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晶种法直接水热合成含磷ZSM-5分子筛及其芳构化性能研究
1
作者 曹健 郝坤 +5 位作者 邢梦姣 王飞 陶智超 杨勇 相宏伟 李永旺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94,共8页
费托合成油品向高辛烷值汽油转化的流化床体系中,水蒸气的存在极易导致ZSM-5分子筛发生不可逆的水热失活,而磷的引入能提高ZSM-5分子筛的水热稳定性。采用晶种法在无胺体系下直接水热合成了含磷ZSM-5分子筛(HS-P-Z5),并与常规浸渍法得... 费托合成油品向高辛烷值汽油转化的流化床体系中,水蒸气的存在极易导致ZSM-5分子筛发生不可逆的水热失活,而磷的引入能提高ZSM-5分子筛的水热稳定性。采用晶种法在无胺体系下直接水热合成了含磷ZSM-5分子筛(HS-P-Z5),并与常规浸渍法得到的含磷ZSM-5分子筛(IM-P-Z5)进行了对比。通过XRD、SEM和N2吸/脱附等对水热处理前后的ZSM-5分子筛进行了表征,通过水洗实验考察了磷元素的流失情况,并以1-辛烯为探针分子评价了ZSM-5分子筛的芳构化性能。结果表明,HS-P-Z5比IM-P-Z5具有更高强度的特征衍射峰、更多的微孔结构和酸量。水洗实验和NMR表征结果表明,HS-P-Z5具有更加稳定的磷铝结构,磷物种不易被洗掉,故其具有更好的水热稳定性,在水热处理后能够保留更多分子筛的微孔结构以及强酸位点。HS-P-Z5-ST(ST表示水热处理)具有最高的芳烃选择性,在反应时间730 min时,其芳烃选择性为23.1%,高于IMP-Z5-ST(18.4%)以及Z5-ST(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磷ZSM-5分子筛 晶种法 芳构化 水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取代的Pt/H-ZSM-12催化剂的合成及其正十二烷加氢异构化性能研究
2
作者 韩沅龙 侯瑞峰 +5 位作者 范立闯 董思洋 卢银花 陶智超 相宏伟 杨勇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2,共11页
在长链烷烃的加氢异构反应中,H-ZSM-12分子筛独特的孔道结构有利于多支链异构体的生成,但其较强的酸性加剧了裂解副反应的发生。以Fe同晶取代分子筛骨架中的Al,可以有效降低分子筛的酸强度。为了提高异构产物的选择性,采用水热法合成了F... 在长链烷烃的加氢异构反应中,H-ZSM-12分子筛独特的孔道结构有利于多支链异构体的生成,但其较强的酸性加剧了裂解副反应的发生。以Fe同晶取代分子筛骨架中的Al,可以有效降低分子筛的酸强度。为了提高异构产物的选择性,采用水热法合成了Fe取代度(以n(Fe):n(Al+Fe)计)分别为0%、50%和100%的Z12-Al、Z12-Al-Fe和Z12-Fe分子筛。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表征结果表明,Z12-Al-Fe和Z12-Fe中引入的Fe绝大多数以[FeO_(4)]的结构存在于分子筛骨架中。红外吸收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结果表明,H-Z12-Al-Fe和H-Z12-Fe骨架中的Fe与Si—OH结合形成了Si—OH—Fe键。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和吡啶红外(Py-IR)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分子筛中Fe含量的增加,其强酸位的酸强度逐渐降低,总Bronsted酸的数量明显减少。在分子筛载体上负载足量的金属Pt后,以正十二烷(n-C_(12))为模型化合物评价了双功能催化剂的加氢异构性能(反应压力为2.0 MPa,n(H_(2)):n(n-C_(12))为6.0)。结果表明,Pt/H-Z12-Fe上Bronsted酸强度的降低和酸性位数量的减少使其催化活性低于Pt/H-Z12-Al,但弱Bronsted酸性对裂解反应的抑制使其在90%左右的n-C_(12)转化率下获得了最高的总异构选择性(85.7%)和多支链异构体选择性(53.8%),比Pt/H-Z12-Al分别高出18.6%和9.7%。此外,Pt/H-Z12-Fe在120 h的连续反应中表现出了优异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12分子筛 Bronsted酸调变 Fe同晶取代 正十二烷 加氢异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散Ru/Si_(3)N_(4)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CO_(2)加氢中的应用
3
作者 颜琳琳 魏宇学 +2 位作者 张成华 相宏伟 李永旺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7,共9页
氮化硅是一种良好的载体,具有较高的水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其表面的氨基基团能够较好地锚定金属,显著提高金属分散度。但是,商品氮化硅比表面积较低,对金属分散作用仍然有限。因此,以自制的高比表面积氮化硅(Si_(3)N_(4))为载体,通过... 氮化硅是一种良好的载体,具有较高的水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其表面的氨基基团能够较好地锚定金属,显著提高金属分散度。但是,商品氮化硅比表面积较低,对金属分散作用仍然有限。因此,以自制的高比表面积氮化硅(Si_(3)N_(4))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不同Ru负载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5%、1.0%和2.0%)的催化剂(分别为0.5%Ru/Si_(3)N_(4)、1.0%Ru/Si_(3)N_(4)和2.0%Ru/Si_(3)N_(4)),并以商品氮化硅(Si_(3)N_(4)-C)为载体制备了2.0%Ru/Si_(3)N_(4)-C催化剂作为对照组。表征了催化剂的理化性质,测试了其在300℃、0.1 MPa下的CO_(2)加氢反应活性。结果显示,与Si_(3)N_(4)-C相比,Si_(3)N_(4)的比表面积较高(502 m^(2)/g),Si_(3)N_(4)作为载体显著提高了金属分散度,降低了金属粒径,催化剂暴露出更多的活性位点。0.5%Ru/Si_(3)N_(4)的金属粒径较小,展现出强的H_(2)吸附能力,H难以解吸,抑制了中间物种CO加氢生成CH_(4)。随着Ru负载量增加,金属粒径增大,催化剂的CH_(4)选择性更好。Ru/Si_(3)N_(4)系列催化剂中,2.0%Ru/Si_(3)N_(4)的CH_(4)选择性较高(98.8%)。空速为10000 m L/(g·h)时,0.5%Ru/Si_(3)N_(4)的CO选择性为88.2%。与2.0%Ru/Si_(3)N_(4)相比,2.0%Ru/Si_(3)N_(4)-C的金属粒径更大,活性位点较少,活性更低。2.0%Ru/Si_(3)N_(4)和2.0%Ru/Si_(3)N_(4)-C的CO_(2)转化率分别为53.1%和9.2%。Si_(3)N_(4)有效提高了金属分散度,提高了催化剂的CO_(2)加氢反应活性;通过调控Ru负载量控制催化剂金属粒径,可实现对产物CO或CH_(4)选择性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加氢 Ru/Si_(3)N_(4)催化剂 CH_(4)选择性 CO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化工工艺技术评述与展望 Ⅳ.煤间接液化技术 被引量:70
4
作者 相宏伟 唐宏青 李永旺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9-298,共10页
评述了国内外煤间接液化合成液体燃料开发趋势和工业化状况 ,从催化剂研制、F T合成反应器开发、合成油工艺路线、工艺软件开发、工艺集成优化和技术经济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指出发展洁净高效煤基合成液体燃料工业过程是解决我国燃... 评述了国内外煤间接液化合成液体燃料开发趋势和工业化状况 ,从催化剂研制、F T合成反应器开发、合成油工艺路线、工艺软件开发、工艺集成优化和技术经济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指出发展洁净高效煤基合成液体燃料工业过程是解决我国燃油短缺的根本途径 ,并对我国煤制油工业化开发工作和示范厂建立提出一些建议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 合成气 FISCHER-TROPSCH合成 液体燃料 工艺过程 间接液化技术 合成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托合成详细产物分析方法及产物分布自动生成策略
5
作者 宋昆朋 高扬乐 +2 位作者 李莹 周利平 相宏伟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43,共13页
费托合成反应具有产物种类复杂、碳数分布广及收集流程长等特点,产物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涉及多步且繁重的谱峰识别和数据处理工作,耗时耗力且极易产生人为误差。结合最新分析技术,设计并验证了一维色谱分析尾气、水相和油相低碳产物组... 费托合成反应具有产物种类复杂、碳数分布广及收集流程长等特点,产物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涉及多步且繁重的谱峰识别和数据处理工作,耗时耗力且极易产生人为误差。结合最新分析技术,设计并验证了一维色谱分析尾气、水相和油相低碳产物组分,利用二维色谱配置反吹装置分析了油相和蜡相产物(C_(≤30))组分、高温模拟蒸馏分析蜡相产物(C_(31)~C_(100))组分,以及理论外推了C_(100+)产物组分的组合分析方法。借助Python语言的数据处理功能,提出了费托合成详细产物分析及数据自动处理策略,通过深入剖析产物谱峰数据特征,针对不同产物流股提出相应的定量计算方法,最终形成了高效准确的费托合成全产物分布自动处理方案。验证了各种操作条件下产物分布计算的准确性,发现在高链增长因子的费托合成反应条件(温度为275℃、压力为3 MPa、合成气空速为35 L/(g·h)及n(H_(2)):n(CO)=1)下,该方法可确定的产物的最高碳数达1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产物分布 色谱 模拟蒸馏 保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BN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费托合成性能
6
作者 王宪周 张成华 相宏伟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4,共9页
为开发基于高热传导性载体的催化剂,提高费托合成反应性能,以高比表面积的球磨氮化硼(BN)为载体,通过溶剂热法(溶剂热温度分别为120℃、160℃和200℃)制备了系列Fe/BN催化剂(Fe/BN-120、Fe/BN-160和Fe/BN-200),并研究了催化剂对费托合... 为开发基于高热传导性载体的催化剂,提高费托合成反应性能,以高比表面积的球磨氮化硼(BN)为载体,通过溶剂热法(溶剂热温度分别为120℃、160℃和200℃)制备了系列Fe/BN催化剂(Fe/BN-120、Fe/BN-160和Fe/BN-200),并研究了催化剂对费托合成的催化性能(温度为280℃、压力为2.0 MPa、合成气V(H2):V(CO):V(Ar)=16:8:1且空速为3000 mL/(g·h),以48h时的反应结果计)。采用N_(2)吸/脱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电子能谱(XPS)和H_(2)/CO程序升温还原(H_(2)/CO-TPR)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Fe/BN-120相比,Fe/BN-160、Fe/BN-200中γ-Fe_(2)O_(3)的平均粒径分别由7.2 nm增加至13.6 nm、14.7 nm,同时Fe 2p结合能逐渐向低结合能方向偏移。与Fe/BN-120和Fe/BN-160相比,在电子效应和尺寸效应的作用下,Fe/BN-200的还原、碳化得到明显促进。在费托合成的CO_(2)和H_(2)O气氛中,还原得到的α-Fe、Fe_(3)O_(4)和球磨氮化硼表面的BOx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硼酸铁。随着溶剂热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的碳化程度逐渐升高,与Fe/BN-120相比(CO转化率为39.1%、CH_(4)选择性为24.3%和C_(5+)选择性为37.8%),Fe/BN-200的CO转化率提高至68.9%,CH_(4)选择性降至12.9%,C_(5+)选择性增加至51.1%。在Fe/BN催化剂上,通过改变溶剂热温度可以调控催化活性和产物分布,这为提高氮化硼负载的Fe基催化剂的费托合成反应性能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铁基催化剂 氮化硼 溶剂热法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干燥过程的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相宏伟 钟炳 +2 位作者 彭少逸 吴东 范文浩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6-50,共5页
以ZrOCl2·8H2O为原料,采用超临界流体干燥(SCFD)法,在短时间内制备出大孔体积高比表面ZrO2气凝胶超细粉。该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建立了醇凝胶中液相含水量的分析方法,为产品质量控制及确认体系是否处于超临界状态提... 以ZrOCl2·8H2O为原料,采用超临界流体干燥(SCFD)法,在短时间内制备出大孔体积高比表面ZrO2气凝胶超细粉。该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建立了醇凝胶中液相含水量的分析方法,为产品质量控制及确认体系是否处于超临界状态提供了依据.对抽提后的溶剂分析表明,SCFD过程是一物理过程.对水的抽提干燥过程亦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凝胶 SCFD 干燥 氧化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的煤化工变革与发展 被引量:29
8
作者 相宏伟 杨勇 李永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99-1408,共10页
碳中和目标的达成将对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煤炭消费与煤化工的CO_(2)排放情况及煤化工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指出碳减排技术与煤化工工艺耦合是实现煤化工碳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现实地选择优化产业结构与... 碳中和目标的达成将对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煤炭消费与煤化工的CO_(2)排放情况及煤化工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指出碳减排技术与煤化工工艺耦合是实现煤化工碳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现实地选择优化产业结构与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措施可明显但有限地降低CO_(2)排放量,认为要实现煤化工亿吨级规模的碳减排必须采用绿电绿氢、碳捕获与封存/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S/CCUS和CO_(2))资源化利用技术。文中评述了近年来绿电绿氢、CCS/CCUS和CO_(2)资源化利用技术应用的主要进展,指出2030年碳达峰前这些碳减排技术将处于关键的示范考验期,能否成熟可靠将决定之后的煤化工发展走向,同时预测氢冶金与绿氨合成示范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可能导致煤化工产业格局的重大变化。最后基于空气直接捕集CO_(2)技术与光电催化CO_(2)转化或模拟光合反应的研究进展,设想了未来可能呈现的零碳化工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 碳排放 绿氢 碳捕获与封存/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 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参数对ZrO_2气凝胶超细粉织构和结构性质的影响Ⅰ.水凝胶pH值 被引量:10
9
作者 相宏伟 钟炳 +2 位作者 彭少逸 吴东 范文浩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用超临界流体干燥(SCFD)法制备出大孔高比表面ZrO_2气凝胶超细粉,详细考察了初始水凝胶pH值对ZrO_2超细粉形貌、晶相组成、颗粒大小与分布、比表面积及孔结构等织构和结构性质的影响。在实验范围内,当水凝胶pH值... 用超临界流体干燥(SCFD)法制备出大孔高比表面ZrO_2气凝胶超细粉,详细考察了初始水凝胶pH值对ZrO_2超细粉形貌、晶相组成、颗粒大小与分布、比表面积及孔结构等织构和结构性质的影响。在实验范围内,当水凝胶pH值为10.30时,所制得的ZrO_2超细粉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最小的表观堆密度和平均粒径,颗粒分布均匀狭窄,颗粒间连接成三维网络织构状态。较好地保持了凝胶原始织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凝胶 二氧化锆 超细粉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Fe,Co,Ni)/ZrO_2气凝胶超细粒子催化剂织构和结构热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相宏伟 钟炳 +2 位作者 彭少逸 吴东 范文浩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14-420,共7页
用超临界流体干燥(SCFD)法制备出高比表面纳米级ZrO2和M(Fe,Co,Ni)/ZrO2气凝胶超细原粉.详细考察了其在空气中450℃焙烧后织构和结构的变化,表明ZrO2气凝胶原粉织构和结构的热稳定性较差,而添加铁... 用超临界流体干燥(SCFD)法制备出高比表面纳米级ZrO2和M(Fe,Co,Ni)/ZrO2气凝胶超细原粉.详细考察了其在空气中450℃焙烧后织构和结构的变化,表明ZrO2气凝胶原粉织构和结构的热稳定性较差,而添加铁、钴、镍的M/ZrO2气凝胶原粉织构和结构的热稳定性明显增强,稳定作用依钴、镍、铁次序增加.焙烧后所得的M/ZrO2气凝胶超细催化剂颗粒增长不大,颗粒间仍较大程度地保持着原有凝胶三维网络织构状态.与常规法制备的催化剂相比,其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高出甚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干燥法 锆催化剂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ZrO_2气凝胶超细粒子催化剂的XAFS表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相宏伟 胡天斗 +4 位作者 钟炳 彭少逸 谢亚宁 黄达贤 陈贤能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1期75-81,共7页
用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和一般浸渍法制备出一组颗粒大小和分散状态不同的Co/ZrO2催化剂,用XRD方法对高比表面的Co/ZrO2气凝胶超细催化剂表征很难得到钻氧化物结构信息.XAFS表征结果表明,Co/ZrO2气凝胶超细... 用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和一般浸渍法制备出一组颗粒大小和分散状态不同的Co/ZrO2催化剂,用XRD方法对高比表面的Co/ZrO2气凝胶超细催化剂表征很难得到钻氧化物结构信息.XAFS表征结果表明,Co/ZrO2气凝胶超细原料钴以CoO形态存在,450℃空气中焙烧后则转变为Co3O4,与浸渍法制备的普通Co/ZrO2催化剂相比,近邻配位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随催化剂比表面积增大,载体ZrO2颗粒变小,钴氧化物颗粒变小即其分散程度增大,钴原子周围近邻配位数明显减小,无序度因子呈现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气凝胶 催化剂 XAF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制取液体燃料工艺技术进展 被引量:34
12
作者 相宏伟 钟炳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85-393,共9页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天然气制取液体燃料工艺技术新进展,包括SMDS、SSPD、SAS、MTG、AGC-21、Syntroleum 、Gas Cat工艺以及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状况, 并对我国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 天然气 液体燃料 合成气 费托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参数对ZrO_2气凝胶超细粉织构和结构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相宏伟 钟炳 +2 位作者 彭少逸 吴东范 文浩 《燃料化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25-130,共6页
用超临界流体干燥(SCFD)法制备ZrO_2气凝胶超细粉,详细考察了各个制备参数对其织构和结构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大孔高比表面ZrO_2气凝胶超细粉较适宜的条件为:水凝胶在母液中老化时间尽可能长,锆盐溶液浓度~... 用超临界流体干燥(SCFD)法制备ZrO_2气凝胶超细粉,详细考察了各个制备参数对其织构和结构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大孔高比表面ZrO_2气凝胶超细粉较适宜的条件为:水凝胶在母液中老化时间尽可能长,锆盐溶液浓度~0.17ml/l,醇水交换度达到醇凝胶液相水含量~2。52W%,操作温度~260℃,操作压力~7.5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凝胶 二氧化锆 超细粉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干燥理论、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24
14
作者 相宏伟 钟炳 彭少逸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1995年第2期38-42,53,共6页
超临界流体干燥法是制备具有很高比表面和孔体积及较低堆密度、折光指数和热导率的块状气凝胶或粉体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详细评述了超临界流体干燥理论和技术的历史背景与研究现状,简要介绍了气凝胶在催化剂、热绝缘材料、高能物理粒... 超临界流体干燥法是制备具有很高比表面和孔体积及较低堆密度、折光指数和热导率的块状气凝胶或粉体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详细评述了超临界流体干燥理论和技术的历史背景与研究现状,简要介绍了气凝胶在催化剂、热绝缘材料、高能物理粒子探测器、超细材料、玻璃和陶瓷等诸方面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干燥 气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H_2在ZrO_2催化剂上合成异构烃反应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相宏伟 钟炳 彭少逸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4-19,共6页
在普通干凝胶和气凝胶两种ZrO2催化剂上进行了CO+H2合成异构烃的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大比表面积和小粒径的气凝胶ZrO2催化剂,有较高的反应活性。通过对大量的实验结果和前人提出的反应机理的分析,提出一种新的合成异构... 在普通干凝胶和气凝胶两种ZrO2催化剂上进行了CO+H2合成异构烃的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大比表面积和小粒径的气凝胶ZrO2催化剂,有较高的反应活性。通过对大量的实验结果和前人提出的反应机理的分析,提出一种新的合成异构烃反应机理,认为i-C4烃是通过一个C2表面物种与表面束缚的甲醛物种发生一系列醇醛缩合反应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一氧化碳 加氢 异构烃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基合成柴油与微晶蜡——煤炭转化的新途径 被引量:1
16
作者 相宏伟 李文怀 +2 位作者 马玉刚 郭广庆 钟炳 《山西化工》 1999年第1期18-20,52,共4页
介绍了煤或天然气液化技术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以及煤基合成柴油和微晶蜡的工艺路线,提出了煤炭转化新途径。
关键词 煤炭转化 煤基合成 柴油 微晶蜡 副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座预偏心对独柱墩弯桥抗倾覆性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相宏伟 《交通世界》 2015年第12期41-43,共3页
文章以某高速公路一座互通立交钢-混组合匝道桥为例,研究分析了连续独柱墩弯桥的支座偏心位置对桥梁整体抗倾覆性能的贡献,分析支座偏心位置这一参数变化对结构的抗倾覆性能的影响程度,从桥梁支撑反力、支点扭矩、上部结构竖向位移、上... 文章以某高速公路一座互通立交钢-混组合匝道桥为例,研究分析了连续独柱墩弯桥的支座偏心位置对桥梁整体抗倾覆性能的贡献,分析支座偏心位置这一参数变化对结构的抗倾覆性能的影响程度,从桥梁支撑反力、支点扭矩、上部结构竖向位移、上部结构横向扭转、主要截面应力分配以及不同车速不同支座偏心位置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得出最佳的支座偏心距离的取值。研究结果对同类型桥梁设计与加固提供了经验借鉴与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座预偏心 独柱墩弯桥 抗倾覆性能 车桥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率半径对独柱墩弯桥抗倾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相宏伟 《交通世界》 2015年第15期101-103,共3页
本文以某高速公路一座互通立交钢-混组合匝道桥为例,分析了不同曲率半径对独柱墩弯桥整体受力的影响以及与桥梁抗倾覆性能之间的关系,对比曲率半径变化对结构支反力、支点扭矩、上部结构竖向位移、上部结构横向扭转、主要截面应力分配,... 本文以某高速公路一座互通立交钢-混组合匝道桥为例,分析了不同曲率半径对独柱墩弯桥整体受力的影响以及与桥梁抗倾覆性能之间的关系,对比曲率半径变化对结构支反力、支点扭矩、上部结构竖向位移、上部结构横向扭转、主要截面应力分配,以及不同车速、不同曲率半径的车桥耦合振动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曲率半径越大,结构整体横向受力越大,结构在同样大小的荷载作用下结构更容易发生倾覆现象。为独柱墩弯桥的设计与加固提供了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率半径 独柱墩弯桥 抗倾覆性能 车桥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中断交通处治板梁桥铰缝病害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相宏伟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5年第6期169-172,共4页
板梁桥结构简单,建造便捷,在桥梁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大。但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铰缝病害,致使桥梁上部构造整体受力体系受到严重的削弱,影响桥梁的运营安全。鉴于此,提出了一种不中断交通处治铰缝病害的技术,对该技术主要操作步骤及操作要... 板梁桥结构简单,建造便捷,在桥梁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大。但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铰缝病害,致使桥梁上部构造整体受力体系受到严重的削弱,影响桥梁的运营安全。鉴于此,提出了一种不中断交通处治铰缝病害的技术,对该技术主要操作步骤及操作要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并通过一座板桥加固的实例,将加固前后的实测变形数据进行对比,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梁桥 铰缝病害 灌注胶 加固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烃齐聚催化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20
作者 纪华 吕毅军 +2 位作者 胡津仙 相宏伟 李永旺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6-155,共10页
烯烃齐聚反应作为一类重要的工业反应 ,是生产发动机燃料、洗涤剂原料、润滑油、增塑剂等化学品的有效途径。本文详细综述了国内外烯烃齐聚反应的研究进展与工业化现状 ,重点介绍了用于该反应的催化剂和工艺过程 。
关键词 烯烃 齐聚反应 催化剂 反应机理 聚烯烃 齐聚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