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相关参数对评估炎症性肠病活动性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程成全 胡志坚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248-252,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评估炎症性肠病(IBD)活动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溃疡性结肠炎(UC)及克罗恩病(CD)患者共206例,另选取于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健康体检5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收...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评估炎症性肠病(IBD)活动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溃疡性结肠炎(UC)及克罗恩病(CD)患者共206例,另选取于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健康体检5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并依据病史、Myao活动指数、蒙特利尔分级及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对患者进行分组及疾病严重程度分级。收集患者首次诊断时的血常规检测指标。结果IBD患者的血小板相关参数除P-LCR外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CD患者PCT及PLT显著高于UC(P分别0.007、<0.001);IBD活动期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UC患者病情与血小板参数存在相关性,重度患者PLT高于轻度患者(P<0.05)、MPV低于轻度患者(P=0.001);将MPV、PDW、P-LCR、PCT、PLT联合诊断IBD的活动性,得到AUC=0.857,95%CI 0.803~0.912,P<0.05。结论MPV、PDW在IBD活动期降低;PLT、PCT则增高;血小板相关参数联合诊断可较好反映IBD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血小板体积 炎症性肠病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苷元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p53信号通路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罗亭 王晓波 +7 位作者 余石群 欧阳锦 付登刚 彭游 程成全 熊小伟 黄邵鑫 汪鑫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1-438,共8页
目的研究大豆苷元(daidzein,DD)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重点探讨p53信号通路在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大豆异黄酮和DD对HELF和H1299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基因芯片技术检测DD处理H1299细胞后... 目的研究大豆苷元(daidzein,DD)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重点探讨p53信号通路在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大豆异黄酮和DD对HELF和H1299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基因芯片技术检测DD处理H1299细胞后基因的表达量变化,GSEA和差异分析筛选主要通路和关键基因;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主要通路中关键基因(p53和CASP9)的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p53抑制剂Pifithrin-α抑制p53的表达后,检测DD对p5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并观察其对H1299细胞的增殖效应。结果大豆异黄酮和DD能促进肺正常细胞增殖和抑制其凋亡,且能抑制肺癌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凋亡。p53信号通路在DD处理组中明显富集(NES=1.78,P=0.000),且发现处理组中p53和CASP9基因的表达出现明显上调。与对照组相比,DD处理的HELF和H1299细胞中CASP9和p53的mRNA表达均明显提高(P<0.05),HELF细胞中p53蛋白表达亦出现增加(P<0.05)。抑制p53表达后,DD可明显增加H1299和HELF细胞中p53的mRNA表达(P<0.05),亦可明显提高H1299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P<0.05),并观察到DD可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结论DD能抑制肺癌H1299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且其机制主要涉及p53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大豆苷元 非小细胞肺癌细胞 增殖 凋亡 p5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LDL-C和LP(a)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谢福生 赵莲 +2 位作者 胡志坚 程成全 王敏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880-88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和脂蛋白(a)LP(a)联合检测对冠心病(CHD)诊断价值。方法 12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5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46例,心肌梗死(AMI)组30例,以122例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阴... 目的探讨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和脂蛋白(a)LP(a)联合检测对冠心病(CHD)诊断价值。方法 12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5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46例,心肌梗死(AMI)组30例,以122例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阴性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sdLDL-C、LP(a)、TG、CHOL、LDL-C、HDL-C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AMI组血清sdLDL-C、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AP组及UAP组;SAP组和UAP组的sdLDL-C及LP(a)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血清LP(a)和sdLDL-C水平与CHOL水平成正相关,sdLDL-C水平与LDL-C水平成正相关。LP(a)诊断CHD的最佳临界值为231.5mg/L,ROC曲线下面积为0.8176,敏感性为0.6032,特异性为0.9310;sdLDL-C诊断CHD的最佳临界值为19.33mg/dL,ROC曲线下面积为0.8095,敏感性为0.6508,特异性为0.8966;联合LP(a)和sdLDL-C诊断CHD曲线下面积为0.8574,敏感性为0.6825,特异性为0.9138。结论联合检测血清sdLDL-C和LP(a)可提高对冠心病的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sdLDL-C L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类食品摄入及EGFR、ESR2基因多态性在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晓波 李来芳 +3 位作者 程成全 赵浩 汪鑫 黄邵鑫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9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研究豆类食品的摄入及EGFR、ESR2基因多态性与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调查收集非吸烟女性肺癌患者和对照,分析豆类食品与女性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对非吸烟女性肺癌患者和对照组进行SNPS检测,分析EGFR和ESR2基因多态性与非... 目的研究豆类食品的摄入及EGFR、ESR2基因多态性与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调查收集非吸烟女性肺癌患者和对照,分析豆类食品与女性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对非吸烟女性肺癌患者和对照组进行SNPS检测,分析EGFR和ESR2基因多态性与非吸烟女性肺癌的关联关系,并对大豆异黄酮的摄入、EGFR和ESR2基因多态性与非吸烟女性肺癌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发现豆类食品的摄入能够降低非吸烟女性肺癌的发病风险(P=0.015),随着膳食豆类食品摄入量的增加,女性肺癌的风险效应值减少。经Bonferroni校正后,发现EGFR基因的rs11534100位点与非吸烟女性肺癌的发生之间存在关联。未发现豆类食品的摄入与EGFR、ESR2的SNPs在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生的交互作用。结论豆类食品能降低女性非吸烟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膳食大豆异黄酮的摄入量能减少女性肺癌的风险效应值。EGFR、ESR2基因多态性与非吸烟女性肺癌的发病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非吸烟女性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雌激素受体 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