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桑蚕蛹滞育时期的转录组测序分析与蛹滞育关联基因筛选
1
作者 孟刚 楚渠 +4 位作者 王瑞娴 刘强 彭云武 陈安利 凌君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9-569,共11页
旨在筛选野桑蚕蛹滞育的调控关联基因,为在分子水平揭示该昆虫蛹滞育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以野桑蚕蛹滞育不同时期的全蛹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 TM 2000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利用KAAS在线pathway比对分析工... 旨在筛选野桑蚕蛹滞育的调控关联基因,为在分子水平揭示该昆虫蛹滞育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以野桑蚕蛹滞育不同时期的全蛹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 TM 2000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利用KAAS在线pathway比对分析工具对筛选出的满足padj<0.05且fold change≥32或padj<0.05且fold change≤1/32条件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stem软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时间序列分析。选取前滞育期和滞育解除期低表达,滞育时期高表达的基因为蛹滞育关联基因,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在滞育前期、滞育中期、滞育晚期和滞育解除期分别检测到13764、13765、13765和13764个表达转录本。样本组的两两比较发现差异表达基因4621个。与滞育前期相比,滞育中期、滞育晚期和解除滞育期的上调表达基因分别是1921、451和38个,下调表达的基因分别是1143、171和59个。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在差异表达基因中发现290个蛹滞育关联基因,GO富集分析将202个基因映射到52项二级GO类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67个基因映射到126个三级代谢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桑蚕 转录组 时间序列分析 蛹滞育关联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组DNA甲基化及组蛋白甲基化 被引量:58
2
作者 王瑞娴 徐建红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1-199,共9页
在真核生物中,DNA甲基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观遗传学标记,能影响染色质的结构和基因的表达。随着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的发展,全基因组范围内的DNA甲基化水平得以了解。文章概述了基因组中启动子、基因本体、增强子、沉默子和转座子等不... 在真核生物中,DNA甲基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观遗传学标记,能影响染色质的结构和基因的表达。随着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的发展,全基因组范围内的DNA甲基化水平得以了解。文章概述了基因组中启动子、基因本体、增强子、沉默子和转座子等不同元件的DNA甲基化的研究进展,以及DNA甲基化与基因表达调控间的关系。启动子的DNA甲基化对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而基因本体的DNA甲基化与基因的表达关系因物种或细胞类型不同而异。增强子的DNA甲基化状态与基因活性呈反比关系,沉默子则相反呈正相关。转座子的DNA高度甲基化抑制其转座活性,从而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文章还探讨了DNA甲基化与组蛋白甲基化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基因表达、可变剪切、转录的调控作用,以及本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化 CPG岛 基因本体 组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物质诱导家蚕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HSP19.9的组织表达活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瑞娴 高瑞娜 +4 位作者 张婷 赵国栋 李兵 卫正国 沈卫德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80-784,共5页
小分子热激蛋白(sHSP)参与生物体细胞内多种生理生化反应,并保护细胞在外界不良环境胁迫下免于受损或降低受损程度。为了探讨家蚕小分子热激蛋白在家蚕组织对外源物质代谢中的作用,分别给家蚕添食蜕皮激素(MH)和芸香苷(rutin)后,采用双... 小分子热激蛋白(sHSP)参与生物体细胞内多种生理生化反应,并保护细胞在外界不良环境胁迫下免于受损或降低受损程度。为了探讨家蚕小分子热激蛋白在家蚕组织对外源物质代谢中的作用,分别给家蚕添食蜕皮激素(MH)和芸香苷(rutin)后,采用双跟踪标定定量PCR(dual spike-in qPCR)方法,分析家蚕sHSP19.9基因(BmHSP19.9)的组织应急表达特征。结果表明,家蚕5龄幼虫食下2×10-3μg/μL蜕皮激素溶液或5×10-2 ng/μL芸香苷溶液浸泡的桑叶2 h后,BmHSP19.9基因在中肠、脂肪体和马氏管组织中的转录水平均有上升,尤其是在脂肪体中的转录水平非常高,在中肠组织的转录水平出现2个峰值,推测与中肠组织存在不同的应激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HSP19.9 诱导表达 双跟踪标定定量PCR 中肠 脂肪体 马氏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个桑树品种桑叶营养和活性成分的测定与评价
4
作者 孟刚 楚渠 +4 位作者 王瑞娴 彭云武 杨金宏 刘强 朱文东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72-78,共7页
为明确安康市桑叶的营养和活性成分含量,促进桑叶资源的开发利用,以24个桑树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上位叶和中位叶中营养、矿质和药用3个方面11项指标的含量水平,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桑叶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分析了各项指... 为明确安康市桑叶的营养和活性成分含量,促进桑叶资源的开发利用,以24个桑树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上位叶和中位叶中营养、矿质和药用3个方面11项指标的含量水平,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桑叶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分析了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部位、不同品种桑叶的营养和活性成分存在一定差异。利用变异系数计算各成分的离散情况,结果表明硒含量变异系数在上位叶、中位叶中均为最高,表明不同桑树品种聚硒能力差异显著。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在上位叶、中位叶中分别提取了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6.551%和78.114%,以此计算桑叶品质综合得分。结果表明,上位叶中以鲁诱7号、金十、红果2号等桑品种叶质较好,中位叶中以丰田2号、711、鲁诱7号等的叶质综合性能较好。相关性分析表明,各理化指标在上位叶、中位叶中存在不同的关联性和关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成分 活性成分 硒含量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桑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基因的诱导表达定量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赵国栋 卫正国 +5 位作者 张轶岭 高瑞娜 王瑞娴 张婷 李兵 沈卫德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6-220,共5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在机体的解毒代谢和抗氧化中起重要作用。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探究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对杀虫剂抗性的产生机理,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GSTs基因在正常饲养野桑蚕5龄幼虫及用敌敌畏和溴氰菊酯处理...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在机体的解毒代谢和抗氧化中起重要作用。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探究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对杀虫剂抗性的产生机理,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GSTs基因在正常饲养野桑蚕5龄幼虫及用敌敌畏和溴氰菊酯处理5龄幼虫不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进行检测,并采用Actin3内源参照基因对检测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结果表明:用敌敌畏和溴氰菊酯处理5龄幼虫24h后,GSTs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诱导转录水平存在差异,但GSTs基因在脂肪体中的诱导转录水平最高,其次为中肠,可能与这2种组织是野桑蚕主要的解毒器官有关。其中,GSTe2和GSTe5基因诱导转录水平相对较高,推测这2个基因可能主要参与野桑蚕对外源物质的解毒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桑蚕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 组织 诱导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芸香苷对家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部分基因的诱导表达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婷 卫正国 +4 位作者 高瑞娜 王瑞娴 赵国栋 李兵 沈卫德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6,共7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s,GSTs)是对一种机体的解毒代谢起重要作用并可以被诱导的酶系。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探究家蚕Bombyx mori GSTs基因与植物次生物质芸香苷代谢的关系,本实验采用双跟踪标定定量PCR(dual-spike-i...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s,GSTs)是对一种机体的解毒代谢起重要作用并可以被诱导的酶系。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探究家蚕Bombyx mori GSTs基因与植物次生物质芸香苷代谢的关系,本实验采用双跟踪标定定量PCR(dual-spike-in qPCR)方法,用5×10^(-1),5×10^(-2),5×10^(-3) ng/μL 3个浓度芸香苷溶液处理家蚕5龄幼虫,并对各组织中GSTs Epsilon家族不同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浓度为5×10^(-2) ng/μL的芸香苷溶液能诱导GSTs基因的转录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在中肠中,BmGSTe1,BmGSTe2和BmGSTe6的诱导转录水平较高,在诱导后24 h达到最大值;在脂肪体中BmGSTe1,BmGSTe6和BmGSTe7的转录水平相对较高且分别在诱导后2 h,2 h和4 h达到最大值;而GSTs基因在马氏管中表达量均很低或者检测不到表达。与5×10^(-2) ng/μL浓度相比,5×10^(-1)ng/μL的芸香苷溶液诱导后各基因的转录水平上升的幅度较小并且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而5×10^(-3) ng/μL浓度的芸香苷溶液并不能使GSTs基因的诱导转录水平发生变化。结果提示,家蚕GSTs Epsilon家族基因对芸香苷的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 芸香苷 双跟踪标定定量PCR 诱导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芸香苷诱导家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omega家族基因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婷 卫正国 +4 位作者 高瑞娜 王瑞娴 赵国栋 李兵 沈卫德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4-229,共6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是在机体的解毒代谢和抗氧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超家族酶系。分析家蚕(Bombyx mori)GST omega家族基因在体内摄入植物次生物质芸香苷后的表达变化,为从代谢生理研究家蚕对农药的抗性,以及探讨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影...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是在机体的解毒代谢和抗氧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超家族酶系。分析家蚕(Bombyx mori)GST omega家族基因在体内摄入植物次生物质芸香苷后的表达变化,为从代谢生理研究家蚕对农药的抗性,以及探讨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影响鳞翅目害虫对农药的敏感性的机制提供参考。采用双跟踪标定定量PCR(dual-spike-in qPCR)方法,检测添食不同浓度芸香苷溶液的家蚕5龄幼虫的中肠和脂肪体中GST omega家族不同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添食质量浓度为5×10-2 ng/μL的芸香苷溶液能诱导GST基因的转录水平发生显著变化:与对照相比,中肠中BmGSTo1、BmGSTo2和BmGS-To3基因在诱导后24 h的相对转录水平分别上升了7 143、1 391和3 398倍;在脂肪体中BmGSTo1的转录水平最高且在诱导后2 h达到最大值。与添食5×10-2 ng/μL芸香苷溶液处理组相比,添食5×10-1 ng/μL芸香苷溶液诱导后GST基因在蚕体组织转录水平上升的幅度较小,并且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而添食5×10-3 ng/μL芸香苷溶液诱导后并不能使GST基因的转录水平发生变化。研究结果提示:家蚕GST omega家族基因可能参与对摄入蚕体内的芸香苷的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 芸香苷 双跟踪标定定量PCR 转录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蜕皮激素诱导下家蚕CYP3基因家族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高瑞娜 卫正国 +4 位作者 张婷 王瑞娴 赵国栋 李兵 沈卫德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43-948,共6页
为了研究家蚕Bombyxmori CYP3家族基因经蜕皮激素诱导后的表达变化,用蜕皮激素溶液(2×10-3μg/μL)浸泡的桑叶喂食家蚕B.mori5龄幼虫,以不用蜕皮激素处理的桑叶喂食家蚕为对照,采用双跟踪标定定量PCR(dual-spike-in qPCR)方法,检... 为了研究家蚕Bombyxmori CYP3家族基因经蜕皮激素诱导后的表达变化,用蜕皮激素溶液(2×10-3μg/μL)浸泡的桑叶喂食家蚕B.mori5龄幼虫,以不用蜕皮激素处理的桑叶喂食家蚕为对照,采用双跟踪标定定量PCR(dual-spike-in qPCR)方法,检测在蜕皮激素诱导下家蚕中肠和脂肪体内CYP3基因家族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蜕皮激素诱导下家蚕幼虫体内脂肪体中CYP302,CYP306和CYP339的转录水平分别上升了191.4,7.4和421倍,在中肠中变化不显著;其余基因转录水平变化不明显或检测不到转录活性。结果说明CYP339基因有可能参与家蚕蜕皮激素的代谢,这为进一步研究P450基因与内源物质的关系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CYP3家族 蜕皮激素 双跟踪标定定量PCR 转录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非司酮治疗44例子宫肌瘤疗效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瑞娴 刘建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3期172-173,共2页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4例子宫肌瘤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口服12.5mg,1次/d连续3个月为一疗程,用药前后均查肝肾功能,行妇科检查,B超测量最大子宫肌瘤的3条经线,计算治疗前后肌瘤体积的变化。结果用药3个月后...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4例子宫肌瘤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口服12.5mg,1次/d连续3个月为一疗程,用药前后均查肝肾功能,行妇科检查,B超测量最大子宫肌瘤的3条经线,计算治疗前后肌瘤体积的变化。结果用药3个月后,子宫及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肌瘤比子宫缩小更显著。有20例显效、19例有效,总有效率达88.6%,仅见轻微不良反应。结论米非司酮可减少子宫肌瘤的血供,使子宫及肌瘤缩小,近期疗效较好,而且不良反应小,是子宫肌瘤的有效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孕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大性菌核病桑椹的转录组学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瑞娴 楚渠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85-692,共8页
桑椹肥大性菌核病是果桑中发病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的病害。本研究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正常桑椹和感染肥大性菌核病的桑椹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基因,并与GO和KEGG数据库比对进行注释,分析感染肥大性菌核病相关基因。结果显示... 桑椹肥大性菌核病是果桑中发病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的病害。本研究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正常桑椹和感染肥大性菌核病的桑椹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基因,并与GO和KEGG数据库比对进行注释,分析感染肥大性菌核病相关基因。结果显示,测序共获得30.49 GB的数据,组装得到70788条UniGene序列,其中35714条UniGene获得注释信息,占全部UniGene的50.45%。差异基因表达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感染肥大性菌核病的桑椹中有2217个基因表达上调,2724个基因表达下调。根据GO功能分类可分为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大类63项功能组。根据KEGG代谢通路分析,1578个差异表达基因参与120个信号通路,其中56个基因参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包括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水解酶(XTH)、蛋白磷酸酶、转运蛋白、生长素应答蛋白、乙烯响应因子、脱落酸受体和多种转录因子等,36个基因参与植物与病原菌相互作用,包括蛋白激酶、钙调蛋白、爆发式氧化酶和分子伴侣等。本研究丰富了桑椹研究的转录组信息,获得了差异表达基因,为深入研究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的致病机制及防治技术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 肥大性菌核病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7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瑞娴 刘建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5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终止妊娠的有效方式和对母婴的影响。方法总结分析了57例妊高征患者的剖宫产率、母婴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有43例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剖宫产率为75.4%。57例孕妇产后1周内血压全部恢复正常,水肿...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终止妊娠的有效方式和对母婴的影响。方法总结分析了57例妊高征患者的剖宫产率、母婴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有43例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剖宫产率为75.4%。57例孕妇产后1周内血压全部恢复正常,水肿完全消退,44例尿蛋白消失。结论适时终止妊娠是治疗妊高征的重要手段,终止妊娠的方式首选剖宫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意 许亦绯 +1 位作者 黄秀仪 王瑞娴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防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术后护理风险。方法:对本科室46例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患者术后3 d内监测最低氧饱和度(SaO2),行问卷调查,评估术后出现风险的时段。结果:术后即时拔管患者最低SaO2值(90.91±4.29... 目的:探讨防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术后护理风险。方法:对本科室46例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患者术后3 d内监测最低氧饱和度(SaO2),行问卷调查,评估术后出现风险的时段。结果:术后即时拔管患者最低SaO2值(90.91±4.29)%显著低于术后留置气管插管延时拔管患者的(94.58±4.56)%(P=0.025);术后3 d内有睡眠呼吸通气不足症状患者增加,14 d后症状明显减少。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术后1~3 d为术后护理至关重要的阶段,术后留置气管插管延时拔管可一定程度降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护理 缺氧 呼吸道梗阻 低氧血症 上呼吸道塌陷 分泌物滞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型冰沙袋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术后护理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瑞娴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22期73-74,共2页
目的评价U型冰沙袋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术后患者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U型冰沙袋进行术后冷敷,对照组采用传统冰袋进行术后冷敷。比较两组患者用冷效果及观察两组... 目的评价U型冰沙袋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术后患者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U型冰沙袋进行术后冷敷,对照组采用传统冰袋进行术后冷敷。比较两组患者用冷效果及观察两组患者舒适度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术后出现疼痛、出血、吞咽困难及局部组织水肿等术后并发症情况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观察组的舒适度、贴合性、稳定性及可调节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讨论U型冰沙袋能有效提高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术后需进行冷敷患者的舒适度,被术后患者广泛采用,临床使用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沙袋 术后护理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桑蚕Hippo通路核心基因的鉴定与序列比较分析
14
作者 孟刚 彭云武 +3 位作者 王瑞娴 楚渠 梁嘉俊 凌君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3期149-153,共5页
Hippo信号通路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根据已知的Hippo通路组成基因序列,利用BLAST软件同源鉴定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转录组中的Hippo通路组成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ORFinder、web CD-search tool、Expasy-protp... Hippo信号通路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根据已知的Hippo通路组成基因序列,利用BLAST软件同源鉴定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转录组中的Hippo通路组成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ORFinder、web CD-search tool、Expasy-protparam、EMBL-EBI、MEME)分析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等电点、二级结构、保守结构域和保守基序等。利用Clustalx和MEGA 6.0进行同源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在野桑蚕中鉴定了salvador、warts、mats、yorkie和scalloped同源基因,并预测了ORF框和编码蛋白。结果表明,野桑蚕Warts、Sav和Mats与家蚕同源蛋白的一致性均在98%以上,Yki和Scalloped与家蚕一致性分别为89.02%和79.13%。比较两者差异,家蚕Yki、Sd蛋白分别缺失了近WW2结构域和在YAP结合结构域中存在蛋白片段插入,野桑蚕Sd蛋白缺失了核定位信号基序和脯氨酸富集基序之间的铰链区。Yki和Sd可按照物种科属分别聚类,野桑蚕与家蚕聚为一支,表明这些同源蛋白在功能相似的同时,也具有基于物种的功能特异性。本研究为深入研究野桑蚕Hippo通路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 Hippo通路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醛糖1-表异构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15
作者 孟刚 楚渠 王瑞娴 《陕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10期18-21,共4页
为研究家蚕半乳糖代谢途径,对家蚕醛糖1-表异构酶基因(aldose 1-epimerase,AEP)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家蚕基因组中存在单拷贝的醛糖1-表异构酶基因,基因ORF框长度为1017bp,由5个外显子组成,编码由339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醛糖1... 为研究家蚕半乳糖代谢途径,对家蚕醛糖1-表异构酶基因(aldose 1-epimerase,AEP)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家蚕基因组中存在单拷贝的醛糖1-表异构酶基因,基因ORF框长度为1017bp,由5个外显子组成,编码由339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醛糖1-表异构酶蛋白。蛋白序列含有一个aldose 1-epimerase超家族结构域,同源鉴定表明其余果蝇等昆虫的醛糖1-表异构酶具有较高序列一致性。进化分析表明家蚕醛糖1-表异构酶基因较其他昆虫经历了更多的进化选择和事件。本研究为研究家蚕半乳糖代谢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半乳糖 醛糖1-表异构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治疗小儿肾功能衰竭的护理体会
16
作者 王瑞娴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461-462,共2页
关键词 小儿 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滴式数字PCR技术检测外泌体PML-RARA融合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慧 王哲颖 +3 位作者 丁小青 王瑞娴 潘晓蓉 童建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47-752,共6页
目的:利用微滴式数字PCR技术检测外泌体中PML-RARA融合基因表达水平。方法:使用基于Taqman探针法的ddPCR技术,建立可检测长型和短型PML-RARA融合基因转录本的方法。以PML-RARA阴性细胞株HL-60细胞的RNA逆转录合成的cDNA为阴性对照建立... 目的:利用微滴式数字PCR技术检测外泌体中PML-RARA融合基因表达水平。方法:使用基于Taqman探针法的ddPCR技术,建立可检测长型和短型PML-RARA融合基因转录本的方法。以PML-RARA阴性细胞株HL-60细胞的RNA逆转录合成的cDNA为阴性对照建立空白检测限(LOB);以表达长型PML-RARA融合基因的NB4细胞RNA逆转录合成的cDNA和含短型PML-RARA cDNA的重组质粒为模板分别确定两者的最低检测限(LOD);并检测NB4细胞培养上清来源的外泌体和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患者血清来源的外泌体中PML-RARA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采用ddPCR技术针对长型和短型PML-RARA转录本测得的LOB分别为每微升PCR反应体系中含0.0725拷贝和0.083拷贝;测得的LOD分别为每微升PCR反应体系中含0.19拷贝和0.21拷贝;使用该检测方法,在NB4细胞培养上清来源的外泌体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来源的外泌体中均可检测到PML-RARA融合基因的表达。结论:建立了一种基于ddPCR技术检测融合基因转录本的方法,可对外泌体中的微量PML-RARA转录本进行绝对定量,为无创动态监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外泌体中PML-RARA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滴式数字PCR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外泌体 PML-RARA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秦巴山区野桑蚕线粒体COⅠ序列的遗传多样性与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孟刚 彭云武 +3 位作者 王瑞娴 楚渠 梁嘉俊 凌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26,共10页
【目的】分析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的遗传多样性,为发掘和利用其基因资源提供参考。【方法】克隆8份秦巴野桑蚕线粒体COⅠ序列,联合GenBank中39份家蚕、17份野桑蚕COⅠ序列,用DnaSP 5.0软件统计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采用MEG... 【目的】分析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的遗传多样性,为发掘和利用其基因资源提供参考。【方法】克隆8份秦巴野桑蚕线粒体COⅠ序列,联合GenBank中39份家蚕、17份野桑蚕COⅠ序列,用DnaSP 5.0软件统计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采用MEGA X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Network 5.0软件构建单倍型中介网络。基于64份COⅠ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分析遗传多样性和单倍型中介网络,探讨家蚕起源。【结果】克隆了8份秦巴野桑蚕线粒体COⅠ及其侧翼序列,序列长1531 bp,序列间存在18处核苷酸变异,定义了4个单倍型,8份秦巴野桑蚕与沈阳、青州等北方野桑蚕亲缘关系最近。系统发育树将64份线粒体COⅠ序列聚为4个类群,其中中国野桑蚕聚为2个类群,一是来自陕西、辽宁、山东等的北方野桑蚕,与家蚕遗传距离为0.00721;二是来自江苏、湖北、重庆等的南方野桑蚕,与家蚕遗传距离为0.01959;日本野桑蚕群体与家蚕遗传距离为0.03196。64份COⅠ序列共存在84处单碱基变异位点,定义了31种单倍型。单倍型中介网络图显示,31种家蚕、野桑蚕单倍型总体上可分为3个支系,其中单倍型H_22可能为家蚕祖先单倍型。【结论】秦巴山区野桑蚕与北方省份的野桑蚕亲缘关系最近,秦巴山区可能是家蚕驯化的起源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桑蚕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秦巴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叶绿体matK基因序列的两份安康野生桑遗传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瑞娴 楚渠 +3 位作者 彭云武 孟刚 梁嘉俊 周晓帆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5期151-154,158,共5页
对陕西省安康市黄石滩、八仙镇2份野生桑叶绿体基因组进行PCR扩增,获得matK编码基因及其侧翼序列,扩增长度为1715 bp,ORF长度为1518 bp,2份序列仅存在1处单碱基差异。利用matK序列分析7份桑树(Morus alba L.)之间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 对陕西省安康市黄石滩、八仙镇2份野生桑叶绿体基因组进行PCR扩增,获得matK编码基因及其侧翼序列,扩增长度为1715 bp,ORF长度为1518 bp,2份序列仅存在1处单碱基差异。利用matK序列分析7份桑树(Morus alba L.)之间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桑树matK序列相似度较高,仅存在6个单位点碱基差异,定义3种单倍体,单倍型多样度为0.714,核苷酸多样度为0.00132,平均核苷酸差异为2.000。遗传距离分析表明,八仙镇桑树与印度桑(M.indica)、鲁桑(M.multicaulis)的遗传距离最近,黄石滩桑树与蒙桑(M.mongolica)、华桑(M.cathayana)的遗传距离最近。聚类分析将7份桑树聚为1支,且桑树品种之间的进化支长要明显短于其他科属之间的长度,表明桑树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较低,经历较少进化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Morus alba L.) 进化分析 遗传多样性 叶绿体 MAT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个桑品种叶片营养与活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孟刚 王瑞娴 +2 位作者 楚渠 杨金宏 朱文东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1期49-53,共5页
为筛选不同用途的桑(Morus alba L.)品种,选取7份栽培桑和5份野生桑种质夏季成熟的叶片,分别测定其12项成分含量,比较栽培桑和野生桑各组分含量间的差异,并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对叶质的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栽培桑的粗... 为筛选不同用途的桑(Morus alba L.)品种,选取7份栽培桑和5份野生桑种质夏季成熟的叶片,分别测定其12项成分含量,比较栽培桑和野生桑各组分含量间的差异,并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对叶质的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栽培桑的粗蛋白、粗纤维、类黄酮和总酚含量显著高于野生桑,粗脂肪、野尻霉素、钙和硒含量显著低于野生桑,而总糖、生物碱、γ-氨基丁酸含量与野生桑无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中提取的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8.37%,以此计算桑叶品质的综合得分,结果显示“908”叶质综合得分最高,其次为广1号、小红皮、黑玉墨斗、伦教408、GM41和“731”,而野生桑主成分得分均为负值;相关性分析表明夏季叶质综合评价指标可简化为粗蛋白、总糖、总酚和粗脂肪含量4项指标。该夏季叶质评价体系模型可为桑树优良品种选育以及桑叶产品加工原料的选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Morus alba L.) 活性物质 营养成分 药用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