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多源信息的交通运行仿真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进展 曲大义 +3 位作者 五林 许翔华 李娟 田家斌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112-117,共6页
针对城市道路单一检测器采集的交通数据准确性低的问题,将城市道路多源信息采集数据运用到数据处理系统构建中,采用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网络数据融合模型,实现多源信息融合运算.选取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江山南路与富春江路交叉口进行验证... 针对城市道路单一检测器采集的交通数据准确性低的问题,将城市道路多源信息采集数据运用到数据处理系统构建中,采用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网络数据融合模型,实现多源信息融合运算.选取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江山南路与富春江路交叉口进行验证分析,运行Vissim仿真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为城市道路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和交通运行态势预测提供了实时可靠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交通信息采集 径向基函数网络 数据融合技术 VIS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普勒雷达交通实时监控的交通冲突判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进展 曲大义 +3 位作者 曹俊业 万孟飞 许翔华 李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2期308-313,共6页
针对现阶段交通违规和交通冲突判别困难这一难题,根据多普勒效应特点将其应用到道路交通冲突实时判别系统中,实现车辆运行状态和运行参数的实时显示。设计了一种光感渠化显示屏,实现对交通违章、交通事故的自动判别,并联动高清摄像头有... 针对现阶段交通违规和交通冲突判别困难这一难题,根据多普勒效应特点将其应用到道路交通冲突实时判别系统中,实现车辆运行状态和运行参数的实时显示。设计了一种光感渠化显示屏,实现对交通违章、交通事故的自动判别,并联动高清摄像头有针对性地取证。选取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江山南路与富春江路交叉口车辆违章和交通事故进行验证分析,运用Vissim仿真等效模拟多普勒雷达检测系统显示界面交通运行状况,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为城市道路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交通运行态势预测、交通冲突判别提供了实时可靠信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效应 光感渠化显示屏 实时显示 交通冲突判别 全面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校园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建设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2
3
作者 蒋东兴 王进展 +1 位作者 袁芳 褚庆军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2-15,共4页
借鉴国内外企业信息化发展中信息系统建设的理论与经验,分析了高校数字校园信息系统建设的发展规律,提出了校级统一信息系统的核心要素,并研究了有序地建设校级统一信息系统的实施方法,为高校数字校园建设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宏观规划。最... 借鉴国内外企业信息化发展中信息系统建设的理论与经验,分析了高校数字校园信息系统建设的发展规律,提出了校级统一信息系统的核心要素,并研究了有序地建设校级统一信息系统的实施方法,为高校数字校园建设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宏观规划。最后简要介绍了清华大学近几年在建设校级统一信息系统方面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校园 校级统一信息系统 应用集成 信息集成 业务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车辆换道行为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娟 曲大义 +2 位作者 刘聪 王进展 许翔华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0-145,共6页
为进一步完善微观交通仿真中的车辆换道行为模型,运用元胞自动机理论,以换道过程中目标车道跟随车为研究对象,对跟随车与换道车之间的交互行为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自由换道、强制换道、协作换道的换道规则。在改变交通流密度的情况下进行... 为进一步完善微观交通仿真中的车辆换道行为模型,运用元胞自动机理论,以换道过程中目标车道跟随车为研究对象,对跟随车与换道车之间的交互行为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自由换道、强制换道、协作换道的换道规则。在改变交通流密度的情况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对3种模型进行了仿真对比。结果表明:协作换道模型得到的平均速度高于其他换道模型,说明车辆之间的信息交互提高了换道成功率,使道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协作换道在提高交通流速度和减缓交通堵塞方面比原有的STCA模型有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换道规则 元胞自动机 换道模型 交通流
原文传递
基于交通波理论的干线绿波协调控制方法 被引量:21
5
作者 曲大义 万孟飞 +2 位作者 兹林 许翔华 王进展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2-119,共8页
为实现城市干线绿波交通,提高干线运行效率,考虑交叉口间的关联性,从协同角度对周期、相位相序、绿信比、相位差4种干线控制参数进行了优化。运用交通波理论阐释了干线车流排队现象,揭示了大流量线控系统绿波交通产生的内在机理。以保... 为实现城市干线绿波交通,提高干线运行效率,考虑交叉口间的关联性,从协同角度对周期、相位相序、绿信比、相位差4种干线控制参数进行了优化。运用交通波理论阐释了干线车流排队现象,揭示了大流量线控系统绿波交通产生的内在机理。以保证下游交叉口无排队车辆为目标,建立了交叉口相位差优化模型。选取青岛市滨海大道13个相邻交叉口为研究对象,通过周期、相位相序、绿信比和相位差的优化方案,验证了干线协调控制优化方法的可行性和所建立模型的实用性。结果表明:周期、相位相序、绿信比和相位差是干线协调控制的重要优化指标;基于交通波的干线交叉口相位差优化模型对总旅行时间、停车次数的优化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绿波交通 交通波理论 相位差 协调控制
原文传递
基于交通波理论的干线相位差优化及其控制方法 被引量:14
6
作者 曲大义 万孟飞 +2 位作者 李娟 王进展 许翔华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29-437,共9页
为实现干线协调,提高运行效率,基于线控系统中车流以波的形式到达的基本认知,分析了相邻交叉口车辆排队的时空特性,指出了干线协调的内在机理是当车流到达队尾位置时排队完全消散。然后针对排队的集结与消散建立了基于交通波的交叉口相... 为实现干线协调,提高运行效率,基于线控系统中车流以波的形式到达的基本认知,分析了相邻交叉口车辆排队的时空特性,指出了干线协调的内在机理是当车流到达队尾位置时排队完全消散。然后针对排队的集结与消散建立了基于交通波的交叉口相位差模型。并鉴于干线各交叉口间的关联性以及交通需求与供给关系,提出了对干线控制参数的优化策略。最后选取青岛市漓江路沿线交叉口进行案例分析,验证相位差模型以及周期、相位相序、绿信比等优化策略的可行性与实用性,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对车辆旅行时间、停车次数的优化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交通波理论 相位差 干线协调 排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卡口系统车牌识别数据的交通状态判别方法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聪 李娟 +3 位作者 马丽 王进展 许翔华 曲大义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90-99,共10页
车牌识别数据是一种新兴的针对城市道路行驶车辆的实时监测数据技术,具有持续生成且数据量大、时间空间相关等特性.利用车牌识别数据进行高效、准确的旅行时间计算,然后进行单车行程速度及区间平均行程速度计算,以平均速度作为判别标准... 车牌识别数据是一种新兴的针对城市道路行驶车辆的实时监测数据技术,具有持续生成且数据量大、时间空间相关等特性.利用车牌识别数据进行高效、准确的旅行时间计算,然后进行单车行程速度及区间平均行程速度计算,以平均速度作为判别标准,对交通拥堵的识别方法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卡口系统车牌识别数据的应用可以获得高质量的交通数据,同时交通拥堵识别方法能够准确获得拥堵持续时间、拥堵类型等有用交通信息,从而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实时、可靠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状态判别 车牌识别数据 区间平均速度 卡口系统 交通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雷达多目标检测技术的交通信号智能控制系统 被引量:10
8
作者 曲大义 杨建 +2 位作者 王进展 贾彦峰 五林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8,共8页
城市路网交通发展态势呈现压力剧增、饱和交通流状况常态化的显著特征.本系统利用阵列雷达区域多目标检测技术获取流量、时间占有率和传统截面检测方式无法获取的速度、空间密度、车辆坐标等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耦合建立单点路口一定范... 城市路网交通发展态势呈现压力剧增、饱和交通流状况常态化的显著特征.本系统利用阵列雷达区域多目标检测技术获取流量、时间占有率和传统截面检测方式无法获取的速度、空间密度、车辆坐标等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耦合建立单点路口一定范围内的实时交通动态解析模拟图,形成类似于人眼采集的全息数字化交通模型.以路口全息交通状态为数据基础,研究交通流实时分析预判算法,实现非饱和交通流状态下交通信号自适应控制.以人工智能为仿生对象,研究交通流实时分析和预测判断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建立饱和交通流状态下仿人工智能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系统设计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信号控制应用软件,实现信号自适应控制向人工智能微控制阶段的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控制 雷达检测 交通状态 人工智能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位相序优化的双向绿波协调控制模型 被引量:7
9
作者 贾彦峰 王进展 +2 位作者 五林 刘冬梅 曲大义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91-95,共5页
在干线交通各交叉口的周期时长和绿信比等参数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基于相位相序进行双向绿波协调控制策略的优化.通过分析上下行方向所在相位的绿灯启亮时刻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其与绿灯时间的模型,针对具有重叠的协调相位及其特定的取值区... 在干线交通各交叉口的周期时长和绿信比等参数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基于相位相序进行双向绿波协调控制策略的优化.通过分析上下行方向所在相位的绿灯启亮时刻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其与绿灯时间的模型,针对具有重叠的协调相位及其特定的取值区间进行相位相序的优化,并将干线左转车流与支路车流提供通行权的非协调相位纳入干线协调中以形成更为合理的组合方案来实现绿波带宽的最大化.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提高绿灯时间利用效率,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差 重叠相位 通行权 绿波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汐车道与变向车道协同优化的绿波控制方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曲大义 曹俊业 +2 位作者 王进展 李娟 许翔华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8-214,共7页
针对城市交通中日益凸显的潮汐现象,研究合理的潮汐车道配置和优化策略;为了充分利用交叉口时空资源,解决直行方向交通流的不均衡现象及大量左转车辆排队等待的问题,定量分析干线交通流分布不均衡系数及转向不均衡系数,定义协同系数,协... 针对城市交通中日益凸显的潮汐现象,研究合理的潮汐车道配置和优化策略;为了充分利用交叉口时空资源,解决直行方向交通流的不均衡现象及大量左转车辆排队等待的问题,定量分析干线交通流分布不均衡系数及转向不均衡系数,定义协同系数,协同设置潮汐车道与变向车道,并依据干线交通流特性提出半周期绿波协同优化策略,减少因交叉口流量小造成的信号时间的浪费。优化结果表明,潮汐车道与变向车道协同绿波控制的方案有效地缓解了交通拥堵,缩短了停车延误,并且行驶车速平均提高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半周期控制 协同优化 变向车道 潮汐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路协同的换道辅助系统设计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娟 曲大义 +1 位作者 王进展 许翔华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15-120,共6页
传统的换道方式引发的交通问题亟待解决,基于车路协同技术设计了换道辅助系统,并对系统的软件硬件系统架构及其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阐述.车路协同换道辅助系统的研究,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车路协同技术的实际应用.运用Vissim交通仿真平台进... 传统的换道方式引发的交通问题亟待解决,基于车路协同技术设计了换道辅助系统,并对系统的软件硬件系统架构及其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阐述.车路协同换道辅助系统的研究,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车路协同技术的实际应用.运用Vissim交通仿真平台进行了验证分析,并对车路协同换道辅助系统的应用进行了影响分析对比,数据分析表明,该系统的应用,在提高交通效率、降低交通事故、保障交通安全等方面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路协同 换道辅助系统 交通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向交通流特性分析的变向车道设置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曹俊业 曲大义 +2 位作者 成振 万孟飞 王进展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90-293,共4页
变向车道是当下解决交通流不均衡问题的重要措施。不同于以往单独分析各类型变向车道的设置,通过分析潮汐车道设置对左转车流的影响,及通过交通量、不均衡转向系数等指标分析左转车流的交通流特性,提出随相位变化的双停车线短变向车道... 变向车道是当下解决交通流不均衡问题的重要措施。不同于以往单独分析各类型变向车道的设置,通过分析潮汐车道设置对左转车流的影响,及通过交通量、不均衡转向系数等指标分析左转车流的交通流特性,提出随相位变化的双停车线短变向车道。通过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随相位变化的变向车道设置,在有效时间内,提高了车流通行效率,减少了车辆在停车线前的等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向车道 潮汐车道 相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感应控制的信号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设计及仿真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翔华 杨希锐 +3 位作者 曲大义 王进展 曹俊业 万孟飞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120-125,共6页
基于感应绿波控制策略,针对青岛市西海岸经济新区江山南路—香江路信号交叉口出现的拥堵现象,分析交叉口存在的问题,从进口道渠化及信号配时调整两个方面对交叉口进行优化.结合实际交通调查数据,运用Vissim进行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 基于感应绿波控制策略,针对青岛市西海岸经济新区江山南路—香江路信号交叉口出现的拥堵现象,分析交叉口存在的问题,从进口道渠化及信号配时调整两个方面对交叉口进行优化.结合实际交通调查数据,运用Vissim进行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可有效解决交叉口拥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绿波 信号交叉口 交通组织优化 VIS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下段胃近端切除、回盲肠间置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
14
作者 王进展 曾宝伟 周跃进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7年第11期972-974,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下段胃近端切除,回盲肠间置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的疗效。方法1998~2004年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食管下段胃近端切除,回盲肠间置术治疗断流术术后再出血5例。结果5例均获随访,最长6年,最短2年。随访期... 目的探讨食管下段胃近端切除,回盲肠间置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的疗效。方法1998~2004年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食管下段胃近端切除,回盲肠间置术治疗断流术术后再出血5例。结果5例均获随访,最长6年,最短2年。随访期无食管静脉曲张,无复发出血。无术后近期死亡、并发症。结论食管下段胃近端切除、回盲肠间置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止血确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切除术 回盲肠间置术 门静脉高压症 术后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服务创新人才发展
15
作者 王进展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23年第12期20-20,共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调“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将其作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人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调“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将其作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主体 创造活力 激发创新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人才 企业主导 第一动力 高素质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6
作者 王进展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第26期10-10,共1页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与学的方法,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研究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目的,研究性学习着力于学生的学,强调学生的研究和创新,教师只是指导者和帮助者,研究性学习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与学的方法,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研究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目的,研究性学习着力于学生的学,强调学生的研究和创新,教师只是指导者和帮助者,研究性学习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理念。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和研究实践,从研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研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目标和研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等三个方面谈谈研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教学 研究性学习 意义 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回填地基建筑物纠倾的设计与施工
17
作者 周茂林 王进展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3年第8X期117-118,共2页
建筑物为一层配电房,采用粉煤灰回填进行地基处理,由于设计和施工等多种因素,造成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从而造成建筑物的倾斜,后期处理采用倾斜钻孔掏土法纠倾,并辅以静压桩托换基础,达到使建筑物稳定的目的。
关键词 粉煤灰回填 倾斜钻孔掏土法 纠倾 锚杆静压桩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校合并过程中文化融合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进展 张凤昌 明旨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4-18,26,共6页
本文从组织文化的有关理论出发,论述了大学组织文化的内容、特征和功能,认为大学组织文化的内容可分为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三个层次,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约束和辐射五个功能。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与清华大学的合并实践中,不同学科... 本文从组织文化的有关理论出发,论述了大学组织文化的内容、特征和功能,认为大学组织文化的内容可分为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三个层次,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约束和辐射五个功能。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与清华大学的合并实践中,不同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共同发展,在办学理念、价值观念、人文情感等方面互相尊重、平等交流、积极融合,实现了强强联合、共同提高,在实践中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 合并过程 文化融合 办学理念 价值观念 学科建设
原文传递
设计艺术人才的知识结构中应该着重加强的三个方面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进展 《装饰》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设计艺术 知识结构 人才 生产力 学科 社会
原文传递
干线协调控制优化及其应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曲大义 万孟飞 +2 位作者 兹林 许翔华 王进展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2-121,共10页
基于相邻信号交叉口交通流的到达特性,分析了干线协调控制的内在机理,根据下游交叉口排队状态,考虑头车与尾车到达时信号状态为绿灯的约束条件,建立了无排队、一次排队、二次排队状态下的相位差模型,研究了相位差与排队长度、绿灯时间... 基于相邻信号交叉口交通流的到达特性,分析了干线协调控制的内在机理,根据下游交叉口排队状态,考虑头车与尾车到达时信号状态为绿灯的约束条件,建立了无排队、一次排队、二次排队状态下的相位差模型,研究了相位差与排队长度、绿灯时间和周期的定量关系,考虑干线各交叉口间的关联性及交通需求与供给的关系,提出干线周期、相位相序、绿信比的优化策略,选取青岛市滨海大道沿线13个信号交叉口进行案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实施双向绿波协调控制方案后滨海大道由东向西方向的总旅行时间由779s变为564s,减少27.5%,总停车次数由6次变为2次;由西向东方向的总旅行时间由806s变为592s,减少26.5%,总停车次数由5次变为2次,因此,相位差模型及其优化策略对车辆旅行时间、停车次数的优化效果显著,相位差模型具有可行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信号控制 干线协调 相位差 交通波 排队长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