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5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田威商业礼品设计
1
作者 田威 《包装世界》 2010年第1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商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后混凝土毛细吸水特性的核磁共振分析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2
作者 田威 郭健 +2 位作者 王文奎 张景生 王凯星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87,共7页
为了探究高温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毛细吸水特性的影响,对高温后混凝土试样开展单轴压缩试验和毛细吸水试验,并借助核磁共振扫描(NMR)技术对孔隙结构以及毛细吸水过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经历200、400、600及800℃高温作用后,混凝... 为了探究高温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毛细吸水特性的影响,对高温后混凝土试样开展单轴压缩试验和毛细吸水试验,并借助核磁共振扫描(NMR)技术对孔隙结构以及毛细吸水过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经历200、400、600及800℃高温作用后,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逐渐增大,抗压强度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依据核磁共振T_(2)谱的分布特征将混凝土孔隙分为微孔、中孔、毛细管孔和大孔,分析高温后混凝土吸水特性,发现混凝土吸水高度与核磁信号强度总体上呈指数函数关系;当核磁信号强度迅速增加时,水分在毛细管力的作用下,进入混凝土试样内部;当核磁信号随时间延长仍逐渐上升但增长速率逐渐降低时,试样保持吸水状态但单位时间吸水量逐渐降低;当核磁信号下降且降低速率逐渐减缓时,孔隙逐渐被水分充满,混凝土试样趋于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高温 核磁共振 孔隙结构 毛细吸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一流课程的三融合虚拟教研室建设探索
3
作者 金霞 张得礼 +1 位作者 王珉 田威 《高教学刊》 2025年第8期45-48,共4页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以及飞行器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传统教研室已经难以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需求,为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促进学生能力培养、教师能力提升和资源共享,针对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的特点,协同信息类专业、其他高校...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以及飞行器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传统教研室已经难以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需求,为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促进学生能力培养、教师能力提升和资源共享,针对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的特点,协同信息类专业、其他高校以及主机厂专家共同建立跨时空的虚拟教研室,探索教研室运行机制,通过教研室的运行,推动一流课程建设,多方协作推动新型实验项目的建设,实现学生科创能力的培养,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促进资源建设与共享,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促进国家虚拟仿真项目和一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教研室 一流课程 校企融合 虚实融合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ibull分布多壁碳纳米管混凝土盐冻损伤分析
4
作者 程续 田威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209,共8页
开展了不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掺量混凝土的硫酸盐侵蚀和冻融循环耦合试验,分析了MWCNTs混凝土的耐久性劣化规律,同时基于Weibull分布建立了MWCNTs混凝土的可靠性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掺入MWCNTs可提高混凝土的抗盐冻性能,掺入0.05%MWC... 开展了不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掺量混凝土的硫酸盐侵蚀和冻融循环耦合试验,分析了MWCNTs混凝土的耐久性劣化规律,同时基于Weibull分布建立了MWCNTs混凝土的可靠性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掺入MWCNTs可提高混凝土的抗盐冻性能,掺入0.05%MWCNTs的混凝土经历200次耦合循环后抗压强度比对照组提高了14.5%,此掺量下MWCNTs对混凝土的抗盐冻性改善效果最好;建立的基于Weibull分布可靠性模型能较好地预测盐冻环境下MWCNTs混凝土的损伤劣化情况,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混凝土 冻融损伤 硫酸盐侵蚀 WEIBULL分布 可靠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钙源EICP溶液改良路基黄土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田威 云伟 +1 位作者 党可欣 李腾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3-61,共9页
由于黄土地区路基基床强度低,在长期动态压力下黄土会发生不均匀沉降、滑坡或坍塌等工程问题。为了使动荷载作用下的黄土强度更符合实际工程需要,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不同钙源EICP溶液对黄土动强度的改良效果。本工作以陕西某基坑黄土为研... 由于黄土地区路基基床强度低,在长期动态压力下黄土会发生不均匀沉降、滑坡或坍塌等工程问题。为了使动荷载作用下的黄土强度更符合实际工程需要,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不同钙源EICP溶液对黄土动强度的改良效果。本工作以陕西某基坑黄土为研究对象,在胶凝液中引入环保型木钙代替传统钙源进行技术改进,结合室内动三轴试验在不同围压下比较三种钙源EICP溶液对黄土的固化效果。结果表明:EICP溶液能显著提高黄土的动强度;同一围压下,黄土试样动应力和阻尼比随应变的增大逐渐升高,而动剪切模量随应变的增大逐渐降低;围压较小时,乙酸钙源EICP溶液对黄土动强度的改良效果较好,而当围压较大时,木钙源EICP溶液对黄土动强度的改良效果较好;同一试样所受围压越大,动强度和动剪切模量越大,阻尼比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黄土 脲酶诱导碳酸钙沉积(EICP) 木钙 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点亮理工科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 被引量:2
6
作者 颜红侠 冯维旭 +2 位作者 姚军燕 田威 王睿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6期122-127,共6页
针对研究生课程思政起步晚、问题多、难度大的问题,本文以“发光材料研究进展”为教学案例,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考核等环节多方面入手,系统性对如何进行研究生课程思政进行了实践探索,提出了“经典孕育创新,传承经典... 针对研究生课程思政起步晚、问题多、难度大的问题,本文以“发光材料研究进展”为教学案例,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考核等环节多方面入手,系统性对如何进行研究生课程思政进行了实践探索,提出了“经典孕育创新,传承经典”的原创性思政思想,凝练了“育人为本,实践为基,创新为魂”的教学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新工科 聚集诱导发光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国家重大工程人才需求的五维融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齐振超 田威 王珉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0期5-8,共4页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航空企业对国家重大工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高校与企业携手促进产学研多维深度有机融合,有利于实现企业端人才需求与教育端人才培养的高效衔接,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研究指出...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航空企业对国家重大工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高校与企业携手促进产学研多维深度有机融合,有利于实现企业端人才需求与教育端人才培养的高效衔接,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研究指出,现有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仍以高校为主,企业参与度及融合深度不够,难以形成持续有效的教学育人模式。因此,该文从培养目标建设(专业理论知识与工程认知相融合)、课程体系建设(专业必修课和企业课程相融合)、教材体系建设(理论体系教材和工程案例教材相融合)、教学资源建设(线上线下开放教学模式相融合)和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教师与行业总师相融合)五个维度来实现面向国家重大工程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校企协同深度融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人才 五维融合 校企融合 教学模式 航空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芯片用金刚石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杜小东 何佳雯 +4 位作者 陈威 王长瑞 田威 廖文和 何晓璇 《电子机械工程》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随着电子设备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对高导热封装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金刚石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凭借其高导热性能成为研究焦点。然而,由于金刚石颗粒与金属基体之间的不润湿特性,具有高导热性的金刚石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难以制备。文中... 随着电子设备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对高导热封装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金刚石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凭借其高导热性能成为研究焦点。然而,由于金刚石颗粒与金属基体之间的不润湿特性,具有高导热性的金刚石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难以制备。文中综述了金刚石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界面改性、工艺参数优化和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并指出了金刚石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热导率 表面处理 界面结合 烧结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目视觉的6D位姿测量误差补偿方法
9
作者 陈建云 张奇 +5 位作者 姬煜琦 王子 李佳林 李汝鹏 李鹏程 田威 《测试技术学报》 2024年第6期601-609,626,共10页
针对双目视觉设备测量误差较大且单点测量误差在视野范围内分布不一致,导致测量6D位姿精度和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测量误差补偿方法。为了解决传统回归模型在小样本多输入多输出情况下拟合效果较差的问题,采用基于多输出最小二... 针对双目视觉设备测量误差较大且单点测量误差在视野范围内分布不一致,导致测量6D位姿精度和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测量误差补偿方法。为了解决传统回归模型在小样本多输入多输出情况下拟合效果较差的问题,采用基于多输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MLSSVR)的算法,实现了单点测量误差准确预测,并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超参数进行全局寻优;为了实现跟踪坐标系的位姿测量误差补偿,结合位姿测量原理,将线性问题转化为最优估计问题,通过最小化坐标变换误差函数,将多个单点预测误差转化为多点耦合误差,从而实现了6D位姿测量误差补偿。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将跟踪坐标系的平均位置测量误差在3个方面上分别降低了63.4%、45.2%和75.0%,平均姿态测量误差分别降低50%、48.4%和53.1%;与其它现有补偿方法相比,所提方法能显著提高双目视觉设备的测量精度,并保证不同观测角度下的测量误差补偿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视觉 6D位姿 误差补偿 遗传算法 最优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形天线表面微小焊盘视觉定位算法设计
10
作者 杜小东 丁忆凡 +4 位作者 田威 王长瑞 李可 王子航 胡贺南 《电子机械工程》 2024年第2期53-58,64,共7页
共形天线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新型雷达天线,具有低剖面性以及低散射面积,是未来雷达天线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当前,共形天线的装配方式正由人工装配转向自动化装配以提升生产效率和批产一致性,但共形天线表面的焊盘尺寸小,数量多且分布在... 共形天线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新型雷达天线,具有低剖面性以及低散射面积,是未来雷达天线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当前,共形天线的装配方式正由人工装配转向自动化装配以提升生产效率和批产一致性,但共形天线表面的焊盘尺寸小,数量多且分布在复杂曲面上,现有视觉定位算法难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多目标亚像素定位算法。该算法结合了模板匹配和亚像素定位算法,可以同时给出多个焊盘的精准位置信息。由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可知,该算法的视觉定位精度可达5μm,有效提升了共形天线的装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形天线 智能装配 模板匹配 亚像素定位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刚性构件双机器人协同加工振动抑制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光裕 李波 +3 位作者 乐毅 田威 廖文和 李明伟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2,203,共7页
针对弱刚性航天器舱体壁板多任务并行加工的振动抑制需求,研究了弱刚性构件在切削激励作用下的振动产生、传播与耦合机理,提出了基于双加工激励相位差控制的弱刚性构件双机器人协同加工振动抑制方法,并以薄壁舱体壁板为对象进行了仿真... 针对弱刚性航天器舱体壁板多任务并行加工的振动抑制需求,研究了弱刚性构件在切削激励作用下的振动产生、传播与耦合机理,提出了基于双加工激励相位差控制的弱刚性构件双机器人协同加工振动抑制方法,并以薄壁舱体壁板为对象进行了仿真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实现振动抑制,验证了其正确性与有效性,为多机器人协同原位加工的复杂振动抑制难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抑制 双机器人 相位差 弱刚性构件 协同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强现实的航空制造专业研究生培养案例教学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俊山 苏兴涛 +1 位作者 李鹏程 田威 《高教学刊》 2024年第9期1-4,共4页
随着航空制造业的高速发展,相关技术不断迭代更新,行业对航空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提出许多新的要求。航空制造专业传统教学模式明显滞后于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学生很难将专业课程中的学习理论知识与航空制造实际相结合。该文将AR技术应用... 随着航空制造业的高速发展,相关技术不断迭代更新,行业对航空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提出许多新的要求。航空制造专业传统教学模式明显滞后于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学生很难将专业课程中的学习理论知识与航空制造实际相结合。该文将AR技术应用到航空制造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中,构建基于AR技术的飞机辅助装配引导实践教学案例,应用于飞机装配技术实践课程。学生通过这些案例能够快速掌握飞机装配理论、应用技术以及软件设计等知识,相对传统教学模式具有诸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制造 增强现实 研究生培养 案例教学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型3D打印材料在岩体物理模型试验中的应用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2
13
作者 余宸 田威 +1 位作者 王杰 高晋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3-81,共9页
无法获得内部结构高度一致的岩体试样以及预制缺陷制作困难一直是岩石室内物理试验中面临的关键问题。3D打印技术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先进制造技术,可以作为有效方法实现对复杂结构的制备,目前已经有众多研究学者将其应用于岩石室内物... 无法获得内部结构高度一致的岩体试样以及预制缺陷制作困难一直是岩石室内物理试验中面临的关键问题。3D打印技术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先进制造技术,可以作为有效方法实现对复杂结构的制备,目前已经有众多研究学者将其应用于岩石室内物理试验中。为了寻求最接近于天然岩石细微观结构特征以及脆性特征的3D打印类岩石模型,相关学者采用了砂型材料对类岩石模型进行打印以达到代替天然岩石进行试验的目的,相关研究成果证实砂型3D打印材料具有与天然岩石材料相似的脆性特征、表面粗糙度特征、细微观结构特征、裂纹扩展规律等,为砂型3D打印类岩石模型开展岩石室内物理试验奠定了基础。基于此,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以及本课题组近六年的研究成果,对基于砂型3D打印材料的岩体模型在岩石室内试验中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并对未来砂型3D打印材料应用于岩石室内物理试验中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体物理模型 3D打印 砂型材料 力学性能 裂纹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立体电路自动化组装焊接加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旻 胡贺南 +4 位作者 王子航 田威 王长瑞 丁忆凡 李可 《电子机械工程》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前,共形天线是我国在预警探测领域的研究热点,其表面分布的三维立体电路由传统人工组装焊接,效率低,批产一致性差,严重制约了共形天线的大规模工程应用。国内关于共形天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结构设计方面,尚未实现共形天线表面三维立体... 目前,共形天线是我国在预警探测领域的研究热点,其表面分布的三维立体电路由传统人工组装焊接,效率低,批产一致性差,严重制约了共形天线的大规模工程应用。国内关于共形天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结构设计方面,尚未实现共形天线表面三维立体电路的自动化组装焊接。文中针对三维立体电路组装焊接需求,设计了自动化加工设备;针对理论模型与实际工件存在差异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三维点云数据的路径生成方法,以旋转矩阵代替传统由轴-角表示的三维旋转,简化三维立体电路待加工点的旋转模型,为路径生成提供了更为高效和精确的计算方式。实体加工实验表明,文中设计的设备及提出的路径生成方法可高精度、高质量地完成三维立体电路自动化组装焊接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形天线 三维立体电路 自动化 高精度 路径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工装装夹下复合材料薄壁件铣边变形预测
15
作者 张洪浩 廖文和 +3 位作者 李鹏程 田威 吴超 张霖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09-115,共7页
针对复合材料薄壁件在阵列式柔性工装装夹下进行铣边加工的变形问题,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其铣削过程进行模拟仿真。研究了POGO柱间距、POGO柱到边沿的边距,以及复材薄壁件主要纤维角度对铣边变形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柔性装夹时的薄壁... 针对复合材料薄壁件在阵列式柔性工装装夹下进行铣边加工的变形问题,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其铣削过程进行模拟仿真。研究了POGO柱间距、POGO柱到边沿的边距,以及复材薄壁件主要纤维角度对铣边变形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柔性装夹时的薄壁件变形预测方法,可以有效预测间距、边距、角度等参数影响下的薄壁件的变形,对薄壁件边沿自重变形预测的误差值最大为3.6%,对薄壁件边沿外力变形预测的误差值最大为2.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工装 复合材料 薄壁件 铣边加工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目视觉的散堆铆钉识别与定位技术
16
作者 喻强 庄志炜 +1 位作者 田威 李鹏程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4-434,共11页
针对自动送钉过程中散堆铆钉识别与定位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目视觉的识别与定位方法。通过研究铆钉的反射光强获得钉杆的灰度分布规律,以参数化的方式构造了铆钉模板,并提出基于灰度匹配的铆钉识别算法。将单目视觉与激光位移传... 针对自动送钉过程中散堆铆钉识别与定位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目视觉的识别与定位方法。通过研究铆钉的反射光强获得钉杆的灰度分布规律,以参数化的方式构造了铆钉模板,并提出基于灰度匹配的铆钉识别算法。将单目视觉与激光位移传感器结合获取铆钉的空间位置,同时为解决单目视觉在测量不同深度下的铆钉位置存在原理性误差的问题,研究了一种重复定位拍照的测量方法,使真空吸嘴与钉杆中心的最大位置偏差由7.86 mm降低到0.87 mm。实验表明,灰度匹配算法的铆钉识别准确率在85%以上,并能适应30%~70%的照明亮度变化。使用该方法的机器人抓钉节拍最长为3.32 s,可留有充足的时间将铆钉输送至自动钻铆设备,满足自动钻铆设备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目视觉 铆钉识别 模板匹配 位置测量 自动送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型水源泵站取水口卷吸效应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17
作者 熊伶 田威 +6 位作者 伍中航 颜涛 杨立凡 何斌 周松涛 聂歆 程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共6页
河流型水源泵站取水对河道内鱼类早期资源的卷吸效应会对河流鱼类资源产生不利影响。研究选择长江金刚沱泵站取水口,开展了不同取水口方案卷吸效应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取水箱两侧钢板高度和引水管布置方向会影响卷吸效应,低侧... 河流型水源泵站取水对河道内鱼类早期资源的卷吸效应会对河流鱼类资源产生不利影响。研究选择长江金刚沱泵站取水口,开展了不同取水口方案卷吸效应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取水箱两侧钢板高度和引水管布置方向会影响卷吸效应,低侧板方案卷吸效应最明显,其产生的平均横向流速和平均垂向流速约为高侧板方案的1.4~1.8倍,并在纵向上对流速具有更为明显的减缓作用,使原本的河道纵向流速平均下降了30%。引水管垂向布置的卷吸效应范围比侧向布置宽约1.5~2 m,垂向管的卷吸范围在取水箱两侧均匀分布,侧向管布置引起卷吸效应在取水箱顶部产生约2.5~4 m的偏移。卷吸效应范围受河道流量影响,低流量工况下,不同方案的卷吸范围在13.5~18.5 m之间,与高流量工况相比,各方案的卷吸范围有小幅增大,平均增大了1.1倍。根据卷吸效应范围,研究中的高侧板侧向管方案最优,其较高的侧板和侧向引水管的布置型式能够减小卷吸效应,取水头部两侧较高的钢板能够对水流产生阻隔作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引水管直接对水流的卷吸,研究可为取水工程设计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吸效应 取水工程 流场 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机器人基准特征识别与位置补偿技术
18
作者 柳峻达 李波 +3 位作者 田威 廖文和 张霖 喻强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4年第5期224-228,共5页
针对自动化装配中由于产品制造、装夹和系统标定等多元累计误差造成的机器人加工位置不确定问题,提出基于线扫描仪双级模板匹配的基准特征识别和双机器人定位补偿算法。设计末端基准检测模块,实现基准孔点云获取;通过点云预处理、模板... 针对自动化装配中由于产品制造、装夹和系统标定等多元累计误差造成的机器人加工位置不确定问题,提出基于线扫描仪双级模板匹配的基准特征识别和双机器人定位补偿算法。设计末端基准检测模块,实现基准孔点云获取;通过点云预处理、模板构建和双级模板匹配实现基准孔特征识别,确定圆心坐标;针对机翼中不同加工序列,利用直线式局部基准和四点式全局基准补偿方法实现双机器人协同位置补偿。针对系统基准检测精度和位置补偿效果进行验证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系统基准检测精度达到0.048 mm,基准补偿后加工点位置精度提升了82.79%,满足机翼装配的精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板匹配 位置补偿 双机器人 协同装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复合材料结构分层损伤机器人自动钻铆修复技术与装备
19
作者 胡俊山 弥世青 +2 位作者 张胜平 康瑞浩 田威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44-57,67,共15页
在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高性能飞机结构制造的新形势下,随着我国新一代战机服役范围和服役时长的不断提高,提升机体复合材料部件可靠性和服役寿命的需求日益迫切。本文以自动钻铆技术在军用航空维修保养领域的独特应用为背景,研究了分层... 在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高性能飞机结构制造的新形势下,随着我国新一代战机服役范围和服役时长的不断提高,提升机体复合材料部件可靠性和服役寿命的需求日益迫切。本文以自动钻铆技术在军用航空维修保养领域的独特应用为背景,研究了分层损伤构件钻削特性,构建并开发了钻削力曲线预测模型和损伤界面识别算法,实现了损伤构件变参数制孔加工,并对损伤修复前后分层试件的静/动态性能进行了细致表征,阐明钻铆修复工艺的补强原理和损伤修理容限,同时研发了针对复杂分层损伤工况的复合材料壁板的钻铆工艺和高精度机器人原位钻铆修复装备,形成了一整套复合材料壁板结构分层损伤钻铆修复技术体系和智能装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分层损伤 工业机器人 自动钻铆技术 集成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列天线自适应装配系统设计
20
作者 高鹏辉 田威 +1 位作者 王长瑞 廖文和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4年第5期259-263,共5页
针对在传统装配模式下阵列天线存在装配状态不可知、装配过程不可控、装配一次成功率低等问题,在分析阵列天线装配需求的基础上,以模块化的形式详细设计一套阵列天线自适应装配装备,并对关键硬件进行选型与校核。设计并编写系统装配流... 针对在传统装配模式下阵列天线存在装配状态不可知、装配过程不可控、装配一次成功率低等问题,在分析阵列天线装配需求的基础上,以模块化的形式详细设计一套阵列天线自适应装配装备,并对关键硬件进行选型与校核。设计并编写系统装配流程硬件控制方案与控制程序,结合Unity软件开发简易虚拟调试平台,实现了硬件状态实时同步、模型运动干涉仿真、三维仿真环境漫游等功能,验证了机械设计和运动控制方案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天线 装配系统 机械设计 TwinCAT3 装配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