随着压实度的增加,固化铁尾矿的强度提升,但当压实度逐渐接近100%,强度提升效果逐渐减小;泡水养护条件下,固化铁尾矿强度增长较小,其28 d强度仅为标准养护条件下试样强度的4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 碱渣 矿粉 固化 无侧限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无机絮凝剂对疏浚淤泥絮凝效果及出水水质影响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吴敏 黄英豪 +3 位作者 尹洪斌 王硕 陈永 王文翀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79-83,共5页
针对淤泥堆场堆填处置中,天然底泥自重落淤固结缓慢等问题,工程中常添加化学药剂来加快泥水分离过程。利用量筒沉积柱试验研究了5种典型无机絮凝剂对高含水率疏浚淤泥的絮凝沉积效果及上覆水水质(浊度值)的影响规律。5种典型的无机絮凝... 针对淤泥堆场堆填处置中,天然底泥自重落淤固结缓慢等问题,工程中常添加化学药剂来加快泥水分离过程。利用量筒沉积柱试验研究了5种典型无机絮凝剂对高含水率疏浚淤泥的絮凝沉积效果及上覆水水质(浊度值)的影响规律。5种典型的无机絮凝剂中,CaCl_(2),PAS(聚合硫酸铝)的絮凝效果相对较好。在此基础上,探明了这两种絮凝剂在不同掺量下对疏浚淤泥沉积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aCl_(2),PAS掺量不同,泥浆自重沉积固结稳定后沉降量、沉降速率、沉积稳定时间不同,得到CaCl_(2)和PAS的最优掺量分别为0.8%,0.2%。在最优掺量下上覆水的去浊率可达到84%左右。CaCl_(2)通过Ca^(2+)的交换作用和电性中和作用发挥絮凝作用;PAS主要通过土颗粒表面的电性中和作用发挥絮凝作用。结果可为大规模疏浚淤泥的快速絮凝和余水排放研究和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淤泥 无机絮凝剂 浊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信运营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策略分析
6
作者 王文翀 《信息通信》 2018年第5期160-161,共2页
通信企业作为新时代发展下的产物,要朝着绿色发展的目标去努力,尽力做到资源不浪费、环境有保障的发展。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因为供应链管理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了它的优越性,因此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但是各界对供应链管理多集中在如何最... 通信企业作为新时代发展下的产物,要朝着绿色发展的目标去努力,尽力做到资源不浪费、环境有保障的发展。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因为供应链管理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了它的优越性,因此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但是各界对供应链管理多集中在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其潜能上,而忽略了在发展过程中会给环境带来的影响,所以,现在我们必须要提倡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提高环境管理质量的有效措施,通信企业只有加快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才能具备核心竞争力,从而适应市场需求,实现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运营企业 绿色供应链 管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