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刺激联合疗法对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观察
1
作者 俞昊 方姗 +1 位作者 石文印 王追鸿 《浙江医学》 2025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 观察磁刺激联合疗法对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PS)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盆底专科门诊确诊为产后MPPS的患者106例。其中53例患者在电刺激加手法按摩治疗基础上联合磁刺激治疗,为... 目的 观察磁刺激联合疗法对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PS)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盆底专科门诊确诊为产后MPPS的患者106例。其中53例患者在电刺激加手法按摩治疗基础上联合磁刺激治疗,为观察组;另53例患者采用电刺激加手法按摩治疗,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触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及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量表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6.04%比52.8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盆底肌触痛VAS评分及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中前后静息电位均较治疗前降低,FSFI评分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磁刺激联合疗法治疗产后MPPS效果良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性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磁刺激联合疗法 手法按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电刺激治疗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
2
作者 俞昊 方姗 +1 位作者 石文印 王追鸿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1期1658-1660,1663,共4页
目的探讨骶神经磁刺激联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PS)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接受骶神经磁刺激联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的167例MPPS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盆底表面肌电G... 目的探讨骶神经磁刺激联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PS)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接受骶神经磁刺激联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的167例MPPS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盆底肌触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磁电刺激治疗MPPS效果的13个相关变量。结果治疗后,显效36例,有效69例,无效52例,总有效率为62.9%。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显示,前静息电位、后静息电位及快肌恢复时间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总分上升;盆底肌触痛VAS评分下降;FSFI评分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BMI≥24 kg/m^(2),病程≥1年,产次≥2次,既往有人流史,分娩巨大儿或双胎,治疗前盆底肌触痛VAS评分<7分为影响MPSS疗效的高危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BMI≥24 kg/m^(2),分娩巨大儿或双胎,既往有人流史及治疗前盆底肌触痛VAS评分<7分为影响MPSS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骶神经刺激联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MPPS效果显著,疗效受年龄、BMI、分娩巨大儿或双胎、人流史及治疗前盆底肌疼痛程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骶神经磁刺激 盆底肌电刺激 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康唑联合乳杆菌对RVVC的疗效及免疫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石文印 陈伟鸿 +1 位作者 张亚娇 李卫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2期118-124,85,共8页
目的探究口服氟康唑联合乳杆菌阴道用药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患者中的疗效及对炎性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确诊为RVVC的患者120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 目的探究口服氟康唑联合乳杆菌阴道用药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患者中的疗效及对炎性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确诊为RVVC的患者120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氟康唑,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阴道置乳酸杆菌胶囊,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10、肿瘤坏死因子(tumer necrosis factor,TNF)-α、IL-2、干扰素(interferon,IFN)-γ、CD4^(+)、CD8^(+)]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带异常恢复的时间、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复查VVC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4、IL-10、CD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中以上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TNF-α、IL-2、IFN-γ、CD4^(+)、CD4/CD8的水平检测在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康唑联合乳杆菌阴道用药治疗RVVC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能高,可有效改善免疫细胞和相关细胞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康唑 乳杆菌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 炎性细胞因子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剖宫产切口瘢痕憩室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伟鸿 石文印 +3 位作者 宗明慧 王敏 王轶群 李卫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1期107-112,共6页
目的基于CiteSpace软件对剖宫产切口瘢痕憩室(PCSD)的研究现状进行可视化分析,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2000年1月至2021年12月PCSD相关研究文献,采用CiteSpace 5.8 R3软件对该领... 目的基于CiteSpace软件对剖宫产切口瘢痕憩室(PCSD)的研究现状进行可视化分析,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2000年1月至2021年12月PCSD相关研究文献,采用CiteSpace 5.8 R3软件对该领域研究的发文量、发文国家、发文机构、作者和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1037篇,其中中国知网987篇,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111篇。中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国内PCSD的发文量经历了3个不同的发展阶段,2018年发文量最高。相较于国外形成的密集合作网络结构,国内各机构之间合作关系分布疏松。国内外发文量最多的是汪希鹏教授带领的团队。国内中心性最强且出现最多的是“剖宫产”;国外中心性最强的是“risk factor”。国内突现度最强的是“子宫切口”,国外突现度最强的是“management”。结论中国是PCSD研究的核心国家,国内研究可能存在区域不平衡性,国内外研究热点略有差异,未来PCSD发生率有进一步升高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切口瘢痕憩室 剖宫产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联合纳米银对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环形电切术治疗后创面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亚娇 刘颂平 +2 位作者 殷新明 石文印 赵诗杰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探讨壳聚糖联合纳米银对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患者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治疗后创面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江苏... 目的:探讨壳聚糖联合纳米银对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患者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治疗后创面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江苏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并经LEEP治疗后病理确诊为HSIL且切缘阴性的患者160例,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40例,分别为对照组、壳聚糖组、纳米银组和联合组(壳聚糖联合纳米银);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分别相应用药2次/周,共8次。观察各组患者术后2月内创面情况、术后2周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和并发症等。采用ELISA法检测术前和术后1、2、3、4周宫颈分泌物中TNF-α、IL-6、IL-8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等炎症因子含量。结果:与对照组、壳聚糖组和纳米银组比较,联合组阴道排液消失时间、创面脱痂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缩短(P均<0.05);与对照组、壳聚糖组比较,联合组术后下腹痛和脓性分泌物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壳聚糖组比较,联合组术后1、2、3、4周HMGB1、TNF-α、IL-6和IL-8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与纳米银组比较,联合组HMGB1(术后1、2、4周)、TNF-α(术后1、2、3、4周)、IL-6(术后1、2、3周)和IL-8(术后1、3、4周)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壳聚糖和纳米银联合使用既可以促进LEEP治疗后宫颈创面愈合又能预防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环形电切术 创面愈合 并发症 炎症因子 壳聚糖 纳米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