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预测TACE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 被引量:1
1
作者 禹娴怡 陆骊工 +2 位作者 李勇 胡宝山 邵培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61-186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肝细胞癌(HCC)患者TACE术后的变化,评价这种趋势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49例HCC行TACE,于术前及术后4周进行血浆bFGF、肝功能及CT检查。将术后4周血浆bFGF下降≥TACE术前bFGF的20%者纳入下降组... 目的探讨血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肝细胞癌(HCC)患者TACE术后的变化,评价这种趋势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49例HCC行TACE,于术前及术后4周进行血浆bFGF、肝功能及CT检查。将术后4周血浆bFGF下降≥TACE术前bFGF的20%者纳入下降组,否则纳入未下降组。将TACE术后4周CT示肿瘤坏死区域面积≥肿瘤总面积的50%定义为肿瘤缓解。结果术前肿瘤直径≥5cm或合并乙型肝炎者bFGF较高。术后4周血浆bFGF下降组共16例,其肿瘤缓解率高于未下降组(P<0.05)。结论 HCC患者的血浆bFGF可能是预测TACE疗效的指标之一。TACE术后血浆bFGF下降的HCC患者更易发生肿瘤缓解,且其生存期明显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化学栓塞 治疗性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支架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张磊 陆骊工 +6 位作者 李勇 邵培坚 胡宝山 魏照光 何旭 禹娴怡 罗小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68-973,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门静脉内支架植入术(PTPVS)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探索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0月在已临床确诊为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中,按要求筛选病例62例,采用对照、... 目的探讨经皮肝门静脉内支架植入术(PTPVS)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探索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0月在已临床确诊为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中,按要求筛选病例62例,采用对照、非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单接受TACE治疗;治疗组32例先接受PTPVS再行TACE治疗,其中2例病例放置门静脉支架未成功。评价指标为总生存时间和安全性。随访患者生存时间,并记录PTPVS术后并发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患者生存时间,两组间生存时间比较用Log-rank法检验;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患者临床预后的因素。结果治疗组中位总生存期为6.5个月,对照组中位总生存期为4.5个月(治疗组风险比为0.570,95%CI为0.328~0.992,P=0.03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30例患者在3、6、12和18个月积累生存率分别为70%、56.7%、10%、3.3%。治疗组在术后1周内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远期出现的并发症有肝性脑病(2例,6.6%)、上消化道出血(呕血或黑便,3例,10%)、肝肾综合征(1例,3.3%)。结论在肝癌合并门静脉一级分支或(和)门静脉主干不完全闭塞癌栓患者中,PTPVS联合TACE治疗组中位生存期比单独TACE治疗组延长约2个月。治疗方案的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门静脉癌栓 经皮经肝门静脉内支架植入术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患者TACE治疗后血浆胎盘生长因子含量变化及预后意义
3
作者 孟庆雯 李勇 +4 位作者 胡宝山 邵培坚 占美晓 禹娴怡 陆骊工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5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TACE前后血浆胎盘生长因子(PLGF)含量变化及其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3例HCC患者TACE术前1~3天及术后第1、3、7天及1个月血浆PLGF含量,同期检测25例肝硬化患者及25名健康成年人的血浆PLG...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TACE前后血浆胎盘生长因子(PLGF)含量变化及其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3例HCC患者TACE术前1~3天及术后第1、3、7天及1个月血浆PLGF含量,同期检测25例肝硬化患者及25名健康成年人的血浆PLGF含量,分析TACE前后血浆PLGF含量变化及其预后价值。结果 HCC患者血浆PLGF含量明显高于健康成年人及肝硬化患者(P均<0.001)。血浆PLGF含量在巴塞罗纳临床肝癌(BCLC)分期(P=0.031)、肿瘤大小(P=0.009)、门静脉癌栓(P=0.007)、有无转移(P=0.046)方面有差异;TACE术后第1天血浆PLGF含量明显升高,第3、7天、1个月降低,但仍高于术前(P均<0.05)。按术前血浆PLGF含量再分为含量高组(≥641.04pg/ml)与含量低组(<641.04pg/ml),含量低组总生存时间长于含量高组(P=0.021)。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及术前血浆PLGF含量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21、0.023)。结论HCC患者TACE术后血浆PLGF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前血浆PLGF含量可以预测HCC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胎盘生长因子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丽丽 陈焰 +3 位作者 姚维敏 郭建文 禹娴怡 马建敏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5期68-70,74,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复方嗜酸... 目的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水飞蓟宾胶囊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酞酶(GGT)],并检测治疗前后的脂肪肝等级,评估两种方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生化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脂肪肝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脂肪肝严重程度均轻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脂肪肝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安全有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嗜酸乳杆菌 水飞蓟宾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1与重型乙型肝炎关系研究
5
作者 禹娴怡 陈焰 +3 位作者 姚维敏 李智勇 刘大川 张丽丽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1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与重型乙型肝炎(SHB)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于南海区人民医院就诊的SHB患者10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匹配健康志愿者10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与重型乙型肝炎(SHB)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于南海区人民医院就诊的SHB患者10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匹配健康志愿者10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HMGB1的表达情况,用ROC曲线预测HMGB1对SHB的诊断价值,根据cutt off值将SHB患者分为HMGB1低值组(<cutt off值)和HMGB1高值组(≥cutt off值),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生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正常人的HMGB1为(12.155±6.209)μg·L^(-1)、CHB患者的为(26.615±7.015)μg·L^(-1)、SHB患者的为(70.071±19.287)μg·L^(-1),CHB患者高于正常人,SHB患者高于CHB患者及正常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UC值为0.847(95%CI 0.831~0.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ut off值为44.602μg·L^(-1),其对应的特异度为76.5%,敏感度为81.8%。根据HMGB1 cut off值把100名SHB患者分为HMGB1低值组(HMGB1<44.602μg·L^(-1))和HMGB1高值组(HMGB1≥44.602μg·L^(-1)),其中55名属于HMGB1低值组,45名属于HMGB1高值组。与HMGB1低值组相比,HMGB1高值组AST水平、ALT水平、TBIL水平更高,ALB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GB1低值组死亡21例,死亡率为38.182%;HMGB1高值组死亡25例,死亡率为55.556%,HMGB1高值组住院期间死亡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HMGB1在SHB患者中明显上调,与SHB患者的临床资料密切相关,对SHB的诊断和预后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1 重型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7
6
作者 魏照光 陆骊工 +6 位作者 邵培坚 胡宝山 李勇 张磊 何旭 禹娴怡 罗小宁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2-256,共5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TACE后口服索拉非尼的44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联合组),和同期仅行TACE的44例中晚期肝细胞癌...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TACE后口服索拉非尼的44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联合组),和同期仅行TACE的44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介入组)的疗效。疗效判断采用修正后的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观察患者从TACE治疗开始至疾病进展时间(TTP)、总生存期(OS)、不良事件。结果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评估。结果随访至2011年1月,联合组24例患者存活(54.5%),20例(含失访)死亡(45.5%);介入组13例存活(29.5%),31例(含失访)死亡(70.5%);两组均没有完全缓解(CR)病例,联合组部分缓解1例、病灶稳定24例、疾病进展19例,介入组病灶稳定21例、疾病进展23例。疾病控制率(DCR)联合组为56.8%(25/44),介入组为47.7%(21/4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9,P=0.393)。中位0s联合组为21.0[95%可信区间(CD:14.9~27.1]个月,介入组为10.0(95%CI:6.4~13.6)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6,P=0.006);中位TTP联合组为11.0(95%CI:8.7~13.3)个月,介入组为6.0(95%CI:3.9~8.1)个月,两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0.437,P=0.001)。联合组不良反应主要是手足皮肤反应、食欲下降、发热,乏力、腹泻等;单纯介入组不良反应主要是发热、食欲下降、恶心呕吐、乏力等。其中手足反应、脱发、腹泻的发生率联合组高于单纯介入组(P值均〈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是1—2级,经对症处理后大部分能够缓解。结论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较单用TACE治疗能够延长患者OS和1TP,但DCR两组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栓塞 治疗性 肝细胞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血清VEGFR-2浓度预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肝癌患者的预后 被引量:12
7
作者 孟庆雯 李勇 +4 位作者 胡宝山 邵培坚 占美晓 禹娴怡 陆骊工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预测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的原发性肝癌患者(HCC)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2年4月广东省人民医院介入科行TACE治疗的69例HCC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MSA)方...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预测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的原发性肝癌患者(HCC)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2年4月广东省人民医院介入科行TACE治疗的69例HCC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MSA)方法检测行TACE术前及术后患者血清VEGFR-2浓度;分析血清VEGFR-2浓度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血清VEGFR-2浓度在有无肝硬化组及肿瘤数目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P=0.049),与其他临床基线资料差异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HCC患者行TACE术后[(10558±7007)ng/L]和术前[(8709±6510)ng/L]血清VEGFR-2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按术前血清VEGFR-2浓度平均数8709ng/L分组,术前血清VEGFR-2高浓度的HCC患者其总生存时间及无疾病进展时间短于血清VEGFR-2低浓度的患者(17个月比28个月,P=0.001;10个月比15个月,P=0.031)。Cox回归示术前血清VEGFR-2浓度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前血清VEGFR-2浓度可以预测行TACE的HCC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药物疗法 联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原文传递
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癌相关的手足皮肤反应与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9
8
作者 罗小宁 陆骊工 +4 位作者 邵培坚 胡宝山 李勇 禹娴怡 何旭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889-893,共5页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癌相关的手足皮肤反应(HFRS)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介入科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51例索拉非尼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资料,比较HFRS0级、1—2级、3...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癌相关的手足皮肤反应(HFRS)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介入科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51例索拉非尼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资料,比较HFRS0级、1—2级、3级三组患者间的疾病控制率(DCR)、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mPFS)、中位生存期(mOS)的差异,Cox模型分析影响PFS的因素。结果13/51例未出现HFRS(即0级),38/51例出现HFRS,其中,1~2级27例,3级11例,三组DCR分别为38.5%、70.4%、90.9%,0级组比1~3级组的DCR:38.5%比76.3%,P=0.031,1—2级组比3级组,P=0.352;三组的mPFS分别为2.8(95%CI1.6—4.0)、4.5(95%CI1.3—7.7)和12.8(95%CI3.7—21.9)个月,0级组比1~2级组,P=0.019,相关风险比(HR):2.8(95%CI1.3—6.3),P=0.010,0级组比3级组,P〈0.01,HR:6.6(95%CI2.3~19.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级组比3级组,P=0.054;三组mOS分别为8.5(95%CI5.9—11.1)、13.0(95%CI10.1~15.9)和25.4个月,两两比较,P〈0.05。结论HFRS可作为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疗效的预示指标,但是疗效是否随HFRS严重程度的递增而增加尚待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药疹 索拉非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