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侏罗纪至早白垩世沉积旋回与构造隆升的关系 被引量:48
1
作者 王永标 徐海军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1-246,共6页
为弄清四川盆地在侏罗至白垩纪的演化及古气候特征 ,对该时期的沉积相及生物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 .研究证明 ,侏罗纪至白垩纪四川盆地周边山系的构造活动可分为两个旋回 .早、中侏罗世为第一个旋回 ,晚侏罗至早白垩世为第二个旋回 .每个... 为弄清四川盆地在侏罗至白垩纪的演化及古气候特征 ,对该时期的沉积相及生物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 .研究证明 ,侏罗纪至白垩纪四川盆地周边山系的构造活动可分为两个旋回 .早、中侏罗世为第一个旋回 ,晚侏罗至早白垩世为第二个旋回 .每个旋回的早期多以湖相泥页岩、砂岩夹介壳灰岩的广泛发育为特征 ,沉积物颗粒细、厚度较小 ,反映出相对稳定的构造背景 .晚期则以大套杂色的河流相砂泥岩、巨厚的河流相及洪冲积相砂泥岩、砂砾岩及砾岩的出现为特征 ,且厚度巨大 ,反映出盆地周边山系强烈的构造隆升 .从沉积物及生物特征上分析 ,第一个旋回期间 ,四川盆地处在一个温暖湿润的环境之下 ,而从第二个旋回开始 ,总体则以潮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旋回 古气候 构造隆升 侏罗纪 早白垩世 四川盆地 沉积相 生物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南坡早二叠世灰岩块体的来源与成因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永标 徐桂荣 +1 位作者 林启祥 龚淑云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39,共5页
论述了对东昆仑南坡早二叠世灰岩块体的成因的新认识。 1在前人所称的三叠纪地层中发现了中薄层生物或生物碎屑灰岩 ,其中产有大量保存完好的早二叠世类化石。所以该区早二叠世灰岩块体与其周围砂板岩及中薄层灰岩之间应属于同期异相... 论述了对东昆仑南坡早二叠世灰岩块体的成因的新认识。 1在前人所称的三叠纪地层中发现了中薄层生物或生物碎屑灰岩 ,其中产有大量保存完好的早二叠世类化石。所以该区早二叠世灰岩块体与其周围砂板岩及中薄层灰岩之间应属于同期异相沉积。 2该区早二叠世礁灰岩之下常伴生有砾岩及砂砾岩 ,而非礁相灰岩周围则常常缺乏砂砾岩。这种分布特征是礁相体系沉积的必然结果 ,但很难用推覆体来加以解释。 3通过对砂砾岩与灰岩块体之间的地层序列研究 ,发现它们之间属于一种沉积接触关系 ,而非推覆体的关系。由于该地区早二叠世灰岩块体的成因对于该区大地构造的解释至关重要 ,因此这些新的发现将引起人们对该区大地构造的演化历史进行重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岩块体 成因 早二叠世 来源 地层序列 砂板岩 相变关系 沉积接触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慈利晚二叠世生物礁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永标 徐桂荣 林启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32-136,共5页
所谓成岩相是指具有特征的成岩组构的岩体。研究成岩相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沉积物中不稳定颗粒在不同的成岩条件下的后生变化特征的研究来弄清其成岩环境的变化。本文通过对湖南慈利晚二叠世生物礁成岩特征的研究,从礁相体系中划分出四... 所谓成岩相是指具有特征的成岩组构的岩体。研究成岩相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沉积物中不稳定颗粒在不同的成岩条件下的后生变化特征的研究来弄清其成岩环境的变化。本文通过对湖南慈利晚二叠世生物礁成岩特征的研究,从礁相体系中划分出四种基本的成岩相类型:即海底成岩相、混合成岩相、埋藏成岩相和表生成岩相。部分成岩相又可进一步划分出成岩亚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相 生物礁 晚二叠世 湖南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二叠纪生物礁的研究现状及新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永标 徐桂荣 +1 位作者 张克信 林启祥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6-40,共5页
对我国二叠纪生物礁的类型、演化规律及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按造礁生物种类的不同可将二叠纪生物礁分为珊瑚礁和海绵礁;按古地理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岸礁、台地边缘礁及点礁。生物礁研究的方法包括传统方法、结合成岩作用的方法、... 对我国二叠纪生物礁的类型、演化规律及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按造礁生物种类的不同可将二叠纪生物礁分为珊瑚礁和海绵礁;按古地理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岸礁、台地边缘礁及点礁。生物礁研究的方法包括传统方法、结合成岩作用的方法、定量地层学方法、地球化学方法及地球物理方法等。最后对东昆仑地区最新发现的生物礁作了简单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二叠纪 研究现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生物学方法与海相优质烃源岩形成过程的正演和评价 被引量:31
5
作者 谢树成 殷鸿福 +10 位作者 解习农 秦建中 史晓颖 胡超涌 颜佳新 黄俊华 周炼 杨香华 王永标 徐思煌 腾格尔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27-740,共14页
烃源岩存在生烃和排烃过程,高-过成熟区还叠加了烃源岩有机质的强烈改造和破坏,从海相地层残余有机质出发评价烃源岩的反演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探索生命系统与地球系统相互作用为主题的地球生物学为正演烃源岩形成的动力学过程提供了... 烃源岩存在生烃和排烃过程,高-过成熟区还叠加了烃源岩有机质的强烈改造和破坏,从海相地层残余有机质出发评价烃源岩的反演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探索生命系统与地球系统相互作用为主题的地球生物学为正演烃源岩形成的动力学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分子地球生物学、地球微生物学、地球生态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等地球生物学的各分支学科(要素)为恢复烃源岩形成时的生产力及其组成、沉积有机质的量和类型、有机埋藏量及其过程和类型等提供了技术方法支撑,分别论述了如何利用地球生物学的技术方法来定量计算原始生产力、沉积有机质和埋藏有机质.表征地球生物学过程的地球生物相则综合和集成了烃源岩生物相、有机相和沉积相的相关信息,包含了生境型(群落型)、生产力和有机埋藏等定量化指标,它为建立优质烃源岩的地球生物学评价体系服务.通过烃源岩实验模拟得出的有机质恢复系数对残余有机碳进行恢复,并与地球生物学得出的埋藏有机质进行量的对比,由此实现地球生物学方法与传统反演方法的接口和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相烃源岩 地球生物学 评价体系 地球生物相 生产力 有机埋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崇阳二叠纪—三叠纪之交钙质微生物岩的时代及基本特征 被引量:29
6
作者 杨浩 张素新 +1 位作者 江海水 王永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5-170,共6页
湖北崇阳钙质微生物岩产在二叠纪末礁相绝灭界线之上,绝灭界线之下即为晚二叠世长兴期的海绵礁灰岩、棘屑灰岩及藻有孔虫生物碎屑灰岩.微生物岩基本上由中粗晶-微晶方解石组成,主要沉积构造有“花斑状构造”及藻叠层构造.目前微生物岩... 湖北崇阳钙质微生物岩产在二叠纪末礁相绝灭界线之上,绝灭界线之下即为晚二叠世长兴期的海绵礁灰岩、棘屑灰岩及藻有孔虫生物碎屑灰岩.微生物岩基本上由中粗晶-微晶方解石组成,主要沉积构造有“花斑状构造”及藻叠层构造.目前微生物岩中发现的化石主要有球状菌藻类化石、介形虫、微型腹足、双壳、鱼牙及分类位置尚无法确定的棒状微型化石.微生物岩中已发现有牙形石化石:Hindeodusparvus,H.typicalis和H.latidentatus,从牙形石的类型及产出层位分析,崇阳钙质微生物岩的下部属于晚二叠世长兴期,上部为早三叠世.崇阳微生物岩在沉积特征、生物组成及牙形石带上均基本可与华南其他地区已发现的微生物岩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岩 牙形石 二叠纪末 早三叠世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微生物岩的古地理背景及沉积微相特征 被引量:26
7
作者 何磊 王永标 +2 位作者 杨浩 廖卫 翁泽婷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1-163,共13页
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后,在华南地区碳酸盐岩台地上普遍形成一套微生物岩。微生物岩所代表的是一种以蓝细菌和其他底栖生物为主体的独特的生态系。蓝细菌作为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的基础,种类单调的小型腹足类和介形虫等广盐性多细胞生物和灾... 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后,在华南地区碳酸盐岩台地上普遍形成一套微生物岩。微生物岩所代表的是一种以蓝细菌和其他底栖生物为主体的独特的生态系。蓝细菌作为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的基础,种类单调的小型腹足类和介形虫等广盐性多细胞生物和灾后残存的有孔虫则是该生态系中的主要消费者。根据所处的古地理位置不同,华南微生物岩的分布可分为3个主要地区,即上扬子地区、中下扬子地区及南盘江地区。上述3个地区微生物岩分别产出在生物礁顶、一般碳酸盐岩台地边缘和孤立碳酸盐岩台地环境,且不同地区微生物岩所在剖面的沉积序列也存在差异。根据不同地区微生物岩在宏观沉积构造和碳酸盐岩微相组合上的差异,可进一步划分为层纹状微生物岩、叠层石微生物岩、花斑状微生物岩、树枝状微生物岩及穹窿状微生物岩。不同微相类型的微生物岩在沉积水深、蓝细菌化石、底栖群落组合上仍存在差异,其中树枝状和穹窿状微生物岩沉积时所处水深最小,花斑状微生物岩和层纹状微生物岩沉积时所处水深可能相对较大。对不同地区微生物岩的研究为认识二叠纪末全球事件期间海洋环境的多样性和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岩 碳酸盐岩微相 古地理 二叠纪-三叠纪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祁昆结合部早中三叠世构造古地理 被引量:14
8
作者 林启祥 张智勇 +3 位作者 张克信 王永标 王国灿 邓中林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0-668,共9页
论述了秦祁昆结合带早中三叠世时不同地区的沉积环境、盆地格架、构造古地理等特征.根据岩石组合特征、沉积特征和古生物化石组合,分析研究了早中三叠世秦祁昆结合带地层的相变、超覆、穿时现象.论述了闹仓坚沟组的岩石组合特征、岩相... 论述了秦祁昆结合带早中三叠世时不同地区的沉积环境、盆地格架、构造古地理等特征.根据岩石组合特征、沉积特征和古生物化石组合,分析研究了早中三叠世秦祁昆结合带地层的相变、超覆、穿时现象.论述了闹仓坚沟组的岩石组合特征、岩相、时代,并对其含义进行了修订,认为闹仓坚沟组的时代是早中三叠世,由灰岩和碎屑岩组成,灰岩从底部上穿到顶部与碎屑岩呈相变关系.并阐述了秦祁昆结合带的沉积、构造古地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三叠世 构造古地理 西秦岭 南祁连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地质突变期生物与环境事件的分子化石记录 被引量:9
9
作者 谢树成 黄咸雨 +4 位作者 黄俊华 龚一鸣 王永标 杨桂芳 陈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08-217,共10页
随着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地质类脂物分子在地球环境和生命过程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应用。总结了志留纪/奥陶纪、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三叠纪/二叠纪、侏罗纪/三叠纪、古近纪/白垩纪5次生物集群灭绝期地质类脂物分子记录的生物和环... 随着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地质类脂物分子在地球环境和生命过程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应用。总结了志留纪/奥陶纪、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三叠纪/二叠纪、侏罗纪/三叠纪、古近纪/白垩纪5次生物集群灭绝期地质类脂物分子记录的生物和环境事件。重点讨论了地质类脂物记录的绿硫细菌和水体透光带富硫化氢事件、甲烷菌与海底天然气水合物释放以及这些事件与生物危机的可能关系。提出了当前的工作应从生物危机向生态危机深入,既能反映生物事件与环境事件的关系,又能体现地质记录和地质过程的结合,这其中,地微生物生态系和陆地生态系工作亟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化石 地质类脂物 地微生物 生态危机 天然气水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微生物过程与潜在烃源岩的形成:钙质微生物岩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杨浩 王永标 +1 位作者 陈林 董曼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7-802,共6页
钙质微生物岩是各种微生物生命活动引起的特殊的碳酸盐建造,主要集中发育在前寒武纪及显生宙等重大地质转折期,在我国华北及华南地区有着广泛的分布.微生物岩中大量微生物化石的存在反映当时的海洋具有很高的初级生产力.明显偏低的钼同... 钙质微生物岩是各种微生物生命活动引起的特殊的碳酸盐建造,主要集中发育在前寒武纪及显生宙等重大地质转折期,在我国华北及华南地区有着广泛的分布.微生物岩中大量微生物化石的存在反映当时的海洋具有很高的初级生产力.明显偏低的钼同位素值显示在前寒武纪相当长的时期里,海洋底部处于缺氧状态.Th/U值的急剧降低和黄铁矿在浅水台地区的广泛出现显示二叠纪大绝灭后,海洋环境也同样呈现缺氧的还原状态.高生产力和还原的沉积环境为生物有机质的埋藏及烃源岩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前寒武纪及晚泥盆世微生物岩中沥青的发现,进一步增加了钙质微生物岩作为潜在碳酸盐型烃源岩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微生物岩 潜在烃源岩 地球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阿尼玛卿地区早二叠世的沉积古地理 被引量:7
11
作者 林启祥 王永标 +1 位作者 徐桂荣 肖诗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0-344,共5页
东昆仑—阿尼玛卿地区早二叠世古海洋自北而南可分为东昆仑半局限海、托索湖—花石峡礁岛链和阿尼玛卿洋三部分。托索湖—花石峡礁带的主体由块状的礁相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所组成 ;东昆仑南坡半局限海中以短轴型的礁岛或碳酸盐建隆及相... 东昆仑—阿尼玛卿地区早二叠世古海洋自北而南可分为东昆仑半局限海、托索湖—花石峡礁岛链和阿尼玛卿洋三部分。托索湖—花石峡礁带的主体由块状的礁相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所组成 ;东昆仑南坡半局限海中以短轴型的礁岛或碳酸盐建隆及相对较深的岛间盆地相沉积为特征 ;阿尼玛卿洋中则主要以深海软泥及放射虫硅质岩沉积为主 ,同时也点缀一些碳酸盐建隆高地。东昆仑南坡半局限海中的礁岛及碳酸盐建隆在分布上缺乏明显的规律性 ,但该区生物礁较发育。阿尼玛卿洋中碳酸盐建隆的规模小、分布零星、生物礁相对不发育 ,但这些碳酸盐建隆在面上多呈断续的串珠状分布 ,具有较明显的规律性。东昆仑南坡半局限海中的岛间盆地相主体以中薄层灰岩夹黑色板岩沉积为特征 ,同时也有一些深水软泥沉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理 早二叠世 沉积环境 弧后盆地 古海洋 深水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极端环境微生物活动与油气资源关系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家生 王永标 李清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1-788,共8页
为了弄清海洋极端环境下微生物参与油气资源形成和演化的潜在机制,进行了现代海洋热泉和冷泉等环境中微生物类型分析和生物量估算,探讨了极端微生物活动和油气资源的潜在关系.认为海洋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类型主要为细菌和古细菌,热泉微生... 为了弄清海洋极端环境下微生物参与油气资源形成和演化的潜在机制,进行了现代海洋热泉和冷泉等环境中微生物类型分析和生物量估算,探讨了极端微生物活动和油气资源的潜在关系.认为海洋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类型主要为细菌和古细菌,热泉微生物群落主要为异养发酵菌、硫酸盐还原菌、产甲烷菌等;冷泉微生物群落主要为ANME-2族的厌氧甲烷氧化古细菌、硫酸盐还原细菌和ANME-1族厌氧甲烷氧化古菌.这些极端微生物利用CH4和H2S等气体进行能量固定,有较高的生物丰度和较低的分异度,具有垂向和水平分带性,并能营生一套独特的宏体生物.极端微生物活动直接和间接地参与了油气资源的形成和改造,示踪海底油气资源的变迁.对于探索地球早期海洋微生物活动与油气资源形成,寻找地史时期或华南地史早期烃源岩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极端环境 极端微生物 油气资源 潜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托索湖地区第四纪晚期孢粉组合特征及古气候变迁 被引量:4
13
作者 于庆文 张志 +2 位作者 王永标 张克信 李长安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1-124,共4页
东昆仑托索湖地区第四纪晚期的湖相层中含丰富的孢粉化石.根据湖相沉积物各层段中不同类型的植物孢粉组合特征,大致可划分出5个植被演化阶段.从孢粉在这5个阶段中的垂向分布情况来看,本区第四纪晚期的古气候曾发生过多次波动.从... 东昆仑托索湖地区第四纪晚期的湖相层中含丰富的孢粉化石.根据湖相沉积物各层段中不同类型的植物孢粉组合特征,大致可划分出5个植被演化阶段.从孢粉在这5个阶段中的垂向分布情况来看,本区第四纪晚期的古气候曾发生过多次波动.从变化趋势上看,早期气候相对较湿热,后期逐渐变得干冷;从变化幅度上看,早期气候波动不大,而晚期变化则相对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古气候 托索湖 青海 晚第四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南中三叠世Anisic期的生物礁复合体 被引量:8
14
作者 徐桂荣 林启祥 王永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09-317,T001,共10页
黔中、黔西南的中三叠世是否存在生物礁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论证Anisic期簸箕山组是一个典型的生物礁建造。簸箕山组有多种造礁生物,六射珊瑚、环口目苔藓虫以及龙介蠕虫类都是重要的造架生物,此外还有海绵和红藻类。格架洞穴是生... 黔中、黔西南的中三叠世是否存在生物礁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论证Anisic期簸箕山组是一个典型的生物礁建造。簸箕山组有多种造礁生物,六射珊瑚、环口目苔藓虫以及龙介蠕虫类都是重要的造架生物,此外还有海绵和红藻类。格架洞穴是生物礁的主要结构之一,洞穴中粪粒和生物碎屑充填物的存在是生物礁结构的另一个特点。本文将珊瑚—藻礁划分为6个群落,并对礁周围的生物群落和沉积相作了论述。青岩组显示礁前和前沿礁的特点,而花溪组则为礁后泻湖沉积。它们与簸箕山组共同组成礁复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南 生物礁 造架生物 中三叠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进化——生物发展的全球观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桂荣 王永标 龚淑云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2-106,共5页
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前提。生物界的协同发展是主导,生物间的斗争或竞争是次要的。自然选择的中心是环境变化,生物进化是克服环境的限制,协同地完善抗熵机制。新灾变论排除了“优胜劣汰”的理论,也警告... 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前提。生物界的协同发展是主导,生物间的斗争或竞争是次要的。自然选择的中心是环境变化,生物进化是克服环境的限制,协同地完善抗熵机制。新灾变论排除了“优胜劣汰”的理论,也警告人类必须保持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进化 抗熵 生物多样性 生物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条新发现的奥陶系—志留系界线剖面 被引量:10
16
作者 苏文博 王永标 龚淑云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9-412,共4页
在贵州省桐梓县红花园乡南坝子村发现一条新的穿越奥陶系—志留系界线的地层剖面。该剖面自下而上依次出露有宝塔组、涧草沟组、五峰组和龙马溪组等,露头良好,产状平缓,化石丰富。其五峰组观音桥段顶部与龙马溪组交界处,即穿越奥陶系—... 在贵州省桐梓县红花园乡南坝子村发现一条新的穿越奥陶系—志留系界线的地层剖面。该剖面自下而上依次出露有宝塔组、涧草沟组、五峰组和龙马溪组等,露头良好,产状平缓,化石丰富。其五峰组观音桥段顶部与龙马溪组交界处,即穿越奥陶系—志留系界线的一段地层,横向上可连续追索逾百米。自五峰组底部到龙马溪组底部(相当于D icellograptus complanatus带—Coronograptus cyphus带下部)的地层中已发现25层斑脱岩。根据生物地层、层序地层等资料初步确认了这些斑脱岩与湖北宜昌等地的斑脱岩具高分辨对比性。该剖面的发现为华南奥陶系—志留系界线附近的各项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线剖面 奥陶系 志留系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区第三系贵德群孢粉化石组合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锋英 喻建新 王永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3-376,T002,共5页
研究了青海省玛多县扎陵湖乡哈拉山第三系贵德群剖面的孢粉化石 ,分析得出其孢粉化石组合为麻黄属 -拟白刺粉属 -藜粉属组合 .通过对该区孢粉组合特征的讨论及与国内相关孢粉组合的对比 ,认为研究区贵德群的地质时代属于早第三纪渐新世... 研究了青海省玛多县扎陵湖乡哈拉山第三系贵德群剖面的孢粉化石 ,分析得出其孢粉化石组合为麻黄属 -拟白刺粉属 -藜粉属组合 .通过对该区孢粉组合特征的讨论及与国内相关孢粉组合的对比 ,认为研究区贵德群的地质时代属于早第三纪渐新世中晚期 .据孢粉组合特征推测研究区在这一时期为炎热干旱的气候 ,植被为灌丛和草原混生类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化石 贵德群 第三纪 黄河源区 青海 地质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化序列系统学——以二叠纪瓦岗珊瑚类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桂荣 龚淑云 王永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0,共10页
进化序列系统学是古生物学中研究物种间和类别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为目的的学科 ,包括研究物种或类别间的亲缘关系 ,并确定它们形成的先后序列 .表型 -分支系统学是该系统学的基础 .分支系统学的许多重要概念在该系统学中加入了时间的含义 ... 进化序列系统学是古生物学中研究物种间和类别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为目的的学科 ,包括研究物种或类别间的亲缘关系 ,并确定它们形成的先后序列 .表型 -分支系统学是该系统学的基础 .分支系统学的许多重要概念在该系统学中加入了时间的含义 ,例如 ,认为最亲近的姐妹种之间的时间间隔不会超过它们母种的生存期 .姐妹群和性状镶嵌分析是进化序列研究的主要方法 ,而理解性状镶嵌分布是关键 .这些分析可由计算机程序实现 .以二叠纪瓦岗珊瑚类作为研究进化序列系统学的实例 ,该类在特提斯地区广泛分布 .通过对瓦岗珊瑚类的特征分析确定了 17个性状用于研究 ,并且每一性状确定了几个变化状态 .根据最广布的性状状态、化石记录和个体发生等原则分辨出近祖性状状态 ,并根据性状在系统发育中的重要性确定性状分级 .然后 ,确定了姐妹群间的关系和物种间的进化序列 .在姐妹群与进化序列分析相互检验中可发现性状退化、平行演化和多向分支等古生物学重要现象 ,并分辨出物种的异常顺序 .在检验生物地层学首次出现事件讨论中推测了一些化石首次出现的可能层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序列系统学 二叠纪 瓦岗珊瑚类 古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造山带龙什更公玛混杂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重塑 被引量:1
19
作者 骆满生 张克信 +4 位作者 殷鸿福 王国灿 王永标 陈能松 侯光久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24,共6页
东昆仑造山带清水泉南部的龙什更公玛混杂岩(新元古界万保沟岩群—下古生界纳赤台岩群)按岩性可分为3类岩片:复理石岩片、碳酸盐岩岩片、玄武岩岩片,其中复理石岩片根据其形成年代不同分为新元古界复理石岩片和下古生界复理石岩片。对... 东昆仑造山带清水泉南部的龙什更公玛混杂岩(新元古界万保沟岩群—下古生界纳赤台岩群)按岩性可分为3类岩片:复理石岩片、碳酸盐岩岩片、玄武岩岩片,其中复理石岩片根据其形成年代不同分为新元古界复理石岩片和下古生界复理石岩片。对复理石岩片、玄武岩岩片的沉积学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龙什更公玛混杂岩中的新元古界复理石岩片为洋盆斜坡浊积扇环境的产物,新元古界玄武岩岩片为火山岛弧环境的产物,下古生界复理石岩片为有限小洋盆浊积扇远端相或远洋环境的产物。研究区龙什更公玛新元古界—下古生界混杂岩建造代表东昆仑造山带晋宁—加里东阶段陆壳裂解—闭合的洋陆转化过程,新元古代-加里东早期为洋盆裂解期,加里东中晚期洋盆由扩张状态转变为汇聚收缩状态,加里东晚期的中志留世末为小洋盆碰撞闭合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什更公玛混杂岩 岩石地球化学 古环境 新元古代-早古生代 东昆仑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方材料配制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永标 李旭平 《丽水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73-76,共4页
基于《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83-2012)推荐的配合比设计方法,采用地方材料,成功配制出了强度等级为C50-C60的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试验研究所配制的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重点考察... 基于《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83-2012)推荐的配合比设计方法,采用地方材料,成功配制出了强度等级为C50-C60的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试验研究所配制的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重点考察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峰值应变和泊松比等。研究结果为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 地方材料 配合比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