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寄生侵染广宁红花油茶过程的组织解剖学观察
1
作者 练涛 郭业先 +5 位作者 田龙艳 柳军 徐金柱 杨华 邱华龙 秦长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2,共9页
本研究通过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从组织解剖学水平观察了广寄生Taxillus chinensis侵入广宁红花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的过程。结果表明:广寄生侵入寄主有2种形式,一种是种子侵入,另一种是缠绕根侵入。种子侵入主要是通过自身分泌的... 本研究通过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从组织解剖学水平观察了广寄生Taxillus chinensis侵入广宁红花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的过程。结果表明:广寄生侵入寄主有2种形式,一种是种子侵入,另一种是缠绕根侵入。种子侵入主要是通过自身分泌的胶状物质在寄主细胞间流动并包裹寄主细胞,随后降解寄主细胞形成多个微小的囊状结构,同时寄主形成愈伤组织,逐渐将广寄生种子包裹到体内。缠绕根侵入则是通过“膨胀螺丝结构”将寄主皮层撑开,同时吸根组织不断分泌胶状物质进入寄主组织降解寄主细胞,并逐渐生长进入寄主体内。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广寄生的致病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寄生 广宁红花油茶 侵染 吸根 组织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僵菌相容性杀虫剂筛选及混用防治椰心叶甲 被引量:26
2
作者 秦长生 徐金柱 +2 位作者 谢鹏辉 许志斌 廖仿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4-46,共3页
根据6种常用杀虫剂的常规使用浓度、亚致死浓度、次亚致死浓度对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M09菌株菌落生长的影响结果,筛选了与绿僵菌相容的杀虫剂,并选用适当剂量的杀虫剂与绿僵菌混用,防治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 根据6种常用杀虫剂的常规使用浓度、亚致死浓度、次亚致死浓度对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M09菌株菌落生长的影响结果,筛选了与绿僵菌相容的杀虫剂,并选用适当剂量的杀虫剂与绿僵菌混用,防治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结果表明,供试的6种杀虫剂对绿僵菌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杀虫单的抑制作用最弱,亚致死剂量药剂5d后对菌落生长的抑制率为15%,10d后下降到5.90%,次亚致死剂量5d和10d对菌落生长的抑制率均低于5%,与绿僵菌有较好的相容性.低剂量杀虫单与绿僵菌混用防治椰心叶甲成虫具有协同作用,亚致死剂量和次亚致死剂量的杀虫单和绿僵菌混用,防治椰心叶甲的致死率分别达93.33%和81.11%,要明显高于单独使用绿僵菌(75.56%)和单独使用亚致死和次亚致死剂量杀虫单(10%~30%),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僵菌 椰心叶甲 相容性 致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心叶甲绿僵菌菌株分离及生物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秦长生 徐金柱 +2 位作者 廖仿炎 何雪香 揭育泽 《广东林业科技》 2006年第4期23-25,35,共4页
2004年底从海南、广州、珠海等椰心叶甲发生严重地采集林间被绿僵菌感染的椰心叶甲僵虫,经分离获得17株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sopliae)(下称绿僵菌)。文章以这些菌株为材料,以生长速度和产孢量为指标,研究不同温度(26,35℃)下菌... 2004年底从海南、广州、珠海等椰心叶甲发生严重地采集林间被绿僵菌感染的椰心叶甲僵虫,经分离获得17株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sopliae)(下称绿僵菌)。文章以这些菌株为材料,以生长速度和产孢量为指标,研究不同温度(26,35℃)下菌株生长速度及产孢量的差异,筛选适合不同温度的优良菌株。结果表明,菌株间的生长速度和产孢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L05、L07、L09菌株生长速度较其它菌株快,其中,L05菌株偏高温,L07菌株偏低温,L09菌株则能兼顾二温度;26℃下,L01,L02、L08、L09菌株产孢量最高,而35℃下,L05和L09菌株产孢量最高。筛选出L09菌株作为防治椰心叶甲的林间供试菌株,L09菌株具有较高的产孢量和生长速度,能适应南方不同季节的中、高温度并适合大规模生产,有望成为防治椰心叶甲的优良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僵菌 椰心叶甲 生物学特性 生长速度 产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灭幼脲Ⅲ号在林间松针上的残留动态及持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秦长生 卢川川 苏星 《林业科技通讯》 1997年第5期13-14,23,共3页
本文研究的是在林间自然条件下,施用灭幼脲Ⅲ号(Dimilin-3)胶悬剂防治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药剂在林间松针上的残留动态及残效期。试验结果表明,林间用300ppm浓度的灭幼脲Ⅲ号... 本文研究的是在林间自然条件下,施用灭幼脲Ⅲ号(Dimilin-3)胶悬剂防治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药剂在林间松针上的残留动态及残效期。试验结果表明,林间用300ppm浓度的灭幼脲Ⅲ号胶悬剂在松针上的消解方程为C=46.44325E-0.0145t,半衰期为47.8天,药剂在松针上的即时附着量为53μg/kg。它对第1代马尾松毛虫1龄幼虫的持效期为40~50天,第2代30~40天,第3代长达56天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幼脲Ⅲ号 马尾松 松毛虫 残留
原文传递
化学药剂防治湿地松粉蚧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秦长生 殷凤鸣 陈权才 《广东林业科技》 1998年第3期43-46,共4页
选择了3种化学药剂对湿地松粉蚧进行室内杀虫试验及林间防治,结果表明:在室内低浓度下(稀释4000倍)以速扑杀效果最好,平均校正死亡率达84.47%;林间用速扑杀能较快地降低当代虫口密度,对湿地松粉蚧的扩散蔓延起到一定... 选择了3种化学药剂对湿地松粉蚧进行室内杀虫试验及林间防治,结果表明:在室内低浓度下(稀释4000倍)以速扑杀效果最好,平均校正死亡率达84.47%;林间用速扑杀能较快地降低当代虫口密度,对湿地松粉蚧的扩散蔓延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粉蚧 化学防治 湿地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剂对白僵菌发芽率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秦长生 《广东林业科技》 2003年第4期30-32,共3页
文章根据化学保水剂的保水特点 ,用 2种保水剂与 3个白僵菌菌株制成菌剂 ,并对它们进行了发芽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 :2种保水剂对 3个菌株发芽均有促进作用 ,其中保水剂S1效果最理想。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抗旱的白僵菌剂型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白僵菌 保水剂 发芽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樟树有害生物调查及主要种类危害特点 被引量:23
7
作者 赵丹阳 秦长生 +2 位作者 廖仿炎 徐金柱 揭育泽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26,共6页
2012—2015年调查广东省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情况,已发现有害生物112种,其中病害14种、攀援植物1种、有害昆虫96种、蜱螨目1种。重度发生的病害有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a)、枝枯病(Cytosporella cinnamomi),... 2012—2015年调查广东省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情况,已发现有害生物112种,其中病害14种、攀援植物1种、有害昆虫96种、蜱螨目1种。重度发生的病害有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a)、枝枯病(Cytosporella cinnamomi),攀援植物小叶海金沙Lygodium scandens,害虫有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肉桂双瓣卷蛾Polylopha cassiicola、花椒长足象Alcidodes sauteri和樟密缨天牛Mimothestus annulicornis,并对其为害特点做简要描述。首次发现肉桂双瓣卷蛾、花椒长足象、赭丽纹象甲Myllocerinus ocnrolineatus以及攀援植物小叶海金沙在广东省危害樟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病虫害 调查 发生 危害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僵菌微胶囊剂防治黄脊竹蝗的潜力评价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华 徐金柱 +4 位作者 赵丹阳 邱华龙 揭育泽 练涛 秦长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3-558,共6页
采用定量喷雾法测定了绿僵菌微胶囊悬浮液对黄脊竹蝗2龄跳蝻的室内毒力,同时应用绿僵菌微胶囊粉剂对林间黄脊竹蝗跳蝻进行防治,并且评估了绿僵菌微胶囊粉剂对黄脊竹蝗天敌红头芫菁的种群数量影响。结果显示绿僵菌微胶囊粉悬浮液对黄脊... 采用定量喷雾法测定了绿僵菌微胶囊悬浮液对黄脊竹蝗2龄跳蝻的室内毒力,同时应用绿僵菌微胶囊粉剂对林间黄脊竹蝗跳蝻进行防治,并且评估了绿僵菌微胶囊粉剂对黄脊竹蝗天敌红头芫菁的种群数量影响。结果显示绿僵菌微胶囊粉悬浮液对黄脊竹蝗幼虫具有良好的毒杀活性,10μg孢子/m L浓度下对2龄跳蝻的LT50为4.56 d,僵虫率达到93.67%。林间施用绿僵菌微胶囊粉剂30 d后,防治效果可达92.59%。同时对黄脊竹蝗主要天敌红头芫菁种群数量没有影响。因此,绿僵菌微胶囊剂在黄脊竹蝗生物防治方面具有极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僵菌 微胶囊 黄脊竹蝗 生物防治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致密UO_2微球的全胶凝方法 被引量:16
9
作者 徐志昌 张萍 +3 位作者 唐亚平 张富宏 秦长生 刘家祥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0-57,7,共8页
为了制备高温气冷反应堆用燃料芯核,致密UO_2微球,研究了一种新的溶胶-凝胶工艺.该流程具有经典的溶胶-凝胶工艺的优点,但克服了它们的缺点.已经知道,合理的配方设计和良好的干燥条件是克服破裂困难的关键因素.影响胶滴尺寸及其分布的... 为了制备高温气冷反应堆用燃料芯核,致密UO_2微球,研究了一种新的溶胶-凝胶工艺.该流程具有经典的溶胶-凝胶工艺的优点,但克服了它们的缺点.已经知道,合理的配方设计和良好的干燥条件是克服破裂困难的关键因素.影响胶滴尺寸及其分布的控制因素是:极限流量、几何因子、物理因子和振动因子.微球干燥和焙烧参数的优化是依据热分析曲线来确定的.用SEM方法观察了热处理过程中的微观结构的变化.观察了真空烧结的重结晶现象.观察了UO_2·nH_2O的化学气相沉积.结果表明:晶粒大小随烧结温度增加而增加.本工艺适合于制备500μm直径的微球.其产率为90%.球度优于1.08.球径范围为470-530μm.1400-1450℃真空条件下的烧结密度范围为10.71-10.76 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胶凝 工艺 燃料球 二氧化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油茶病虫害种类及发生动态调查 被引量:32
10
作者 赵丹阳 秦长生 +2 位作者 揭育泽 徐金柱 杨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9期14267-14270,共4页
2010~2012年对广东省油茶栽培区进行了病虫害种类调查,并对广东油茶病虫害发生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危害油茶的病虫害有101种,其中病害14种,虫害87种。14种病害中,黄化病和栗寄生为首次在油茶上危害报道,以炭疽病、软腐病... 2010~2012年对广东省油茶栽培区进行了病虫害种类调查,并对广东油茶病虫害发生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危害油茶的病虫害有101种,其中病害14种,虫害87种。14种病害中,黄化病和栗寄生为首次在油茶上危害报道,以炭疽病、软腐病、茶苞病、赤叶斑病以及栗寄生为优势病害种类。87种虫害中,已鉴定65种,其中鞘翅目昆虫13种,鳞翅目昆虫19种,同翅目昆虫20种,半翅目昆虫10种;以褐足角胸叶甲、油茶象甲、油茶织蛾、假小绿叶蝉和卷叶类鳞翅目害虫为害虫优势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病虫害 种类调查 发生动态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油茶种和品种对炭疽病的抗性观察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华 赵丹阳 +3 位作者 秦长生 徐金柱 揭育泽 廖仿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5-199,共5页
在林间调查了广东省内栽培的高州油茶、广宁红花油茶和39个品种的普通油茶对油茶炭疽病的抗病性,并在室内研究了高州油茶、广宁红花油茶和9个品种的普通油茶叶片对炭疽病的抗病性。林间自然状态下调查结果表明,广宁红花油茶对炭疽病的... 在林间调查了广东省内栽培的高州油茶、广宁红花油茶和39个品种的普通油茶对油茶炭疽病的抗病性,并在室内研究了高州油茶、广宁红花油茶和9个品种的普通油茶叶片对炭疽病的抗病性。林间自然状态下调查结果表明,广宁红花油茶对炭疽病的抗病性最强,普通油茶‘粤韶77-1号’、‘铁城1号’和‘湘林1号’抗性中等,其他品种均表现为感病;室内测定结果表明,广宁红花油茶属于抗病种类,‘铁城1号’和‘粤韶77-1号’属于中度抗病品种,其他为感病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炭疽病 抗病性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象甲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赵丹阳 秦长生 +3 位作者 徐金柱 廖仿炎 揭育泽 潘志萍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81-684,共4页
油茶象甲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油茶的重要果实害虫,为害严重林分果实被害率高达79.3%。本文详细描述了该虫的形态特征;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广东省2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内越过第1个冬天、以初羽化的... 油茶象甲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油茶的重要果实害虫,为害严重林分果实被害率高达79.3%。本文详细描述了该虫的形态特征;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广东省2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内越过第1个冬天、以初羽化的成虫在土内越过第2个冬天,4月上中旬开始出土,5-6月为出土盛期。成虫栖息环境、产卵和油茶果实的生长发育有密切的关系,成虫无交配时多栖息在油茶嫩枝、嫩芽或油茶果实基部的枯萎花絮上,成虫交配盛期多被发现在油茶果实上;油茶果实一般以果皮厚度4.0-6.0 mm着卵量最多,林间每果一般只有1粒卵或1头幼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象甲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天牛在红树植物无瓣海桑上的发生规律 被引量:13
13
作者 揭育泽 徐金柱 +2 位作者 秦长生 杨华 赵丹阳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13,共3页
林间调查及室内饲养结果表明: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Forster)在珠海无瓣海桑上1 a发生1代,以幼虫在树干木质部虫道内越冬,翌年2月下旬开始活动,3月中旬化蛹,3月下旬开始羽化,5月中旬达羽化高峰,羽化后不久交配产卵。6月中上旬为... 林间调查及室内饲养结果表明: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Forster)在珠海无瓣海桑上1 a发生1代,以幼虫在树干木质部虫道内越冬,翌年2月下旬开始活动,3月中旬化蛹,3月下旬开始羽化,5月中旬达羽化高峰,羽化后不久交配产卵。6月中上旬为幼虫孵化高峰期,幼虫孵化后约1个月开始入侵木质部。以4月底至5月初防治成虫,5月中下旬防治幼虫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天牛 发生规律 无瓣海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楝素农药与虫生真菌混用防治红树林鳞翅目害虫 被引量:11
14
作者 何雪香 秦长生 +3 位作者 廖仿炎 徐金柱 揭育泽 廖宝文 《生态科学》 CSCD 2009年第4期318-323,共6页
采用2种印楝素农药1%印楝素苦参碱乳油和0.3%印楝素乳油,以及2个虫生真菌绿僵菌菌株和白僵菌菌株对桐花长卷蛾、棉古毒蛾和广州小斑螟等3种红树林叶面和种子害虫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两种印楝素农药的单剂(500~1000倍)和与虫生真菌... 采用2种印楝素农药1%印楝素苦参碱乳油和0.3%印楝素乳油,以及2个虫生真菌绿僵菌菌株和白僵菌菌株对桐花长卷蛾、棉古毒蛾和广州小斑螟等3种红树林叶面和种子害虫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两种印楝素农药的单剂(500~1000倍)和与虫生真菌的复配剂(700倍),均对害虫有较强的毒性,一周内害虫死亡率达78.6~100%。两种印楝素农药与虫生真菌混合使用均比各自单独使用的杀虫效果好,其中与虫生真菌的复配剂700倍液的杀虫最快,效果最好,第3天柑橘长卷蛾和广州小斑螟的死亡率达100%,棉古毒蛾的死亡率达93.3%。应用1%印楝素苦参碱乳油和0.3%印楝素乳油与绿僵菌和白僵菌的复配剂500倍液进行林间防治危害桐花树的柑橘长卷蛾的试验,防治效果达65.4%~100%,该复配剂具有内吸传导作用、高效、低毒和安全等优点,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楝素农药 虫生真菌 防治 红树林 鳞翅目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双瓣卷蛾为害对樟树叶片挥发物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邱华龙 赵丹阳 +3 位作者 莫羡 徐金柱 揭育泽 秦长生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64-470,共7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技术分析肉桂双瓣卷蛾为害前后的樟树叶片挥发物变化。结果表明,健康和虫伤的樟树叶片中均含有26种相同的挥发物成份,但是肉桂双瓣卷蛾为害后挥发物的相对含量发生显著变化。肉桂...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技术分析肉桂双瓣卷蛾为害前后的樟树叶片挥发物变化。结果表明,健康和虫伤的樟树叶片中均含有26种相同的挥发物成份,但是肉桂双瓣卷蛾为害后挥发物的相对含量发生显著变化。肉桂双瓣卷蛾危害后,叶片中的黄樟素含量显著增高,健康叶片中黄樟素仅占0.6%,而虫伤叶片中为2.7%;但是反-水合倍半香桧烯、顺-橙花叔醇、反-橙花叔醇及α-红没药烯含量均显著降低,健康叶中分别含1.9%、4.5%、11.6%和1.2%,而虫伤叶片中分别占0.6%、2.1%、7.0%和0.7%。挥发物组分含量变化可能在调控害虫取食、天敌对猎物的搜寻等行为过程中发挥作用。本研究为探索植物挥发物对害虫及天敌行为的影响奠定基础,为了解寄主-昆虫-天敌三层营养关系的相互作用、利用天然活性化合物防治害虫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双瓣卷蛾 叶片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象色谱-质谱 挥发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油茶病虫害发生规律 被引量:11
16
作者 赵丹阳 廖仿炎 秦长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6-89,98,共5页
通过调查广东省高州油茶、广宁红花油茶、普通油茶和其他部分从省外引进的油茶品系的病虫害,确定了危害严重不同油茶品系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并研究了广东省油茶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褐足角胸叶甲、鳞翅... 通过调查广东省高州油茶、广宁红花油茶、普通油茶和其他部分从省外引进的油茶品系的病虫害,确定了危害严重不同油茶品系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并研究了广东省油茶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褐足角胸叶甲、鳞翅目卷叶类害虫(如茶长卷蛾、茶小卷叶蛾、茶细蛾等)、假小绿叶蝉和茶黄蓟马为油茶病虫害优势种类,油茶茶苞病、栗寄生、油茶象甲、油茶织蛾、茶梢尖蛾为局部地区优势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病虫害 发生规律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象甲幼虫发生及空间分布型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丹阳 叶燕华 +4 位作者 方天松 秦长生 徐金柱 揭育泽 廖仿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2期78-81,共4页
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应用8种聚集度指标和2种回归模型研究了油茶象甲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应用"聚集度均数"指标分析了幼虫种群聚集的原因,运用SPSS分析软件对幼虫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茶象甲幼虫种群的空... 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应用8种聚集度指标和2种回归模型研究了油茶象甲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应用"聚集度均数"指标分析了幼虫种群聚集的原因,运用SPSS分析软件对幼虫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茶象甲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且该分布具密度依赖性;幼虫种群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幼虫种群聚集分布的原因是由其本身特性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造成;油茶象甲幼虫的虫口密度受不同方位的影响不大,受不同高度层次的影响较大,幼虫对下层的危害最为严重,上层和中层的危害相对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象甲幼虫 空间分布型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褐足角胸叶甲生物学特性及生物防治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丹阳 廖仿炎 +2 位作者 秦长生 付小勇 揭育泽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15,共3页
褐足角胸叶甲Basilepta fulvipes在广东省1 a发生6代,以幼虫越冬。利用绿僵菌M09菌株对该虫进行生物测定试验,在(1×103)^(1×108)孢子/g 6个孢子浓度梯度下,随着浓度的提高,褐足角胸叶甲的死亡率从20%上升至100%,该菌株对褐足... 褐足角胸叶甲Basilepta fulvipes在广东省1 a发生6代,以幼虫越冬。利用绿僵菌M09菌株对该虫进行生物测定试验,在(1×103)^(1×108)孢子/g 6个孢子浓度梯度下,随着浓度的提高,褐足角胸叶甲的死亡率从20%上升至100%,该菌株对褐足角胸叶甲有极强的致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褐足角胸叶甲 生物学特性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僵菌与3种杀虫剂混配对樟巢螟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华 赵丹阳 秦长生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94-1501,共8页
采用定量喷雾法测定了绿僵菌、白僵菌以及3种杀虫剂对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低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并测定了金龟子绿僵菌Ma09与3种杀虫剂混配后的协同作用。结果显示:4种昆虫病原菌菌株均对樟巢螟2~3龄幼虫具有较好的致死效果,用绿僵菌... 采用定量喷雾法测定了绿僵菌、白僵菌以及3种杀虫剂对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低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并测定了金龟子绿僵菌Ma09与3种杀虫剂混配后的协同作用。结果显示:4种昆虫病原菌菌株均对樟巢螟2~3龄幼虫具有较好的致死效果,用绿僵菌和白僵菌孢悬液处理后,死亡高峰期在3~4 d;白僵菌GDLY9的防治效果最好,处理浓度为1×109孢子/mL下LT50和LT90分别为3.01 d、3.95 d,金龟子绿僵菌Ma09、3297效果相当,黄绿绿僵菌Mf985的LT50相对低一些,但是LT90优于金龟子绿僵菌Ma09和3297。金龟子绿僵菌Ma09与苯氧威、除虫脲和短稳杆菌混配后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协同指数分别为20.43、27.53和33.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巢螟 绿僵菌 白僵菌 毒力测定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僵菌无纺布菌条的制作(I)液体种子培养条件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金柱 秦长生 +2 位作者 李增智 樊美珍 葛飞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2-24,共3页
研究了金龟子绿僵菌菌株Ma83液体培养最佳营养及环境条件,为无纺布培养提供良好的液体种子。以生物量为指标,通过液体摇瓶试验确定了绿僵菌Ma83菌株液体种子培养参数,对不同的氮源、碳源及其浓度和初始pH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了金龟子绿僵菌菌株Ma83液体培养最佳营养及环境条件,为无纺布培养提供良好的液体种子。以生物量为指标,通过液体摇瓶试验确定了绿僵菌Ma83菌株液体种子培养参数,对不同的氮源、碳源及其浓度和初始pH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绿僵菌Ma83菌株液体种子培养最佳营养条件为4%黄豆粉,2%白砂糖,0、5%MgSO4·7H2O,0.05g/LKCl,0.1g/LFeSO4·7H2O,1.0g/LKH2PO4,pH6.3~6.5。70L发酵罐培养,千生物量第三天可达35g/L,显著优于筛选前培养基(SDA.28g/L.a=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僵菌 液体培养 无纺布菌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