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农药应用场景的纳米材料研究进展
1
作者 熊秋雨 章浩楠 +5 位作者 于斌 方云 杨梓枫 张东来 程敬丽 赵金浩 《现代农药》 CAS 2024年第5期17-23,31,共8页
纳米技术的快速崛起为农药向着高效、低毒、低残留方向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策略与技术手段,而农药的应用场景千差万别,对纳米材料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基于长久以来农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众多不利影响与技术缺陷,本文对纳米材料的引入如何... 纳米技术的快速崛起为农药向着高效、低毒、低残留方向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策略与技术手段,而农药的应用场景千差万别,对纳米材料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基于长久以来农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众多不利影响与技术缺陷,本文对纳米材料的引入如何缓解这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并对目前应用在农药纳米化上的纳米材料种类进行了分类与介绍,最后探讨了未来纳米材料的发展方向与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农业 纳米农药 增效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的试验优化设计方法对比 被引量:95
2
作者 程敬丽 郑敏 楼建晴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11,共5页
为了研究者提供直接的试验优化方法的各种对比信息,介绍了常用的几种优化设计方法——析因设计、正交设计、均匀设计和响应面设计,分别从基本定义、应用特点、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及应用范围、优缺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与对比。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者提供直接的试验优化方法的各种对比信息,介绍了常用的几种优化设计方法——析因设计、正交设计、均匀设计和响应面设计,分别从基本定义、应用特点、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及应用范围、优缺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与对比。结果表明,不同的优化设计方法的适用面不同,研究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慎重选择,其中响应面设计由于其独特的优点正越来越受到关注,国际化应用面较广。研究结果可以为科学合理的选择试验优化设计方法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设计优化 析因设计 正交设计 均匀设计 响应面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能与界面张力在农药水乳剂制备中的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46
3
作者 程敬丽 朱金文 +1 位作者 魏方林 朱国念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62-67,共6页
为了探明机械能与界面张力在农药水乳剂制备中的作用机理,配制了6.9%精唑禾草灵水乳剂、30%毒死蜱水乳剂、5.7%氟氯氰菊酯水乳剂,测定、对比了同一配方用不同加工设备得到的乳状液的析水率、乳滴粒径分布以及同一种农药用不同乳化剂... 为了探明机械能与界面张力在农药水乳剂制备中的作用机理,配制了6.9%精唑禾草灵水乳剂、30%毒死蜱水乳剂、5.7%氟氯氰菊酯水乳剂,测定、对比了同一配方用不同加工设备得到的乳状液的析水率、乳滴粒径分布以及同一种农药用不同乳化剂组合加工得到的乳状液的析水率、乳液稳定性和界面张力等数据。结果表明:用非离子型乳化剂尤其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具有嵌段聚醚型结构的非离子型乳化剂和磷酸酯类的阴离子型乳化剂配制,同时用提供机械能较高的高剪切乳化机加工能得到稳定的乳状液。据此得出结论:在水乳剂的配制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乳化剂减小界面张力,同时选择合适的加工设备来增加乳液体系的机械能则能快速筛选出优良的水乳剂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乳剂 制备机理 乳化作用 机械能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毒死蜱水乳剂的研究和开发 被引量:35
4
作者 程敬丽 黄雅丽 朱国念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5-17,共3页
介绍了农药新剂型水乳剂的配制方法 ,对 30 %毒死蜱水乳剂的配方、工艺流程进行了开发研究 。
关键词 研究 开发 农药 新剂型 水乳剂 毒死蜱 杀虫剂 配方 工艺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1H-吡唑-5-基]菊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程敬丽 魏方林 +2 位作者 朱烈 赵金浩 朱国念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2-627,共6页
为了寻求新的N-芳基吡唑类先导化合物,用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活性基团——菊酸与高活性杀虫剂氟虫腈和其中间体5-氨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在其氨基位置采用亚结构对接的方法合成得到了10个新的芳基吡唑菊酰胺类... 为了寻求新的N-芳基吡唑类先导化合物,用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活性基团——菊酸与高活性杀虫剂氟虫腈和其中间体5-氨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吡唑在其氨基位置采用亚结构对接的方法合成得到了10个新的芳基吡唑菊酰胺类化合物.经1HNMR,ESI-MS和元素分析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37.5mg/L浓度下,N-[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亚磺酰基)-1H-吡咯-5-基]-3-(2,2-二氯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酰胺(3b)对小菜蛾Amaranthus spinosus抑制活性达到100%,LC50为15.1mg/L.初步雌雄大鼠急性经口毒性综合评价属中毒级,同时还检测了2-(4-氯苯基)-N-[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1H-吡唑-5-基]-3-甲基丁酰胺(3i)的晶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芳基吡唑 杀虫活性 晶体结构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管理与启示 被引量:75
6
作者 程敬丽 楼建晴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8-170,199,共4页
美国大学科研实力雄厚,实验室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严谨、规范,共享程度很高。以密西根大学为例,介绍化学与生命科学实验室相关的大型仪器设备在预约登记、账号管理、自主使用、研究生使用培训及仪器的维护和维修等方面的先进管理方式。... 美国大学科研实力雄厚,实验室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严谨、规范,共享程度很高。以密西根大学为例,介绍化学与生命科学实验室相关的大型仪器设备在预约登记、账号管理、自主使用、研究生使用培训及仪器的维护和维修等方面的先进管理方式。同时在软件控制系统的建立、新生培训教育、维护维修、有效的监管体制等方面加强我国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共享管理提出几点建议。为我国高校科研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提供了一些借鉴,给我们一定的启示,对提高我国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程度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 仪器设备 共享管理、软件控制 维护维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10
7
作者 程敬丽 朱烈 +1 位作者 朱国念 徐振元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16-318,共3页
为了从雷公藤叶子获取更多的杀虫活性物质雷公藤甲素,分别用不同含量的甲醇、95%乙醇或水为溶剂进行回流提取、浓缩制得浸膏。为了进一步制得雷公藤甲素含量相对较高的部位,又用不同比例的四氯化碳/石油醚对浸膏预处理,再用氯仿萃取的... 为了从雷公藤叶子获取更多的杀虫活性物质雷公藤甲素,分别用不同含量的甲醇、95%乙醇或水为溶剂进行回流提取、浓缩制得浸膏。为了进一步制得雷公藤甲素含量相对较高的部位,又用不同比例的四氯化碳/石油醚对浸膏预处理,再用氯仿萃取的方法得氯仿部位。结果表明:用70%甲醇回流提取雷公藤叶子,雷公藤甲素提取率最高,可达0.014%。采用四氯化碳洗涤浸膏,再用氯仿萃取的方法,得到的氯仿部位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最高,可达1.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雷公藤甲素 提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响应性吡唑醚菌酯/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纳米颗粒的制备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5
8
作者 程敬丽 肖豆鑫 +3 位作者 梁文龙 方逊 张家栋 赵金浩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5-113,共9页
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ZIF-8)稳定性好,比表面积大,纳米粒径可调,具有酸敏感性。为研究其在农药递送中作为缓控释载体的性能和应用,以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以下简称Pyr)为模式农药,以二价锌为配位中心,二甲基咪唑为有机配体,采用“... 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ZIF-8)稳定性好,比表面积大,纳米粒径可调,具有酸敏感性。为研究其在农药递送中作为缓控释载体的性能和应用,以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以下简称Pyr)为模式农药,以二价锌为配位中心,二甲基咪唑为有机配体,采用“一锅法”制备了pH响应性吡唑醚菌酯控释剂Pyr@ZIF-8;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动态光散射激光粒度仪(DL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分析(TGA)等物理手段对Pyr@ZIF-8的形貌、粒径和Zeta电位等进行了表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考察了其在紫外光源下的光解稳定性和不同pH值下的酸控释放性能;最后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盆栽试验研究了其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yr@ZIF-8的平均粒径为143.1 nm,载体ZIF-8对Pyr的负载率为10.8%;与Pyr原药相比,紫外光照下Pyr@ZIF-8中Pyr的降解率降低了6.2%;在pH值分别为4.0、6.0、8.0的环境下静置24 h,Pyr@ZIF-8中Pyr的释放率分别为88.1%±2.5%、67.3%±3.1%和25.6%±2.9%,表现出pH响应性释放性能;在0.1μg/mL质量浓度下,Pyr@ZIF-8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效果比其乳油高16.4%(生长速率法)和9.4%(盆栽试验)。上述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递送体系Pyr@ZIF-8不仅具有减缓吡唑醚菌酯光降解的作用,还有良好的酸控缓释和更高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响应性 吡唑醚菌酯 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ZIF-8) 吡唑醚菌酯/ZIF-8纳米颗粒 油菜菌核病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大学化学实验室的管理与启示 被引量:36
9
作者 程敬丽 毛黎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76-178,共3页
美国大学科研实力雄厚,大学实验室管理严谨、规范。以密西根大学为例,介绍化学实验室,尤其是有机化学合成实验室在实验安全、实验过程、试剂管理、废液处理及安全教育等方面的管理方式,给我国高校科研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提供一些借鉴和... 美国大学科研实力雄厚,大学实验室管理严谨、规范。以密西根大学为例,介绍化学实验室,尤其是有机化学合成实验室在实验安全、实验过程、试剂管理、废液处理及安全教育等方面的管理方式,给我国高校科研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同时从标准方法建立、新生培训教育、有效的监管体制等方面,对加强我国高校有机化学实验室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大学 化学实验室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茚虫威的晶型研究及杀虫活性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程敬丽 肖豆鑫 +1 位作者 郑敏 赵金浩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4-300,共7页
为了研究S-茚虫威的多晶型现象,寻找对杀虫有效的优势晶型,采用溶剂结晶法(异丙醇、乙醇)制备得到S-茚虫威的一种新晶型A,并首次获得了其单晶结构;采用熔融法制备得到其无定型形式,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PXR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为了研究S-茚虫威的多晶型现象,寻找对杀虫有效的优势晶型,采用溶剂结晶法(异丙醇、乙醇)制备得到S-茚虫威的一种新晶型A,并首次获得了其单晶结构;采用熔融法制备得到其无定型形式,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PXR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A)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等技术对不同晶型结构进行了表征。进一步制备了S-茚虫威不同晶型的15%悬浮剂,并对其杀虫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S-茚虫威存在两种不同的晶型状态——晶型A和无定型形式,其15%无定型悬浮剂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和小菜蛾Plutella xyllostella(L.)杀虫活性显著高于其15%晶型A悬浮剂。本研究证实了S-茚虫威存在多晶型状态,且无定型形式为其活性优势晶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茚虫威 晶型A 无定型 单晶 杀虫活性 多晶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取代苯基-4-(1-甲基-1H-吡唑-5-基)噻吩-2-甲酰胺的合成、杀菌活性及分子对接 被引量:2
11
作者 程敬丽 李安邦 +1 位作者 肖豆鑫 赵金浩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77-885,共9页
为了寻找结构新颖的琥珀酸脱氢酶(SDH)类衍生物,在前期发现吡唑联苯甲酰胺基础上,采用骨架跃迁的策略,设计并合成了18个N-取代苯基-4-(1-甲基-^(1)H-吡唑-5-基)噻吩-2-甲酰胺类衍生物(3a~3n,4a~4d),其中17个为新化合物。通过^(1)H NMR、... 为了寻找结构新颖的琥珀酸脱氢酶(SDH)类衍生物,在前期发现吡唑联苯甲酰胺基础上,采用骨架跃迁的策略,设计并合成了18个N-取代苯基-4-(1-甲基-^(1)H-吡唑-5-基)噻吩-2-甲酰胺类衍生物(3a~3n,4a~4d),其中17个为新化合物。通过^(1)H NMR、^(13)C 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确证了化合物的结构。离体杀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马铃薯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和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显示出较好的杀菌活性,其中化合物3k和4d对小麦赤霉病菌的EC_(50)值分别为18.5和14.3 mg/L,化合物4d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EC_(50)值为15.7 mg/L,活性略高于对照药剂噻呋酰胺(EC_(50)值27.8 mg/L),化合物3k和3m对草莓灰霉病菌的EC_(50)值分别为15.3和9.9 mg/L,与噻呋酰胺活性(EC_(50)值10.4 mg/L)相当。分子对接研究结果显示:具有较高活性的化合物N-(4-氟苯基乙基)-4-(1-甲基-^(1)H-吡唑-5-基)噻吩-2-甲酰胺(3m)与靶酶(SDH)的氨基酸残基之间存在较强的氢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联噻吩甲酰胺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 合成 杀菌活性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噻唑硫酮的合成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敬丽 沈德隆 陈利民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13,共2页
介绍了农药新品种噻唑硫磷的中间体之一2-噻唑硫酮的合成方法,以2-氨乙基硫酸(又名:氨乙醇硫酸氢酯)为原料,采用双溶剂,研究了主要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合成条件,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氨乙基硫酸 噻唑硫酮 合成 农药 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提升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程敬丽 章浩楠 葛宏诺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1-166,178,共7页
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基本上以自上而下(top-down)的制度制定,以全方位检查、业绩考核等为主,导致管理任务重、管理内容轻重缓急辨识度不足,影响师生的获得感、参与度及完善程度,进而带来安全风险隐患。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基于质量源... 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基本上以自上而下(top-down)的制度制定,以全方位检查、业绩考核等为主,导致管理任务重、管理内容轻重缓急辨识度不足,影响师生的获得感、参与度及完善程度,进而带来安全风险隐患。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采用“鱼骨图”法,分析识别高校实验室内各种与安全直接相关的风险因子,并通过“计分法”量化风险因子,秉承“安全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实验室各种安全问题进行基于风险管理的全方位预梳理、预判,重点关注并制定策略降低中高风险因子,创新性地实现一种自下而上(bottom-up)的源头设计、量化评估、策略制定,以持续完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表明:基于安全源于设计的类QbD理念建立起来的管理体系,有据可依、科学合理、上下互动、重点突出,为提升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源于设计理念 鱼骨图 风险因子量化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径和形貌视角下探究微乳剂是否为纳米农药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敬丽 梁文龙 +2 位作者 张家栋 熊秋雨 赵金浩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11期2636-2639,2691,共5页
我们针对当前关于“微乳剂是不是纳米农药吗”的质疑,从粒径大小和形貌特征视角下分别对市场上常见的几种微乳剂进行研究,首次通过动态光散射激光粒度仪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前期制备的ZIF纳米农药为对照,分别测试和对比分析了微乳剂... 我们针对当前关于“微乳剂是不是纳米农药吗”的质疑,从粒径大小和形貌特征视角下分别对市场上常见的几种微乳剂进行研究,首次通过动态光散射激光粒度仪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前期制备的ZIF纳米农药为对照,分别测试和对比分析了微乳剂稀释不同浓度后的粒径变化和颗粒分散后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常规微乳剂处于动态平衡中,不同浓度稀释后,粒径发生无规律变化,尤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含药液滴干燥后颗粒分布不均,有聚集、大颗粒析出现象,而纳米农药不同浓度稀释后粒径变化不大,均在1~300 nm,并且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微观形貌也是单分散纳米状态,不会聚集。因此,单靠动态光散射测定的粒径不能判断微乳剂就是纳米农药,还需要借助电镜技术观察微观下的分散状态和粒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农药 微乳剂 粒径分布 动态光散射 形貌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6%苦参·烟碱水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15
作者 程敬丽 朱聪 朱国念 《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B03期115-118,共4页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C18不锈钢柱 ( 2 50× 4 .6mm)柱上 ,烟碱、苦参碱分别以甲醇∶0 1mol/L磷酸缓冲溶液 =55∶4 5和甲醇∶水∶三乙胺 =50∶50∶0 .2为流动相 ,测定样品中烟碱和苦参碱的含量 ,并对该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C18不锈钢柱 ( 2 50× 4 .6mm)柱上 ,烟碱、苦参碱分别以甲醇∶0 1mol/L磷酸缓冲溶液 =55∶4 5和甲醇∶水∶三乙胺 =50∶50∶0 .2为流动相 ,测定样品中烟碱和苦参碱的含量 ,并对该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验证。实验测得 :烟碱的变异系数为 0 .7% ,线性相关系数为 0 9998,苦参碱的变异系数为 0 .4 % ,线性相关系数为 0 .9992。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重复性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烟碱 苦参碱 含量测定 流动相 植物性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虫啉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被引量:15
16
作者 朱国念 桂文君 +2 位作者 郑尊涛 程敬丽 吴刚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11-515,共5页
以吡虫啉原药与β-巯基丙酸为起始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合成了半抗原{1-[6-(2-羧基乙硫基)-3-吡啶基甲基]-N-硝基亚咪唑烷-2-叉胺}。利用该半抗原与牛血清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得到了人工抗原,经免疫动物后,获得了高效价的... 以吡虫啉原药与β-巯基丙酸为起始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合成了半抗原{1-[6-(2-羧基乙硫基)-3-吡啶基甲基]-N-硝基亚咪唑烷-2-叉胺}。利用该半抗原与牛血清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得到了人工抗原,经免疫动物后,获得了高效价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抗血清效价为 2.56×104。经酶联免疫反应(ELISA)测定,吡虫啉对抗体的抑制中浓度(IC50)为 20.7 μg·L-1,最低检测限(IC20 )为 1.1 μg·L-1,检测范围在 1~1 000 μg·L-1内线性关系较好,吡虫啉结构类似物交叉反应率均小于 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价 酶联免疫反应 卵清白蛋白 交叉反应 ELISA 抗体 特异性 吡虫啉 人工抗原 免疫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啶虫脒金标免疫速测试纸条研制及其在茶叶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赵颖 杨斌 +5 位作者 柳颖 方一画 司芳芳 郭逸蓉 程敬丽 朱国念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7-343,共7页
阐述了一种基于直接竞争免疫层析法的啶虫脒金标速测试纸条的研制方法,及其在茶叶中快速检测与诊断啶虫脒残留的应用情况。通过制备啶虫脒人工抗原,获得了高灵敏度的单克隆抗体,抗体效价大于1:10 000。据此研制的金标速测试纸条对啶虫... 阐述了一种基于直接竞争免疫层析法的啶虫脒金标速测试纸条的研制方法,及其在茶叶中快速检测与诊断啶虫脒残留的应用情况。通过制备啶虫脒人工抗原,获得了高灵敏度的单克隆抗体,抗体效价大于1:10 000。据此研制的金标速测试纸条对啶虫脒肉眼判断的检出限为10 ng/m L,检测时间为10 min;可特异性地检测茶叶(绿茶、红茶、铁观音)中烟碱类农药啶虫脒的残留量,而对其他烟碱类农药(吡虫啉、噻虫嗪、烯啶虫胺等)无交叉反应,能满足中国茶叶中啶虫脒最大残留限量(0.5 mg/kg)下的检测要求,具有灵敏度高、使用便捷、结果准确、成本低等优点。该技术可以实现成品茶样品中啶虫脒的现场快速测试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虫脒 残留 抗体 金标试纸 茶叶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百威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被引量:34
18
作者 朱国念 吴银良 程敬丽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53,共7页
以 2 ,3-二氢 - 2 ,2 -二甲基 - 7-苯并呋喃酚为反应原料 ,在通光条件下合成了 2 ,3-二氢 - 2 ,2 -二甲基 - 7-苯并呋喃基氯甲酸酯 .然后 ,以其作为反应原料与氨基已酸或氨基丁酸反应 ,在不同条件下合成了具有羧基的两种活性半抗原 6- [... 以 2 ,3-二氢 - 2 ,2 -二甲基 - 7-苯并呋喃酚为反应原料 ,在通光条件下合成了 2 ,3-二氢 - 2 ,2 -二甲基 - 7-苯并呋喃基氯甲酸酯 .然后 ,以其作为反应原料与氨基已酸或氨基丁酸反应 ,在不同条件下合成了具有羧基的两种活性半抗原 6- [〔(2 ,3-二氢 - 2 ,2 -二甲基 - 7-苯并呋喃基氧 )羰基〕氨基 ]已酸 (BFNH)和4 - [〔(2 ,3-二氢 - 2 ,2 -二甲基 - 7-苯并呋喃基氧 )羰基〕氨基 ]丁酸 (BFNB) .半抗原和牛血清蛋白 (BSA)经碳二亚胺法偶联得到了其免疫原 ,BFNH- BSA和 BFNB- BSA的结合比分别为 10∶ 1和 13∶ 1,同时利用混合酸酐法和卵清蛋白经偶联得到包被抗原 ,BFNH- OVA和 BFNB- OVA的结合比分别为 4∶ 1和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百威 半抗原 人工抗原 合成 鉴定 免疫分析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氯喹啉酸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被引量:9
19
作者 朱国念 毛黎娟 +2 位作者 施海燕 黄雅丽 程敬丽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6-90,共5页
以除草剂二氯喹啉酸(quinclorac,Q)、氯化亚砜、氨基己酸和氨基丁酸等为起始原料,经2步化学反应分别合成了2种二氯喹啉酸半抗原:6-(3,7-二氯-8-喹啉甲酰基)氨基己酸(QC)和4-(3,7-二氯-8-喹啉甲酰基)氨基丁酸(QB)。并通过碳化二亚胺法和... 以除草剂二氯喹啉酸(quinclorac,Q)、氯化亚砜、氨基己酸和氨基丁酸等为起始原料,经2步化学反应分别合成了2种二氯喹啉酸半抗原:6-(3,7-二氯-8-喹啉甲酰基)氨基己酸(QC)和4-(3,7-二氯-8-喹啉甲酰基)氨基丁酸(QB)。并通过碳化二亚胺法和混合酸酐法将Q、QC和QB分别与载体蛋白(BSA、OVA)偶联制备了二氯喹啉酸的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再将Q-BSA、QC-BSA和QB-BSA分别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了3种抗二氯喹啉酸的多克隆抗体:抗Q-BSA抗体(Q-Ab)、抗QC-BSA抗体(QC-Ab)和抗QB-BSA抗体(QB-Ab),当相应的包被抗原浓度均为4μg·ml-1时,相应的冻干粉效价分别为2×103,1.2×106和1.6×106。由于Q-Ab效价偏低,不适合用于检测。采用同源间接ELISA竞争法测定时,其他2种抗体(QC-Ab、QB-Ab)的抑制中浓度(IC50)均大于50mg·L-1,检测灵敏度也较低。因此本文对异源间接竞争ELISA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异源反应的检测灵敏度高于同源反应,其中QB-Ab的IC50为0.4mg·L-1;最低检测限为0.006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C OC 人工抗原 抗体 效价 二氯喹啉酸 氨基丁酸 BSA 间接ELISA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甲4氯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被引量:26
20
作者 施海燕 吴慧明 +1 位作者 程敬丽 朱国念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0-24,共5页
以除草剂2甲4氯(MCPA,简写为M)、氯化亚砜、氨基己酸和氨基丁酸等为起始原料,经两步化学反应分别合成了两种MCPA半抗原:6-(2-甲基-4-氯苯氧乙酰基)氨基己酸(MC)和4-(2-甲基-4-氯苯氧乙酰基)氨基丁酸(MB)。并通过碳二亚胺法和混合酸酐法... 以除草剂2甲4氯(MCPA,简写为M)、氯化亚砜、氨基己酸和氨基丁酸等为起始原料,经两步化学反应分别合成了两种MCPA半抗原:6-(2-甲基-4-氯苯氧乙酰基)氨基己酸(MC)和4-(2-甲基-4-氯苯氧乙酰基)氨基丁酸(MB)。并通过碳二亚胺法和混合酸酐法将MCPA、MC和MB分别与载体蛋白(BSA、OVA)偶联制备了2甲4氯的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再将M-BSA、MC-BSA和MB-BSA分别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了3种抗2甲4氯的多克隆抗体:抗M-BSA抗体(M-Ab)、抗MC-BSA抗体(MC-Ab)和抗MB-BSA抗体(MB-Ab),当相应的包被抗原浓度均为4μg/mL时,相应的冻干粉效价分别为1.0×106,1.2×106和2.0×106。在同源反应中,仅M-Ab适用于2甲4氯的残留检测,其线性浓度范围为0.01~10mg/L(IC50为1.3mg/L,MC-Ab和MB-Ab均大于50mg/L),最低检测限为0.01mg/L。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制2甲4氯快速检测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4氯 半抗原 人工抗原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