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α-Fe和γ-Fe长程F-S势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8
1
作者 程江伟 张先明 +3 位作者 吴永全 王秀丽 郑少波 蒋国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79-785,共7页
根据Sutton等推导面心立方金属长程F-S势函数的方法推导得到α-Fe和γ-Fe的最优参数分别为,ε=0.2453,a=0.28664nm,n=7,m=4,c=7.7525和ε=0.0006,a=0.36467nm,n=15,m=4,c=1104.7351.用所推导的势参数对常压下不同温度时α-Fe和γ-Fe的... 根据Sutton等推导面心立方金属长程F-S势函数的方法推导得到α-Fe和γ-Fe的最优参数分别为,ε=0.2453,a=0.28664nm,n=7,m=4,c=7.7525和ε=0.0006,a=0.36467nm,n=15,m=4,c=1104.7351.用所推导的势参数对常压下不同温度时α-Fe和γ-Fe的性质进行了分子动力学(MD)模拟,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Fe的微观结构(径向分布函数,配位数,原子的配位状态)和宏观物性(线性膨胀,密度)都能与实验结果相吻合,说明所推导的长程F-S势函数参数适用于α-Fe和γ-Fe的MD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程F-S势 α—Fe γ—Fe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下承式钢管拱肋钢箱梁系杆拱桥拱梁接合部设计 被引量:4
2
作者 程江伟 郭子俊 徐伟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34,共5页
某下承式钢管拱肋钢箱梁系杆拱桥主桥为不等跨三连拱桥,跨径布置为(60+136+208+136+60)m。结构体系为墩梁分离、拱梁固结,拱肋由外倾式钢管主拱和空间曲线的钢管副拱组成。边跨60m主梁采用混凝土箱梁,拱跨主梁为钢箱梁。下部结构采用Y... 某下承式钢管拱肋钢箱梁系杆拱桥主桥为不等跨三连拱桥,跨径布置为(60+136+208+136+60)m。结构体系为墩梁分离、拱梁固结,拱肋由外倾式钢管主拱和空间曲线的钢管副拱组成。边跨60m主梁采用混凝土箱梁,拱跨主梁为钢箱梁。下部结构采用Y形混凝土桥墩。钢管拱肋与钢箱梁连接处采用了一种新型的连接构造形式,在钢箱梁顶面对应纵腹板及横隔板的位置熔透焊一个矩形结构,将钢管拱肋伸入到矩形结构中,拱肋与钢箱梁通过矩形结构连接成整体,内力通过矩形结构顺利传递。利用有限元程序ANSYS建立拱梁接合部局部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体受力性能良好、传力可靠,是一种合理的构造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杆拱桥 拱梁接合部 钢管拱肋 钢箱梁 有限元分析 桥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凸棒石黏土水悬浮液的流变性及其工业意义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登好 程江伟 郭露村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10,共3页
研究了凹凸棒石黏土水悬浮液的流变性。讨论了分散剂NH4PAA用量、离子强度等对凹凸棒石黏土水悬浮液流变性的影响,简要介绍了其流变性的工业应用意义。
关键词 水悬浮液 凹凸棒石 流变性 黏土 工业应用 离子强度 分散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电路制造中应力位错的改善方法研究
4
作者 程江伟 《集成电路应用》 2021年第7期56-58,共3页
针对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遇到的硅晶体滑移位错以及其引发的低良率问题(表现为器件漏电),提出改变衬底硅的形貌结构(角度)来改善滑移位错的方法。减小衬底硅的倾斜角度可以提高衬底硅材料的应力耐受能力,其机理是通过改变硅衬底的形貌结... 针对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遇到的硅晶体滑移位错以及其引发的低良率问题(表现为器件漏电),提出改变衬底硅的形貌结构(角度)来改善滑移位错的方法。减小衬底硅的倾斜角度可以提高衬底硅材料的应力耐受能力,其机理是通过改变硅衬底的形貌结构,增大衬底硅承受机械应力的有效体积,分散和缓释了上电时电场力和机械应力的综合冲击。相应地,当滑移位错缺陷发生时,缓释的应力也会降低位错的传导速率,从而抑制位错缺陷的传导范围。电性参数表明:在可获得的衬底硅角度的范围内,越小的衬底硅倾斜角度,在高压测试时就具有越高的击穿电压,即具有更好的耐压性能。同时用来表征器件漏电的参数(IDDQ)也表明:越小的衬底硅倾斜角度也对应着较少的漏电和相对收敛的漏电数值分布。这两个电学参数都表明:在研究的范围内,衬底硅的倾斜角度越小,应力诱生的滑移位错就越少,即改变衬底硅的倾斜角度,可以有效地抑制滑移位错缺陷的产生,从而提高芯片的电学性能,提高产品的良率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电路制造 位错 浅槽隔离 应力 电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中速柴油机配气凸轮——摇臂滚轮异常磨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徐鲁杰 张海娟 +1 位作者 程江伟 姜洪羽 《内燃机》 2022年第2期32-37,共6页
针对某型柴油机出现配气凸轮与摇臂滚轮异常磨损的情况进行故障成因排查研究,结果表明:配气凸轮与摇臂滚轮发生异常磨损时,摇臂滚轮与滚轮轴同时存在“拉毛”及转动不灵活现象,主要原因是滚轮轴与滚轮之间间隙偏小,摇臂表面粗糙度较差,... 针对某型柴油机出现配气凸轮与摇臂滚轮异常磨损的情况进行故障成因排查研究,结果表明:配气凸轮与摇臂滚轮发生异常磨损时,摇臂滚轮与滚轮轴同时存在“拉毛”及转动不灵活现象,主要原因是滚轮轴与滚轮之间间隙偏小,摇臂表面粗糙度较差,引起润滑油不能顺畅地进入滚轮和滚轮轴,油膜建立不良、润滑冷却不好,导致摇臂滚轮与滚轮轴早期磨损,进而引发凸轮与滚轮的异常磨损。据此进行了摇臂表面质量改进以增加润滑油流动顺畅性,实施了滚轮轴与滚轮间隙控制以保证油膜良好建立,将凸轮轴油孔直径增大以增加润滑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速柴油机 配气凸轮 摇臂滚轮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