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甲基转移酶3a与肺鳞癌预后的相关性及其介导肺鳞癌进展的分子机制
1
作者 周鑫 范昊 +4 位作者 王安 秦嘉沛 白怡冰 马志强 胡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26-1436,共11页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表达与肺鳞癌预后的相关性及其介导肺鳞癌进展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09年5月-2014年1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47例肺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DNM...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表达与肺鳞癌预后的相关性及其介导肺鳞癌进展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09年5月-2014年1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47例肺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DNMT3a在肺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根据肺鳞癌中DNMT3a免疫组化评分中位数分为DNMT3a高表达组(n=25)与DNMT3a低表达组(n=22),结合临床病理信息与公共生物信息学数据库进行预后相关性分析。为探索DNMT3a介导肺鳞癌进展的分子机制,采用慢病毒感染法构建DNMT3a过表达的肺鳞癌H1703细胞系,设置DNMT3a过表达组与对照组,采用功能表型实验检测两组细胞增殖、迁移的差异。构建DNMT3a过表达的裸鼠皮下肿瘤异种移植模型,设置DNMT3a过表达组与对照组(n=3),观察两组皮下移植瘤的生长。Western blotting检测两组细胞与两组皮下移植瘤中相关蛋白的表达。功能回复实验先采用c-Myc抑制剂(10058-F4)处理DNMT3a过表达细胞,EdU增殖染色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再采用RNAi-锌指E盒结合同源框1(ZEB1)慢病毒感染DNMT3a过表达细胞敲低ZEB1表达,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采用DNMT特异性抑制剂(SGI-1027)处理DNMT3a过表达组与对照组细胞,观察抑制DNMT3a后的细胞增殖及迁移。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肺鳞癌中DNMT3a免疫组化评分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01)。DNMT3a高表达与N分期、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等密切相关(P<0.05或P<0.01),DNMT3a高表达是肺鳞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功能表型实验表明,DNMT3a过表达组的克隆形成数、Edu阳性细胞比例、细胞迁移率、细胞迁移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DNMT3a过表达组裸鼠皮下移植瘤体积与重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DNMT3a过表达组细胞与皮下移植瘤的c-Myc、ZEB1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功能回复实验表明,10058-F4处理DNMT3a过表达组细胞EdU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慢病毒敲低ZEB1后,DNMT3a过表达组细胞迁移数明显减少(P<0.05),而DNMT3a蛋白的表达则无明显变化(P>0.05)。此外,SGI-1027抑制DNMT3a表达后,DNMT3a过表达组与对照组克隆形成数及细胞迁移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DNMT3a高表达是肺鳞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DNMT3a可能通过上调c-Myc表达增强肺鳞癌的增殖能力,上调ZEB1表达增强肺鳞癌的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转移酶3a 肺鳞状细胞癌 预后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1在肺鳞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2
作者 秦嘉沛 卢迪 +6 位作者 李涛 翟今朝 白怡冰 王安 周鑫 马志强 胡毅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824-831,共8页
背景肺鳞状细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USC)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亚型。既往研究已经揭示了肺鳞状细胞癌中多种基因和通路的改变。然而,针对肺鳞状细胞癌的靶向治疗迄今未成功,且治疗方案有限。因此,寻找新的靶点以改善肺鳞... 背景肺鳞状细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USC)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亚型。既往研究已经揭示了肺鳞状细胞癌中多种基因和通路的改变。然而,针对肺鳞状细胞癌的靶向治疗迄今未成功,且治疗方案有限。因此,寻找新的靶点以改善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预后至关重要。目的探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1(histone deacetylase 11,HDAC11)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LUS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4年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确诊的LUSC患者,收集LUSC组织及邻近正常组织样本,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组织中HDAC11表达。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分析HDAC11表达与LUSC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关系。使用GEPIA 2数据库中LUSC资料进一步验证HDAC11基因与生存及预后的联系,并对相关基因和蛋白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77例LUSC患者,病理组织分析发现HDAC11在LUS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截至2022年11月1日,50例患者死亡,中位OS为2.4年。高表达HDAC11的LUSC患者中位生存期更短[1.9(95%CI:1.7~3.3)年vs 3.2(95%CI:2.7~4.0)年],Cox回归分析显示HDAC11高表达是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关联因素(HR=2.275,95%CI:1.256~4.120,P=0.007)。来源于GEPIA 2数据库LUSC病例的生存分析也证实了HDAC11表达与患者OS(HR=1.709,95%CI:1.525~1.956)关联。此外,在GEPIA 2数据库中本课题组识别了与HDAC11表达相似的基因,这些基因涉及细胞迁移、运输等生理过程,并与STAT3、MDM2等癌基因存在显著关联,提示HDAC11可能通过调控这些基因影响肿瘤发生。结论HDAC11的高表达与LUSC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有望成为LUSC患者全新的治疗靶点和疗效评判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1 肺鳞癌 免疫组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核磷蛋白32A作为癌症中潜在的预后和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的泛癌分析研究
3
作者 王培培 吴亮亮 +3 位作者 蔡磊 张宝玉 白怡冰 李金凤 《感染、炎症、修复》 2024年第3期177-191,共15页
目的:评估酸性核磷蛋白32A(ANP32A)与多种类型人类癌症的生存预后和免疫学调控的相关性。方法:ANP32A的差异表达分析基于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癌症细胞系百科全书(CCLE)和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TCGA)数据库的数据。采用COX回归检验和Kap... 目的:评估酸性核磷蛋白32A(ANP32A)与多种类型人类癌症的生存预后和免疫学调控的相关性。方法:ANP32A的差异表达分析基于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癌症细胞系百科全书(CCLE)和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TCGA)数据库的数据。采用COX回归检验和Kaplan-Meier检验进行预后分析,Spearman检验进行相关分析。利用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来富集相关信号通路。免疫组化(IHC)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WB)检测ANP32A和RNA结合蛋白人抗原R(HuR)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多种癌症中,肿瘤组织中的ANP32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COX回归分析显示约10种癌症的ANP32A表达与预后有显著相关性,其中7种癌症类型中ANP32A高表达与不良总生存期相关,包括急性髓性白血病、肾上腺皮质癌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缓解期等。然而,在多形性低级别胶质瘤、肾透明细胞癌和胸腺瘤这3种癌症中,ANP32A高表达时患者预后良好。进一步分析表明,ANP32A表达与多种免疫检查点和免疫相关基因显著相关。此外,ANP32A与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RNA修饰、基因组异质性和肿瘤干性也存在密切关系。GO和KEGG分析显示,ANP32A参与调控信使RNA剪接加工、核糖核蛋白复合体生物发生和组蛋白修饰等信号通路。IHC数据表明在非小细胞肺癌中ANP32A和HuR的表达呈正相关,WB结果证实ANP32A能够诱导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系中HuR的表达,提示ANP32A可能通过调控HuR参与信使RNA剪接加工等生理过程。结论:ANP32A是一种新型肿瘤预后预测因子,并在肿瘤免疫细胞浸润、RNA修饰、基因组异质性、肿瘤干性和信使RNA剪接加工等方面发挥重要免疫学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核磷蛋白32A 泛癌 预后 免疫相关基因 RNA表观修饰 人抗原R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型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白怡冰 杨佳妮 +1 位作者 方琳(综述) 张艳桥(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524-529,共6页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最常见的消化道间叶组织来源肿瘤,约10%的GIST患者分子检测无KIT/PDGFRA基因突变,称为野生型GIST。根据是否有琥珀酸脱氢酶B(SDHB)表达缺失,野生型GIST可分为SDH缺陷型和非SDH缺陷型,SDH缺陷型包括无综合征相关性、...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最常见的消化道间叶组织来源肿瘤,约10%的GIST患者分子检测无KIT/PDGFRA基因突变,称为野生型GIST。根据是否有琥珀酸脱氢酶B(SDHB)表达缺失,野生型GIST可分为SDH缺陷型和非SDH缺陷型,SDH缺陷型包括无综合征相关性、Carney三联征相关性及Carney-stratakis综合征相关性GIST;非SDH缺陷型包括BRAF突变、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性、K/N-RAS突变及四重野生型GIST等。野生型GIST的发生发展、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原则均与KIT或PDGFRA突变的GIST有较大差异。本文就野生型GIST的分子机制和临床诊疗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型胃肠道间质瘤 琥珀酸脱氢酶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ncomine和TCGA数据库分析GABRE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杨佳妮 白怡冰 +3 位作者 崔瑛 连洁 吴峰 张艳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99-1405,共7页
目的:通过挖掘Oncomine和TCGA等数据库信息分析GABRE基因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利用Oncomine、TCGA数据库分析GABRE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运用TargetScan、starBase、mirDIP和miRWalk寻找靶向G... 目的:通过挖掘Oncomine和TCGA等数据库信息分析GABRE基因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利用Oncomine、TCGA数据库分析GABRE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运用TargetScan、starBase、mirDIP和miRWalk寻找靶向GABRE基因的上游miRNA,并分析其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进一步利用LinkedOmics数据库寻找GABRE共表达基因,并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数据库数据分析显示,GABRE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预示着患者预后较差(均P<0.05)。韦恩图显示,hsa-miR-370-3p靶向GABRE,并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GABRE基因与OGT、FAM156A基因等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ATP5A1、MPDU1基因等表达呈负相关(P<0.05)。GO生物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提示,GABRE基因可能参与蛋白脱烷基化和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活性调节等生物学过程,并在牛磺酸代谢和NF-κB信号通路等方面富集。结论:GABRE基因在结肠癌患者中高表达且预示着患者预后较差,提示该基因是结肠癌的诊断和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BRE基因 结肠癌 Oncomine数据库 TCGA数据库 预后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