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交易虚假评价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
1
作者 田凡凡 《现代营销(下)》 2025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网络交易虚假评价行为对市场竞争秩序构成了严重破坏,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自由,还对企业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这些虚假评价行为形式多样,包括诱导性虚假评价、编造型虚假评价以及商誉诋毁型虚假评价,每种类型均展现出其特... 网络交易虚假评价行为对市场竞争秩序构成了严重破坏,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自由,还对企业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这些虚假评价行为形式多样,包括诱导性虚假评价、编造型虚假评价以及商誉诋毁型虚假评价,每种类型均展现出其特有的特征。在对此类行为的监管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监管体系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责任主体界定不明确、网购平台监管措施不力以及处罚力度相对薄弱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与建议,旨在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交易 虚假评价 反不正当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郭M_S5.8和松原M_S5.7地震震源区地壳速度结构与孕震环境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宇 雷建设 +12 位作者 张广伟 梁姗姗 孙长青 米琦 鲁明文 杜沫霏 张冰 田凡凡 何静 王健 吴宝峰 马晨 刘泽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259-4278,共20页
为了解2013年11月23日吉林前郭MS5.8和2018年5月28日吉林松原MS5.7地震震源区的地壳速度结构及其孕震环境,本研究收集了东北地区CEA固定台站、NECESSArray流动台站和五大连池WAVESArrary流动台站的连续波形数据,使用背景噪声成像方法,... 为了解2013年11月23日吉林前郭MS5.8和2018年5月28日吉林松原MS5.7地震震源区的地壳速度结构及其孕震环境,本研究收集了东北地区CEA固定台站、NECESSArray流动台站和五大连池WAVESArrary流动台站的连续波形数据,使用背景噪声成像方法,获得了前郭地震和松原地震震源区地壳S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这两个地震主要发生在相对高波速异常区,而震源区下方存在明显低波速异常,且该低速层呈北北东走向,并有向北延展的趋势.结果表明,震源区相对高波速异常区易于积累能量孕育地震,而震源区下方的低波速异常可能代表了流体作用.这种流体作用会降低断层面有效正应力从而触发地震.这种流体作用可能和太平洋板块深俯冲至我国东北地区(包括前郭地震和松原地震震源区)下方的地幔转换内形成“大地幔楔”结构与动力学密切相关.在“大地幔楔”结构中,由于地幔转换带中滞留板块脱水作用和地幔角流作用,容易形成热湿物质上涌,进而导致松辽盆地中北部岩石圈物质拆沉、地幔流体入侵至中下地壳、然后作用于断裂带,从而导致了两个震源区中强度地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成像 松原地震 前郭地震 地壳速度结构 孕震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传感网络的自适应一致性算法 被引量:1
3
作者 田凡凡 崔宝同 楼旭阳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6-89,98,共5页
为了提高分布式传感网络的估计精度,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一致性算法。该算法在每次迭代时只需部分节点工作,即进行目标状态的监测。通过节点之间二进制信息的交换来调整每次迭代时的一致性权值,使得每次迭代时工作节点所占的权值更大,... 为了提高分布式传感网络的估计精度,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一致性算法。该算法在每次迭代时只需部分节点工作,即进行目标状态的监测。通过节点之间二进制信息的交换来调整每次迭代时的一致性权值,使得每次迭代时工作节点所占的权值更大,进而将该一致性算法与卡尔曼滤波相结合对目标状态进行估计。对该算法进行数值仿真,并与其他一致性加权算法进行比较,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网络 分布式估计 一致性 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丢包的一致性最小方差滤波 被引量:3
4
作者 田凡凡 崔宝同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3-126,157,共5页
针对传感网路中存在的丢包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一致性的滤波方法。对于节点的检测数据丢包,该滤波引入一致性协议提高了网络对于丢包的鲁棒性;对于传感器节点之间的通信丢包,该滤波引入了丢包补偿的方法。通过与已有丢包算法仿真对... 针对传感网路中存在的丢包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一致性的滤波方法。对于节点的检测数据丢包,该滤波引入一致性协议提高了网络对于丢包的鲁棒性;对于传感器节点之间的通信丢包,该滤波引入了丢包补偿的方法。通过与已有丢包算法仿真对比,该方法具有更好的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丢包 一致性算法 正交分析 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底板开采破坏深度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5
作者 田凡凡 薛喜成 《能源与环保》 2022年第1期289-298,共10页
矿井水害是一种严重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矿井灾害,随着我国煤炭资源采掘部署的不断纵深发展,采场将面临高地应力,底板下高承压水的开采环境,因矿井水害引起的负面效应也愈发严峻。煤层底板开采破坏深度的准确预测是矿井水害防治的重要环... 矿井水害是一种严重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矿井灾害,随着我国煤炭资源采掘部署的不断纵深发展,采场将面临高地应力,底板下高承压水的开采环境,因矿井水害引起的负面效应也愈发严峻。煤层底板开采破坏深度的准确预测是矿井水害防治的重要环节,从煤层底板破坏的空间分布形态、底板破坏相关理论以及底板破坏深度研究方法3个方面,总结了我国煤层底板采动破坏研究的主要进展。主要得出,力学理论研究应综合到考虑底板为各项异性的力学特征以及采场支撑压力和底板承压水对底板破坏特征的影响;统计数学法可在样本数据、影响因素选取和模型算法方面作出优化,以提高预测准确度;室内实验分析可从建模技术、机构设计和量测手段方面作出优化;未来更加趋向于动态的底板破坏深度实时监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害 煤层底板破坏深度 预测方法 应用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优化的BP神经网络煤层底板破坏深度预测 被引量:4
6
作者 薛喜成 田凡凡 《中国煤炭地质》 2021年第9期8-12,共5页
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准确预测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对于预防工作面底板突水事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数据优化的观点作了以下几方面工作:在分析煤层底板破坏深度发育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剔除了低相关度因素,采用熵权法... 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准确预测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对于预防工作面底板突水事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数据优化的观点作了以下几方面工作:在分析煤层底板破坏深度发育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剔除了低相关度因素,采用熵权法得到了主控因素的权重占比;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剩余主控因素进行去冗余度处理;最后将主成分变量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端,建立底板破坏深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RMSE)仅为4.199,研究成果可为底板水害防治以及类似的方法提供一定的指导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底板破坏深度 方差分析 熵权法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元分析和信息量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以丹凤县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田凡凡 薛喜成 郭有金 《能源与环保》 2021年第8期6-12,24,共8页
以陕西省丹凤县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地质资料与野外调查获取区域基础地质信息,借助ArcGIS技术手段提取地质信息,建立信息量模型揭示地质信息与滑坡发生概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开展丹凤县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将区内... 以陕西省丹凤县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地质资料与野外调查获取区域基础地质信息,借助ArcGIS技术手段提取地质信息,建立信息量模型揭示地质信息与滑坡发生概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开展丹凤县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将区内滑坡划分为历史滑坡与滑坡隐患,建立各自的滑坡属性数据库;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皮尔森相关系数法对历史滑坡影响因素进行遴选,建立研究区滑坡评价因子指标分级体系;以历史滑坡数据为基础,建立信息量模型,绘制研究区滑坡易发性评价区划图,并采用滑坡隐患数据检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研究对丹凤县滑坡的综合防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凤县滑坡 主成分分析 皮尔森相关系数 信息量模型 易发性分区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空气净化机发展展望 被引量:1
8
作者 田凡凡 谭钦睿 +1 位作者 黄连玉 朱明明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第24期227-228,共2页
本文简要阐述了智能化大背景下智能家居的空气环境污染治理已经成为我国政府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报道,新版的空气净化器国家标准修订草案稿已经形成。研究院认为,新标准的制定将进一步规范市场,促进空气净化器产业的持... 本文简要阐述了智能化大背景下智能家居的空气环境污染治理已经成为我国政府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报道,新版的空气净化器国家标准修订草案稿已经形成。研究院认为,新标准的制定将进一步规范市场,促进空气净化器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考虑到现有空气净化机的功能比较单一,本研究拟在负离子除尘器上引入智能语音系统、热传感技术以及投影技术等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以实现其多功能的多样化。从而,使得空气净化机能够向用户提供更加智能舒适以及方便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离子除尘 智能语音 投影技术 热感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断裂带深部结构与2008年汶川地震发震机理 被引量:17
9
作者 雷建设 赵大鹏 +9 位作者 徐锡伟 杜沫霏 张广伟 孙长青 米琦 鲁明文 杨宇 何静 张冰 田凡凡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906-1916,共11页
汶川地震后,为认识发震机理,在龙门山断裂带及周边地区开展了丰富的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野外观测与研究工作,获得了有意义研究成果.近震成像获得的地壳结构显示,以汶川主震震中为界,龙门山断裂带南北两侧波速存在明显差别,以南... 汶川地震后,为认识发震机理,在龙门山断裂带及周边地区开展了丰富的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野外观测与研究工作,获得了有意义研究成果.近震成像获得的地壳结构显示,以汶川主震震中为界,龙门山断裂带南北两侧波速存在明显差别,以南地区为明显低波速异常,而以北地区为显著横向不均匀性,这也许可以解释汶川地震的余震为何向东北方向延伸.汶川主震发生在高低波速异常的边界,且其下方存在低波速高泊松比异常.这一结果表明,印度-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在龙门山断裂带附近形成的高温高压导致了部分熔融或流体作用,降低了断层面处的有效正应力,因而诱发了汶川地震.远震成像获得的上地幔结构显示,龙门山断裂带处于松潘-甘孜地块下方的低波速异常向四川盆地下方的高波速异常的过渡区,且这种结构延伸至200~300 km深度,而在地幔转换带中的高波速异常与缅甸弧下方的上地幔高波速异常相连接,说明汶川地震的发生与印度板块深俯冲而形成的"大地幔楔"结构中的低波速异常所代表的热湿物质上涌等动力学过程密切相关.因此,本文认为汶川地震不仅与地壳结构密切相关,而且还受上地幔异常结构的影响.另外,汶川地震还可能与下地壳流、地壳缩短和紫坪铺水库触发等动力学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 地震层析成像 地壳结构 地幔结构 汶川地震机理
原文传递
冲绳海槽超临界二氧化碳热液的形成 被引量:4
10
作者 田凡凡 李瑞 +4 位作者 谢国治 王鲲 张丽鹏 张鑫 孙卫东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54-156,M0003,共4页
冲绳海槽超临界二氧化碳热液喷口位于俯冲的加瓜海岭之上.菲律宾海盆水深通常超过5000 m,在碳酸盐补偿深度之下,因此洋壳上碳酸盐不稳定.而加瓜海岭的水深在碳酸盐补偿深度之上,碳酸盐稳定.加瓜海岭俯冲携带的碳酸盐被俯冲板片释放的流... 冲绳海槽超临界二氧化碳热液喷口位于俯冲的加瓜海岭之上.菲律宾海盆水深通常超过5000 m,在碳酸盐补偿深度之下,因此洋壳上碳酸盐不稳定.而加瓜海岭的水深在碳酸盐补偿深度之上,碳酸盐稳定.加瓜海岭俯冲携带的碳酸盐被俯冲板片释放的流体所溶解,向上运移、聚焦,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在冲绳海槽形成超临界二氧化碳喷口.结合高温高压实验结果,我们推断携带富碳酸盐沉积物的俯冲板片可以直接释放大量二氧化碳.被动陆缘是富碳酸盐沉积物形成和存储的最主要的构造背景,其俯冲可能对气候变化起了重要作用.鉴于此,我们认为新生代大气二氧化碳的长期增加是由于新特提斯洋关闭期间,被动大陆边缘富碳酸盐沉积物俯冲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沉积物 碳酸盐补偿深度 冲绳海槽 被动大陆边缘 高温高压实验 气候变化 俯冲板片 超临界二氧化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