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弛性及稳定性垫对咀嚼肌肌电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15
1
作者 程蕙娟 张富强 叶少波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 探讨松弛性牙合垫与稳定性牙合垫对咀嚼肌 (咬肌、颞肌前束 )肌电的影响。方法  2 0名健康志愿者不戴牙合垫与戴松弛性牙合垫和下颌稳定性牙合垫时分别作正中紧咬 ,比较颞肌前束、咬肌肌电积分值的改变。结果 戴入松弛性牙合垫... 目的 探讨松弛性牙合垫与稳定性牙合垫对咀嚼肌 (咬肌、颞肌前束 )肌电的影响。方法  2 0名健康志愿者不戴牙合垫与戴松弛性牙合垫和下颌稳定性牙合垫时分别作正中紧咬 ,比较颞肌前束、咬肌肌电积分值的改变。结果 戴入松弛性牙合垫和稳定性牙合垫后 ,颞肌前束、咬肌肌电积分值均有下降 ,戴松弛性牙合垫更显著。结论 松弛性牙合垫和稳定性牙合垫均对咀嚼肌有松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咀嚼肌 肌电图 HE垫 松弛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牙尖交错位咬合的T-Scan Ⅱ系统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程蕙娟 耿屹 张富强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观察正常人群从下颌姿势位向牙尖交错位闭合时咬合接触的情况及其与时间的关系。方法:利用T-Scan Ⅱ扫描系统对30位咬合关系正常,没有肌功能紊乱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受试者进行咬合检查,记录其咬合力分布情况、咬合接触时间。采... 目的:观察正常人群从下颌姿势位向牙尖交错位闭合时咬合接触的情况及其与时间的关系。方法:利用T-Scan Ⅱ扫描系统对30位咬合关系正常,没有肌功能紊乱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受试者进行咬合检查,记录其咬合力分布情况、咬合接触时间。采用SAS 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受试者在牙尖交错位状态下记录的两侧咬合力量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3242);受试者牙尖交错位时的咬合力占累积最大[牙合]力的百分比平均为96.89%,可信区间为90.88%-100%;平均咬合接触时间为(0.2015±0.086)s,两者无相关性(P〉0.05)。结论:咬合力中心的位置、牙尖交错位时的咬合力与累积最大力的差值、咬合接触时间均可作为临床上判断咬合是否健康的指标,亦可应用于咬合治疗疗效的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 T-Scan Ⅱ系统 牙尖交错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干扰部位对下颌前伸运动轨迹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程蕙娟 陈玉琴 +1 位作者 耿屹 张富强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观察干扰部位对下颌前伸运动中下颌切点运动轨迹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Arcus DigMa三维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检查下颌切点的运动轨迹随干扰部位变化而发生的改变。通过SAS9.0统计软件包分析干扰部位与下颌切点在矢... 目的:观察干扰部位对下颌前伸运动中下颌切点运动轨迹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Arcus DigMa三维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检查下颌切点的运动轨迹随干扰部位变化而发生的改变。通过SAS9.0统计软件包分析干扰部位与下颌切点在矢状轴、垂直轴、水平轴上的运动轨迹的相关性,建立直线回归方程。结果:随着干扰部位的后移,下颌切点在矢状轴的运动距离有增大趋势;在垂直轴的运动距离无显著规律,与干扰部位无明显相关性;在水平轴有向非干扰侧偏斜的趋势,并且在矢状轴上得到干扰部位与下颌切点运动距离直线回归的混合效应模型:■=4.9429+0.1336x1,δ=0.3144,P<0.001。结论:随干扰部位的后移,下颌前伸运动轨迹更向前、向干扰对侧偏斜,且在矢状轴方向的改变随着干扰部位的后移呈现一定的线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干扰 下颌运动 运动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龄性变色牙和四环素牙冷光美白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程蕙娟 耿屹 赵军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 :探讨增龄性变色牙和轻中度四环素牙冷光美白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着色原因及程度,将152例接受冷光美白的患者分为增龄性变色组、轻度四环素牙组和中度四环素牙组。利用16色Vita比色板视觉比色法和Crystaleye分光光度比色仪进行美... 目的 :探讨增龄性变色牙和轻中度四环素牙冷光美白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着色原因及程度,将152例接受冷光美白的患者分为增龄性变色组、轻度四环素牙组和中度四环素牙组。利用16色Vita比色板视觉比色法和Crystaleye分光光度比色仪进行美白前、后牙色度对比,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3组美白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视觉比色法评估显示,冷光美白对于增龄性变色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轻度和中度四环素牙组(P<0.05)。比色仪法评估显示中度四环素牙冷光美白后牙颈部、体部和切端的ΔE值均低于增龄性变色牙及轻度四环素牙(P<0.05),2组四环素牙冷光美白后牙颈部ΔE值显著高于体部和切端(P<0.05)。结论:冷光美白技术对外源性染色的增龄性变色牙效果优于内源性四环素牙,冷光美白可以改善四环素牙颈部着色更深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光美白 四环素牙 比色仪 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干扰部位对下颌侧方运动轨迹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程蕙娟 陈玉琴 +1 位作者 耿屹 张富强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观察人工干扰部位对下颌侧方运动中下颌切点运动轨迹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ArcusDigMa三维下颌运动轨迹描记系统,检查下颌侧方运动中切点运动轨迹随人工干扰部位变化而发生的改变。采用SAS9.0软件包分析人工干扰部... 目的:观察人工干扰部位对下颌侧方运动中下颌切点运动轨迹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ArcusDigMa三维下颌运动轨迹描记系统,检查下颌侧方运动中切点运动轨迹随人工干扰部位变化而发生的改变。采用SAS9.0软件包分析人工干扰部位与下颌侧方运动中切点在矢状轴、垂直轴、水平轴上的运动轨迹的相关性,并试建立直线回归方程。结果:随着人工干扰部位的后移,不论下颌向干扰侧或向非干扰侧运动,切点在矢状轴和垂直轴的运动距离均无显著规律,与人工干扰部位也无明显相关性;而在水平轴则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并在水平轴上得到人工干扰部位与下颌切点运动距离的直线回归混合效应模型。向干扰侧运动时,y=8.2262+0.1082x1,δ=0.1786,P<0.001;向非干扰侧运动时,y=9.1098+0.07099x1-0.02650x2,δ=0.05989,P<0.001。配对t检验比较发现,下颌向干扰侧运动时,切点在水平轴的运动距离大于向非干扰侧运动时。结论:随人工干扰部位的后移,侧方运动中,下颌向外侧的可移动幅度增大,并呈现一定的线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干扰 下颌运动 运动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牙早接触部位对开闭口运动轨迹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程蕙娟 陈玉琴 +1 位作者 耿屹 张富强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56-359,共4页
目的:观察早接触部位对下颌开闭口运动中下颌切点运动轨迹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ArcusDigMa三维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检查下颌切点的运动轨迹随早接触部位变化而发生的改变,分析早接触部位与下颌切点在矢状轴、垂直轴、水平轴... 目的:观察早接触部位对下颌开闭口运动中下颌切点运动轨迹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ArcusDigMa三维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检查下颌切点的运动轨迹随早接触部位变化而发生的改变,分析早接触部位与下颌切点在矢状轴、垂直轴、水平轴上的运动轨迹的相关性,建立直线回归方程。结果:随着早接触部位后移,下颌切点在矢状轴的运动距离有增大趋势,在垂直轴的运动距离有减小趋势,在水平轴有向非干扰侧偏斜的趋势,并且在垂直轴上得到早接触部位与下颌切点运动距离直线回归的混合效应模型:y^=34.7095-0.1590x1,δ=0.5549,P<0.001。结论:随着早接触部位的后移,下颌开口运动轨迹向后、向早接触点对侧偏斜,同时开口度减小,且在垂直轴方向的改变随着早接触部位的后移,呈现一定的线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接触 下颌运动 运动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咬合与咀嚼肌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程蕙娟 张富强 叶少波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74-376,共3页
咬合与咀嚼肌之间的联系日益受到重视,作者分别从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咬合对咀嚼肌及咀嚼肌对咬合的影响,阐述国内外学者为澄清两者的关系所做的临床和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 咬合 咀嚼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前牙病理性牙移位调治疗:1例报告 被引量:4
8
作者 程蕙娟 花崴蕾 徐侃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6年第5期630-632,共3页
报告1例上颌中切牙病理性牙移位患者,近2年出现上颌中切牙间隙逐渐增加,同时松动度增加。临床检查以及TscanⅢ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自下颌后退接触位咬合至牙尖交错位过程存在干扰,分次调治疗后,上切牙松动度改善,根尖片显示新生牙槽骨... 报告1例上颌中切牙病理性牙移位患者,近2年出现上颌中切牙间隙逐渐增加,同时松动度增加。临床检查以及TscanⅢ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自下颌后退接触位咬合至牙尖交错位过程存在干扰,分次调治疗后,上切牙松动度改善,根尖片显示新生牙槽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调整 病理性牙移位 咬合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779名幼儿磨牙症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程蕙娟 陈玉琴 +1 位作者 郁春华 沈永琴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8-99,共2页
PURPOS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occlusion on the incidence of bruxism in children. METHODS: The incidence of bruxism in children was investigated from the questionnaire of 779 children’s parents. The occlusion o... PURPOS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occlusion on the incidence of bruxism in children. METHODS: The incidence of bruxism in children was investigated from the questionnaire of 779 children’s parents. The occlusion of these children was checked by professionals. The influence of the occlusion on the incidence of bruxism in children was analysed. Chi-square test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S:The occlusion of children with bruxism and children without bruxism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incidence of bruxism did not increase in the children with mixed dentition(P>0.05). CONCLUSION: The occlusion does not affect the incidence of bruxism in children. The mixed dentition does not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bruxism in childr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HE 磨牙症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接触对下颌开闭口运动时髁突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蕙娟 陈玉琴 +1 位作者 耿屹 张富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60-1364,共5页
目的探讨下颌开闭口运动时,早接触发生部位对双侧髁突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采用Arcus DigMa三维下颌运动轨迹描记系统,对下颌开闭口运动过程中髁突运动轨迹随早接触部位变化而发生的改变进行检测。SAS 9.0软件包分析早接触部位与下颌开... 目的探讨下颌开闭口运动时,早接触发生部位对双侧髁突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采用Arcus DigMa三维下颌运动轨迹描记系统,对下颌开闭口运动过程中髁突运动轨迹随早接触部位变化而发生的改变进行检测。SAS 9.0软件包分析早接触部位与下颌开闭口运动中髁突在矢状轴、垂直轴、水平轴上的运动轨迹的相关性,尝试建立直线回归方程。结果随着早接触部位后移,两侧髁突的运动距离在矢状轴有逐渐减小的趋势,而在垂直轴有逐渐增大的趋势。早接触部位与髁突运动距离的直线回归混合效应模型:①矢状轴干扰侧:(?)=7.8090-0.04040x_1+0.03553x,δ=0.1167(P<0.001);②矢状轴非干扰侧:(?)=8.6140 -0.07670x_1,δ=0.08463(P<0.001);③垂直轴干扰侧:(?)=4.2182+0.07330x_1,δ=0.1816(P<0.001);④垂直轴非干扰侧:(?)=3.2498+0.08281x_1,δ=0.2638(P=0.001)。髁突运动中心电子位置分析(EPA)结果显示,下颌习惯性开闭口运动时,早接触组与无早接触组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早接触部位后移,两侧髁突在开口运动时混合运动部分减少,单纯转动发生渐早。下颌习惯性开闭运动到达的牙尖交错位稳定性高,可用于协助临床修复体的调(牙合)以及咬合重建时寻找最适颌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接触 下颌运动 运动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打印技术制作上颌全口义齿基托蜡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程蕙娟 吴丹 孙健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14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体外研究三维打印技术在全口义齿基托蜡型制作方面的应用。初步评估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将无牙颌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个样本,一组用三维打印技术制作基托蜡型(实验组),另一组用传统手工方法制作基托蜡型(对照组),将两组装盒制... 目的体外研究三维打印技术在全口义齿基托蜡型制作方面的应用。初步评估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将无牙颌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个样本,一组用三维打印技术制作基托蜡型(实验组),另一组用传统手工方法制作基托蜡型(对照组),将两组装盒制作完成的金属基托截为3个区域,即双侧尖牙的远中区,双侧第一磨牙的中央区和后缘封闭区,记录并比较金属基托与石膏模型之间的间隙值。结果实验组间隙值在(149.34±53.09)μm^(235.68±105.80)μm范围内,对照组的间隙值在(116.62±19.10)μm^(173.94±115.17)μm范围内,尽管两组各区之间基托与石膏模型间的间隙值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三维打印技术制作全口基托初步被证明有一定的可行性,而临床可靠性有待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打印技术 基托蜡型 适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瓷修复体界面仿生功能梯度层的构建及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蕙娟 崔畅 +1 位作者 苏庭舒 孙健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15年第2期69-73,共5页
目的:体外研究玻璃渗透技术形成的氧化锆梯度陶瓷在不同预烧结温度下试件弹性模量与抗压强度的变化。方法将功能梯度氧化锆试件按照预烧结温度分为900℃、1000℃、1100℃3组,电镜下观察梯度层的微观结构,并对试件作纳米压痕试验和最... 目的:体外研究玻璃渗透技术形成的氧化锆梯度陶瓷在不同预烧结温度下试件弹性模量与抗压强度的变化。方法将功能梯度氧化锆试件按照预烧结温度分为900℃、1000℃、1100℃3组,电镜下观察梯度层的微观结构,并对试件作纳米压痕试验和最大断裂压力测试,检测氧化锆试件的弹性模量与抗压强度。结果电镜显示氧化锆试件表面形成了约150~200μm的梯度结构层,氧化锆功能梯度层内弹性模量逐渐增高。预烧结温度1000℃时试件抗压强度最高,与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用玻璃渗透技术可以在氧化锆核瓷内形成弹性模量梯度结构,预烧结温度1000℃时对试件的增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瓷 仿生功能梯度 预烧结 弹性模量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咬合高点对下颌前伸运动过程中髁突运动轨迹的影响
13
作者 程蕙娟 陈玉琴 +1 位作者 耿屹 张富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9-442,465,共5页
目的研究下颌前伸运动过程中,干扰发生部位对髁突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在50名志愿者的一侧下颌牙面制作人工咬合高点模拟干扰,利用Arcus DigMa三维下颌运动轨迹描记系统记录下颌前伸运动过程中两侧髁突在矢状轴、垂直轴和水平轴... 目的研究下颌前伸运动过程中,干扰发生部位对髁突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在50名志愿者的一侧下颌牙面制作人工咬合高点模拟干扰,利用Arcus DigMa三维下颌运动轨迹描记系统记录下颌前伸运动过程中两侧髁突在矢状轴、垂直轴和水平轴上的运动轨迹,分析咬合高点部位与两侧髁突运动轨迹的相关性,尝试建立直线回归方程。结果随着咬合高点部位的后移,干扰侧髁突在矢状轴和垂直轴上的运动距离无明显规律,而非干扰侧髁突在矢状轴和垂直轴的运动距离均有逐渐加大的趋势;在水平轴上,双侧髁突均有向干扰侧偏斜的趋势。线性相关分析得到咬合高点部位与非干扰侧髁突在矢状轴上的运动距离的直线回归混合效应模型:y^=6.911 6+0.042 07x1-0.030 25x2(δ=0.085 19,P<0.001);在垂直轴上的直线回归混合效应模型:y^=4.205 0+0.046 07x1(δ=0.035 79,P<0.001)。结论前伸干扰影响髁突的运动轨迹,双侧髁突均向干扰侧偏斜,其中非干扰侧髁突的运动轨迹改变呈现线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干扰 下颌运动 运动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静力垫与NTI-tss垫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程蕙娟 张富强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80-82,共3页
垫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不同类型垫的适应证与疗效均有不同,本文回顾与介绍了两种较为特殊的垫,即流体静力垫与NTI-tss垫的设计原理、治疗作用和适应证,并将这两种垫... 垫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不同类型垫的适应证与疗效均有不同,本文回顾与介绍了两种较为特殊的垫,即流体静力垫与NTI-tss垫的设计原理、治疗作用和适应证,并将这两种垫与临床上常用的几类传统垫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垫 流体静力[牙合]垫 NTI—tss[牙合]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儿童磨牙症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玉琴 程蕙娟 +2 位作者 郁春华 高悦 沈永琴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82-384,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上海地区儿童磨牙症流行病学调查,以期对磨牙症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779名上海地区3~6岁幼儿家长做问卷调查。结果:(1)上海市儿童磨牙症的患病率为38.4%;(2)男性磨牙症151人,患病率为40.6%;女性磨牙症148人,患病率为... 目的:通过对上海地区儿童磨牙症流行病学调查,以期对磨牙症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779名上海地区3~6岁幼儿家长做问卷调查。结果:(1)上海市儿童磨牙症的患病率为38.4%;(2)男性磨牙症151人,患病率为40.6%;女性磨牙症148人,患病率为36.4%。不同性别儿童磨牙症患病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χ2=1.47,P>0.05)。(3)磨牙症儿童和无磨牙症儿童的遗传背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98,P<0.01)。结论:上海市3~6岁儿童磨牙症的患病率较高,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对儿童磨牙症做好早期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症 患病率 儿童 治疗 流行病学调查 上海 早期诊断 幼儿家长 结论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在小口畸形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吴玉琼 阮雅烨 +2 位作者 明佳俊 程蕙娟 焦婷 《口腔疾病防治》 2020年第10期651-656,共6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小口畸形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对1例上牙列缺失下牙列缺损(肯氏Ⅲ类)伴小口畸形的患者应用数字化技术行上颌总义齿修复、下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上牙列缺失采用常规方法制取初印模,制作个别托盘,硅橡胶口内...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小口畸形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对1例上牙列缺失下牙列缺损(肯氏Ⅲ类)伴小口畸形的患者应用数字化技术行上颌总义齿修复、下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上牙列缺失采用常规方法制取初印模,制作个别托盘,硅橡胶口内整塑制取上颌终印模。下颌牙弓采用数字化口内扫描获取口内软硬组织数字化印模,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 design,CAD)和3D打印技术完成可摘局部义齿金属支架制作。结果上、下颌义齿固位良好,咬合稳定,患者发音清晰,咀嚼良好,摘戴义齿顺利。1周及1个月后复查,无压痛,患者对咀嚼效率满意,佩戴舒适。结论口内扫描和3D打印技术成功为小口畸形患者设计和制作例下颌可摘局部义齿,效果满意,为小口畸形患者的牙列缺损治疗提出例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口畸形 牙列缺损 数字化口内扫描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 3D打印技术 选择性激光熔化 可摘局部义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TMD推荐心理量表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军 郁春华 +3 位作者 程蕙娟 钱海馨 蔡翠萍 聂溶冰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9-112,共4页
目的:采用新版DC/TMD推荐的心理量表,评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患者焦虑、抑郁及躯体症状等心理状况,探讨新版量表作为TMD心理轴诊断依据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TMD初诊患者作为实验组,100例无TMD症... 目的:采用新版DC/TMD推荐的心理量表,评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患者焦虑、抑郁及躯体症状等心理状况,探讨新版量表作为TMD心理轴诊断依据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TMD初诊患者作为实验组,100例无TMD症状的普通门诊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个人收入等。采用广泛性焦虑症量表(GAD-7)、抑郁症状量表(PHQ-9)和健康问卷量表15(PHQ-15)对患者心理因素进行评估。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岁组和30~50岁组TMD发病率显著高于50岁以上年龄组(P<0.05)。实验组高学历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收入水平不是罹患TMD的危险因素(P=0.642)。实验组焦虑发生率与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抑郁和躯体症状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疼痛性TMD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显著高于关节疾病患者(P<0.05),而两组间躯体症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性别(女)、年龄(<50岁)和高学历(本科及以上)是罹患TMD的高危因素,而与收入水平无关。TMD患者的焦虑发生率和评分均高于普通口腔门诊患者,但抑郁和躯体症状与普通患者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DC/TMD 焦虑 抑郁 躯体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磨牙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玉琴 程蕙娟 郁春华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02年第4期189-191,共3页
目的 本文通过对 14~ 30岁年龄段的青年磨牙症患者进行临床病因研究 ,以期发现恒牙的形态 ,下颌运动的形式以及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对口颌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6 0名以磨牙症为第一主诉的患者进行临床检查 ,恒牙模型研究以及... 目的 本文通过对 14~ 30岁年龄段的青年磨牙症患者进行临床病因研究 ,以期发现恒牙的形态 ,下颌运动的形式以及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对口颌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6 0名以磨牙症为第一主诉的患者进行临床检查 ,恒牙模型研究以及临床病因分析。根据患者磨牙类型夜间或白天配戴软弹性下颌合垫 ,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 8名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咬合紊乱。多为牙列不齐 ,错畸形 ,以及咬合干扰。错合畸形表现为个别牙反 ,锁 ;神经心理紧张会增加磨牙症的发生的机率。女性较男性好发。磨牙症患者佩戴软弹性垫治疗 5 2例症状缓解。结论 青年磨牙症的病因 ,因素为第一大因素 ,咬合干扰存在的前提下 ,才会发生磨牙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分析 磨牙症 错HE He干扰 青年人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III类错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下颌运动轨迹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鸣 沈国芳 +1 位作者 程蕙娟 陈玉琴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应用下颌运动轨迹仪评价骨性III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下颌运动的变化。方法:对15例骨性III类错牙合畸形需正颌手术病例和20例正常牙合对照组,采用ARCUSDigma下颌运动轨迹仪测定受试者最大开口运动,前伸及左右侧边缘运动距... 目的:应用下颌运动轨迹仪评价骨性III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下颌运动的变化。方法:对15例骨性III类错牙合畸形需正颌手术病例和20例正常牙合对照组,采用ARCUSDigma下颌运动轨迹仪测定受试者最大开口运动,前伸及左右侧边缘运动距离,记录由计算机通过切牙运动模拟的双侧髁突的运动轨迹间的最大差数(MRC)。通过自身比较以及与对照组比较,评价患者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下颌运动的变化以及髁突运动的对称性。采用团体t检验和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前患者除开口度外,其他运动距离均小于对照组,前伸运动差异显著(P<0.05);开口时MRC值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时,开口度及左侧运动距离下降,前伸和右侧运动略有增加;MRC呈上升趋势。术后6个月时,下颌运动距离均有所增加,除开口度外其余均超过术前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MRC小于术前水平且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骨性III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下颌运动水平与正常牙合存在差异,髁突运动对称性较差。正颌手术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下颌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力 骨性Ⅲ类错He畸形 正颌外科 咀嚼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6例成人牙列缺失患者生物功能性全口义齿治疗的满意度及修复效果评价 被引量:15
20
作者 邓钰玮 文晋 +1 位作者 赵军 程蕙娟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8-331,共4页
目的:对牙列缺失患者进行生物功能性全口义齿修复,并对咀嚼能力等临床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对56例无牙颌患者(男26例、女30例)按照规范流程进行生物功能性全口义齿修复,修复1周、1个月、3个月后,通过复诊.随访或电话回访对义齿满意... 目的:对牙列缺失患者进行生物功能性全口义齿修复,并对咀嚼能力等临床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对56例无牙颌患者(男26例、女30例)按照规范流程进行生物功能性全口义齿修复,修复1周、1个月、3个月后,通过复诊.随访或电话回访对义齿满意度和咀嚼食物类型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生物功能性全口,义齿戴用3个月后,患者对美观程度、语音功能咀嚼功能、固位功能、舒适度5个指标的各项评分均值>6,达到“满意”或“一般”水平,其中美观程度评价最高(7.71±1.46)。咀嚼食物类型评分达33.96±1.2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各组指标均随时间推移而发生显著变化(P<0.05);除美观程度评分在3个月和6个月时均值相等外,其余指标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56例患者中,因疼痛修改次数5次及以上者2例,仅占3.57%。结论:生物功能性全口义齿在牙列缺失病例的修复早期即可取得良好的临床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功能性全口义齿 义齿满意度 咀嚼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