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减压术后5年再手术率及原因 被引量:2
1
作者 甘琨生 王现海 +1 位作者 李小斐 姬洪全 《颈腰痛杂志》 2020年第5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减压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后5年内再手术率及再手术原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MED治疗的481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5年内再手术率和原因,观察再手术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腰椎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减压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后5年内再手术率及再手术原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MED治疗的481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5年内再手术率和原因,观察再手术治疗效果。结果5年内再手术67例,再手术率13.93%。再手术原因:诊断及定位错误3例(4.48%),术后椎间盘炎3例(4.48%),腰椎间盘突出复发30例(44.77%,包括原手术节段突出12例和邻近节段突出18例),腰椎节段不稳8例(11.94%),继发性腰椎管狭窄23例(34.33%)。30例腰椎间盘突出复发患者采用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16例,全椎板减压4例,减压植骨内固定10例;3例诊断及定位错误者给予髓核摘除术;3例术后椎间盘炎者给予减压植骨内固定;8例腰椎节段不稳者给予减压植骨内固定;23例继发性腰椎管狭窄者,其中22例给予全椎板减压,1例给予减压植骨内固定;再手术患者术后随访5~34个月,中位时间18个月,JOA评分标准:优58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94.03%。结论MED术后患者存在一定再手术发生率,以椎间盘突出复发和继发性腰椎管狭窄较为多见,多数患者再手术后恢复良好,临床应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显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减压术 再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凋亡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与基因调控 被引量:2
2
作者 甘琨生 程爱国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475-477,共3页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继发性 细胞凋亡 基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院应用国产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治疗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建华 王现海 +4 位作者 蒋广达 甘琨生 李春洪 黄波 荣绍远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年第16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国产骨科机器人导航手术系统在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作用。方法法自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共对69例股骨颈骨折病人行空心钉内固定术。其中32例应用国产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手术系统施行手术(导航组),37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 目的探讨国产骨科机器人导航手术系统在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作用。方法法自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共对69例股骨颈骨折病人行空心钉内固定术。其中32例应用国产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手术系统施行手术(导航组),37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手术(非导航组);将这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手术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Harris评分方面进行对比。结果随访9~36个月,导航组与非导航组在上述对比方面的均值分别为:年龄(61.8岁,53.3岁)、透视次数(36.4次,76.3次)、手术时间(59.6分,90.3分)、出血量(30毫升,76毫升)、Harris评分(80.5,88.2);应用T检验,后4项P值均小于0.05,有显著差异。结论国产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治疗股骨颈骨折,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放射辐射量及手术出血量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导航 骨科机器人
原文传递
应用经椎板下内窥镜外科手术系统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晓斐 王现海 甘琨生 《脊柱外科杂志》 2019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经椎板下内窥镜外科手术系统(ULESS)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可行性、有效性,并分析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7月—2017年7月,采用ULESS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为单节段、单侧症状为主,神经根腹背侧同... 目的探讨应用经椎板下内窥镜外科手术系统(ULESS)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可行性、有效性,并分析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7月—2017年7月,采用ULESS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为单节段、单侧症状为主,神经根腹背侧同时存在致压因素。术前及术后即刻、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患者下肢疼痛程度,术后1年应用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单节段平均手术时间79.5 min,术中平均透视20.5次。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30(18.35±1.49)个月,术后即刻下肢痛VAS评分(2.72±1.38)分、术后2周(1.69±1.08)分、术后1个月(1.62±0.94)分、术后3个月(1.20±0.71)分、术后6个月(0.86±1.12分)、术后1年(0.62±1.01)分,与术前(7.31±1.14)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年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27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92.1%。结论对于神经根腹背侧同时存在致压因素的单节段、单侧症状为主的腰椎侧隐窝狭窄症,采用ULESS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内窥镜检查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有马尾神经损伤的下腰椎爆裂骨折手术治疗体会
5
作者 王现海 甘琨生 +3 位作者 李晓斐 马俊 李建华 荣绍远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年第5期101-102,共2页
目的 探讨下腰椎爆裂骨折并马尾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11例下腰椎爆裂骨折并马尾神经损伤的患者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随访12~ 24个月,X线复查均示骨性融合,后突畸形矫正,椎... 目的 探讨下腰椎爆裂骨折并马尾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11例下腰椎爆裂骨折并马尾神经损伤的患者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随访12~ 24个月,X线复查均示骨性融合,后突畸形矫正,椎体高度恢复至正常的80%~90%.所有患者均具有社区内行走功能.结论 腰椎后路手术治疗下腰椎爆裂骨折并马尾神经损伤,椎体高度及行走功能恢复良好,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神经损伤 下腰椎 爆裂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失败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6
6
作者 甘琨生 王现海 +3 位作者 荣绍远 蒋广达 杨明辉 姬洪全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群体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PFNA-Ⅱ或Inter TAN治疗后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失败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1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对患者进行6~18个月随访,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 目的探讨老年群体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PFNA-Ⅱ或Inter TAN治疗后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失败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1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对患者进行6~18个月随访,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手术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对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失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15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58例(50. 43%),手术失败14例(12. 17%)。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贫血、术前合并症、术后功能锻炼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 <0. 05)。骨折稳定性、骨质疏松程度、抗骨质疏松治疗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手术失败的独立影响因素(P <0. 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术后并发症与患者年龄、BMI、贫血、术前合并症、术后功能锻炼有关;手术失败与患者骨折稳定性、骨质疏松程度、抗骨质疏松治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术 并发症 手术失败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P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2
7
作者 甘琨生 王现海 +3 位作者 李晓斐 马俊 荣绍远 姬洪全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9—2017-08诊治的7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39例(63椎)采用PVP手术治疗(PVP组),36例(55椎)PKP手术治疗(PKP...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9—2017-08诊治的7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39例(63椎)采用PVP手术治疗(PVP组),36例(55椎)PKP手术治疗(PKP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非手术椎体再骨折发生率,术后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与后凸Cobb角。结果 75例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PKP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较PVP组长,骨水泥注入量较PVP组多,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PVP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VP组与PKP组术后疼痛VAS评分、非手术椎体再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术后1周、3个月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均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VP与PKP手术均可以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症状,但PKP手术对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恢复、后凸畸形改善的效果更好,进而更能够减轻患者脊柱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原文传递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甘琨生 荣绍远 +1 位作者 王现海 孙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4年第6期895-897,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Gamma钉用于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9例,53例患者以PFNA钉治疗,另46例患者以Gamma钉治疗。结果 PFNA组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Gamma... 目的对比分析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Gamma钉用于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9例,53例患者以PFNA钉治疗,另46例患者以Gamma钉治疗。结果 PFNA组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Gamma组,PFN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Gamma组,P均<0.05;二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治疗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钉与Gamma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方法可靠、疗效显著,虽均为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可靠方法,但PFNA固定创伤小、出血量更少,同时并发症较少,更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是更加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内固定 骨折股骨转子间 GAMMA钉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老年人
原文传递
颈椎过伸伤伴颈椎管狭窄症的早期后路手术治疗 被引量:2
9
作者 甘琨生 荣绍远 +1 位作者 王现海 孙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4年第7期1064-1066,共3页
目的分析早期后路手术用于治疗颈椎过伸伤伴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择颈椎过伸伤伴颈椎管狭窄症患者36例,术前行X线、MRI以及CT检查,并以早期后路手术进行治疗。结果术后30例患者神经功能为I~Ⅱ级,患者临床评分明显改善,一次... 目的分析早期后路手术用于治疗颈椎过伸伤伴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择颈椎过伸伤伴颈椎管狭窄症患者36例,术前行X线、MRI以及CT检查,并以早期后路手术进行治疗。结果术后30例患者神经功能为I~Ⅱ级,患者临床评分明显改善,一次骨融合率为97.2%(35/36);并发症发生率为13.7%。结论对颈椎过伸伤伴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早期后路手术治疗,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切除术 颈椎过伸伤 颈椎管狭窄 内固定 后路手术
原文传递
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
10
作者 甘琨生 荣绍远 +1 位作者 王现海 姬洪全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14年第S2期189-190,共2页
目的分析椎弓根钉内固定用于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共42例,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法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患者的椎体高度以及脊柱生理功能均明显恢复,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椎体高度均无明显丢失,P... 目的分析椎弓根钉内固定用于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共42例,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法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患者的椎体高度以及脊柱生理功能均明显恢复,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椎体高度均无明显丢失,P均<0.05。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疗效显著,可有效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及其生理弧度,并有利于改善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钉 多节段胸腰椎骨折 疗效
原文传递
关节镜加胫骨高位截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内翻性膝关节骨关节炎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现海 刘佳超 +4 位作者 罗颖 蒋广达 甘琨生 黄野 荣绍远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5期77-81,共5页
目的探索关节镜探查加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Tomo Fix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内翻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骨科共对16例(18膝)膝关节内翻畸形骨性关节炎患者。纳入标准:明确诊断是... 目的探索关节镜探查加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Tomo Fix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内翻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骨科共对16例(18膝)膝关节内翻畸形骨性关节炎患者。纳入标准:明确诊断是膝关节骨关节炎,膝内翻畸形,无年龄限制,术后康复依从性好;排除标准:膝关节活动性感染,有症状的外侧间室关节炎,膝外翻畸形。进行了关节镜探查、内侧开放性楔形胫骨高位截骨及Tomo Fix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男性5例6膝,女性11例12膝;年龄48~82岁,平均年龄(60±16)岁。手术前后常规拍摄双膝关节负重正侧位X线片和下肢全长X线片,对手术前后股胫角(FTA)的变化和疼痛减轻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的改变,应用配对t检验做统计学分析,记录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结果关节镜下见到6膝有半月板损伤,行半月板成形术;3例有软骨剥脱,行软骨修整术;2例有脱落的软骨碎片,予以清除;未行微骨折手术。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的膝内翻畸形得到纠正。手术前后FTA(t=15.18,P〈0.05)和VAS评分(t=7.0,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FTA矫正度数7°~15°,VAS评分降低3~8分,均有明显改善。未见内固定失效的情况发生,3例患者发生皮下血肿,但是没有发生伤口感染。结论关节镜探查加内侧开放性胫骨高位截骨Tomo Fix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膝关节内翻性骨关节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骨 胫骨 骨板 关节镜 膝内翻
原文传递
可视化单通道内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12
作者 李晓斐 甘琨生 严晓青 《中外医疗》 2025年第6期42-45,50,共5页
目的探讨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采取可视化单通道内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采用可视化单通道内镜ULBD技... 目的探讨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采取可视化单通道内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采用可视化单通道内镜ULBD技术治疗的32例单节段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术前和术后1 d、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随访数据,比较两组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依据改良Macnab疗效标准评估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例患者发生术中硬膜囊撕裂,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1%(1/32)。术后随访,与术前对比,下肢VAS评分及ODI指数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17例(53.1%),良13例(40.6%),可2例(6.3%),优良率为93.8%(30/32)。结论可视化单通道内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疼痛症状及活动功能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可作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一项有效的可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中央管狭窄 单通道 内镜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分析
13
作者 李晓斐 甘琨生 严小青 《中华养生保健》 2025年第5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究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接受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8月—2024年1月北京昌平医院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 目的探究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接受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8月—2024年1月北京昌平医院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Cobb角与椎体高度丢失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半年,两组各项指标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术可减轻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疼痛,改善脊柱功能,减少Cobb角与椎体高度丢失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 脊柱骨折 椎弓根椎体内植骨 短节段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