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人口老龄化及危险因素改变对近20年糖尿病死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顾海雁 赵根明 +4 位作者 钱孝琳 蔡任之 李申生 周雷 王晓宇(校对)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定量评价因城市人口老龄化及危险因素改变对糖尿病死亡率的影响,为促进健康老龄化和制定糖尿病社区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上海市徐汇区1986~2005年糖尿病死亡率的变化,计算人口老龄化及危险因素改变对糖尿病死亡率变化... [目的]定量评价因城市人口老龄化及危险因素改变对糖尿病死亡率的影响,为促进健康老龄化和制定糖尿病社区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上海市徐汇区1986~2005年糖尿病死亡率的变化,计算人口老龄化及危险因素改变对糖尿病死亡率变化的作用,并对危险因素归因构成比的时间趋势进行分析,拟合指数曲线。[结果]徐汇区1986~2005年65岁以上老龄人口构成增加了近1倍,糖尿病标准化死亡率女性高于男性,男女性别比1:1.65。20年间男性和女性标化死亡率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男性r=0.9180,F=32.17,P=0.0013;女性r=0.8458,F=15.08,P=0.0081。20年间糖尿病粗死亡率上升了414.54%,归因于人口老龄化因素占68.49%,男性高于女性;归因于危险因素改变占31.51%。归因于老龄化效应的比例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均有逐年上升趋势,相关系数男性r=0.9202,F=27.64,P=0.0033;女性r=0.9523,F=48.67,P=0.0009。[结论]人口老龄化对糖尿病死亡率影响作用大于危险因素改变的作用,男性尤其明显;与之相应的,归因于危险因素改变的影响所占构成比随时间变化有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死亡率 危险因素 老龄化 城市人口
原文传递
尿铅、镉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郑丹 陆慧萍 +1 位作者 张裕曾 王晓宇(校对)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研究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中铅、镉的方法。[方法]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以标准加入法模式对氯化钯等3种基体改进剂和石墨炉参数进行了优化选择,建立了用一套经同样处理的样品测定尿中铅、镉含量的方法。[结果]在所选实... [目的]研究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中铅、镉的方法。[方法]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以标准加入法模式对氯化钯等3种基体改进剂和石墨炉参数进行了优化选择,建立了用一套经同样处理的样品测定尿中铅、镉含量的方法。[结果]在所选实验条件下,铅的线性范围为0—60μg/L,加标回收率为96.81%~101.06%,检测限为0.0028μg/L,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为0.97%~3.24%。镉的线性范围为0~3μg/L,回收率为99.02%~100.34%,检测限为0.0022μg/L,精密度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68%-3.05%。[结论]建立的方法具有准确、稳定、灵敏、经济、简便等优点,能够满足铅和镉接触人群的健康监护和铅、镉中毒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尿 基体改进剂
原文传递
某民营企业苯污染的职业卫生学调查 被引量:3
3
作者 盛侃 王旭初 +5 位作者 虞爱旭 曹坚忠 吴龙 程咏旻 叶榕 王晓宇(校对)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了解企业苯污染的职业卫生状况。[方法]抽检原配料和空气样品中的苯、甲苯和二甲苯含量;以被调查企业185名工人作为接触组,并根据岗位不同分为A(手工喷涂55人)、B(自动喷涂50人)、C(丝印58人)、D(清洗、包装22人)4组,以34名不接... [目的]了解企业苯污染的职业卫生状况。[方法]抽检原配料和空气样品中的苯、甲苯和二甲苯含量;以被调查企业185名工人作为接触组,并根据岗位不同分为A(手工喷涂55人)、B(自动喷涂50人)、C(丝印58人)、D(清洗、包装22人)4组,以34名不接触苯作业者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结果]2次抽检原料甲苯中苯含量分别为64.8g/kg和<0.02g/kg。A、B组工人外周血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C组工人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D组工人血小板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作业工人即使仅接触低浓度苯,仍可引起机体的健康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污染 不确定性 职业健康
原文传递
纳米氧化硅对红细胞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吴秋云 杨红 +2 位作者 唐萌 孔璐 王晓宇(校对)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实验中纳米氧化硅和微米二氧化硅(SiO2)致人红细胞溶血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变化情况。[方法]将20nm和60nm两种粒径的纳米氧化硅及微米SiO2粒子悬液(质量浓度均分别为0、0.010、0.020、0.050、0.075、0.100、0.150... [目的]探讨体外实验中纳米氧化硅和微米二氧化硅(SiO2)致人红细胞溶血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变化情况。[方法]将20nm和60nm两种粒径的纳米氧化硅及微米SiO2粒子悬液(质量浓度均分别为0、0.010、0.020、0.050、0.075、0.100、0.150、0.200、0.400、1.000、1.500、2.000g/L)与正常人红细胞悬液孵育,测定溶血率;两种粒径的纳米氧化硅(质量浓度为0.010、0.020、0.050、0.075、0.100g/L)及微米SiO2(质量浓度为0.200、0.400、1.000、1.500、2.000g/L)悬液分别与正常人红细胞悬液孵育后,测定溶血率及上清液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硫代巴比妥酸法)含量。[结果]20nm和60nm氧化硅致红细胞溶血率先均随浓度增加而升高,分别在浓度均为0.100g/L时达到100.3%、97.7%的峰值后逐渐下降。微米SiO2粉尘随浓度升高,红细胞溶血率逐渐增加,达2g/L时达峰值93.6%。在0.010~1.000g/L浓度范围内,相同浓度的20nm和60nm氧化硅致红细胞溶血率较微米SiO2高(P〈0.01);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两种粒径纳米氧化硅及微米SiO2致红细胞溶血率及MDA生成量随其浓度的增加逐渐升高,呈明显剂量-反应关系(P〈0.05)。相同浓度的20nm氧化硅致红细胞溶血率及MDA的生成量较60nm氧化硅高(P〈0.05)。[结论]纳米氧化硅与微米SiO2一样,可诱导红细胞溶血,溶血可能与氧化损伤有关;两种粒径纳米氧化硅致红细胞溶血作用较微米SiO2的作用强,纳米氧化硅对红细胞的毒性作用有尺寸依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硅 微米二氧化硅 溶血作用 丙二醛
原文传递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干预前后软骨藻酸对PC12细胞存活率及NO的影响
5
作者 李静 胡雄飞 +1 位作者 李龙 王晓宇(校对)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干预前后软骨藻酸(DA)对PC12细胞存活率及其产生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PC12细胞的存活率;Greiss法测定PC12细胞培养基上清中的NO含量。L-NAME干预前,MTT实验分为对照组及0.0001、0.001...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干预前后软骨藻酸(DA)对PC12细胞存活率及其产生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PC12细胞的存活率;Greiss法测定PC12细胞培养基上清中的NO含量。L-NAME干预前,MTT实验分为对照组及0.0001、0.001、0.01、0.1、1.0μmol/L DA处理组;NO含量测定时分为对照组及0.01、0.1、1.0μmol/L DA处理组。L-NAME干预时,MTT实验及NO含量测定均分为对照组,单纯1.0μmol/L DA处理组,250、1000、2500μmol/L L-NAME+1μmol/L DA处理组。[结果]随着DA染毒剂量的升高,PC12细胞的存活率逐渐下降;0.01、0.1、1.0μmol/L DA作用PC12细胞24 h后,细胞培养基上清NO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AME浓度为1000、2500μmol/L干预时,PC12细胞存活率增加,NO生成减少。[结论]DA对PC12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可以降低细胞的存活率,诱导细胞NO生成增加;NOS抑制剂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可明显抑制DA诱导PC12细胞NO生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藻酸 一氧化氮 PC12细胞 NOS抑制剂
原文传递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成人超重问题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汪轶颖 傅华 王晓宇(校对)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进程中可能影响成人超重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纵向分析中国大陆和美国成人超重率与宏观经济、农业集约化、饲(植)方式工业化这三大层面的主要指标之间的单因素关联,并以主成分分析法消除多重共线性影... [目的]初步探讨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进程中可能影响成人超重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纵向分析中国大陆和美国成人超重率与宏观经济、农业集约化、饲(植)方式工业化这三大层面的主要指标之间的单因素关联,并以主成分分析法消除多重共线性影响,检验多因素回归趋势。[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成人超重率与上述三个层面的主要指标都有统计学关联。主成分回归模型以成人超重率/成人非超重率的比数为应变量,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千本币)、单位面积耕地作物产量(t/hm2)、单位农作物化肥施用量(kg/t)、单位农作物农药施用量(kg/t)及工业饲料产量(Mt)5个指示量为自变量。中国大陆该5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依次为1.015、1.114、1.010、1.022、1.002,美国则依次为1.010、1.131、0.993、0.964、1.002。两模型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农业集约化和饲、植方式工业化与成人超重的历时性正相关能够反映使用农药及工业饲料中抗生素、重金属等添加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农业现代化 农药 工业饲料
原文传递
德国小蠊对敌敌畏纳米乳剂与普通乳剂的抗药性
7
作者 沈艳 蔡慧珍 +1 位作者 沈孝兵 王晓宇(校对)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了解德国小蠊敏感品系对敌敌畏(DDVP)纳米乳剂与普通乳剂的抗药性并探索两种剂型农药的抗性生化检测参考值。[方法]采用微量点滴法进行点药,选用羽化后的健康成虫70只(每组10只),在每只试虫中胸腹背板上滴药1μL,测得半数致死量(L... [目的]了解德国小蠊敏感品系对敌敌畏(DDVP)纳米乳剂与普通乳剂的抗药性并探索两种剂型农药的抗性生化检测参考值。[方法]采用微量点滴法进行点药,选用羽化后的健康成虫70只(每组10只),在每只试虫中胸腹背板上滴药1μL,测得半数致死量(LD50)。传代时以适当浓度点药(>LD50),雌雄各半,每组60只。酶活性的测定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结果]DDVP纳米乳剂德国小蠊第四代时的抗性系数为1.2645,DDVP普通乳剂德国小蠊第三代时的抗性系数为2.1。德国小蠊对DDVP普通乳剂的抗性系数升高较对DDVP纳米乳剂的快,当抗性系数是2.0时已产生抗药性。点滴DDVP普通乳剂的德国小蠊酸性磷酸酯酶(ApE)以及a-乙酸萘酯(1-NA)酶活性参考值是180.04μmol(/g·min)和486.76μmol/(g·min)。初步建立德国小蠊ApE酶活性(y)与DDVP普通乳剂抗性系数(x)的方程:y^=0.05500x-7.90235;1-NA酯酶活性(y)与DDVP普通乳剂抗性系数(x)的方程:y^=23.8244ln(x)-62.02369。[结论]由于德国小蠊对DDVP纳米乳剂尚未产生抗药性,因此尚不能建立DDVP纳米乳剂的抗性酶与抗性系数之间的相关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抗性相关酶 抗性系数 纳米乳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