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茂县大沟流域42年植被景观格局恢复动态及其特征
1
作者 刘海洋 唐圆圆 +1 位作者 王瀚婕 包维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08-3720,共13页
中国西南亚高山地区的植被景观恢复动态一直缺乏深入研究,以四川省茂县的大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航片、地面调查、QuickBird和Pleiades遥感影像数据源,采用人工目视解译的方法,建立了大沟流域景观格局分布信息数据库,开展了大沟流域197... 中国西南亚高山地区的植被景观恢复动态一直缺乏深入研究,以四川省茂县的大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航片、地面调查、QuickBird和Pleiades遥感影像数据源,采用人工目视解译的方法,建立了大沟流域景观格局分布信息数据库,开展了大沟流域1978—2020年景观格局恢复动态及其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流域内的优势景观为落叶杂灌、草地和油松林,由于封山育林政策的实施,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优势景观类型将得以保持。(2)1978—2020年间大沟流域的植被覆盖度维持在较高水平,森林面积逐渐增加,农业主要转变为果园经济,整体景观的动态度在逐渐减小。(3)随着植被的恢复,大沟流域景观的物种丰富度、优势景观优势度和景观的连通性都在增加,但景观的破碎化程度依旧较高。首次对大沟流域的植被演变进行了探究,为西南亚高山及岷江流域地区的森林恢复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未来相关领域还需加强景观格局演变驱动机制的研究,并制定更加合理的生态环境管理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沟流域 景观格局 转移矩阵 景观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视频电影二次创作的版权问题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瀚婕 《市场周刊》 2022年第12期179-182,共4页
电影的短视频传播丰富了短视频平台的内容生态,也为当前一些电影拓展了新的传播渠道。但是,短视频平台上电影的二次编辑和创作往往面临忽视版权等问题。文章从价值层面与操作层面分析了短视频电影二次创作行为中的问题,价值层面短视频... 电影的短视频传播丰富了短视频平台的内容生态,也为当前一些电影拓展了新的传播渠道。但是,短视频平台上电影的二次编辑和创作往往面临忽视版权等问题。文章从价值层面与操作层面分析了短视频电影二次创作行为中的问题,价值层面短视频电影二次创作的本质是一种“偷猎”行为,而操作层面,由于二次创作者涉及对电影内容的剧透与解读误导,可能对版权方的经济收益带来直接冲击。最后,文章指出了二次创作侵权问题的解决路径,即短视频平台与影视平台加强合作,同时引导作者以影评类和影评专业分析类为二次创作生产类型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平台 电影二次创作 版权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喇叭的“回归”:广播大喇叭与乡村治理耦合性分析——基于乡村疫情防控观察
3
作者 王瀚婕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92-102,共11页
作为广播媒介的大喇叭,在此次乡村疫情联防联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退隐乡村空间多年的大喇叭媒介再次回归,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工具。大喇叭这一媒介形式在我国乡村社会空间中经历了繁荣—衰落—回归的历程,并且直到21世纪,大喇叭才真正... 作为广播媒介的大喇叭,在此次乡村疫情联防联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退隐乡村空间多年的大喇叭媒介再次回归,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工具。大喇叭这一媒介形式在我国乡村社会空间中经历了繁荣—衰落—回归的历程,并且直到21世纪,大喇叭才真正拥有了乡村治理的功能。随着乡村社会趋向“空心化”,大喇叭逐渐承担起信息解释和政策下沉的作用,同时在播送内容上也拥有了更为制度化的安排,另外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赋予了大喇叭新的生机。大喇叭在基层治理中传递信息、提供服务的同时,还帮助规范的基层治理部门塑造了自身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其二次补强效应又进一步深化了乡村治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乡村空间“空心化”所遗留下的信息混乱等问题。大喇叭通过参与乡村公共空间的重建,为乡村社会秩序的稳定提供了互通性作用,促使形成了自我监督的“微自治”模式,也强化了乡民自治的主体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喇叭 乡村社会空间 乡村治理 疫情防控 广播媒介 基层 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扰动下四川省九寨沟县生态质量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4
作者 万荣山 于慧 +3 位作者 王瀚婕 金秋雨 马艳霞 刘梦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35-2043,共9页
准确监测和评估地震扰动下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九寨沟县2017年“8·8”地震,利用高精度遥感影像分析地震对区域植被破坏情况,基于GEE平台测算地震前、后及3年恢复期的遥感生态指数(R... 准确监测和评估地震扰动下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九寨沟县2017年“8·8”地震,利用高精度遥感影像分析地震对区域植被破坏情况,基于GEE平台测算地震前、后及3年恢复期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分析地震扰动下四川省九寨沟县生态环境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揭示生态质量恢复时空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九寨沟县植被覆盖度由震前的0.71减少到震后的0.69,高覆盖区面积减少310.78km^(2),其余区域面积增加。RESI均值由震前0.50下降为震后0.42,3年恢复期后上升到0.45;震前、震后、恢复期的生态环境质量均以良和中等为主,主要分布在中部南部山脉和东部河谷地区。年降雨量、高程、湿度、绿度是九寨沟县生态质量恢复分异的主控因子,各因子间交互增强会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恢复的空间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 地理探测器 地震 九寨沟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