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味子治疗大鼠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72
1
作者 皮子凤 门丽慧 +3 位作者 张静 周园 刘志强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9-175,共7页
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通过分析大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 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通过分析大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研究五味子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利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给药12周后,采用试剂盒方法测定尿蛋白、尿肌酐的含量,结果表明五味子水提取物可以显著降低模型动物的尿蛋白含量(p<0.05),对糖尿病大鼠肾病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采用UPLC/Q-TOF-MS方法分析了五味子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血清代谢轮廓,分析了健康组、模型组和五味子给药组的大鼠血清,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进行数据分析。PLS-DA得分图显示健康组、模型组和五味子组的代谢轮廓有显著差别,根据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载荷图筛选,将对各组分离贡献大的化合物的串联质谱分析数据,经Human Metabolome Database(HMDB)等数据库检索,进行质谱信息匹配,鉴定出黄尿酸、油酰胺、棕榈酰胺、尿酸、5-羟基己酸、硫酸对甲酚、对甲酚葡萄糖苷酸7种内源性代谢物为生物标记物。研究结果表明五味子通过影响色氨酸代谢、嘌呤代谢、肠内菌代谢、脂肪酸代谢等通路对糖尿病肾病发挥治疗作用,其中嘌呤代谢、肠内菌代谢通路可能是五味子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糖尿病肾病 血清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五味子对糖尿病脑病大鼠脑中神经活性物质含量影响的在线微透析-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皮子凤 王倩倩 +2 位作者 张静 刘志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2-448,共7页
采用在线微透析-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方法,测定了糖尿病脑病大鼠大脑海马区的8种脑递质的含量,从脑中神经活性物质的角度研究五味子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经五味子治疗后,痴呆大鼠脑透析液中的谷氨酸(Glu)、... 采用在线微透析-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方法,测定了糖尿病脑病大鼠大脑海马区的8种脑递质的含量,从脑中神经活性物质的角度研究五味子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经五味子治疗后,痴呆大鼠脑透析液中的谷氨酸(Glu)、丝氨酸(Ser)、多巴胺(DA)及5-羟色胺(5-HT)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牛磺酸(Tau)及乙酰胆碱(Ach)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天冬氨酸(Asp)和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有降低趋势(P>0.05),8种神经活性物质的水平均向正常水平发生了调节.此结果说明五味子可能通过调节糖尿病大鼠大脑中神经活性物质的含量发挥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从而改善糖尿病脑病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表明,五味子水提物可以明显缩短糖尿病脑病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增加穿越目标区域次数及中心区域(%)(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在线微透析-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 糖尿病脑病大鼠 海马区 神经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子与不同药味药材配伍后乌头碱类生物碱的电喷雾质谱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皮子凤 越皓 +2 位作者 刘志强 刘淑莹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74-1477,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药味药材与附子的配伍机制,揭示酸、甘、辛、苦味中药对附子化学成分的影响规律。方法利用电喷雾质谱和内标法,分别对生附子,生附子加五味子、黄芪、独活、黄连共煎液和药渣中乌头碱类生物碱进行考察。结果附子与五味...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药味药材与附子的配伍机制,揭示酸、甘、辛、苦味中药对附子化学成分的影响规律。方法利用电喷雾质谱和内标法,分别对生附子,生附子加五味子、黄芪、独活、黄连共煎液和药渣中乌头碱类生物碱进行考察。结果附子与五味子合用,双酯型和脂型生物碱的量增加,附子与黄芪、独活配伍双酯型生物碱的量下降,附子与黄连配伍脂型生物碱和生物碱的总量均降低,但双酯型生物碱变化无规律。结论附子与五味子合用毒性增加,附子与黄芪、独活毒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配伍 五味子 黄芪 独活 黄连 生物碱 电喷雾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黄附子甘草汤配伍过程中炮附子生物碱成分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皮子凤 越皓 +3 位作者 孟翔宇 刘志强 刘淑莹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年第2期269-273,共5页
利用电喷雾串联质谱方法(ESI-MS/MSn)和内标法分析麻黄附子甘草汤方剂中二萜类生物碱种类和含量的变化,通过拆方研究了麻黄、甘草对附子生物碱的影响规律,揭示了麻黄附子甘草汤的配伍内涵。研究表明,麻黄、甘草单独与炮附子配伍时能够... 利用电喷雾串联质谱方法(ESI-MS/MSn)和内标法分析麻黄附子甘草汤方剂中二萜类生物碱种类和含量的变化,通过拆方研究了麻黄、甘草对附子生物碱的影响规律,揭示了麻黄附子甘草汤的配伍内涵。研究表明,麻黄、甘草单独与炮附子配伍时能够通过化学和物理作用减少热解型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并生成脂型生物碱,但方剂组合后有效成分热解型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增加。结合初步药效学实验表明,热解型单酯型生物碱是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说明炮附子在复方中发挥抗炎作用的主要成分可能为热解型单酯型生物碱,同时复方的整体配伍利于有效成分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附子 麻黄附子甘草汤 二萜类生物碱 电喷雾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技术的荆莲核消方化学成分分析
5
作者 李欣 李念 +7 位作者 胡健楠 顾晶业 段瑶 郭亦男 朴东 刘子婷 皮子凤 越皓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2-727,共16页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E),结合UNIFI软件对荆莲核消方(JLHXF)进行化学成分解析。使用Supelco Ascentis?Express C18色谱柱(3.0 mm×50 mm,2.7μm)在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的流动相体系...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E),结合UNIFI软件对荆莲核消方(JLHXF)进行化学成分解析。使用Supelco Ascentis?Express C18色谱柱(3.0 mm×50 mm,2.7μm)在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的流动相体系下进行梯度洗脱;利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扫描,借助UNIFI软件及相关文献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通过UPLC-Q-TOF-MSE技术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复方的质谱数据,通过化合物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串联质谱数据采用UNIFI软件辅助解析,结合对照品质谱信息及相关文献,共鉴定和推断出187个化学成分,其中黄酮类化合物77个、有机酸类化合物41个、萜类化合物26个、苯丙素类化合物24个、苯酞类化合物12个以及其他类化合物7个。UPLC-Q-TOF-MSE技术可快速鉴定出荆莲核消方中的化学成分,准确性较高,为该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莲核消方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 化学成分 UNIFI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液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人参总皂苷治疗糖尿病心肌病大鼠作用机制 被引量:48
6
作者 谷金宁 牛俊 +3 位作者 皮子凤 越皓 吴绥生 刘淑莹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1-376,共6页
利用基于质谱的代谢组学方法考察了人参总皂苷(TG)治疗糖尿病心肌病(DCM)大鼠的效应机制;建立了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并连续12周口服人参总皂苷,采用快速高分辨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RRLC/Q-TOF/MS)技术对糖尿病心肌病模型组(... 利用基于质谱的代谢组学方法考察了人参总皂苷(TG)治疗糖尿病心肌病(DCM)大鼠的效应机制;建立了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并连续12周口服人参总皂苷,采用快速高分辨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RRLC/Q-TOF/MS)技术对糖尿病心肌病模型组(DCM组)和人参总皂苷治疗组(TG组)大鼠尿样的尿液代谢物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两组代谢物进行分类,并寻找潜在生物标记物,同时检测心肌病理超微结构、血液生化指标和心肌氧化应激水平。RRLC/Q-TOF/MS检测结果表明,DCM组和TG组大鼠的尿液代谢物谱能得到很好的区分,发现并鉴定了3种生物标记物。TG降低了DCM大鼠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并改善其血脂、血糖及心肌氧化应激水平,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作用机制可能是TG对柠檬酸循环、脂肪酸代谢和氧化应激水平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总皂苷 糖尿病心肌病 代谢组学 快速高分辨液相色谱 质谱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子不同配伍药对中生物碱成分的电喷雾质谱分析 被引量:63
7
作者 越皓 皮子凤 +2 位作者 刘志强 刘淑莹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1-205,共5页
以传统中医用药附子的配伍药对为研究对象,考察附子与不同中药配伍对附子中生物碱的影响规律,揭示配伍减毒的科学内涵。利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和内标法,分别对生附子,生附子加炙甘草、白芍、干姜、大黄共煎液和药渣中乌头类生物碱进行系统... 以传统中医用药附子的配伍药对为研究对象,考察附子与不同中药配伍对附子中生物碱的影响规律,揭示配伍减毒的科学内涵。利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和内标法,分别对生附子,生附子加炙甘草、白芍、干姜、大黄共煎液和药渣中乌头类生物碱进行系统考察。与生附子相比,双酯型生物碱在附子加炙甘草、大黄、白芍、干姜共煎液中的含量降低;附子加炙甘草、白芍、干姜共煎液中的脂型生物碱含量增高。附子与炙甘草、白芍、干姜配伍的解毒机制是使毒性较大的双酯型生物碱转化为毒性小的脂型生物碱;与大黄配伍的解毒机制是药物所含成分与附子中的双酯型生物碱络合生成难溶于水的复合物,使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降低。本法对深入研究乌头属植物的配伍作用机制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配伍 生物碱 电喷雾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喷雾串联质谱分析附子炮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 被引量:38
8
作者 越皓 皮子凤 +3 位作者 赵宇峰 刘志强 刘淑莹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59-963,共5页
利用电喷雾质谱方法(ESI-MS)分析了附子加辅料(甘草)炮制前后水煎液中二萜类生物碱在种类和含量方面的变化,通过加入内标化合物,建立了电喷雾质谱的半定量分析方法。此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的特点,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中药配伍炮制... 利用电喷雾质谱方法(ESI-MS)分析了附子加辅料(甘草)炮制前后水煎液中二萜类生物碱在种类和含量方面的变化,通过加入内标化合物,建立了电喷雾质谱的半定量分析方法。此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的特点,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中药配伍炮制过程中多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并能根据电喷雾串联质谱的分析结果鉴定配伍后产生的新的化学成分,在共煎液中的次乌头碱、中乌头碱和乌头碱的相对含量分别是单煎液中的5.67%、4.05%和4.88%。通过研究附子与甘草的单煎液、共煎液以及药渣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揭示了甘草作为辅料,在炮制过程中对附子减毒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炮制机理 电喷雾串联质谱 二萜类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微透析-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参水提物对糖尿病脑病大鼠脑内神经活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倩倩 张静 +3 位作者 皮子凤 刘舒 刘志强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97-1001,共5页
评价人参水提物对糖尿病脑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内神经活性物质的影响。建立糖尿病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以逃避潜伏期(ELT)、穿越目标区域次数及中心区域(%)为指标评价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利用在线微透析-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V... 评价人参水提物对糖尿病脑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内神经活性物质的影响。建立糖尿病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以逃避潜伏期(ELT)、穿越目标区域次数及中心区域(%)为指标评价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利用在线微透析-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Venusil C18柱梯度洗脱,MRM方式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8种神经活性物质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糖尿病大鼠人参治疗后认知能力明显改善(p<0.05);在线检测方法线性良好(R2>0.99),准确度和精密度满足分析要求;相比模型组,人参组大鼠脑内牛磺酸、乙酰胆碱水平显著升高(p<0.01),谷氨酸、丝氨酸、天门冬氨酸、γ-氨基丁酸、多巴胺和五羟色胺水平均显著降低,8种神经活性物质水平均向正常水平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水提物 糖尿病脑病 MORRIS水迷宫 在线微透析-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神经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黄-甘草药对配伍前后主要药效成分及抗炎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26
10
作者 孟翔宇 皮子凤 +2 位作者 刘志强 刘淑莹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01-806,共6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HPLC-MS/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了麻黄与甘草药对配伍前后水煎液中主要药效成分的变化,并通过小鼠的耳廓肿胀试验考察了甘草、麻黄单煎液及药对共煎液的抗炎活性变化。分别通过HPLC法和GC...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HPLC-MS/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了麻黄与甘草药对配伍前后水煎液中主要药效成分的变化,并通过小鼠的耳廓肿胀试验考察了甘草、麻黄单煎液及药对共煎液的抗炎活性变化。分别通过HPLC法和GC-MS法对甘草与麻黄中主要化学成分,甘草酸、甘草苷、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单煎液和药对共煎液的对比,发现麻黄与甘草配伍共煎液中麻黄碱(含伪麻黄碱)的含量增加了14.52%;甲基麻黄碱(含甲基伪麻黄碱)的含量增加了64.0%;甘草酸含量增加了13.50%;而甘草苷含量降低了19.38%。药效实验证明,甘草与麻黄配伍后抗炎作用较甘草麻黄单煎液明显增强。从而在主要成分的变化程度上揭示了甘草与麻黄配伍过程中的增效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甘草 配伍 HPLC-MS/MS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制川乌配伍前后的肠内菌代谢差异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雪 皮子凤 +3 位作者 邢俊鹏 林娜 刘志强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46-1650,共5页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制川乌单煎液、制川乌与白芍、制川乌与防己共煎液在大鼠肠内菌中的代谢差异。采用SIMCA-P软件,以肠内菌代谢后乌头类生物碱的相对含量为变量进行主成分(PCA)分析。在...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制川乌单煎液、制川乌与白芍、制川乌与防己共煎液在大鼠肠内菌中的代谢差异。采用SIMCA-P软件,以肠内菌代谢后乌头类生物碱的相对含量为变量进行主成分(PCA)分析。在主成分得分图中,制川乌单煎液与制川乌-白芍、制川乌-防己共煎液均可以明显区分,说明制川乌单煎液与制川乌-白芍、制川乌-防己共煎液的肠内菌生物转化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载荷图及独立样本t检验,从制川乌-白芍组得到7种差异显著的标志物,从制川乌-防己组得到6种标志物,其中制川乌-白芍组有4种标志物经肠内菌代谢后含量高于制川乌组,而制川乌-防己组有1种化合物含量高于制川乌组,两组中其它标志物含量低于制川乌组。这些标志物可能是制川乌配伍前后药效差异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主成分分析 制川乌 药对配伍 肠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靶向尿液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五味子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作用机制 被引量:19
12
作者 韩红祥 +3 位作者 舒振波 刘志强 任跃英 皮子凤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9-396,共8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结合主成分分析技术(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结合主成分分析技术(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进行了五味子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研究,对五味子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大鼠后尿液生物标志物变化进行了考察。采用UPLC/Q-TOF-MS方法分析了健康组、糖尿病并发症模型组和五味子给药组的大鼠尿液,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载荷图筛选,通过分析对各组分离贡献较大(VIP>1,p<0.05)化合物的串联质谱数据,再经Human Metabolome Database(HMDB)等数据库检索,进行质谱信息匹配,尿液中共鉴定出28种潜在生物标记物,其中正谱13种,负谱15种。这些生物标记物主要影响戊糖和葡糖醛酸相互转化通路、核黄素代谢、泛酸和Co A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肠内菌代谢、嘌呤代谢、Vc代谢胆酸合成、色氨酸代谢等通路,五味子从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肠内菌代谢、脂类代谢等各个角度发挥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从各个通路的相关生物功能分析,五味子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较强,此外还具有降脂、抗氧化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靶向代谢组学 五味子 糖尿病并发症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结合多探针底物方法研究刺五加叶中黄酮苷类成分对CYP450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毕云枫 朱洪彬 +2 位作者 皮子凤 刘志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67-1071,共5页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UPLC-MS/MS)的多反应监测(MRM)技术结合多探针底物方法,研究了刺五加叶中的主要黄酮苷类化合物槲皮苷、金丝桃苷及芦丁对肝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亚型CYP1A2,CYP2C,CYP2E1,CYP2D和CYP3A活性的影响.结...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UPLC-MS/MS)的多反应监测(MRM)技术结合多探针底物方法,研究了刺五加叶中的主要黄酮苷类化合物槲皮苷、金丝桃苷及芦丁对肝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亚型CYP1A2,CYP2C,CYP2E1,CYP2D和CYP3A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化合物对各CYP亚型酶均有抑制作用,其中金丝桃苷和槲皮苷对CYP1A2催化的非那西丁的O-脱乙基反应抑制的IC50值分别为46.53和49.75μmol/L,金丝桃苷和芦丁对CYP2E1催化的氯唑沙宗的6-羟基化反应抑制的IC50值分别为99.87和86.36μmol/L.机理性抑制实验结果表明,3种化合物对2种亚型酶的抑制作用是随着预孵时间延长而增强的机理性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叶 黄酮苷 肝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比较黑顺片单煎液及其复方煎煮液中次乌头碱在大鼠体内的吸收 被引量:11
14
作者 辛杨 皮子凤 +2 位作者 刘志强 刘淑莹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9-393,共5页
为了研究有毒中药中主要成分的体内吸收,以黑顺片单煎液及其复方煎煮液"术附汤"和"甘草附子汤"灌胃大鼠血浆中的次乌头碱为检测指标,建立了血浆中次乌头碱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检测... 为了研究有毒中药中主要成分的体内吸收,以黑顺片单煎液及其复方煎煮液"术附汤"和"甘草附子汤"灌胃大鼠血浆中的次乌头碱为检测指标,建立了血浆中次乌头碱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检测方法,并采用内标法对其进行了含量测定,绘制了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计算了药动学参数。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血中次乌头碱在0.02~10 n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样品测定结果表明,"术附汤"中的某种或某些成分抑制了次乌头碱的体内吸收,而"甘草附子汤"中的某种或某些成分促进了次乌头碱的体内吸收,两复方功效差异可能来源于次乌头碱在体内吸收程度的不同。由3种煎煮液中次乌头碱的消除半衰期(T1/2)及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值推测次乌头碱在大鼠体内的转运过程为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次乌头碱 黑顺片 复方煎煮液 药物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列美脲治疗的2型糖尿病大鼠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牛俊 皮子凤 +1 位作者 越皓 刘淑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169-2172,共4页
采用快速高分离度液相色谱-质谱技术(RRLC-MS)检测经格列美脲治疗的2型糖尿病大鼠尿液中代谢物的变化,对糖尿病组、给药组和健康对照组大鼠的尿液代谢物谱进行了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3组大鼠进行分类并寻找潜在生物标记物.结果表... 采用快速高分离度液相色谱-质谱技术(RRLC-MS)检测经格列美脲治疗的2型糖尿病大鼠尿液中代谢物的变化,对糖尿病组、给药组和健康对照组大鼠的尿液代谢物谱进行了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3组大鼠进行分类并寻找潜在生物标记物.结果表明,3组大鼠的尿液代谢物谱得到了很好的区分,发现并鉴定了2个潜在生物标记物,分别为4-脱氧三羟基丁酸和4-胍基丁酸.格列美脲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药物作用可能体现为对氨基酸代谢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大鼠 代谢组学 快速高分离度液相色谱-质谱 格列美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附片化学成分的HPLC/ESI-MS^n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越皓 皮子凤 +2 位作者 刘志强 刘淑莹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1-215,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对生附片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辅以提取离子色谱方法.发现微量的化学成分.通过保留时间,质荷比及多级串联质谱数据,共鉴定了48个成分,其中双酯型生物碱8个,单酯型生物碱7个,脂型生物碱2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对生附片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辅以提取离子色谱方法.发现微量的化学成分.通过保留时间,质荷比及多级串联质谱数据,共鉴定了48个成分,其中双酯型生物碱8个,单酯型生物碱7个,脂型生物碱29个.其中双酯型生物碱是生附片中的主要成分,而单酯型和脂型生物碱的含量和种类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生物碱 液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子煎煮与配伍应用中乌头类生物碱含量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4
17
作者 随志刚 陈明玉 +2 位作者 刘志强 皮子凤 刘忠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6-229,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水浴和微波加热条件下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的水解规律,检测与不同中药配伍煎煮后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变化。方法:分别以水煎煮和微波加热的方法提取附子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对其中的3种双酯型生物碱及... 目的:对比研究水浴和微波加热条件下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的水解规律,检测与不同中药配伍煎煮后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变化。方法:分别以水煎煮和微波加热的方法提取附子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对其中的3种双酯型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进行含量测定;同时检测与不同中药配伍煎煮后,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减少程度的差异。结果:附子水煎煮30min后,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分别变为峰值的10.5%和41.9%,乌头碱完全检测不到;附子微波加热150s后中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含量分别为峰值的59.2%、41.4%和86.6%。与生附子单煎煮比较,生附子与大黄、干姜或甘草共煎后,乌头类生物碱总含量均明显下降,分别降至附子单煎煮时的52.8%、66.2%和53.4%;与人参或白芍共煎煮后略有下降,分别为附子单煎煮时的79.5%和83.7%。结论: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在水煎煮和微波加热过程中有不同的水解规律;生附子与大黄、干姜、甘草、人参或白芍共煎后乌头类生物碱含量均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乌头类生物碱 水解作用 配伍煎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泽桂癃爽胶囊对大鼠前列腺炎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7
18
作者 戴岳 祁公任 +2 位作者 林已茏 皮子凤 杜飞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896-899,共4页
目的 :观察泽桂癃爽胶囊对大鼠急、慢性前列腺炎的影响。方法 :分别在大鼠前列腺内注入角叉菜胶、大肠杆菌或消痔灵注射液 ,造成非菌性、菌性急性前列腺炎和慢性前列腺炎 ,观察泽桂癃爽胶囊对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目、卵磷脂小体密度及腺... 目的 :观察泽桂癃爽胶囊对大鼠急、慢性前列腺炎的影响。方法 :分别在大鼠前列腺内注入角叉菜胶、大肠杆菌或消痔灵注射液 ,造成非菌性、菌性急性前列腺炎和慢性前列腺炎 ,观察泽桂癃爽胶囊对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目、卵磷脂小体密度及腺体组织学改变的影响。结果 :泽桂癃爽胶囊 0 .3,0 .9g/kg明显降低角叉菜胶和大肠杆菌所致急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数 ,升高卵磷脂小体密度 ,减轻大鼠前列腺间质炎细胞浸润和水肿。泽桂癃爽胶囊 0 .9g/kg抑制消痔灵所致慢性前列腺炎大鼠的纤维母细胞增生和炎细胞浸润 ,减轻腺体增生。结论 :泽桂癃爽胶囊可望用于治疗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桂癃爽胶囊 前列腺炎 纤维母细胞增生 炎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乌中乌头类生物碱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随志刚 陈明玉 +2 位作者 刘志强 皮子凤 刘忠英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3-514,共2页
目的优化草乌中乌头类生物碱提取方法,比较草乌、附子生品及市售炮制品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为相关中药中生物碱的测定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用7种提取方法提取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比较各方法对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提取效率,并测... 目的优化草乌中乌头类生物碱提取方法,比较草乌、附子生品及市售炮制品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为相关中药中生物碱的测定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用7种提取方法提取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比较各方法对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提取效率,并测定乌头类生药及其炮制品中乌头类生物碱含量。结果10%氨水乙醚冷浸法对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提取效率最高。炮制品中的乌头类生物碱含量明显低于生药,各种炮制品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差别也比较大。结论采用10%氨水乙醚冷浸法,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谱(HPLC-UV)法对药材中乌头类生物碱进行提取和含量测定,能真实反映药材中药效和毒性成分。不同的炮制品中各生物碱含量差别较大,临床应用应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方法 草乌 附子 乌头碱类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靶向代谢组学用于藜芦妨害人参治疗脾气虚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林贺 皮子凤 +3 位作者 门丽慧 陈维佳 刘志强 刘忠英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55-1762,共8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联用技术,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研究藜芦妨害人参发挥药效作用的机制。建立脾气虚大鼠模型,连续给药15天,测定力竭游泳时间及血液中白细胞...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联用技术,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研究藜芦妨害人参发挥药效作用的机制。建立脾气虚大鼠模型,连续给药15天,测定力竭游泳时间及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人参可显著提高脾气虚模型大鼠的力竭游泳时间(p<0.01),升高白细胞、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含量(p<0.05,p<0.01),藜芦对脾气虚模型大鼠各项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人参与藜芦配伍后对脾气虚模型大鼠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表明藜芦妨害了人参发挥药效作用。采用UPLC/Q-TOF-MS技术及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分析了空白组、模型组、人参组、藜芦组、参藜组对脾气虚模型大鼠的尿液代谢组差异,其中主成分分析(PCA)得分图显示各组代谢轮廓有显著差别,并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及数据库检索,鉴定出15种人参干预调节脾气虚模型大鼠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从中找出了7种人参藜芦配伍后减弱人参上述干预作用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对其涉及的代谢通路进行了系统分析。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人参藜芦配伍后妨害了人参对脾气虚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是影响人参对体内能量代谢、免疫平衡及氧化还原反应等相关代谢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藜芦 配伍禁忌 脾气虚 非靶向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