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影像技术在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及评估责任血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023年6月英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TN患者80例。术前均进行平扫与增强T1加权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加波(T1WI 3D MPRAGE)序列...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影像技术在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及评估责任血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023年6月英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TN患者80例。术前均进行平扫与增强T1加权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加波(T1WI 3D MPRAGE)序列、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三维稳态采集快速成像(3D-FIESTA)、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以显微血管减压手术(MVD)所见为金标准,评估T1WI 3D MPRAGE、MRTA、3D-FIESTA、DTI及四者联合检测责任血管的阳性率,选择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对比分析PTN责任血管情况。结果:经T1WI 3D MPRAGE、MRTA、3D-FIESTA、DTI及MRI多模态联合检测的神经—血管压迫(NVC)的阳性率分别为82.43%、81.08%、83.78%、82.43%和97.30%,MRI多模态联合检查NVC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单项检查(P<0.05)。MRI多模态联合检测单支血管符合率为98.41%(62/63),多支血管符合率90.91%(10/11),均高于单项检查(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RI多模态联合检查评估PTN责任血管的AUC值为0.873。结论:MRI多模态影像技术在PTN诊断中可互为补充,既可以确定责任血管的存在,又可以对血管类型做出评价,对MVD具有指导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影像技术在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及评估责任血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023年6月英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TN患者80例。术前均进行平扫与增强T1加权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加波(T1WI 3D MPRAGE)序列、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三维稳态采集快速成像(3D-FIESTA)、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以显微血管减压手术(MVD)所见为金标准,评估T1WI 3D MPRAGE、MRTA、3D-FIESTA、DTI及四者联合检测责任血管的阳性率,选择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对比分析PTN责任血管情况。结果:经T1WI 3D MPRAGE、MRTA、3D-FIESTA、DTI及MRI多模态联合检测的神经—血管压迫(NVC)的阳性率分别为82.43%、81.08%、83.78%、82.43%和97.30%,MRI多模态联合检查NVC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单项检查(P<0.05)。MRI多模态联合检测单支血管符合率为98.41%(62/63),多支血管符合率90.91%(10/11),均高于单项检查(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RI多模态联合检查评估PTN责任血管的AUC值为0.873。结论:MRI多模态影像技术在PTN诊断中可互为补充,既可以确定责任血管的存在,又可以对血管类型做出评价,对MVD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