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奈唑胺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粒细胞减少期并发革兰阳性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程毅敏 姚一芸 +2 位作者 唐勇 邹丽芳 朱琦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评价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期并发革兰阳性菌感染利奈唑胺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8例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在明确诊断并发革兰阳性菌感染后,给予利奈唑胺注射液治疗。同时观察用药前后疗效和不良... 目的评价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期并发革兰阳性菌感染利奈唑胺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8例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在明确诊断并发革兰阳性菌感染后,给予利奈唑胺注射液治疗。同时观察用药前后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患者经利奈唑胺治疗,痊愈50%(14/28),显效28.3%(8/28),进步7.1%(2/28),无效14.2%(4/28),临床有效率78.6%。细菌清除率78.6%(21/28)。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4/28),其中临床不良反应2例(7.1%,2/28),主要为胃纳减退等胃肠道反应,实验室检测异常2例(7.1%,2/28),表现为一过性血小板减少。结论利奈唑胺是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期并发革兰阳性菌感染的良好选择,患者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革兰阳性菌 中性粒细胞减少 恶性血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2
作者 程毅敏 庄衍 +1 位作者 杭海芳 窦红菊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5期317-318,共2页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大B淋巴细胞弥漫性恶性增生性疾病的一种,其典型表现为迅速增大的无痛性肿块[1].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在成人淋巴瘤中占比较高,且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生,而中老年人为疾病的主要患病人群,男性发病率较...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大B淋巴细胞弥漫性恶性增生性疾病的一种,其典型表现为迅速增大的无痛性肿块[1].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在成人淋巴瘤中占比较高,且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生,而中老年人为疾病的主要患病人群,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目前临床针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方式仍以化学治疗(化疗)为主.CHOP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为临床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CHOP方案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氯腺苷酸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程毅敏 朱琦 +1 位作者 贾培敏 胡钧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204-1207,共4页
本研究探究8-氯腺苷酸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可能作用。以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细胞为体外模型,在观察8-氯腺苷酸对细胞生长、活力及形态学影响的基础上,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DNA含量分布和细胞表面Annexin-V的含量,以DNA凝胶电... 本研究探究8-氯腺苷酸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可能作用。以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细胞为体外模型,在观察8-氯腺苷酸对细胞生长、活力及形态学影响的基础上,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DNA含量分布和细胞表面Annexin-V的含量,以DNA凝胶电泳技术评判细胞凋亡与否,并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处理前后细胞内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linE和CDK2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浓度8-氯腺苷酸(1-30μmol/L)能够明显地抑制RPMI8226细胞的生长,显著降低其细胞活力,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进一步细胞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及DNA凝胶电泳分析显示,这些浓度的8-氯腺苷酸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表明,8-氯腺苷酸可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lin E和CDK2的表达而干扰细胞增殖。结论:8-氯腺苷酸能够有效地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氯腺苷酸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痰散结扶正解毒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被引量:2
4
作者 程毅敏 甘欣锦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7期87-88,共2页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外邪、内伤所致。外邪为外感六淫之邪,尤其是寒邪侵袭,恣食生冷,内伤多与七情怫郁,烦劳过度有关。病机为本虚标实,即全身属虚,局部属实,或以本虚为主或以标实为重。病理因素有气滞、血瘀、痰毒,临证时为挚简驭繁,...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外邪、内伤所致。外邪为外感六淫之邪,尤其是寒邪侵袭,恣食生冷,内伤多与七情怫郁,烦劳过度有关。病机为本虚标实,即全身属虚,局部属实,或以本虚为主或以标实为重。病理因素有气滞、血瘀、痰毒,临证时为挚简驭繁,应抓住正气虚损为本、痰毒夹瘀为标。西医以化疗为主,中医以扶正、解毒、化痰、散结为治则。中医药在防治肿瘤方面更具有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筋瘰 痰核 癥积 本虚标实 化痰散结 扶正解毒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对淋巴细胞受体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程毅敏 庄衍 +1 位作者 朱琦 胡钧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73-876,共4页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GH)对淋巴细胞受体(GR)及亚型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5mol/L地塞米松(Dx)在淋巴细胞株Raji和Jurkat上作用3d,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GR在蛋白质水平上的变化,采用Realtime方法检测GR及其亚型在mRNA水平上的变化。结...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GH)对淋巴细胞受体(GR)及亚型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5mol/L地塞米松(Dx)在淋巴细胞株Raji和Jurkat上作用3d,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GR在蛋白质水平上的变化,采用Realtime方法检测GR及其亚型在mRNA水平上的变化。结果应用Dx24h,总蛋白中GR表达明显减少,但在核蛋白中GR表达明显增多;在mRNA水平上hGRα亚型在用药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hGRβ亚型量极微,几乎不能检测。结论GH影响GR的表达,GR活化后由细胞浆转入细胞核;hGRβ亚型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淋巴细胞 受体 亚型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清中造血干细胞因子的水平和意义
6
作者 程毅敏 陈琼 +2 位作者 邹丽芳 胡钧培 朱琦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4期326-327,共2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是血液系统常见疾病。部分MDS患者骨髓增生减低,称为低增生性MDS(hypoplasticMDS,hypo—MDS),l临床表现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相似,且治疗方式亦有相似之处...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是血液系统常见疾病。部分MDS患者骨髓增生减低,称为低增生性MDS(hypoplasticMDS,hypo—MDS),l临床表现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相似,且治疗方式亦有相似之处。采用环孢素及造血生长因子如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vstimulatingfactor,G—CSF)等治疗,但治疗效果欠佳。有报道干细胞因子(stemcellfactor,SCF)可协同多种造血生长因子促进早期祖细胞生成定向祖细胞,对红系造血的恢复作用更为明显,并已成功用于AA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因子 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结合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血液肿瘤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7
作者 王鸣明 邹丽芳 +3 位作者 窦红菊 庄衍 程毅敏 朱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78-1682,共5页
目的讨论以问题为基础(PBL)结合临床路径(CP)教学模式在血液肿瘤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50名血液内科临床实习医师,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n=25)和PBL结合CP教学组(n=25)。传统教学组采用临床教师带教形式,以授课为基础;PBL结合CP教学... 目的讨论以问题为基础(PBL)结合临床路径(CP)教学模式在血液肿瘤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50名血液内科临床实习医师,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n=25)和PBL结合CP教学组(n=25)。传统教学组采用临床教师带教形式,以授课为基础;PBL结合CP教学组则采用问题结合CP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的教学反馈和教学成果。结果与传统教学组相比,教师和学生对PBL结合CP教学组教学反馈评价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习医师带教质量调查比较,PBL结合CP教学组在出科理论平均成绩(92.95±4.55 vs 84.45±6.28)、实践技能平均成绩(94.25±4.75 vs 87.45±5.84)和病例分析能力(92.33±5.28 vs 83.65±7.32)三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BL结合CP教学模式在血液肿瘤临床实习教学中具有可行性,可规范疾病诊疗,提高临床实习带教质量,极大提升实习医师的学习兴趣和临床工作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结合临床路径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 血液肿瘤 临床实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门冬酶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进展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隽 唐勇 +4 位作者 程毅敏 姚一芸 邹丽芳 汪蕾 朱琦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8-301,共4页
背景与目的:进展期淋巴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ENKTL)是一种高度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老年患者预后较差,目前仍无标准治疗方案。培门冬酶作为聚乙二醇包裹的天冬酰胺酶可诱导肿瘤性NK细胞凋亡,并且具有良... 背景与目的:进展期淋巴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ENKTL)是一种高度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老年患者预后较差,目前仍无标准治疗方案。培门冬酶作为聚乙二醇包裹的天冬酰胺酶可诱导肿瘤性NK细胞凋亡,并且具有良好耐受性。本研究探讨培门冬酶联合地塞米松(pegaspargase combined with dexamethasone,PegAD)方案治疗老年进展期ENKTL(鼻型)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5例老年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ENKTL(鼻型),临床分期Ⅲ~Ⅳ期,采用PegAD方案治疗:培门冬酶2 500 U/(m2.d),肌内注射,第1天;地塞米松20 mg/d,静脉滴注,第1~4天,21 d为1个疗程。对该方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①15例患者共完成45个疗程PegAD方案化疗,中位化疗3个疗程,2例获得完全缓解,7例达到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60%,总体平均生存时间10个月。②初治患者有效率75%明显高于诱导化疗失败的难治性患者(75%vs 43%,P<0.05),而且初治患者平均生存时间长于难治性患者(14个月vs 6个月)。③PegAD方案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肝功能损害和凝血功能异常,其中3~4级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20%,纤维蛋白原含量下降、凝血酶原时间或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延长的发生率达60%,血液学毒性轻微。结论:PegAD方案是治疗老年进展期ENKTL患者有效,且耐受性较好的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外NK T细胞淋巴瘤 老年患者 培门冬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止凝血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邹丽芳 朱琦 +2 位作者 程毅敏 姚一芸 胡钧培 《血栓与止血学》 2013年第6期257-260,263,共5页
目的动态观察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在疾病缓解和进展不同时期的止凝血功能的变化,以探索其止凝血机制的常规检测指标及分子标志物的改变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疾病进展和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正常对照组人群及44例血液... 目的动态观察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在疾病缓解和进展不同时期的止凝血功能的变化,以探索其止凝血机制的常规检测指标及分子标志物的改变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疾病进展和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正常对照组人群及44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常规止凝血功能的检测,包括PLT、PT、aPTT、TT、Fbg及血小板活化、凝血、抗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包括GMP-140、TF、TAT、TFPI、TpP、PAP、u-PA、t-PA、PAI、D-D含量和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和Ⅺ活性及AT活性。结果 1.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组及其疾病缓解期组中存在着Fbg的升高(P<0.05),至疾病进展期中PLT、Fbg出现了下降(P<0.05)。且出现了PT、aPTT的延长(P<0.05);2.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组中,GMP-140、TF、TAT、TFPI和TpP含量的升高及AT活性的降低,在疾病进展期中变化更明显(P<0.05或P<0.01),同时有凝血因子Ⅴ、Ⅵ、Ⅷ、Ⅸ的降低(P<0.05),而在疾病缓解期时同样存在着GMP-140、TF、TpP的升高及AT活性的降低(P<0.05);3.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组中同样存在着纤溶指标PAP、u-PA、t-PA和D-D的含量的升高(P<0.05),疾病进展期升高得更明显(P<0.05或P<0.01),且同时出现了纤溶酶原抑制物PAI-1含量的升高(P<0.05)。结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同时存在着血小板、凝血、抗凝和纤溶方面的止凝血功能的异常。表现为血小板数量下降、功能活化、凝血激活、抗凝血降低和纤溶系统的活化。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常规止凝血指标PLT、Fbg的变化与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而血小板活化、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的分子标志物水平的改变对其疾病合并有止凝血功能异常的意义更明显,可作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疾病的进展和缓解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疾病缓解 疾病进展 止凝血功能 常规检验 分子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低剂量IA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姚一芸 朱琦 +6 位作者 邹丽芳 汪蕾 唐勇 程毅敏 林文洁 任志宏 夏祖光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9-11,15,共4页
目的:探讨减低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IA)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2例老年AML患者分别以减低剂量IA方案、标准剂量IA方案和标准剂量米托蒽醌联合阿糖胞苷方案(MA)治疗,比较3组病例在临... 目的:探讨减低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IA)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2例老年AML患者分别以减低剂量IA方案、标准剂量IA方案和标准剂量米托蒽醌联合阿糖胞苷方案(MA)治疗,比较3组病例在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病死率等指标上的差异。结果:减低剂量IA组完全缓解(CR)6例(40%),标准剂量IA组CR5例(38%),标准剂量MA组CR5例(35%),减低剂量IA组与标准剂量IA/MA组相比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低剂量IA组4级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降低率低于标准剂量IA/MA组(P<0.05),非造血系统不良反应可耐受,治疗相关死亡率低于标准剂量IA/MA组(P<0.05)。患者主要死于骨髓抑制阶段感染诱发的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减低剂量IA方案是老年AML的治疗有效且耐受良好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细胞性 急性 老年 减低剂量 去甲氧柔红霉素 阿糖胞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达拉滨联合阿糖胞苷方案治疗复发及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姚一芸 朱琦 +4 位作者 邹丽芳 窦红菊 程毅敏 唐勇 胡钧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774-776,共3页
本研究探讨氟达拉滨联合阿糖胞苷(FA)方案对复发及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选择我院治疗的19例复发及难治性AML患者,应用FA方案:氟达拉滨25mg/(m2·d),静脉滴注,第1-5天;4小时后给予阿糖胞苷2g/(m2·d)... 本研究探讨氟达拉滨联合阿糖胞苷(FA)方案对复发及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选择我院治疗的19例复发及难治性AML患者,应用FA方案:氟达拉滨25mg/(m2·d),静脉滴注,第1-5天;4小时后给予阿糖胞苷2g/(m2·d),静脉滴注,第1-5天。另20例选用对照方案:MAE或DAE方案化疗,MAE方案即米托蒽醌8mg/(m2·d),第1-3天;阿糖胞苷200mg/(m2·d),第1-7天;依托泊甙60mg/(m2·d),第1-5天。DAE方案即柔红霉素45mg/(m2·d),第1-3天;阿糖胞苷200mg/(m2·d),第1-7天;依托泊甙60mg/(m2·d),第1-5天。各组均重复2个疗程。结果表明:2疗程后FA方案组完全缓解(CR)9例(47%),部分缓解(PR)8例(42%);对照方案组CR5例(25%),PR6例(30%)。两组差异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FA方案组患者均发生IV级骨髓抑制现象,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其他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粘膜炎、肝功能损伤;大多数不良反应能被患者耐受,FA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FA方案是复发及难治性AML的有效挽救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L 复发难治性AML FA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抗凝治疗前后止凝血功能的改变 被引量:10
12
作者 邹丽芳 姚一芸 +3 位作者 程毅敏 窦红菊 朱琦 胡钧培 《血栓与止血学》 2011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动态观察恶性肿瘤患者抗凝治疗前后止凝血功能的变化,为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对56例恶性肿瘤高危血栓患者在用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抗凝治疗前后进行常规止凝血功能的检测,包括PLT... 目的动态观察恶性肿瘤患者抗凝治疗前后止凝血功能的变化,为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对56例恶性肿瘤高危血栓患者在用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抗凝治疗前后进行常规止凝血功能的检测,包括PLT、PT、aPTT、TT、Fbg以及血小板活化、凝血、抗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包括GMP-140、TF、TAT、TFPI、TpP、PaP、uPA、tPA、PAI-1、D-D含量和凝血因子Ⅱ、V、Ⅶ、Ⅷ、Ⅸ、Ⅹ和Ⅺ活性及抗凝血酶AT活性。结果在恶性肿瘤高危血栓组患者应用LMWH抗凝治疗后出现了Fbg、TF、TAT、TpP和D-D含量的降低(P<0.05或P<0.01),TFPI含量和AT活性的上升(P<0.05),与抗凝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PLT略有下降和PT、aPTT、TT略有延长,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LMWH在恶性肿瘤高危血栓组患者的治疗中可以降低凝血因子的活化,减少凝血的激活,增加机体抗凝血的作用,降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在恶性肿瘤患者中起到预防静脉血栓栓塞(VTE)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抗凝治疗 止凝血功能 分子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老年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隽 程毅敏 +6 位作者 邹丽芳 汪蕾 姚一芸 唐勇 庄衍 励菁菁 朱琦 《中国临床医学》 2013年第3期390-392,共3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ized thrombopoietin,rhTPO)治疗老年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5例慢性ITP老年患者,皮下注...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ized thrombopoietin,rhTPO)治疗老年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5例慢性ITP老年患者,皮下注射rhTPO 300 U/(kg.d),每天1次,共14 d或至血小板计数≥100×109/L时,停止给药。停药后继续观察14 d。依据成人ITP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修订版)的标准进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和评估。结果:经rhTPO治疗后,完全反应7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80.0%(20/25)。用药后血小板计数最高值平均达到(146.18±83.96)×109/L,停药后血小板计数缓慢下降,治疗后第28天血小板计数回落至(85.40±39.53)×109/L,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的血小板计数(15.30±7.97)×109/L(P<0.01),但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TPO对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无显著影响(P>0.05)。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嗜睡、头晕和乏力,分别为4例、3例、3例,腹泻和皮疹各1例。结论:rhTPO是治疗老年慢性ITP有效而且耐受性较好的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老年患者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欣锦运用扶正化痰散结法治疗老年恶性淋巴瘤经验撷英 被引量:10
14
作者 傅华 贾新颜 +3 位作者 程毅敏 甘欣锦 沈伟 徐旻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4期54-55,共2页
从病因病机、证候特点、辨证论治、辨病治疗等方面介绍甘欣锦治疗老年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经验,并附病案1则。
关键词 淋巴瘤 恶性 中医药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终关怀”教学在血液内科临床实习医师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庄衍 程毅敏 +3 位作者 唐勇 姚一芸 汪雷 朱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20-1422,共3页
目的探究对血液内科临床实习医师进行临终关怀相关医学知识教学的可行性和教学方式。方法选取28名血液内科临床实习医师,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运用理论授课和案例教学法进行临终关怀医学知识的临床实习教学,采用临终关怀李克特式量表和调... 目的探究对血液内科临床实习医师进行临终关怀相关医学知识教学的可行性和教学方式。方法选取28名血液内科临床实习医师,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运用理论授课和案例教学法进行临终关怀医学知识的临床实习教学,采用临终关怀李克特式量表和调查问卷评估临床实习医师对临终关怀医疗行为的认知度以及对教学模式的认同度,比较两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结果经过临终关怀医学知识的临床实习教学,临床实习医师对于临终关怀医疗行为认知度和临床实践能力明显提升,其中理论授课组和案例教学组实习医师经教学后临终关怀李克特式量表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案例教学组实习医师评分提高值明显高于理论授课组(P<0.05)。调查问卷显示案例教学组实习医师对教学方法的认同度高于理论授课组。结论临终关怀教学在血液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推行有可行性,而且案例教学法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终关怀 临床实习医师 案例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rkov链的上海市枫林社区骨质疏松全人群防治工作的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瑾 寿涓 +18 位作者 顾文钦 易春涛 徐莉苹 程莉莉 丁宏娟 周鹏 吴颖华 秦杰 薛斌 魏百川 王谦 彭燕 程毅敏 杨蓝 卫洋洋 王磊 祁瑨麟 邵迎 蔡立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789-2796,共8页
背景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的逐步深化,社区对全人群的单病种防治工作也在不断优化,但目前仍缺乏合适的方法来评价社区防治的成效。目的通过分析2016—2022年度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骨质疏松全人群防治措施的成... 背景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的逐步深化,社区对全人群的单病种防治工作也在不断优化,但目前仍缺乏合适的方法来评价社区防治的成效。目的通过分析2016—2022年度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骨质疏松全人群防治措施的成本效果,探究社区单病种全人群防治的初步成效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方法本研究以4293例枫林社区2016—2022年度接受骨质疏松防治的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根据骨密度值将研究对象划分为三种状态:健康、低骨量、骨质疏松,以此构建Markov模型,分析不同状态转移的影响因素,并依据Markov模型预测值结合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计算QALY增量,统计2016—2022年防治工作投入的所有成本,以成本/QALY增量比来评价防治效果,通过文献检索确定的健康效用值和期望寿命计算求得QALY。结果枫林社区骨质疏松防治总成本为33814102.15元。第一次诊断时社区骨质疏松防治人群的总QALY为77098.2889,人均均值为17.959,标准差为9.34;第二次诊断时防治人群的总QALY为79616.9361,人均均值为18.546,标准差为9.342,两次诊断QALY的差值为2518.6472。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为2132.9070元/QALY,ICER值小于1倍(66965.10元)人均GDP,表明干预方案完全具有成本效果。结论本研究结合Markov模型及QALY对枫林社区持续接受骨质疏松随访管理的人群的防治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显示枫林社区的骨质疏松防治干预方案是值得投入的,为后续骨质疏松的精准防治决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社区单病种 防治 成本效果分析 马尔科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激素敏感性与糖皮质激素受体亚型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琦 程毅敏 +1 位作者 叶为德 胡钧培 《血栓与止血学》 2007年第4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敏感性与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激素受体亚型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不同激素敏感性ITP患者(包括糖皮质激素抵抗和敏感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α和... 目的探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敏感性与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激素受体亚型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不同激素敏感性ITP患者(包括糖皮质激素抵抗和敏感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α和β亚型糖皮质激素受体(GRα和GRβ)mRNA和蛋白表达,并将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糖皮质激素抵抗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RβmRNA表达量和GRβ蛋白表达阳性的单个核细胞比率明显高于激素敏感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而GR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ITP患者糖皮质激素敏感性与其GRβ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受体亚型 激素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哌酮-舒巴坦对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期并发感染的疗效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飞华 庄衍 +3 位作者 窦红菊 金芝贵 程毅敏 胡钧培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对恶性血液病化疗后WBC减少期并发细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择恶性血液病化疗后WBC减少期患者6 0例(男34例,女2 6例) ,年龄(42±15 )a,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 =30 )用头孢哌酮-舒巴坦2g ,iv ,bid ;对照组(... 目的 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对恶性血液病化疗后WBC减少期并发细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择恶性血液病化疗后WBC减少期患者6 0例(男34例,女2 6例) ,年龄(42±15 )a,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 =30 )用头孢哌酮-舒巴坦2g ,iv ,bid ;对照组(n =30 )用头孢哌酮2g ,iv ,bid ,疗程均为5~7d。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3 .3%和6 3 .3% (P <0 . 0 5 ) ,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3 .3%和5 7 .1% (P <0 . 0 5 )。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是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WBC减少期并发细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 舒巴坦 白血病 细菌感染 白细胞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定量评价蒽环类药物心肌毒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汤政德 程毅敏 +2 位作者 盛净 陆平 孙婷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2期249-252,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估蒽环类药物(ATC)早期心肌毒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淋巴瘤患者在应用表阿霉素化疗前及化疗后疗程累计剂量为150mg、300mg、450mg时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VVI参数比较,并与32例正常... 【目的】探讨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估蒽环类药物(ATC)早期心肌毒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淋巴瘤患者在应用表阿霉素化疗前及化疗后疗程累计剂量为150mg、300mg、450mg时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VVI参数比较,并与32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的病例组各期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及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VVI技术测量参数在用药后在累计剂量达300mg/m2时,左室各节段应变及应变率曲线出现低平且形态不规则,收缩期最大速度(Ssv):收缩期应变峰值(SSE)及应变率(SSR)均降低。当累积剂量达450mg/m2时,各值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二维超声心动图相比,VVl技术可以较早期,更敏感、无创评价蒽环类药物对肿瘤患者化疗时的左心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环类 毒性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化疗的回顾及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一芸 程毅敏 朱琦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09年第5期272-275,共4页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随着对该疾病发病机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临床治疗药物已从细胞毒化疗药物进展到针对该疾病致病基因的靶向治疗,临床预后改善显著。本文简要概述近一个世纪以来临床用...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随着对该疾病发病机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临床治疗药物已从细胞毒化疗药物进展到针对该疾病致病基因的靶向治疗,临床预后改善显著。本文简要概述近一个世纪以来临床用于CML治疗的主要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细胞 慢性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