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审美心理的视角论武术套路运动的张力 |
王昊宁
刘同为
|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
2008 |
5
|
|
2
|
从现象学的角度看西方哲学的开端 |
王昊宁
刘佳卉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3
|
论胡塞尔的“真理”及其与逻辑实证主义“真理”的区别 |
王昊宁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4
|
先验哲学中“自我”的改造 |
王昊宁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5
|
时间的构成与先验的想像力——论胡塞尔对休谟、康德想像力理论的超越 |
王昊宁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6
|
文化哲学的现象学奠基 |
王昊宁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7
|
从语言分析到意识分析 |
王昊宁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8
|
当代中西道德哲学之会通——以现象学为视角 |
王昊宁
王鹏俊
|
《知与行》
|
2018 |
0 |
|
9
|
西南边陲的教育国境线——云南边境国门学校现状研究 |
柳谦
梁丽玲
梁顺意
葛孝忆
张亚兵
王昊宁
吴衍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1 |
12
|
|
10
|
论书法艺术与武术演练的相通性 |
刘同为
王昊宁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1
|
|
11
|
“黄金分割律”在武术套路编排中的应用 |
刘同为
王昊宁
|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3
|
|
12
|
境域性主体:从明见性到伦理性 |
王昊宁
|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18 |
0 |
|
13
|
对现象学本科教学的实践哲学反思 |
王昊宁
|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17 |
0 |
|
14
|
开出现象学本科教学伦理维度的必要性 |
王昊宁
|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18 |
0 |
|
15
|
“联想”的伦理性 |
王昊宁
|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18 |
0 |
|
16
|
关于“现象学与解释学著作导读”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 |
王昊宁
|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16 |
0 |
|
17
|
浅析福斯特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
王昊宁
|
《科教导刊》
|
2011 |
0 |
|
18
|
浅析“生命·实践”教育学的中国元素 |
王枬
王昊宁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9
|
|
19
|
双师同堂授课模式在药理学整合课程中的设计与探索 |
江淦
王昊宁
荣征星
崔永耀
朱亮
陈红专
高小玲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
2019 |
7
|
|
20
|
“光”的隐喻和“力量”隐喻——对尼采哲学转向的一种分析 |
胡平
王昊宁
|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