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R-VWI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岳悦 瞿恒娟 +1 位作者 曾晓曦 叶永强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9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4年2月湖州市南太湖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0例,均行HR-VWI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将脑梗死患者分为轻...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4年2月湖州市南太湖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0例,均行HR-VWI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将脑梗死患者分为轻、中度狭窄组(n=42)和重度狭窄组(n=28),分析HR-VWI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70例脑梗死患者经DSA共检出625条血管,其中狭窄血管共158条,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HR-VWI诊断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1.77%、89.51%、90.08%。重度狭窄组HR-VWI参数斑块负荷、斑块总厚度、斑块强化率水平均高于轻、中度狭窄组,RI水平低于轻、中度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线分析显示,HR-VWI参数斑块负荷、斑块总厚度、斑块强化率以及RI诊断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的AUC分别为0.896、0.841、0.823、0.806。结论:HR-VWI诊断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价值较高,且有助于评估颅内动脉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颅内动脉狭窄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化传递技术与时间飞跃法在MRA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胡海华 沈国鑫 +6 位作者 唐杰 瞿恒娟 叶永强 苏佩华 陆旭艳 黄金兰 沈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0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磁化传递(MT)技术与时间飞跃法(3D-TOF)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中的应用价值比较。方法对82例患者同时行磁化传递(MT)技术法和常规3D-TOF法的MRA扫描,并对两者原始图像进行三维重组、对比分析。结果磁化传递(MT)技术法MRA的血管... 目的探讨磁化传递(MT)技术与时间飞跃法(3D-TOF)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中的应用价值比较。方法对82例患者同时行磁化传递(MT)技术法和常规3D-TOF法的MRA扫描,并对两者原始图像进行三维重组、对比分析。结果磁化传递(MT)技术法MRA的血管背景被完全抑制,分支小血管显示清晰,而常规3D-TOF法MRA的血管背景抑制不全,末梢分支小血管显示不清或未显示。结论磁化传递(MT)技术法较常规3D-TOF法的MRA更能获得高清晰血管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 3D-TOF M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MRA诊断颅内动脉成窗畸形的临床价值
3
作者 胡海华 沈国鑫 +4 位作者 唐杰 瞿恒娟 叶永强 余景武 陈静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9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RA诊断颅内动脉成窗畸形的临床价值,了解颅内动脉成窗畸形的MRA表现、好发部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4—2013-02我院22例颅内动脉成窗畸形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畸形好发部位、类型及合并其他颅内血管性病变。22例均...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RA诊断颅内动脉成窗畸形的临床价值,了解颅内动脉成窗畸形的MRA表现、好发部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4—2013-02我院22例颅内动脉成窗畸形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畸形好发部位、类型及合并其他颅内血管性病变。22例均行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扫描,再将原始图像经AW4.5工作站采用MIP及VR两种方法进行血管重组,并对血管图像进行后处理。结果 22例颅内动脉成窗畸形患者中,单发19例,多发3例,共25处。其中19例单发病例中位于基底动脉6例,位于前交通动脉区3例,位于大脑前动脉10例;3例多发病例中,位于基底动脉及左大脑前动脉1例,位于左椎动脉颅内段及左大脑前动脉1例,位于基底动脉及前交通动脉1例。22例中合并其他颅内血管性病变者20例(90.9%),双侧动脉对比一侧优势者16例,伴AVM 1例,永存三叉动脉1例,大脑前动脉A1段缺失8例,血管狭窄2例。结论 3.0T磁共振MRA能清楚显示颅内动脉成窗畸形的位置、形态及合并颅内其他血管病变,是诊断颅内动脉成窗畸形首选、有效、无创的影像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成窗畸形 M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化传递技术与时间飞跃法在MRA中的应用比较
4
作者 胡海华 沈国鑫 +6 位作者 唐杰 瞿恒娟 叶永强 苏佩华 陆旭艳 黄金兰 沈钰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4年第2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磁化传递(MT)技术与时间飞跃法(3D-TOF)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中的应用价值比较。材料和方法:对82例患者同时行磁化传递(MT)技术法和常规3D-TOF法的MRA扫描,并对两者原始图像进行三维重组、对比分析。结果:磁化传递(MT)技术法... 目的:探讨磁化传递(MT)技术与时间飞跃法(3D-TOF)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中的应用价值比较。材料和方法:对82例患者同时行磁化传递(MT)技术法和常规3D-TOF法的MRA扫描,并对两者原始图像进行三维重组、对比分析。结果:磁化传递(MT)技术法MRA的血管背景被完全抑制,分支小血管显示清晰,而常规3D-TOF法MRA的血管背景抑制不全,末梢分支小血管显示不清或未显示。结论:磁化传递(MT)技术法较常规3D-TOF法的MRA更能获得高清晰血管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 3D—TOF M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MRA诊断颅内动脉成窗畸形
5
作者 胡海华 沈国鑫 +4 位作者 唐杰 瞿恒娟 叶永强 余景武 陈静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4年第1期13-15,35,共4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RA诊断颅内动脉成窗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颅内动脉成窗畸形MRA表现、好发部位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2月共22例颅内动脉成窗畸形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畸形好发部位、类型及其合并其...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RA诊断颅内动脉成窗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颅内动脉成窗畸形MRA表现、好发部位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2月共22例颅内动脉成窗畸形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畸形好发部位、类型及其合并其他颅内血管性病变。22例均行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扫描,再将原始图像经AW4.5工作站采用MIP及VR两种方法进行血管重组,并对血管图像进行后处理。结果:22例颅内动脉成窗畸形患者中,单发19例,多发3例,共计25处。其中19例单发病例中位于基底动脉6例,位于前交通动脉区3例,位于大脑前动脉10例;3例多发病例中,位于基底动脉及左大脑前动脉1例,位于左椎动脉颅内段及左大脑前动脉1例,位于基底动脉及前交通动脉1例。22例中合并其他颅内血管性病变者20例(20/22),达90.9%,双侧动脉对比一侧优势者16例,伴AVM1例,永存三叉动脉1例,大脑前动脉A1段缺失8例,血管狭窄2例。结论:3.0T磁共振MRA能清楚显示颅内动脉成窗畸形的位置、形态及合并颅内其他血管病变,是诊断颅内动脉成窗畸形首选、有效、无创的影像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成窗畸形 M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后遗症期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影像学特点及预后风险评分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1
6
作者 瞿恒娟 吴顺谊 +1 位作者 黄小伟 叶永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0期24-31,共8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后遗症期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影像学特征,构建和验证预后风险评分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湖州学院附属南太湖医院和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陆军第72集团军医院诊治的216例脑梗死后遗症期合并CAP患者,... 目的分析脑梗死后遗症期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影像学特征,构建和验证预后风险评分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湖州学院附属南太湖医院和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陆军第72集团军医院诊治的216例脑梗死后遗症期合并CA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16例患者按照7∶3的比例分为建模组(151例)和验证组(65例)。追踪住院期间患者是否死亡,将其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基于建模组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梗死后遗症期合并CA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根据多因素回归方程中各指标对应的回归系数,建立风险评分模型;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效能,利用验证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216例脑梗死后遗症期合并CAP患者病死率为20.37%,建模组、验证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19.21%、23.08%。CT检查显示,脑梗死后遗症期合并CAP患者肺部感染累及单肺占72.69%,累及双肺占27.31%;CT检出肺实变占12.96%,检出胸腔积液占21.30%。死亡组和存活组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脑梗死病程、糖尿病、合并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MDR-GNB)感染、中量及大量胸腔积液、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乳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病程≥5年(OR=5.284)、糖尿病(OR=3.515)、合并MDR-GNB感染(OR=13.821)、中量及大量胸腔积液(OR=6.618)、NLR>5.85(OR=8.186)、乳酸>2.66 mmol/L(OR=4.699)是脑梗死后遗症期合并CA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构建的风险评分模型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4(95%CI:0.731~0.864)、0.821(95%CI:0.706~0.905)。≥5分为死亡高风险人群。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风险评分模型对于评估脑梗死后遗症期合并CAP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后遗症期 社区获得性肺炎 影像学特征 预后 风险评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及溶栓、取栓中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4
7
作者 曾晓曦 陈静 +3 位作者 潘广有 瞿恒娟 岳悦 叶永强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9期1381-1382,1387,共3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诊断价值及溶栓、取栓中的风险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47例AI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磁共振成像采用常规序列,部分使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扩散加权成像(DWI)、...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诊断价值及溶栓、取栓中的风险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47例AI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磁共振成像采用常规序列,部分使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扩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AN)等多模态成像,分析其诊断价值及治疗风险评估.结果所有患者磁共振影像显示不同大小范围脑梗死;3D-ASL显示均有低灌注区,有31例患者存在缺血半暗带,复查后有6例出现高灌注,后发生出血转化(HT);有2例患者不同灌注延迟时间均为低灌注区,但在PLD 1.5s时,病变周围扭曲血管影(ATA),提示侧支循环代偿良好,调整治疗方案,未发生HT等并发症.有4例患者经过SWAN扫描发现点状、片状低信号,后期复查已证实出血转化.结论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AIS的诊断及溶栓、取栓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DWI及ADC可精准诊断AIS,SWAN及3D-ASL预估出血转化,对调整诊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磁共振成像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出血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MR在急性肩袖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8
作者 叶永强 沈国鑫 +5 位作者 唐杰 瞿恒娟 余景武 胡海华 张军 苏佩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5期528-529,共2页
目的评价3.0T MR在肩袖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对肌腱断裂的定性、定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及关节镜证实的肩袖损伤患者,3.0T MR对肌腱断裂的定性、定量诊断与手术及关节镜进行对比。结果 3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肩袖损伤,部分患... 目的评价3.0T MR在肩袖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对肌腱断裂的定性、定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及关节镜证实的肩袖损伤患者,3.0T MR对肌腱断裂的定性、定量诊断与手术及关节镜进行对比。结果 3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肩袖损伤,部分患者为复合伤:冈上肌肌腱损伤29例,包括19例肌腱部分断裂,10例完全断裂;冈下肌肌腱损伤7例,5例肌腱部分断裂,2例为完全断裂;肩胛下肌肌腱损伤3例,2例肌腱部分断裂,1例为完全断裂。结论 3.0T MR对肩袖损伤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肌腱撕裂的定性与定量诊断对术前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肩袖损伤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