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思政研究
1
作者 秦超 田忠新 《武术研究》 2024年第4期102-105,共4页
在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提升教学品质与培育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策略。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思政教育必须坚持以课程思政作为培养人才的核心平台,确保学生能够在不断学习和文化熏陶中健康成... 在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提升教学品质与培育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策略。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思政教育必须坚持以课程思政作为培养人才的核心平台,确保学生能够在不断学习和文化熏陶中健康成长。文章专注于探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的有效整合方式及其相互之间的契合点,包括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坚持立德树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此外,建立完善的武术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有助于协同推进武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尊重,全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为此,教师应当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以实现武术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道德品质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专业 教学 课程思政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国内外马术领域的发展趋势
2
作者 刘朝春 田忠新 《湖北体育科技》 2024年第2期29-36,96,共9页
运用文献计量法和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国内外马术研究领域的发展特征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国内外马术领域研究发文量呈稳步增长趋势,2008年发文量达到峰值与我国马术代表队首次参加奥运会有关。2)国内研究聚焦于民族赛马、马... 运用文献计量法和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国内外马术研究领域的发展特征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国内外马术领域研究发文量呈稳步增长趋势,2008年发文量达到峰值与我国马术代表队首次参加奥运会有关。2)国内研究聚焦于民族赛马、马术运动的发展、马术产业的发展等;国外聚焦于马术与兽医学、运动医学、运动训练等学科的交叉研究等。3)国内马术领域的研究单一且缺乏国际视野和国际网络合作;国外网络合作关系密切形成了强强联合的态势,进而引领国外马术领域的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未来我国马术研究应丰富研究范式和研究内容,主要实现途径包括关注国际研究热点,通过举办高水平赛事激发研究内在动力,积极开展国际马术运动交流构建国内及国际科研网络合作,推动国内民族赛马与国际马术运动相结合,促进国内马术融合发展的同时形成完整的马术产业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术 奥运会 学科交叉 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男篮亚锦赛中国队失利因素与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田忠新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2-95,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2013年男篮亚锦赛中国队的备战以及失利比赛进行分析。结论:中国男篮热身赛质量低、赛程密,运动员选拔行政化色彩浓厚;中国男篮投篮命中率较低,尤其是罚球命中率与对手差距较大,助攻次数较少,整体进攻不够流畅,防...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2013年男篮亚锦赛中国队的备战以及失利比赛进行分析。结论:中国男篮热身赛质量低、赛程密,运动员选拔行政化色彩浓厚;中国男篮投篮命中率较低,尤其是罚球命中率与对手差距较大,助攻次数较少,整体进攻不够流畅,防守积极但犯规过多,缺乏团队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对策:转变篮协职能,规范管理机制;着眼长远,科学规划;补强后场,解决进攻难题;净化联赛环境,真正锻炼球员;体教结合,培养团队精神和职业道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体育 篮球 亚锦赛 中国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9-10岁儿童体育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以山西省实验小学为例
4
作者 李佳遥 田忠新 邱卫东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第14期128-130,共3页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现状展开研究,旨在设计有效的学校体育教育策略和干预措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四年级、五年级学生在体育学习兴趣的各维度上均表现出显...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现状展开研究,旨在设计有效的学校体育教育策略和干预措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四年级、五年级学生在体育学习兴趣的各维度上均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家庭结构影响不显著。四年级学生整体在自主学习上表现出了更高热情,而五年级学生则在体育学习积极兴趣上有所差异;非独生子女家庭男生在多个维度上得分均高于女生,显示出更高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四年级学生在体育课程自主学习上优于五年级,四年级女生表现出更高的体育学习兴趣。由此看出性别因素在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而家庭背景对其影响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体育学习兴趣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田径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田忠新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第27期38 40-,共2页
对于田径运动员来说,一生的运动生涯最好的训练时期无非就是青少年时代,而且田径的现代精神"更快、更高、更强"也是需要我们当代青少年不断地学习、领悟的。因此青少年时期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这要求我们必须做好每一个细节,... 对于田径运动员来说,一生的运动生涯最好的训练时期无非就是青少年时代,而且田径的现代精神"更快、更高、更强"也是需要我们当代青少年不断地学习、领悟的。因此青少年时期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这要求我们必须做好每一个细节,认真的对待每一次的训练。但是我国现在对青少年的田径训练并没有统一的规定,设施也不够完善,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的发现问题的所在,并且对在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时期 田径训练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摆动技术在跳远起跳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田忠新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47-150,共4页
从运动学角度解析分析摆动动作在起跳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摆动技术的摆臂、髋关节动作及摆腿的动作贯穿于起跳动作的全过程,并对运动成绩及完善起跳动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摆动腿侧髋关节的前送及制动能联动产生惯性力,有助提高起跳效... 从运动学角度解析分析摆动动作在起跳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摆动技术的摆臂、髋关节动作及摆腿的动作贯穿于起跳动作的全过程,并对运动成绩及完善起跳动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摆动腿侧髋关节的前送及制动能联动产生惯性力,有助提高起跳效果;髋关节的训练尤其是屈髋肌群的训练不被重视,屈髋肌群力量较弱;双臂的摆动对维持身体平衡及增加摆动腿摆动速度都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远起跳 摆动动作 摆动腿 髋关节 摆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男子举重竞争格局演变的阶段特征研究
7
作者 田忠新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1-94,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1920-2015年世界男子举重竞争格局的演变历程进行阶段化探究。世界男子举重的竞争格局主要经历了6个阶段:1920-1945年,德、奥、法引领欧洲列强占据主流地位;1946-1956年,美、埃、苏"三足鼎立",昔日欧洲...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1920-2015年世界男子举重竞争格局的演变历程进行阶段化探究。世界男子举重的竞争格局主要经历了6个阶段:1920-1945年,德、奥、法引领欧洲列强占据主流地位;1946-1956年,美、埃、苏"三足鼎立",昔日欧洲劲旅实力今非昔比;1957-1971年,苏联一枝独秀,雄霸世界举坛;1972-1992年,保加利亚异军突起,"苏保争霸"成为竞争主旋律;1993-2001年,苏联解体,保、俄、中、土等欧亚劲旅"群雄逐鹿";2002-2015年,中国抢占领先,亚洲强势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体育 举重 竞争格局 阶段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脱适应与急性高原反应及心脏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7
8
作者 杨生岳 周其全 +4 位作者 冯恩志 闫自强 田忠新 殷和 石自福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395-399,共5页
目的:探讨高原脱适应反应(HADAR)与急性高原反应(AHAR)及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由低海拔(1 500 m)进入高原(3 700~4 800 m)并从事重体力作业的男性军人96名,年龄18~35岁。在高原上,根据AHAR症状评分分为重度组(A组,24)、轻中度组(B组,... 目的:探讨高原脱适应反应(HADAR)与急性高原反应(AHAR)及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由低海拔(1 500 m)进入高原(3 700~4 800 m)并从事重体力作业的男性军人96名,年龄18~35岁。在高原上,根据AHAR症状评分分为重度组(A组,24)、轻中度组(B组,47)和无AHAR组(C组,25)。返回低海拔后,根据HADAR症状评分分为重度组(E组,19)、轻中度组(F组,40)和无HADAR组(G组,37)。在该高度停留50 d后下撤前和返回低海拔(1 500 m)后12 h、15 d、30 d分别测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内径(RVID)、右心室流出道(RVOT)、左心室内径(LVI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做功指数(Tei指数)、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MB(CKMB)、乳酸脱氢酶同功酶-1(LDH-1)浓度,并与低海拔(1 500 m)50名健康军人(D组)比较。结果:A组mPAP、RVID、RVOT、RVID/LVID比值、Tei指数、CK-MB、LDH-1水平显著高于,LVEF显著低于B组、C组和D组,B组与C组之间和C组与D组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LVID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AHAR总计分与HADAR总计分呈显著正相关(r=0.863,P<0.01)。返回低海拔12 h,E组mPAP、RVID、RVOT、RVID/LVID比值、Tei指数、CK-MB、LDH-1水平显著高于,LVEF显著低于F组、G组和D组,F组与D组之间和G组与D组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返回低海拔15 d,E组mPAP、RVID、RVOT、RVID/LVID比值显著高于F组、G组和D组(P<0.01或P<0.05),F组与G组和D组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但G组与D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LVEF、Tei指数、CK-MB、LDH-1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返回低海拔30 d,E、F、G组各项指标与D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HADAR程度与AHAR、心脏受损程度密切相关,在高原AHAR和心脏受损越重,返回低海拔HADAR和心脏受损越重,右心形态学受损恢复时间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脱适应 急性高原反应 心脏形态学 心功能 心肌酶 低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和葛根素对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干预作用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生岳 冯恩志 +5 位作者 闫自强 张瑛 田忠新 殷和 贺巍 董红梅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红景天和葛根素对高原地区慢性阻寒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CP)患者肺动脉高压(PAH)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38例高原地区(海拔2260~3500n1)AECOPD合... 目的探讨红景天和葛根素对高原地区慢性阻寒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CP)患者肺动脉高压(PAH)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38例高原地区(海拔2260~3500n1)AECOPD合并CCP患者分为对照组、红景天治疗组和葛根素治疗组,每绀46例。3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祛痰、平喘、吸氧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红景天治疗组口服红景天胶囊,每次2.0g,每日3次,共28d;葛根素治疗组静脉滴注葛根素,每次0.2g,每日1次,共28d。于治疗前和治疗14d、28d分别测定m中内皮素-1(ET-1)、-氧化氮(NO)、-氧化氮合酶(NOS)水平及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流出道(RVOT)、右心室内径(RVID)、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3组治疗前ET-1、NO、NOS、mPAP、RVOT、RVID、PaO,、PaC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治疗时间延长,3组ET-1、mPAP、RVOT、RVID、PaCO,均显著降低,NO、NOS和PaO,显著升高,治疗28d达谷值或峰值。红景天治疗组和葛根素治疗组治疗14d、28d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JP〈0.05或P〈O.01),且治疗28d时红景天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较葛根素治疗组为优[ET-1(μg/L):63.9±9.1比74.8±9.8,mPAP【mmHg,1mmHg=0.133kPa):32.4±4.6比38.2±4.8,RVOT(mm):31.3±3.2比33.6±3.3,RVID(mm):24_3±2.8比27.7±2.8,PaCO,(mmHg):42.5±5.1比46.7±5.2,NO(~mol/L):70.3±9.1比58.2±8.3,NOS(~mol/L):25.6±2.8比20.5±2.7,PaO,(mmHg):54.9±5.6比50.8±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i[)〈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ET—l与mPAP呈显著正相关(r=0.838,P〈0.01).与NO、Pa02呈显著负相关(r,=-0.802,r1=-0.765,均P〈0.01);NO与mPAP呈显著负相关(r=-0.835,P〈0.01),与Pa02呈显著止相关(r=0.743,P〈0.01)。结论红景天和葛根素治疗高原地区AECOPD合并CCP患者的PAH是有效的,且红景天疗效更好,其机制可能是它们对肺血管内皮细胞ET-1合成、释放的抑制,而对NO合成与释放的促进,调节r舒/缩血管物质的失衡,从而使PAH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阻塞性 慢性 急性加重期 肺源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红景天 葛根素 高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应激在高原重体力劳动过程中急性高原反应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生岳 冯恩志 +6 位作者 闫自强 贺巍 田忠新 殷和 马力夫 周其全 石自福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7-460,共4页
目的:观察氧化应激在高原重体力劳动过程中急性高原反应(AHAR)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由低海拔(1500 m)快速进入高原(3 700 m)并从事重体力劳动的男性官兵96名,年龄18~35岁。根据AHAR症状评分,分为重度AHAR组(A组,n=24)、轻中度AHAR组(B组... 目的:观察氧化应激在高原重体力劳动过程中急性高原反应(AHAR)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由低海拔(1500 m)快速进入高原(3 700 m)并从事重体力劳动的男性官兵96名,年龄18~35岁。根据AHAR症状评分,分为重度AHAR组(A组,n=24)、轻中度AHAR组(B组,n=47)和无AHAR组(C组,n=25),在该高度逗留50 d后下撤前及返回低海拔(1 500 m)后12 h、15 d分别测定血清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并与低海拔(1 500 m)50名健康官兵(D组)比较。结果:A组血清8-iso-PGF2α、MDA[分别为(9.53±0.47)μg/L、(8.91±0.39)μmol/L]水平显著高于B组[分别为(8.34±0.42)μg/L、(7.31±0.32)μmol/L]、C组[分别为(7.02±0.48)μg/L、(6.41±0.23)μmol/L和D组[分别为(5.13±0.56)μg/L、(5.48±0.33)μmol/L](均P<0.01),SOD(52.08±3.44)μ/mL水平显著低于B组(62.27±2.54)μ/mL、C组(71.99±3.35)μ/mL和D组(80.78±3.44)μ/mL,(均P<0.01),B组与C组之间和C组与D组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海拔3 700 m AHAR总计分与血清8-iso-PGF2α、MDA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与血清SOD显著负相关(P<0.01);8-iso-PGF2α、MDA与SOD显著负相关(均P<0.01)。海拔3 700 m 50 d,血清8-iso-PGF2α、MDA水平显著高于,SOD水平显著低于海拔1 500 m 12h、15 d和D组(均P<0.01),海拔1 500 m 12 h与15 d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海拔1 500 m 15 d与D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人体在高原低氧并重体力时氧化应激和氧化-抗氧化失衡与AHAR的发病和程度有密切关系,氧化应激和氧化-抗氧化失衡越严重,AHAR越重。返回低海拔后12 h有显著改善,15 d恢复到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8-异前列腺素F2Α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肺水肿患者肺血管活性因子变化及其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生岳 冯恩志 +5 位作者 闫自强 祁玉曙 贺巍 张瑛 殷和 田忠新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原肺水肿(HAPE)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及其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检测22例HAPE患者治疗前及治愈后血浆ET-1、血清NO、TNF-α、mPAP和PaO2,并与30例健康人比较。结果:治疗前,HAPE患者ET-1、ET-1/NO、TNF-α、mPAP较对照组... 目的:探讨高原肺水肿(HAPE)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及其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检测22例HAPE患者治疗前及治愈后血浆ET-1、血清NO、TNF-α、mPAP和PaO2,并与30例健康人比较。结果:治疗前,HAPE患者ET-1、ET-1/NO、TNF-α、mPAP较对照组显著升高,NO、PaO2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1)。HAPE患者ET-1、ET-1/NO、TNF-α与mPAP呈显著正相关,NO、PaO2与mPAP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治愈后血ET-1、ET-1/NO、TNF-α、mPAP显著降低,NO、PaO2显著升高(均P<0.01),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HAPE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损伤和功能失调,这种变化可能在HAPE患者PAH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肺水肿 内皮素 一氧化氮 肿瘤坏死因子 肺动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治疗高海拔地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杨生岳 冯恩志 +4 位作者 沈君礼 黄宁侠 张瑛 田忠新 董红梅 《中国临床医学》 2009年第5期717-719,共3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治疗高海拔地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70例高海拔地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抗感染、祛痰、平喘、吸氧等常规治疗;川芎嗪治疗组(治... 目的:探讨川芎嗪治疗高海拔地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70例高海拔地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抗感染、祛痰、平喘、吸氧等常规治疗;川芎嗪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川芎嗪注射液8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2周。2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测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动脉血氧分压(PaO2)、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内径(RV)、右心室流出道(RVOT)。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1%)显著高于对照组(77.1%)(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ET-1、mPAP、RV、RVOT[分别为(58.22±11.90)ng·L-1、(28.98±3.12)mmHg、(22.12±2.32)mm、(30.26±2.86)mm和(78.24±16.30)ng·L-1、(35.45±4.05)mmHg、(25.10±2.04)mm、(33.25±3.15)mm]较治疗前[分别为(123.74±19.20)ng·L-1、(44.29±4.56)mmHg、(28.67±3.13)mm、(37.22±4.23)mm和(121.89±20.15)ng·L-1、(44.56±4.77)mmHg、(28.45±3.46)mm、(36.88±4.20)mm]显著降低(均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NO、PaO2[分别为(66.11±12.12)μmol.L-1、(52.72±5.48)mmHg和(52.90±9.57)μmol·L-1、(46.59±4.78)mmHg]较治疗前[分别为(42.66±9.41)μmol·L-1、(37.87±4.83)mmHg和(41.49±9.25)μmol·L-1、(38.51±4.97)mmHg]显著升高(均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均P<0.01)。ET-1与mPAP、RVOT、RV均呈显著正相关(r=0.785、0.697、0.712,均P<0.01),与NO、PaO2均呈显著负相关(r=-0.677、-0.707,均P<0.01)。结论:川芎嗪治疗高海拔地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肺动脉高压安全有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选择性作用于肺血管,抑制ET-1而增加NO的合成与释放,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心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心病 肺动脉高血压 川芎嗪 一氧化氮 内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与肺动脉压的关系及其干预的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杨生岳 沈君礼 +6 位作者 郭振援 冯恩志 王绍林 董红梅 张瑛 田忠新 刘丽君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干预治疗。方法:60例高原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3组抗感染、祛痰、平喘治疗相同。氧疗组:给予持续吸氧,氧流量1.5~3.0L...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干预治疗。方法:60例高原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3组抗感染、祛痰、平喘治疗相同。氧疗组:给予持续吸氧,氧流量1.5~3.0L·minˉ^1,使动脉血氧分压(Pa02)保持在55mmHg以上;红景天组:口服红景天胶囊每次2.0g,每天3次·dˉ^1。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在治疗前、治疗3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FGF水平,用超声心动仪测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用血气分析仪测PaO2。并以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30例当地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肺心痛组血清bFGF(87.25±12.10)Pg·mIˉ^1、mPAP(45.66±5.61)mmHg,显著高于cOPD组[分别为(55.02±9.08)Pg·mLˉ^1、(22.98±2.41)mmHg,均P<0.01),COPD组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分别为(49.83±8.78)Pg·mlˉ^1、(20.34±2.23)mmHg,均P<O.01);肺心痛组Pa02(38.68±4.46)mmHg显著低于COPD组(58.05±6.18)mmHg,COPD组显著低于健康人对照组(66.57±5.48mmHg,均P<O.01)。肺心痛组和COPD组血清bFGF水平与mPAP均呈显著正相关(r=0.788、0.674,均P<0.01),与Pa02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35、-0.587,均P<0.01)。治疗后,肺心痛3组患者血清bFGF、mPA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a02显著升高(均P<0.01),但氧疗组改善较红景天组显著、红景天组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均P<0.05)。结论:高原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bFGF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其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有一定关系,氧疗和红景对其有显著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高血压 肺心病 干预 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高原肺水肿患者肺动脉压的关系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生岳 郭振援 +3 位作者 冯恩志 闫自强 张瑛 田忠新 《临床肺科杂志》 2011年第9期1325-1327,共3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高原肺水肿患者肺动脉压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检测22例高原肺水肿(HAPE)患者治疗前及治愈后血清HIF-1α、VEGF含量、动脉血氧分压(PaO2),使用...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高原肺水肿患者肺动脉压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检测22例高原肺水肿(HAPE)患者治疗前及治愈后血清HIF-1α、VEGF含量、动脉血氧分压(PaO2),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定肺动脉血流频谱,计算平均肺动脉压(mPAP),与30例当地健康人比较。结果治疗前,HAPE组血清HIF-1α、VEGF、mPAP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PaO2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HAPE组血清HIF-1α、VEGF水平与mPAP均呈显著正相关(r=0.826、0.831,均P<0.01),PaO2水平与mPAP呈显著负相关(r=-0.796,P<0.01)。治疗后,HAPE组血清HIF-1α、VEGF和mPA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PaO2显著升高(P<0.01),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 HAPE患者血清中HIF-1α、VEGF水平显著升高,其增高与HAPE患者PAH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高原肺水肿 肺动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慢性肺心病缓解期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NIPPV治疗效果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生岳 冯恩志 +4 位作者 郭振援 黄宁侠 王绍林 张瑛 田忠新 《临床肺科杂志》 2010年第2期198-200,共3页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慢性肺心病缓解期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患者的临床特点和NIP-PV治疗效果。方法对高海拔地区慢性肺心病(HACCP)缓解期患者40例(A组)和慢性肺心病缓解期并OSAHS患者32例(B组)作了睡眠呼吸暂停低通...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慢性肺心病缓解期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患者的临床特点和NIP-PV治疗效果。方法对高海拔地区慢性肺心病(HACCP)缓解期患者40例(A组)和慢性肺心病缓解期并OSAHS患者32例(B组)作了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平均氧饱和度(MSaO2)、平均最低氧饱和度(MmSaO2)、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右心室流出道(RVOT)检测;并对B组进行了夜间持续气道正压无创通气(NIPPV)治疗3周,治疗后重复测定肺功能、动脉血气、mPAP和RVOT。结果B组FEV1%、FEV1/FVC、PaO2、睡眠MSaO2和MmSaO2[分别为(35.2±4.4)%、(42.5±5.4)%、(39.7±4.7)mmHg、(64.0±5.7)%、(51.3±6.1)%]显著低于A组[分别为(44.1±5.6)%、(50.3±6.7)%、(48.2±5.5)mmHg、(73.6±6.2)%、(65.5±6.0)%,均P<0.01],而PaCO2、mPAP、RVOT、AHI[分别为(55.9±7.1)mmHg、(46.2±5.5)mmHg、(40.2±4.2)mm、(46.2±11.2)次/h,]显著高于A组[分别为(46.7±5.4)mmHg、(34.4±4.2)mmHg、(34.1±3.5)mm、(4.5±0.9)次/h,均P<0.01]。B组AHI与FEV1%、FEV1/FVC、PaO2、睡眠MSaO2、MmSaO2均呈显著负相关(分别r=-0.621、-0.633、-0.754、-0.724、-0.719,均P<0.01),与PaCO2、mPAP、RVOT均呈显著正相关(分别r=0.622、0.848、0.784,均P<0.01)。B组夜间NIPPV治疗后,FEV1%、FEV1/FVC、PaO2[分别为(39.0±5.8)%、(46.7±6.8)%、(45.2±5.1)mmHg]显著升高(P<0.01或P<0.05),PaCO2、mPAP、RVOT[分别为(48.3±6.7)mmHg、(38.4±5.7)mmHg、(33.5±3.8)mm]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高海拔地区慢性肺心病并OSAHS患者的心肺功能受损较单纯肺心病严重,AHI次数越多心肺功能损害越严重。夜间NIPPV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其心肺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阻塞性 肺心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 气道正压无创通气 高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对高原慢性肺心病患者肺动脉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冯恩志 郭振援 +4 位作者 杨生岳 黄宁侠 张瑛 田忠新 董红梅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0年第4期261-263,共3页
目的探讨红景天对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动脉高压(PAH)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60例高原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红景天治疗组(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红景天胶囊,每次2.0g,3/d,共4周... 目的探讨红景天对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动脉高压(PAH)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60例高原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红景天治疗组(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红景天胶囊,每次2.0g,3/d,共4周。常规治疗组(B组)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测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动脉血氧分压(PaO2)、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流出道(RVOT)、右心室内径(RV),并以40例当地健康人作为对照(C组)。结果治疗后,A组和B组的ET-1、mPAP、RVOT、RV(分别为65.54±11.33ng·L-1、30.45±3.24mmHg、30.22±2.98mm、23.16±2.69mm和82.58±13.30ng·L-1、36.14±4.15mmHg、34.34±3.09mm、26.35±3.04mm)较治疗前(分别为121.62±18.15ng·L-1、48.86±5.72mmHg、39.05±4.65mm、30.14±3.36mm和120.55±19.33ng·L-1、47.56±5.36mmHg、38.71±4.55mm、29.88±3.32mm)显著降低(均P<0.01),NO、PaO2(分别为69.23±10.58μmol·L-1、54.57±5.88mmHg和53.77±8.61μmol·L-1、48.26±4.58mmHg)较治疗前(分别为44.02±9.35μmol·L-1、35.98±5.13mmHg和42.92±8.95μmol·L-1、36.77±4.98mmHg)显著升高(均P<0.01),A组较B组改善更显著(均P<0.01)。ET-1与mPAP、RVOT、RV呈显著正相关(r=0.726、0.735、0.699,均P<0.01),与NO、PaO2呈显著负相关(r=-0.816、-0.782,均P<0.01)。结论红景天可改善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PAH,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选择性作用于肺血管,抑制ET-1而增加NO的合成与释放,降低肺动脉压和改善右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肺动脉高压 红景天 一氧化氮 内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高原慢性肺心病患者肺动脉压的关系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生岳 罗晓红 +5 位作者 郭振援 冯恩志 殷和 刘睿年 张瑛 田忠新 《中国临床医学》 2010年第6期775-77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检测高原地区(海拔2 260~3 500m)5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心病组)、4... 目的:探讨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检测高原地区(海拔2 260~3 500m)5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心病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COPD组和40例当地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HIF-1α、VEGF含量、动脉血氧分压(PaO2),并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定肺动脉血流频谱,计算平均肺动脉压(mPAP)。结果:肺心病组血清HIF-1α(325.88±38.02)pg.L-1、VEGF(466.40±52.44)ng.L-1,mPAP(46.22±5.34)mmHg显著高于COPD组[分别为(74.02±8.15)pg.L-1、(98.51±8.22)ng.L-1和(24.77±2.54)mmHg];COPD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4.85±7.72)pg.L-1、(74.57±7.58)ng.L-1和(21.47±2.35)mmHg]。肺心病组PaO2(37.21±4.35)mmHg显著低于COPD组(59.21±5.24)mmHg,COPD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67.35±4.67)mmHg。肺心病组和COPD组血清HIF-1α、VEGF水平与mPAP均呈正相关,与PaO2水平呈负相关。结论:高原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HIF-1α、VEGF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高原反应者肺血管活性因子水平与肺动脉压的关系及其返回低海拔后的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冯恩志 杨生岳 +6 位作者 闫自强 贺巍 田忠新 殷和 马力夫 周其全 石自福 《临床肺科杂志》 2011年第11期1660-1662,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高原反应(AHAR)者肺血管活性因子与肺动脉压(PAP)的关系及其返回低海拔后的变化。方法由低海拔进入高海拔的男性官兵96名。根据AHAR评分分为重度(A组,n=24)、轻中度(B组,n=47)和无AHAR组(C组,n=25),在该高度50 d后下撤前及... 目的观察急性高原反应(AHAR)者肺血管活性因子与肺动脉压(PAP)的关系及其返回低海拔后的变化。方法由低海拔进入高海拔的男性官兵96名。根据AHAR评分分为重度(A组,n=24)、轻中度(B组,n=47)和无AHAR组(C组,n=25),在该高度50 d后下撤前及返回低海拔后12 h、15 d测血浆IMD、ADM、ET-1、mPAP,并与低海拔50名健康官兵(D组)比较。结果 A组IMD、ADM、ET-1、mPAP高于B组、C组和D组(均P<0.01),B组与C组、C组与D组比较均P<0.01。AHAR症状计分与mPAP、IMD、ADM、ET-1和IMD、ADM、ET-1与mPAP呈正相关(均P<0.01)。海拔3 700 m 50 d,各参数高于海拔1 500 m 12 h、15 d和D组(均P<0.01),海拔1 500 m 12 h与15 d比较均P<0.01,海拔1 500 m 15 d与D组无差异性(均P>0.05)。结论 IMD、ADM、ET-1参与了AHAR者PAH的病理生理过程,其比例失衡可能是导致低氧性PAH发生的重要因素。返回低海拔后12 h显著改善,15 d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介素 肾上腺髓质素 内皮素-1 肺动脉压 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种抗干扰屏蔽装置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忠新 王希平 郭兴全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5年第A09期227-227,共1页
叙述了一种用铜丝箩底制成的抗干扰屏蔽装置,效果好。
关键词 铜丝 屏蔽 抗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工业大学二年级学生13年体质状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任晋军 田忠新 《体育学刊》 CAS 1996年第4期20-22,共3页
本文对太原工业大学二年级学生十三年体质监测数据进行了不同时期的对照分析,结果表明:学生的身体机能发育水平较好;身体形态发育男生好于女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趋于平稳.
关键词 大学生 二年级 体质状况 对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