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2C主要表位区的原核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6
1
作者 田美娜 李永亮 +4 位作者 付元芳 卢曾军 袁明 吴磊 刘在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73,共5页
本研究制备并鉴定了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2C的单克隆抗体(mAb)。以纯化的原核表达2C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所获得的杂交瘤细胞经间接ELISA法筛选,有限稀释法克隆,直至所克隆的细胞能够100%的分泌抗体,用Do... 本研究制备并鉴定了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2C的单克隆抗体(mAb)。以纯化的原核表达2C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所获得的杂交瘤细胞经间接ELISA法筛选,有限稀释法克隆,直至所克隆的细胞能够100%的分泌抗体,用Dot-ELISA以及IFA对mAbs的特异性等进行鉴定。共获得4株抗重组蛋白2C的mAbs,其亚类鉴定结果3株为IgG1,1株为IgG2b,叠加ELISA初步判定4株单抗所识别表位相同或相近。Dot-ELISA显示这些mAbs与重组2C蛋白和(2C'3AB)蛋白以及口蹄疫病毒O/China99感染的BHK-21细胞中的2C抗原均可特异性结合,IFA结果显示所得单抗能与FMDV感染细胞中的2C蛋白特异性结合。本研究获得的针对2C蛋白的特异性mAb,为进一步研究2C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非结构蛋白2C 大肠杆菌表达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D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6
2
作者 田美娜 李永亮 +4 位作者 卢曾军 付元芳 袁明 刘湘涛 刘在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25-627,共3页
目的:制备并鉴定口蹄疫病毒(FMDV)非结构蛋白3D的单克隆抗体(mAb)。方法:以纯化的原核表达3D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经间接ELISA法筛选,有限稀释法克隆,直至所克隆的细胞能够100%的分泌抗体,用We... 目的:制备并鉴定口蹄疫病毒(FMDV)非结构蛋白3D的单克隆抗体(mAb)。方法:以纯化的原核表达3D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经间接ELISA法筛选,有限稀释法克隆,直至所克隆的细胞能够100%的分泌抗体,用Western blot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法对mAbs的特异性等进行鉴定。结果:免疫的BALB/c小鼠经过多次融合筛选,共获得5株抗pET28a-3D的mAb,其亚类鉴定3株为IgG1,2株为IgG2b,初步判定所得5株mAb识别2个不同表位。Western blot显示这些mAbs与重组3D蛋白和FMDVO/China99感染的BHK-21细胞中的3D抗原均特异性结合,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这5株mAb能够特异结合FMDV感染细胞中的3D蛋白。结论:成功获得了能识别自然3D蛋白的特异性mAb,为进一步研究3D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诊断方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非结构蛋白3D 单克隆抗体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部分城乡居民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田美娜 陈磊 +4 位作者 宋立江 刘长青 石永亮 罗晓燕 朱小波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606-608,共3页
目的了解河北省居民维生素D营养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省农村和城市随机抽取了1 675名居民,采集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分析河北省居民维生素营养状况。结果河北省居民血清2... 目的了解河北省居民维生素D营养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省农村和城市随机抽取了1 675名居民,采集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分析河北省居民维生素营养状况。结果河北省居民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21.05±9.76)ng/ml,维生素D缺乏、不足和正常的人群分别占17.6%、35.9%和46.6%,维生素D营养状况呈现男性显著优于女性,农村显著优于城市的态势。25(OH)D平均水平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3个成年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各成年组与各未成年组之间以及两个未成年组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河北省居民维生素D营养状况不容乐观,未成年人和女性是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应引起足够重视,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25-羟维生素D 营养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田美娜 刘长青 罗晓燕 《首都公共卫生》 2017年第4期167-169,172,共4页
目的了解河北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儿童超重肥胖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从参加河北省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的人群中,选取6~17岁参加食物频率调查和体检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河北省6~17岁儿童青少年... 目的了解河北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儿童超重肥胖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从参加河北省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的人群中,选取6~17岁参加食物频率调查和体检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河北省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为19.71%,男性(23.79%)显著高于女性(15.81%),城市(22.96%)显著高于农村(15.57%),蔬菜、坚果和肉类食品的食用频次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有影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553、9.598和8.252,P值分别为0.023、0.008和0.0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蔬菜类[OR值0.597(0.431~0.826)]、坚果类[OR值0.406(0.205~0.804)]的食用频次以及性别[OR值0.530(0.34~0.825)]是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肉类食品食用频次[OR值1.619(1.172~2.235)]和在外就餐[OR值1.537(1.051~2.248)]是危险因素。结论河北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应提倡平衡膳食模式,培养健康饮食行为,倡导家庭就餐,积极进行有效的体育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 膳食调查 饮食习惯 儿童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河北省18~59岁居民在外就餐行为及其对肥胖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田美娜 张翠 +5 位作者 乔晓芳 陈磊 牛蓓 周园园 李红 刘长青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91-695,735,共6页
目的分析2015年河北省成年居民的在外就餐行为及其对肥胖的影响,为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有效控制主要的健康危险因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与人口成比例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在河北省抽取13个监测点,开展中国成人慢... 目的分析2015年河北省成年居民的在外就餐行为及其对肥胖的影响,为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有效控制主要的健康危险因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与人口成比例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在河北省抽取13个监测点,开展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该监测以面对面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了2213名18~59岁居民过去1周在外就餐行为数据,通过集中体检获得身高和体重数据,以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进行复杂抽样加权计算,不同特征人群就餐行为采用例数和加权百分比进行描述,应用无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特征人群在外就餐频率的危险因素及优势比、以及在外就餐与肥胖的关联性。结果2015年河北省18~59岁居民过去1周在外就餐率为25.29%,18~44岁、45~59岁居民在外就餐率分别为30.77%和16.20%,其中,在外就餐1~6次/周和≥7次/周的比例分别为9.40%和15.89%。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无在外就餐组相比,在外就餐频次≥7次/周的调查对象中,城市居民(OR=2.36,95%CI:1.71~3.24)、男性(OR=2.35,95%CI:1.72~3.20)、18~44岁人群(OR=1.63,95%CI:1.18~2.26)、文化程度较高(OR=3.77,95%CI:2.14~6.64)、在职人员(OR=3.02,95%CI:1.80~5.07)、家庭人口数>2人家庭(OR=1.37,95%CI:1.02~1.86)以及家庭人均年收入≥4万元人群(OR=1.74,95%CI:1.08~2.81)在外就餐行为更为普遍。女性在外就餐频次与肥胖无统计学意义,男性在外就餐频次≥7次/周的人群发生肥胖的风险是非在外就餐人群的1.89倍(P=0.031)。结论河北省18~59岁居民在外就餐行为较为普遍,男性在外就餐频次≥7次/周,发生肥胖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外就餐 膳食调查 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3B和2C基因的表达及产物纯化与活性检测 被引量:7
6
作者 付元芳 卢曾军 +5 位作者 曹轶梅 郭建宏 张小丽 田美娜 刘在新 才学鹏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90-795,共6页
【目的】口蹄疫病毒(FMDV)非结构蛋白(NSP)3A、3B和2C基因的表达及产物纯化与活性检测。【方法】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FMDV NSP 3A、3B和富含B细胞抗原位点序列的2C蛋白。利用高浓度尿素裂解包涵体,采用稀释法和氧化型、还原型谷胱甘... 【目的】口蹄疫病毒(FMDV)非结构蛋白(NSP)3A、3B和2C基因的表达及产物纯化与活性检测。【方法】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FMDV NSP 3A、3B和富含B细胞抗原位点序列的2C蛋白。利用高浓度尿素裂解包涵体,采用稀释法和氧化型、还原型谷胱甘肽系统相结合方法对2C蛋白进行复性。用金属鳌合亲合层析的方法对表达的FMDV NSP 3A、3B和2C进行纯化。采用ELISA方法对比检测了3种纯化蛋白在检测羊血清NSP抗体的效果。【结果】检测得知3A和3B为可溶性表达蛋白,2C以包涵体形式表达。通过Western-blot分析,表明纯化后蛋白能与FMDV感染动物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纯化的3A、3B和复性后的2C融合蛋白与3ABC抗原的检测结果具有很高的符合性。【结论】该研究为建立鉴别FMDV自然感染动物和灭活疫苗免疫动物的酶联免疫电转移印迹技术(EITB)提供了所需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非结构蛋白 酶联免疫电转移印迹技术(EIT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B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永亮 田美娜 +4 位作者 卢曾军 杨苏珍 付元芳 曹轶梅 刘在新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6-300,共5页
用E.coli原核表达并纯化的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非结构蛋白3B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间接ELISA筛选出分泌鼠IgG的杂交瘤细胞株,将该杂交瘤细胞注射小鼠产生的腹水,用间接EL... 用E.coli原核表达并纯化的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非结构蛋白3B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间接ELISA筛选出分泌鼠IgG的杂交瘤细胞株,将该杂交瘤细胞注射小鼠产生的腹水,用间接ELISA法筛选获得6株能稳定分泌抗3B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3E5、4B1、4D7、4E11、7B2、8B11。鉴定结果显示,4B1和4E11细胞分泌IgG1,其余4株细胞分泌IgG2b;纯化后6株腹水单抗的纯度达90%以上,对3B蛋白的ELISA滴度均可达到1∶100000以上;6株单抗均不与FMDV结构蛋白VP1和3D非结构蛋白发生反应;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所制备的单抗能够识别3B蛋白;杂交瘤细胞株连续培养3个月以及冻存6个月后复苏,细胞生长良好,杂交瘤细胞分泌的抗体效价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非结构蛋白 3B蛋白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2C′3AB基因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及其表达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小丽 卢曾军 +6 位作者 田美娜 孙普 曹轶梅 付元芳 马小军 刘在新 谢庆阁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83-488,共6页
将含有口蹄疫病毒(FMDV)非结构蛋白2C部分基因编码区及3AB完整基因编码区的基因片段2C′3AB重组于杆状病毒穿梭质粒pMelBac-B,经PCR、酶切及序列分析鉴定正确后,命名为pMel-2C′3AB。将重组穿梭质粒pMel-2C′3AB与杆状病毒骨架共转染Sf... 将含有口蹄疫病毒(FMDV)非结构蛋白2C部分基因编码区及3AB完整基因编码区的基因片段2C′3AB重组于杆状病毒穿梭质粒pMelBac-B,经PCR、酶切及序列分析鉴定正确后,命名为pMel-2C′3AB。将重组穿梭质粒pMel-2C′3AB与杆状病毒骨架共转染Sf9昆虫细胞,通过噬斑筛选及PCR鉴定,构建了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用该病毒感染High Five细胞,细胞裂解液的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出现一约为43ku的蛋白带,与预期大小一致;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该表达产物能被FMDV阳性血清及2C′3AB单克隆抗体识别;间接ELISA结果显示,表达的目的蛋白能与牛、羊、猪的O型FMD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证实,FMDV 2C′3AB基因在昆虫细胞中得到了表达,且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2C′3AB基因 重组杆状病毒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活体骨髓瘤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永亮 田美娜 +2 位作者 卢曾军 杨苏珍 刘在新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3-66,共4页
目的:用活体骨髓瘤细胞SP2/0做融合提高融合率制备单克隆抗体,并与常规方法比较效果。方法:将SP2/0细胞打到8周龄的SPF级BALB/c小鼠皮下,待实体瘤生长到直径达2~3cm时无菌解剖取实体瘤,分离出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同时用培养基培养SP2/... 目的:用活体骨髓瘤细胞SP2/0做融合提高融合率制备单克隆抗体,并与常规方法比较效果。方法:将SP2/0细胞打到8周龄的SPF级BALB/c小鼠皮下,待实体瘤生长到直径达2~3cm时无菌解剖取实体瘤,分离出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同时用培养基培养SP2/0细胞进行融合做比较,分两组进行。比较两种方法的融合率以及两种方法制备出来的单克隆抗体的相对亲和力。结果:做了6次融合,实体瘤融合组融合率为70.4%,常规法融合组44.6%,两种方法制备单抗的相对亲和力均达到1∶100000以上。结论:利用活体实体瘤细胞进行融合能明显提高细胞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MAb)SP2/0细胞 活体骨髓瘤细胞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在畜禽病毒性传染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永亮 杨苏珍 +2 位作者 田美娜 卢曾军 刘在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71,75,共4页
着重阐述了单克隆抗体在畜禽病毒性传染病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单克隆抗体在病毒抗原结构与抗原表位研究、以及在畜禽病毒性传染病诊断和抗病毒治疗方面的应用,对当前单克隆抗体研究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和研究方向做了分析。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畜禽病毒性传染病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居民膳食铜暴露风险评估 被引量:4
11
作者 罗晓燕 田美娜 +1 位作者 刘长青 宋立江 《首都公共卫生》 2017年第4期170-172,共3页
目的评估河北省居民膳食铜暴露量及其健康风险。方法采用连续3 d 24 h回顾法和称量法收集河北省居民膳食摄入数据、利用中国食物成分表中铜含量数据,计算河北省居民铜暴露水平及其分布情况,并利用铜膳食参考摄入量对潜在健康风险进行评... 目的评估河北省居民膳食铜暴露量及其健康风险。方法采用连续3 d 24 h回顾法和称量法收集河北省居民膳食摄入数据、利用中国食物成分表中铜含量数据,计算河北省居民铜暴露水平及其分布情况,并利用铜膳食参考摄入量对潜在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2.68%的研究对象膳食铜摄入量不足(低于平均需要量)。水产品和饮料类食品食用者中膳食铜P97.5摄入量较高,分别为2.608 5和3.300 0 mg/d;2岁~年龄组和4岁~年龄组儿童铜摄入量超出可耐受最高摄入量的比例较高,分别为3.23%、3.05%;在儿童青少年中速食食品膳食铜贡献率较高,位于第4位。结论河北省居民膳食铜暴露风险较低,但应关注儿童青少年和水产品、饮料的高消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暴露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2C基因主要表位区的表达及活性检测
12
作者 付元芳 卢曾军 +3 位作者 田美娜 张小丽 刘在新 才学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35-1239,共5页
根据测定的口蹄疫病毒(FMDV)2C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的表达引物,用于扩增2C基因5′-端174bp和3′-端279 bp连接片段,该区含有较丰富的B细胞表位编码序列。扩增片段通过NcoⅠ和SalⅠ酶切位点插入表达载体pET-30a。序列测定表明,目... 根据测定的口蹄疫病毒(FMDV)2C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的表达引物,用于扩增2C基因5′-端174bp和3′-端279 bp连接片段,该区含有较丰富的B细胞表位编码序列。扩增片段通过NcoⅠ和SalⅠ酶切位点插入表达载体pET-30a。序列测定表明,目的基因片段连接正确,按正确的读码框插入表达载体中。重组表达质粒转化BL21(DE3)pLys,经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2C基因主要表位区成功地在大肠杆菌表达,表达产物为约23 ku的融合蛋白,能够与FMDV感染动物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不与健康和灭活疫苗免疫动物血清反应。该研究为建立鉴别FMDV自然感染动物和灭活疫苗免疫动物的酶联免疫转印(EITB)方法提供了所需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非结构蛋白 2C基因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贸流通业与对外贸易的动态关系探讨——基于国内贸易的中介作用
13
作者 田美娜 《中国市场》 2024年第18期1-4,共4页
在新发展格局下,商贸流通业作为加快国内外贸易往来、刺激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有促进国内贸易市场稳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文章针对商贸流通业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动态关系展开深入研究,介绍了中国商贸流通业现状,并从理论角度探讨了商贸... 在新发展格局下,商贸流通业作为加快国内外贸易往来、刺激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有促进国内贸易市场稳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文章针对商贸流通业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动态关系展开深入研究,介绍了中国商贸流通业现状,并从理论角度探讨了商贸流通业与对外贸易的关系,以及国内贸易的中介作用,最后针对研究内容展开实证分析,明确商贸流通业对对外贸易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根据研究结果可知,两者之间表现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其中国内贸易起到了中介作用,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有效推动了对外贸易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贸流通 对外贸易 国内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基乙酸修饰银纳米粒子的光谱性能研究
14
作者 田美娜 唐春然 +1 位作者 唐臻强 曾云龙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8-21,共4页
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巯基乙酸修饰银纳米粒子的光谱性质。实验发现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现象:当巯基乙酸用量较大时,会导致银纳米粒子稳定性下降,使其出现团聚现象。实验还显示,使用pH在中性的巯基乙酸修饰银纳米... 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巯基乙酸修饰银纳米粒子的光谱性质。实验发现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现象:当巯基乙酸用量较大时,会导致银纳米粒子稳定性下降,使其出现团聚现象。实验还显示,使用pH在中性的巯基乙酸修饰银纳米粒子,可以提高其稳定性。同时还确定了巯基乙酸修饰银纳米粒子的最佳用量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粒子 巯基乙酸 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5代聚酰胺-胺回收液中丙烯酸甲酯的快速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玉芳 唐春然 +3 位作者 田美娜 李春香 吴湘江 曾云龙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2期67-68,共2页
建立了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直接分析合成0.5代聚酰胺-胺的回收液中丙烯酸甲酯的方法。结果表明:在SE-54非极性毛细管柱上,回收液有很好的分离效果,同时峰形也好。对同一试样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69%(n=4);标准加样回收率为96.... 建立了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直接分析合成0.5代聚酰胺-胺的回收液中丙烯酸甲酯的方法。结果表明:在SE-54非极性毛细管柱上,回收液有很好的分离效果,同时峰形也好。对同一试样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69%(n=4);标准加样回收率为96.6%~101.4%。该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色谱法 丙烯酸甲酯 甲醇 回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N’N’-四[2-(2-氨基乙氨基)甲酰基乙基]乙二胺的绿色合成研究
16
作者 贺超才 黄玉芳 +5 位作者 田美娜 唐春然 李春香 吴湘江 刘志强 曾云龙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3期62-65,共4页
研究了N,N,N’N’-四[2-(2-氨基乙氨基)甲酰基乙基]乙二胺的绿色合成方法.应用分段减压蒸馏方法使产物与溶剂甲醇(MeOH)和过量试剂乙二胺(EDA)分离,在较低真空条件下(0.06MPa),MeOH和EDA的回收率高达98.1%.对较低真空条件下的回收液进... 研究了N,N,N’N’-四[2-(2-氨基乙氨基)甲酰基乙基]乙二胺的绿色合成方法.应用分段减压蒸馏方法使产物与溶剂甲醇(MeOH)和过量试剂乙二胺(EDA)分离,在较低真空条件下(0.06MPa),MeOH和EDA的回收率高达98.1%.对较低真空条件下的回收液进行气相色谱定性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尝试了回收液的直接循环使用实验.对经过50次循环使用的回收液进行分析,未见杂质积累现象.该法用于合成N,N,N’N’-四[2-(2-氨基乙氨基)甲酰基乙基]乙二胺可省去回收液的分离纯化过程,节能降耗,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 N’N’-四[2-(2-氨基乙氨基)甲酰基乙基]乙二胺 分段减压蒸馏 回收液 直接循环使用 节能降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18~65岁居民营养健康素养状况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牛蓓 罗晓燕 +3 位作者 田美娜 赵永丽 陈磊 张翠 《医学动物防制》 2024年第9期870-873,877,共5页
目的分析研究2021年河北省居民营养健康素养的特征。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的方法对河北省18~65岁常住人口进行基本信息和营养与食品健康知识抽查,采用占比对分类变量进行描述。秩和检验分析不同地区、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居民的健康素养... 目的分析研究2021年河北省居民营养健康素养的特征。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的方法对河北省18~65岁常住人口进行基本信息和营养与食品健康知识抽查,采用占比对分类变量进行描述。秩和检验分析不同地区、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居民的健康素养得分差异。结果河北省本次调查纳入13个监测点共4328人,居民营养健康知识平均分为61.11分。城市和农村居民营养健康知识平均分分别为65.10分和58.65分,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分分别为60.50分和61.73分,18~<30岁、30~<40岁、40~<50岁、50~<60岁、60~65岁人群的平均分依次为62.63分、61.87分、61.16分、58.80分、54.28分。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大专/职大、本科、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平均分依次为53.20分、59.23分、62.26分、65.38分、68.43分、70.69分。农村和城市(Z=-15.776,P<0.05)、男性和女性(Z=-3.053,P<0.05)、不同年龄组(H=65.112,P<0.05)、不同文化程度(H=365.537,P<0.05)人群最终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河北省居民营养健康素养水平不高,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存在差异,不同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存在差异,提示应开展针对性的营养健康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居民营养健康素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18~65岁居民 营养 健康素养 特征分析
原文传递
维生素D缺乏和血脂异常交互作用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患病风险的关联
18
作者 李婷婷 罗晓燕 +1 位作者 田美娜 刘长青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78-1382,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缺乏和血脂异常交互作用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患病风险的关联,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于2022—202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的河北省6~17岁人群资料,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 目的探讨维生素D缺乏和血脂异常交互作用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患病风险的关联,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于2022—202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的河北省6~17岁人群资料,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118名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维生素D缺乏、血脂异常与超重肥胖的关联,以相乘和相加模型分析维生素D缺乏和血脂异常与超重肥胖的交互作用。结果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缺乏检出率为67.80%,血脂异常率为24.46%,超重肥胖检出率为41.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维生素D缺乏与血脂异常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相乘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OR=0.90,95%CI=0.57~1.43,P>0.05);但维生素D缺乏血脂异常的儿童青少年患超重肥胖风险是维生素D充足血脂正常儿童青少年的3.99倍(OR=3.99,95%CI=2.93~5.45,P<0.01)。维生素D缺乏和血脂异常存在正向相加交互作用,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交互作用归因比和交互作用指数分别为14.40,81.50%和7.35。结论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缺乏与血脂异常存在协同作用,二者同时存在会增加超重肥胖的患病风险。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及时补充维生素D、维持正常血脂水平,减少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缺乏 血脂异常 超重 肥胖症 回归分析 儿童 青少年
原文传递
河北省某贫困县6~23月龄婴幼儿辅食喂养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多重对应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田美娜 牛蓓 +5 位作者 张翠 陈磊 罗晓燕 赵永丽 高景琨 刘长青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5-668,680,共5页
目的探讨喂养指数与婴幼儿生长发育状况和生活行为的关系。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于2013年中国0~5岁儿童乳母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项目,该项目于2013年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河北省某贫困县抽取6~23月龄婴幼儿及其母亲作为调查对象,经过数据清... 目的探讨喂养指数与婴幼儿生长发育状况和生活行为的关系。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于2013年中国0~5岁儿童乳母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项目,该项目于2013年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河北省某贫困县抽取6~23月龄婴幼儿及其母亲作为调查对象,经过数据清理,共有221名婴幼儿纳入该研究,参照喂养指数评分法对婴幼儿喂养行为进行量化评分,同时结合多重对应分析的方法,对婴幼儿辅食添加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调查人群婴幼儿喂养指数总合格率仅为24.9%,3月龄组的婴幼儿喂养指数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11月龄组的婴幼儿喂养指数合格率最高;该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营养状况欠佳,贫血率为17.2%,超重率(11.8%)和肥胖率(6.8%)远高于其他地区;婴幼儿喂养指数合格与母亲职业为家务、运动时间为2~4小时、睡眠时间≥10小时相关。结论该贫困县6~23月龄婴幼儿喂养指数合格率较低,超重肥胖现象严重,母亲周到的照顾、适宜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与婴幼儿喂养指数合格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辅食喂养 喂养指数 膳食调查 多重对应分析
原文传递
河北省儿童青少年在外就餐相关因素及与超重肥胖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田美娜 李红 +4 位作者 牛蓓 张翠 赵永丽 苗润晓 刘长青 《中国学校卫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57-1260,共4页
目的分析河北省6~17岁儿童青少年在外就餐现状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指导儿童青少年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遏制肥胖流行趋势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数据来自2016—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状况监测,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河北省1... 目的分析河北省6~17岁儿童青少年在外就餐现状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指导儿童青少年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遏制肥胖流行趋势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数据来自2016—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状况监测,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河北省12个监测点3330名6~17岁儿童青少年最近1周的就餐情况、家庭基本情况和体检信息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的方法,对调查对象在外就餐情况,在外就餐影响因素及与超重肥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河北省6~17岁儿童青少年在外就餐率为16.19%,超重肥胖率为29.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初中生:OR=1.36,高中生OR=3.57,P值均<0.05)和家庭人均收入高的儿童青少年(1~<2万元:OR=1.48,≥2万元:OR=2.93,P值均<0.05)在外就餐的可能性更高;居住地为农村(OR=0.20)、非独生子女(OR=0.76)、走读生(OR=0.21)以及主要抚养人为老人的儿童青少年(OR=0.69)在外就餐的可能性更低(P值均<0.05)。在外就餐与超重肥胖风险增高存在统计学关联(OR=1.31,P<0.01)。结论河北省6~17岁儿童青少年在外就餐现象较为普遍。居住地、年龄段、人均年收入、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住校、主要抚养人是在外就餐的相关因素,在外就餐可能会增加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习惯 超重 肥胖症 回归分析 儿童 青少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