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种质资源萌发期抗旱性综合鉴定 被引量:35
1
作者 田又升 谢宗铭 +3 位作者 吴向东 王志军 叶春秀 张国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3-180,共8页
为完成水稻种质资源萌发期的抗旱性评价并筛选出抗旱性评价指标,利用PEG-6000高渗溶液模拟干旱条件,对33份水稻材料在胁迫条件下的发芽势、发芽率、最大胚根长、胚芽长、胚芽鞘长、根冠比、物质转运速率等11个萌发性状指标进行测定。结... 为完成水稻种质资源萌发期的抗旱性评价并筛选出抗旱性评价指标,利用PEG-6000高渗溶液模拟干旱条件,对33份水稻材料在胁迫条件下的发芽势、发芽率、最大胚根长、胚芽长、胚芽鞘长、根冠比、物质转运速率等11个萌发性状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部分性状指标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其中物质转运速率与根干重间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83,根冠比与胚芽干重和胚芽长存在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1和-0.47;主成分分析将11个生长指标归类为4大因子,各因子中负荷量最大的指标为胚芽干重、发芽率、胚芽鞘长和根冠比,相关系数分别为0.4876、0.5266、0.6661、0.5988,可作为水稻抗旱性鉴定的主要指标;以各指标的隶属函数值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根据抗旱性强弱分为4大类,其中XS-13-12和XS-13-9为高度抗旱品种(系),XS-13-2、A218、XS-13-11等11份水稻材料为抗旱品种(系),稻花香、SN1204、XS-13-13、XS-13-3等14份水稻材料为中等抗旱品种(系),1043、SN9903、XS-13-4等6份水稻材料为干旱敏感品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质 抗旱性 萌发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性棉花品种抗氧化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田又升 王志军 +4 位作者 于航 董永梅 张国丽 马盼盼 谢宗铭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483-2490,共8页
为明确不同抗旱性棉花品种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差异,该研究选用‘新陆早50号’(耐旱型)和‘新陆早27号’(干旱敏感型)为材料,分析干旱及复水处理下两材料的活性氧产生、电解质渗漏、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并分析部分抗氧化酶基因、渗透调节... 为明确不同抗旱性棉花品种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差异,该研究选用‘新陆早50号’(耐旱型)和‘新陆早27号’(干旱敏感型)为材料,分析干旱及复水处理下两材料的活性氧产生、电解质渗漏、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并分析部分抗氧化酶基因、渗透调节基因和转录因子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谱。结果显示:(1)棉花叶片的电导率和MDA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逐渐增加,复水后恢复;在干旱胁迫处理6和8d,耐旱型品种‘新陆早50号’的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干旱敏感型品种‘新陆早27号’。(2)基因表达谱分析显示,棉花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GhSOD)仅在干旱胁迫下表达,且2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GhBADH、GhNCED和GhP5Cs及转录因子GhPHD1、GhPHD5、GhPHD6和GhPHD10在‘新陆早50号’叶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新陆早27号’。研究表明,耐旱型棉花品种较干旱敏感型在干旱胁迫下其体内的活性氧含量、电导率和MDA含量较低,抗氧化酶活性较高,并且其抗旱相关基因表达量也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干旱 抗氧化酶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复水对棉花苗期抗氧化系统及光合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田又升 谢宗铭 +5 位作者 张建新 董永梅 李有忠 于航 王志军 张成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9-214,共6页
为研究水分胁迫对棉花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揭示水分胁迫与棉花生理指标及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对新陆早19号进行干旱胁迫0、2、4、6、8 d及复水2 d处理,测定棉花叶片MDA、H_2O_2含量,SOD、POD、CAT等指标以... 为研究水分胁迫对棉花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揭示水分胁迫与棉花生理指标及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对新陆早19号进行干旱胁迫0、2、4、6、8 d及复水2 d处理,测定棉花叶片MDA、H_2O_2含量,SOD、POD、CAT等指标以及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棉花叶片活性氧含量、电导率和MDA含量增加,复水后除H_2O_2含量外,其它均降到对照值;在活性氧含量最高时,抗氧化酶CAT和SOD的活性最高,以清除棉花叶片内过量的活性氧;棉花功能叶片的光合作用、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逐渐下降,在干旱第8天达到最低,复水后恢复;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光量子产量(Yield)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而降低,复水后不能恢复。说明水分胁迫下棉花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清除过量活性氧,通过调节气孔导度抑制棉花的光合作用,降低蒸腾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复水 棉花 活性氧 抗氧化酶 光合参数 叶绿素荧光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生育期干旱胁迫对棉花形态、生理、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田又升 范术丽 +7 位作者 庞朝友 孙国清 张国丽 叶春秀 于航 马盼盼 苗领娟 谢宗铭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24-231,共8页
为研究全生育期持续干旱处理对棉花生长发育和最终产量的影响,采用盆栽法,对新陆早19号、新陆早27号和新陆早54号进行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处理,在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测定形态学指标、生理指标和光合作用参数,收获时调查产量构成... 为研究全生育期持续干旱处理对棉花生长发育和最终产量的影响,采用盆栽法,对新陆早19号、新陆早27号和新陆早54号进行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处理,在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测定形态学指标、生理指标和光合作用参数,收获时调查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棉花的株高和茎粗随干旱胁迫的加强而下降;活性氧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在不同生育期存在较大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活性氧含量与抗氧化酶活性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说明抗氧化酶活性随活性氧含量有规律变化,以清除体内过多活性氧,防止活性氧伤害;棉花蕾期光合作用随干旱胁迫的加强而降低,吐絮期(除新陆早27号)则随干旱胁迫加强而升高,可能由持续干旱处理使棉花生育后期所处发育阶段不同造成;干旱胁迫降低新陆早27号和新陆早54号的单株产量和纤维长度,轻度干旱胁迫对单铃重的影响较小,甚至起促进作用;棉花花铃期有4项指标与单株产量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花铃期可能是受环境影响最大且决定最终产量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干旱胁迫 生理 光合作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蕾期至初花期抗旱性评价及指标筛选 被引量:6
5
作者 田又升 叶春秀 +7 位作者 张国丽 董永梅 李全胜 王志军 赵曾强 马盼盼 孙国清 谢宗铭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6-312,共7页
【目的】筛选棉花抗旱性综合评价指标,为棉花抗旱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8个棉花品种(系)为材料,在蕾期至初花期进行干旱处理,测定株高、茎粗、叶面积、荧光参数、产量等17个指标,评价棉花抗旱性并筛选抗旱性评价指标。【结... 【目的】筛选棉花抗旱性综合评价指标,为棉花抗旱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8个棉花品种(系)为材料,在蕾期至初花期进行干旱处理,测定株高、茎粗、叶面积、荧光参数、产量等17个指标,评价棉花抗旱性并筛选抗旱性评价指标。【结果】(1)品种(系)间变异系数较大的指标为Y(NO)和电导率,说明Y(NO)和电导率对干旱胁迫的敏感性存在较大的品种差异。(2)采用隶属函数值评价棉花品种(系)的抗旱性,在68份材料中,高抗材料7份,中抗材料20份,弱抗材料41份。(3)主成分分析将17个指标归类为3大因子,第一类因子中F_v/F_m、Y(NPQ)和Φ_(PSⅡ),第二类因子中茎粗、电导率和第三类因子中叶背面气孔数量、叶正面气孔面积为负荷量较大的指标,可作为棉花蕾期至初花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结论】可采用F_v/F_m、Y(NPQ)、Φ_(PSⅡ)、茎粗、电导率、叶背面气孔数量和叶正面气孔面积综合评价棉花蕾期至初花期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干旱胁迫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萌发期抗旱性与苗期干旱存活率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田又升 谢宗铭 +3 位作者 李全胜 张迪 李有忠 董永梅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6-130,共5页
采用直立滤纸卷法,对56份棉花品种(系)在PEG-6000胁迫下的发芽势、发芽率、胚根长、胚芽长、根冠比等10个萌发性状指标进行测定,通过模糊隶属函数法对56份棉花品种(系)的抗旱性进行排序,从中挑选出抗旱性较强的2个品种——新陆早27号和... 采用直立滤纸卷法,对56份棉花品种(系)在PEG-6000胁迫下的发芽势、发芽率、胚根长、胚芽长、根冠比等10个萌发性状指标进行测定,通过模糊隶属函数法对56份棉花品种(系)的抗旱性进行排序,从中挑选出抗旱性较强的2个品种——新陆早27号和新陆早9号、抗旱性较差的2个品种——新陆早50号和新陆早10号及抗旱性适中的2个品种——新陆早5号和新陆早19号,并进行苗期和蕾期干旱处理,分析其干旱存活率及干旱胁迫下干物质积累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棉花萌发期抗旱性与苗期和蕾期抗旱性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抗旱性 相关性 萌发期 苗期 蕾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蕾期干旱后复水在吐絮期补偿生长效应与铃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2
7
作者 田又升 叶春秀 +3 位作者 范术丽 庞朝友 孙国清 谢宗铭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0期30-34,共5页
为提高棉花水分利用率和培育抗旱高产品种,以补偿生长存在显著差异的6个棉花品系为材料进行蕾期不浇水干旱胁迫处理,以正常浇水为对照。胁迫期间调查各品系形态学指标,记录生育期,吐絮期计算补偿生长效应,统计单株铃数。结果表明:蕾期... 为提高棉花水分利用率和培育抗旱高产品种,以补偿生长存在显著差异的6个棉花品系为材料进行蕾期不浇水干旱胁迫处理,以正常浇水为对照。胁迫期间调查各品系形态学指标,记录生育期,吐絮期计算补偿生长效应,统计单株铃数。结果表明:蕾期干旱胁迫缩短棉花生育期,降低株高、茎粗和纤维长度,提高叶片SPAD值。经相关性分析,棉花补偿生长效应与单株铃数和生育期成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1和-0.90,与单铃重成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1,说明品系补偿生长效应越强,其生育期越短,单株铃数越少,单铃重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株铃数 补偿生长 棉花 干旱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和水孔蛋白在小麦种子萌发中的互作效应 被引量:1
8
作者 田又升 余丽娟 +2 位作者 张成双 徐齐雯 慕自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9-103,共5页
为探究一氧化氮(NO)和水孔蛋白(AQP)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是否存在互作效应,以小麦品种陕合6号耐旱型)和郑引1号(干旱敏感型)为材料,研究H2O、HgCl2(500μM)、PEG(PEG-8000,-0.35MPa)、SNP(0.5mM)、NP+PEG、SNP+HgCl2溶液浸种对种子萌发的... 为探究一氧化氮(NO)和水孔蛋白(AQP)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是否存在互作效应,以小麦品种陕合6号耐旱型)和郑引1号(干旱敏感型)为材料,研究H2O、HgCl2(500μM)、PEG(PEG-8000,-0.35MPa)、SNP(0.5mM)、NP+PEG、SNP+HgCl2溶液浸种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SNP(NO供体)促进了抗旱品种种子的萌发,而抑制了干旱敏感品种种子的萌发;AQP在干旱敏感品种种子萌发中的作用大于抗旱品种;NO能够解除干旱和水孔蛋白抑制剂HgCl2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处理对吸胀种子萌发的抑制效应小于直接在处理液中萌发的抑制效应;O对AQP的活性具有调节作用且NO和AQP的作用主要存在于种子最初吸水萌动的12h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 水孔蛋白 种子萌发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不同部位棉铃生长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9
作者 田又升 范术丽 +9 位作者 庞朝友 高志建 王国栋 梁飞 于航 马盼盼 李全胜 孙国清 谢宗铭 叶春秀 《绿洲农业科学与工程》 2018年第2期3-10,共8页
为提高棉花水分利用效率,以新陆早19号、新陆早27号和新陆早54号为材料,在蕾期和初花期进行灌水量减半(T1)和不灌水(T2)处理,记录生育期,调查农艺性状,吐絮完成后摘取棉花上部、中部和下部铃进行考种,并对种子进行萌发。结果表明,T1处... 为提高棉花水分利用效率,以新陆早19号、新陆早27号和新陆早54号为材料,在蕾期和初花期进行灌水量减半(T1)和不灌水(T2)处理,记录生育期,调查农艺性状,吐絮完成后摘取棉花上部、中部和下部铃进行考种,并对种子进行萌发。结果表明,T1处理对新陆早19号的生长发育起促进作用,对新陆早27号和新陆早54号起抑制作用,T2处理对所有品种的生长发育均起抑制作用,具体表现在缩短棉花生育期,降低株高、铃数和产量。不同空间部位棉铃素质和纤维品质存在品种差异,且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不同。相关性分析显示,子指与胚芽鲜重和胚芽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子指大的种子成苗后更壮,因此建议摘取棉花中下部铃制种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干旱胁迫 纤维品质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下滴灌和淹灌两种栽培模式下水稻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志军 谢宗铭 +4 位作者 田又升 陈林 董永梅 李有忠 吕昭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0-158,共9页
以粳稻品系T-04和T-43为试材,通过盆栽控水试验,比较了在膜下滴灌和淹灌两种栽培模式下乳熟期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差异,分析了两种栽培模式下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在... 以粳稻品系T-04和T-43为试材,通过盆栽控水试验,比较了在膜下滴灌和淹灌两种栽培模式下乳熟期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差异,分析了两种栽培模式下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在膜下滴灌栽培模式下,2个水稻品系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淹灌,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降低;最大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显著降低,表明光合速率下降受叶绿素含量和气孔的双重影响;表观量子效率、羧化效率、ΦPSII、电子传递速率、Fv/Fm均显著降低,说明光合色素含量降低导致PSⅡ反应中心捕光能力减弱和光化学转化效率降低,从而使叶片光合速率降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均显著低于淹灌栽培;丙二醛、脯氨酸含量高于淹灌栽培,说明滴灌栽培水稻植株的膜脂过氧化加剧,细胞膜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通过主动积累渗透调节物质,适应干旱胁迫。膜下滴灌栽培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显著降低,导致最终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传统淹灌 光合特性 渗透调节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下滴灌水稻黄化叶片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志军 谢宗铭 +4 位作者 田又升 陈林 董永梅 李有忠 吕昭智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9-65,共7页
对膜下滴灌水稻T-04齐穗期正常及黄化剑叶的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化(黄绿和绿黄)叶单位面积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均显著低于正常绿叶(CK);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 对膜下滴灌水稻T-04齐穗期正常及黄化剑叶的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化(黄绿和绿黄)叶单位面积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均显著低于正常绿叶(CK);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剑叶,说明叶绿素质量分数降低,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升高可能是导致叶片黄化的直接原因。光合参数分析表明2种黄化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羧化效率(CE)、表观量子效率(AQY)均显著降低,说明其CO2和光能利用能力显著低于正常绿叶。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的大幅度升高,说明其叶片保水能力较差,光合酶活性可能受到抑制。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表明,黄化叶片的暗适应光系统Ⅱ最大量子效率(Fv/Fm)、暗适应样品最大荧光(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电子传递速率(ETR)以及PSⅡ有效电子产量(ΦPSⅡ)均显著降低,说明其PSⅡ潜在的光化学效率、光合电子传递速率、量子效率均显著低于正常绿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水稻 叶片黄化 光合响应 叶绿素荧光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下滴灌和淹灌对水稻叶片PSⅡ叶绿素荧光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志军 谢宗铭 +4 位作者 田又升 陈林 董永梅 李有忠 孙国清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6-225,共10页
为探明水稻在膜下滴灌和淹灌2种栽培模式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以T-04、T-43、T-66、T-69水稻品系为试材,大田环境条件下,采用膜下滴灌和传统淹灌2种栽培模式种植。测定并分析2种栽培模式下,每个材料在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乳熟... 为探明水稻在膜下滴灌和淹灌2种栽培模式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以T-04、T-43、T-66、T-69水稻品系为试材,大田环境条件下,采用膜下滴灌和传统淹灌2种栽培模式种植。测定并分析2种栽培模式下,每个材料在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蜡熟期5个生育期叶片的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结果发现,不同研究材料之间,同一材料在不同生育期,不同栽培模式下叶绿素荧光参数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大部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膜下滴灌栽培模式下,分蘖期T-43、T-66、T-69的α值,T-04、T-43、T-66、T-69的Pm值,T-04、T-66、T-69的Ik值高于淹灌;孕穗期T-04、T-43、T-69的α值,T-04、T-43、T-66、T-69的Pm值,T-43、T-66、T-69的Ik值高于淹灌;抽穗期T-04、T-43、T-66的α值,T-04、T-43、T-66、T-69的Pm值,T-43、T-66、T-69的Ik值高于淹灌;乳熟期T-43、T-66的α值、Pm值,T-04、T-66、T-69的Ik高于淹灌;蜡熟期T-04、T-43、T-66、T-69的α值、Pm值,T-43、T-69的Ik值高于淹灌。由此得出,滴灌栽培模式下,叶片的光能利用效率、最大光合能力、半饱和光强总体上高于淹灌,进一步可说明,水稻在该模式下,叶片的光合机构并未受到干旱胁迫,作为一种全新的水稻节水栽培方式,在保证高产的同时,还可充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膜下滴灌 传统淹灌 快速光响应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陆早33号体细胞植株再生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盼盼 谢宗铭 +2 位作者 李全胜 田又升 李有忠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7-61,共5页
以模式品种Coker 312为对照研究新疆主栽陆地棉品种新陆早33号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研究表明,2个品种的下胚轴均能在0.05mg·L-1 2,4-D+0.1mg·L-1 KT的激素组合诱导下获得初生愈伤组织,然后在无激素诱导条件下获得胚... 以模式品种Coker 312为对照研究新疆主栽陆地棉品种新陆早33号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研究表明,2个品种的下胚轴均能在0.05mg·L-1 2,4-D+0.1mg·L-1 KT的激素组合诱导下获得初生愈伤组织,然后在无激素诱导条件下获得胚性愈伤和体细胞胚。新陆早33号与Coker 312在MSB3培养基上最早体细胞胚胎发生时间分别为60d和87d,胚胎分化率分别为67.2%和61.4%。新陆早33号在180d获得根系发育良好的再生幼苗,而Coker 312需要210d。应用此法,成功获得新陆早33号的体细胞胚和再生植株,且其胚胎发生能力和再生效率均优于对照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新陆早33号 体细胞胚胎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水老化对棉花种子活力及遗传完整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董永梅 谢宗铭 +2 位作者 王志军 于航 田又升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22,27,共5页
[目的]探讨热水老化对棉花种子活力及遗传完整性的影响,检测供试棉花品种对老化抗性差异。[方法]选取3个陆地棉品种(系)种子采用65℃热水进行处理。[结果]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种子活力在30min和40min处理之间有一个明显拐点,随后逐步下... [目的]探讨热水老化对棉花种子活力及遗传完整性的影响,检测供试棉花品种对老化抗性差异。[方法]选取3个陆地棉品种(系)种子采用65℃热水进行处理。[结果]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种子活力在30min和40min处理之间有一个明显拐点,随后逐步下降甚至完全失活;电导率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种子基因组DNA完整性也随之变化,大分子量条带缺失,小分子量条带减弱。[结论]65℃热水处理能够加速种子老化,可用于检测棉花种子抗老化能力;新陆早36号对热水老化抗性最强,799次之,223抗老化性最差。在生产实际中,可以利用此温度处理30min来提高棉花种子活力,从而确保田间出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热水老化 活力 遗传完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兹别克斯坦引进棉花种质资源抗旱性比较及相关分子标记筛选 被引量:3
15
作者 叶春秀 赵曾强 +4 位作者 田又升 王志军 于航 庄振刚 谢宗铭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5-498,共4页
【目的】通过抗旱性相关指标测定及比较,对引进棉花种质抗旱性做出评价,并初步筛选相关分子标记。【方法】以引进的7份棉花种质为研究对象,在苗期进行相应的干旱处理,测定SOD、POD、CAT活性分析、MDA含量、超氧阴离子含量、可溶性蛋白... 【目的】通过抗旱性相关指标测定及比较,对引进棉花种质抗旱性做出评价,并初步筛选相关分子标记。【方法】以引进的7份棉花种质为研究对象,在苗期进行相应的干旱处理,测定SOD、POD、CAT活性分析、MDA含量、超氧阴离子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APX等指标,评价引进种质的抗旱性强弱,并进行验证。【结果】引进的几份种质中,种质引4、引20、引23是耐旱性较强的,种质引22稍弱,其它种质属于干旱敏感性种质,盆栽抗旱性验证结果与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同时初步筛选得到一个与抗旱性相关的标记,有待进一步进行验证。【结论】种质资源抗旱性的评价将为进一步利用种质进行育种提供依据,分子标记的筛选将为辅助育种提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质 抗旱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室内快速鉴定棉花苗期黄萎病抗性的新方法——无纺布育苗袋接种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国丽 李全胜 +4 位作者 田又升 赵曾强 马盼盼 于航 谢宗铭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5-162,共8页
为了快速准确筛选棉花抗黄萎病品种,为抗病育种提供理论支撑,利用植物根系可伸出无纺布育苗袋特点,将棉花种植于育苗袋中,接种时将伸出育苗袋的根系造成创伤,于黄萎病菌孢子悬浮液(孢子数密度为107 cfu/mL)中浸蘸1s。结果表明,接种后于... 为了快速准确筛选棉花抗黄萎病品种,为抗病育种提供理论支撑,利用植物根系可伸出无纺布育苗袋特点,将棉花种植于育苗袋中,接种时将伸出育苗袋的根系造成创伤,于黄萎病菌孢子悬浮液(孢子数密度为107 cfu/mL)中浸蘸1s。结果表明,接种后于第7天棉花植株开始发病,第20~25天病情稳定;利用该方法对16个棉花品种进行接种鉴定,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区分16个棉花品种的抗、感病情况。无纺布育苗袋接种无需剪底,移苗等繁琐伤根过程,简单快速,易操作,不影响棉花正常生长,接种后发病均匀,鉴定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性鉴定 棉花黄萎病 无纺布育苗袋 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陆地棉体细胞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现状分析
17
作者 马盼盼 田又升 +2 位作者 张国丽 余航 谢宗铭 《中国棉花》 2015年第7期1-5,共5页
高效的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系是以体细胞胚途径获得转基因棉花新品种的重要技术条件。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新疆陆地棉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进展,分析影响棉花体细胞胚发生以及提高植株再生效率的主要因素。结合本单位的研究结果探讨... 高效的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系是以体细胞胚途径获得转基因棉花新品种的重要技术条件。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新疆陆地棉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进展,分析影响棉花体细胞胚发生以及提高植株再生效率的主要因素。结合本单位的研究结果探讨新疆陆地棉体细胞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陆地棉 体细胞胚发生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根系PIP2基因表达响应干旱-复水的遗传差异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余丽娟 田又升 +2 位作者 张成双 徐齐雯 慕自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5-110,共6页
【目的】研究干旱-复水的水分动态变化及品种遗传特性对小麦水孔蛋白基因PIP2表达的影响,揭示小麦生理抗旱性的分子机制。【方法】以抗旱性差异较大的2个小麦品种"陕合6号"(抗旱)和"郑引1号"(干旱敏感)为材料,于幼... 【目的】研究干旱-复水的水分动态变化及品种遗传特性对小麦水孔蛋白基因PIP2表达的影响,揭示小麦生理抗旱性的分子机制。【方法】以抗旱性差异较大的2个小麦品种"陕合6号"(抗旱)和"郑引1号"(干旱敏感)为材料,于幼苗培养至8d时,采用渗透势为-0.4MPa的PEG-8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处理,胁迫时间分别为0(对照),12,36,60h,胁迫60h后复水36h。运用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从干旱胁迫到复水的整个过程中,水孔蛋白基因PIP2在2种小麦根系中的动态差异表达情况,以及根系水导、叶片相对含水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细胞膜相对透性的变化。【结果】正常水分条件下,"郑引1号"中PIP2的表达水平高于"陕合6号";而水分胁迫条件下,"陕合6号"中PIP2的表达量普遍高于"郑引1号",且PIP2的表达随水分的动态变化在2个品种中均表现出明显的可塑性。水分胁迫初期(36h内),"陕合6号"中PIP2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至60h时又逐渐降低至低于对照水平;而"郑引1号"PIP2的表达量随着水分胁迫时间延长持续降低,至60h时几乎检测不到其表达。胁迫60h后复水36h,2个小麦品种中PIP2的表达量均有恢复,但"郑引1号"的净表达量仍未达到胁迫前的水平,而"陕合6号"则超过了胁迫前的水平,表现出补偿效应。与干旱敏感品种"郑引1号"相比,干旱胁迫下抗旱品种"陕合6号"的高PIP2转录水平对应于植株较高的根系水导、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同时具有较低的根系细胞膜相对透性。【结论】抗旱品种在水分胁迫初期诱导并维持较高的PIP2表达,复水后PIP2的补偿表达可能是其具有较高抗旱能力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水孔蛋白 干旱 复水 遗传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种子芽期抗旱性与产量抗旱系数关系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田又升 谢宗铭 +3 位作者 王志军 张国丽 陈林 朱江艳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8-153,共6页
通过对3份水稻品种在浓度梯度(W/V)为0、5%、10%、15%、20%、25%、30%的PEG6000溶液胁迫下的发芽势、发芽率、最大胚根长、胚芽长、胚芽鞘长、根冠比和物质转运速率等9个萌发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筛选出15%PEG浓度为水稻萌芽期抗旱性... 通过对3份水稻品种在浓度梯度(W/V)为0、5%、10%、15%、20%、25%、30%的PEG6000溶液胁迫下的发芽势、发芽率、最大胚根长、胚芽长、胚芽鞘长、根冠比和物质转运速率等9个萌发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筛选出15%PEG浓度为水稻萌芽期抗旱性鉴定浓度,相关性分析发现水稻的抗旱性与发芽率、胚根长、胚芽长、根干重、物质转运速率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作为抗旱性鉴定指标,芽期抗旱性鉴定结果与大田产量的抗旱系数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苗期抗旱性不能代表水稻的综合抗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旱 萌发期 PEG6000 产量
原文传递
滴灌和淹灌栽培模式下水稻光合生理、荧光参数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志军 叶春秀 +5 位作者 董永梅 李有忠 田又升 陈林 孙国清 谢宗铭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23-735,共13页
为明确膜下滴灌和淹灌两种栽培模式对水稻光合生理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对4个水稻品系齐穗期剑叶的光合色素含量、光-CO_2响应曲线、叶绿素荧光参数、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等光合生理指标,以及成熟期产量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 为明确膜下滴灌和淹灌两种栽培模式对水稻光合生理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对4个水稻品系齐穗期剑叶的光合色素含量、光-CO_2响应曲线、叶绿素荧光参数、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等光合生理指标,以及成熟期产量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模式下,4个参试材料的光合色素含量均低于淹灌,但差异均不显著;光合及光-CO_2响应曲线分析表明,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饱和光强和饱和CO_2浓度下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光饱和点(LSP)及羧化效率(CE)均低于淹灌,胞间CO_2浓度(C_i)、光补偿点(LCP)、CO_2补偿点(CCP)、光呼吸速率(R_p)、表观量子效率(AQY)、暗呼吸速率(R_d)等指标总体上高于淹灌,大部分指标差异显著;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表明,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II)、光化学淬灭系数(q_P)和光系统II(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高于淹灌,电子传递速率(ETR)、暗适应下最小荧光(F_o)及最大荧光(F_m)低于淹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在两种栽培模式下差异不大;可溶性蛋白(SP)含量和可溶性糖(SS)含量总体上低于淹灌,丙二醛(MDA)含量总体上高于淹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体上高于淹灌,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差异不大;株高、分蘖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数、产量等性状总体上低于淹灌,结实率和二级枝梗数差异不大。膜下滴灌水稻大部分光合生理指标以及产量构成因素均低于淹灌,可能遭受轻度水分胁迫,这也可能是膜下滴灌水稻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膜下滴灌 传统淹灌 光合生理 产量构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