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技术标准生命周期的移动通信产业演化路径 被引量:16
1
作者 瞿羽扬 周立军 +1 位作者 杨静 许丹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4-91,共8页
[目的/意义]技术标准竞争已经成为全球新兴技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在移动通信产业尤为如此,各国争相进行5G技术标准布局。通过标准演化分析不仅有利于明晰移动通信产业发展轨迹,而且对于中国获得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从技... [目的/意义]技术标准竞争已经成为全球新兴技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在移动通信产业尤为如此,各国争相进行5G技术标准布局。通过标准演化分析不仅有利于明晰移动通信产业发展轨迹,而且对于中国获得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从技术标准生命周期视角出发,运用成长曲线定量化地描述了3G、4G及5G技术标准生命周期的具体特征,进而探究移动通信产业技术标准演化路径。[结果/结论]研究表明:技术标准推动并引领下一代技术的发展,新一代技术标准的萌芽产生于上一代技术标准的成熟期或成长期;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将驱动技术标准的迭代;技术标准竞争主体由大企业主导到技术标准联盟推动再到国家战略协同。研究结论丰富了技术标准演化发展历程,以期为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在5G及6G技术标准竞争中获得主导权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标准 移动通信产业 标准演化 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领域上市公司技术标准化能力对绩效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瞿羽扬 周立军 +1 位作者 杨静 方世世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9-63,共5页
以数字经济领域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截至2018年12月31日相关标准与绩效数据,构建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四维评价指标,实证分析技术标准化能力对绩效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技术标准资源投入能力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牵头制... 以数字经济领域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截至2018年12月31日相关标准与绩效数据,构建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四维评价指标,实证分析技术标准化能力对绩效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技术标准资源投入能力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牵头制定国标能力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参与制定国标能力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行业标准制定能力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标准化能力 数字经济 企业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人工智能专利合作格局演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虞舒文 周立军 +1 位作者 杨静 瞿羽扬 《科学与管理》 2022年第6期19-26,共8页
以德温特创新索引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后进行数据清洗与去重共获得人工智能领域4975项专利数据,根据技术生命周期分阶段在Gephi软件中构建专利权人合作的无向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Ucinet软件进行了网络结构特征指标分析、块模型分析... 以德温特创新索引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后进行数据清洗与去重共获得人工智能领域4975项专利数据,根据技术生命周期分阶段在Gephi软件中构建专利权人合作的无向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Ucinet软件进行了网络结构特征指标分析、块模型分析以及中心度分析。研究发现:虽然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合作网络规模逐渐扩大,但合作紧密性却不高;块模型从前期的子群内合作逐渐向子群间合作转移;第一阶段中心度排名较高的专利权人大部分为企业性质,而后逐渐被个人性质的专利权人所取代;发展前期美国与日本占据领先地位,后期则被中国反超,其中国家电网、百度、腾讯等企业主体占据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社会网络分析 合作网络演化 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市场主导制定标准发展政策量化评价
4
作者 刘思薇 周立军 +1 位作者 杨静 瞿羽扬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22年第4期31-37,共7页
为评估我国团体标准发展相关政策的效力,基于2015—2020年我国国家、行业及地方出台的较为典型的60项团体标准发展政策,构建PMC指数模型和政策工具模型,对12项团体标准样本政策进行量化评价及其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研究。评价结果表明,... 为评估我国团体标准发展相关政策的效力,基于2015—2020年我国国家、行业及地方出台的较为典型的60项团体标准发展政策,构建PMC指数模型和政策工具模型,对12项团体标准样本政策进行量化评价及其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研究。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团体标准政策整体属于可接受水平,并从国家、行业和地方3个层面提出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标准政策 PMC 政策评价 政策工具 量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技术标准形成能力的空间非均衡及分布动态演进 被引量:1
5
作者 周立军 瞿羽扬 +1 位作者 刘思薇 虎陈霞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1-95,共15页
技术标准形成能力是确立技术话语权、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根据集体行动理论,构建了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技术标准形成能力评价体系;运用熵权-综合评价法、“熵权”非线性规划法、TOWA-GA混合算子模型对其进行测度;运... 技术标准形成能力是确立技术话语权、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根据集体行动理论,构建了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技术标准形成能力评价体系;运用熵权-综合评价法、“熵权”非线性规划法、TOWA-GA混合算子模型对其进行测度;运用ArcGIS空间技术、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Kernel(核)密度估计法对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15—2019年人工智能产业技术标准形成能力展开空间非均衡及分布动态演进分析。结果表明:(1)考察期内,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技术标准形成能力显著提升,东部优势明显,西部的年均增长率最高。(2)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技术标准形成能力整体地区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地区间差异是造成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3)我国整体及东部地区均呈现多极化发展态势,技术标准形成能力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梯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形成能力 空间非均衡 集体行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