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和田河气田奥陶系底水气藏水侵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程开河 江同文 +4 位作者 王新裕 牟伟军 潘昭才 施英 王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8-110,共3页
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奥陶系底水气藏为裂缝性碳酸盐岩气藏,地质研究表明,该气藏水侵的主要方式为水锥型。为了分析该气藏底水上升规律,给开发方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决定利用单井剖面模型对水锥机理进行研究。在分析其主要地质特征的基... 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奥陶系底水气藏为裂缝性碳酸盐岩气藏,地质研究表明,该气藏水侵的主要方式为水锥型。为了分析该气藏底水上升规律,给开发方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决定利用单井剖面模型对水锥机理进行研究。在分析其主要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单井剖面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不同水体大小、不同有效厚度、不同射开厚度、不同非渗透层、不同地层渗透率、不同生产压差以及水平井技术对底水锥进的影响。结果发现,水体大小等因素都对底水锥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水平井则可以把“底水锥进”演变为“底水推进”。通过机理研究基本搞清了气藏底水运动规律,得出了防止和控制底水上升的措施。据此,建议气藏开发时采用水平井技术,气井部署在储层有效厚度大、平面渗透率较高、垂向渗透率较低的区域,射孔时应有一定的避射厚度,生产时要注意控制生产压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河气田 底水气藏 裂缝(地质) 碳酸盐岩 水锥 机理 数值模拟 开发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及微倾斜管内油气水三相流流型特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文红 郭烈锦 +3 位作者 程开河 韩新利 赵新伟 杨龙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0-125,共6页
以46号机械油、自来水和空气为实验介质,对水平及微倾斜有机玻璃管内油气水三相流的流型及其转变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观察法和流型识别仪相结合的方法,按照油、水两相的关系以及气液界面总体特征,将管内油气水三相流的流型进行了划... 以46号机械油、自来水和空气为实验介质,对水平及微倾斜有机玻璃管内油气水三相流的流型及其转变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观察法和流型识别仪相结合的方法,按照油、水两相的关系以及气液界面总体特征,将管内油气水三相流的流型进行了划分,并给出了相应的流型结构及流型图。以实验数据为基础提出了考虑流动参数变化影响的反相点预测关联式。按照现有的关于气液两相流的流型转变准则以及考虑流动条件的油水乳状液的变化规律,对管内油气水三相流各流型之间的相互转变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气相的作用使油水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同流动条件下的油水混合物的物性变化也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水三相流 流型 水平管 倾斜管 油水混合物 反相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南油田深部调剖试验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百春 陈季梅 +7 位作者 伍轶鸣 潘昭才 于志楠 程开河 田新建 姜许健 郑伟涛 双志强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03X期298-299,共2页
针对轮南油田LN2井区TI油组油藏非均质性强,低渗透层难以动用的现状,为较好地动用低渗层的可采储量,提高油田开发效果,首次在LN209井开展了NPLS凝胶深部调剖试验。通过现场调剖后各项指标综合分析判断,应用该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针对轮南油田LN2井区TI油组油藏非均质性强,低渗透层难以动用的现状,为较好地动用低渗层的可采储量,提高油田开发效果,首次在LN209井开展了NPLS凝胶深部调剖试验。通过现场调剖后各项指标综合分析判断,应用该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封堵高渗层,降低高渗透层吸水量,迫使低渗层吸水,有效地缓解注水井的层内矛盾,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注水的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为精细开发类似油藏提供了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南油田 TI油组 深部调剖 NPLS凝胶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