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维素酶活力测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程抒劼 郑兰娟 +3 位作者 林俊芳 娄囡囡 赵力超 郭丽琼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34-336,342,共4页
纤维素酶是一种多酶复合体系,其作用的底物比较复杂,活力测定方法也存在差异。如何准确测定纤维素酶活力的大小,对于研究该酶的特性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纤维素酶测定的常用方法进行了综述和评价。
关键词 纤维素酶 活力测定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豆杉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乙酰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程抒劼 黄仕杰 +2 位作者 郭丽琼 韩飞 林俊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对中国重要药用植物南方红豆杉中的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乙酰转移酶(DBAT)基因进行分离、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乙酰转移酶(DBAT)基因c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南方红豆杉叶片... 对中国重要药用植物南方红豆杉中的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乙酰转移酶(DBAT)基因进行分离、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乙酰转移酶(DBAT)基因c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南方红豆杉叶片中克隆了1个DBAT基因Tc-DBAT的全长cDNA。结果显示,Tc-DBAT cDNA含有1个1 323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440个氨基酸,对应基因组序列含有1个内含子。Tc-DBAT蛋白N端含有5个N-酰基化作用位点和2个保守的N-糖基化作用位点,具有1个保守的B ig-1结构域,多个重要的磷酸化位点以及1个类似钙结合蛋白重复结构。序列同源性比较、系统发生分析以及蛋白质高级结构预测均表明,Tc-DBAT属于转移酶超家族(transferase superfamily),是一个具有乙酰转移酶活性的功能蛋白,能够催化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DAB)10位的乙酰化,从而生成抗癌新药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最后一个双萜中间体——巴卡亭Ⅲ。有望通过成功克隆和鉴定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达到提高其半合成前体巴卡亭Ⅲ产量的目的,并且为进一步利用组合表达系统商业化生产紫杉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紫杉醇 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乙酰转移酶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豆杉紫杉烷13α-羟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黄仕杰 程抒劼 +3 位作者 郭心悦 辛燕花 郭丽琼 林俊芳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4,共5页
目的:紫杉烷13α-羟化酶是紫杉醇下游合成途径关键酶之一,负责催化紫杉二烯-5α-醇的C13侧链发生羟基化反应生成紫杉二烯-5α、13α-二醇。该研究从南方红豆杉中克隆出紫杉烷13α-羟化酶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利用南... 目的:紫杉烷13α-羟化酶是紫杉醇下游合成途径关键酶之一,负责催化紫杉二烯-5α-醇的C13侧链发生羟基化反应生成紫杉二烯-5α、13α-二醇。该研究从南方红豆杉中克隆出紫杉烷13α-羟化酶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利用南方红豆杉的总DNA和总RNA为模板,采用PCR和RT-PCR技术克隆出紫杉烷13α-羟化酶基因的DNA序列和cDNA序列,利用swiss-prot、DNAMAN等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核酸序列和蛋白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其cDNA序列长度为1 651bp,含有一个1 458bp的开放阅读框,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其氨基酸序列与已经报道的蔓地亚红豆杉的紫杉烷13α-羟化酶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为96%。结论:成功克隆出南方红豆杉紫杉烷13α-羟化酶基因,为利用合成生物学工程技术生产紫杉醇或其前体物质提供了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紫杉烷 13α-羟化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烷烃对野油菜黄单胞菌合成黄原胶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欧杰 李柏林 程抒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73-276,共4页
本实验研究野油菜黄单胞菌以玉米淀粉作为碳源进行黄原胶生物合成过程中,添加作为携氧剂的混合烷烃对提高产胶率的影响,同时电镜观察不同发酵时期野油菜黄单胞菌的产胶情况。在摇瓶发酵的基础上,进行发酵罐实验。添加8%混合烷烃发酵66h... 本实验研究野油菜黄单胞菌以玉米淀粉作为碳源进行黄原胶生物合成过程中,添加作为携氧剂的混合烷烃对提高产胶率的影响,同时电镜观察不同发酵时期野油菜黄单胞菌的产胶情况。在摇瓶发酵的基础上,进行发酵罐实验。添加8%混合烷烃发酵66h后,黄原胶产胶率和碳源转化率明显提高。结果显示:摇瓶发酵产胶率可达3.84%(对照组为2.58%),碳源转化率为76.8%(对照组为51.6%);发酵罐产胶率可达4.18%(对照组为2.90%),碳源转化率为83.6%(对照组为5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胶 混合烷烃 野油菜黄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蔓地亚红豆杉3′-N-去苯甲酰-2-脱氧紫杉醇苯甲酰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黄仕杰 程抒劼 +2 位作者 郭心悦 郭丽琼 林俊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91-195,共5页
3′-N-去苯甲酰-2-脱氧紫杉醇苯甲酰转移酶(DBTNBT)是催化紫杉醇生物合成最后一步反应所需要的酶,负责将带有不完全侧链的紫杉醇前体催化形成紫杉醇。利用蔓地亚红豆杉的总DNA和总RNA为模板,采用PCR和RT-PCR技术克隆出DBTNBT基因的DNA... 3′-N-去苯甲酰-2-脱氧紫杉醇苯甲酰转移酶(DBTNBT)是催化紫杉醇生物合成最后一步反应所需要的酶,负责将带有不完全侧链的紫杉醇前体催化形成紫杉醇。利用蔓地亚红豆杉的总DNA和总RNA为模板,采用PCR和RT-PCR技术克隆出DBTNBT基因的DNA序列和cDNA序列,测序结果显示长度分别为1465bp和1362bp,编码438个氨基酸的多肽。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其碱基序列与已经报道的蔓地亚红豆杉的DBTNBT基因的一致性为99%,其氨基酸序列与已经报道的蔓地亚红豆杉的DBTNBT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为96%。DNA序列和cDNA序列比对发现该基因含有1个内含子。利用SWISS-PROT、DNAMAN等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蛋白序列进行了分析,为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紫杉醇或其前体物质提供了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蔓地亚红豆杉 紫杉醇 3′-N-去苯甲酰-2-脱氧紫杉醇苯甲酰转移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乙醇法提取血红铆钉菇子实体总黄酮工艺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聪 陈贵堂 +3 位作者 王海翔 杨志萍 程抒劼 綦国红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7期1309-1311,共3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超声-乙醇法提取血红铆钉菇(Chroogomphus rutilus)子实体中总黄酮的工艺。结果表明,血红铆钉菇中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70%乙醇,料液比1∶30(m/V),超声时间30 min,最佳工艺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5.91%。
关键词 血红铆钉菇(Chroogomphus rutilus) 超声 总黄酮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耳多糖的活性评价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诗琪 尧岚 +4 位作者 李荣春 杨林雷 张一帆 程抒劼 曹崇江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4年第4期93-99,共7页
以新鲜金耳为原料,利用水提醇沉的方法提取制备金耳多糖。利用红外光谱、刚果红试验、热重分析对金耳多糖的结构进行初步分析。对金耳多糖的多糖、糖醛酸、还原糖含量进行化学组成测定。通过RAW264.7细胞的抗炎试验和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 以新鲜金耳为原料,利用水提醇沉的方法提取制备金耳多糖。利用红外光谱、刚果红试验、热重分析对金耳多糖的结构进行初步分析。对金耳多糖的多糖、糖醛酸、还原糖含量进行化学组成测定。通过RAW264.7细胞的抗炎试验和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的体外划痕试验对金耳多糖进行体外抗炎修护活性评价。结果表明金耳多糖具有良好的抗炎和修护活性。将其作为原料制备的精华液具有温和无刺激的特点,在化妆品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多糖 抗炎 修复 化妆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抑郁食药用真菌及其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陆顺 杨璇 +3 位作者 冯雨菡 康文艺 曹崇江 程抒劼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1-110,共10页
近年来,食药用真菌的抗抑郁作用不断被发掘出来,相关的生物活性成分因具有多靶点、副作用小的优点得到广泛关注。笔者按照机制总结3大类(提高机体抗氧化水平、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和其受体、多种机制交互作用)共12种具有抗抑郁功效的食... 近年来,食药用真菌的抗抑郁作用不断被发掘出来,相关的生物活性成分因具有多靶点、副作用小的优点得到广泛关注。笔者按照机制总结3大类(提高机体抗氧化水平、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和其受体、多种机制交互作用)共12种具有抗抑郁功效的食药用真菌及其生物活性成分,其中白黄侧耳(Pleurotus cornucopiae)、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和姬松茸(A.blazei)可以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安络小皮伞(Marasmius androsaceus)、刺芹侧耳(P.eryngii)和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可以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和其受体;灵芝(Ganoderma lucidum)、茯苓(Poria cocos)、香菇(Lentinula edodes)、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和黑柄炭角菌(Xylaria nigripes)通过多种机制交互起作用。笔者总结食药用真菌抗抑郁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开发食药用真菌来源抗抑郁药物和功能食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药用真菌 蘑菇 抑郁 活性成分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壳聚糖/海藻酸钠活性包装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0
9
作者 蔡月 王梦军 +3 位作者 年琳玉 程抒劼 曹崇江 黄志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72-281,共10页
本实验以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和壳聚糖(chitosan,CS)为成膜基材,并以不同添加量(分别为0%(质量分数,后同)、1%、2.5%、5%)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8,ZIF-8)纳米复合材... 本实验以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和壳聚糖(chitosan,CS)为成膜基材,并以不同添加量(分别为0%(质量分数,后同)、1%、2.5%、5%)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8,ZIF-8)纳米复合材料为功能性成分,通过层层组装的方式制备TP@ZIF-8/CS/SA复合膜。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质构仪、色差仪等对复合膜的形貌、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P@ZIF-8纳米复合材料添加量为5%时改变了CS/SA复合膜的颜色,并且影响了复合膜的微观形态,还增强了复合膜的热稳定性、阻隔性能和机械性能。此外,TP@ZIF-8纳米复合材料的加入使该复合膜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和抑菌效果。综上,本实验制备出一种具有抗菌和抗氧化的生物可降解活性包装膜,该活性包装膜在食品保鲜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壳聚糖 海藻酸钠 抗氧化活性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多糖提取方法工艺优化及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廖登未 黄德春 +2 位作者 程抒劼 曹崇江 陈贵堂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2-156,共5页
为探究提取方法对姜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热水浸提法、超声波冰浴提取法以及复合酶酶解法提取姜多糖,优化出各自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对比多糖紫外光谱扫描以及姜渣透射电镜扫描图。结果表明:热水浸提法、超声波冰浴提取法以及复合酶... 为探究提取方法对姜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热水浸提法、超声波冰浴提取法以及复合酶酶解法提取姜多糖,优化出各自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对比多糖紫外光谱扫描以及姜渣透射电镜扫描图。结果表明:热水浸提法、超声波冰浴提取法以及复合酶酶解法3种提取工艺在最佳提取条件下得到的多糖提取率分别为(11.74±0.23)%,(7.00±0.04)%,(20.93±0.20)%,得率分别为(6.53±0.08)%,(2.56±0.11)%,(14.67±0.32)%,纯度分别为(86.53±0.20)%,(59.84±0.06)%,(73.59±0.19)%;对比3种不同方法可知,复合酶解法姜多糖提取率和得率最高,而在纯度方面,热水浸提法优于复合酶解法和超声波冰浴提取法。结合姜渣透射电镜图发现,不同提取方法对姜细胞的破坏程度不同,从而造成多糖的提取率和多糖得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热水浸提法 超声波冰浴提取 复合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安全溯源体系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巧润 曹宇璇 +5 位作者 曹怡凡 徐笑 程抒劼 陈贵堂 曹崇江 袁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32,共9页
我国是人口大国,食品安全关乎民生大计,近年来屡屡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值得大家思考,如何让消费者吃得更安心更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建立食品安全溯源体系是应对食品安全问题极为有效的措施,解决信息领域的安全问题,能够降低危害发生风险,... 我国是人口大国,食品安全关乎民生大计,近年来屡屡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值得大家思考,如何让消费者吃得更安心更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建立食品安全溯源体系是应对食品安全问题极为有效的措施,解决信息领域的安全问题,能够降低危害发生风险,给消费者真实可感的安全感。然而,现有食品安全溯源系统中仍存在部分不足,包括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资源浪费和信任危机等,而区块链技术正好能够解决其中的大部分问题。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数字新基建的完善,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信息的价值正被逐步挖掘,区块链技术与食品安全溯源技术的结合是“互联网+”的重要成果,食品安全溯源技术的把控和发展将跨越新的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溯源体系 区块链 互联网技术 物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黄芪下脚料蛋白提取工艺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浩 秦高一鑫 +3 位作者 陈贵堂 綦国红 程抒劼 杨志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170-176,共7页
为确定黄芪下脚料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有利于其进一步的活性研究,为其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使其变废为宝。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料液比、p H、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黄芪下脚料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提... 为确定黄芪下脚料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有利于其进一步的活性研究,为其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使其变废为宝。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料液比、p H、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黄芪下脚料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凯氏定氮法测得黄芪下脚料中蛋白含量为10.74%±0.13%,蛋白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64℃、液料比47∶1(m L·g^(-1))、p H12.0、提取时间4.3 h,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提取率的理论最大值为46.96%,实验验证值为47.03%±0.78%,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黄芪下脚料蛋白提取工艺的参数准确可靠,该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可用于指导生产实践,为黄芪下脚料蛋白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下脚料 蛋白 碱提酸沉法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A藻油的生理功能及在食品中复配协同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淑婷 李宏新 +3 位作者 于越 袁彪 曹崇江 程抒劼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68-476,共9页
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DHA)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属于omega-3家族,主要来源为鱼油和藻油。与鱼油相比,藻油因为含有较高的DHA纯度和更高的安全性而备受青睐,因此被大量应用在食品和保健品中,与食品中的成分相互影... 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DHA)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属于omega-3家族,主要来源为鱼油和藻油。与鱼油相比,藻油因为含有较高的DHA纯度和更高的安全性而备受青睐,因此被大量应用在食品和保健品中,与食品中的成分相互影响、协同增效。本文综述了DHA藻油的生理功能,包括促进大脑和眼部神经发育、增强免疫力、抗氧化和抗癌等。总结了DHA藻油在牛奶、酸奶、奶粉中的应用,探讨了它与益生菌、益生元、磷脂酰丝氨酸、卵磷脂等食品成分相互作用的效果与机制,为食品、保健品行业更广泛、深入地使用DHA藻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二碳六烯酸 藻油 生理功能 复配 协同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饮食干预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柏茜茜 韩承刚 +3 位作者 徐莹 韩劲松 曹崇江 程抒劼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421-431,共11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胀以及排便频率和性状异常。该病发病机制复杂,包括遗传因素、饮食差异、肠道菌群改变、胃肠道感染以及脑-肠轴异常等。目前缓解病症的主要...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胀以及排便频率和性状异常。该病发病机制复杂,包括遗传因素、饮食差异、肠道菌群改变、胃肠道感染以及脑-肠轴异常等。目前缓解病症的主要方式是限制性饮食,如低“可发酵性寡糖、双糖、单糖和多元醇”(Fermentable Oligosaccharides, Disaccharides, Monosaccharides and Polyols, FODMAPs)饮食、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s)饮食、无麸质饮食以及低乳糖饮食等,能有效改善IBS患者的腹部不适症状。本文归纳了近几年国内外相关学者对于IBS的研究现状,包括IBS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低FODMAPs饮食和低AGEs饮食与IBS肠道菌群的关联、针对食物中FODMAPs成分和AGEs成分的定量检测手段以及食品加工处理技术降低食物中FODMAPs和AGEs含量的措施,以期为IBS患者提供健康有效的饮食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可发酵的寡糖双糖单糖和多元醇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饮食干预 分析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醛对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綦国红 井佳丽 +3 位作者 杨志萍 陈贵堂 王海翔 程抒劼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47-150,共4页
本文拟研究肉桂醛在非抑菌浓度条件下对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FML05-2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首先测定了肉桂醛对模式细菌紫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CVO26紫色素产生的影响;再对荧光假单胞菌FML05-2形成的生... 本文拟研究肉桂醛在非抑菌浓度条件下对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FML05-2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首先测定了肉桂醛对模式细菌紫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CVO26紫色素产生的影响;再对荧光假单胞菌FML05-2形成的生物膜以及与生物膜形成有关的重要因素胞外多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非抑菌浓度40、20μg/m L条件下,肉桂醛对紫色杆菌CVO26紫色素的产生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31.53%、17.90%;对荧光假单胞菌FML05-2生物膜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44.22%、21.77%;对荧光假单胞菌FML05-2胞外多糖产生的抑制率分别为15.72%、5.34%。因此,肉桂醛在非抑菌浓度条件下对荧光假单胞菌FML05-2生物膜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醛 群体感应抑制 荧光假单胞菌 生物膜 胞外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脂肪替代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璇 孙子惠 +1 位作者 曹崇江 程抒劼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6-29,共4页
介绍了脂肪替代物的分类及近年来脂肪替代物在不同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并对脂肪替代物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开发健康安全的脂肪替代物提供发展方向。
关键词 脂肪替代物 食品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多糖不同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免疫活性初探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佳乐 黄德春 +2 位作者 程抒劼 曹崇江 陈贵堂 《食品与营养科学》 2019年第2期142-154,共13页
为探究不同提取工艺对枣多糖提取效果及生物活性的影响,采用热水浸提法、超声冰浴提取法以及酶解提取法提取枣多糖,优化出各自最佳提取工艺,并比较三种提取方法提取的枣多糖的免疫活性。结果表明:热水浸提法的最优提取条件为:液料比25:1... 为探究不同提取工艺对枣多糖提取效果及生物活性的影响,采用热水浸提法、超声冰浴提取法以及酶解提取法提取枣多糖,优化出各自最佳提取工艺,并比较三种提取方法提取的枣多糖的免疫活性。结果表明:热水浸提法的最优提取条件为:液料比25:1 (mL/g),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 h,此时枣多糖的提取率为54.27% &#177;2.64%;超声冰浴提取法的最优工艺为:液料比25:1 (mL/g),超声功率300 W,超声时间20 min,在最优提取条件下枣多糖提取率为56.93% &#177;2.79%;酶解法的最优提取工艺为:0.5%混合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 = 1:1),酶解时间2 h,酶解温度40℃,液料比25:1 (mL/g),pH 4.0,此时枣多糖的提取率为55.22% &#177;2.54%。对比三种不同方法可知,超声法得到的多糖提取率最高。另外,MTT以及促进免疫因子释放实验表明,三种工艺均对RAW264.7巨噬细胞有一定的毒性,但促进细胞的免疫因子释放,其中热水浸提法提取的多糖免疫活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多糖 提取工艺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多糖分离纯化及多糖铁复合物的制备 被引量:7
18
作者 董亚茹 王瑶 +3 位作者 赵立艳 陈梅香 程抒劼 陈贵堂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8-214,共7页
为了制备一种新型的补铁剂-金针菇多糖铁复合物,采用Sevage试剂脱蛋白、DEAE-52纤维素、Sephadex G-100葡聚糖凝胶层析柱纯化金针菇多糖,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金针菇多糖铁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经过纯化后得到的2种金针... 为了制备一种新型的补铁剂-金针菇多糖铁复合物,采用Sevage试剂脱蛋白、DEAE-52纤维素、Sephadex G-100葡聚糖凝胶层析柱纯化金针菇多糖,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金针菇多糖铁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经过纯化后得到的2种金针菇多糖FVP-1和FVP-2的糖含量分别为98.80%、96.34%;每100 mg金针菇多糖,加入2 mol/L的三氯化铁0.3 m L,柠檬酸三钠0.075 g,在温度50℃、p H为7的条件下,得到的金针菇多糖铁复合物的含铁率最高,为(7.43±0.24)%。实验结果可为制备新型的多糖铁补铁剂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分离纯化 多糖铁复合物
原文传递
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金针菇中总黄酮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贵堂 汤静 +3 位作者 綦国红 杨志萍 程抒劼 赵立艳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2-215,共4页
采用超声波-乙醇法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研究提取金针菇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并与传统醇提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对金针菇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料液比、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超声时间... 采用超声波-乙醇法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研究提取金针菇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并与传统醇提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对金针菇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料液比、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超声时间为50 min、超声功率为500 W、料液比1:40,在此条件下金针菇总黄酮得率达6.09 mg/g,与传统醇提法相比,总黄酮得率提高了9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乙醇 金针菇 黄酮
原文传递
云芝全基因组SSR位点分布及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曹云 张延召 +3 位作者 程抒劼 沈文静 宁露 徐海根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24-1542,共19页
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统计分析了云芝基因组中SSR位点的数量、分布及频率等信息,对云芝基因组中含SSR的基因进行了功能注释,与其他5种伞菌纲真菌(双孢蘑菇、黑管孔菌、红缘拟层孔菌、金针菇和鲜红密孔菌)基因组进行了比较。结果发... 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统计分析了云芝基因组中SSR位点的数量、分布及频率等信息,对云芝基因组中含SSR的基因进行了功能注释,与其他5种伞菌纲真菌(双孢蘑菇、黑管孔菌、红缘拟层孔菌、金针菇和鲜红密孔菌)基因组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云芝基因组中共有1 224个SSR位点,相对丰度为27个/Mb,三核苷酸重复类型分布最频繁。其中编码基因序列中包含299个SSR,仅次于基因间区,但是在非编译区、基因间区和内含子中SSR分布更加频繁。通过与nr数据库比对,485个含SSR的基因获得注释,其中115个基因通过GO注释到分子功能、生物进程及细胞组分3类中,108个基因通过KEGG注释到新陈代谢、遗传信息处理、细胞过程和环境信息处理4类中。设计58对引物主要用于物种鉴定,另外23对引物主要用于活性物质代谢研究和辅助育种。与其他伞菌纲真菌相比,云芝所含SSR的数量及相对丰度较低,并证明SSR数量与基因组大小无关,而某些特定的重复类型与GC含量有关。本研究为云芝的种群遗传学及进化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 简单序列重复 多孔菌目 伞菌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