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区大气活性氮组成及干沉降通量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欢博 石光明 +4 位作者 田密 乔保清 彭超 张六一 杨复沫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4-50,共7页
为了解三峡库区腹地大气中活性氮的组成及干沉降通量,于2015年每个季节选取代表性月份在万州城区采集了气体和颗粒物样品.利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氮素浓度,同时结合大叶阻力模型模拟计算的干沉降速率值,估算了不同形态氮素的干沉降通量.结... 为了解三峡库区腹地大气中活性氮的组成及干沉降通量,于2015年每个季节选取代表性月份在万州城区采集了气体和颗粒物样品.利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氮素浓度,同时结合大叶阻力模型模拟计算的干沉降速率值,估算了不同形态氮素的干沉降通量.结果表明,HNO_3的干沉降速率值最大,年均值为0.39cm/s,约为其它氮素的3~8倍.NO_2和NH_3是大气活性氮的主要赋存形态,年均浓度值分别为(11.7±3.9)和(11.0±5.3)μg N/m^3,两者之和约占总无机氮浓度的80%.万州城区总无机氮干沉降总量为8.5kg N/(hm^2·a),其中氧化态氮(NO_2、HNO_3、颗粒态NO_3^-)和还原态氮(NH3、颗粒态NH4+)干沉降通量分别为3.5,5.0kg N/(hm^2·a),占干沉降总量的41.4%和58.6%.因此,为有效控制三峡库区腹地的氮素污染,应重点关注NH_3的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活性氮 干沉降 沉降速率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酚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参数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欢博 张玉钧 +3 位作者 肖雪 于绍慧 殷高方 郭立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32-1037,共6页
用三维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不同离子浓度,pH值对苯酚荧光光谱特征参数的影响,并探讨了腐殖酸对苯酚的荧光猝灭效应.结果表明,天然水中9种常见离子Na^+、Mg^(2+)、Ca^(2+)、K^+、NH_4^+、Cl^-、HCO_3^-、SO_4^(2-)、HPO_4^(2-)对苯酚的荧光... 用三维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不同离子浓度,pH值对苯酚荧光光谱特征参数的影响,并探讨了腐殖酸对苯酚的荧光猝灭效应.结果表明,天然水中9种常见离子Na^+、Mg^(2+)、Ca^(2+)、K^+、NH_4^+、Cl^-、HCO_3^-、SO_4^(2-)、HPO_4^(2-)对苯酚的荧光光谱形状和荧光强度基本无影响;NO_3^-的存在会使苯酚的荧光强度发生变化,荧光强度随着NO_3浓度增大而减小.苯酚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存在形式不同,致使pH值对其荧光光谱特征参数影响较大:在酸性条件下,荧光强度基本保持不变;在碱性条件下,由于羟基的电离使荧光强度很弱.腐殖酸的存在使苯酚发生荧光猝灭,采用Stem-Volmer方程修正式对实验猝灭结果进行拟合,得到的拟合结果较好,相关系数为0.9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三维荧光光谱 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酚类化合物的三维荧光光谱特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欢博 张玉钧 +5 位作者 肖雪 金丹 赵南京 殷高方 郭立泉 刘文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71-1274,共4页
三维荧光光谱技术通过在不同激发波长下扫描发射光谱获得荧光强度变化信息,由于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被广泛用于环境中污染物的监测。利用该方法研究3种酚类化合物的荧光光谱特性,在激发波长为240~360nm,发射波长为260~500nm范围内,... 三维荧光光谱技术通过在不同激发波长下扫描发射光谱获得荧光强度变化信息,由于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被广泛用于环境中污染物的监测。利用该方法研究3种酚类化合物的荧光光谱特性,在激发波长为240~360nm,发射波长为260~500nm范围内,确定了苯酚、间甲酚和麝香草酚的荧光峰位置分别为272/300,274/300和276/304nm。由于3种酚类物质为同系物,结构相似,因此得到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在形状上极为相似。工作液浓度在0.02~1.0mg.L-1范围内,3种酚类物质的浓度与荧光强度之间均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且检出限达到1μg.L-1。实验结果表明,用三维荧光光谱法可对3种酚类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间甲酚 麝香草酚 三维荧光光谱 荧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水华预测模型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殷高方 张玉钧 +6 位作者 胡丽 于绍惠 肖雪 王欢博 石朝毅 段静波 刘文清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88-1293,共6页
敏感性分析能够定量地评价模型输入变量的变化对输出结果产生的影响,是揭示模型蕴含规律的有效途径.本文将敏感分析方法应用于BP神经网络巢湖水华预测模型中,分析结果表明巢湖水华形成受诸多环境因子共同影响,水温、溶解氧、浊度、气温... 敏感性分析能够定量地评价模型输入变量的变化对输出结果产生的影响,是揭示模型蕴含规律的有效途径.本文将敏感分析方法应用于BP神经网络巢湖水华预测模型中,分析结果表明巢湖水华形成受诸多环境因子共同影响,水温、溶解氧、浊度、气温、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变化与藻类质量浓度变化相关,其中气温是最大影响因素,相对贡献率达到17.01%;气压的上升则不利用于藻类质量浓度的增加;pH值的上升对藻类质量浓度的影响有正有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华 预测模型 BP神经网络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对能见度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杨复沫 欧阳文娟 +2 位作者 王欢博 刘源 田密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CSCD 2013年第3期252-258,共7页
全球陆地的大气能见度在过去数十年间呈普遍降低的趋势,其中亚洲的大气能见度在过去十年降低幅度最大。在中国,与能见度密切相关的PM2.5和雾-霾污染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在概要介绍大气能见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主要综述PM2.5质... 全球陆地的大气能见度在过去数十年间呈普遍降低的趋势,其中亚洲的大气能见度在过去十年降低幅度最大。在中国,与能见度密切相关的PM2.5和雾-霾污染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在概要介绍大气能见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主要综述PM2.5质量浓度及化学组成与能见度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进展。其中着重介绍美国IMPROVE化学消光算法的建立与修正,以及基于该消光算法得出的美国各地区PM2.5各化学物种对大气消光贡献的变化。最后简述国内近十年的相关研究情况,包括主要的研究结果和开展的重要研究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能见度 化学消光 大气颗粒物 PM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矩阵模式的高光谱波段选择方法 被引量:6
6
作者 于绍慧 张玉钧 +2 位作者 赵南京 肖雪 王欢博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75,共5页
去除冗余信息,进行特征提取是当前高光谱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根据波段选择的基本准则,结合离散系数和相关系数对高光谱影像空间维和光谱维的可分性及相关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矩阵模式的高光谱波段选择方法-BSMM,并且定义了... 去除冗余信息,进行特征提取是当前高光谱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根据波段选择的基本准则,结合离散系数和相关系数对高光谱影像空间维和光谱维的可分性及相关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矩阵模式的高光谱波段选择方法-BSMM,并且定义了一个矩阵因子。在计算空间信息量时比较了标准差和离散系数的量化结果,除此之外,采用区间映射有效地消除了离散系数和相关系数变换区间不一致的情况。最后利用AVIRIS高光谱数据,通过与最佳指数因子的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系数 相关系数 高光谱数据 波段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散射法与透射法测量水浊度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恺 张玉钧 +6 位作者 殷高方 王志刚 肖雪 王欢博 郭立泉 段静波 刘文清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00-105,共6页
介绍了水浊度常用的两种测量方法散射法和透射法的原理、特点及其适用范围。结合散射法、透射法特点,提出一种适用于大范围变化浊度测量的综合式探测方法—比值法,并采用了基于比值法的天健TTS浊度计,以及自制的实验平台对福尔玛荆标准... 介绍了水浊度常用的两种测量方法散射法和透射法的原理、特点及其适用范围。结合散射法、透射法特点,提出一种适用于大范围变化浊度测量的综合式探测方法—比值法,并采用了基于比值法的天健TTS浊度计,以及自制的实验平台对福尔玛荆标准液进行测量。列出了TTS浊度计和自制实验平台的测量数据,同时推导了自制实验平台数据处理的公式,并计算出使用不同方法的浊度值。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比较表明比值法能有效提高水浊度的测量精度,扩大水浊度的量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度 散射 透射 比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州城区空气污染过程中含碳气溶胶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黄怡民 张六一 +4 位作者 刘源 王欢博 彭超 龙娟 杨复沫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5-451,共7页
于2016年9月28日至10月15日在万州城区对气态污染物、颗粒物及其含碳气溶胶进行了在线连续观测,结合气象参数,分析了含碳气溶胶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此次持续污染过程主要由颗粒物污染造成,污染天PM_(10)和PM_(2.5)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 于2016年9月28日至10月15日在万州城区对气态污染物、颗粒物及其含碳气溶胶进行了在线连续观测,结合气象参数,分析了含碳气溶胶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此次持续污染过程主要由颗粒物污染造成,污染天PM_(10)和PM_(2.5)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70.8、123.7μg/m^3,显著高于非污染天。污染天和非污染天PM_(2.5)、NO_x、有机碳(OC)及元素碳(EC)浓度的日变化都呈双峰,但污染天PM_(2.5)、NO_x和OC出现早峰值时间比非污染天推迟1~3h。污染天OC、EC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8.0、5.4μg/m^3,分别为非污染天的2.2、1.6倍。以非污染天的起始点作为参照点,得到污染天OC、EC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59.3%和73.0%,OC污染累积和二次转化贡献率分别为45.8%和54.2%,说明污染过程OC以二次转化为主。并用最小比值法估算了二次有机碳(SOC)含量,得到污染天和非污染天PM_(2.5)中SOC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6.3、5.3μg/m^3,SOC在OC中的占比(以质量分数计)分别为56.1%和39.9%,污染天SOC占比增加,也证明污染过程OC以二次转化为主。污染天静风出现频率比非污染天高,在东南风的影响下,OC、EC易出现高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空气污染过程 有机碳 元素碳 二次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分谱结合独立成分分析对三维荧光重叠光谱的解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于绍慧 张玉钧 +3 位作者 赵南京 肖雪 王欢博 殷高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115,共5页
多组分三维荧光重叠光谱是三维荧光光谱的数据解析中的难点之一。本文基于二维微分谱的计算原理,充分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具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特点,获得了三维荧光光谱展开后的激发微分谱和发射微分谱.之后利用独立成分分析对激发光... 多组分三维荧光重叠光谱是三维荧光光谱的数据解析中的难点之一。本文基于二维微分谱的计算原理,充分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具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特点,获得了三维荧光光谱展开后的激发微分谱和发射微分谱.之后利用独立成分分析对激发光谱或发射光谱的多组分混合微分谱分别进行解析,得到了单一组分的激发微分谱和发射微分谱。其中三次样条插值有效的弥补了实测激发波长数据点少的缺点,而粗糙惩罚平滑技术的引入则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发射光谱的噪声,为微分谱的计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单一组分的标准谱与解析谱的相似性系数的计算表明,利用独立成分分析对微分谱进行解析更有利于多组分混合三维荧光光谱所含成分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光谱 微分谱 独立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脉冲宽度调制技术的水浊度探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恺 张玉钧 +7 位作者 殷高方 石朝毅 于绍慧 王志刚 肖雪 王欢博 段静波 刘文清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63-70,共8页
介绍了水浊度常用的测量方法-散射法、透射法及比值法的原理,在此基础上结合脉冲宽度调制(PWM)解调技术,提出了采用调制光强测量浊度的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实验系统的组成和调制解调实现电路.采用该实验系统对福尔马肼标准液进行测量,列... 介绍了水浊度常用的测量方法-散射法、透射法及比值法的原理,在此基础上结合脉冲宽度调制(PWM)解调技术,提出了采用调制光强测量浊度的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实验系统的组成和调制解调实现电路.采用该实验系统对福尔马肼标准液进行测量,列出了测量数据,并绘出三种方法所测浊度的拟合曲线。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比较表明使用PWM调制结合比值法能最有效地排除背景光的干扰,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提高水浊度的测量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度测量 散射 透射 比值法 脉冲宽度调制 单片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2.5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3
11
作者 彭超 翟崇治 +3 位作者 杨复沫 余家燕 王欢博 陈丽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10期17-21,共5页
PM2.5是一种区域性复合型的大气污染物,其重要组成部分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因其独特的环境、气候效应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而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综述了国内外PM2.5中OC和EC的四大特征(组成及来源、粒径分布、人体健康和环... PM2.5是一种区域性复合型的大气污染物,其重要组成部分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因其独特的环境、气候效应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而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综述了国内外PM2.5中OC和EC的四大特征(组成及来源、粒径分布、人体健康和环境影响、样品采集与测定)的研究进展,并对OC和EC研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考虑区域复合型污染特征,认为含碳气溶胶与其他气溶胶之间相互作用、实地观测与卫星反演预测综合研究,将是OC和EC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有机碳 元素碳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荧光光谱的铜绿微囊藻MC-LR的快速预测
12
作者 段静波 花日茂 +4 位作者 刘文清 张玉钧 王志刚 肖雪 王欢博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443-449,共7页
以自然水体为培养基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进行了为期95天的实验室培养。测量了铜绿微囊藻不同生长阶段培养水体的三维荧光光谱和同步扫描荧光光谱,并且同步分析了藻类叶绿素a浓度和胞外微囊藻毒素MC-LR浓度.结果表明:... 以自然水体为培养基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进行了为期95天的实验室培养。测量了铜绿微囊藻不同生长阶段培养水体的三维荧光光谱和同步扫描荧光光谱,并且同步分析了藻类叶绿素a浓度和胞外微囊藻毒素MC-LR浓度.结果表明:根据三维荧光光谱得到荧光信号A、信号X和信号C,分别代表类蛋白、海洋腐殖酸和类富里酸.对各荧光信号强度与细胞外微囊藻毒素MC-LR浓度以叶绿素a浓度进行归一化,发现二者在藻类衰亡期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且最大值出现的时间较为一致,两者表现出显著的线性相关性.因此,结合荧光光谱特征信号和叶绿素a浓度可以实现对藻毒素MC-LR浓度的快速预测.就实验方法而言,Δλ=80 nm的同步扫描荧光光谱法相对于三维荧光光谱法具有耗时少、测量简便等优点,可以完整反映荧光信号A、X和C的强度,更适合用于以藻毒素快速预测为目的的水体荧光光谱在线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三维荧光光谱 同步扫描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远郊冬季铵盐颗粒物的单颗粒质谱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志超 陈阳 +3 位作者 杨复沫 王欢博 田密 石光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012-2021,共10页
2016年冬季使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于在北京市平谷区西柏店村进行大气颗粒物的在线观测.以m/z 18[NH4]+为特征离子提取含铵盐颗粒物,分析其时间变化特征、粒径分布、化学组分、混合状态和可能来源.含铵盐颗粒物约占观测期间所有... 2016年冬季使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于在北京市平谷区西柏店村进行大气颗粒物的在线观测.以m/z 18[NH4]+为特征离子提取含铵盐颗粒物,分析其时间变化特征、粒径分布、化学组分、混合状态和可能来源.含铵盐颗粒物约占观测期间所有颗粒物的31%,分为NH4-OC(49.9%),NH4-EC(5.6%),NH4-ECOC(8.9%),NH4-HOC(1.4%),NH4-K(9.3%),NH4-Na K(21.7%)和NH4-Fe K(2.5%)7种主要类别.铵盐主要以硫酸铵、硫酸氢铵和硝酸铵的形态存在,且更易于和含碳类物质发生内混.煤炭和生物质燃烧是铵盐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后向轨迹分析表明,清洁期气团主要来自采样点北方和西北方的长距离传输,灰霾期气团主要来自西北向的区域传输.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SCF)表明含铵盐颗粒物主要来自本地和周边区域的排放,以及西北方向的长距离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铵盐气溶胶 单颗粒 混合状态 来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有机物的理化性质和污染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乔保清 徐布一 +2 位作者 史海霞 陈阳 王欢博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9-240,共12页
水溶性有机物(WSOM)是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广泛,组成复杂,对大气能见度、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体健康均有影响。本文主要综述了近5年国内外有关WSOM的研究成果,主要结论如下:(1)脂肪族化合物是WSOM的主要化学组分,而芳香族化合物含... 水溶性有机物(WSOM)是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广泛,组成复杂,对大气能见度、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体健康均有影响。本文主要综述了近5年国内外有关WSOM的研究成果,主要结论如下:(1)脂肪族化合物是WSOM的主要化学组分,而芳香族化合物含量相对较低;(2)WSOM相对于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占比增加时,气溶胶的吸湿增长因子相对较低;(3)不同来源的WSOM,其吸光性能差异较大,生物质燃烧源对WSOM的吸光贡献最大;(4)WSOM主要来自于生物质燃烧和光化学反应的二次生成,其秋、冬季浓度水平明显高于春、夏季,城区和郊区浓度水平均明显高于地区背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水溶性有机物 理化性质 污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涪陵城区PM_(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罗琼 王祥洪 +5 位作者 王欢博 丁世敏 田密 彭超 曹旭耀 杨复沫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2015年冬季和2015年夏季在重庆市涪陵城区采集大气细颗粒物(PM_(2.5))样品,分析其质量浓度及5种主要水溶性离子(WSIIs) Cl^-,SO_4^(2-),NO_3^-,K^+和NH_4~的含量。涪陵城区冬季PM2.5质量浓度为(116.7±57.9)μg/m^3,是夏季的2.5倍... 2015年冬季和2015年夏季在重庆市涪陵城区采集大气细颗粒物(PM_(2.5))样品,分析其质量浓度及5种主要水溶性离子(WSIIs) Cl^-,SO_4^(2-),NO_3^-,K^+和NH_4~的含量。涪陵城区冬季PM2.5质量浓度为(116.7±57.9)μg/m^3,是夏季的2.5倍。冬、夏季WSII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7.1μg/m^3和17.5μg/m^3,在PM_(2.5)中的占比分别为40.6%和35.0%。SO_4^(2-),NO_3(-),NH_4^+(合称为二次无机组分SNA)是最主要的WSIIs;冬、夏季SNA平均浓度分别为43.2μg/m^3和16.5μg/m^3,分别占WSIIs的91.6%、94.1%,占PM2.5的37.0%和34.4%。这表明二次无机组分是细颗粒物污染的重要贡献者。相关性分析表明,在涪陵城区铵盐主要以(NH_4)_2SO_4和NH_4NO_3的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水溶性离子 二次无机离子 涪陵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PM_(2.5)中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曹旭耀 田密 +5 位作者 王欢博 刘源 王志超 罗琼 彭超 杨复沫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17年第3期10-16,共7页
2015-2016年间在重庆市四个不同区域采样点(城区:沙坪坝、渝北;近郊:缙云山;区域背景点:四面山)同步采集PM_(2.5),分别采用质量法和离子色谱法获得PM_(2.5)和水溶性离子的质量浓度。四个采样点的PM_(2.5)和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均呈现秋... 2015-2016年间在重庆市四个不同区域采样点(城区:沙坪坝、渝北;近郊:缙云山;区域背景点:四面山)同步采集PM_(2.5),分别采用质量法和离子色谱法获得PM_(2.5)和水溶性离子的质量浓度。四个采样点的PM_(2.5)和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均呈现秋冬高、春夏低的季节变化特征;总水溶性离子占PM_(2.5)总质量的37.2%~46.1%。SO_4^(2-)、NO_3^-和NH_4^+是最主要的三种水溶性离子,约占总水溶性离子的87.1%~93.1%。相关分析显示,在重庆城区,铵盐主要以(NH_4)_2SO_4和NH_4NO_3的形式存在;而在郊区和背景采样点,以(NH_4)_2SO_4、NH_4HSO_4和NH_4NO_3的混合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水溶性离子 重庆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沙坪坝区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气象因素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阮定伦 彭超 +4 位作者 石光明 杨复沫 翟崇治 王欢博 江海洁 《环境影响评价》 2018年第1期67-72,77,共7页
利用2013年1—12月重庆沙坪坝区不同粒径颗粒物监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污染特征,探讨气象因素对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1)PM_(1.0)、PM_(2.5)、PM_(10)质量浓度呈现明显的非正态分布,其年均质... 利用2013年1—12月重庆沙坪坝区不同粒径颗粒物监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污染特征,探讨气象因素对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1)PM_(1.0)、PM_(2.5)、PM_(10)质量浓度呈现明显的非正态分布,其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62.6μg/m^3、69.3μg/m^3、86.7μg/m^3;(2)3种粒径颗粒物均具有明显的日、月和季节变化特征,其日变化均呈现双峰双谷型,季节变化均为冬高夏低;(3)不同季节影响颗粒物浓度的气象因素各不相同,春季3种粒径颗粒物浓度均与气压呈显著正相关,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夏季则均与温度、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秋、冬季均与降雨量、风速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PM2.5 PM10 气象因素 沙坪坝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环境中毒品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欢博 米兰 +2 位作者 霍婷婷 唐恬 徐布一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974-2985,共12页
毒品滥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并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威胁.基于环境要素的毒品监测被广泛用于毒情评估中.大气环境中的毒品监测一般需要样品采集、萃取、净化、质谱分析等步骤.目前,大气环境中的毒品监测研究主要集中在意大利和... 毒品滥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并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威胁.基于环境要素的毒品监测被广泛用于毒情评估中.大气环境中的毒品监测一般需要样品采集、萃取、净化、质谱分析等步骤.目前,大气环境中的毒品监测研究主要集中在意大利和西班牙,在毒品滥用严重的美国、澳大利亚、中国等地尚未见相关报道;监测的毒品种类主要是可卡因和大麻,其浓度范围为几十—几百pg·m^(−3),而对于广泛流行的甲基苯丙胺类和新精神活性物质鲜见报道.空气中毒品含量受观测点的地理位置、气象条件、排放方式等影响;已有报道的空气中毒品含量水平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本文从大气环境中的毒品来源、赋存形态、分析方法、全球浓度分布及暴露水平等角度介绍该领域研究进展,讨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品 大气 滥用趋势 监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dian Hedgehog信号通路在软骨细胞成熟及转分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欢博 贺婷 +4 位作者 郑超 卢玮光 范静 颉强 杨柳 《骨科》 CAS 2021年第6期485-492,共8页
目的探究Indian Hedgehog(IHH)信号通路对软骨内成骨过程中软骨细胞成熟以及转分化的影响。方法取10日龄野生型小鼠的胫骨组织,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生长板区域IHH信号通路相关分子Ihh、Ptch1和Gli1的表达水平。构建肥大... 目的探究Indian Hedgehog(IHH)信号通路对软骨内成骨过程中软骨细胞成熟以及转分化的影响。方法取10日龄野生型小鼠的胫骨组织,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生长板区域IHH信号通路相关分子Ihh、Ptch1和Gli1的表达水平。构建肥大软骨细胞特异性Ihh基因敲除小鼠(Col10a1^(Cre/+);Ihh^(null/C)),并采用影像学检查和阿利新蓝染色评估该小鼠的骨骼发育状况。构建肥大软骨细胞IHH信号通路持续激活小鼠(Col10a1^(Cre/+);R26Smo^(M2/M2)和Col10a1^(Cre/+);Ptch1^(LacZ/C)),采用HE染色、原位杂交和TUNEL染色分别对受精15.5天胎鼠胫骨组织形态结构、Ihh(肥大软骨细胞分子标志物)和Col1a1(成骨细胞分子标志物)以及肥大软骨细胞凋亡水平进行检测;另外应用HE染色对10日龄小鼠的胫骨组织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肥大软骨细胞合成分泌IHH,但不表达Ptch1和Gli1。抑制肥大软骨细胞合成IHH蛋白会导致出生后小鼠出现侏儒症;X线检查结果显示小鼠出现严重的骨骼发育不良,包括胸廓狭小、球形头骨以及椎骨发育异常等表现。持续启动IHH信号通路时,胚胎早期软骨细胞成熟分化过程虽未见异常,但是出生后小鼠的骨小梁、骨内膜以及皮质骨等结构均出现一定的异常表现。结论IHH信号通路虽然不参与肥大软骨细胞的终末分化过程,但在软骨细胞转分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ian Hedgehog信号通路 软骨内成骨 肥大软骨细胞 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锌双修饰磁性Fe_(3)O_(4)的制备及对铀酰离子的吸附
20
作者 刘孟清 霍婷婷 +6 位作者 董发勤 边亮 王欢博 李宇 万秋月 蒋璐蔓 杜康婷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200-6207,共8页
纳米Fe_(3)O_(4)作为典型的磁性吸附材料可应用于放射性废水处理,为进一步提高其吸附性能,本文通过Zn和S双修饰Fe_(3)O_(4)制备出纳米磁性S-ZnFe_(2)O_(4),并通过SEM、XRD、EDS、FT-IR、Raman等手段对比表征了Fe_(3)O_(4)及S-ZnFe_(2)O_... 纳米Fe_(3)O_(4)作为典型的磁性吸附材料可应用于放射性废水处理,为进一步提高其吸附性能,本文通过Zn和S双修饰Fe_(3)O_(4)制备出纳米磁性S-ZnFe_(2)O_(4),并通过SEM、XRD、EDS、FT-IR、Raman等手段对比表征了Fe_(3)O_(4)及S-ZnFe_(2)O_(4)的结构及形貌,研究了pH对其吸附铀酰离子(UO_(2)^(2+))效果的影响,并基于变量接触时间及初始浓度探索了其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规律。结果表明:Zn和S的双修饰后,纳米材料对UO_(2)^(2+)的吸附量显著增加,从27.12 mg/g增加至51.68 mg/g;纳米Fe_(3)O_(4)和S-ZnFe_(2)O_(4)吸附UO_(2)^(2+)的最佳pH为6.0,吸附过程均符合伪二阶动力学模型;纳米Fe_(3)O_(4)的吸附过程同时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纳米S-ZnFe_(2)O_(4)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本研究对开发新型高效含铀废水处理用吸附材料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ZnFe_(2)O_(4) Fe_(3)O_(4) UO_(2)^(2+) 吸附 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